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作物病害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麦类锈病
授课人:师海龙授课时间:班级:高一、十九
教师寄语:不断充实自己,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课题:麦类锈病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麦锈病的分布。
(2)理解小麦锈病发病规律。
(3)掌握锈病的发病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同学们自己讲述发展概括。
锈病发病与那些栽培因素有关
(四)【达标测评】
锈病的发病规律
锈病发病与那些栽培因素有关
综合防治
(五)【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1、锈病的发病规律
;2、锈病发病与那些栽培因素有关
;3、病菌的越冬
;4、综合防治
心得感悟:
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想与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提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预测】
小麦锈病发病规律。
【知识链接】
小麦锈病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那些环境因素有关
【学法指导】
读书指导法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病害的分布
2、病因
(二)合作探究:
1、发病规律
2、综合防治
(三)展示提升:
病菌的越冬
植物保护—作物病害教案
植物保护—作物病害教案“作物主要病害”教案作物主要病害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作物主要病害是植物保护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为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薯类等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防治农作物病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危害与分布,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动向;具备识别主要病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的能力。
时间安排:作物主要病害为选讲单元,建议课堂系统讲授10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稻瘟病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引入稻瘟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提要一)水稻主要病害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
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
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
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一) 稻瘟病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
此病在四川各稻区都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
尤其是盆周山地常年发生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稻区一般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4-5成,甚至颗粒无收。
大学植保专业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植保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3. 熟悉常见的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4.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植物病虫害概述1. 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及分类2. 植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二、植物病虫害识别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室鉴定法3. 比较法三、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 茶树病虫害- 病害:茶饼病、茶瘟病等- 防治措施: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2. 玉米病虫害- 病害:玉米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等-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3. 水稻病虫害- 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等-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四、病虫害防治实践操作1. 病虫害调查2. 病虫害识别3. 防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病虫害?它们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植物病虫害概述- 讲解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分类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植物病虫害识别方法- 介绍观察法、实验室鉴定法、比较法等识别方法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的识别方法,对常见植物病虫害进行识别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植物病虫害概述和识别方法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1.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讲解茶树、玉米、水稻等常见作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2. 病虫害防治实践操作- 介绍病虫害调查、识别、防治方案制定等实践操作步骤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病虫害调查、识别、防治方案制定等实践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定义、分类、识别方法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掌握程度。
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教案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建立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的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掌握各种防治法的性质、特点和应用,强调在病虫害防治中应注意防治效果与环境的协调性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堂系统讲授1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综合防治一、教学目标:1.掌握综合防治的概念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2.掌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
三、教学设计:由农田生态环境引入综合治理—分析综合治理的原则—讲解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
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
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的防治策略。
一、综合防治的含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提出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植物保护课教案病虫害防治与生态平衡
植物保护课教案病虫害防治与生态平衡植物保护课教案病虫害防治与生态平衡引言: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保障作物稳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然而,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教案旨在介绍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其保护植物的意识和技能。
一、什么是病虫害防治?1. 病害与虫害的区别和特点2.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1. 病虫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损失产量和质量- 传播疾病- 降低经济效益2. 病虫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打破生态平衡- 破坏自然调节机制三、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方法1. 强调预防优先- 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 优化种植结构- 加强田间管理2. 合理施用农药- 选择合适的农药- 遵循使用原则- 防止农药残留- 推广绿色防治方法3. 保护天敌和益虫- 重视自然敌生物的作用- 鼓励合理利用益虫- 保护生物多样性4.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预警- 发现病虫害早期迹象- 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四、生态平衡与病虫害综合防治1.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3. 实施生态平衡防治的案例分析4. 生态平衡防治的挑战与前景五、结语: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病虫害防治与生态平衡的结合,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未来农业从业者,学生应当重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这个教案在逻辑上进行了分段,并且每个小节都以一到两句话来描述其内容,以保证文章的结构性和阅读流畅性。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授课题目:本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授课内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农业科技人员不断努力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得到好处。
本地区的主要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果树等。
下面集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各类作物的病虫害进行分析讲解。
1、小麦(1)小麦病害①小麦锈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②小麦白粉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③小麦赤霉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④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症状和具体防治措施。
⑤小麦根腐病的分布范围、症状和防治措施。
⑥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特点和防治措施。
⑦⑧(2)小麦虫害①小麦蚜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②小麦吸浆虫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危害冬小麦的杂草有两大类:一类是非禾本科杂草,另一类是禾本科。
2、玉米(1)玉米病害①玉米大斑病的特征、种类及防治措施。
②玉米小斑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③玉米褐斑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④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症状和具体防治措施。
⑤玉米黑粉病的分布范围、症状和防治措施。
⑥玉米粗缩病的主要特点和防治措施。
⑦⑧(2)玉米虫害①玉米害虫的种类:黏虫玉米螟玉米蚜虫蛴螬地老虎(2)防治措施略3、水稻(1)水稻病害①水稻稻瘟病的特征、种类及防治措施。
②水稻白叶枯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③水稻纹枯病的特征及防治办法。
(2)水稻虫害的种类及具体防治办法。
分三类:稗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
防治办法:①插秧前防除法。
②插秧后防除法。
③水稻移栽田杂草防治。
4、蔬菜、果树略。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第一章:小麦病害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病害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小麦病害的分类和分布情况理解小麦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2 教学内容小麦病害的定义和特点小麦病害的分类和分布情况小麦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小麦病害的诊断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病害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分布情况案例分析法:分析小麦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践操作法:介绍小麦病害的诊断方法第二章:小麦锈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锈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掌握小麦锈病的绿色防治方法2.2 教学内容小麦锈病的症状和病原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锈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实践操作法:介绍小麦锈病的绿色防治方法第三章:小麦白粉病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掌握小麦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方法3.2 教学内容小麦白粉病的症状和病原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小麦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实践操作法:介绍小麦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方法第四章:小麦纹枯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掌握小麦纹枯病的绿色防治方法4.2 教学内容小麦纹枯病的症状和病原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实践操作法:介绍小麦纹枯病的绿色防治方法第五章:小麦条锈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掌握小麦条锈病的绿色防治方法5.2 教学内容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和病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的绿色防治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规律实践操作法:介绍小麦条锈病的绿色防治方法第六章:小麦病害的监测与预测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小麦病害的监测方法学会小麦病害的预测技术理解监测与预测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小麦病害的监测方法小麦病害的预测技术监测与预测在小麦病害管理中的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病害的监测与预测方法实践操作法:演示小麦病害的监测与预测技术第七章:绿色防治小麦病害的策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防治的概念掌握绿色防治小麦病害的策略理解绿色防治对环境的影响7.2 教学内容绿色防治的概念与意义绿色防治小麦病害的策略绿色防治对环境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绿色防治的概念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绿色防治小麦病害的策略讨论法:探讨绿色防治对环境的影响第八章:小麦病害的生物防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防治的概念掌握生物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理解生物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8.2 教学内容生物防治的概念与意义生物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生物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防治的概念与意义实践操作法:演示生物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讨论法:探讨生物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九章: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防治的概念掌握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原理学会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安全使用9.2 教学内容化学防治的概念与意义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原理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安全使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防治的概念与意义实践操作法:演示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原理讨论法:探讨化学防治小麦病害的安全使用第十章:小麦病害防治的综合管理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麦病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方法掌握综合管理小麦病害的策略理解综合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小麦病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方法综合管理小麦病害的策略综合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麦病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综合管理小麦病害的策略讨论法:探讨综合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小麦病害的定义和特点、分类和分布情况、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诊断方法。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设计
作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设计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知识,并加强对农民在防治上的教育。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了解作物病虫害的基本概念,掌握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学习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框架和实践方案;•提高学生对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作物病害基础知识1.1 作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1.2 作物与病原体的互动关系 1.3 作物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1.4 常见作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二章:作物虫害基础知识2.1 作物虫害的定义和分类 2.2 作物与虫害的互动关系 2.3 作物虫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2.4 常见作物虫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3.1 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2 植物防病的生物技术方法 3.3 害虫综合防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方法 3.4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实践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为远程教学,采用在线课程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式如下:•在线课程:基于Zoom等在线教学平台,每个章节设置一个小测试,在线授课和互动交流,课程难度逐渐提高。
•线下实践:学生需通过地方实践,在课程实践训练营中练习课程中的方案和方法,提高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实践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估:1.在线测试:每个章节设立一个小测试,测试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2.实践成果:学生需提交实践小组制作的作业,包括一个完整的防病方案和一个针对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
六、课程保障本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将依托专业的农业教育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以下服务:•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程教材。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病害的类型及危害。
2. 掌握水稻病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
3. 学习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4. 培养农民对水稻病害的防控意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水稻病害的类型及危害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恶苗病2. 水稻病害的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病害症状的观察病原菌的识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3. 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栽培措施:合理施肥、水分管理、适期播种等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物理防治:高温消毒、灯光诱杀等化学防治:安全、高效的农药选择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水稻病害的类型、危害、识别方法及发生规律。
2. 演示:展示水稻病害图片,让学员直观了解病害症状。
3. 实操:现场演示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方法。
4. 互动:提问解答,让学员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顺序:先讲解理论知识,再进行实操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员绘制水稻病害识别图,加深对病害症状的记忆。
2. 实操考核:观察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绿色防治技术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课后测试,检验学员对水稻病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内容4. 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续)生态调控: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监测与预警:定期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5. 案例分析:水稻病害防治的成功案例及启示分析成功案例的防治策略七、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让学员从中汲取经验。
3. 互动:讨论学员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八、教学安排1. 课时: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顺序:先讲解理论知识,再进行案例分析。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病害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害的类型、症状和危害。
2. 掌握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3. 学会识别常见的水稻病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水稻病害的类型和症状: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2. 水稻病害的危害: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农药残留等。
3. 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方法:a.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加强肥水管理等。
b.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
c.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稻病害的基本知识和绿色防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水稻病害案例,引导学生提出防治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稻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关于水稻病害的教材、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3. 实践活动材料:农药、肥料、水稻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稻病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水稻病害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危害水稻的?”2. 讲解:讲解水稻病害的类型、症状和危害。
举例介绍常见的水稻病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并展示相应的症状图片。
3. 绿色防治方法:讲解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措施。
4.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水稻病害案例,让学生分析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其他水稻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每组选择一种病害,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
6. 总结:总结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7. 实践活动: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水稻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过程。
8.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
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案
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第页
教学程序及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活动
课堂引入(5分钟)设问、互动引入水稻的种植和种植过程中的病害
学生回答、
思考、回顾
学生展示
(10分钟)
听看指导学生小组PPT展示学生活动
新课教学(40)讲授、讨
论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特征及其防治
方法
笔记
画稻瘟病三
部一线的典
型性症状
比较几种典
型性病害的
不同症状与
发病时间
综合防治的
主要要点
新课教学(20分钟)讲授、讨论
给出水稻胡麻叶斑病进行任务布置,
学生分组练习查找内容,并制定防治
方案
教师总结
查找资料
小组发言
平台回复
课堂讨论及
作业布置、
预习(5分钟)回顾
回顾本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与预
习,安排小组进行ppt讲授准备
讨论发问回
顾
课后回顾(自评)学生们对水稻病害的发生时期记忆不足,并且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理解问题们对病害的理解不足,所以教学也有所难度。
植物保护教案(植物病害基础部分)
植物保护教案——植物病害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植物病害基础”教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2006 年 3 月修订植物病害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阐述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的致病病原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上述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
植物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运用病害发生流行与植物、病原、环境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植物病害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2 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 学时)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症状一、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2.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植物病害的症状在诊断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由常见病害引入植物病害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理程序,因此不属病害。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稻白叶枯病
达标 检测
课后 反思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农学专业
备课人 师海龙 课型 课题 自学指导 稻白叶枯病 执教人 师海龙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导学案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高一、十九班
知识与 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 技能目标 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 教学 目标 过程与 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及小组解掌握的目的。引入稻白叶枯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 情感与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态度目标 2、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 重点 难点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 1、水稻纹枯病和叶鞘腐败病有什么区别? 2、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怎样进行防治?
精讲 点拨
防治要点 (1)加强检疫工作 水稻白叶枯病目前虽已不再是检疫对象, 但在四川省分布仍是零星的,尤其近年来发生更少,所以仍要注意检疫 问题,应查清病区与无病区。调运种子时必须检疫,无病区不得引进病 种子,以控制病害传播与蔓延。 (2)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病害抗性的差异十分明显 。IR26、特青、青华矮、扬稻2号、扬稻3号等均有较强的抗病性等丰 产性和抗性较好。 (3)消灭初染源 可用链霉素、敌枯唑、叶枯净等药剂进行种 子处理,并处理好病草。 (4)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灌排分开,适时晒 田等丰产栽培技术均有利于提高稻株的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展。 (5)药剂防治 秧田期以3叶期施药1-2次效果较好。本田期宜 在出现病株或病团时立即施药。可亩用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200g,或 亩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50g,兑水60kg,手动喷雾器喷雾。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 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如何识别稻白叶枯病? 2、稻白叶枯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是什么?怎样进行防治?
作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设计
作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设计背景作物病虫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粮食生产减少和粮价上涨。
病虫害防治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目标•了解常见的作物病虫害的类型和特征;•掌握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学会使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工具;•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作物病虫害的分类和特征;2.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意义;3.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4.病虫害防治试剂和工具的使用方法;5.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
第二部分: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病虫害防治工具和试剂的准备;2.病虫害防治实验设计: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流程;3.病虫害防治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4.实验后总结:实验成果展示和评价。
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理论课、实验课、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讲解、互动式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观察记录、现场演示展示等。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教学成果。
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操作成绩和报告撰写,占30%;•个人表现和团队协作,占30%;•出勤和互动,占20%;•期末考核和总评,占20%。
教学计划第一周1.病虫害的分类和特征2.病虫害危害与防治意义第二、三周1.防治策略和方法2.病虫害防治试剂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案例分析与交流第四、五周1.实验前准备2.实验设计3.实验操作第六周1.实验结果展示和总结2.综合评估和反馈结语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第一章:小麦病害概述1.1 病害的定义1.2 小麦病害的分类1.3 小麦病害的危害1.4 小麦病害的诊断与识别第二章:小麦主要病害及其症状2.1 锈病2.1.1 识别特征2.1.2 发生与传播2.1.3 防治方法2.2 白粉病2.2.1 识别特征2.2.2 发生与传播2.2.3 防治方法2.3 纹枯病2.3.1 识别特征2.3.2 发生与传播2.3.3 防治方法2.4 赤霉病2.4.1 识别特征2.4.2 发生与传播2.4.3 防治方法2.5 叶锈病2.5.1 识别特征2.5.2 发生与传播2.5.3 防治方法第三章:小麦病害发生与环境因素3.1 气候因素3.2 土壤因素3.3 栽培管理因素3.4 病原生物因素第四章:绿色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4.1 抗病品种的选择与利用4.2 优化栽培管理4.3 生物防治4.4 物理防治4.5 化学防治的合理使用第五章:小麦病害的监测与防治策略5.1 监测方法5.2 防治策略的制定5.3 防治计划的实施5.4 防治效果的评价第六章:小麦病害发生与传播的生物学基础6.1 病原生物的基本特征6.2 病原生物的生活史6.3 病原生物的传播途径6.4 病原生物的抗药性第七章:小麦病害的抗病育种7.1 抗病育种的原理和方法7.2 抗病品种的选育过程7.3 抗病品种的鉴定与评价7.4 抗病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八章:小麦病害的生物防治8.1 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8.2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8.3 害虫天敌的利用8.4 植物免疫诱抗技术的应用第九章:小麦病害的化学防治9.1 化学防治的原理与方法9.2 常用化学农药的种类与作用9.3 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9.4 化学防治的环境影响与风险管理第十章: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10.1 综合防治的原则与目标10.2 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10.3 综合防治的实施步骤10.4 综合防治的效果评价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麦病害的分类及识别难点解析:小麦病害的临床症状多样性,识别需要专业知识。
怎样预防作物病害教案
怎样预防作物病害教案教案标题:预防作物病害的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作物病害的常见类型和危害。
2. 掌握预防作物病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
教学重点:1. 作物病害的常见类型和危害。
2. 预防作物病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作物病害的图片或样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作物病害的图片或样本,激发学生对作物病害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讨论作物病害可能给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作物病害的常见类型和危害(10分钟)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作物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并解释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作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步骤三:讲解预防作物病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a. 保持良好的农田环境:解释保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适宜等因素对预防作物病害的重要性。
b. 种植抗病品种:介绍选择抗病品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抗病品种。
c. 合理轮作和间作:解释轮作和间作对作物病害的控制作用,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
d.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介绍利用有益生物(如益虫、益菌)控制作物病害的方法。
e. 合理施肥和植物营养管理:讲解合理施肥和植物营养管理对预防作物病害的重要性。
步骤四: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提供几个实际的作物病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预防作物病害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当地常见的作物病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学生到农田或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加深对作物病害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研究不同方法对作物病害的预防效果。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水稻病害教案第一章:水稻病害概述1.1 水稻病害的概念1.2 水稻病害的分类1.3 水稻病害的危害1.4 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第二章:水稻病害的病原菌2.1 病原菌的分类2.2 病原菌的生命周期2.3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2.4 病原菌的抗药性第三章: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3.1 白叶枯病3.1.1 白叶枯病的症状3.1.2 白叶枯病的病原菌3.1.3 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3.2 稻瘟病3.2.1 稻瘟病的症状3.2.2 稻瘟病的病原菌3.2.3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3.3 纹枯病3.3.1 纹枯病的症状3.3.2 纹枯病的病原菌3.3.3 纹枯病的防治方法3.4 恶苗病3.4.1 恶苗病的症状3.4.2 恶苗病的病原菌3.4.3 恶苗病的防治方法3.5 其他常见水稻病害及其防治第四章: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中的应用4.1 生物防治4.1.1 生物防治的概念4.1.2 生物防治的方法4.1.3 生物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4.2 物理防治4.2.1 物理防治的概念4.2.2 物理防治的方法4.2.3 物理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4.3 化学防治4.3.1 化学防治的概念4.3.2 化学防治的方法4.3.3 化学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4.4 综合防治4.4.1 综合防治的概念4.4.2 综合防治的方法4.4.3 综合防治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五章:水稻病害的监测与预警5.1 水稻病害监测的方法5.1.1 田间观察5.1.2 实验室检测5.1.3 遥感技术5.2 水稻病害预警体系5.2.1 预警体系的构成5.2.2 预警体系的工作原理5.2.3 预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第六章:水稻病害的田间诊断与监测技术6.1 田间诊断的方法与步骤6.2 监测设备与技术6.3 田间调查与数据记录6.4 病害发生规律与预测模型第七章: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害中的应用案例分析7.1 生物防治案例7.2 物理防治案例7.3 化学防治案例7.4 综合防治案例第八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8.1 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策略8.2 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估8.3 农民培训与技术普及8.4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第九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9.1 研发趋势与新技术应用9.2 可持续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9.3 国际合作与交流9.4 政策建议与产业升级第十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实践操作指南10.1 防治方案的制定10.2 防治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10.3 防治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方法10.4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调整第十一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经济评估11.1 成本效益分析11.2 防治技术经济效益评估11.3 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市场潜力11.4 融资渠道与投资建议第十二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社会与环境影响12.1 生态环境效益12.2 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12.3 社会认可度与公众参与12.4 政策支持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13.1 项目设计与实施13.2 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13.3 项目评估与反馈13.4 未来研究方向与计划第十四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法律法规与政策14.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4.2 绿色防治政策解读14.3 政策执行与监管14.4 政策对水稻病害绿色防治的影响第十五章:水稻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案例研究15.1 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15.2 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15.3 案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5.4 未来案例研究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水稻病害的分类、识别与诊断。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教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2006年3月修订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是植物保护课程中紧密联系宜宾生产实际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为害茶树、烤烟、花生等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具备识别主要虫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虫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防治这些作物病虫害在宜宾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与分布,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动向;具备识别主要虫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问题的能力。
时间安排: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课堂系统讲授1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茶树主要病虫害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熟悉茶树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引入茶树主要病虫害识别要点-分析发生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提要茶树主要病虫害宜宾市茶树的主要病害达20多种,如茶轮斑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而危害茶树的害虫种类则更多,主要有茶毒蛾、尺蠖、卷叶蛾、小绿叶蝉、茶网蝽、茶吉丁虫、天牛等近30种。
现将其代表病虫害介绍如下:一、茶轮斑病(一)症状识别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病害多从叶缘或叶尖部开始发生,先为黄绿色的小斑,后呈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斑,叶片中央的病斑常呈圆形,直径1~3 cm,有深浅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边缘有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以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成环状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主要病害”教案作物主要病害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作物主要病害是植物保护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为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薯类等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
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防治农作物病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危害与分布,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动向;具备识别主要病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的能力。
时间安排:作物主要病害为选讲单元,建议课堂系统讲授10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本次课讲授:稻瘟病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引入稻瘟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四、教学手段: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五、讲授的内容提要一)水稻主要病害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
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
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
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一) 稻瘟病稻瘟病俗名烂颈瘟、火风。
此病在四川各稻区都有发生,是当前水稻的主要病害。
尤其是盆周山地常年发生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稻区一般减产1-2成,严重时可达4-5成,甚至颗粒无收。
1.症状根据危害部位和生育期,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叶节瘟、节稻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1)苗稻瘟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在靠近土面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在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2)叶稻瘟三叶期后的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均可发生,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然后扩大,随水稻抗病性及气候条件不同而形成几种类型的病斑,常见为慢性型和急性型。
①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病斑,呈梭形,外层为黄色晕圈叫中毒部,内层为褐色叫坏死部,中央灰白色为崩坏部,病斑两端有向纵脉伸展的褐色线条(坏死线)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可产生灰绿色霉层。
②急性型多为椭圆形,鸟眼状,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氮肥施用过多或感病品种的稻株上,病斑发生很快,危害最大,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当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
③褐点型病斑成褐色小点,局限于叶脉之间,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无霉状物,常发生于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
④白点型病斑多数近圆形,呈白色,病部不产生孢子,若温湿度适宜时,可转变成急性病斑。
(3)节稻瘟多发生于穗颈以下1、2节上,初期为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
干燥时,病节干缩凹陷,茎节易折断,潮湿时病部可见到灰绿色霉层。
(4)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部初见褐色,最后呈黑褐色,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与螟害极相似。
病害严重时,易从感病穗节处折断倒吊,故叫吊颈瘟。
发病轻的成秕谷,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5)谷粒瘟发生于谷粒或护颖上,病斑一般为褐色或黑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为灰白色,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
护颖最易感病,其发病情况基本代替谷粒发病情况。
诊断要点: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
注意与水稻胡麻斑病的区别。
2.病原稻瘟病菌属半知菌亚门。
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多自气孔伸出,长有5-6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洋梨形,基部钝圆,顶端狭窄,无色透明,多数有2个分隔。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形成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在96%以上,并有水滴存在时孢子萌发良好,因此稻瘟病菌属一种“温暖潮湿型”病菌。
病菌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光、暗交替的条件。
直射阳光可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的伸长。
稻瘟菌具生理分化现象,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据研究,四川稻区有7群18个小种,7群分别命名为A、B、C、D、E、F和G,在每群中又包含几个生理小种,都是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示。
如中A25、中B13、中B25等。
稻瘟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水稻,近年证实马唐瘟菌可侵染水稻,主要引起穗稻瘟,铺地黍的叶瘟菌可侵害水稻中的一些品种。
3.侵染循环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节和穗颈)和种子上越冬。
在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以存活半年至1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1年以上。
但在潮湿情况下经过2-3个月便死亡。
种子上的病菌容易引起苗稻瘟,病稻草是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春季气温均温回升到15℃左右,四川约在4月上旬前后,若又遇降雨,空气湿度大,露天堆放的病草就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稻田。
水稻叶片受初侵染发病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较大的风力更有助于扩大传播范围。
水稻成熟收割,病菌在病组织内外越冬。
如下图:稻瘟病侵染循环图4发病条件(1)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目前培育的抗病品种大都是垂直抗性,这类品种抗病性容易发生变异,同一品种的抗病性还常有地区性和年度间的差异。
这是因为稻瘟病菌存在着不同致病力生理小种。
四川稻区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稻汕优2号,八十年代初就变成了感病品种,1986年全省开始推广抗性较好的汕优63、D优63等替换品种,但近年来这两个品种又已逐渐丧失抗病性。
导致汕优二号、汕优63、D优63等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大面积种植单一的品种,其抗性基因单一,为病菌新小种产生适应性变异和强毒力小种的增殖、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汕优二号大量种植,导致生理小种ZB群替代原来的ZG群成为优势小种,使其该品种严重丧失抗性。
汕优63、D优63等品种大面积种植;ZA、ZC群逐渐上升,又使这两个品种丧失抗病性。
另外,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因组织老嫩所表现的抗病性也不一样,一般幼嫩组织易感病,故一般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而圆秆期和齐穗后期一般较抗病。
就叶片而言,抗病性随出叶日数增加而增强,出叶当天最感病。
品种对叶稻瘟和穗颈瘟的抗性一般呈正相关。
(2)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温湿度,其次是光和风。
稻瘟病流行的适宜温度为20-30℃,特别是24-28℃。
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每天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的情况下,最宜发病。
光照少,稻株组织柔嫩,抗病性降低。
连续晴天,大气湿度低于85%,温度超过32℃或低于15℃,病害则会受抑制。
因此,一般在温暖、高湿、阴雨天多,日照不足的山区、丘陵易于发病。
四川稻区一般年份5月份开始发病,6-8月份是发病盛期。
川西北此时阴雨较多,故中稻发病较重,川东南此时多天旱,5-6份和9月份多雨,故中稻发病轻,早、晚稻发病重。
(3)栽培管理凡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常引起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叶片柔嫩披垂,兼之体内氮素营养丰富,易被病菌侵染。
长期深灌或山泉冷灌,土壤缺O2,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这样削弱了植株抗病性,易发生稻瘟病。
长期水份不足或干旱,对水稻生长不利,也容易发病。
(4)病菌越冬基数病稻草多,种子带菌率高,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广,来年病害可能重。
反之初侵染源少病害较轻。
5.病情调查(1)叶瘟调查自分蘖始期开始到拔节,调查长势嫩绿的感病品种,每3天一次,发现中心病株后,固定4丛,调查发病率和病斑。
水稻孕穗后,调查1-2次叶片(上部5片)叶瘟发病率。
(2)穗瘟调查自齐穗开始到蜡熟期,选早、中、迟不同类型田各2块,五天调查一次,每块查200穗,记录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6.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丰产抗病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是防治稻瘟病的策略。
鉴于稻瘟病具有流行性、暴发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区域防治的控制策略,综合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突出重点,开展区域防治。
由于稻瘟病发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此,准确划分不同的稻瘟病发生区,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根据多年研究,影响我省稻瘟病发生区域不平衡的主要生态指标是:酸性土壤面积比、土壤平均PH 值、5—6月雨量、海拔500—800米栽插水稻面积比,森林覆盖率。
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水稻主要病虫区划和近年稻瘟病实际发生情况,我省稻瘟病重发区域主要是雅安、达州、巴中、广元、凉山、攀枝花大部,宜宾、泸州南部,成都、乐山、眉山西部,绵阳北部及南充的仪陇、阆中等地近50个县区,其中以川东北和川南部分稻区最为突出。
一般发生区主要包括南充、自贡大部,泸州、宜宾北部,眉山、乐山东部等地的开阔敞阳平坝区。
零星发生区主要包括成都、德阳、遂宁、内江、资阳、绵阳、广安等地的平坝及浅丘区。
(2)选用高产抗病良种要注意不同质源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布局,尽量避免品种的长期单一种植,多种品种集团当家,合理布局,在稻瘟病常发、重发区淘汰抗性较差的汕优系列、Ⅱ优系列,金优系列等品种。
在适宜稻区,推广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等新技术控防稻瘟病。
(3)消灭越冬菌源①处理病稻草病区收稻时将病草分开堆放,尽早于播稻前用光,未用完的搬入室内或加覆盖。
不能用病草盖房或覆盖催芽和捆秧把。
利用病草堆肥或垫圈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②种子消毒稻种先用清水预浸24小时滤水稍晾干,再用300倍强氯精(TCCA)药液浸种12小时,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0-1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催芽。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以控制稻瘟病。
(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采取“普治秧田苗、叶瘟,挑治本田叶瘟,狠治穗颈瘟的防治策略”。
①秧田防治:病区提倡秧田普遍打药,避免病苗栽入本田,还可在栽秧前进行药液浸苗。
•方法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或40%富士一号乳油750倍液,或30%稻瘟灵乳油500倍液,浸秧苗3-5分钟,再堆放半小时后移栽。
②挑治本田叶瘟:水稻移栽返青后,加强田间检查,当叶瘟病株率为3%,或病叶率为1-2%,或出现发病中心或有急性型病斑的稻田,应立即施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