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大学

课程期中作业(小文章)

课程名称:世界现代史

文章题目:从“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

****:***

学号: **********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2010级

指导教师:金光熙教授

2012-4-29

从“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

-----读《全球通史》有感

(姓名:伏义军学号:210405359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传世著作《全球通史》,自从出版给全球史学界带来巨大的震撼,它从系统的全球史观出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纵览今日之世界,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村”逐渐成为现实,整个世界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联系在一起了。在西方从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希罗多德起,编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从历史学家的这一世代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获知,世界史是在不断消除各民族闭关自守状态中迈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间段步履是何等蹒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不断的加快,全球史应运而生。这一学术文化过程生动地证明了,人类向着更广阔.更灿烂的一统世界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也不会停息的。

一.西方中心论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不自觉的前提,从古至今。从某种程度上说,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者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从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所有这些,都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它的最极端、粗劣也令人反感的形式是种族优越论。它的最温和的、使人觉察不到的,也“科学化”、概念化的形式是现代化理论,认为西方文化在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发展出来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制度装置、价值观念、生活取向,具有普遍意义。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它的成功,更强化着这种普通性的意识。因此,西方中心论是一种西方人与生俱来的有色眼镜,它本质上是西方的“看法”——只要处于这种文化中,便不自觉地拥有这种“看法”。

正像人类学家告诉我们的,文化都是自我中心的,在文化接触的初期,每一种文化都认为自己高于对方;只是在持久的文化冲突中,得势的一方的这种观念才能保持下来。

然而西方中心论最早出现于罗多德的记载中。当希腊人第一次碰到波斯人,便发现波斯人是有主子的,而希腊人是自由的,并因此引发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优越论,也是西方中心论的第一种形式。而当亚里士多德建议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对马其顿人用对付奴隶的办法、对希腊人用对付自由人的办法来管理而遭拒绝时,这也可以说是西方优越的第一次受挫。

近代以后,启蒙主义早期对中国文化的建立在贫乏的了解之上的想象曾经产生了对中国的热情。这种热情在黑格尔那里完全消失了。黑格尔是西方中心论的经典形态。东方文化没有历史,因为在那里理性处于沉睡状态,而真正的历史是从希腊开始的,因为理性开始走向自我实现。理性顺着自我实现的道路,从希腊、基督教、启蒙主义直至普鲁士国家,达到其顶峰。西方文化是历史的中心,这是黑格尔的表面命题;西方文化体现的理性特征,是历史的动力与目标,这才是黑格尔的实质命题。

而西方中心论观点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场世界性的民主化浪潮以来,西方作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开始解构。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兴盛,反对西方文化优越论,种族优越论。事实上,从社会文化上来看,西方的左翼思潮在60年代之后一直占据主流。这种左翼思潮对于推动世界民主化、解构西方话语霸权体系、关注边缘弱势群体、关注非西方的其他文明都有非常了不起的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者他们并非鼓吹强调仇视西方,种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都不是他们的思想范围之内,虽然他们著作有时候被歪曲引用来宣传这些狂热的思想。

综合来看,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西方中心论在逐渐遭到严重批判同时,意识到西方文化中的普世性与特殊性,一方面对于人的尊重,人性的尊重,是西方文化理论的基础。(或许,我们可以批判西方某

个国家在这些问题上做得不够好,但是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的财富);另外一方面,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传统在吸收他者文化同时,需要靠自身努力、探索与创造,需要自身思想与理论的创新,创造属于自身的灿烂文化,而并没有完全适应自身的文化值得去照搬与全盘抄袭。

二.从《全球通史》中理解感觉到的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世界学术界所认可。全球史观亦称整体历史观,它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历史比较和宏观考察,深刻地探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的统一性,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渗透,从而较清晰地揭示了整个世界史的构架,格局和运动规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的和交互的发展中,打破孤立分散状态,逐步融合成全球统一整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是进步而不可遏制的。它着重于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其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4、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主轴。

经过各种研究,在人类学家著作中,可以看到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完整性,但是没有提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完美性的,如果提出来,那也是错误的。而正如人性不是完善的一样,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完善的。

一种文化都有吸收其他文化的必要性,而反对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是一种夜郎自大式的极端文化民族主义与国粹主义。不同文化之间的学习,是任何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文化必须有自身的传统,而完全抄袭其他文化,不仅是不可行的,而且会引起民族自卑感。而这种民族自卑感,是极端的民族主义的根源。所以,任何一个文化体系圈,需要创造自身的传统,从而避免完全被其他文化所吞噬。在这种文化交流过程中,有一点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对于人自身的尊重,是一个文化繁荣进步的前提。任何压制人性,忽视人的尊严,都是退化与落后的,而这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经验,这是普世性价值理念。崇尚专制、奴役、暴力、惨无人寰的屠杀,都是与这个时代的精神是相悖的,而相对应的这些词是,自由、平等、宽容、博爱。这其实就是人权,虽然在不同国家对于人权的具体操作与赋予的权利是不一致的,但是对于人的生命、人性的尊重,是不应该做出改变的。而这些理论完全系统地阐述,它源自西方(至少个人知识体系中,没有任何显示关于天赋人权等理论在其他文化中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些种种的弊端,因此就产生了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种史观的是欧美学者,其中以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世界通史》最具代表性。认识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三.“全球史观”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把人类历史划分为1500年的世界以前和1500以后的世界。“1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