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决定不再登台表演,并开始蓄须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梅兰芳这位艺术家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爱国精神及蓄须的原因可能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感受他的爱国精神,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蓄须、拒绝”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理解梅兰芳为什么拒绝登台表演,并开始蓄须。
3.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梅兰芳的图片和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特点、角色等,为引入本课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梅兰芳表演京剧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他的艺术魅力。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字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梅兰芳要拒绝登台表演,并开始蓄须?学生通过讨论,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面对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时,坚决拒绝妥协,坚持民族气节,毅然蓄须明志,拒绝演出的事迹。
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如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兰芳先生的崇高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先生的外貌特点,为后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先生的动作、表情等,进一步体会他的民族气节。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先生的坚定信念。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3篇课文。
我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宏观方面:这个单元是以“家国情怀”为主题。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梅兰芳蓄须》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把握文章内容。
课后还有一篇《难忘的一课》阅读链接。
微观层面的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为了拒演,用尽各种办法拒绝演戏。
教材故事性强,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故事,日本人一次次的逼迫,梅兰芳坚贞不屈,强烈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层层推进,先略后详。
日本人逼迫的越紧,梅兰芳的办法越有风险,甚至最后不顾性命安全。
这篇课文围绕梅兰芳拒演的事例中,有对梅兰芳行动的描写、语言的描写,在这些行动和语言的背后所反映的是这个人物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能够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2.在方法的指导下,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3.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标批注,把握人物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在方法的指导下,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标批注,把握人物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板塊一:资料导入,情感认同1.认识梅兰芳(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蓄是什么意思。
谁来解答。
蓄就是留的意思;预设2:梅兰芳是谁。
预设3:梅兰芳为什么要留胡子。
谁来解答。
他留胡子就是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
)总结:一切疑问都是围绕梅兰芳这个人展开。
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梅兰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认识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课件出示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
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出示句子)(1)指名读。
(2)齐读。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他“为了爱国摔破饭碗”?(拒绝播音拒绝演出)4、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继续学习5—13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3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梅兰芳“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事例。
(3)、从讲述事例的自然段中找出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勾画圈点,加深自己的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理解,带着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学习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案)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坚决蓄须,展现了梅兰芳先生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风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先生的崇高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先生蓄须背后的深层含义,感受其坚定的民族气节。
2.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梅兰芳蓄须》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 课堂讨论稿4.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梅兰芳先生的京剧选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梅兰芳先生蓄须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梅兰芳先生蓄须的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5.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的其他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梅兰芳先生的崇高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板书设计1. 课题:《梅兰芳蓄须》2. 课文结构:背景、事件、意义3. 重点词汇:民族气节、艺术风范4.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作业设计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先生的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搜集其他有关梅兰芳先生的事迹,进行分享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梅兰芳蓄须》,使学生了解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艺术风范。
第23课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蓄、迫”等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准备】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
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欣赏作品,轻松导入本课,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描绘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平事迹的课文。
文章以梅兰芳在日本侵华时期,为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而蓄须明志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梅兰芳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艺术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梅兰芳的生平事迹,还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艺术家精神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蓄须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关键词和句子。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 写作实践:让学生以“我眼中的梅兰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板书设计1. 课题:《梅兰芳蓄须》2. 重点内容:梅兰芳的生平事迹、蓄须背后的深层含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艺术家精神的敬佩之情。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份关于梅兰芳的生平事迹的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背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坚决蓄须并深居简出的故事。
课文旨在通过梅兰芳先生的爱国行为,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梅兰芳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难点1. 理解梅兰芳蓄须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体会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2. 引导学生从梅兰芳的事迹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梅兰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蓄须行为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通过梅兰芳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自尊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1. 课题:《梅兰芳蓄须》2. 课时:1课时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4. 教学重点: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及其深层含义。
5.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梅兰芳的事迹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3. 收集有关梅兰芳的其他事迹,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梅兰芳蓄须的故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理解文中描写梅兰芳表演《白雪公主》的场景。
3.理解“蓄须”在戏曲中的意义。
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理解“蓄须”在戏曲中的意义。
•难点:理解文中描写梅兰芳表演《白雪公主》的场景。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
2.教学辅助:图片、视频等资源。
3.教学工具:投影仪、PPT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蓄须”这个词的含义和在哪些场合会用到。
2.介绍梅兰芳这位著名的京剧演员,并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确保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3.分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梅兰芳表演《白雪公主》的情景描写。
步骤三:理解“蓄须”(10分钟)1.解释“蓄须”在文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在戏曲中的象征意义。
2.与学生一起分析梅兰芳蓄须的用意,并讨论不同观点。
步骤四: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梅兰芳,表演《白雪公主》中的情景。
2.引导学生用言语描绘梅兰芳蓄须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给学生播放与梅兰芳相关的视频资料,增进对他的了解。
2.让学生自由书写关于梅兰芳的一篇小记,展示他们对这位艺术家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梅兰芳蓄须的理解和感受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学习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和《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让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重点
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法
创设情景法、以读代讲法
学法
交流、讨论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课前诵读,积累词语。
2.复习听写,同桌互改。
二、激趣导入,自学自悟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课题
23.梅兰芳蓄须
课型
生字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蓄、纠、缠”等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宁、要”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4.学习梅兰芳在卖房拒演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理解内容。
(2)这一段是怎样体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
5.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5-7自然段,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办法”进行理解。
6.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巩固拓展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一篇描写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生平的课文。
文章通过讲述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坚决不给他们唱戏,从而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民族气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民族精神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2.教学难点:分析梅兰芳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3.分组讨论的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梅兰芳表演京剧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梅兰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梅兰芳的距离。
2.呈现(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梅兰芳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并用卡片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全班交流各组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 《梅兰芳蓄须》(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讲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故事,体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蓄须、拒绝”等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述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信息提取、理解、概括和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述顺序。
2. 体会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文章——《梅兰芳蓄须》。
b. 出示课题,板书。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b.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3. 小组合作a.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叙述顺序。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叙述顺序。
b. 举例说明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叙述顺序。
b. 强调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梅兰芳蓄须》1. 梅兰芳简介2. 蓄须的原因3. 蓄须的过程4.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
2. 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叙述顺序。
同时,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梅兰芳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民族气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梅兰芳先生的伟大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先生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梅兰芳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深层含义,感受梅兰芳先生的伟大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图片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展示。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随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梅兰芳先生的言行举止,分析其形象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第【1】篇〗23*梅兰芳蓄须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
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
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3 梅兰芳蓄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23 梅兰芳蓄须》一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23 梅兰芳蓄须》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23 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内心活动。
•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课堂PPT•黑板、粉笔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有序,学生座位整齐排列•确保教室内的教学设备运转正常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与学生互动融洽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复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23 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
二、讲授1.通过PPT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主要人物和事件。
2.解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3.讲解《23 梅兰芳蓄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三、阅读安排学生课堂阅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四、讨论引导学生讨论《23 梅兰芳蓄须》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帮助他们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思考能力培养。
通过本次课程,我也意识到在之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学情感。
【201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公开课创意教案word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1.认识“蓄、迫”等13个生字,理解“被迫、纠缠”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说他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说他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教学准备】1.搜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梅兰芳戏曲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随便来谈一下。
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现在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今天老师也把唱这段戏曲的演员也请来了!大家请看!(出示幻灯)你一定会说这个演员很好看,好漂亮的女子!其实呀,这个演员是个男儿身,是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他的名字叫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大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23课《梅兰芳蓄须》。
(板书)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教师过渡:同学们请看课题“梅兰芳蓄须”。
作为一名唱旦角的戏剧演员,梅兰芳总是把胡须递得干干净净的。
那么他为什么要蓄须?又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
2.出示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解决难懂的生字词。
(2)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在深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批注。
3.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藏身租界、蓄须、装病。
(3)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危险:他一直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会惹恼日本人而有生命危险。
他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邀请,想办法让自己大病大场,差点儿丢了性命。
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识记并正确书写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梅兰芳蓄须这一行为的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主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通过文本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和事件背景。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等民族艺术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梅兰芳蓄须的深层含义,体会其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体会梅兰芳蓄须背后的复杂情感和时代背景。
•理解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资源•课文《梅兰芳蓄须》•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播放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民族艺术家的课文,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吗?”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集体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梅兰芳蓄须的原因是什么?•汇报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板书设计《梅兰芳蓄须》一、背景介绍- 梅兰芳:京剧大师- 时代背景:抗战时期二、蓄须原因- 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坚守民族气节三、蓄须经过- 经历磨难- 坚持原则四、深层含义- 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5. 作业设计•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默写。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面对日本人的劝诱时,坚决不为他们演出,并通过蓄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感受他的艺术魅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梅兰芳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京剧艺术和梅兰芳的生活有所好奇,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兰芳的京剧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持信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领悟梅兰芳坚持信仰的决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梅兰芳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资料搜集、教学设计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梅兰芳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the text, focusing on the mn idea and key detls.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篇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故事以梅兰芳蓄须这一特殊现象为主线,展示了梅兰芳坚韧不拔、勇敢坚持的品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内容;了解梅兰芳的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2.分析梅兰芳的性格特点。
3.意识到勇敢坚持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这一独特现象的内涵。
2.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初步阅读•让学生阅读故事《梅兰芳蓄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深入分析•分析故事中梅兰芳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能坚持蓄须的选择。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背后所包含的勇气和坚持的品质。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故事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你觉得梅兰芳坚持蓄须是对的吗?”,“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等等。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勇气和坚持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坚持自己的选择。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问题作业。
2.自己撰写一篇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
六、教学反思故事是教育学生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故事里的人物品质和经历引导学生学会勇敢和坚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故事反思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学习正能量,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由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所作。
本诗以梅兰芳蓄须为题材,通过对梅兰芳蓄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兰芳的敬仰之情。
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感受梅兰芳的高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运用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兰芳的高尚品质,培养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梅兰芳吗?他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京剧皇后”。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以梅兰芳为题材的诗歌——《梅兰芳蓄须》。
2.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4.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高尚品质。
四、学习表达,仿写练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梅兰芳的敬仰之情的?2.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出示仿写题目,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梅兰芳的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
2.教师小结: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2.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拒绝登台卖房度日香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滞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圈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
并批注阅读体会。
3.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可能会汇报的内容:
句子1:(课件)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
句子2:(课件)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
师补充资料: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
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
虽然这样,但梅兰芳一直坚持民族大节。
同学们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梅兰芳一方面顶着恶势力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他长期不演戏,收入没有了。
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结合内容相机理解“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体会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无理和梅兰芳的生活窘迫悲惨境地。
读:想想,这句又该用什么变化的情感来读?(前面低缓,后面激昂)
小组读。
出示课件想象填空:梅兰芳在生活上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还宁愿_________________ ,宁愿________________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2)所以,梅兰芳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2.快速浏览3自然段,想想梅兰芳为什么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
学习汇报:
(1)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2)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梅兰芳回到上海后要买房子,别人给了他怎样的优厚的条件?(指名读)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梅兰芳是怎样做的?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3)从他“卖房维持生活”这件事中,哪句话使你体会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艺术家。
(4)你能用“……宁可……也……”说一句话吗?
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背叛祖国和人民。
4.学习第四件事:自伤身体(第5、6、7自然段)
自学提示:
A.默读第5、6、7自然段,并思考:
B.这段中哪些词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
C.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当然”进行理解。
(1)“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他态度很坚决)“斩钉截铁”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我们感受到: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
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师: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点名读)
(3)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不惜冒险注射伤寒针的敬佩之情,读出他斩钉截铁的态度吧。
(齐读)
5.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6.读第8、9自然段:
a.(出示课件)理解梅兰芳的高尚气节。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体现梅兰芳终于走出了困境,终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艺术舞台?(用“盼望、喜悦的语气读”。
)
b.师总结:梅兰芳用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
丑陋行径,课文中也体现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对梅兰芳先生的怀念、敬佩之辞表达出来吧!
生写。
2.师总结,(出示课件):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对梅兰芳先生发出这样的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念念这句话。
3.是啊,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这一动人事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万代。
我相信,这种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梅兰芳的故事、画传、照片、邮票,办一份小报,自己命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