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中安全性项目的设定
当鲎试剂、供试品的配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 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重 新进行干扰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
注意点:
✓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是指供试品溶液被允许稀释的最大倍数,它 和具体选用的鲎试剂的灵敏度有关。
✓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鲎试剂其生产工艺、配方、质量参数等存 在一定的差异,鲎试剂其抗干扰能力存在差别,因此应重视对 鲎试剂的选择,或对鲎试剂灵敏度的考察。
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影响家兔正 常体温, 因此不适宜采用热原检查法。
目前存在着细菌内毒素检查逐步替代热原检查的趋势 。
热原检查
三、剂量限值的确定
➢ 家兔美1Kg体重注射体积不得少于0.5ml; ➢ 注射给药体积不超过10ml/kg; ➢ 如果供试品溶液浓度太低,给药体积需超过10ml/kg才
降压物质是指某些药物中含有的能导致血压降低的杂 质,包括组胺、类组胺或其他导致血压降低的物质。
降压物质检查
二、适用品种
➢ 有可能产生类组织胺样急性降血压反应的静脉注射剂, 如生化药注射剂(肽、蛋白质、酶及辅酶、多糖、脂质 等)及抗生素注射剂;
➢ 在用动物脏器或组织为原料制备生化药物的过程中, 正常组织内存在的组胺及部分氨基酸脱羧形成的组胺 、酪胺等胺类质,均为这类杂质的来源。
降压物质检查
取对照品稀释液按动物体重每1kg注射组胺 0.1ug的剂量(ds),供试品溶液按品种项下规 定的剂量(dT),照下列次序注射一组4个剂量: ds、dT、dT、ds。
然后以第一与第三、第二与第四剂量所致的 反应分别比较;如dT致的反应值均不大于ds 所致反应值的一半,即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 质检查符合规定。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
第三章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必须是在理化性质研究基础上进行,因此,注射剂的理化性质研究应对处方中的各组份和最终成品的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其包含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二方面的内容。
由于注射剂处方中的组份存在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泡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受制备工艺的影响,因此对其纯度的确定、杂质控制及保证质量和稳定性方面都增加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为此对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必须注意各有关方面的因素,从多个环节全面综合考虑。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要求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必须基本清楚。
多个成分之间的比例应相对稳定。
在理化性质研究基本明确,质量、工艺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标准的制订工作。
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以方法成熟、灵敏度高、准确性大、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的原则来确定必要的检测项目。
为保证质量稳定性,对注射剂的组份、半成品、成品均须制订质量控制项目。
净药材应明确品种,规定产地,必要时应制订符合该注射剂专用的质量要求。
制订质量标准的样品应为中试产品。
对所制订的项目及指标均应提供实验数据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资料。
一、名称、汉语拼音控《规定》附件十"命名的技术要求"制订。
二、处方(一)处方应体现源于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原则。
(二)应以中医药理论。
文献古籍、经验或现代有关该品种研究成果等情况来阐述选题目的与处方依据。
(三)复方组成一般应无配伍禁忌。
处方药味宜少而精。
(四)处方组成可以是单方或复方。
处方中的组份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净药材。
(五)以有效成分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一类新药要求报进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六)以有效部位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非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二类新药要求报送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七)单方中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若药材原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必须补报相应资料,连同省级药品标准资料按三类药材的要求一并整理后随制剂一起上报,如符合要求,该药材可作为国家药品标准认可;苦药材为未制定法定药品标准者,则须按其相应类别报送有关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审定。
制剂分析-简答
1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中药制剂的检查根据其目的意义主要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2简述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很多,可由生产过程中带入,也可由原药材中带入,如药材中非药用部位及未除净的泥沙;药材中所含的重金属及残留农药;包装、保管不当发生霉变、走油、泛糖、虫蛀等产生的杂质;洗涤原料的水质二次污染等途径均可引入杂质。
3中药制剂分析的检验程序包括哪些步骤?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包括制剂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及新药开发研究中的试验样品,其检验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等。
4中药分析的原始记录应记载哪些内容?中药制剂的原始记录记载所试药品的名称、来源、批号、数量、规格、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包装情况、检验目的、检验方法及依据、收到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检验数据、检验结果、结论等内容。
5简述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含义。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6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由中药材原料中带入;二是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三是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中药制剂的理化性质改变而产生。
7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干燥失重测定法除测定水分外尚包括挥发性成分,而水分测定仅仅是测定供试品中的水分。
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等。
8简述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概念。
为何有时要进行酸不溶性灰分检查?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炽灼至灰化,则其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烬而残留,由此所得灰分为总灰分。
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即为酸不溶性灰分。
规定总灰分限度对保证重要的品质和洁净度有一定意义。
对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异大,特别是在组织里面含有草酸钙比较多的中药,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更能准确表明其中泥土沙石是有含有外来无机杂志存在。
中药分析章节大题
第三章3.试述薄层色谱法在鉴别中药中有何特点?鉴别时为何需要对照物?为什么鉴别要在同一薄层板上进行?如何保存薄层色谱图?答:特点:设备简单、操作快捷、专属性强、费用低廉。
具有展开剂灵活多变,色谱图新鲜直观、容易识别等特点。
原因:对照物在薄层色谱上通过展开会有相应的斑点,作为中药制剂如果含有对照物的成分,那么在对照物斑点对应的位置上将会有相相应的斑点,可鉴别出中药制剂中含有与对照物一致的成分。
克服薄层板厚薄不均匀而带来的影响以光学照片或电子图像的形式保存,也可用薄层扫描仪记录相应的色谱图。
4.应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中药鉴别的步骤有哪些?答:薄层板制备—点样—展开—显色与检视—记录5.在中药制剂鉴别中,阴性对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消除干扰〔考察制剂中其他药味对欲鉴别药味的薄层色谱干扰情况〕6.试分析为什么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比合成药物少得多?答: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准确等特点。
中药是多组分的混合物,红外光谱是所含组分各基团吸收峰的叠加;很合物组成的变化一定导致红外光谱谱峰的变化,因此也具有特征性。
中药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包含了样品极为丰富的组成信息,图谱具有较强的指纹性。
7.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鉴别中药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微量、快速、特异性强、准确可靠、对样本要求较低的特点中药的检查1.中药制剂中杂质分为哪两类?它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答:常规物质和有害物质〔1〕药材和饮片中引入的杂质〔2〕生产制备过程引入的杂质〔3〕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2.为什么中药制剂的杂质只进行限量检查,一般不测定其准确含量?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对于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度,在此限度内,杂质的存在不致对人体有毒害,不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杂质进行限度检查即可。
3.简述中药检查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答:有效性检查、纯度检查〔杂质检查〕、制剂通则检查、安全性检查4.什么是重金属?在重金属检查中,常以铅作为代表,为什么?简述其检查原理?答: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金属杂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比较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较《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变化⽐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论是在品种收载、标准增修订幅度、检验⽅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还是在标准体系的系统完善、质控⽔平的整体提升都上了⼀个新的台阶。
通过学习、熟悉2015 年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的变化,了解⽬前我国⽤药⽔平、制药⽔平和监管⽔平现状,解读未来我国药品⾏业的趋势。
学习重点:熟悉药典制剂通则,掌握其标准的提升。
第⼀部分制剂通则⽐较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5⽇由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于2015年12⽉1⽇正式实施。
新版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新版药典的制修订始终坚持“科学、先进、实⽤、规范”的原则,依据试验数据、研究结果、专家评估,体现药典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持续改进提⾼药品质量。
新版药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药、制药以及监管⽔平的全⾯提升,将促进药品质量的整体提⾼,对于保障公众⽤药安全有效意义重⼤。
《中国药典》2015年版进⼀步扩⼤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
其中,⼀部收载品种2598种,⼆部收载品种2603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
本版药典是将三部药典的附录合⼀,加强共性的系统化、完善化及规范化,新版《中国药典》的附录调整为凡例、通则与⽅法、指导原则、药⽤辅料等单独成卷,为第四部。
第四部的名称为“《中国药典》2015 年版总则”,包括现有药典⼀部、⼆部、三部的附录(现改为“通则”)内容和药⽤辅料品种正⽂。
⼀、《中国药典》2015 年版总则(四部)项⽬组成:1、前⾔2、第⼗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名单3、⽬录4、中国药典沿⾰5、品种及通则变化名单6、凡例(三部合⼀)7、品名⽬次(保留笔画索引,品种正⽂拟改为按拼⾳排序)8、通则(原药典附录内容):包括导引图、制剂通则、通⽤⽅法/检测⽅法及指导原则9、附表:包括原⼦量表、国际单位换算表及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10、药⽤辅料品种正⽂(原收载于药典⼆部正⽂品种第⼆部分)11、总索引(中英⽂索引)⼆、修订说明1、使分类更加清晰明确,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将上⼀版药典中中药、化学药、⽣物制品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凡例、制剂通则、分析⽅法、指导原则、药⽤辅料等)三合⼀,独⽴成卷作为第四部。
药品GMP检查要点
药品GMP检查要点药品GMP检查要点包括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中药注射剂GMP检查要点、血液制品GMP检查要点、重组产品GMP检查要点、疫苗菌苗GMP检查要点等,遵循以下原则。
一、检查要与品种相结合根据申请认证的剂型,选择该剂型中产量大、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等高风险品种,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进行全过程检查。
每个剂型至少选择3个品种,不足3个品种的全部检查。
二、检查要与品种的生产工艺相结合核对并确认其是否能够按其注册申报的处方和工艺生产。
三、措施和工艺参数应有验证数据支持要检查关键工艺参数的验证资料对激素类或抗肿瘤类化学药品与其它药品共用同一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的,要重点检查其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及验证数据。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运作情况检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各种记录、台帐、凭证,从深层次查清其真实运作情况,即要从表象查到真相。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
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第十五条 有无菌要求的中药制剂,其最后精制工序应至少在C级洁净 区内完成。 第十六条 非创伤面外用中药制剂及其他特殊的中药制剂可在非洁净厂 房内生产,但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第十七条 中药标本室应与生产区分开。 第五章 物料 第十八条 应按批号管理的方法,对每次所接收的中药材来货按产地、 采收时间、采集部位、药材等级、药材外形(如全株或切断)、包 装形式等分类,分别编制批号并管理。 第十九条 应设置原药材库和净药材库分别储存各类中药材:易挥发、 生虫、霉变、泛油的中药材应按阴凉条件储存:储存鲜活中药材 应有低温或冷藏设施。(注意区分中药材\净药材\中药饮片) 第二十条 毒性药材和易串味的中药材应分别设置专库(柜)单独存放 第二十一条 贮存的中药材应定期养护管理,仓库应保持空气流通,应 配置相应的设施或采取安全有效的养护方法,防止昆虫、鸟类或 啮齿类动物等进入,防止任何动物随中药材带入仓储区而造成污 染和交叉污染。
专家修订稿GMP附录5:中药制剂
3) 根据中药材质量、投料量等因素,制订和执行每种中药提取物的 收率限度:(不同产地\采收加工方法对其影响很大,如益母草\茵陈) 4) 制订每种经过前处理后的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的质量标 准和检验方法。必要时还应制定中药制剂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和 检验方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如性状\浸出物\标示成分定量定 性等) 第二十六条 应对从中药材的前处理到中药提取物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生 产管理、生产卫生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录。 1) 当几个批号的中药材混合投料时,应记录本次投料所用每批中药材 的批号和数量。 2) 中药提取物生产各工序操作记录应包括提取、浓缩、收膏、 精制 (纯化)等: — 确认所投中药材品种、批号及投料量的记录; — 贵细药材、毒性药材应由专职负责中药材质量管理的人员监 督投料,并记录;(马钱子的投料量,量大使人抽痉) — 设备编号、相关溶媒、浸泡时间、升温时间、提取温度、提取 时间、溶媒回收等记录:
注射剂安全性指导原则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2009-02-28 21:23:41|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指导原则为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而定。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包括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过敏反应物质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根据注射剂的处方、原(辅)料来源、工艺、用法及用量等设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项目的适用性研究。
检查项目的制定一、中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应设置所有安全性检查项目。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因素复杂多变,一般首选热原检查法。
如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体温或对家兔的急性毒性反应而影响热原检查时,可选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二)、肌内用注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
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
二、化药(包括抗生素、生化药)注射剂(一)静脉用注射剂1、所有静脉用注射剂,均应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且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的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4、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组胺、类组胺样降血压物质,应考虑设立降压物质检查项。
(二)肌内用注射剂1、所有肌内用注射剂,如临床用药剂量较大,生产工艺易污染细菌内毒素,应考虑设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查项。
2、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毒性杂质且又缺乏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应考虑设立异常毒性检查项。
3、所用原料系动物来源或微生物发酵提取物时, 如组分结构不清晰或有可能污染异源蛋白或未知过敏反应物质,又缺乏相关理化分析方法且临床发现过敏反应,应考虑设立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项。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附件2: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根据《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制定本技术原则。
质量可控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基础和保障。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与中药注射剂相关的所有质量控制工作,如原辅料、药材前处理、制备工艺、包装、贮藏、运输、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等,其质量可控性评价应包括与之相关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质量可控性评价将依据对药学研究资料的评价意见、评价性抽验的报告、生产工艺现场核查结果等作出。
本技术原则明确了对药学研究资料中有关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资料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评价,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保证质量均一稳定、控制已知的安全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根据品种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
一、质量研究评价注射剂的质量研究是指根据工艺、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基础研究。
通过质量研究,建立全面系统的质量与风险控制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安全有效。
应根据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需要,进行大类成份分析等基础研究,建立合理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一)质量研究包含文献研究、化学成份研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生物学质控方法的研究等。
(二)注射剂中所含成份应基本清楚。
应对注射剂总固体中所含成份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明确总固体中所含大类成份的种类及占总固体的量。
有效成份制成的注射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90%,多成份制成的注射剂结构明确成份的含量因品种而异。
(三)应结合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均一性,进行相关质控方法的研究。
二、质量标准研究评价应根据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需要,结合质量研究情况,建立合理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
(一)质控项目的设置应考虑到注射给药以及中药注射剂自身的特点,并能尽可能全面地、灵敏地反映药品质量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第九章各类型制剂分析12
(4)色谱测定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药物组成复杂的橡胶型硬膏制剂, 利用色谱法将复杂的组分分离,然后再与标准品或 对照药材作对照鉴别。如中药橡胶膏剂中含有樟脑、 薄荷脑、冰片、水杨酸酯等挥发性成分时,可采用 闪蒸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 样品用量少,样品不需作预处理。
第六节 中药注射剂的分析
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 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 丸、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微 丸等
性状 水分、重量差异 装量差异 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
检查项目
• (二)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 样品处理主要步骤
1. 样品的预处理: 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可直接研细粉碎
酒剂和酊剂样品处理
•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将酒剂或酊剂加热蒸去乙醇,
然后再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
第二节 半固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 浸膏、流浸膏、糖浆剂、煎膏剂
• 一.半固体制剂的质量的一般要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
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 规定标准而制成的制剂 1ml流浸膏 —— 1g 原药材 1g 浸膏 —— 2 ~ 5g 原药材
5 检测成分应归属某单一药味 6 检测成分应与中医用药的功能主 治相近 7 确无法含量测定的,可测定浸出 物含量 化学分析法 常用定量方法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第一节 液体中药制剂的分析
• 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注射液等
• 一.液体制剂的质量的一般要求
1、
合剂与口服液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 采用适宜方法提取,经浓缩制成的 内服液体制剂
• (二)片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 辅料影响 • 标示量
含量均匀度 溶出度测定
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法规准则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9]3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全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国家局下发了 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办 2009 28号)。
为进一步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风险、做好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面开展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切实控制中药注射剂安全隐患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水平,国家局组织制定了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 (附件1)(以下简称 质量控制要点 )。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必须对照 质量控制要点 要求,全面排查本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控制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要强化对原辅料供应商的审计,加强对制剂稳定性、产品批间一致性的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对热原、无菌和无效高分子物质控制的自我检查,并开展关键工艺的验证工作,保证产品质量。
企业经自查不能控制产品质量风险的,应立即主动停产,或主动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自查结束后,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将自查整改结果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质量投诉,要及时分析调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应主动召回,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应当按照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局令第24号)的要求,结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 2008 71号),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的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项内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使用风险。
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本辖区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做好生产及质量控制环节的风险排查工作。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安全性项目调查分析
1 I 禾他 川 管 珲 的 通 钧 { 》 、 《 I I 1 成约 临 l 未
J I j 指 原 则 》 艾什精卒 l I f . 刈水 院所仃 q 约 " 刹 的 发 伞 进 行 r 爿 分析 , 将 结 报 道 卜。 l 材 料 与 方 法
0 . 【 j 氯 化 钠 射 液 仉 , 溶 液 的小 溶 性 微 粒 颗 粒 大 度 增
疗 效 到 肯 定 的 川 时 . 也 出现 r 一 些 较
闻家 食
的 药 品 小 良反 膻 ( AI ) R) , 如 刺 “J J l 射 液 事 件 、 l 射 液l l { f 什 等 , 小 院 临 眯 药 帅 实 际 1 作【 f 1 。
约 铺 惜 箭 总 硒 、 家l f 1 医 药 管
身绛验决 定给药速艘 , 如给约速度过 怏 , 侮时 『 f 『 J 内 进 入 体 内 的 药 增 人 , I T 能会 甘敛 史 多 小 良反 的 发 生 。说 明 书 中标 注
疗 的 I 1 3 . 3 3 . 『 f 1 药 人 们 心 ¨ 中 , 足非常 发伞 的, 但 殊 小 知女 ¨ 果 K期 大 避使 川 叶 l 约, 结 M 样 严 。据 报 道 , 剂 过 大 、
临J 术医 帅 』 1 】 约 时 以 槲 说 }
I f = 『 『 地 学 虑患 桦 个休 索 选 择 仆 约 物 : 。l l l 1 约 射 剂 发 , l i
1 . 2
‘ 法
对收 集 的 I 0 射剂说l 1 』 】} 5 进行 认真 阅 陂千 ¨ 仔 符 总 J H j 彳 1 1 啁家 t 医约 僻 卵 的 觇
发 的 《 关丁进 一 步
・ } l 药沣射 齐 『 J 的 稳 定性 , 减 少 良 反应 的 发 牛 卜 分 要 , 文 献 报道 。 复 卅 参 射 液 的 } 】 H仳为 1 ~6 . 5 , p H f f [ 偏 碱 性 的
35份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良反应相关项目分析
1 5 2・
S t r a i t P h a r ma c e u i t c a l J O U l T I a l Vo l 2 6 No . 2 2 0 l 4
无详细 的药物 相 互作 用说 明 , 多 以“尚不 明确 ” 表述 。事 实 上, 大量 A D R监测报告和 临床实 践证 明 , 中药 注射剂 与 中成 药、 西药之间存 在 大量 的相 互 作 用 实例 , 可因 p H改 变 或 氧 化、 缩合 、 水解等反应析 出细微 胶体颗 粒 , 极易 引起机 体 的排
注射剂说 明书 中有关不 良 反应 相关项表述 的完整性进行 调查 统计 , 分析说 明书不 良 反 应相关 项 的不 完整性 及可能会 带来
的不 良后果 , 旨在促进 中药注射剂 的安全合理使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1 、 2可见 , 药 品说 明书 不 良反 应相 关项完 整的有 5种
斥而产生不 良反应 。如在 溶媒 选择 上 , 中药 注射 剂 因存
1 9 7 .
[ 4 ] 杜震 , 于勇 , 张伟 .贝伐珠单 抗治疗 转移 性结 直肠癌 不 良反 应 的
M e t a 分析【 J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2 0 1 2 , 2 9 ( 6 ) : 5 4 2 - 5 4 7 .
( 5 ] 韩嫒华 , 予琴 , 皇志琴 , 等 .贝伐珠单抗联合 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 的护理 ( J ] .当代 医学 , 2 0 1 2 , 1 8 ( 1 6 ) : 1 1 9 — 1 1 9 .
S t r a i t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Vo l 2 6 N o . 2 2 0 1 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制剂
.:5附录中药制剂范围第一章本附录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的生第一条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
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条原则第二章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中药材前第三条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处理和中药提取工艺密切相关。
在中药材前处理以及中药提中药提取工艺严格控制。
中药材前处理、取、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防止变质。
中药材来源应当相对稳定。
注射剂生产所用中药材的产第四条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生产的中地应当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产地一致,药材。
机构与人员第三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专人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第五条的质量管理。
.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当至少具第六条备以下条件:(一)具有中药学、生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至少有或具有专职从事中药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三年从事中药生产、材和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八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二)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三)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熟悉相关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四)根据所生产品种的需要,的管理与处理要求。
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主要从事以第七条下工作:(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质量评价与放行;(三)负责中药材、中药饮片(包括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专业知识的培训;(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本的收集、制作和管理。
厂房设施第四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筛选、称重、粉碎、混合等第八条操作易产生粉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粉尘扩散,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如安装捕尘设备、排风设施或设置专用厂房(操作间)等。
..中药材前处理的厂房内应当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第九条应当平整、易清洁,不产生脱落物。
中药提取、浓缩等厂房应当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第十条有良好的排风、水蒸汽控制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设施。
新药研制与开发复习题
新药研制与开发复习题1.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按照新药管理。
2.中药、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3.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4.专利申报的条件: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5.新药申报的程序:选题-研究方案设计-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申报临床-临床试验-申报生产6.申报临床送检样品至少3批,样品量至少为最小单位的1000倍。
7.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中核心内容为:鉴别、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8.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同时还需提供溶出度的试验资料。
9.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其有效部位的含量应占总提取物的50%以上。
10.临床试验的最低病例数(试验组)要求:Ⅰ期为20~30例,Ⅱ期为100例,Ⅲ期为300例,Ⅳ期为2000例。
生物利用度试验为19~25例。
11.化学药品申报资料项目1药品名称:包括通用名、化学名、英文名、汉语拼音,并注明其化学结构式、分子量、分子式等。
新制定的名称,应当说明命名依据。
12.化学药品申报资料项目3立题目的与依据:包括国内外有关该品研发、上市销售现状及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生产、使用情况的综述。
13.化学药品申报资料项目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理化性质、纯度检查、溶出度、含量测定及方法学验证等。
14.前药、硬药、软药,各举一例。
前药:是指一些在体外活性较小或者无活性的化合物,在体内经过酶的催化或者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从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其常常指将活性药物(原药)与某种无毒性化合物以共价键相连接而生成的新化学实体。
前药的分类:一类是载体前体药物(carrier-prodrug,简称载体前药);另一类是生物前体药物(bioprecursors )。
生物前体药物大部分不是人为修饰的,而是在研究作用机制时,发现其作用过程是经体内酶催化代谢而产生活性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必须是在理化性质研究基础上进行,因此,注射剂的理化性质研究应对处方中的各组份和最终成品的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其包含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二方面的内容。
由于注射剂处方中的组份存在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泡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受制备工艺的影响,因此对其纯度的确定、杂质控制及保证质量和稳定性方面都增加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为此对其理化性质的研究,必须注意各有关方面的因素,从多个环节全面综合考虑。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要求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必须基本清楚。
多个成分之间的比例应相对稳定。
在理化性质研究基本明确,质量、工艺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标准的制订工作。
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以方法成熟、灵敏度高、准确性大、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的原则来确定必要的检测项目。
为保证质量稳定性,对注射剂的组份、半成品、成品均须制订质量控制项目。
净药材应明确品种,规定产地,必要时应制订符合该注射剂专用的质量要求。
制订质量标准的样品应为中试产品。
对所制订的项目及指标均应提供实验数据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资料。
一、名称、汉语拼音控《规定》附件十"命名的技术要求"制订。
二、处方(一)处方应体现源于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原则。
(二)应以中医药理论。
文献古籍、经验或现代有关该品种研究成果等情况来阐述选题目的与处方依据。
(三)复方组成一般应无配伍禁忌。
处方药味宜少而精。
(四)处方组成可以是单方或复方。
处方中的组份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净药材。
(五)以有效成分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中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一类新药要求报进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六)以有效部位为处方组份的,系指从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非单一化学成分,须按二类新药要求报送相应资料,并随制剂一起申报审批。
(七)单方中的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若药材原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必须补报相应资料,连同省级药品标准资料按三类药材的要求一并整理后随制剂一起上报,如符合要求,该药材可作为国家药品标准认可;苦药材为未制定法定药品标准者,则须按其相应类别报送有关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审定。
(八)复方中的药材除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者外.可以含有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的,但应附上该药材的有关《药材申报资料项目》中的第1、17、18项资料及生行政部门批准件(复印件);复方中若含有未制定法定药品标准的药材应先制定其省级药品标准,按照《药材申报资料项目》中的第1、2、3、4、5、6、7、8、9、17、18、19项的要求报送资料,并随制剂一起上报。
(九)中药注射剂中如确有需要加入附加剂者应审慎选择,并应有充分的实验依据.所用的附加剂均应符合药用标准,并应遵照《规定》中的有关要求申报。
三、制法(-)制备工艺的研究应根据处方中组分的理化性质,结合中医药理论对该药的功能与主治的要求,并需考虑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吸收、用量、作用时间等因素,通过不同方法的研究比较,选用合理的先进制备工艺。
(二)制备工艺与注射剂的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工艺应列出严密的技术控制条件,并说明工艺中各项技术要求的含义和针对性,列出工艺研究中各种试验对比的数据及选用该制备工艺的理由。
(三)处方中的组份其制备要求1.对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为组份配制注射剂时,须详细写明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全过程和工艺流程图,列出对质量有影响的关键技术条件、试验数据和确定该工艺的理由;若原为国家药品标准的除须附上该药品的有关《制剂申报资料项目》中的第1、17、18项资料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批件(复印件)外,也应列出有关的技术控制条件,以保证注射剂的质量稳定。
2.对以净药材为组份配制的单方或复方注射液,除应符合上述的制备要求外,其备过程中用以配制注射剂的半成品,宜先制成相应的干燥品(其主要成分为液态者除外),并制定其内控质量标准,按此检查合格后投料,以确保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四)注射剂的溶剂、容器等均应符合药用要求,制备工艺中与药物接触的器具及有关材料,均不得与药物发生反应或产生异物。
四、性状色泽;中药注射剂由于其原料的影响,允许有一定的色泽,但同一批号成品的色泽必须保持一致,在不同批号的成品问,应控制在一定的包差范围内,按照《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配制的比色对照液比较,色差应不超过规定色号±1个色号。
静脉注射剂的不宜过深,以便于澄明度检查。
五、鉴别通过对注射剂内各药味的主要成分的鉴别试验研究,选定专属、灵敏、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的方法作为鉴别项目,能鉴别处方药味的特征图谱也可选用。
除对主要成分的鉴别外,还应对其余部分提供有关研究结果,使对注射剂内的组成有较全面的认识。
静脉注射剂各级分的鉴别,均应列为质量标准项目。
六、检查(一)澄明度色泽较浅的品种接卫生部颁布的标准WB-362(B-121)-91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检查,应符合规定。
色泽较深的品种,可根据其色泽的深浅程度提高检查光源的强度,也可采用注射剂异物检查仪进行检查。
(二)PH值一般应在PH4-9之间,但同一品种的PH值允许差异范围不超过1.0。
(三)蛋白质按下述方法检查,应为阴性。
取注射液lml,加新鲜配制的30%磺基水杨酸试液1ml,混合放置5分钟不得出现混浊。
注射液中如含有通酸能产生沉淀的成分如黄芩素、蒽醌类等,则上法不适宜,可改加鞣酸试液1-3滴。
(四)鞣质按下述方法检查,应为阴性。
1.取注射液lml,加新鲜配制的含1%鸡蛋清的生理盐水5ml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
2.取注射液lml,加稀醋酸1滴,再加明胶氯化钠试波(含明胶l%、氯化钠10%的水溶液,须新鲜配制)4-0滴,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
含有吐温、聚乙二醇及含聚氯乙烯基物质的注射液,虽有鞣质也不产生沉淀。
对类注射液应取来加吐温前的半成品进行检查。
(五)重金属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暂定在10ppm以下。
(六)砷盐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暂定5ppm以下。
(七)草酸盐按下述方法检查,应为阴性。
取注射液2ml,加3%氯化钙试液2-3滴,放置10分钟,不得出现混浊或沉淀。
(八)钾离子静脉注射剂含钾离子应在1.0mg/ml以下。
可选用仪器分析方法或下述方法检查,应不超过所规定的浓度。
1.药液处理:取注射液2ml.加热识灼炭化,加6%醋酸溶解后.加水稀释成25ml,分别吸取处理后的药液lml、置1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碱性甲醛12滴,3%乙二胺四醋酸钠液2滴,3%四苯硼酸钠0.5ml,加水至10ml。
2.标准钾高于溶液。
吸取标准钾离子溶液(100μg/ml)各0.2,0.4,0.6,010ml比色管中,各加上述同样量的试液,并加水至10ml,进行目测比浊或用分光光度计测光密度。
3.结果判断:找出样品管与标准昔比浊度相当的浓度,计算得出样品中所含钾高于浓度。
(九)树脂取注射液5ml加浓盐酸1滴、半小时后应无树脂状物析出。
(十)炽灼残渣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应在1.5%(g/ml)以下。
(十一)热原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静脉注射剂除有特殊规定外。
注射剂量一般可按1-5ml/kg 计,静脉滴注可按人体剂量(ml/kg)的3-5倍量计。
应符合规定。
(十二)无菌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十三)有可能产生异常毒性的品种,可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检查异常毒性,应符合规定。
七、含量测定(-)总固体量测定取注射液10ml,置于慎重的蒸发血中,于水浴上蒸干后。
在105℃干燥3小时,移置于操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称定重量。
计算出注射剂中含总固体的量(mg/ml)。
(二)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根据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研究该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方法,选择重复性好的方法,并应作方法学考察试验。
所测定有效部位的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70%(静脉用不低于80%)。
调节渗透压等的附加剂应按实际加入量扣除,不应计算在内。
如在测定有效部位时方法有干扰,也可选择其中某单一成分测定含量,按平均值比例折算成有效部位量,并将总固体量、有效部位量和某单一成分量均列为质量标准项目。
(三)以净药材为组份配制的注射剂应研究测定代表性的指标成份,选择重复性好的方法,并作方法学考察试验。
所测定指标成分的总含量应不低于总团体量的20%(静脉用不低于25%)。
调节渗透压等的附加剂,按实际加入量扣除。
不应计算在内。
(四)含量测定均以标示量的上下限作为合格范围。
(五)含有剧毒药味时,必须制定该有毒成分的限量。
(六)对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除理化方法外,也可采用生物测定法或其他方法。
(七)组份中含有化学药品的,应单独测定该化学药品的含量,由总固体内扣除,不计算在含量测定的比例数内。
(八)组份中的净药材及相当的半成品,其含测成分量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与成品的含量测定相适应,用数据列出三者关系,必要时三者均应作为质量标准项目,以保证处方的准确性及成品的质量稳定。
(九)生产用药品的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至少有10批样品数据)制订。
八、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禁忌、注意等均根据该药的临床研究结果制定。
九、规格根据临床使用要求,装量定在1-20ml内,并须标示被测成分的含量。
十、有关质量标准的书写格式,均参照《中国药典》现行版。
十一、使用现限根据质量稳定性研究结果,制订使用期限。
注:全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