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大多数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背后都以深厚的人文精神为支撑,都以人
文精神为先导。李政道先生曾说过:“科学、艺术、人文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追求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
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
关键词:人文教育;创新;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096-01
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的教育家们不仅把体育作为一种“游戏”之戏,更是将其作为一种培养人的高尚品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人文关怀的手段
和途径。孔子六艺教学中的“射”和“御”,不仅是培养学生竞技体育的能力,更重
要的目的是培养“仁”和“礼”的风范。同样,现代体育教育也贯穿着对学生的人文
教育与人文关怀。
1.融思想教育于体育活动中
思想教育是人文关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
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练习中,必须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制定一些具有障碍、次数、距离、高度、时间等一系列特定要求与限制的练习(竞赛有更明确的
规则),使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置于规则范畴的限制之中,并使他们乐意接受和自
觉服从,而且这些规则与限制又是在平等、严肃、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并对投机
和犯规的行为进行判罚。学生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对养成规范性和遵纪守法
的行为习惯,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脑体并用,也就是说思维与肢体、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践自然和谐地结合,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对
抗性很强的状态下,学生有可能产生傲慢无礼、言词冒犯、肢体冲撞等意识失控
的表现,这些都是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让强者领悟到体
育追求的是力与美的境界,是要培养勇敢、担当、正义、友善的谦谦君子,而不
是恃强凌弱的匹夫;要让弱者知道,体育可以让人坚强、自信,敢于面对挫折,
敢于战胜自我、超越他人。让强者领略人文精神,让弱者感受人文关怀,是体育
的思想教育之核心。
2.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
性人格。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
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休闲的现代健身方法和理念;培养学
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能适应日益
多样化、全球化的社会生活。
2.1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
从教育主体和对象看,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目标、内容、形式、活动方式等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合适并体现学生的身心
发展特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来实践和体现。
2.2学校体育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公共的、基本的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构成学校教育,并
在其中居于基础地位,因为体乃心之基、人之本,育心育人都离不开育体。校园
文化是由学校人文体育设施、制度、精神在内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的,其中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的人文体育是校园文化之躯和践行之道,是实
践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能集中而鲜明地展现校园文化,体现精神,以及校园文
化的其他方面形成有效互动,并且通过这种互动而发展。
2.3学校体育人文教育内容广泛,科学教育为依托。
学校体育人文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文化世界”中的一种复杂的
文化现象,它是关于认识整体发展的应用科学,是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
科学,是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和哲理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并广泛渗透于自然、社会、人文各学科,从而和自然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以它们为依托利用学校的各种特有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2.4学校体育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是体育教学和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人文体育教育实践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体育
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
到启迪,领悟体育人文精神,并内化到自身素质中去;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学
中做、做中学,有效地获取体育人文知识,增强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校园
文化环境也是学校人文体育有效实践的主要渠道和基本保障,具有熏陶、导向、
激励凝聚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学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践
3.1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的人文性。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的目标为:使全体受教育者在原
有基础上各项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即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格的全面
发展。所以,尊重人性,珍视人格,是人得以发展的前提;调动激发主体性,使
之感受到乐趣和树立信心,是人得以发展的最佳途径。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深刻理
解我们从事的这项伟大事业的意义――促使个体“成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目
标要具备人文性,也就要求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人文的基本内涵,即促进学生身
心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人性、人权和价值。具体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满足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在教育中重视人文体育,重
视人文体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正是顺应了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3.2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局限于运动技术的传授,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许多受教育者对体育仅限于体育锻炼活动的低层次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75%的学校只有12%及以下的理论课比例,现行的体育理论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
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单调、乏味,教材内容简单、
笼统,知识陈旧,不切实际。据有关学者在学校的调查统计表明,有42%的学生
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近20%的学生表示不爱听,这表明体育理论教学改革
已刻不容缓。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个体存在价值和要
求上进的肯定,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
自己是“人文”的,才可能体现对学生教育的“人文”性。爱自己以及爱学生,是体
育教师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