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配练习22.《文言文二则》教师版

2024年秋季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知识点+配练习22.《文言文二则》教师版

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理解句子】理解重点句子才能明细课文内容(一)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①在太山②,锺子期曰:“善哉③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④。

”少选⑤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⑦。

【注释】①志:心志,情志;②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③善哉:好啊;④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⑤少选:一会儿,不久;⑥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足,值得。

复,再次。

【翻译】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二)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注释】①戴嵩:唐代画家;②处士: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管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③好:爱好;④所宝:所珍藏的(书画);⑤《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⑥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⑦拊掌:拍手;⑧搐:抽缩;⑨股:大腿;⑩乃:却;⑪掉:摆动,摇;⑫谬:错误。

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

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⑬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2.翻译练习:将《古文二则》中的某一小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意的准确表达,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读书笔记:学生阅读《古文二则》后,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包括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古文创作:仿照《古文二则》的句式和风格,创作一篇简短的故事,可以是古代人物故事,也可以是现代故事改编,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二则》,理解古文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课中的生字、词语,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文,了解古代人物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结合古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课堂讨论、作文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古文中所蕴含道德观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学习动力
-定期举办古文朗读、表演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古诗文竞赛,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4.学生能够运用古文知识,进行简单的翻译和创作,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古文情境,体验古人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和思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古文内容、人物形象、文化常识等方面进行讨论。

语文版语文八上《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语文八上《古文二则》课件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思考这段话中孟子的思想。
思考题
• 思考《古文二则》中两篇短文的主题和思想,以及它们与 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05
CATALOGUE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的古文内容较为深奥,有些词汇和语法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理解可能会有一 定难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注重循序渐进,先让学生了解背景和关键字词的 含义,再逐步展开讲解全文。
语文版语文八上 《古文二则》课 件
2023-11-12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课后作业与延伸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课中的 生字词和古文句式。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 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 认识和热爱。
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思 想和情感,培养学生 , 学生以听讲、笔记的方式参与到课堂 中。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并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和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法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 解能力,同时增强课堂氛围。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古文段落或句子,进行深 入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古文的语法、修辞等。
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引导学 生了解古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为后续学 习打下基础。
04
CATALOGUE
课后作业与延伸
课后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
阅读延伸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思考这段话的含义和重要性。

秋语文七上第28课《古文二则》课件

秋语文七上第28课《古文二则》课件

小结
蔡璘的性格 重诺责,敦风义。
友在,“以千金寄之,ຫໍສະໝຸດ 具 不立券”友人信任
体 表
不语郎君
现 友亡,坚还友财。
事实论证
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性格 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重诺守信乃做人之根本
作业:
1. 抄写、翻译、背诵课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 3.完成本课课时设计。
第二则 戴震难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代词,这样。
以:拿,拿来。
译:(戴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凭 什么知道是这样的?”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回应,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啊。”
先生这一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 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 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 《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 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 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老师回答他说:“这是 朱文公说的。”(他)接着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 的人?”(老师)说:“宋朝人。”(戴震)又问:“孔 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说:“周朝 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 “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既然这样,那么朱 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啊。”
友人:“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不语郎君”
(侧面烘托)
1、“券在心,不在纸”的含义,这则小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 不在口头上或纸上,它告诉我们做人 要时刻守诚信。
2、在当今社会,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 之,不立券”?
明确:在当代的法制社会,还是“立 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 也可避免消除邪念产生。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

《古文二则:《伯牙善鼓琴》、《郢人》

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
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郢人
《庄子》
了解名作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 期文哲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姓庄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东北)人。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 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 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
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
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
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
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
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
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
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流水。 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大,如同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同“猝”,突然
心中想到的
懂得,知道
山的北面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
于是,就 拿,拿过来
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突然遇到暴雨,他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就取过琴弹了起来。
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译文
伯牙弹琴,他的朋友钟子期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
着在登泰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 一座巍峨的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 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钟子期患病死了,伯 牙心里非常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 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 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古文二则》教案 (新版)语文版

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 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三、古文今译(一)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文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古文学习的氛围中,教师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古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文的魅力。其次,教师可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古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人的生活中。此外,还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古文朗诵等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古文的韵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提高阅读效果,感受古文的韵味。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古文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文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感悟古文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通过学习古文,让学生认识到古人的智慧和品质,学会尊重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明白古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学习古文有什么用?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古文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熟读《古文二则》,并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赏析古文,提高古文素养。

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44张PPT)

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44张PPT)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优厚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 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人物介绍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官 清廉名闻天下。

第十六节《古文二则》讲解

第十六节《古文二则》讲解

《古文二则》主讲:黄冈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黄君一、知识概述本次学习出自《后汉书》范晔的《古文二则》——《四知》和《私心》。

学习文言文,要把握重点字词含义及一些句子的理解。

学习《古文二则》叙事简洁,条理清晰的叙事方法及抓住典型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字音。

辟(bì)谒(yè)以遗(wèi)震涿(zhuó)辄(zhé)便(biàn)宜悫(què)2、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3、译读课文《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征召他,推举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

(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

后来调动为涿州太守。

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

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私心》译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说话办事从不阿附违心。

他的儿子们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 22 课《文言文二则》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 22 课《文言文二则》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七单元第22 课《文言文二则》重要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部编版语文上册的学习中,《文言文二则》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两篇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吧。

二、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这两篇文言文创作于古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具体创作背景因年代久远难以确切考证,但它们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2.主题:两篇文言文分别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文学体裁:文言文。

4.作者信息:1.《伯牙鼓琴》的作者不详。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5.主要内容:1.《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弹得真好啊,像巍峨的泰山。

”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浩荡的江河。

”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于是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2.《书戴嵩画牛》记叙了四川杜处士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被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从而引发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应尊重事实的思考。

6.中心思想:1.《伯牙鼓琴》通过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的情感,以及对真挚友谊的赞美。

2.《书戴嵩画牛》通过牧童评画的故事,揭示了艺术创作应尊重事实、不可凭空臆想的道理。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哉(zāi):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如“善哉乎鼓琴” 中的“哉”,表示对伯牙弹琴的赞叹。

2.巍(wēi):高大。

如“巍乎若太山” 中的“巍”,形容泰山的高大。

3.弦(xián):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

这里指琴弦。

如“伯牙破琴绝弦” 中的“弦”。

4.轴(zhóu):画轴。

如“锦囊玉轴” 中的“轴”,指戴嵩画牛的画轴。

5.曝(pù):晒。

《古文二则》课件

《古文二则》课件

译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 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 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 说:“请从我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 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达到熟练朗读。
郢人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 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 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4、庄子讲述郢人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不是为了介绍匠石的绝技,而是为了说明高超 的技艺还须有相应的对手配合,表达了庄子对 惠子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5、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郢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尖上的污 渍,并且在匠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 ,使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其中信任是必不可 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 ;信赖,能够产生力量;信赖,能够创造奇迹。
小人之交甘若醴 。
(《庄子》)
女/为悦己者容, 士/为知己者亡。 衣莫若新,
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 死而无憾 呐!人不能老 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 刘少奇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 一盏明灯 ,照彻了我的灵魂,使 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 巴金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03 伯牙学琴
故事概述
01
02
03
故事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城 有位名叫伯牙的少年,他 自幼聪颖过人,对音乐颇 有兴趣。
故事发展
伯牙拜师学艺,苦练琴艺, 最终成为一代琴师。
故事结局
伯牙的琴艺受到世人赞誉, 他成为楚国宫廷乐师,并 结识了知音钟子期。
人物分析
伯牙
聪明好学,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 和追求。他刻苦努力,不畏艰辛 ,最终成为一代琴师。
《善哉乎鼓琴》中的子期则表现出对 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欣赏,与伯牙的技 艺高超相得益彰。
主题思想对比
《郢人伯牙善鼓琴》强调了友谊 的珍贵与失去知己的悲痛。
《善哉乎鼓琴》则突出了音乐的 美妙与知音难寻的主题。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篇文 章虽然都以音乐和友谊为主题, 但在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语文版七下册29《古文二则》郢 人伯牙善鼓琴汇总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郢人伯牙善鼓琴 • 伯牙学琴 • 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 • 总结与思考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古文二则》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文言文范畴。
本篇课文选自《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掌握文言文基 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详细描述
郢人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心思细腻,能够将木头雕刻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他的精湛技 艺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使得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伯牙则是一位音乐天才,他的琴 声优美动听,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使得他的音乐才华得以
充分展现。两人的性格和才华相互补充,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2024鲜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2024鲜版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和学习成果。
2024/3/28
22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2024/3/28
23
启发式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 入思考,理解文章内涵。
2024/3/28
创设情境
通过模拟古人生活场景、 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背景 和文化。
2024/3/28
30
教师点评及建议反馈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点和提高学习能力。
2024/3/28
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能力。
31
下一讲预告及预习指导
下一讲内容概述
介绍即将学习的文言文课文的背景、主题和重点知识点。
预习要求及指导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同时,给出具体的预习方法和建议, 如阅读注释、查阅资料等。
2024/3/28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33
7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8
8
第一则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原文
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 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注释
车胤:东晋大臣,自幼聪颖好学。恭勤: 恭敬勤勉。通:通晓,明白。练囊:白 色绢子做的口袋。则:就。以夜继日: 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古文二则》课件语文版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8课《古文二则》课件语文版

四、复述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理解 故事。各小组推举一人复述故事内 容,师生共同评价。
• 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且父未尝语我也。
• (1)友人之子当时是什么表情?
(惊奇、惊奇的表情)
• (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这句 话是什么语气?他为什么不相信这是事 实? 反问语气。 父亲未有遗嘱,家中又无字据。
情景导入:
有一天,你正一个人在街上散 步。忽然,你发现路边有一个钱包, 里面有一千多块钱,而周围又没有 人。这时,你会怎么办?请如实回 答这个问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 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故事 蕴涵的道理。
一、作券( quàn )
) 辇(niăn

) 语(yù )
2、解释词语:
以千金寄之: (白银)
亡何:
(不久)
且父未尝语我也: (告知)
而翁知我: (你,你的)
卒辇而致之: (最终,终于)(归还,送还)
3、词类活用:
而翁知我: (把……当知己,意动用法) 卒辇而致之: (用车子运,名词当动词)
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
有一次,你正过河,小船超载,必 须将船上的七件货物(健康、金钱、 名誉、事业、诚信、自由、爱情) 中的六件扔掉,只保留其中一件, 你将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
故事导入: 《两小儿辩日》
《戴 震 难 师》
——段玉裁
二、人物简介:
• 段玉裁(1735——1815), 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 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代表作为《〈说文解字〉 注》。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
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包含了两则文言文故事,分别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以下是这两篇文言文的原文及赏析。

一、《囊萤夜读》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赏析: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递了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充分利用资源、不畏艰难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

二、《铁杵成针》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赏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在遇到挫折后,通过一位老妇人的坚韧不拔,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而不是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通过两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哎呀,说起咱们六年级上册那本沉甸甸的书里,有那么两篇文章,简直就是古文界的“小清新”,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心里头那个美滋滋啊,就像是夏日里的一杯冰镇酸梅汤,解渴又提神。

咱们就来聊聊这《文言文二则》,用咱们大白话,让它活灵活现起来。

第一则:《伯牙鼓琴》想象一下,古时候有个大佬,名叫伯牙,人家不光是个音乐家,还是个超级大帅哥(当然,这是我猜的)。

他手里一拿琴,嘿,那简直就是龙吟凤鸣,山河都为之动容。

有一天,伯牙坐在山间,微风轻拂,他心血来潮,手指在琴弦上跳跃,一曲《高山流水》就这么流淌出来了。

这时候,旁边走来一位樵夫,名叫钟子期,这家伙可不简单,人家一听这琴声,立马就懂了:“哎呀妈呀,这弹的是巍峨的高山吧?接着呢,是潺潺的流水吧?”伯牙一听,惊呆了,心想:“这哥们儿,是我知音啊!”从此以后,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天天弹琴论道,快乐得跟神仙似的。

可惜好景不长,钟子期去世了,伯牙那个伤心啊,他跑到钟子期的坟前,一边哭一边说:“子期啊,你走了,这世上再也没人能懂我的琴音了。

”说完,他猛地一挥手,咔嚓一声,把自己的宝贝琴给砸了,还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比金子还珍贵,一旦失去,那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第二则:《书戴嵩画牛》再来说说这第二篇,讲的是个关于画画和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大画家,叫戴嵩,他的画儿那是出了名的好,尤其是画牛,简直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有一天,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围观的人那叫一个多啊,都夸他画得好。

就在这时候,人群中挤出来个放牛娃,他瞅了瞅画,撇撇嘴说:“这画得不对嘛!”大家一听,都愣了,心想:“这小孩谁啊,敢质疑大画家?”放牛娃不慌不忙地说:“我天天放牛,知道牛打架的时候,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着的,哪会像画里这样摇来摇去的呢?”戴嵩一听,心里头那个佩服啊,赶紧拉着放牛娃的手,说:“小兄弟,你说得对啊,是我疏忽了。

”说完,他还把这幅画改了,改得更加生动逼真了。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6课《古文二则》ppt课件1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6课《古文二则》ppt课件1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第一自然段问题设计: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心论点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文章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第二部分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第三部分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家----国都----国防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拓展资料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仲尼厄而作
《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了第一段的结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现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一、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 期晋国的上大夫, 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是琴 不是筝),技艺高 超,既是弹琴能手 ,又是作曲家,被 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 字子期。春秋楚 国(今湖北武汉 汉阳)人。相传 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 背冲担、拿板斧 的樵夫。
(二) 翻译 解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2、为什么匠石和郢人能这样的默契 和互相信任?
相互了解对方与信任对方,是一对知音
3、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匠石并不了解与信任宋元君,(即使宋元君相信匠 石的技术,匠石也不能确信宋元君在大斧砍到时会 不会惊慌)他们并不是一对知音。
庄子与惠子相交多年,相知甚深,“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彼此信赖,惠子去 世后,庄子也就失去了一个可以跟自己 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进行高水平 论辩的挚友,所以借助“郢人斫垩”的 故事说出心中的无限感慨。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轻舞飞扬、飘然快
乐。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醒来惊奇诧异。仔
细想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
人生态度。
——庄周梦蝶
展示二:1、字音
郢(yǐng)人
垩( è )
斫( zhuó)
虽 然, 臣之质 死久矣。’
即使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夫子 之死也, 吾无以为质矣!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作为搭档的人了!
吾无 与 言之矣。”
我没有可以与之说话的人了!”
展示三:深入体会
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 搭配地非常的默契和互相信任?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 象到的一样。
吾于何逃声哉?”
我可以把我的声音隐藏在哪里呢?”
伯 伯牙 牙 善 鼓 钟子期 琴
所念
知 音
必得之
成果展示三:深入体会
•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 “善”:好。
知识扩展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 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 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寡( guă )人
峨峨( é )
辄( zhé )
卒( Cù )
庄子送葬,过 惠子之墓,顾 谓从 者 曰:
庄子送葬, 经过惠子的墓地, 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
“郢 人
垩 漫 其鼻端
“郢地有个人 用白垩泥涂抹在 他自己的鼻尖上,
若蝇翼,
使匠石 斫 之。
像苍蝇的翅膀那样薄, 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古义:锛子,削平木料的工具 今义:质量或重量单位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吾无以为质矣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第一个“为”,介词,给、 尝试为寡人为之 替。第二个“为”,动词,做)
为 吾无以为质矣
(作为)
初为霖雨之操
(动词,弹奏)
过惠子之墓 之
使匠石斫之
(助词,的) (代词,鼻尖上的白土)
伯牙善古琴
(动词,擅长)

善哉
(形容词,好)
郢匠挥斤: 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运斤成风: 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郢人》庄子借用“郢人斫垩”的 寓言,表达了对惠子的怀念惋惜之情和 知音难遇之感。
《伯牙善鼓琴》写了伯牙与钟子期 两人的相交相知,表达了两人作为知 己的惺惺相惜、意气相投的深挚感情。
庄子路过惠子墓 表达庄子对惠子的怀念、惋惜

人 对从者讲的一则寓言 信赖搭档,能够产生力量
展示四:郢人
内因和外因都是影响成 功的条件。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了解名作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 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 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 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 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 《儿童辩日》、《歧路亡 羊》、《九方皋(gāo)相 马》、《纪昌学射》、 《齐人攫(jué)金》、 《杞人忧天》、《愚公移 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 文学遗产。
卒突然逢遇暴到暴雨雨,,止在岩于石岩边下停下,;心心悲里伤,感乃,援于是琴取而过鼓琴而之弹。了起来。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擅长弹琴, 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
雄伟庄重的样子像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好啊!宽广盛大的样子像江河!”
伯伯牙牙所所想念的,,钟钟子子期期都能必领得会之。 。伯伯牙牙在泰游山于的北泰面山游之览,阴,
课前积累: 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 客也写下了许多关于友情的名言佳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白居易) •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29. 古文二则
郢人
《庄子》
了解名作
庄子(前369-前286),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的代表
人物。姓庄名周,字子休,宋 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 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 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 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 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 子》,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 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 3.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高山流水
• 4.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匠石运斤成风
匠石 运斤 成风,
匠石抡起斧头,呼呼作响,
听而斫之,
听任他砍削白点,
尽垩 而鼻 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 郢地的人站在那里 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