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8•【字号】渝府发〔2021〕44号•【施行日期】2021.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渝府发〔2021〕4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8日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2021年12月目录第一章开启“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新篇章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基本原则第五节主要目标第二章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第一节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第二节建立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第三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第四节优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第五节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第三章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第一节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第二节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第三节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第四节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第四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第一节优化生态安全总体格局第二节加强生态整体保护第三节推进生态系统修复第四节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第五章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一节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第二节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第三节巩固提升耕地质量第四节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第六章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一节提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第二节强化高质量发展用地供给第三节优化土地供应审批管理第四节加强土地出让统筹管理第七章推动矿产资源有序绿色开发第一节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总体布局第二节强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第三节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第四节推进矿业绿色发展第八章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第一节推进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第二节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第三节强化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第四节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合力第九章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第一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第二节加强新型测绘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第三节深化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第四节推进空间资源数据融通共享第十章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全面深化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第二节强化规划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第三节建立健全规划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第四节强化规划自然资源能力建设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增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合力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宣传引导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体系,根据国家《“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九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九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九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办事处九龙坡区九龙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任务 (1)第三条规划依据 (1)第四条规划范围和期限 (2)第五条规划的实施管理 (2)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3)第六条区域概况 (3)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 (3)第八条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第九条发展定位 (4)第十条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6)第十一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十二条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6)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7)第十三条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7)第十四条水利设施用地的保障 (7)第十五条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7)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7)第十六条土地用途分区 (7)第十七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9)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0)第十八条强化规划的法制地位 (10)第十九条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10)第二十条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 (11)第二十一条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措施 (11)第一章前言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各类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石桥铺街道、九龙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九龙坡区石桥铺街道、九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二条规划任务根据九龙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石桥铺街道、九龙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对各类土地的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指引,从区域土地资源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组织好辖区内的土地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目标,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等原则,对区域内土地利用予以规划。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重庆各区规划详细图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绿色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率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Prt 05
重庆市各区规划效果预期
经济效果预期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实施,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 济水平
提高居民收入:规划实施后,居 民收入将得到提高,改善生活质 量
旅游景区规划
重庆洪崖洞:打造世界级旅游 地标,提升旅游品质
重庆磁器口古镇: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
重庆南山风景区:优化生态旅 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重庆长江索道:打造空中观光 线路,提升城市形象
Prt 04
重庆市各区规划实施措施
政策措施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用地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资金保障措施
政府财政投入:加 大财政投入,确保 规划实施的资金需 求
社会资本参与: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 拓宽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模式:探 索创新融资模式,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金分配:合 理分配资金,确保 规划实施的均衡性 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措施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高土地质量 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
生态规划布局对重庆市发展 的影响
生态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的 关系
Prt 03
重庆市各区重点区域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渝中区:重点发展金融、商 贸、文化创意等产业
添加标题
沙坪坝区:重点发展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产业

(完整word版)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

(完整word版)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送审稿)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二○○九年二月目录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2)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方针 (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 (8)第五章土地保护、整理和复垦、开发 (12)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 (13)第七章乡镇土地利用 (24)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25)第九章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26)第十章附件 (29)附表 (31)表1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31)表2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江津区的主要规划指标 (32)表32005年江津区土地利用结构表(土地现状分类过渡期) (33)表42005年江津区土地利用结构表(规划基数转换后) (34)表5江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2006—2020年) (35)表7江津区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 (37)表8江津区土地规划耕地平衡表 (37)表9江津区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表 (38)表10江津区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表 (38)表11江津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表 (39)表12江津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41)表13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42)表14江津区城镇工矿用地分镇表 (44)重庆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一、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评价 (47)二、修编工作 (49)三、规划的基础数据 (52)四、规划中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两个优化 (53)五、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 (58)六、规划的弹性 (61)七、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63)八、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效益分析 (67)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修编的目的和依据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实现全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和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安排,以及《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原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重庆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目录前言II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I II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I II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V)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VIII)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X I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XV)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XV)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X VI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XVII)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XVIII)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XVIII)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XXII)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X XIV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X XIV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XXVII)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X XIX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XXXII)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XXXIII)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XXXIV)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XXXIV)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XXXV)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X XXVII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XXXVIII)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XXXVIII)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XXXIX)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XL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X LII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XLIII 附表.......................................................................................................................... XLV前言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
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重庆市范围内制定的土地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其次,该规定明确了土地利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程序。

各级政府应当依法组织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土地出让、土地转让等活动的监管,确保土地利用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三,该规定对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和转让做出了明确规定。

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应当经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形式,确保公平竞争和合理价格。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遵循市场规律,并依法缴纳土地出让金。

第四,该规定规定了土地的保护和节约利用要求。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生态用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保护,防止滥用和破坏。

同时,要加大土地节约利用力度,推动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向高效、节约、环保的方向发展。

最后,该规定强调了土地执法监管和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管,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保障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对于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综上所述,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加强土地利用的规范和监管,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目录前言 .............................................................................................................................................................. - 1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 .............................................................................................................................. - 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特点............................................................................................................................. - 3 -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4 -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 6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 6 -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 6 - 第三节区域发展定位............................................................................................................................. - 8 -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9 - 第五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 - 9 - 第六节规划目标确定........................................................................................................................... - 10 - 第三章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 - 11 -第一节土地利用布局........................................................................................................................... - 11 -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15 - 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规则............................................................................................................. - 18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 18 - 第二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 19 -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 23 -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 25 -第一节交通水利................................................................................................................................... - 25 - 第二节能源建设................................................................................................................................... - 26 - 第六章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开发............................................................................................................. - 26 -第一节土地保护................................................................................................................................... - 26 - 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 28 -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 - 28 - 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措施................................................................................................... - 30 -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30 -第一节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 - 31 - 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31 - 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 - 32 -第一节北碚区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序列............................................................................................... - 33 - 第二节各镇(街道)发展用地规划................................................................................................... - 33 -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 37 -第一节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 - 37 - 第二节完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 38 - 第三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制度....................................................................................... - 38 -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社会能力........................................................................................................... - 38 - 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 - 38 -前言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北碚区城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及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北碚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1•【文号】国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重庆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是直辖市之一,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重庆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沙坪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100424

沙坪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100424


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规划基数转换成果,2005年全区土地总面积39619.57公顷,其中,农用地27198.02公顷,建设用地11027.89公顷,其他土地1393.66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65%、27.83%和3.52%。
农用地中,耕地13800.14公顷、园地1456.67公顷、林地7448.61公顷、其它农用地4492.60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0.74%、5.36%、27.38%和16.52%。
(四)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国土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违法用地的监督监察力度,但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节约集区多数乡镇均存在违法用地现象。1997-2005年全区违法用地面积180.31公顷,主要分布在中梁镇、西永镇、土主镇、曾家镇、歌乐山镇、青木关镇等地。

本轮规划期是沙坪坝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巩固都市核心增长极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条面临的机遇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314”①总体部署,综合沙坪坝区自身优势,实施“一区三高地”战略,落实“211”②总体战略布局,明确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点。在上述战略引导下,全区经济运行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继续保持领先,财政收入、企业赢利、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平稳,为全区土地利用和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全市人文宜居示范区建设中,沙坪坝区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程,改造危旧房,推进教育、卫生等民生民意工程建设,加快建成“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交通畅通、生活方便、公共安全”的宜居城区;在全市生态环保模范区建设中,沙坪坝区实施生态环保工程,按照“森林重庆”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大森林工程、污染防治工程投入,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道路绿化率稳步提高,污染处理设施日益完善。这些工程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并为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导。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批复-渝府〔2014〕8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批复-渝府〔2014〕8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批复渝府〔2014〕88号大足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大足区及27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大足府文〔2014〕5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大足区及27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

二、大足区及27个镇街城镇工矿用地规划目标调整为5500.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规划目标调整为5417.77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划目标调整为5228.76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划目标调整为3201.69公顷,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划目标调整为3147.08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调整为99平方米,其余规划目标维持原规划不变。

三、你区要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并将本次规划局部修改方案的各项指标落实的村、社和地块,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大足区及27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表重庆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23日附件大足区及27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表单位:公顷区域名称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全区74774.6722242.81 16980.00 5500.00 5262.81 3147.08龙岗街道2513.46 2236.01 856.92 760.48 411.49 96.45 39.31棠香街道2245.52 1287.10 1347.59 1144.42 847.95 203.18 57.51龙滩子街道144.73 65.67 350.83 307.8442.99 18.64双路镇236.21 99.30 779.90 712.17 690.63 67.73 40.80通桥镇304.49 46.23 738.16 537.33 522.45 200.83 36.72智凤镇4183.72 3517.94 861.79 637.40 221.61 223.58 132.78宝顶镇3430.85 2900.36 914.16 561.69 59.02 352.47 86.33龙水镇5548.10 4340.31 2489.41 2023.54 1092.51 465.87 115.26玉龙镇1454.62 1062.33 838.06 574.19 196.14 263.87 30.58邮亭镇4920.361904.52 1646.95 605.15 257.57 84.69万古镇3869.73 3079.37 830.46 687.30 184.17 143.16 72.88金山镇2175.60 1935.05 342.53 255.78 27.00 86.75 95.95高升镇2456.93 2165.26 491.99 368.12123.87 233.26季家镇2940.39 2640.71 754.37 546.60 7.61 207.77 239.76铁山镇3456.41 2964.65 588.80 464.32 35.22 124.48 268.75龙石镇1747.03 1585.80 338.81 282.03 13.34 56.79 91.94珠溪镇5420.02 5133.13 1437.76 831.47 34.21 606.29 124.17古龙乡560.91 459.21 169.17 155.03 0.0014.1415.49国梁镇2416.86 2214.15 368.82 329.31 13.63 39.51 147.33雍溪镇2501.56313.08 258.77 47.47 54.31 107.05回龙镇3227.01 3078.51 386.48 339.50 13.39 46.98 81.03拾万镇1846.62 1703.84 368.26 308.89 16.26 59.37 71.22石马镇2968.12 2718.10 663.30 473.57189.73 86.95宝兴镇2969.96 2729.69 681.13 412.01 24.56 269.12 85.48三驱镇4014.97 3747.58 1205.53 997.76 38.46 207.77 108.99高坪乡2976.04 2561.46 424.82 375.10 0.00 49.72 330.29中敖镇6128.92 5580.90 1169.90 920.1242.34249.78 343.92新胜茶场0.400.1313.9512.990.000.960.00西山林场20.6810.039.667.840.001.820.00——结束——。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30•【字号】渝府[2011]75号•【施行日期】2011.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渝府〔2011〕75号)黔江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重庆市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的请示》(黔江府文〔2009〕10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黔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区是渝东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转变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任务艰巨。

你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优化农用地结构。

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根据生态建设和园艺业发展的需要,按照集中布局、分片发展的原则,以现状为基础,适度扩大园地规模,优化果园、桑园、中药材园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改善环境的功能,适度扩大林地面积。

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47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6567公顷。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3710公顷。

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无序扩张,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

按照构建合理分工、紧密联系、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群的原则,沿渝湘高速、319国道、黔恩高速、黔万高速和渝湘高速,合理布局城镇建设用地。

重点保障舟白机场跑道续建、渝湘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复线、黔恩铁路、黔张常铁路、黔毕昭铁路、太极水库、城北水库、老窖溪水库、细沙河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

重庆重点区域规划图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E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交通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规划图
十六、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空港规划图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H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I\J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U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O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系列 二、重庆市都市区规划图系列

七、沙坪坝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两路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三、九龙坡区规划图系列 四、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九、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系列
五、西永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十、重庆市保税港区建设方案图 六、西彭组团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系列
八、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E标准分区东部片区
九、重庆市西永组团九龙坡区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龙潭湖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一、重庆市西部新城规划
十二、重庆市主城区走马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重庆市西永组团C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重庆市主城区西彭组团R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五、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A标准区分规划图
十四、沙坪坝组团B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C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四、沙坪坝组团J标准分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万州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万州区

万州区及52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2017年12月目录一、总则 0(一)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 0(二)规划调整原则 (3)(三)规划调整依据 (3)(四)规划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5)二、规划调整的总体思路 (5)三、规划目标调整 (6)(一)总量指标 (6)(二)增量指标 (7)四、“三线”“四区”划定情况 (8)(一)三线划定思路 (8)(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8)(三)生态保护红线 (8)(四)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9)(五)建设用地管制区划定 (9)五、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0)(一)耕地布局调整 (10)(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11)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一)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13)(二)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14)(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5)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15)八、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15)(一)经济影响评价 (15)(二)社会影响评价 (15)(三)生态影响评价 (16)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附表 (22)附表1 万州区规划调整完善前后主要规划指标情况表 (22)附表2 万州区规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分析表 (24)附表3 万州区耕地调整情况表 (26)附表4 万州区建设用地调整情况表 (28)附表5 万州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 (31)附表6 万州区新增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35)一、总则《万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引导重点项目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区用地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区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顺利通过国家环保大督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更加协调;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十二五”时期万州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重庆绿地系统规划
重庆市城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 1.1城市现状 • ⑴范围面积广,区
域差别较大
• 城市区涉及范围渝 中区、大渡口区、 江北区、南岸区、
• 沙坪坝区、九龙坡 区、北碚区、渝北 区、巴南区九个
• 行政区旳全部辖区,
• 2023年城市区总人 口618万人,其中 城乡人口521万人, 属于特大城市规模。 城市区适宜建设用 地面积为1393.5平 方公里,不宜建设 用地面积2083.7平 方公里,禁止建设 用地面积1994.7平 方公里,可利用旳 后备土地资源极少, 人均拥有土地资源
图2 山水格局分析
• 1.2 绿地概况
• 城市区绿地由生态绿地 和建成区园林绿地两部 分构成。2023年城市区 绿地总面积1715.28平 方公里。其中生态绿地 1653.36平方公里,占 绿地总面积旳96.39%, 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 61.92平方公里,占城市 区绿地总面积旳3.1%。 建成区绿地率19.61%,
图6 重庆市城市区绿地 系统规划
• ⑵合理细化绿地规划指标
• 我国从2023年开始,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这4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但这些绿 地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旳不足。因为 各地气候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旳差别, 绿化旳成本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面积就较小;规模适中旳 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绿地面积就较 高。所以,统一旳绿地指标极难真实全方 面地反应出不同城市绿地建设旳实际质量
图4 土地合适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拟定 生态最敏感旳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 旳要点从拟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 资源旳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旳合理 布局(图4)。规划经过绿地空间构造,影 响城市空间构造,确保城市山水格局旳完整 性。提出需要着重保护“两江、四山”旳宏 观自然山水生态格局。增强 “四山”森林 生态景观,确保水源涵养,建立城市生态保 护旳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部槽谷和郊区北 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南部建设氧源、 冷源基地。针对城市区南北向生态廊道发育, 而东西向生态联络较弱旳实际,着重加强东 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城市区景观生态格局 最优。最大程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保护旳 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廊道, 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态系 统内稳力,维护城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复核技术要点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复核技术要点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复核技术要点一、预处理在利用核查软件进行质检前,需要对提交的数据库做如下预处理:(1)使用ArcGIS中的Repair Geometry工具将成果包中的每个矢量图层进行拓扑重建,修复存在的自相交、环向等拓扑错误;(2)对于土地用途区编号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属性,如果本行政区内的分区数量超过了字段设置的标准长度,首先是进行技术处理,比如图形合并等操作,确实还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不得自动扩展字段的长度,在分区编号时可以在前面或后面加一个A-Z的任意字符进行编号处理。

二、例外情况以下情况不作为错误处理:(1)核查软件报错的多余字段,如果是重庆标准的字段信息,不作为错误;(2)行政区界线层若因行政社界引起与行政区面层不重叠,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3)基期地类图斑层的地类备注字段如果取值为30,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规划地类图斑层的基期地类备注字段如果取值为30,核查软件报错的,不作为错误;(4)拓扑错误:核查软件报错的行政区面层和地类图斑层的外围边界缝隙拓扑问题,不作为错误;(5)碎图斑:核查软件报错的碎图斑错误,如果是基期本身的数据,不作为错误,但如果是因规划要素产生的碎图斑必须处理;(6)面积单位: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层的调整面积单位可以采用公顷或平方米两种方式,如果采用的公顷单位,小数位数可以不做2位的强制要求;(7)冗余文件:核查软件对坡度图层、土地规划线状地物层位冗余文件的错误,核查时不作为错误;(8)行政界线:由于重庆标准要求界线层有社界,核查软件报错的690000数据,不作为错误;三、数据库复核(一)成果完整性及组织方式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以文件的组织方式进行存储,包含规划基础信息、规划基数、规划数据等成果资料,数据类型涉及矢量数据、属性数据、栅格数据、元数据、文本数据等。

结构如下:(1)原始格式矢量数据必须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二调上报部的成果数据,严禁将经过基数转换后的数据作为二调成果,格式为SHP或MDB;如果为MDB,数据精度必须为0.0001;必须包含DLTB、XZQ、XZQJX、JBNTTB、XZDW、LXDW图层,其中XZQ和DLTB 层的字段结构需按照以下规范建立: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DLTB)(2)标准格式矢量数据标准矢量格式数据文件夹存储土地规划数据,必须包含《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数据层:XZQ、XZQJX、DLMCZJ、JQDLTB、JQXZDW、JQLXDW、JQDLJX、TDYTQ、TDGHDL、GHJBNTBHQ、GHJBNTTZ、JSYDGZQ、JSYDGZBJ、CZJSKZQ、TDZZZDQY、MZZDJSXM。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doc

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doc

重庆市国土管理行业标准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Standard For Database Of the Town-level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For Chong Qing(试行)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目录引言 ...............................................................................................................................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数学基础 (2)4 术语和定义 (2)5 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 (4)6 数据库表结构 (10)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7)9 元数据 (27)附录A 数据字典 (28)附录B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33)附录C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36)引言为规范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的有效整合、统一管理、信息共享以及规划成果数据的有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国土资源部《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与实施管理的业务需求,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指导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本标准归口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本标准编制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信息中心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本标准解释单位: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重庆市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数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文件格式与命名规则、元数据等内容。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完整版+国务院批复】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国务院批复原文: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外宣办副主任文天平透露了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批复原文天平介绍,国务院关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批复包括九个方面。

原文如下:重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于2010年收取,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总体规划。

二、重庆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于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逐步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等的现代化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区规划范围内实行城乡统筹规划管理。

两江新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和时序,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内陆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示范配套综合改革的要求,引导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协调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重庆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严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之外设立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

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重庆2024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重庆2024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与涪江的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商贸中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庆的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报告将分析2024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

首先,重庆市的人口持续增长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口增加导致城市面积扩大,农业用地逐渐减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总人口为3107.9万人,较2024年增长了2.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日益增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农田转化为城市用地以满足人口增长对住房、商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工业和建设用地的增加是另一个重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

2024年,重庆市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大幅增加。

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需求。

此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设用地也在扩大。

城市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重庆市作为一个山地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重庆市政府对土地利用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在2024年度,重庆市逐渐推行了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绿色发展政策,限制了部分土地用于建设和开发。

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水源涵养地建设,加强了重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最后,农村土地利用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农村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的增加,农田逐渐被转变为非农用地,用于农村工业、服务业和居民住宅的建设。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观光等产业,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

综上所述,重庆市2024年度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

01-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1- 重庆高新区2- 璧山高新区3- 荣昌高新区4- 永川高新区
7
5- 重庆经开区6- 万州经开区7- 长寿经开区
-18-
重庆市国土空间Leabharlann 体规划2021-2035 年4
高质量发展的重庆
智造重镇 智慧名城 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 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 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重庆改革发展导航定向。“两点”定位,即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 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两地”“两高”目标, 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三个作用”,即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 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规划》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 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共 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空间规划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坚持底线思维,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 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规划》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三峡牌”,建好“城镇群”。推动适宜发展区 域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加快“万开云”板块同城化, 强化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江城”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上的 示范作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立足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丰 富拓展生态康养新业态,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证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地管理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和中发(1997)11号文件、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以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处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编制原则:(一)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三)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重点保证交通、能源、水利建设和三峡移民迁建用地;(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五)建设占用耕地与开发复恳整理耕地基本平衡。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任务是: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现状出发,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各区、县(市)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在全市范围内调整好用地结构,协调各类用地矛盾,合理配置各项用地;制定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和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是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也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即是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实施。

任何单位不得突破规划确定的占用耕地指标和随意改变规划的土地用途。

第六条本规划由重庆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

重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具体的实施管理。

第七条规划期限,以1996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年,2030年为展望年。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第八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全市土地总面积82339.33平方公里(折合12350.9万亩),其利用现状是:(一)农用地616.34万公顷(924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

其中耕地255.64万公顷(3834.6万亩),园地16.26万公顷(243.97万亩),林地300.78万公顷(4511.7万亩),牧草地20.59万公顷(308.83万亩—,水面23.07万公顷(346.7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的31.05%、1.98%、36.53%、2.5%和2.97%。

(二)建设用地52.86万公顷(792.9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42%。

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3万公顷(644.94万亩),交通用地7.67万公顷(115.02万亩),水利设施用地2.2万公顷(33.02万亩),分别为土地总面积的5.22%、0.93%、0.27%。

(三)未利用地154.19万公顷(2312.8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8.73%(其中难利用地占76%)。

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均土地数量少,耕地质量较差。

全市1996年总人口为3022.77万,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4.09亩),为全国人均0.78公顷(11.7亩)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1.27亩),比全国人均0.106公顷(1.59亩)少0.02公顷(0.32亩);人均林地0.1公顷(1.49亩),比全国人均0.187公顷(2.8亩)少0.087公顷(1.31亩);人均草地0.007公顷(0.1亩),仅为全国人均草地0.22(3.3亩)的1/33。

主城区周边地区人均土地、耕地、林地低于全市人均水平。

全市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95.3%,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8.2%(25度以上坡耕地占16.1%)。

在全市耕地总量中,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为36%,比全国平均低4个百分点。

中低产田土达60%以上。

(二)耕地不断减少,用地矛盾突出。

从1991年至1996年的6年间,全市共减少耕地4.59万公顷(68.87万亩),平均每年减少0.77万公顷(11.5万亩),同期开恳的耕地0.88万公顷(13.22万亩),相抵后净减少3.71万公顷(55.65万亩),每年平均净减少0.62万公顷(9.3万亩)。

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良田沃土减少较快。

在减少的耕地中,非农业建设占用1.764万公顷(24.46万亩),农业建设占用0.089万公顷(1.34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1.967万公顷(29.51万亩),灾毁耕地0.77万公顷(11.56万亩),分别占减少总数的38.27%、1.95%、42.84%和16.94%。

(三)三峡工程淹没和迁建占用耕地面积大。

库区淹没耕地22.98万亩,移民迁建用耕地7.32万亩,两项合计占用耕地30.3万亩。

(四)土地利用不平衡,粗放量大。

多年来,建设用地以外延拓展为主,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少数地区利用不充分,经济效益差;征而不用,闲置撂荒,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低。

林地和部分园地产出很少。

(五)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地退化损毁严重。

重庆属重危岩滑坡地区,山地灾害频繁,损毁面积大。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59.7%。

平均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4864.83吨。

近些年来,虽加强治理,但治理面积未超过流失面积的10%。

一些地区土地退化损毁有相当严重。

(六)可开恳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匮乏,且分布相对集中。

全市未利用土地154.19万公顷(2312.89万亩),可开恳为耕地的3.29万公顷(49.36万亩),占未利用土地的2.1%。

在可开恳为耕地利用地中,有1.61万公顷(24.22万亩)集中分布在开发难度较大的黔江开发区。

第十条土地利用潜力(一)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办:在全市利用土地中,除可开发为耕地的外,有33.67万公顷(505万亩)可开恳为林地、园地和牧草地。

(二)中低产田土改造潜力:全市耕地中,高产移产田土、中产田土、低产田土各占三分之一。

只要加大投入,不断进行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培肥,大力发展水利设施,改善排灌条件,可望把三分之一左右的中产土建设成为疝产稳产地,三分之一左右的低产地改造成为中产地,产量和经济效益将较大提高。

(三)农田整理潜力:全市坡耕地面积大,占耕地总量的95%以上。

其中大部分坡耕地,只要经过整治,改进耕作方法,可以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率,还可增加耕地面积。

(四)非农业建设用地改造潜力:目前全市旧城改造量大,用地仍有潜力。

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占地面积偏大。

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36.78公顷(551.64万亩),人均用地150.26平方米(含住宅周围林盘地)。

可通过集中兴建农民新村,增加复耕面积。

(五)废弃地开发潜力:全市有灾毁及其它废弃地约2万公顷(30万亩),可开发复恳。

(六)三峡水库建成后重庆段水域利用潜力: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将形成纵深600公里、面积达10.87万公顷、库容393亿平方米的巨型带状水库。

重庆市水面积达9万公顷,大面积的港汊库湾和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和水面种植提供了良好水域资源,搞好合理开发利用对促进库区经济发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条跨世纪时期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的形势(一)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幅员广阔,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94%)。

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80%以上,且贫困面大,农村贫困人口300多万,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的十多个县均是国定贫困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还很落后,需要加快建设以弥补欠帐。

重庆承担了85%以上的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任务特重,用地特多。

(二)重庆直辖市的建立和三峡水库的建设,国家对重庆投入的加大,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尤其是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推进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至规划期末,全市经济、社会将有更大发展,人口有所增加。

据预测,人口总数将达到3229万人,在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形成长江上游新兴产业群,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国内省市中等偏上水平。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适应这一新的发展形势。

(三)国家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三峡水库的建成和库区移民迁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城市化发展水平将由1996年的18.99%提高到2000年的28.5%,到2010年将提高到37。

30%。

城市建设、工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将占用大量土地,土地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加强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更加迫切。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方针第十二条 2010年土地利用目标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即1997—2010年控制耕地减少341万亩,其中建设占用60万亩,生态退耕275万亩,灾毁6万亩;1997—2010年土地整理开发增加耕地面积62万亩,2010年保有耕地面积3539万亩)作为依据,制订的土地利用目标是:(一)耕地保有是目标:1996年,有耕地255.65万公顷(3834.71万亩),规划期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18.33万公顷(275万亩),三峡水库淹没耕地15320公顷(22.98万亩),建设用耕地24680公顷(37.02万亩),灾毁耕地4000公顷(6万亩),共减少耕地227333公顷(341万亩),整理开发增加耕地41333公顷(62万亩)。

增减相抵,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237.05万公顷(3555.71万亩)。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全市建设用地(含农业建设和非农业建设)控制在8万公顷以内(120万亩),其中占用耕地4万公顷(60万亩),即国家下达给我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

(三)土地开发复恳整理增加耕地目标: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弥补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开发、复恳、整理增加耕地41333公顷(62万亩),其中开发复垦增加耕地17333公顷(26万亩),整理增加耕地24000公顷(36万亩)。

(四)退耕还林、还牧、建园目标:在规划期内,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183333公顷(275万亩),其中安排造林13.33万公顷(200万亩),建果园、茶园等2万公顷(30万亩),种草30666.6公顷(46万亩)(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在规划期内,土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逐步建立一批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大力植树造林,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98%提高到36%。

做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第十三条 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2011年到2030年间,将是重庆经济社会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