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概括酸碱的定义、性质和中和反应。
-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认识。
(4)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解释原因。
3.实践操作:
(1)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
(2)指导学生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4.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酸碱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结合课堂问答、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
5.课后作业:
(1)布置有关酸碱知识的基础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6.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教学课题
101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生活中的植物花瓣、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进一步加强化学来源于生活的认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德育渗透
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生: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教师: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也是随处可见。很多植物的色素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现在大家自己动手进行试验。
三、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步骤:
1.取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紫甘蓝、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将待测的溶液分别滴在点滴板上,并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学生共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生:硝酸,盐酸,硫酸,碳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教师:那我们在家里可以品尝味道区分酸性。在实验室怎样检验酸和碱溶液呢?
生:紫色石蕊
教师:还有无色酚酞溶液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课堂为舞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着力创设快乐课堂。
二、演示引导
实验101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没组的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白醋,盐酸,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因为酸碱性不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3.能够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二、教学内容1.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3.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4.酸碱的简单鉴别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 (5分钟)•引入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酸和碱,你们有遇到过吗?”•引导学生回答并谈一谈自己的经历。

2. 探究酸和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 (15分钟)•分别让学生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实验一:向酸性溶液中加入蓝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实验二:向碱性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颜色变红。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出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2.1 酸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酸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酸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酸的性质,如酸味、导电性、与金属的反应等。

2.2 碱的定义及常见性质•询问学生对碱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碱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介绍碱的性质,如苦味、导电性、与酸的中和反应等。

3. 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20分钟)•给出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让学生根据名称写出相应的化学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的查找,查找并补充其他常见酸和碱的名称和化学式。

4. 进行酸碱的简单鉴别 (15分钟)•引导学生提出酸碱的鉴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分年级两组,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分别利用红、蓝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实验二:分别利用蓝、红石蕊试纸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行鉴别。

•学生观察结果,总结不同试纸对酸碱的鉴别效果。

5. 小结与评价 (10分钟)•学生回答小结问题:“酸和碱的定义是什么?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酸和碱如何进行简单鉴别?”•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提醒学生巩固复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1)一、常见的酸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酸入手,再次认识酸,并以盐酸和硫酸为代表来学习这两种酸的相关性质,本节重点掌握二者的物理性质以及特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展示浓盐酸、浓硫本样品及相关实验,让学生感受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通过实验展示、设置悬念、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在回忆类推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两种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和处理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熟悉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具有强腐蚀性的浓酸的使用,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建立起科学使用化学用品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研究问题。

三、重点及难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浓硫酸的稀释及一些特性。

【课堂小结】课件出示12、13页一、常见的酸1.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颜色、状态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无色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密度比水大比水大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瓶口有白雾(挥发性)无明显现象,长时间放置质量会增大(吸水性)其他工业盐酸呈黄色可作干燥剂2.浓硫酸特性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脱水性:能使纸张、蔗糖等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炭化变黑。

腐蚀性:浓硫酸腐蚀衣服、皮肤3.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且慢慢,用力搅不停断,切忌不可水入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以及浓硫酸的腐蚀性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那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并与其他同学讨论。

(学生提出要节课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课题2第1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课题2第1课时《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

这一课题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酸和碱知识点的联系桥梁,也是初中化学中考的考点。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酸碱的物理性质。

通过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碱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有关酸碱盐: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等。

本单元通过对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怎样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从物质的一般性性质达到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从而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1.描述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说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树立安全实验意识。

3.使用盐酸、硫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用途和现象。

【教学重点】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说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知道浓硫酸的腐蚀性,说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浓硫酸、浓盐酸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酸和碱是指两类不同的物质。

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酸味;草木灰放到水中,利用得到的碱性灰汁。

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一、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小心闻其气味。

比较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填写表格:打开浓盐酸盖子白雾是怎么形成的?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常见的酸和碱。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和碱的性质;2.概念导入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肥皂中碱的作用等,激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定义酸和碱: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2.酸和碱的性质:酸味酸,酸溶液通常呈酸性;碱味苦,碱溶液通常呈碱性;3.酸和碱的实验识别方法:使用天然指示剂或酸碱指示剂,如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2.实验一:使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不同物质的酸碱性;3.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如红蓝红菜汤、黄绿青葱汁等,观察变化并归纳总结;4.实验三:观察酸和碱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拓展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酸和碱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小结,强调酸和碱的重要性和应用。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完整性;2.收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归纳总结和思维发散;3.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酸: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酸味酸,酸性溶液;•碱: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碱味苦,碱性溶液;•实验识别方法: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天然指示剂。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特征;3.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酸性物质和一张碱性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种物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你们平时怎么区分酸和碱?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25分钟)(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介绍酸的定义:酸指的是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然后介绍碱的定义:碱指的是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它有碱味,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是如何产生离子的,为什么会有酸碱味道以及石蕊试纸的变化。

(2)酸和碱的常见特征•酸的特征:酸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具有导电性。

•碱的特征:碱有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具有导电性。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组织实验演示,将几种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与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接触,观察试纸的变化,同时进行PH试纸的测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加深对酸和碱的特征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刚才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酸和碱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什么物质?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品和洗涤用品中酸碱性成分的使用。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知识,字数至少200字。

五、板书设计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有酸味,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有碱味,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酸的特征: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导电性碱的特征:碱味,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导电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和拓展应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 难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等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呀?
生:醋是酸吧,还有那个石灰水好像是碱。

师:对啦,非常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大家看,我把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什么变化呀?
生:盐酸里变红了,氢氧化钠里变蓝了。

师:很好,那酚酞试液呢?(继续实验)
生:氢氧化钠里变红了,盐酸里没变化。

师:这就是酸和碱的一个重要性质哦。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不太清楚。

师:这是因为酸和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一些性质。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操作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能够根据指示物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常见性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实验演示;3.学生实验操作;4.学生讨论。

五、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酸、碱和中性溶液各一份,酸碱指示剂;2.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酸和碱的一些图片、实验现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带入新课内容。

2. 学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酸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离子(H+离子)的物质,呈酸性;碱是指能够溶于水形成氢氧根离子(OH-离子)的物质,呈碱性。

3. 学习酸和碱的常见性质(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酸和碱的常见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1 酸的常见性质•酸有酸味,酸味酸臭;•酸可以腐蚀金属;•酸可以变色指示剂;•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3.2 碱的常见性质•碱有碱味,苦涩;•碱可以腐蚀皮肤;•碱可以变色指示剂;•碱溶液的pH值大于7。

4. 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20分钟)教师将酸、碱和中性溶液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酸碱指示剂,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实验报告和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报告,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互相比较实验结果,分享观察感受。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酸和碱的理解。

八、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性质,并通过实验观察酸碱性变化。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掌握了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并对酸和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学会使用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

3. 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中和反应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3. PPT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概念及特性。

2. 讲解酸和碱的概念:解释酸和碱的定义,阐述酸和碱的特性。

3. 酸碱性质的实验验证:(1)酸的性质: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观察气体的。

(2)碱的性质:用氢氧化钠与酚酞指示剂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

4.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原理: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阐述中和反应的原理。

5. 中和反应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1)用盐酸与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3. 生活中的酸碱中和现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胃酸过多时的治疗方法。

4.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课后作业1. 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

3.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并加以描述。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了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学生能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完成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实验现象,讲解酸碱性质、中和反应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5)课堂练习:设计梯度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化重点、难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升对酸碱知识的理解。
2.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酸碱知识的掌握。
2.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酸和碱的概念。
2.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的酸和碱,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三、课堂讲解
1.讲解酸碱的定义、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指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学习酸碱知识时,可能会对酸碱的定义、性质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现象的分析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涵盖酸碱的定义、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中和反应等内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导入:设计一个简单的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引发学生对酸和碱性质的好奇心。
3.问题导入: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酸和碱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明确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如酸的腐蚀性、碱的腐蚀性和碱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密结合,从导入到讲授新知,再到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酸和碱的知识。
4.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入,如胃酸过多、土壤酸碱度等,让学生认识到酸和碱的重要性。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酸和碱的特性。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自我反思:让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食醋、纯碱等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酸和碱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深化他们对酸和碱理解的教学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强调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厨房、实验室等,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例子,如醋、柠檬、苏打等,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感受“化学美”,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溶液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

[教学用品]
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溶液、蒸馏水、紫色的卷心菜、胡萝卜、玫瑰花
[
板书设计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
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3、作用: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九下化学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他们对酸碱性质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和纯碱等,并让他们尝一尝、闻一闻,直观地感受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酸碱性。
-探索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酸雨污染的措施。
4. **拓展阅读题**:
-阅读有关酸碱平衡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相关资料,了解如何通过饮食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了解酸碱中和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生产、废水处理等。
5. **反思与总结题**:
-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挑战。
2.实践探究,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实践中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
3.知识整合,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将酸碱性质、中和反应与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敬畏自然的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
1.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肥皂水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的概念。
此外,我还会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物质;3.能够正确使用酸和碱进行简单的鉴定和区分。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物质。

四、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酸和碱进行简单的鉴定和区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开始本课前,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酸和碱?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酸和碱的例子,并与同桌分享。

2. 概念讲解(15分钟)2.1 酸和碱的特征和性质1.酸的特征和性质:–溶于水后会产生氢离子(H+);–味酸;–酸性溶液通常是酸性反应;–可以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2.碱的特征和性质:–溶于水后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味苦(如肥皂);–碱性溶液通常是碱性反应;–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2 常见的酸和碱的物质1.常见酸的物质: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等;2.常见碱的物质: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等。

3. 实验操作(25分钟)3.1 酸碱指示剂实验1.实验材料准备:–菜红素溶液;–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酸碱盘。

2.操作步骤:–将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放在酸碱盘的两个小孔中;–分别加入菜红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说明:–盐酸溶液加入菜红素溶液,溶液变红;–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菜红素溶液,溶液变绿。

3.2 使用酸和碱进行简单鉴定1.实验材料准备:–醋酸溶液;–氨水溶液;–指示剂:红色铜绿、甲基橙。

2.操作步骤:–将醋酸溶液放在一个试管中,滴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将氨水溶液放在另一个试管中,滴入几滴红色铜绿指示剂;–比较两个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说明:–醋酸溶液滴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变成橙黄色;–氨水溶液滴入红色铜绿指示剂,溶液变成蓝色。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酸和碱,以及常见的酸和碱的特点;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常用名称和化学式;3.了解酸和碱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名称和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常用化学式;3.理解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2.了解酸和碱的化学式和常用名称;3.掌握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酸性和碱性物质、试剂、试管、移液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导入,比如:我们平时常吃的柠檬、葡萄、苹果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呢?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物质进行讲解,介绍常见的酸和碱,并将其常用名称和化学式呈现在课件中,如下:•酸性物质:柠檬酸(C6H8O7)、硫酸(H2SO4)、盐酸(HCl)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等。

3. 核心概念讲解(2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简要介绍酸和碱的性质和定义,如下:•酸: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有酸性味道,能够腐蚀金属;•碱: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有苦碱味,能和酸中和。

4. 动手实验(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合理选择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具体步骤如下:1.将酸性物质(如柠檬酸)和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分别溶解在水中,制备酸性和碱性溶液;2.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3.逐滴加入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观察其颜色变化、气体释放等反应现象;4.记录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酸和碱的特点。

5. 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介绍酸和碱的应用领域,如下:•酸的应用:酸可以用于制造化肥、肥皂、饮料等;•碱的应用:碱可以用于制造肥皂、玻璃、肥料等。

6. 小结(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小组交流,初步学会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及自制酸碱指示剂。

通过教师演示、视频等多种手段
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去认识酸的性质,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初步建立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在内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准备:牵牛花和酸雨的有关媒体材料,酸碱指示剂的制作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化学魔术>变色的水:教师先展示两瓶无色的“水”,将其中一瓶倒入到另一瓶中,学生看到水先变红后又褪去。

水为什么会变色?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通过今天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揭开谜底。

学生不得其解,产生学习的欲望。

PPT展示:白醋、柠檬、葡萄等,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在展示肥皂、洗衣粉、熟石灰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物质的认知。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否为酸或碱,他们是怎样识别酸或碱的呢?PPT展示“分子不断运动”、“紫色小花变色”的实验图片,让学生回忆知识,提出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

(三)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10-1)学生阅读实验内容,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将学生分为8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识别酸和碱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过渡)图片展示: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然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牵牛花可变换不同的颜色,能否用它来制作酸碱指示剂,请说出制作方法,有没有其他植物也可用来制作酸碱指示剂?展示酸碱指示剂的制作方法,将学生分为三大组,第一组用玫瑰花,第二组用万寿菊,第三组用紫甘蓝。

小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最后让学生自己选出最适合做指示剂的植物。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的品质,为将来参与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酸和碱我们可以用指示剂来区别,那么,如果实验室有两瓶酸液,但已失去标签,我们应该如何区别呢?引出几种常见的酸。

实物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学生通过感官来描述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色、味、态)。

完成书52页表格。

并通过性质联系其用途。

重点引入:浓硫酸的性质,通过吸水性实验视频及教师演示实验10-3,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感知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突出浓硫酸的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问题过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浓硫酸,但往往我们实验中用的是稀
硫酸。

如何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会说加水。

播放视频,将水加入酸中,观看现象。

通过视频同学们很直观的得出不能将水加入到酸中。

接着教师示范正确的稀释方法。

通过逆向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稀释的操作,进而突破难点。

(四)总结评价与反思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我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而且教师随时让学生把自己感受至深的东西记下来,作为其珍藏一生的积淀。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