藏族酒文化资料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8a30d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7.png)
青稞酒知识
青稞酒是一种以青稞为原料酿制的酒类,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饮品。
青稞酒的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蒸、糟、发酵、蒸馏等多个环节。
首先将青稞蒸熟,然后将蒸熟的青稞放入糟坑中进行糟化,糟化后的青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酒香味道。
接着将糟化后的青稞放入发酵缸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酒精。
最后将发酵后的青稞酒进行蒸馏,得到的就是纯正的青稞酒。
青稞酒的酒精度数一般在40度左右,口感浓郁,香气独特。
青稞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同时,青稞酒也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食搭配食用,如烤羊肉串、烤全羊等。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重要的节庆饮品。
在藏族的婚礼、葬礼、节日等重要场合,都会有青稞酒的身影。
青稞酒也是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稞酒是一种独特的酒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酒香味道。
青稞酒的制作过程繁琐,但是得到的酒品却是纯正的。
青稞酒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是一种很好的饮品,可以与各种美
食搭配食用。
青稞酒在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13367a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7.png)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其中,少数民族酒文化作为国家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酿酒传统和饮酒文化。
中国的少数民族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历史。
在古代,少数民族酿造酒精饮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产业和文化形式。
例如,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白族、傣族等民族以制作米酒和糯米酒为主,并将其作为宴席和重要社交场合的必备佳品。
这些米酒和糯米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工艺制作而成,被赋予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酒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
东北地区主要是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的饮酒方式也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
比如,满族有着“推炉”和“贺酒”等特殊的饮酒仪式,这些仪式都与其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相关联。
而朝鲜族则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方法和配方,以及饮酒时唱歌跳舞的传统。
不仅如此,中国的西南地区也有着悠久的少数民族酒文化。
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藏族等,都以制作美味的高粱酒和白酒为特色。
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酿酒技艺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积累和流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与此同时,这些地方还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如酿酒祭祀、打酒舞等,使得少数民族酒文化更加饱含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酒文化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酒方式,更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酿酒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源于人们对土地、天气、气候和传统工艺的深入理解。
每一次的酿酒都需要精心挑选材料、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储存,方可得到口感独特的美酒。
而在饮酒仪式上,少数民族饮酒者还将演唱歌曲、跳舞和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将酒文化与社交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少数民族酒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藏族酒文化
![浅谈中国藏族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a8fd7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a.png)
浅谈中国藏族酒文化中国藏族酒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藏族地区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和发源地,而藏族酒又是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
藏族酒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从藏族饮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藏族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藏族酒文化的历史沿革藏族酒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唐代,藏族酿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成为名闻遐迩的酿酒之乡。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大庆余事》中就有记录:“南方有乳酪,北来供饮舞。
”可见唐代时期,藏族酒已经成为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酿造技术逐渐发展壮大,酿造品种也越来越多。
民国时期,藏族酒已经成为了西藏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时的藏族酒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青藏野酸梅酒、藏茶酒、牦牛奶酒、糌粑高粱酒等。
二、藏族酒文化的地域特色藏族酒文化除了历史方面的特点外,还有很明显的地域特色。
藏族酿造技术得益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藏族酒的特点非常鲜明,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藏族酒通常都是用大麦、高粱、玉米等作为原料,并采用特有的酿造工艺酿造而成。
其中,由玉米和高粱混合酿造的卓玛葛威酒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由于藏族人民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区,因此饮食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体系。
藏族人民喜欢喝浓郁的酒,因为酒可以帮助身体适应低氧环境。
此外,藏族酒在制成时还会添加一些药物,如青藏野梅、藏干姜等,以增加酒的清香和营养价值。
三、藏族酒文化的民族特色藏族酒文化除了具有地域特色,还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藏族人民重视家庭团聚和社交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而藏族酒则是唤起民族感情的象征之一。
人们常常会用藏族酒招待客人、祭祀祖先、庆祝节日等。
在家庭团聚和祭祀活动中,藏族老人还会亲手酿造藏族酒,传承家族文化。
同时,藏族酒还具有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化特点。
如藏族酒在制成时需要进行仪式祭拜,认为这样才能使酒得到祝福,增加酒的品质和药用价值。
青海特色文化故事摘抄
![青海特色文化故事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ea498f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3.png)
青海特色文化故事摘抄
1.热贡六月会:热贡六月会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民间传统的节日,它源于藏传佛教法事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以宗教为依托,以舞蹈、歌唱、戏剧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2.土族纳顿节: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土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纳顿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举行,持续时间为三天。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跳起传统的舞蹈,还会进行表演和比赛等活动。
3.青稞酒文化:青稞酒是青海地区的特色酒品,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
青稞酒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青海,人们会在各种场合饮用青稞酒,如节日、婚礼、祭祀等。
4.河曲马:河曲马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特有的马种,具有耐力好、奔跑能力强等特点。
在当地,河曲马被视为珍贵的财富,也是当地人民心中的骄傲。
5.锅庄舞:锅庄舞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广泛流行于青海、四川、
云南等地区。
锅庄舞具有欢快、热烈的特点,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6.昆仑神话:青海省境内的昆仑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昆仑山地区,流传着许多有关昆仑神话的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https://img.taocdn.com/s3/m/2bdf583f5a8102d276a22fc0.png)
悠远绵长的高原情结——记舟曲藏家天锅酒文化从记事时起,我就跟着母亲在青稞地里劳动,烈日在背,酷热难耐,但因为喜欢看那翻滚的麦浪,更爱喝装在母亲背斗里的咂杆儿罐罐酒,所以我干得十分卖力,紧跟在母亲身后拾麦穗。
母亲看到我很辛苦,心里着实不忍,就不时地陪我在地头坐坐,于是我们娘儿俩一次又一次地咂起了罐罐酒,尽管父亲看我很严,但我就是抗不过罐罐酒的诱惑,一有机会就凑过去偷偷地喝上几口。
毕竟那时我年幼,不胜酒力,结果每次总是喝醉。
母亲喜欢看我醉酒的样儿,说我醉了就只晓得憨憨地笑。
我懒洋洋地躺在母亲怀里,凝视着攥在手中的麦穗问母亲:“阿妈,这是什么?”“这是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色青,可做糌粑,还能酿酒哩。
”朦胧中,我感觉到青稞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此后,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我总是做着同样的一个梦,梦到自己化作一粒青稞,穿梭在肥沃的田野……我吃着糌粑,喝着天锅酒,渐渐长大,直到1987年夏天,当我背着书包步入美丽的甘南草原,融进广袤的青稞地,深切感受到阳光下直刺蓝天的长长的青稞麦芒迸发出的生命的力量的那一瞬,儿时对青稞的那种奇妙感觉愈发地浓了起来——青稞是天物,面对她要谦卑——有了发自心灵深处的空前的敬意。
正是这份敬意,成就了我探询天锅酒文化之精髓——以青稞为主要元素的高原情结之最初动机。
天锅酒,属于蒸馏酒的一种,俗称“青稞酒”,藏语叫“呢羌”,是用舟曲藏家出产的粮食—青稞酿制而成。
它是舟曲藏家人最喜欢喝的酒,不论节日喜庆、待客造访,还是茶余饭后、消愁解乏,天锅酒所扮演的都是主角。
探询舟曲藏家天锅酒文化,首先得了解天锅酒的主要原料——青稞的来由;要解释青稞的来由,就得先翻阅藏族的人类起源说:“在很久远的年代里,西藏山南地区雅砻河谷的穷结地方,气候温和,山深林密。
山上住着一只猕猴。
后来,这只猕猴和岩罗刹女结为夫妻,生了六只小猕猴。
老猴把他们送到果实丰茂的树林中去生活而逐渐演变成人类。
他们采食林中野果,驯养野狗等野生动物。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063d91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6.png)
西藏的风俗及禁忌第一篇: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的风俗及禁忌】西藏境内有200多万人口,主要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
藏族的主食为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
藏族是个勤劳、好客的民族,每逢节日、重要仪式及尊贵的客人来临,总要敬献“哈达”、青稞酒、酥油茶,以示庆祝。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的座位。
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2)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4)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5)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6)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7)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8)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9)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10)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藏族饮食礼仪
![藏族饮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d9fb42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7.png)
藏族饮食礼仪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藏族饮食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饮食礼仪栏目!一、藏餐的起源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云南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二、藏餐的原料1、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
一般分为“乃糌”(青稞糌粑)、“散细”(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玛”(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种。
2、酥油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其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后能耐寒耐饥。
酥油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藏民抵抗低温的。
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酽酽的酥油茶。
3、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肴馔中的重要原料。
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
藏餐中的肉类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
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就是风干牛羊肉。
三、藏餐的独特制作方法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
较为独特的食品有:1、“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
2、“卓玛哲丝”(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四、藏族饮食习俗1、藏民的主食(1)农区: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麦、玉米、土豆和其他杂粮;饮用酥油茶、青稞酒。
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
(2)牧区:奶类、肉类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
面粉、大米只是偶尔吃一点儿,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
牧民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手抓肉”,主要饮料为奶茶,饭后多饮酸奶。
基本为一日三餐。
牧区很少产酒,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
(3)城区: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还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青稞酒文化和习俗
![青稞酒文化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094a02b8e2bd960591c6773e.png)
青稞酒文化和习俗:敬酒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有不少规矩。
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
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
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
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要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
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
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歌舞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
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
"谁来敬酒,谁就唱歌。
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
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
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
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
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
总之,歌助着酒,酒乘着歌,渗入到西藏世俗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喇嘛教把戒酒作为基本戒律之一,有些信教的赞普,也把佛教的五戒纳入民法,但仍然是戒而不止,禁而不绝,世俗群众仍然爱喝酒。
林芝泡酒的作用与功效
![林芝泡酒的作用与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9ba765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b.png)
林芝泡酒的作用与功效林芝泡酒是一种传统的藏族酿酒工艺,被誉为"中国酒文化的一颗明珠"。
林芝泡酒的制作历史悠久,秘制配方独特,以其药用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林芝泡酒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还有许多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林芝泡酒的制作工艺、药用价值和功效。
一、林芝泡酒的制作工艺林芝泡酒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首先,选取最好的大麦为主料,并加入其他配料,如红枣、桂圆、巴戟天等药材。
然后将以上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接着,使用特制的酵母将混合后的材料发酵,促进酒精的产生。
发酵的时间一般在30-60天左右,然后进行蒸馏,得到最终的林芝泡酒。
林芝泡酒的制作工艺独特,注重原料的选择和配比,以及酵母的使用。
这种工艺使得林芝泡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成为酒文化中的瑰宝。
二、林芝泡酒的药用价值林芝泡酒不仅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还有许多的药用价值。
主要药材有巴戟天、红枣、桂圆等。
巴戟天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具有温中补肾、强筋骨的作用。
巴戟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很好的效果。
泡酒后,巴戟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溶解在酒中,增加了吸收率,并且传统的酿酒工艺也能更好地发挥巴戟天的作用。
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红枣有增加体力、改善睡眠、滋补血液的功效。
红枣中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疲劳感。
在泡酒的过程中,红枣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营养成分,使得酒的口感更加丰富。
桂圆是一种热带水果,具有补气养血、益肾安神的功效。
桂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养颜美容、调节生理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泡酒后,桂圆中的营养成分更易于吸收,能够更好地滋补肌肤,改善睡眠质量。
以上药材都是经过特殊的炮制工艺,与大麦等主料混合后进行发酵,使得酒中的药材成分更易于溶解,吸收效果更好。
舟曲县酒类文化引言
![舟曲县酒类文化引言](https://img.taocdn.com/s3/m/f7822d0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2.png)
舟曲县酒类文化引言
在舟曲藏族的社会生活中,有一项主要的内容就是酒文化与酒歌,不管是哪个区域的藏族﹐家家户户都有几口煮酒的大缸﹐他们掌握着传统的酿酒技艺﹐每家每户都有自酿的青稞酒﹐平时劳作回来、闲暇之余就有喝酒解乏的习惯,而在红白喜事以及传统节日里更是离不开喝酒。
从酒的种类来说就有青稞酒、蜂汤酒﹑咂杆酒等,它们的制作方法和饮法都不相同。
舟曲藏族大多唔酒,酒文化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里来客人
不给饭可以,但是不倒酒是不行的,甚至孕妇,女人在坐月子时都有饮酒的习惯,熟知当地习俗的人常打趣说舟曲人的酒龄比年龄大,.就是针对学妇饮酒的习俗而言的。
可以说只要有三五人聚在一起,喝酒是免不了的.而喝酒时咐歌助兴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完全意义上的以歌
会友,以歌抒怀,所以与之相适应的酒曲演唱也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119a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6a.png)
•DRINKING&TALKING煮酒少数民族的酒文化王毅畅欢中国究竟哪个民族的人最能喝酒?这个问题或许没有定论。
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大山高原的藏族、大西南的苗族“好酒善饮”之名全国皆知。
笔者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在四川的“甘阿凉”三州转悠,倒是和三地的彝族、藏族和羌族接触很多,便以此抛砖引玉,聊一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少数民族很能喝酒?彝族:彝区贵酒四川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关于喝酒,彝族有三句有名的俗语。
“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
”“彝区贵酒,汉区贵茶肿“有酒便是荣,有酒便是宴肿女口果你有闲在彝族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就会惊讶地发现这里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婚丧嫁娶,甚至过去的社会军事活动都是离不开酒的。
酒算是彝族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饮酒。
喝的酒多了,自然就形成了一套特有的饮酒规矩。
彝族饮酒的规矩是根据场合、对象、用途等条件的不同来决定的。
几乎每个饮酒场合都有不同的饮酒规则。
以前有幸被彝族的朋友邀请参加过其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这种场合的饮酒规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祖灵为大,行酒必先。
”彝族凡是在祭祀、节日甚至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给祖灵和各神灵。
他们会把这杯酒在祖灵供桌上放置一会,然后由主家的人将供酒分饮一遍后,其他人方可饮用。
有趣的是,彝族家主人倒酒会先敬客人,自己也会陪着喝上一杯。
接着主人与客人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饮具,各饮各的酒。
在彝族人的酒宴上有一条亘古不变的规矩。
凡是饮酒时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长辈后晚辈的顺序。
这倒是和我们大多数的酒文化一致。
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酒7彝族人还遵循一个“贻赠”的原则。
比如小娃娃的“认亲酒”、过年的时候的“拜年酒”等,这时候彝族人不会关着门一家人独自饮酒,他们会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喝,而饮酒者要向敬酒人赠送一些东西作为感谢。
如果你到传统的彝族地区看到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一个酒杯一人喝一口,酒杯依次传递给每个人,围绕着轮流喝酒的场景,千万不要惊讶。
嘉绒藏族的酒文化
![嘉绒藏族的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9d635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2.png)
嘉绒藏族的酒文化
张昌富
【期刊名称】《西藏艺术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张昌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马尔康县文化馆!6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2
【相关文献】
1.硗碛嘉绒藏族"绒巴切列"唱词中的知识体系 [J], 刘俊波
2.植物、动物、人与山神:嘉绒藏族山神信仰的本土知识体系——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 [J], 李锦
3.试论嘉绒、嘉良夷、冉駹与戈人的关系——兼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J], 李青
4.从嘉绒谚语看嘉绒藏族多元文化元素——以米亚罗四土话为例 [J], 叶南;斯琦
5.增强藏族文化创造力丰富人民精神境界——论嘉绒藏族服饰花边艺术 [J], 唐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具特色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酒
![各具特色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酒](https://img.taocdn.com/s3/m/f90364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3.png)
各具特色中国酒文化中的地方特色酒中国酒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各地酒文化也因地域特色而各具特色。
在中国的酒文化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方法和酿造技艺,形成了地方特色酒。
本文将从北方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介绍几种地方特色酒。
一、北方地区的地方特色酒1. 白酒白酒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酒之一,多产于北方地区。
以贵州的茅台、四川的剑南春、山西的汾酒等为代表,白酒常采用高粱、红薯等为原料,因其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2. 羊肉汤酒内蒙古地区以羊肉等草原特产著称,当地的地方特色酒就是羊肉汤酒。
以牛羊肉为主要原料,通过长时间的炖煮和发酵而成。
羊肉汤酒酒体醇厚,香味浓郁,与当地的烤全羊搭配食用,是一种独特的美食文化体验。
二、东部地区的地方特色酒1. 黄酒河南、江苏、浙江等地是中国的黄酒产区,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酒品之一。
黄酒以优质的糯米和麦芽等为原料,经过蒸煮、发酵、储存等工艺制成。
黄酒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口感醇和。
在东部地区,人们常常用黄酒来烹饪,增添菜肴的风味。
2. 温州黄酒温州黄酒是浙江温州地区的地方特色酒,是中国著名的黄酒品牌之一。
以优质的糯米为主要原料,温州黄酒具有独特的发酵工艺和长时间的陈酿过程,口感香醇、甘甜,有着浓郁的酱香味,深受当地人喜爱。
三、南方地区的地方特色酒1. 古越龙山古越龙山是浙江绍兴地区的一款地方特色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古越龙山选用优质的糯米和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经过多年陈酿而成。
古越龙山的酒体透明澄净,香气浓郁,口感醇和细腻。
2. 茅台王子酒广西柳州的茅台王子酒以优质的糯米和黄米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泥酿工艺酿造而成。
茅台王子酒色泽琥珀,香气浓郁,口感柔和顺滑。
当地人常用茅台王子酒招待客人,体现了热情好客的南方饮食文化。
四、西部地区的地方特色酒1. 高粱酒四川、云南等西部地区以高粱酒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酒颇具盛名。
高粱酒以优质的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蒸馏和发酵工艺制成。
15康巴藏族的酒歌与酒文化
![15康巴藏族的酒歌与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99ae9f9c1c708a1294a442f.png)
康巴藏族的酒歌和酒文化
生字与词语
liú láo
báo zhăng zhàn
蒸馏 醪糟 薄粥 长者 蘸
口感 一醉方休 福分 乔迁 出丑 德高望重
福气。 食物迟到嘴里的感觉。 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指人们搬到好的地方住或官职高升。 到喝醉了为止,表示高兴畅饮。 露出丑相,丢人。
文章的层次
一(1段)概述康巴藏族的酒文化历史悠久。 二(2-3段)介绍青稞酒的种类。 三(4-6段)写人们在生活中饮酒的习俗。 四(7-8段)介绍了酒歌的内容。
康南:男子饮酒
次道酒::“羌贵” 功效(营养价值高,
妇女儿童禁酒
妇女产后滋补身体)
3、文中讲饮酒的习俗和规矩有什么作用?
为了表现出敬老、尊宾,不仅是一种民族风俗礼仪, 也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品德和精神。
4、课文的题目是“酒歌与酒文化”,为什么用很多 的篇幅写青稞酒的酿制过程和功效?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青稞酒的酿造工艺,使没有品 尝过青稞酒的人能大致的区分出青稞酒与白酒的不 同之处,使人更深入的了解到藏族的酿酒文化,表 现出青稞酒的与众不同。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青稞酒的酿制共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道数
第一道 第二道
方法
度数
名称
特点
蒸馏法 均在35度以上 青稞白酒 口感清爽
Hale Waihona Puke 类似醪糟做法 低“穷” 甜度较高
2、了解康巴地区饮酒的差异和酒的分类。
饮酒差别
酒的分类
康北:大海碗
男女老幼
头道酒:“羌波”、“白啦” 功效(活血提神、 御寒)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0c8429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3.png)
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藏族的风俗文化有什么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
那么,藏族的风俗文化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藏族的饮食1、藏餐: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
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2、酒文化: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地制造的酒。
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之辞。
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
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
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主人的礼貌藏族的服饰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青稞酒
![青稞酒](https://img.taocdn.com/s3/m/1c53631a6c85ec3a87c2c57f.png)
5.3 青稞干酒 青稞干酒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青稞酒,以海拔2700 米藏区 河谷特有的紫红青稞以及欧洲葡萄精华液,配以海拔6740 米雪域源水精心酿制而成。酿酒工艺一脉传承自 18 世纪法 国勃艮第葡萄园区圣维望教会的传教士,与藏区传统的酿酒
秘方相融合,以青稞为原料,经浸泡、蒸煮、糖化、发酵、
压榨、澄清、调配及过滤等工艺加工而成,青稞加入耐高温 α- 淀粉酶搅拌后压扁,发酵温度不超过 30℃,静置 3~4d 后澄清过滤得青稞原酒,制备过程中采用单宁澄清、皂土澄 清、冷冻处理以及硅藻土过滤、深层过滤、微孔滤膜过滤处
调好的酒液经检验合格,才能够装瓶、贴标、套盒后入箱出
厂。
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碗斟满后则
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评价。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 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二、主要特点
青稞酒产地: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 青稞酒独特之处:1.酿酒主料不同:以青稞为主。 2.酿酒环境不同:高原气候(气温、 氧气含量)。
发酵窖池用花岗岩制成,整个发酵遵循“养大楂、保二楂、挤三
楂、追四楂”的原则。青稞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30℃、常压蒸煮 时间为 2.75h、料水比为1:4,加曲量为2%。
六、工厂工艺
3.蒸馏 达到发酵周期的酒醅进行蒸馏,蒸馏用不锈钢制作的甑锅和
冷却器进行固态隔水单釜式蒸馏,经缓火蒸馏,掐头取尾,
取其精华。酵料经过现代化蒸馏和冷却工艺后酿出原酒,第 一次蒸馏出的头茬原酒,酒精度在63度以上,品质最佳。 4.储藏 蒸馏好的原酒用陶瓷大酒坛盛放在酒窖中密封储藏1年,高
粉等青稞产品。在药性功效方面,青稞具有补脾、养胃、益气、
止泻、强筋力之功效。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 种类。
藏族酒文化的语境刍议
![藏族酒文化的语境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509b89806529647d2728529f.png)
《 敦煌 吐蕃历史文书 ・ 赞普传记》 , 里 凡赞普
期 以来生活资料较为贫乏 , 以 , 所 这个 特殊的地 理环境 , 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藏 民族对酒具有 耐抗寒 、 补充体力等独特 的需求 。酒作为一种生
接见大臣、 国使者以及大 臣们宴会 时 , 外 已有齐
声唱歌或由善歌者唱歌的习惯。但酒会上 的歌不 是劝酒或赞酒 , 而是有渲染宴会 的气氛 、 夸威示
胆 小的人 喝上 它 , 走路 没伴 心 不怕 。
酒御寒防冻的特用酒器。 从藏族的起源看 ,西藏 《 王统记 》 中记载 , 民是从猕猴变来 的 ,这种传 藏 翻 说, 正好 与人类最初 的产生是一致 的 , 也正好与
藏族 酒文化 的语境 刍议
裴 玲
( 青海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青海西宁 800 ) 108
摘 要: 藏族酒文化 与高原、 草原 自然环境和社会 经济形态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 系。藏民族 酒风酒俗与民族的性格、 然环境 、 自 饮食
礼仪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密切相关。 作为酒文化 , 它既 受 自 然环境的影响 , 又是意识形态的东西, 藏族的酒文化是 以“ 酒文化 ” 为载体 。 反映
匈奴开始便使用皮囊壶盛酒 , 到契丹和蒙古族仍 使用皮囊壶盛酒 , 出土文物 中有匈奴族的仿皮囊
青铜扁壶和契丹族的仿皮囊鸡冠壶 , 都是马上饮
右手拿着满瓢好酒 ,走到格萨尔大王 马前站住 , 用九高六变的曲调唱道 : “ 我右手拿的这瓢酒 , 说起它来有历史。……
有权 的人 喝上 它 , 量广 阔如 天大 。 心
年代最新被称之为“ 世界第一高原 ”或被称之为 , “ 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 和“ 。按它的纬度位置 , 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和暖风带。藏区所处的 自 然 地理条件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 比, 海拔高 、 空气
少数民族酒文化奇妙之旅
![少数民族酒文化奇妙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4a483a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9.png)
少数民族酒文化奇妙之旅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酒文化。
今天,我们将踏上一次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奇妙之旅,一窥少数民族们品味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藏族酒文化之美藏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代表着中国西南地区的独特文化。
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他们将酿造技艺代代相传。
在藏族的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酥油茶和藏酒。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它融合了酥油、茶叶、盐和奶粉等原料,制作工艺繁琐。
藏族人民喜欢以酥油茶款待来访的客人,也将其视为向上级长辈、亲友表达敬意的重要方式。
藏酒是藏族人民另一项引以为豪的酿酒技艺。
藏酒以酒质清香、独特口感而闻名,因使用了具有高海拔特色的青稞麦芽为原料。
在一些重要场合和节日,藏族人民会以藏酒来祭奠祖先或举行宴会,以此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哈萨克族酒文化之趣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酒文化。
在哈萨克族的酒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奶酒和雅各布酒。
马奶酒是哈萨克族独具特色的饮品,用新鲜的马奶经过发酵制成,味道浓郁,酒精含量较低。
哈萨克族人民常常以马奶酒款待宾客,也以马奶酒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例如婚礼和节日。
品尝一口马奶酒,你会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马匹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雅各布酒是哈萨克族人民在农历新年庆祝期间饮用的一种酒品。
制作雅各布酒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序,例如选择好玉米、石锅蒸煮等。
哈萨克族人民相信喝雅各布酒可以祛邪驱霉,迎来新年的好运和好兆头。
三、傣族酒文化之艳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爱好音乐、舞蹈和狂欢节,同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傣族人民最喜欢的一种饮酒方式是通过参加水灯节来庆祝传统节日。
水灯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点燃彩灯、放孔明灯,还会合家团聚,品尝傣族特色的米糠酒。
米糠酒是一种发酵工艺酿造的酒品,具有浓郁的米香和独特的口感,是庆祝节日不可或缺的美酒。
藏族酒文化_传统文化
![藏族酒文化_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1838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7.png)
藏族酒文化
藏族人民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这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伸进杯子,轻蘸一下,以拇指和中指朝天一弹,意思是敬天神,接下来,再来第二下、第三下,分别敬地、敬佛。
这种传统习惯是提醒人们酒的来历与天、地、佛的慷慨恩赐分不开,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灵。
在喝酒时,其约定风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马上倒酒斟满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满,接着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满。
往后,就得把满杯酒一口喝干了。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口一杯”。
这样做,主人才觉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主人的酒酿得好。
藏民族敬酒时,对男客一般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则用小杯或小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人的-青稞酒文化和习俗
我国的西藏地区,人们都喜受饮用青稞酒,这个习惯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恶劣,农作物品种很少,青稞即是其主要农作物之一。
由于西藏地区长年气温较低,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酒习惯。
敬酒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有不少规矩。
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
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
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
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要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
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
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歌舞
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最有意义的普遍习俗。
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
"谁来敬酒,谁就唱歌。
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
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
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在欢庆节日,亲朋聚会或集体劳动之余,喝酒喝得起兴,就随时随地可摆酒场,在场的人围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罐酒和18只龙纹大碗,人们跳一阵舞就停下喝一阵酒,也有的在舞圈设下酒卡--由某位老老人斟满酒守候着,跳舞的人每经过这里,必得满饮三杯才能放行。
酒场轮流劝酒,绝不轻易放人过关,所谓"酒场如战场"、"酒场无兄妹"即指这类规矩而言。
酒歌也不仅为劝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认为"如果酒没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没有味道"。
总之,歌助着酒,酒乘着歌,渗入到西藏世俗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青稞酒分一道、二道、三道等。
第一道酒是最可口、珍贵的。
只有在家中来了显贵的客人或逢上隆重的节日,人们才肯端出来,而且,在敬给对方时也要反复地说这是第一道酒,唯恐别人品不出来似的。
自家的男人也不敢多饮,收工回家后,在瓷碗里倒入少许后,陶醉了似地倚在叠着的藏被上不住地咂嘴、赞叹。
每一道大致都有二十余磅左右,喝完第一道后,主妇便在陶罐里续水。
便成了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比第一道稍显逊色,甜味减少酸味加大,但喝起来仍是有滋有味,全村人聚在一起过节或开会时拿出来敬给别人也并不失面子。
但是,谁要把第三道,乃至第四道酒也在隆重的场合端出来,就会被认作小气和失礼。
从而背上吝啬鬼之类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摆脱的浑名是极正常的。
因此,第三、四道酒只是留在家中供自家人渴极了的时候喝,几道过后,陶罐里的青稞便再也浸不出一点味道,主妇科将其倒入牲畜的饲料中,又成为它们的佳肴。
作为高原第一酒,青稞酒有着酥油茶、甜茶之类常见的饮品难以企及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在农区,只要家里请了外人帮忙,抑或在宗教节日里要出门朝拜之类并不很重要的时候,青稞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更何况退上节日、红白喜事、送人去远方、为人接风洗尘之类在农人眼中很要紧的事情。
没有了青稞酒,男人们干起活来也不卖力,歇下来的时候,对眼前油渍渍的酥洒茶也了无兴趣,而是叫娃们到附近的泉边打来冰凉的水。
仰着脖子猛喝,但这样的时候并不常见。
即便自家的酒还未发酵,主妇也会在男人出工前到邻家借。
借酒在农区是极寻常的事情,就象在城里正好做饭时发现忘打了醋,便拎着醋瓶去敲邻家的门似的。
然而还酒时却需十分地谨慎,如果借来的是第一道酒而还给人家的是二道,或者还给人家的也是一道,味道却相去甚远,那么,对方的脸色便不会太好,下次再去借时便会显出十分的不情愿来。
青稞酒的饮用者在农区是挺普通的,不喝酒的人倒是寥若晨星。
特别是在藏历年,主妇
在节日将临的时候要同时用几个陶罐来酿酒。
从初一到十五似乎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甚至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们都被各家各异的酒弄得醉醺醺的,整片村庄也弥漫着一种甜里透着酸的气息。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围坐在阳光充足的一隅一边仰着脖子喝酒,一边掷骰子高声谈笑。
由酒引发的婉转的歌声更是整天整夜都不愿停下来。
俗话说:“山羊见柳,藏胞见酒”。
藏族爱喝酒是出于天性,藏族是乐观勇敢的民族,他们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执着地追求幸福和欢乐,这是任何宗教压抑不了,清规约束不住的,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西藏的文化。
青稞酒比之酥油茶等其它饮料,又是极方便的。
离家长途跋涉的人们,总是承担着紧迫而繁重的任务,离家越远越是想家,在途中熬茶的时间也不够,而走路喝酒不觉累,口渴喝酒能解渴,骑马赶路时,用干净的羊肚子装一壶酒,渴了累了,端起就喝,喝够了就放回马背,的确方便之极。
同时,青稞酒也是西藏最天然、最廉价的酒类之一,即便各式各样的酒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但在这雪域高原,青稞酒可能是最具诱惑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