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解读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在许多企业管理的情境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这两者都是关于员工待遇和激励的分配原则,但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区别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3年提出的,他认为员工对待遇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实际获得的报酬,还取决于他们感受到的公平性。
在公平理论中,员工将通过对比自己的待遇与其他员工的待遇来评价其公平性,从而决定自己的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公平理论强调的是员工对待遇的主观感受,而非客观的实际利益。
企业在使用公平理论时需要考虑员工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需求,而非仅仅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相对而言,平均主义更加侧重于实际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平等。
平均主义认为,每个员工在企业中的贡献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不论其所处的岗位、工作内容或者个人能力。
换句话说,平均主义主张员工之间应该平等分享企业的资源和利益,而不论其所处的具体情况。
在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会采取一些平权的举措,比如福利待遇均等、收入均分等,以实现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公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在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公平理论更侧重于员工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需求,希望通过满足员工的公平感来提高其工作动力和生产效率。
而平均主义更关注于资源和利益的实际分配,倡导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公平。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这两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情境和局限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员工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和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都强调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公平,都是基于对员工合理的对待和激励。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可以结合这两种理论,通过提供公平的待遇和平等的资源分配来激励员工,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创新。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企业中有着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目标,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定义、实现方式、目标和优劣等方面对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进行区别分析。
1. 定义公平理论是指以合理的标准对人们进行公正的待遇与评价,遵循的是“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公平理论认为,每个人应该得到符合自身能力、贡献、付出等方面的公正评价和应得回报,尽管回报的高低不同,但是基于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各个人员之间应该保持相同的机会和待遇。
平均主义则认为,在企业内部不能存在差别,每个员工应该得到相等的待遇和回报,不管他们所做的工作的质量或者量的大小。
2. 实现方式公平理论的实现方式是在保证公司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人员评价、薪酬结构设计、岗位晋升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
在人员评价方面,应该考虑到工作表现、工作质量、创新意识、工作责任等多个方面,避免出现片面的评价。
薪酬结构设计方面,公司应根据员工的贡献程度和市场的薪酬水平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和绩效考评机制。
岗位晋升机制方面,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水平、职业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性。
平均主义的实现方式则是,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同的待遇和回报,不管他们的贡献和工作情况如何。
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导致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受到影响。
3. 目标公平理论的目标是通过公正的评价和回报机制,促进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平均主义的目标则是消除公司内部的不公,满足员工对公平的需求,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员工晋升和奖励缺乏激励,可能导致公司内部出现“萎靡不振”的局面。
4. 优劣公平理论的优劣在于它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公司的业绩和竞争力。
平均主义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公司内部的不公,使得公司内部的氛围更加稳定。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平理论,又称均衡理论,是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
核心是,任何一个个体在参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都有义务尊重和平等及保护他人的权利,彼此关系应该以公正和平等为基础。
从根本上说,公平理论是一个价值取向,其要求每个人都应当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他人,均衡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和教育等领域。
公平理论积极推崇公正,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偏见和不公平待遇,提出建立
起优质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渠道,有效规范和治理社会生活,保障他人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它强调共同尊重,教育,豁达的态度以及容忍他人的态度,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维护平等的和谐社会关系。
总之,公平理论是一种价值观,要求任何一个个体都应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注重排除任何形式的歧视与偏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义,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都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平等的理解和追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公平理论主张在对待不同个体的时候,应该给予差异化对待,以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而平均主义则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给每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待遇和资源。
在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应用体现在对待员工的薪资、晋升、培训和福利等方面。
对于薪资,公平理论强调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贡献和职位要求等因素,为不同员工制定不同的薪资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更强、贡献更大的员工将会获得更高的薪资,并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从而鼓励员工尽力工作。
而平均主义则主张公司应该给予每个员工相同的薪资,即使员工的贡献和能力存在差异。
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防止公司中存在薪资差异,但也会导致高绩效员工不满,从而影响到企业绩效的提升。
在晋升方面,公平理论认为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贡献和表现,给予员工不同的晋升机会,使得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平均主义则主张公司应该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或者按照一定的轮换机制,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担任更高的职位。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避免晋升机会的不公,但是也容易出现人才不流失,导致团队素质的下降的情况。
在培训方面,公平理论主张公司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和需要,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机会,并在培训方案上做出个性化的规划。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针对每个员工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的能力水平。
而平均主义则主张公司应该为所有员工提供完全相同的培训机会,这种做法虽然能够避免对员工之间的歧视,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公司的培训资源。
在福利方面,公平理论主张公司应该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和家庭状况,为员工提供不同的福利待遇。
比如在孕妇和母婴关怀方面,公司可以为产假期间的员工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在婚假和丧假方面,公司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人生经历,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待遇。
而平均主义则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为所有员工提供一样的福利待遇,即使有些员工对某些福利待遇并没有实际的需求。
浅析亚当斯公平理论
浅析亚当斯公平理论08应用心理曹露梅088314153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一、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比较有两种,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一种比较称为纵向比较。
1、横向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即一个人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人”(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如下式所示:OP/IP=OC/IC。
其中,OP表示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OC表示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IP表示自己对个人所作投人的感觉;IC表示自己对他人所作投人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前者小于后者。
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人或减少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收人或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少趋于相等。
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二是前者大于后者。
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久而久之他会重新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
2、纵向比较。
所谓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人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如下式所示:OP/IP=OH/IH。
其中,OH表示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IH表示自己对个人过去投人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人也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管理学基础》学习情境八有效激励练习题
学习情境八一、选择题1.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2.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A生理和自尊的需要 B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 D安全和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3.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4.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棍,声称有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500金,但没有人去尝试。
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A500金的效价太低 B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C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D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5.当一位30~40岁的科研工作者显示出卓越的技术才能时,作为该科研人员的(注意,并不排斥其他方面的适当奖励)()A高额奖金 B配备最好的研究条件 C提职 D精神奖励(如评为劳模)6.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各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用品的需要,称为()A社会性需要 B自然性需要 C精神需要 D物质需要7.在人的各种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会需要8.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A双因素理论 B效用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9.按照双因素理论,下述哪一种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奖金 B上下级关系 C工作内容的吸引力 D工作的保障10.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11.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作用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也越大12.关于社会人基本假设,正确的是()A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B根本上说,人是由经济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C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D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上司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无关13.一个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那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14.以下那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排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15.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作用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16.有这样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视员工如兄弟,强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并把这种思路贯穿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
公平理论的名词解释
公平理论的名词解释公平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要真正理解公平的含义并不容易。
公平是指对待个人或社会中不同群体的行为或态度具有公正、平等的原则。
然而,公平的定义和应用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可能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对公平理论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一、公平的起源与定义公平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是对待不同人员或作品时评判的准则,不应偏向任何一方。
而亚当·斯密则将公平定义为根据个人付出和贡献来分配奖励和资源的原则。
这些早期的定义奠定了公平理论的基础。
公平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所差异。
在法律领域,公平被视为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公正执行。
在经济学中,公平通常与资源分配和财富的公平性相关。
在社会学领域,公平则更多涉及到对待不同社会群体的平等和非歧视性。
二、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公平理论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1. 平等机会平等机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的目标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意味着每个人应该有同等的教育、工作和发展机会,而不受种族、性别、阶级等因素的影响。
2. 资源再分配资源再分配理论强调,社会应该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来缩小不平等差距。
这意味着富裕的个人或群体应该为社会中的贫困群体提供一部分资源,以实现更大的公平。
3. 需要差异需要差异理论认为,公平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相同的资源或待遇。
相反,公平应该基于个体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分配。
这种观点认为,不同个体的需求可能不同,因此应该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来决定公平的分配标准。
三、公平实践的挑战尽管公平理论在理念上很吸引人,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1. 主观性公平的定义和判断往往具有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公平的理解和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很难找到一个普适的标准来评判公平。
2. 各种不平等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不平等,如财富、权力、机会等方面。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平理论是指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对于资源的分配和利益的
分配应当是公正和合理的。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概念、
公平的原则和公平的实现方式。
首先,公平的概念是指在资源和利益的分配过程中,应当考虑
到各方的权利和利益,不偏袒任何一方,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应
有的权利和利益。
公平的概念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
和谐的重要保障。
其次,公平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和功绩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每个人在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中应当平等对待,不因其
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因素而偏袒或歧视。
需求原则是指资源
和利益的分配应当根据个体的需求来进行,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求。
功绩原则是指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应当根据个体的贡献和努力来进行,给予应有的回报和奖励。
最后,公平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社会文化。
制度安排是指建立公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和利益。
政策措施是指通过政府和组织的政策来促进资源和利益的
公平分配,包括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
社会文化是指通过教育、舆论引导等手段来培养公平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促进公平意识的普及和提升。
总之,公平理论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概念、公平的原则和公平的实现方式。
通过深入理解和贯彻公平理论,可以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实现。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
什么是公平理论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5
公平理论的简介
公平理论的内容
比较对象比较方式
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消除不公平感
案例分析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6
公平理论 @ 亚当斯
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在 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出的贡献与其所得到 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它侧重于研 究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组织成员积极 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和积 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 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就是说,一个人既关 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即自己的实际收入,也 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即自己收入与他人收 入的比较。人们往往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来判断其所获报酬。
பைடு நூலகம்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0
公平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奖薪分配制度 要求公平 建立平等竞争机制 “公平观”的教育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1
公平观
@公平观的三 类型
教育员工正确选择比较对象和认识不公平现象。 公平理论表明公平与否都源于个人感受,个人 判断报酬与付出的标准往往都会偏向于对自己 有利的一方,从而产生不公平感,这对组织是 不利的。因此,管理者要以敏锐的目光察觉个 人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适时做好引导工作, 确保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多与下属进行沟 通,以实现主观公平。
Down
公平理论的内容
(1) 公平理论公式 OP/IP=OC/IC
其中,OP OC
、IP 、IC
——自己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比较对象所得报酬及投入量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引言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都是关于社会公正与分配的理论。
公平理论强调个体在分配上的正当性和公正性,而平均主义则注重资源的平等分配。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分配中应该考虑个体的能力、需求和贡献。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获得相应的回报。
公平理论分为三种主要的观点:努力主义努力主义认为,个体的奖励应该与其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如果一个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他应该获得更多的回报。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奖励应该是基于其个人能力和努力而不是其他因素来确定的。
需求主义需求主义认为,资源应该按照个体的需求进行分配。
根据需求主义的观点,资源的分配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种观点强调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权利。
贡献主义贡献主义认为,个体的奖励应该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成正比。
贡献可以通过创造工作机会、提供有益的服务或为社会做出其他积极贡献来体现。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认为个体应该得到与其贡献相符的回报。
平均主义平均主义认为,资源应该平等地分配给每个人,无论他们的能力、努力或贡献如何。
平均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机会和权利,不应该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有不平等的待遇。
平均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平等原则。
平均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认为资源的平等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前提。
比较分析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在对待个体差异、资源分配方式和社会公正的观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对待个体差异的观点上,公平理论将个体的能力、努力和贡献作为资源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
而平均主义则忽视了个体差异,追求资源的平等分配。
其次,在资源分配方式上,公平理论强调个体应该根据其个人能力、努力和贡献来获得回报。
这种分配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本科)薪酬管理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1-11章)
薪酬管理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1-11章)第一章薪酬和薪酬管理概述参考答案1. 简述薪酬的演变历程。
薪酬的内涵随着企业经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薪酬的概念大致经历了从wage(工资)到salary(薪水),然后到compensation(薪酬),再到total compensation(总体薪酬),最后到total rewards(总体报酬)的过程。
2. 简述总体报酬的内涵及其各构成的含义与功能。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组织根据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事先规定的标准和时间周期付给劳动者的相对稳定的劳动报酬。
(2)津贴。
津贴是指组织对职工在特殊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中的额外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额外支出的补偿。
(3)奖金。
奖金是指组织为了奖励那些已经或超标实现某些绩效标准的完成者,或为了激励追求者去完成某些预定的绩效目标而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支付的可变的、具有激励性的报酬。
(4)福利。
福利是指员工因其被组织雇用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而获得的间接报酬,是组织对职工生活(如食、宿、医疗等)的照顾,通常表现为延期支付的非现金收入。
(5)股权。
股权是指考核、支付周期通常超过1年的,通过向员工提供股票(代表公司财产价值的法定凭证)、股份(将股本划分成的价值相等的等份)或股票期权(在一定期限内员工按一定价格收购本公司股票的权利)的一种激励性长期报酬形式。
(6)平衡工作与生活。
平衡工作与生活是指组织所特别设计的一系列旨在帮助员工在事业和家庭方面同时获得成功的政策和制度规定,甚至只是一种惯例或者一种价值观。
(7)赞誉与认可。
赞誉与认可是指组织承认不同岗位员工的绩效贡献并对员工的努力工作给予特别关注。
(8)职业发展与机会。
职业发展与机会是指组织重视人才的内部培养,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并在组织内部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其工作能力。
3.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薪酬理论有哪些?(1)最低工资理论;(2)工资差别理论;(3)工资基金理论;(4)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5)集体谈判工资理论;(6)效率工资理论;(7)分享经济理论;(8)人力资本理论;(9)锦标赛理论。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平理论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对于资源分配、权利享有、机会公平等问题的一种理论体系。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应当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应因为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因素受到不公平对待。
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平的概念、公平的原则、公平的实现途径等方面。
首先,公平的概念是公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公平不仅仅是简单的平等,更重要的是公正和合理。
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到不合理的歧视和偏待。
公平还包括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以确保社会的整体公平和稳定。
其次,公平的原则是公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平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功绩原则等。
平等原则指的是每个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应当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需求原则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照,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功绩原则则认为应当根据个体的贡献和努力程度来进行资源分配和权利享有。
再次,公平的实现途径是公平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
公平的实现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政策调整、法律保障等手段来实现。
例如,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和关爱;加强法
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现象;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等。
总之,公平理论旨在构建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
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权利和机会。
公平理论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平理论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社会
才能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结果。
公平理论强调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得到的收益和资源分配的感知是否公平,而平均主义则更加注重资源和利益的均衡分配。
本文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区别,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两种管理理念。
公平理论强调的是权利和责任的均衡,是指按照个体的贡献和付出来分配资源和权利,以满足个体对于资源分配的满意度。
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在企业中的付出应当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感到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在企业管理中,公平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为员工认为自己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平均主义则强调的是资源的平等分配,即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相同数量的资源或者利益,不论个人的付出和贡献。
在企业管理中,平均主义可以有效地减少员工之间的不满,减少员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
因为每个人都被分配到了相同数量的资源,所以不会出现资源不均衡分配导致的不满情绪。
平均主义的一个弊端是可能会导致个体的付出和贡献程度下降,因为无论个人的付出和贡献多少,都得到相同的回报,没有激励个体更加努力地工作。
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是不同的。
公平理论更加注重个体的付出和贡献的回报,可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绩效。
而平均主义更加注重资源的均衡分配,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不满和矛盾,提高员工之间的和谐,但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企业的绩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在应用这两种理论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管理理念。
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都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员工之间的不满和矛盾,提高员工之间的和谐。
不论是公平理论还是平均主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资源分配来满足员工的需求,让员工感到自身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
公平理论的名词解释
公平理论的名词解释公平理论是指人们对于公正和平等的看法和评价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公平理论旨在研究和解释个体和群体对公正和不公正现象的感知、评价和反应。
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关注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是否公正,并根据自己所认可的公平原则来评价和判断。
公平理论基于人们对公正的普遍认知,认为公正是一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
公平理论可以分为实证公平理论和规范公平理论两个方面。
实证公平理论注重对公正和不公正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测,主要使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规范公平理论则侧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对公正和不公正现象的评价和反应进行伦理道德的分析和阐释,探讨公平原则的规范性和适用性。
公平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比较水平和比较过程。
比较水平主要研究个体对于资源和机会分配的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感知和反应。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比较自己所得资源和机会与他人的得与失,以评价其公正性。
比较过程则关注个体在分配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公平原则的贯彻程度。
公平理论还提出了公平原则的几种解释和理论模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奖励-公正模型,认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得到的奖励是否公正。
另外,还有需求-公正模型、能力-公正模型等,都是以个体的个人因素为基础来解释公平判断的。
公平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改善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公平的实践,并为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公平理论不仅关注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也关注个体在面对不公正时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为个体提供公正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公平理论是人们对公正和平等的看法和评价的综合体系。
公平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改善社会公正,为个体提供公正的支持和帮助。
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领域,公平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护理管理重点
名解1·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工作,合理有效利用和协调组织管理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目标管理(MBO):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3·组织:组织是按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结构严密、制度化的人群集合体。
4·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5·领导: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6·激励: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状态。
7·控制:管理者监督和规范组织行为,使其与组织计划、目标和预期的绩效标准一致的系统行动过程。
填空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管理;控制2·管理的对象: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3·管理经历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4·计划的特征:目的性;纲领性;普遍性;效率性;前瞻性5·勒温的变革三模型:解冻,变革,重新冻结6·护理工作模式:个案护理;供能制护理;整体护理;临床路径7·绩效评价程序:确定绩效标准;评价绩效;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8·薪酬管理的原则:按劳付酬;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薪酬设计的关键在于体现“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9·授权原则:合理授权,以信为重,量力授权,带责授权,授中有控,宽容失败注意事项:授权规范化,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积极承担责任10·激励模式: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被满足—反馈激励原则:引导性,按需激励,合理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实效性原则选择判断1·有效时间管理的方法:①:ABC时间管理法:A最优先必须完成的20-30,60-80.B较重要很想完成的30-40.20-4-C不重要可暂时搁置的40-50,0。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研究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研究篇一: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研究一、引言二、公平理论的概述三、平均主义的概述四、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五、案例分析六、结论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在经济领域,公平问题更是难以避免。
本文分析了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两个经济理论的概述,比较分析了两种理论的异同点,并以五个案例为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哪种理论更适合解决当前经济中的公平问题。
二、公平理论的概述公平理论,即在分配资源时,在人人有机会的基础之上,按照各自的需要和贡献来分配资源。
公平理论主张不同程度的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它们可以让较为弱势的群体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公平和平衡。
三、平均主义的概述平均主义理论,即在分配资源时,所有人应该平均分配,不应该有任何不公平的情况。
平均主义主张公平应该是最高原则,不是在不平等和平等之间取舍的问题。
所以,平均主义者通常支持联邦收入税创收。
四、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理论都是解决分配问题的经济理论,两个理论都能够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但是,两个理论都有其优缺点。
在分配的角度来看,平均主义者主张的是公平应该是最高原则,这样能够使整个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
而在公平理论中,个人的贡献和收益是成正比例的,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和贡献。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公平理论更注重整个社会的效益。
公平理论认为,在资源的分配中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愈发和谐,避免社会矛盾。
而平均主义更强调在分配资源中消除社会中的差异,但是效力不如公平理论好。
五、案例分析1.美国政府为医疗保险制定了差价纠正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让基层和中层阶级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医疗保险,这是公平理论在经济中的体现。
2.联邦收入税创收是平均主义的一种表现,通常用于减轻底层和中层阶层的负担,减轻富人的税负,听起来非常美好,但是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
3.公平理论中的纳税负担较重,因为它对个人能力和贡献有着很高的要求。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公平理论强调的是公正、合理与平等。
它主张在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应该按照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贡献,以及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来分配。
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应该是对等的,既不会过分亏待员工,也不会过高地奖励员工。
因此,公平理论还要求依据个人的能力和工作表现来晋升和选拔员工,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背景和经验。
反之,平均主义则更加注重的是平均分配。
它的核心思想在于认为每个员工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平等地享有企业的资源和财富。
因此,它所主张的方式是,按照员工的头衔和职位来支付薪资,并且所有员工的薪酬应该一致。
无论他们是否做了额外的工作,或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工作表现,薪酬都是相同的。
即使是高成就员工也不应该获得更高的待遇。
首先,在薪酬分配方面,公平理论看重的是个人的贡献和工作表现,而平均主义则强调的是等额分配。
这就导致在平均主义中,员工的个人表现和努力付出的价值不能被充分识别和体现,这可能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而公平理论考虑了个人价值和贡献因素,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其次,在员工选拔和晋升方面,公平理论更加倾向于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选拔优秀的员工,从而激励员工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表现和贡献,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而平均主义则忽略了员工的个人差异,不考虑员工的能力和潜力,导致企业难以识别和发掘优秀的员工,限制了企业发展和迈向更高水平的能力。
总的来说,公平理论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因为它可以充分肯定员工的表现和贡献,激励员工创新和创造力的发挥,推进企业能力的提升。
而平均主义则有可能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分配方式,并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来采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
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分析企业中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是两种经济学思想,它们都与如何分配资源和财富有关。
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1. 什么是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指一种分配资源和财富的思想,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利益。
它反对不公平的财富和资源分配,并认为财富和资源应该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特别是在需要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公平理论将重点放在平等的机会和利益上,因此会支持弱势群体和贫穷的人。
在企业中,公平理论可以应用于员工的薪酬和奖励。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应该得到公正的薪酬和奖励,而不论他们的背景、种族或性别。
平均主义是另一种分配资源和财富的思想,它认为所有人应该平等地分配财富和资源,而不考虑个人的能力、贡献或需要。
平均主义认为,无论一个人是否努力工作,他们都应该平等地分享资源和财富。
这种思想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变得懒惰和不努力,因为他们不需要去追求更多的财富或资源。
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会导致缺乏个人的动力和积极性。
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公平理论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应该基于个人的需要、能力和贡献,而在平均主义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应该是平等的。
另一个区别在于,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应该有一个公正的开始,不论他们的种族、背景或贫穷程度如何。
而平均主义则认为,所有人应该平等地分享财富和资源,而不论个人的贡献和需要。
最后,公平理论还强调了机会的平等和弱势群体的优先考虑,而平均主义则没有这种强调。
4. 总结在企业中,应该采用公平理论来分配资源和财富。
这样做将有助于激励员工发挥更大的努力和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平均主义可能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在分配奖励和薪水时,考虑个人的能力、贡献和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平均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从理论渊源、实质等方面分析了公平理论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指出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公平与平均常常联系在一起,是否公平就是平均,或者平均就是公平呢,其实不然。
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块蛋糕,你和我吃;应该一人一半才公平。
如果是我出的钱,应该我多吃;如果是你去买的,应该你多吃;如果你是女孩,我应该让着你,于是你多吃;如果我是男孩,本来饭量大,于是我多吃;如果你一天没吃饭了,应该你多吃;如果我缺营养,应该我多吃;如果我是你哥哥,你得尊敬长者,于是我多吃;如果你是弟弟,我得爱护幼小,于是你多吃;如果今天是我生日,应该我多吃;如果今天是你第一次吃蛋糕,应该你多吃。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有时公平,有时不公平,所以厘清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十分必要。
1 理论渊源不同
对公平的研究,从哲学意义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但组织行为学中对组织公平感的探讨始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塔西•亚当斯通过对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等给职工积极性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调研,从认识失调论出发,于1965年提出了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它的心理学依据就是人的知觉对于人的动机的影响关系很大。
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和所失,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
人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来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
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的相比大致相当,人们的心理就会平静,他会认为这是公平合理的;比别人高会兴奋,会产生有效的激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和不安全感;低于别人,人就会产生不平静的心理,甚至怨气,不努力工作,消极怠工。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提出之后,在西方企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调动工人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该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其实际应用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分析上。
1977年,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约翰•B•迈纳博士进一步研究了公平理论的“效度和实用性”。
1975年,瑟堡特和沃尔克研
究了法律程序中的公平问题。
1980年,莱温瑟尔等人把程序公平的观点应用到
组织情境中。
1986年,毕斯和牟格研究分配结果反馈执行时人际互动方式对公
平感的影响。
平均主义的思想渊源,通常认为始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
《论语•季氏》中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
之、既来之,则安之。
”但有学者[2]认为中国平均主义思想渊源应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
老子尊道贵德,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德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认为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教化以及以等级名分为主要特征的礼制规范是有为的表现,它只会带来人心迷失吗,贫富不均与社会动乱。
有为即有欲,因而必须以道制欲,拨乱返正、“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在老子看来只要返朴归真,万事万物就能自化自正。
基于这种认识,在经济上老子否定社会等级占有制度与孔子及儒家的等级分配观,主张实行平均主义。
老子及道家的无为思想及平均主义主张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征战不息,社会动荡,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状况的一种反思。
2 实质不同
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由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由他们所得的与别人所得的相比是否公平而定。
即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收入),而且也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自己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例)。
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过去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3]。
公平理论的方程式:
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得报酬的感觉;
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
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得报酬的感觉;
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当等式成立时,人就会觉得公平,否则,就会觉得不公平。
如果左边小于右边,会产生比别人吃亏或今不如昔的情绪。
如果左边大于右边,则会因为投入少、得到多而产生负疚感。
公平具有道德原则,具有相对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对财产占有的不同,是人们不公平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等价交换,要求交易双方进行平等的交易,公平交易充斥整个社会。
商品交易原则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此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往最公平的社会,但共产主义要推翻的恰恰是资本主义。
公平属于历史范畴,绝对的公平只是一种理想,在不同是社会背景下,公平的形式是有差异的,而且受个人感受、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中国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明显地体现在历代农民起义中。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打着太平道的旗号,北宋王小波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南宋钟相起义主张“等贵贱,均贫富”,明代李自成起义以“均田免粮”号召民众,近代太平天国起义倡导“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他们都是把平均主义作为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的有效手段以及改造社会的基本目标。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平均主义思想在下层人民中流传甚广,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
当然,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平均主义固有的缺陷,在农民起义队伍中不能贯彻到底,最终只能流于空想。
因为他们在取得一定的权力后,就逐渐把平均主义忘在脑后。
平均主义只能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剥削与压迫的思想武器,不可能成为农民起义的最终目标。
平均主义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封建剥削与压迫的否定与反抗,而不在于它所带来的社会实践成果。
平均主义在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更多强调的是人人均等。
而往往有时打着公平旗号的平均,是最大的不公平。
3 二者相辅相成
公平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法则,平均分配是计划经济的重要特征。
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分配,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但由此也会引发贫富差距而产生社会动荡。
而平均分配对于发展生产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社会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
解决现阶段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依托公平,适当的平均可以缓和社会矛盾。
依靠公平来发展生产,依托平均来维护稳定,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公平是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目标,人们研究公平理论、平均主义,究其根本,是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
公平与平均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参考文献
[1] 孙伟黄培伦,公平理论研究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第4
期:102-104.
[2] 傅允生,平均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影响[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113-116.
[3] 田淑梅,王寿萍,公平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企业,1999年第1期: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