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指本书主要论题或作品主题、主要 论点或主题思想和主要论据或主要题材。 结构:指本书或作品的整体结构,它的篇章结 构安排或情节的结构安排。 体例:著作者对自己的著作的编撰格式的某些 具体规定。
二、了解基本内容和结构体例对 校勘的意义
着手具体校勘之前,通 读全书,初步了解本书 基本内容,大体掌握它 的结构体例,是运用本 校法、理校法进行本书 校勘所必须的准备。
谓危 《 而义安安可不《能孟患能“不声而““王 贵 而 淮 不不,,”可吴安谈结安而晓相”国国念 解相患患犹以语,对不,不“近者危危孙 智 不 南 之属不结不为》无赵能患”而,,不而说 ? 安 子 ,。解而能生:为襄解结耳”故不而不, 则若,不也,“贵子,能。字“能安安案 ” , 人 是谓则解。则危智曰则解此之能也,,“ 患间 不国与”后无事。:何也言义”。患患谓 结训 仁危“,人为不”“为。所,或“结结” ,而何非改贵可语亡贵若贵故作能不而与 而》 而不为也为智以意不智国乎改“”而不“ 不: 非安贵。“矣为正能乎危智“而、解解为 不之智若国。安与存。不者不”“””” 解“ 智,”谓危”,此,下能,而。而。,同 。国 矣患四国而“死同危文安国”后”“本。 。结字不不不事。弗张,危为人古不作 何
谓皆 自 而 臣 人 者 “ 之 《“ 赋 訮 作 章 人为 ” 清 独 君 , 。 口 高注 》 , ” 炳 帝君 帝 寋 持 出 所 以 。 颐以 : 诤 訮 麟 ,道 无 也 正 言 以 者 “ 碑为 ” 语 “ 说 非, 常 , 直 , 出 , ” 》正 终 也 。 , 上非 处 故 , 不 言 用 寋 云直 巍 。 《 案 帝天 “ 曰 与 必 之 也 “ :之 峨 “ 说 ” 也道 至 圜 人 如 道 。 即 ”貌 以 《 文 刑 。。 此 道 诤 人 也 用 ” 清。 蹇 洞 》 “ 帝,。语清。言蹇 寋 愕萧:当 。 ”
“释 “ 曰 同 不 释 不 之 倨 《文 俞 文之 《 : 》 踬 之 踬 谓 “ 庄。 樾 法曰 慎 ” 篇 碍 曰 碍 。 , 子” 说 并: 大 以 引 也 : 也 “ 注 山刑 , 与” 》 言 《 , 帝 。 然 曰 木蹇 ” 此以 篇 祸 商 是 无 盖 则 : 》“ 刑 同言 引 福 箴 圜 常 引 ” ” 篇与 蹇 。慎 《 人 》 道 处 黄 不 刑 ”” “ 高事 周 或 而 也 者 帝 刑 倨 君刑 二 注也 书 召 释 。 , 之 蹇 , 无倨 字 非。 》 之 之 《 以 言 “ 踬 刑“ 连 是 而也 应言而者碍 同 。 。 。 , ·
汲取前人成果的意义
我们在校勘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前人成果,从 中寻找线索,予以搜集校录,加以扩大充实, 是切实可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近人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提供了丰富的前 人校勘成果。
谢谢大家!
·
以上例子说明:先秦至汉,“而”与“能”为 通假字,“而”义即“能”,但不可改“而” 为“能”。这是古籍中语言的时代特点,正如 今语“们”字在北宋作“门”、“懑”,在南 宋金元作“每”,都不可望文生义而妄改。
第五节 搜集他书资料,汲取前人 成果
他书资料是校勘的一种间接内证材料或外证材 料,是分析判断异文的重要依据。 他书资料与本书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本书引用他书 本书被他书引用 本书和他书互见 查考范围主要是有关他书、类书和古书注。
陈奇猷说:吕氏此书甚为整齐。十二纪每纪五篇,而《季冬纪》末 殿以《序意》;八览每览八篇,六论每论六篇,不得此《有始览》 止七篇。则此览中显系脱去一篇。后又诸篇中“解在乎”云云所举 某人某事皆详具事于另一篇。如《应同》“解在乎史墨来而辍不袭 卫”,其事则详叙于《召类》。明此文“解在乎”以下所举四事, 除“阴阳财物之精”一解见于《尽数》外,其他三解未见,明本书 必有一篇脱去。考下《应同》目原作“名类”,旧校谓一作“应 同”。疑今所脱之一篇即是《名类》。上文云:“天斟万物,圣人 览焉,以观其类”,而“解在乎”云云所举数事又正是名与类,故 说此数事之义以“名类”题篇。其后《名类》文全脱去,仅剩篇目 “名类”二字与《应同》篇文相合,遂以《应同》文属《名类》, 《应同》目“应同”二字,校者因系之“名类”下而为“名类”之 异文矣。 二说都是据全书结构及《有始览》各篇文体仿连珠的特点,进 一步论证此览脱一篇。陈说更据旧校指出,脱篇之题当为“名类”。
随着校勘的进行,不断 加深理解基本内容、熟 悉结构体例,也是提高 本书校勘质量的一个必 须条件。
三、根据思想内容进行校勘 (举例:《吕氏春秋· 季春纪· 圜道》)
《吕氏春秋》一书是吕不韦聚门士集体编撰的, 全书虽有一种主导思想,但各篇出自众手,思 想并不一致。因此各篇校勘须分别了解基本思 想。如《季春纪· 圜道》,据陈奇猷分析是阴 阳家思想。其中有几处文字便据此校勘:
Biblioteka Baidu
二剋 《说 五 之 “ “ 阴 言 此 无 “ 及 义训 陈 字, 易明 行 无 刑 刑 阳 , 句 常 踬 夸 。为 奇 声亦 蹇不 之 常 剋 蹇 家 与 文 处 碍 父 (踬 猷 义即 卦刑 生 处 ” ” 之 “ 法 ” ” 之 《碍 说 均五 》剋 剋 , 即 当 学 处 , 之 乃 蹤 晋。 , 同行 :也 。 有 岁 即 说 ” 俞 义 不 , 书考 俞 ,相 “。 是 处 刑 阴 , 字 氏 不 能 近 葛” 以 自难 蹇“ 以 即 与 阳 仍 不 已 相 行 才 洪踬 ” 可。 ,蹇 帝 无 五 家 当 相 说 干 进 所 传碍 刑 相故 难” 之 处 行 所 从 应 明 。 之 以 》“ 蹇 假“ 也、 无 , 生 言 阴 也 。 章 貌 踬 乃 “ 借蹇 。“ 常 故 剋 之 阳 。 且 氏 。 碍 僬不 为 也” ”剋 处 无 。 “ 家 案 以 更 ) 也 侥能 ” 。、 五” , 岁 是 刑 说 此 言 属 与 ” 之行 刑 “ 行双 所 刑 以 剋 求 篇 为 臆 “ , 步进 倨 剋 相声 以 与 帝 ” 之 是 帝 说 帝 明 而之 “ 企 , 。。 。 ” 。 · · ”
第四节 了解基本文体和语言特点
古代文体的分类 1.从小类看: 诗赋韵文 骈古散文 文言文 白话文 学术应用文 文学创作文 2.从大类看: 应用文体 文学文体
一、了解文体对于校勘的意义
从校勘角度看,每一种古籍的基本文体和所用语言都在不同程度 上具有自己的一些特例。那么,我们了解古籍文体对于校勘有什么意 义呢?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和特点,我们可以基于这些特 点对古籍进行校勘。例如: 诗歌韵文——声韵格律 辞赋骈文——讲究对偶、词句整饬 哀、诔、铭、赞——要求韵文 词曲小令——字句长短的限制 对于整体结构的著作:1.了解全书的基本文体;2.了解各部分/篇 章的基本文体。 对于文集(总集/别集):了解所收文章作品的各类文体。
第三节 了解基本内容和结构体例
前文我们主要理解了古籍的基本构成和流 传情况,它是具体校勘古籍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其直接目的是选好底本,确定参校本,同时也 为具体校勘时分析判断异文准备条件,以便恰 当地把握各参校本的特点和可信程度。 这一节,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古籍的基本 内容和结构体例。
一、“基本内容”、“结构”、 “体例”
以上所举的例子主要是从释义的角度进行校勘, 但章炳麟对此篇的思想理解未确,以致以为 “刑”当作“訮”,则属校勘错误。
四、根据结构体例进行校勘(《吕氏 春秋》)
《吕氏春秋》一书结构为十二纪、八览、六论;纪各五篇,末为一篇序; 览一为七篇,余七览各八篇;论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依纪、论之例, 览亦当为各八篇,因疑《有始览》七篇,或脱一篇。 杨树达说:《有始览》诸篇与《韩非· 外、内储说》文体相同。“解在 乎”以下,皆举某人某事为言。例如,次《应同》篇云“解在乎史墨来 而辍不袭卫”,《去尤》篇云“解在乎奇人之欲得金也,即秦墨之相妒 也”,《听言》篇云“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公孙龙之说燕昭王以偃 兵,及应空洛之遇也,孔穿之议公孙龙,翟翦之难惠子之法”,《谨听》 篇云“解在乎胜书之说周公,齐桓公之见小臣稷,魏文侯之见田子方 也”,《务本》篇云“解在郑君之问被瞻之义也,薄疑应卫嗣君以无重 税”,《谕大》篇云:“解在薄疑说卫嗣君以王术,杜赫说周昭文君以 安天下,及匡章之难惠子以王齐王也”,皆是一例。独此篇“解在乎” 云云,别为一例,不与下诸篇同。考八览每览八篇,而《有始览》止七 篇。盖此篇“解在乎”以下及次篇文简佚脱,“天地之所以形”以下四 句,乃编次者取他篇之文,妄相杂凑者,故不相承接也。
法法 高 ,, 诱 故故 注 曰蹇 : ”难 刑 圜也 , 道。 法 也天 也 “道 。 。正 言 刑无 不刑
蹇处 黄 ,者 帝 圜乃 曰 道无 : 也处 ” 。也 帝 。无 “常 以处 言也 不, 刑有
踬蹇 蹇 《许 碍, 而 管维 “停 为 子遹 ,也 人 水说 义。 。 地, 正“ “ 》俞 相” 尹 云说 应停 注 :是 。“ : ”。 与” 凝 ” ·
二、了解古籍语言特点的重要性
古籍文体在一种古籍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著 作者运用文体的灵活变化,而就文体本身而言,一般 并不构成特例。最终,我们还是要落实到各种文体的 自身特点和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它的这种文体特点 是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语言的运用在各种著作中,由于时代和著作者的思想 风格,可以构成独特的具体的词语文句,形成特例。 陈垣强调指出:“凡一代常用之语言,未必为异代所 常用,故恒有当时极通用之语言,易代或不知为何语, 亦校者所当注意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用语特点,而这一特点可以作 为我们校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