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全面质量管理概论

合集下载

精选全面质量管理TQM简

精选全面质量管理TQM简

(4)精确地度量。 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5)向员工授权。 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组织或企业由于满足或超过了自己的顾客的需求,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和源泉。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1、PDCA循环的工作原理 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企业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使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呈阶梯状上升DCA循环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阶段:(1)寻找质量问题。(2)寻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对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即主要原因。(4)针对原因,研究措施,制定对策和计划。
(2)坚持不断地改进。 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质量(广义)
工作质量
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
生产环节形成的质量生产技术组织工作质量生产服务工作质量生产计划工作质量其他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质量
质量
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

TQM-全面质量管理_

TQM-全面质量管理_
15
第三章
质量与顾客满意
16
质量与顾客满意
• 什么是质量?
戴明: 质量是一种以的最经济手段,制造出市场最有用的产品。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
朱兰: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 【Fitness of Use 产品使用期间,要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费根葆姆: 质量没有最好,而是在某种消费条件下的最好(客户满意)。
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 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1)提高品质就是降低成本(损失成本或失败成本); (2)品质的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成本(不良报废/返工返修
/重检等)和外部成本(客户投诉/退货索赔/订单 减 少或取消/公司声誉损失等); (3)品质与效率、交期并不矛盾。
30
TQM推行的重要环节
4. 提供高素质且不断改进之产品与服 务
(1)品质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2)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3)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进行改进。
4
企业现场管理概论
二、企业现场管理的目标【QCDPSM】
4.P - 效率(Productivity): 效率是部门绩效的量尺,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 是工作改善的标竿。 5.S - 安全(Safety): 工作是为了生活好,安全是为了活到老。安全、舒适的工 作环境是善待员工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企业应有的管理 目标。 6.M - 士气(Morale): 坚强有力的团队、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3.看板管理(Kanban):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 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6
TQM发展史与管理内容

TQM全面质量管理ppt课件

TQM全面质量管理ppt课件

◆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不好的里面挑选出 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检验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太迟、缺陷工作产生,会遗漏一些缺陷,不能产生符合项。预 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的时机。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的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 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效资源,结合部属及众人的智慧与努力,达成企业(或部
门)的目标。
二、企业管理的目标
管理需要目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现场的管理可设立以下
QCDPSM六大目标: 1.Q---品质(Quality):
品质是企业未来的决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没有品质就 没有明天。
2.C---成本(Cost):
合理的成本,既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也是产品具有市场竞 争力的有力保证之一。
休哈特
光辉历程:1891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新坎顿,1917年获得加州大学物 理学博士学位,1918年至1924年在西方电气公司任工程师。1925年至 1956年任贝尔试验室研究员,期间曾先后在伦敦大学、斯帝文理工学院、 美国农业部研究生院和印度讲学。
休哈特重要的著作是《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1931 年出版后被成为公 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1939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休 哈特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广泛应用。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当要求没有符合时产生的额外的费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浪 费的代价:浪费时间、心力和物资。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费根堡姆
历史地位:全面质量控制之父
费根堡姆
闪光智慧:全面质量控制 至理名言: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 用和售价的最佳。 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观点:

TQM全面质量管理

TQM全面质量管理
◆TQM的核心之——“三全一多”
◆TQM的核心之——“四一切”
5、质量管理核心
◆质量管理核心之一: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核心之二: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核心之三: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核心之四:质量改进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展开
一、企业质量管理组织的设置
1、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
2、如何与其他部门协作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工序因素控制(5M1E):人、机、料、法、环、测
1、操作人员因素控制措施
2、机器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3、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4、工艺方法因素控制措施
5、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五、现场质量管理的任务
1、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
◆任务:按规定对产品检验和试验
◆目的:不合格原料不投产,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方式:自检、互检、专检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四项内容
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
◆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定义
◆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将其转化为技术要求
◆如何将技术要求转化为零件特性
◆如何将零件特性转化为关键工序要求
◆如何将关键工序转化为关键质量控制要点
◆案例分析
2、制造过程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过程控制
◆质量变异分类
◆质量数据的类型
◆检验分类
◆检验计划的有效编制
◆检验组织架构的设置及人员分工
◆首检的控制要点
◆自检与互检的控制要点
◆现场质量管理点及其建立的规则案例分析
◆专检中IQC、IPQC、QC、OQC、FQC、QA控制要点
◆检验作业指导书编制的控制要点
◆不合格品分析管理的准备工作
案例:质量检验计划案例分析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创新,实现产品、服务质量的最优化,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

本文将从TQM 的理论基础、实施步骤、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一、理论基础TQM的理论基础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在日本汽车工业大力推行TQM的实践中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TQM的主要理论包括:1.顾客导向思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顾客,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首要任务。

2.全员参与:企业整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全员参与是实现TQM的关键。

3.系统化思维:TQM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程的系统化思维、有效地组织和结构化的方法。

4.数据化管理:TQM的实施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实施步骤TQM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1.制定TQM目标:企业在实施TQM之前,需要清楚地制定TQM的目标和计划,明确质量的目标,使员工知道目标,使员工有更强的目标导向意识。

2.形成TQM文化:企业需要建立TQM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使员工在做事的时候更有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意识。

3.搜寻生产过程中的缺陷:企业需要针对生产过程进行搜寻,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及时进行改进和处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4.不断改进:TQM的实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找出短板和问题,加强自身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三、实践应用实践运用TQM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应用包括:1.员工培训:TQM实施过程中,员工的全员参与非常重要,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培养员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质量信息管理:TQM实施需要对质量信息进行管理和跟踪,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的问题和缺陷,发现潜在问题。

3.持续改进:TQM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跟进改进进展,进行评估和追踪,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新思路,并持续优化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TQM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TQM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TQM第一篇概论第一章概述一、质量和顾客满意1.顾客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所以应树立正确的顾客观:(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5)顾客的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感受和感情;(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第 1 页共56 页待;(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贴心;(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1)主观性;(2)层次性;(3)相对性;(4)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一、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1.什么是质量?质量:即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第 2 页共56 页的程度。

”2.质量概念的演变质量概念所描述的对象早期大多仅仅局限于产品,以后又逐渐延伸到了服务,而如今则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扩展到了过程、活动、组织及至它们的结合。

二、质量特性1.质量特性的含义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性或理化性的质量特性。

(2)心理方面的质量特性。

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教材ppt课件

全面质量管理(TQM)培训教材ppt课件
1、提高认识做好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 2、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 3、建立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质量成本管理的考核与奖惩。
13
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具备的条件;
(建立并实施了TQM、财务部门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 制度、原始记录健全、执行了内部统计和定额管理、信息管 理到位。)
11
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效益(提高质量效益从关注质量成本开始)
质量经济分析: 是以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为基础,通过产
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对质量和成本及利润的最 优化进行分析,以求得企业和社会获取最佳效 益的方法。
质量成本: 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时所发生的费用,以
及未在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管理的步骤)
• TQM注重激励创造性; / ISO9000要求遵守程序文件。
8
2 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效益 2.1 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效益的方法 2.2 提高质量管理效益从关注质量成本开始 2.3 质量成本管理的步骤 2.4 质量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9
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效益(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效益的方法)
提高收益/成本率
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能力的总和。
5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述(TQM相关概念的理解)
营销和市场调研 使用寿命结束时的
处置和再生利用 售后
技术支持和服务
产品设计和开发 过程策划和开发
产品 一般的寿命周期
采购 生产和服务提供
安装和投入运行 销售和分发
验证 包装和贮存
6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述(TQM与ISO9000标准异同)

全面质量管理讲义(DOC7页)

全面质量管理讲义(DOC7页)

全面质量管理讲义
第一章: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组织文化,其核心是关注顾客、持续
改进和全员参与。

TQM的实施需要全员共同努力,以达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
目标。

第二章:TQM的原则和理念
TQM的原则包括客户导向、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持续改进。


些原则指导着组织在实施TQM时的行为和决策,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第三章:TQM的工具和技术
TQM包含许多工具和技术,如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控制图等,它们帮
助组织识别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从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第四章:TQM的实施步骤
实施TQM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包括设定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体系、培训员工、持续改进等。

这些步骤确保TQM的有效实施和成果的持续改善。

第五章:TQM的优势和挑战
TQM的实施能够带来许多优势,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

然而,TQM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组织文化转变、持续改进的难度等。

第六章:TQM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TQM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服务业、教育机构等各行业。

不同行业在
实施TQM时需要考虑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以实现最佳的质量管理效果。

第七章:TQM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TQM将继续发展并不断完善,以满足日益严
格的质量管理要求和顾客需求。

未来TQM可能会与新技术和新模式相结合,推动
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以上是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讲义内容概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cess improvement) 5. 將供應商視為伙伴 (supplier partnership) 6. 建立各過程的績效評量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39
1.7 TQM三要素
1.人員的品質TQM的關鍵因素是人員,包括組織的管理 層、各級員工以及供應商
1. 品質第一:不應僅追求短期利益。 2. 消費者導向:不是生產導向,應考慮買方的立
場。 3. 後續工程是顧客:要打破本位主義觀念。 4. 根據數據、事實說明事情:活用統計學。 5. 尊重人性的經驗:全員參與的經營。 6. 機能別的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7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8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9
1. 生產者導向的管理
2. 美國經濟的衰退
– 長期以來美國公司的管理者以短期利益為導向
– 由於管理者的目標著重於追求每季紅利使公司 股票價格升至最高的作法,故使衰退加速惡化。 快速回收,無論是取得或失去紙面利潤,都會 弄巧成拙,長遠的影響是腐蝕投資,同時結果 必將與所期望的正好相反。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PDCA模式: 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ION
‧CAPD模式: 檢核CHECK-改正ACTION-計畫PLAN-執行DO
品質管成理循效環改善循環
FOCFUOS-PCDUCSA-PDCA
F ind a process to improve.
(尋找可改善的流程)
Organize a team that knows the process. (組織一個了解該流程的團隊)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34
PDCA-SDCA
• Plan—Do---Check----Action • Standardize---Do---Check---Action
Plan
Standardize
Action Action
Do
Do
Check
全面品C質h管ec理k概論
35
6. 框架 (跨機能管理):高階管理團隊以跨機 能的PDCA循環、CAPD循環及SDCA循環 活動處理關於品質、成本、交期與士氣等 課題。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9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0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1
1.3 美國的覺醒 1.3.1 科技知識的爆發
1. 科技領導社會進步
2. 技術變遷速度愈來愈快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2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3
1.3.2 為何日本產品可襲捲國際市場
• 日本擅長吸取他國長處,再加以本士化,在 品質的概念方面也不例外。其實「品質」本 身從來不曾成為日本人努力的目標,「利潤」 才是主要目標,而品質 (方法) 只不過是一 種增進利潤的手段。日本人將品質界定為 「目標值附近的均勻度」,而不是美國式的 「符合規格」。

日 复 一 日 的 努力只 为成就 美好的 明天。 05:28:3105:28:3105:28Thursday, December 03, 2020

安 全 放 在 第 一位, 防微杜 渐。20.12.320.12.305:28:3105:28:31December 3, 2020

加 强 自 身 建 设,增 强个人 的休养 。2020年 12月 3日上午 5时28分 20.12.320.12.3
7. 基礎 (日常管理):每日個人與團隊行動專 注於達成過程逐漸改善的PDCA循環、 CAPD循環及SDCA循環活動的各種組織 策略。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36
管全 理面 品品 質質
TQ


品 質
全面 品質
管理
QA
QC
QI
全面品質管理架構
願景 策略
方針管理
日常管理
流程管理
品質成本 管理七手法
田口式 品質手法
持續改善 :
• 持續改善手法
•全面持品質續管理改概善論 團隊
38
1.6 TQM指導原則
1. 由有承諾和參與的管理者長期由上至下提供全組 織的支援(leadership)
2. 重視顧客,包括內部顧客與外部顧客 (customer satisfaction)
3. 員工參與 (employee involvement) 4. 持續改善企業流程與生產流程 (continuous
• 隨著經營環境的變遷,理論上企業組織應該有不 同的架構妥為因應,但事實上,企業組織並無法 立即說變就變,所以必然會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 這就是為什麼企業組織一向會有問題存在,未來 也是如此的根本原因所在。唯一有所改變的是, 這些問題愈來愈難解決。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3
2. 企業為何需要變革
• 在過去經濟活動互相隔絕、孤立的舊時代, 企業以擁有獨特的產業技術面享有優勢,而 且沒有外來的競爭迫使其自我檢討及尋求變 革。
C heck the 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team effort. 檢查成果及由團隊中學習
Act to hold the gain an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rocess.
建立措施以保持好的部分,並繼續做流程改善
C larify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process.
(闡明對該流程的認知)
Understand causes of process variation . (了解該流程產生變數的原因)
S elect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選擇改善流程)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6
1.5 TQM的架構
• TQM的架構可用建造房屋的過程與結構來 說明。如圖1.6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7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8
1.5 TQM的架構
1. 藍圖 (評估與需求):決定組織目前內部 (士氣與激勵、內部顧客滿意、工作倫理、 資源、生產力等) 與外部 (環境、競爭、經 濟、外部顧客滿意等) 的現狀 。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
第一章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1 緒言 1.2 美國經濟的興衰 1.3 美國的覺醒 1.4 TQM的定義 1.5 TQM的架構 1.6 TQM的指導原則 1.7 TQM三要素 1.8 TQM的三種聲音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
1. 經營者的思考盲點
• 今日的企業領導人及管理者在變化快速的環境中, 為了因應激烈的競爭,他們必須設法提升本身的 競爭力,但是卻因不知問題的癥結何在,只好 「病急亂投醫」。
生 活 中 的 辛 苦阻挠 不了我 对生活 的热爱 。20.12.320.12.3Thursday, December 03, 2020

人 生 得 意 须 尽欢, 莫使金 樽空对 月。05:28:3105:28:3105:2812/3/2020 5:28:31 AM

做 一 枚 螺 丝 钉,那 里需要 那里上 。20.12.305:28:3105:28Dec-203-Dec-20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4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5
• 日式品管的特徵有如下6項:
1. 全公司品質管制;全員參加的品管。 2. 品質管制的教育與訓練。 3. 品管圈活動。 4. 品管稽核診斷 (頒發戴明獎及董事長親自參與
的診斷)。 5. 活用統計方法。 6. 全國性品質管制的推行活動。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16
• 石川馨認為日式品管是經營的一項思想革 命,主要內涵包括:
1.4 TQM的定義 1.4.1 TQM的意義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0
TQM的意義
• T:Total 指所有部門、所有職位以及全體員工
• Q:Quality 指組織內每項活動及最終產品的卓越程度, 亦即,品質是以其滿意程度來判斷。 如表1.5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1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2
• Dale Besterfield (1999) 定義品質為「滿足或 超越顧客期望的最佳產品或服務」。他以下 述公式表示
2. 建構方法與材料 (策略):由願景、任務、 指導原則、規劃假設、未來趨勢,以及3 年和5年的整合企業計畫支持的組織目標。
3. 屋頂 (高階經營者的想法和支持)。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29
4. 橫樑 (方針):一年期的計畫達成依據管理 者的特定目標值,以及結合品質、成本、 交期、士氣的手段所發展出的目標。
2.組織∕過程的品質組織的架構應依需要而變,而過程是執行 工作的手段。
3.產品∕服務的品質推行TQM的地方應集中在「現場」,指產 品實際開發或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地方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40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41
1.8 TQM的三種聲音
1. 顧客之聲- 誰能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誰 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2. 員工之聲- 員工是公司珍貴的資產。傾聽 員工之聲是改進產品與過程的最佳捷徑
• 在這新的環境與競爭形勢中,美國的表現並 不理想。這是全新的遊戲,然而企業界似乎 沒有察覺遊戲規則已改變,也沒有意識到這 些新規則對於未來所蘊藏的啟示。
全面品質管理概論
4
3. TQM的誕生
• 朱蘭博士曾將品質分成大Q (big Q) 和小Q (little Q) (表1.1)。所謂「全面品質」也就是大Q,原本是指 公司內的所有部門與成員在產品、服務、工作過 程等方面的品質,後來擴大到把供應商也包括在 內。如表1.1
1. 日本企業興起 2. 日本貨進入國際市場
– 日本人提出「預防導向」的品質作法,讓歐美國家人 士大感吃驚。「提升品質穩定性,可促使生產力提 高」,這個想法完全推翻了歐美企業以往的常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