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不同;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5、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表现;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通过《神州6号》、印刷术技术发展的实例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小组研讨法、辩论法、探究法、练习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教学案例收集,详实的技术资料,实物,实物投影仪,小媒体学生:课前做好介绍神五和神六的课件,印刷技术发展史,预习技术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与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技术活动实例图片。
如:美味佳肴,同龄人的小制作小发明等图片说明:技术并不神秘,技术活动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烹制美味复习上节课内容,感受技术活动的普遍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更加深入了解技术才能更好的使用技术和回顾相关知识,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引出新课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佳肴,修理小家电等到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直至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进行科学研究等,都离不开技术活动,他们涉及的领域不同,难易程度也不一样,我们能不能通过仔细分析这些例子和图片,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内容:技术的性质。
1.2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
1.2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课题:1.2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2.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激发师生互动,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
2、通过讨论和实践,感受并领会技术的综合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技术,感受并领会技术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现实的技术观,以便将来选择深造方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综合性难点:理解技术与科学的互相关系,深入挖掘技术的综合性四、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辨证关系,增强了激素后意识,认识到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明白了通过技术发明与创造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系统的、全面的、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通过本节针对技术的性质的教学得意进一步深化。
本节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技术性质的分析,初步掌握学习技术的思想方法,培养对技术的亲切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技术的热情与兴趣。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材分析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1 技术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 技术与设计
《技术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的含义及基本性质。
2. 了解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培养对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技术的含义、特点和技术与设计的干系。
2.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的基本性质,尤其是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诠释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 准备黑板、粉笔、实物展台等教学工具。
4. 邀请学生自带部分生活中的技术产品,分享其功能和应用途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技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技术。
2. 教师诠释技术的基本观点,并引出技术的基本性质这一话题。
3.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并简要板书。
(二)新课教学1. 讲解技术具有目标性,展示一些具有明确目标的技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技术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
2. 讲解技术具有创造性,展示一些创造性的技术发明过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技术是需要不息创新的。
3. 讲解技术具有综合性,介绍技术的各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让学生了解技术是一个整体。
4. 讲解技术具有实践性,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技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技术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5.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对技术的基本性质进行总结。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讨论技术的基本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组内分享讨论效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3. 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室小结1. 教师总结技术的基本性质,强调目标性、创造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五)安置作业1. 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有关技术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2. 思考如何将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的物质性、人造性、为人造物和人类社会效劳的本质特征。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
1.3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探讨的是技术的性质是技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呈现的基本特性,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复杂性与专利性。
其中“技术的复杂性”是本次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技术的两面性”概念的一个修改。
技术的性质有很多,除了教材中呈现的六个性质外,还有技术的多样性、普及性、依赖性等。
学生理解技术的这些性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通过技术实践和案例分析,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3.从设计者的角度分析研究技术的目的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 能辨别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复杂性、专利性。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观。
3.从设计者的角度分析研究技术的目的性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技术的价值”,技术的价值分别体现在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和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中。
为什么技术会有这样的价值?这与技术本身的性质有关,技术的性质是技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呈现的基本特性和属性的统称,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技术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板书】技术的性质(PPT展示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通过技术实践和案例分析,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问题)问题1:技术具有哪些性质?问题2:作为设计者在开展技术活动中,针对这些技术的性质该怎么做?(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带着思考问题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1.技术的目的性(展示教具智能闹钟,让学生分析该闹钟的设计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师:这些需求就是该闹钟设计的目的。
(课件出示)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1-2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doc
技术的性质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课时:1课时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1)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3)了解专利的作用及有关规定。
(4)懂得专利的申请流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领会技术的两面性。
(2)通过学生分组模拟演示,体会专利的申请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1)通过学习技术的两面性,让学生正确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2)懂得专利的作用与专利的申请方法后可以容易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二、教学重点1.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理解技术的两面性°懂得专利的申请流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技术的两而性。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课本分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
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技术的性质》教案
《技术的性质》教案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胡传明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理解技术的两面性.5.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知道创新的形式包括发明和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知识产权的内容。
知道专利制度的含义,能说出申请专利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即是技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体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4.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5.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养成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难点:理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的价值”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对学习技术课程的欲望和兴趣。
但是对技术仍有一定的神秘感,对技术的内涵,即内在特性还不够了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后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一节的学习中,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对技术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性质》教案
1)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
2)知识产权及其作用和它的申请步骤。运用课件讲解
认真阅读、完成练习
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习积极性提高,讨论激烈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不够
学生思考,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思考并完成练习
兴趣提高,积极讨论
认真听课并思考
小结与
练习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2.技术的创新性
1)体会创新的内涵
结合课本上小辞典的知识内容,说说“什么是创新”。
2)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A.技术发明是指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用莱特兄弟的飞机和电话的发明作例子,对比课本上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例子。
B.技术革新是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用自行车和可调速自行车的比较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是什么?
2.技术对人有那三方面的作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新课教学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
学生快速阅读“助听器的发明”并完成讨论练习
3)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Eg1:洗衣机的发明和革新。
拓展: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eg2液晶显示器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讲述,体会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思考: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马上行动:木质——材料学,稳固——物理。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的性质》说课教案
通用技术说课稿:《技术的性质》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
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导入:技术的价值体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技术会有这样的价值。
这个与技术本身的性质有关!3、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识目标: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的性质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本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课时:第1课时作者:应良志(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不同。
(3)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具体表现。
(2) 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 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的第1课时。
这节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目的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即发明该技术的初衷;二是技术的创新性,体会技术创新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技术创新包括革新和发明;三是技术的综合性,理解技术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在第一节2个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是比较粗浅的,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技术的几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
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创新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创新的技术与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设计理念技术的性质从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上来说,属于中等偏易的程度。
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案
一、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概念,理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技术的性质,包括创新性、实用性、可靠性等。
3.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技术的概念、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技术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的性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见解。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技术的概念:总结技术的定义,解释技术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
3. 讲解技术的性质:介绍技术的创新性、实用性、可靠性等性质。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技术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技术的性质。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技术的性质。
2. 讲解技术的发展:介绍技术是如何不断创新和发展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见解。
4.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技术未来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技术概念、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技术应用的见解。
六、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分类与影响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分类,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技术。
2. 使学生理解不同技术类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对技术伦理和责任的意识。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技术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2. 互动讨论法:通过讨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伦理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案例研究,分析特定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十、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技术性质,引出本节课的技术分类。
《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知识具体体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使学生了解技术及其性质,并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始终。
本节主要是围绕着技术的五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的,是本章的基础和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学习技术的前三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按照课标和教材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这一节是学生们接触技术课后的第二节.是在学习完“技术的价值"内容的基础上,对技术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也是模糊不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帮助学生对身边的技术产品的认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祖国及团结合作精神,做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成果。
②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③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④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与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展示,让学生从实物及典型案例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体验技术创新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②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感受技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技术的性质 教学设计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口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技术革新的不同;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月多神知识: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5、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表现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幼具有跨学科性质: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2、能够积极上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三、教学方法和教具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四、教学过程:引入:我们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在个维度阐述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知识呢?今大我们将来讨论技术的特征!第二节技术的性质我们知道技术的价值是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推动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等。
这也正是技术的目地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案例分析: P11 叻听器的发明。
讨论: P11 助听器的发明的具体目的、具体问题、具体需要。
马上行动:电动助力车怎样休现技术的E的性?引导:电动助力车出现超过三年,其新的功能不断出现。
如001 电动车有白发电技术,绿源有EABS技术、磁控型防盗技术等。
技术的日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的性质 教学设计.
技术的性质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课时:第1课时教师:李雪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
(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
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
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
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
《二、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的含义及技术的基本特性。
2. 了解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本质、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的双重性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技术实例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技术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以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基础的技术书籍和杂志,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5.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技术应用的实际场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发明和创新案例,如瓦特改良蒸汽机、贝尔发明电话等,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塞位和作用。
然后引出《技术的性质》这一课程主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意义和内容。
(二)介绍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讲解技术和科学的定义、特征和钻研对象,帮助学生了解技术与科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在科学钻研基础上的应用和发展。
(三)探讨技术与哲学的干系通过讲解哲学对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哲学的干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技术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四)介绍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讲解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当前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环境问题、伦理问题、安全问题等。
(五)实践操作与互动问答在课程结束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一个小型电子产品或设计一个技术方案等。
通过互动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思考技术问题。
(六)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思考技术对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增进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1.2 技术的性质(第1课时)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第1课时)使用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教师:王晶一、教材内容分析“技术的性质”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内容,既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教材以“案例分析”、“马上行动”、“阅读材料”和“举例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进而让学生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技术到设计的过度知识,在全书中属于基础理论部分。
教学重点: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教学难点:革新与发明的关系;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技术,对技术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虽然他们对技术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清楚。
教师要当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所学到的知识都是理论性的,所以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技术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理解技术的发展核心是需要发明和革新。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5)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技术的含义,掌握技术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技术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巨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解技术、需要技术和掌握技术的迫切愿望。
四、教学策略选择贴近生活、便于理解和鲜活有趣的案例。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讨论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就在他们身边,让他们从思想上有渴望了解技术、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和创新技术的迫切需求。
五、教学准备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世界里,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1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技术的性质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课本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节: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课时:第1课时作者:应良志(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黄岩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了解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的不同。
(3)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内化技术的目的性具体表现。
(2) 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 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的第1课时。
这节内容主要有三个知识点:一是技术的目的性,能分析所例举技术的根本出发点,即发明该技术的初衷;二是技术的创新性,体会技术创新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技术创新包括革新和发明;三是技术的综合性,理解技术往往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在第一节2个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是比较粗浅的,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技术的几个性质,对技术作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所处的技术世界。
本节的教学重点将放在技术的创新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创新的技术与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设计理念技术的性质从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上来说,属于中等偏易的程度。
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容分析技术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容,本节知识具体体现课标中的容要求,使学生了解技术及其性质,并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始终。
本节主要是围绕着技术的五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的,是本章的基础和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学习技术的前三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按照课标和教材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这一节是学生们接触技术课后的第二节。
是在学习完“技术的价值”容的基础上,对技术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也是模糊不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帮助学生对身边的技术产品的认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祖国及团结合作精神,做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容和课程标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成果。
②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③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④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与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展示,让学生从实物及典型案例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体验技术创新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②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感受技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性质是本章的第二节内容,本节知识具体体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使学生了解技术及其性质,并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始终。
本节主要是围绕着技术的五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的,是本章的基础和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学习技术的前三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按照课标和教材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一节是学生们接触技术课后的第二节。
是在学习完“技术的价值”内容的基础上,对技术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也是模糊不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帮助学生对身边的技术产品的认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祖国及团结合作精神,做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成果。
②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③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④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与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展示,让学生从实物及典型案例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体验技术创新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②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感受技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
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从一定具体目的出发,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要求。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技术和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讨论课堂教学主线,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技术产品实物,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六、教学准备:
典型案例图片收集,课件制作,随身听,MP3,MP4 等实物。
七、教学过程:
网络语言影响小学生用语情况的调查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其中大部分是网民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链接和镶嵌创造出来的。
具有生动形象、标新立异、经济简练等特点。
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用语,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
小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别强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与网络语言“亲密接触”。
其结果是,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能培养学生语言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日前,笔者通过中关村一小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年龄为11至13岁的六年级学生。
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对网络语言的评价等方面。
一、调查的目的
在网络语言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支持不叫支持,叫“顶”;我不叫我,叫“偶”;不错不叫不错,叫“8错”;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不要不叫不要,叫“表”;超强不叫超强,叫“走召弓虽”;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此外,还有一些数字或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比如再见叫“886”,开心可以写成“:)”,难过可以写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某种特殊的情感需要, 在使用时很容易造成别人看不懂,因此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缺乏积极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来了解这些网络语言对尚未建立牢固语言基础的少年儿童究竟有何等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用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网络语言危害认识不足等等。
具体结果如下:
(一)网络语言已经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受到欢迎
1.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中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