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优质课一等奖
2《再别康桥》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再别康桥》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情洒康桥,美溢诗间——《再别康桥》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从诗歌“三美"主张入手,分析意象、意境,体会音乐美、建筑美、画面美。
2、理解徐志摩的康桥情结,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从诗歌“三美”主张入手,分析意象、意境,体会音乐美、建筑美、画面美。
2、理解徐志摩的康桥情结,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学习过程【情境创设】学校里一年一度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朗诵活动如约而至,各班积极选送诗歌参赛。
咱班同学认为《再别康桥》很美,决定选此诗参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诵读此诗,本节课我们围绕“《再别康桥》美在何处?”这一主问题展开讨论。
你将参加“初读感知音乐美、建筑美"情感诵读领略画面美”“思辨悟读体会情感美"妙笔赏读描绘诗歌美”三项任务。
01任务一:感知初读,感受音乐美和建筑美PPT展示康桥图片,创设情境,走入诗境。
柔波荡漾的康河水、庄严宏伟的建筑群……当年诗人曾在这如茵的草地上,时而读书,时而看看天边的云,时而到河边漫步,时而撑篙寻梦,可以说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灵性,唤醒了诗人久藏于心的诗情。
康河留下了诗人许多美好的回忆,而今他要再次离别康桥,千万种情感涌上心头。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再别康桥》。
1、自由诵读并阐述自己对诗歌总体节奏的把握。
明确:总体节奏:舒缓、轻柔2、在诵读中,我们感觉此诗犹如一首优雅的乐曲,为何会有这种音乐般美感?提示:从音韵、音节、叠词、反复等角度分析明确:(1)基本上每个诗节二、四句押韵。
韵脚整齐,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2)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而且运用“轻轻"、“悄悄”叠词,富有乐感。
3、再观诗歌,从诗行和诗节来看,本诗如何体现“三美"主张的“建筑美”明确:节的匀称和行的整齐。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1、第一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2《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体验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和微波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二、教学重点反复朗诵,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四位同学读四首古诗,教师评价、范读。
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③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王维的《送元二史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分析题目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1928年,诗人第三次到英国旅游,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悄悄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
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待着他。
在康桥边上,美好的回忆接踵而来,于是,便有了这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
(三)用诗歌的形式介绍诗人徐志摩:“他,悄悄地走,不曾带去一片云彩。
却留下一本本令人心动的作品。
不可忘却他曾经的疯狂,为了追求心中的美,不顾一切的、不顾一切的爱。
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人生的光环。
他潇洒、不懂拘泥、不懂俗气。
他成了云朵的知己、他是自然的儿子。
仰望天空,一轮新月在心上升起又落下。
想要问他:在天堂的那一边,好吗在天堂里,他是否已经找寻到了属于他的春天?(四)击节而歌击节,即打拍子。
打着“拍子”诵读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全体学生:--轻轻的我走了--“啪、啪"—正如我轻轻的来--“啪、啪”—我轻轻的招手--“啪、啪"—作别西天的云彩--“啪、啪”(五)诵读文章,感受情感1、诵读第二节:学生诵读,教师指出不足。
语文课本《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课本《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课本《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一、导标明学(见上)二、导入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深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出了离别之情的悲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了离别的洒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离别之情的苦涩。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离别诗《再别康桥》。
三、导航预学1、介绍(请学生介绍)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2、了解背景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
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欣赏剑桥大学图片。
4、扫清障碍(在书中标注好齐读两遍。
形近字讲解一下)青荇(xìng)长篙(gāo)(蒿、嵩)漫溯(sù)(朔)笙(shēng)箫满载(zài)斑斓(lán)5、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把握诗歌的韵律,加点字是韵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徐志摩和他的诗歌《再别康桥》的背景及文学特点;2.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并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中国现代诗歌的美。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诗歌《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艺术语言。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和意境;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欣赏诗歌的美。
四、教学准备1.复印《再别康桥》的课文;2.准备课堂自由讨论的小组题目。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以“再别康桥”为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康桥的印象,以及自己再别一个地方的感受,引出对诗歌《再别康桥》的讨论。
2.诗歌赏析(20分钟)给学生分发《再别康桥》的课文,并让他们自己朗读这首诗。
然后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诗歌的描写和情感,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对你的印象有什么影响?- 你觉得诗歌的语言运用和形式如何?3.讲解与解读(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毕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与解读。
对于学生分析不够深入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拨,激发学生的思考。
4.课后拓展(20分钟)要求学生针对这首诗进行深入思考和拓展。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康桥的思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及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小测验来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思想;2.组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欣赏诗歌之美。
2024年再别康桥教案中职 再别康桥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优秀
2024年再别康桥教案中职再别康桥教案一等奖第一课时优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再别康桥》;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康桥的热爱与不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2.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徐志摩的生平事迹,了解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b.提问:同学们对《再别康桥》有哪些了解?请大家简要分享一下。
2.自主学习(15分钟)a.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再别康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b.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20分钟)a.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b.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
4.诗歌解析(20分钟)a.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b.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康桥”代表作者的青春岁月等;c.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5.创新拓展(15分钟)a.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再别康桥”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或一篇短文;b.展示作品,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b.布置作业:背诵《再别康桥》,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再别康桥》的情况,以及课后短文的质量;3.创新拓展: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教案XXX《再别康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
四、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
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研究XXX的再别康桥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XXX(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XXX。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XXX,攻读博士学位,”XXX说XXX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的确是一语中的。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XXX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当然若是论XXX 的散文深义,它恐怕既无XXX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XXX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决无缠绵有泥淖之感。
他爱做梦,梦是唯美的,又是飘摇的,她会很跳跃,如美丽的天使与你玩捉迷藏,会时不时俯下微笑着的脸膛,然后又迅即离去,却留下一绢幽幽灵动的轻纱。
XXX就是个寻梦、追梦的孩子,他在重逢XXX因时曾伤感的说:一生中有太多的梦从指缝中溜走了,也许就只能用诗来网住梦的残影。
三、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XXX所在地。
1920年秋,XXX 经美国到伦敦,在XXX、XXX研究,1922年上半年由XXX 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再别康桥徐志摩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再别康桥徐志摩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再别康桥》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形式、情感以及主题,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欣赏与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适合时间安排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再别康桥》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徐志摩的生平经历;2. 理解《再别康桥》诗歌的情感表达;3. 能够分析《再别康桥》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营造和表达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复印《再别康桥》诗歌;2. 准备PPT或者白板和黑板;3.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利用PPT或者黑板,展示《再别康桥》的标题,并发起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背景,了解徐志摩作为一位旅居海外的诗人,写下这首诗歌的原因和情感依托。
步骤二:课文解读1. 将《再别康桥》的诗歌内容进行逐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包括体裁、诗行等方面,并讨论这些特点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步骤三:修辞手法分析1. 引导学生辨认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营造和诗歌的表达效果有何影响。
2.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写一两首诗歌,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情感表达。
步骤四:诗歌赏析1. 分小组进行诗歌赏析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分析,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在小组中收集各个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然后进行全班总结。
步骤五:情感体验1. 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尝试用音乐、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感悟。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04
课堂活动设计
朗诵比赛
• 总结词:通过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和朗诵技巧。
• · 总结词:通过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徐志摩诗歌的韵律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和朗诵技巧。
朗诵比赛
详细描述
选取《再别康桥》中的一 段或整篇诗歌进行朗诵。
02 《再别康桥》通过抒发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 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徐志摩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的家庭,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在南开大 学、北京大学求学,并留学英国剑桥大
学。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 徐志摩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
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语 然、人生等方面,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
写一篇关于徐志摩诗歌的读后感
总结词
思考与表达
详细描述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徐志摩诗歌的读后感,可以是对《再别康桥》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其他徐志摩诗歌的读后感。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对徐志摩诗歌的喜爱和兴趣 得到激发,课堂参与度较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 入理解《再别康桥》的诗歌意境
《再别康桥》公开课 一等奖教案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活动设计 • 作业与要求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其诗歌 01 作品《再别康桥》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艺术价值。
《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留 02 学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告
2《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中“美"的感知与分析来解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留恋康桥的深层原因。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通过离别诗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等都是古人抒写离别之情的句子,今天我们欣赏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现代人是如何抒写这种感情的。
2.明确主题,引出学生介绍诗人生平(康桥经历,包括解题;三个女子等)3.结合生平引出胡适评价:爱、自由、美(明确:通过探究诗歌中的最外在的“美”来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二、诗歌鉴赏1.播放范读录音,请一生朗读,点评。
2.讨论诗歌内容之美。
主要是景物美: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点拨:如此景物构成美妙画面——绘画美诗人是如何营造出美丽画面的呢?——通过语言(恰到好处的用词和修辞等)请学生按节分析诗歌中描摹景物的语言,分析完后朗读此节。
3.师小结,引出意象、意境的概念:意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意境:意象的叠加产生了意境。
4.齐读2~4节。
5.由景转入情;师提问:诗人花了大量的笔墨描摹他心中的康桥美景,但他如此留恋康桥的原因只是源于这些景物吗?(明确:结合资料以及诗歌中的暗示“彩虹似的梦"来解答。
)你觉得这彩虹似的梦想是什么呢?结合你对徐志摩的了解来谈谈。
(讨论)(不要求统一,答案多元化。
)师对生的答案作总结。
展示: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因此,他曾饱含深情地说:“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6.诗人留恋康桥,因那河畔婀娜多姿的金柳让他深深眷恋;诗人留恋康桥,因那软泥上青荇的自由自在令他心驰神往;诗人留恋康桥,更因那榆阴下的一潭中,沉淀着他彩虹似的梦想。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再别康桥讲课教案一等奖
再别康桥讲课教案一等奖1、再别康桥讲课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美(二)通过合理想像,再现诗中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三)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诗意表达情感的愿望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学习全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二)难点:合理想像,再现画面,体会诗情,培养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美点寻踪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对离别情感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饮酒作别,可折柳相送,还可长歌一曲,更可写诗抚怀今天,我们以一曲《长亭外古道边》的离别歌开启我们的学习离别诗之旅(二)走近诗人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三)了解背景康桥是诗人母校剑桥大学所在地1928年再度离开了母校,写下了这首诗正是康河的水的灵性,激发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诗人久蛰他内心的诗的天命他曾说:“我敢说康河是世界上一条最美的水”请听,康桥河畔传来他的心音(四)初读感受1、师范读,生划分节奏(师配乐朗读)2、齐读共评(生配乐齐读,师生互评)(五)再读把握1、全诗共七节,请从每一节中找出主要描写的景物,并说说都做了哪些事情明确:全诗分别描写了云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辉、夏虫;从标题上看,再次告别康桥,他告别康桥的方式很独特,先作别云彩,回忆金柳,拥抱康河,在康河寻梦,在星辉中放歌,却因寻梦不得再度离别2、在这种情况下,他当时的心情如何?明确:诗人是寻梦不得后不得不离开康桥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是失落和感伤的3、哪一节表现出他的失落和感伤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明确:第六第七节(生读)寻梦不得他如些忧伤,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胡适先曾这样评价他:“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的现实的历史”而这首诗中诗人所描绘的美好图景正是他追求这单纯信仰的最好的例证(六)精读体会1、请选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图景,抓住景物特征,并通过合理想像用你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示例一:夕照金柳映河图: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阳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两旁嫩绿的柳枝泛着金光,它随轻风摆动,清新美丽,娇柔妩媚就像是娇美的新娘这般美景让诗人尽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样这便是他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示例二:夏夜离别康桥图: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梦如幻可是诗人不得不跟康桥告别他心上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想要和康桥话别诉说离情,可是伤感百转千回终是默默无语,心中悄悄升起笙箫吹响的离歌我的心情有谁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虫该是懂的吧!2、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描绘,给我们再现了诗中的美景,也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但的情感在诗中不着一字,却处处含情他是怎样表现的呢,完成下面的连线题你一定有发现:云彩永久恋情金柳低落伤感水草梦想孕育彩虹(梦)激情澎湃星辉喜爱难舍夏虫欢喜眷恋明确:我们把那些能够反映诗人情感的物象称为意象诗人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为一种指向,截取眼前的景物把他放在眼前来表现无数这样的意象组织起来的叫意境不同的意境,体现不同的情感(七)美读涵咏1、主题归纳:全诗构造一个纯美的记忆中的康桥世界,但现实的“我”不得不与康桥告别,在告别与追忆之间,书写了“我”的伤感与失落情绪康桥是美丽的,但它已随风而逝,留给“我”的是不尽的思念2、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优美的诗(齐读)(八)链接抒写1、理想破灭却阻止不了他对美的追求他把美的追求表现在了诗歌上全诗有三美:一是音乐美,二是绘画美,三是建筑美建筑美在于诗行的排列,它是错落有致的,看起来美观大方我们的生活也要像诗人一样善于发现美,用文笔去创造美请看视频,也动笔写一写(链接生活视频)2、展示师下水作《若相离,槐花忆!》(九)布置作业1、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重点字、词、句加以品味,说说的情感变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旖旎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过程与方法:领悟诗歌的意象美,掌握用意象分析法来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2、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接触不多,语言积累,鉴赏审美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着重通过朗诵手段,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把诗歌情感,通过诗歌意象的研究学习加强合作探究能力,积累精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热爱自然美景,感悟人生,培养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意象分析法来理解诗歌的意象美。
难点:体味诗情的领悟与意象的把握。
4、教学过程【导入】一、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这样一座桥,他空灵动人,风景秀美;有这样一首诗,他意境独特,情感细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看一看这座桥,品一品这首诗啊?那我们就一同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知人论世徐志摩(1896~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新诗的灵魂,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名章垿,字志摩,笔名“南湖”、“云中鹤”,同闻一多为新月诗派诗人,提倡诗歌“三美”。
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让他终身难忘的时光。
但是,不幸的是在1931年,他所搭乘的飞机从南京到北京的途中遇到了大雾,飞机触山,不幸遇难,时年35岁。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熟知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不计名利、充满热情、富有风趣,然而我说他如流星般闪过的一生也离不开三个女性。
张幼仪,他的第一任夫人,也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可想而知最终的婚姻识走向破灭的。
然而同时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与既有花一般的年龄与娇艳,又有中国传统大家闺秀的容颜与西方女子的落落大方的林徽因相识了,他们同时被对方的才情所吸引并坠入爱河,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并没有结合。
再别康桥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别康桥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1、再别康桥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
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
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Biblioteka 意象: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从
,
我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 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 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 箫 ,;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
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 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 美。他梦想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 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 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 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 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