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材研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研读】

《爬山虎的脚》教材解读

北舞渡镇中心小学马丽华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下面着重谈谈我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解读情况:

一、课标内容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二、所处地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2.教学重、难点及相应对策

(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

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

七、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虽然爬山虎到处可见,但学生尚未留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动手采摘实物并带到课堂,这样,就可以亲眼目睹爬山虎“脚”的形状像树枝,细得像头发丝,每根丝的头上有一个小圆片,长的位置是在叶柄的反面,教师采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反面”一词,了解到爬山虎“脚”的位置,进而观察到爬山虎“脚”的颜色,枯萎后“脚”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嫩叶等等,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与其生长规律有密切关系。有必要采取课件演示,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4.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5.让学生动手协作粘贴,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八、教学媒体设计

1.爬山虎虽然是一种藤本植物,但学生由于缺少观察并不了解,有必要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此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2.利用课件讲读第四自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清楚地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

3.由于作者深入、细致地观察,描绘了“一墙美丽的爬山虎”,但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认识,还需要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真切地看到爬

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墙的。

4.课件定格特写配合实物观察,让学生对爬山虎“脚”的变化有一个整体和对比感受。

5.通过课件展示家乡美丽的爬山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总之,精细打磨教学本课,目的还是为了让文本成为学生写作的有效蓝本。课标指出:“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还要顺势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植物的样子、特点及有趣的发现,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创造离不开常规性的基础训练,学生习作的创造性来源于模仿,叶圣陶和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在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所以,学习完本课,要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一种事物,如:回家泡一把豆子,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豆芽的生长变化;或者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想,这样为孩子的长远考虑,学以致用是极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