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朱熹: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五: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天下兴亡,Baidu Nhomakorabea夫有责。”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主要观点?
A.孔孟之学B.老庄之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科学的说明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2、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学家们借鉴佛、道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经过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吸收禁欲主义作为理学的核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总结回顾,检测提高]
1.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第3课宋明理学
[明确课标,减负增效](专注阅读,把握要求)
①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②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③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④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知识梳理]
宏观概述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从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①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②宋时的③南宋陆九渊和明朝中期以后的的心学。
一、魏晋至隋唐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面临挑战,也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与佛教、相互影响、融合,出现“”局面。
3、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其影响实质上导致儒学正统地位继续受到挑战。
二、宋明理学及主要观点
1、概念:北宋时形成的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列表归纳宋明理学家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宇宙观及其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对理的解释)
认识论
(把握理的途径)
哲学体系
相同本质
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理后物;(核心)
②“人伦者,天理也”,把天理和
直接联系起来。
“”,深刻探究万物
客观唯心主义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前者的认识与我们现在的实践出真知是否一样?
[学习延伸、拓展视野]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和比较
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阳明学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为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但毕竟前者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后者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二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统治阶级需要更严密、更具有欺骗性的思想来控制人们的言行,保证封建秩序不受冲击,理学开始发展起来。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等是理学的创始人,至南宋时,朱熹成为集大成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他们的哲学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所以统称为“理学”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5.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B.道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
②“存天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王心学
陆九渊
①是万物的本原,即“理”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
“心外无物”“”
致良知“”
3、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还传及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另外,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他们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宋明理学的兴起、形成、确立和发展,归根到底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主题二如何理解陆王心学
南宋时陆九渊把“理学”发展到“”的阶段。明朝中期以后,发展了“心学”的具体内容。“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其本质是用自我约束,强化自身修养,来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
①仁者爱人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与时俱进”、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材料二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材料三青少年时代就学于周敦颐的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由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9.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佛教④道教(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0.下列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解析,难点突破](积极尝试,挑战自我)
主题一如何理解理学及理学的产生
材料一唐末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可见,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主题三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二程:“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是理也。礼者,理也,……圣人,人伦之至。伦,理也。人伦者,天理也。”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陆九渊认为“”是万物的本原。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究,只需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用封建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可巩固封建统治。
理学是一种新式的儒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相互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法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务。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4.(09年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