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视理论特点与方法探析_刘如文

合集下载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影视批评方法论11、女性主义批评
此阶段说参照 [法]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妇女的时间》(见张京媛主编:《当代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47~371页)
中国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始于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有李小江主编的《妇女 研究丛书》,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和刘思谦的《娜拉言说》。《浮》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个时期的女性写作和写作着的女性作了深入探讨,被认为是中国 真正的女性主义批评著作。 1990年代中期为对接与阐发的第二阶段,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和性别》,任一鸣的《女性文学与美学》,王春荣的 《新女性文学论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在中国》,陈惠芬的《神话的窥破》,盛英、乔以钢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 学史》,王绯、孙郁主编的《莱曼女性文化书系》等,均以女性理论、女性视角,对 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现象及作品进行了一次重新梳理和审视,对以男 权为中心的社会审美机制进行了无畏的诘问和挑战。 1990年代末至今是第三阶段,其一,从文学到文化的延伸,如乔以钢的《多彩的 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赵树勤的《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 视》、郭力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命意识》、林树明的《多维视野中的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姚玳玫的《想像女性》等专著,而且将思想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 文化领域,如李小江主编的《性别论坛》丛书、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 丛》、连续出版物《中国女性文化》和《中国女性主义》都涉及历史学、教育学、社 会学、心理学、生态学、法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传播了女性主 义。其二,从理论到实践的拓展。 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从早期启蒙式的女性主义理论阐发逐步走向具体行动。

新女性主义思潮下电视传播语境中的女性话语权

新女性主义思潮下电视传播语境中的女性话语权

新女性主义思潮下电视传播语境中的女性话语权作者:王可来源:《商情》2015年第26期【摘要】通过以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传入中国后形成的新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引入当下观众熟知的电视节目,论证电视传播语境中的女性话语权,希望更多人关注媒体中的女性话语权。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话语权一、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积极影响女性的解放运动随着历史的进程也不断进行着,尤其是西方女性主义掀起一次次浪潮,妇女们开始更多的争取自己的地位和权益,更多的交流和批判促成了一步步打破内心的文化枷锁。

(一)后现代主义的积极影响后现代主义本身具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化,使思维不受约束,认识解构有了新的方法,从而更为充分认识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

女性主义在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碰撞中,大量的吸收了其观念,也促成了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

后现代主义不仅指引人们相对多元的认识世界,不那么绝对的奉行原有世界的男权主义价值规律,使女性思想解放,追求个性的突出,进一步的让自我价值观不受原有的价值标准的约束,从而自由的去寻求维护自身权益的道路。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让原有的女性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一种新的思维去解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标准,去重新更加全面的界定男女关系。

人们对于自我个性的追求解放仅仅是因为一种文明最初以一种惊奇的眼光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当原有的权威话语与表达方式无法表述这“看”的令人眩晕的冲击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震惊,一种无可奈何的颤动,以一种寻找新的归属的冲动。

所以一切都必须要坚持的相信自我,努力的去尝试和突破,要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中找到新的升华,女性要大胆勇敢的前进,勇于思考现有问题的本身以寻求解决之道。

(二)后殖民主义的积极影响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两者具有一致性,相互促进。

它们都关注那些统治结构中被边缘化的人,同时现有的性别、文化、种族的等级次序在它们看来是不合理的,需要重新的去合理界定,其实本身男女性别除了生理特征以外并没有过多的差异,有的差异只是为了性别的区别人们约定俗成的,打破性别界限有利于女性解放,同时利用后结构主义来否定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此来应对男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述评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展现社会现实,同时也承载着对社会议题的探索和批判。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西方发展起来,为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变革。

本文旨在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进行述评,探讨其核心观点及社会影响。

一、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和背景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

在这个时期,女性参与社会运动,并开始反思传统社会角色和性别规范。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息息相关。

著名的“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强调性别平等和性别自由,并通过电影探索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音。

二、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核心观点1. 视觉和叙事观点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视觉和叙事的重建。

传统的电影还存在着男性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呼吁通过女性的视觉和叙事重新定义电影语言。

这样的做法能够打破主导男性视角的传统,帮助女性和其他边缘群体找到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2. 社会和政治批判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关注社会和政治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社会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这些电影通过对性别关系的透视和批判,揭示出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反抗。

女性主义电影呈现了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所遭受的困境,通过反映现实问题帮助大众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

3. 身体与性别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探讨了女性身体和性别的议题。

电影通常通过具象化女性身体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则以重新审视女性身体的方式来批判和反思这种演绎。

女性主义电影通过对女性身体的再现,呈现女性身体受到的压力和限制,并倡导身体自主和性别平等。

三、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社会影响1. 反思性别关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出现使观众和制片人开始关注性别关系的现实问题。

观众通过这些电影深刻认识到性别不平等的存在,进而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的运动中。

制片人也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电影的商业潜力,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和女性主题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

3、观众的“看”。 被迫去认同摄影机的看 基本内容:1、女性人物明显少于男性 2、刻画为较弱的性别 3、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 4、其活动倾向代表家庭 5、受害者 6、女性自主表达的失语
米罕认为:“电影忽视了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她们的观念,感觉,抱负,渴望以及梦想。现在已到了要 讲述女性英雄故事的时代了。” 符号灭绝(Symbol annihilation)电视节目对妇女的符号表述表现出轻视、 谴责、缺席,被符号化为孩子似的需要保护的装饰物。

胡野秋----大众文化时代的到临、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 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可能遇到的女性的文化消费自觉带 动了大众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女,杨丽娟追华,易 中天上电视被骂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参与而产生兴趣 全民的文化事件权力选择的下移:短信投票大众文化跟商 业紧密结合的产物,民俗文化则更加原生态,超女把大众 文化的商品化暴露到极致,电视台的收视率 小女孩成功的 世界 。中国人不够理智 ,不用的群体事件 ,娱乐的副 产品。大众文化以不断重复式的营销、生产让人依赖,以 极低的门槛让你进去.
• 四、“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 • 主张妇女要反对在阳性和阴性之间进行形而上的或生物学 的二元划分,其目标是实现消弭性别差异的超然性——或 至少要认可它们的文化结构。”
• 五、“新女性主义”的电视研究 “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关注音乐电视(MTV)、广告、 新闻、体育节目、不断播放的天气预报等“系列化的”节 目形式的研究。新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不仅扩大了传统女 性主义电视批评的范围,而且确立了新的批评立场 。这 种看从根子上说是“观淫癖”的。摄像师多是男性,所以 通常是“男性的”看 。由一段段连续镜头所组成的形象 是为了便于使女性成为他们注视的对象。

运用女性主义影视批评相关理论方法分析近年的观察类真人秀

运用女性主义影视批评相关理论方法分析近年的观察类真人秀

运用女性主义影视批评相关理论方法分析近年的观察类真人秀
近年来,观察类真人秀在娱乐圈逐渐兴起,这些节目以真实观察参与者的生活和行为为重点,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然而,从女性主义影视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些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观察类真人秀往往强调性别刻板印象。

在一些节目中,男性参与者常常被强调和推崇的是勇敢、果断和有竞争力的一面,而女性参与者则更多地被强调和期待的是柔弱、依赖他人和外貌的一面。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呈现,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观念,对于女性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观察类真人秀的节目制作往往对于女性参与者的隐私和身体权利缺乏尊重。

为了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刺激性,一些节目会将参与者的私密生活、感情经历甚至身体隐私公之于众,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而且,由于节目的公开性,该媒体还可能对参与者可能造成的心理和社会影响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观察类真人秀中常常存在性别歧视的行为。

有些节目可能会以戏谑、嘲笑和挖苦的方式对待女性参与者,给她们加重了压力和困扰。

这种性别歧视行为不仅伤害了女性参与者的自尊心和尊严,也对观众产生了不正确的性别观念和认识。

女性主义影视批评认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应该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尊重个人隐私的原则。

节目制作方应该摒弃性别刻板印象,提供平等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同时,应加强对参与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避免给她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在节目播出前,应进行合理的道德伦理评估,以确保节目内容的合法性和公众利益。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方法评析名作女性主义理论又称女权主义,主要是指为了结束性别主义和性压迫,从而促进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认为当前的社会是建议在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父权社会体系,女权主义理论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不平等现象的本质及性政治等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者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女性在全世界都欧式一个受压迫和歧视的等级。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主要是作为一种文本批评的潮流,在西方的动荡历史时期出现。

法国女性主义家提出了“人造女性”的观念,促生了一大批的女性批评加,开始关注父权制下女性的不平等现象。

女性主义后来逐渐变成了社会运动,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女性主义这一专业术语原本是在政治领域中提出和运用的,旨在在以男权主义为核心的体制中为女性利益而发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关注更多领域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学领域的女性主义批评成为了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女性主义的文学评更多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写作的特有方式,女性话语模式和文学经验成为新的女性主义研究方向。

因此,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和精神世界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点。

中西方电影中女性主义比较探析

中西方电影中女性主义比较探析

中西方电影中女性主义比较探析作者:李静宇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中国电影《茉莉花开》与美国电影《时时刻刻》这两部表现了女性主义内容的电影为例,首先总结二者在电影主角、电影象征符号运用方面的相同点,其次对两部电影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理论基础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女性主义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时时刻刻》《茉莉花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起源于西方,是以性别视角来分析和研究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革命、一场提高女性地位的政治斗争,又是一种强调男女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学说和方法论原则,更是一场争取女性解放的社会运动。

①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一种传播手段,除了追求逼真的视觉效果,声色表象的背后还蕴含着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意义。

当电影与女性主义思潮接轨后,就产生了一批以女性意识作为贯穿电影的主导思想的作品,女性以及女性电影已经在世界影坛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无论中西方, 女性都在电影领域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以及电影拍摄手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电影的内容以及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和表达都有所不同。

以同年创作完成的美国电影《时时刻刻》与中国电影《茉莉花开》为例(以下简称《时》《茉》),二者都属于女性电影,在对女性主义的表达、叙事结构、影像画面、理论深度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跨文化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的发展差异,并且加深对女性主义电影的理解。

一、电影元素的相似性1、主要角色:三段式演绎《时时刻刻》与《茉莉花开》描述的都是三位主角的故事,并且分三段叙事,将她们与特定的时代以及特定时代下的典型女性形象相联系。

两部影片都以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变迁为主线,表达了创作者对女性命运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时》中的三位女性分别是1921年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951年美国家庭主妇罗拉·布朗;2001年纽约的女编辑克拉丽莎·沃恩。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随着女权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当代文学中的热点话题。

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特征,作家们也在不断地创作与探索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思潮初探女性主义在欧美的社会文化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一种强调在公共生活、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应赋予女性同男性平等地位的观念。

女性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自然也无法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主张把女性从传统的男性视角中解放出来,为女性争取权利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探索女性特有的身份和价值的文学。

而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也如此,强调女性的自我认同,反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准则,探索女性自由与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二、女性主义的创作风格与特点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独立意识的觉醒;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颠覆;强调女性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方式和策略。

女性主义作品也注重展现女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并反思女性的历史处境与文化遗产。

而这一创作风格与特点在诸多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上得到了体现,例如:爱利斯特·瑞丝的《简·爱》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等。

三、女性主义在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体现在当代英美文学中,一些作家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发表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阅读量。

这些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小说、诗歌和剧本,涉及了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女性问题。

当代英美女性作家的作品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成为社会学、文学和艺术史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且,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对现代女性的观感和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四、女性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影响与意义女性主义思潮和观念在英美文化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地注意和认同。

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主义内涵和思想得到了不断地发扬和传递,这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

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

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研究视角,以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作为研究案例,从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多元的叙事技巧、觉醒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出发,对美国女性电影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以期为电影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叙事学;女性主义;女性电影;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1】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会深入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具有开拓新的批评视角的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主要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上,如对《傲慢与偏见》《到灯塔去》《野草在歌唱》等作品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

实际上,电影与文学虽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就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一理论运用到对电影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可能。

当今世界,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美国作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大国,美国影片是世界电影的风向标。

在其百年的电影发展史上,创作出了数不尽的优秀电影作品,这其中就包括女性电影。

可以说,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大放异彩。

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研究视角,以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作为研究案例,从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多元的叙事技巧、觉醒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出发,对美国女性电影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以期为电影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一、多样化的女性形象电影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其发展的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女性影片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几乎与电影的同时产生,可谓历史悠久。

对于美国女性电影来说,它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下逐渐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美国电影中的一道独特的视觉奇观的。

以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大女主剧现象

以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大女主剧现象

以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大女主剧现象大女主剧,这股热潮近年来在影视圈中持续升温,吸引了大量观众的。

这类电视剧通常以女性角色为核心,讲述她们在生活、事业和爱情中奋斗的故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大女主剧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大女主剧现象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是它们突破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女性角色往往被定位为贤妻良母、傻白甜或者恶毒女配,而大女主剧则让女性成为主角,聚焦于她们的成长、挑战和胜利。

通过展现女性在事业、感情和生活上的独立和自主,大女主剧打破了女性只能作为辅助角色或从属地位的传统观念,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独立的女性形象。

大女主剧现象的出现还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女性主义思想强调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鼓励女性追求自主权和自由。

大女主剧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让女性角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能够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追求梦想和幸福。

这种思想深入人心,为大女主剧的流行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然而,大女主剧现象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有些批评指出,一些大女主剧过于强调个人成功和励志,忽略了社会背景和现实问题。

有些剧集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仍然存在刻板印象和物化现象,这无疑是对女性主义的歪曲和误读。

因此,在欣赏大女主剧时,观众应保持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追随剧中的人物和情节。

大女主剧现象对电视剧创作也具有启示作用。

它敦促创作者更加女性角色和女性主义题材,让更多真实、多元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荧幕上。

大女主剧的成功也鼓舞了其他创作者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提高电视剧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

大女主剧现象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类型,既满足了观众对于女性形象多样化的需求,又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推广与普及。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的出现无疑为电视剧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应该肯定大女主剧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继续和推动电视剧创作在表现女性形象和传递女性主义思想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性别与中外影视史的表达方式分析

性别与中外影视史的表达方式分析

性别与中外影视史的表达方式分析性别一直是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影视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社会性别观念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中外影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性别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首先,性别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涉及到角色塑造。

在中外影视中,男性和女性角色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

比如,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男性常被塑造成强壮、冷酷、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女性则常常呈现为性感、温柔、需要保护的形象。

这种性别角色刻画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性别特征的认知和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和价值观。

其次,性别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还涉及到情节和故事情节的设定。

在中外影视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关于性别的固定话题和情节,如爱情、婚姻、家庭等。

这些情节往往会受到社会中性别角色期望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对性别的特定表达。

比如,在中国的古装剧中,女性角色常常被塑造成忍辱负重、忠贞不移的妻子和母亲,体现了家庭观念和传统价值观对女性的期望。

而在西方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女性在职场中的努力和奋斗,反映了对女性自立和平等的呼唤。

此外,性别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还涉及到摄影、服装和场景的呈现。

摄影手法的运用、服装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是影片中表达性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在一些古装剧中,女主人公经常穿着华丽的服装,行走于优美的宫殿和花园之中,通过服装的设计和场景的搭配,强调了女性的美丽和温柔。

而在现代都市剧中,女性常常会被打扮成时尚潮流的形象,衣着光鲜,表现出女性追求个性和独立的一面。

最后,性别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方式也涉及到对话和对于性别话题的思考。

在一些影片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性别平等和性别歧视的话题。

这些对话和思考,引发观众对于性别问题的反思和思考,从而推动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关注和进步。

综上所述,性别与中外影视史的表达方式紧密相连。

通过对中外影视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中对于性别的认知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体现出社会对于男女性别角色的期望和价值观。

影视作品鉴赏及影响应对策略——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说起

影视作品鉴赏及影响应对策略——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说起

视听2018.07|欢快悠扬的童声合唱配以孩子们玩耍的恶劣环境,让观众看得触目惊心。

这不仅仅表现出了创作者对当前环境的忧虑,同时也展现出塑料行业所带来的问题急需解决,深化了这部纪录片的环保主题。

四、结语王久良的环保纪录片《塑料王国》将镜头对准了河北的一个小镇,展现了工业文明之下的种种不堪景象。

人们为追求经济的利益而失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情。

然而,当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垃圾污染严重这些情况来临的时候,人们又在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当前中国的环保纪录片发展繁荣不仅是因为大众对环境保护的注重,更是因为有一大批充满良知的纪录片创作者在坚持传播环保意识。

中国环保纪录片已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叙事技巧,独特的叙述形式让中国环保纪录片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1.吴格尔.中国环保纪录片的话语立场与叙事特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6):77-83+153.2.Bill Nichols.Representing Reality,Blooming ton and Indianapolis[M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3.何贤德.纪录片中音乐的魅力与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129-130.4.蒋宁平.管理机制的创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转折点[J].电视研究,2008(03):25-28.5.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6.吕新雨.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7.金震茅.环保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及其现实意义[J].北方传媒研究,2011(04).8.韩君倩.纪录电影的叙事策略与风格回望[J].电影艺术,2006(02):63-67.9.付春苗,李超.浅析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的“故事化”理念[J].新闻界,2010(01):156-157.10.单万里.认识“新纪录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6):1-12.(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女性主义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女权思想理念在五四运动期间进入中国,源于二十世纪初欧美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其根本思想在于要求女性解放。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

MOUNTAIN FLOWERS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写作都是女权主义的,但许多女性主义文本反映了女权主义所关注的问题。

在文学批评界,传统的文学批评因为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进行普遍性的阐述而受到攻击。

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经典作品表达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理不受性别等世俗问题的影响。

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这种批评方法拒绝承认经典文学作品常常推崇男性价值观和利益,从而使得男性偏见制度化和机构化,女性主义者因此必须提高女性对于性压迫这一事实的觉悟。

这一时期的开拓性文学批评作品《性政治》选用了男性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的依据,披露了在文学这种父权意识文化产物中的性别偏见和性暴力,解构了经典文学作品中被贬损的女性角色塑造。

女权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

第二次浪潮中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在揭露文学作品中父权偏见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和定义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包括寻找和再版那些被湮没被遗忘的女性作家及作品,以及对于女性生活、创造力、风格、体裁、主题、形象等性质的重新定义。

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加深,女权主义者大力提倡一种抵抗性阅读,其目的在于揭露女性是如何被迫去认同文本中压迫女性的性别偏见的,并且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拒绝与自己的压迫者合作的女性读者。

这种观点在朱迪丝・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的作品《抗拒性读者》(The Resisting Reader,1976)中得到极为充分的表达。

女性主义质询在人类社会中,妇女为什么总是扮演从属于男性的角色。

它关注在历史中妇女的生活是怎样变化的,探讨女性的经验与男性的有什么不同,不管是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本体论或者心理差异的结果,还是作为历史印迹和社会结构的结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女性创作的文学是怎样表达或表现女性生活与体验的特点的。

它也研究男性主宰的法则,以了解男性是怎样运用文化来推进他们对女性的主宰的。

从总体上讲,女性主义有一个漫长的政治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至少在英美发展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力量。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经典文本解读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经典文本解读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经典文本解读
郑大群
【期刊名称】《求索》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相比起步较晚,并在方法上对后者多有借鉴,但这些并不影响女性主义电视批评所取得的成果.批评者们较好地运用了女性主义各流派的多种理论方法,显示其批评的厚度,并在理论建设和批评方法上体现了创新思维,开创了"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总页数】4页(P203-206)
【作者】郑大群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化与传媒博士生,中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见识经典——《夹竹桃》的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 [J], 林震民
2.谁将经典文本打入冷宫——寻找文本解读的关键点 [J], 李志平
3.从"人"的视角阅读
——读《经典文本解读与教学密码》 [J], 吴小丽
4.初中语文经典文本解读策略 [J], 陈亚楠
5.初中语文经典文本解读策略 [J], 陈亚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导言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

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它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

她们首先否定了战后的女性就要回到家中的观点,因为她们在二战中已经获得了工作的机会。

继而是争取选举权,这是摆脱边缘状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必要之举。

一、女性的身体政治性(一)性别地位所决定的身体语言无论是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还是欣赏当代的波普艺术,不难发现在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中,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

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蕴含更大的能量或表现力吗?上世纪20 年代初,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男女特征比较论》这样一种理论。

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优势之间的无数次交替。

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

而这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了人体艺术的发展。

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

”如产生在古埃及女子专政时代的纸莎草纸画,画中的女子皆着衣而男子却赤裸身体。

而到了父权时期情况则翻转过来。

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女子皆是赤裸而男子却是穿戴整齐,罗丹的代表作《青铜时代》首次展出时,作品中毫无遮掩的男裸体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毁谤非议。

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抢夺少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致力于绘画这种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多是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可见这些都是性别胜利的一种体现,无形中包含着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电视文化

电视文化

女性电影应该是什么?很难定义,因为现在也还在发展中,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

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

一些导演擅长刻画女性角色、女性情欲,这跟男性所表达情欲上的差别在:探讨的是心灵而不只是动作; 情欲流动的描述而不是摄影机对女性身体的描绘; 身份上的寻找、认同,私密性的家丑、告解、诚实的表露,亲人和好朋友或许会受到侵犯,所以还包含事前、事后的沟通。

其它包还性别、同性、异装的议题的作品。

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骜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女人天下:世界荧屏上的女性主义电视剧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英文中开始出现feminism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它一般被译为“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它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消除对妇女这一受压迫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使广大女性从“第二性”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时至今日,女权主义已成为西方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思潮之一,或许它的存在会让许多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感到厌烦,但无论怎么说,女权主义的确描述了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而且这种事实几乎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它投射到大众文化领域时,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影视文化中看到它的身影。

以美国影视界为例:当朱莉亚·罗伯茨拿到20,000,000美金的片酬时,全世界的媒体开始一同惊呼:好莱坞顶级的“两千万俱乐部”终于有了女性成员;而与此同时,梅尔·吉布森、阿诺德·施瓦辛格、哈里森·福特等一干男明星们早就跨入了30,000,000美金片酬的行列,两相比较,女演员足足少拿了50%——况且朱莉亚·罗伯茨还是所有女演员中片酬最高的鹤立鸡群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苑 论 坛Reviews of Film Academies角成了大片灰色中唯一的艳丽,此外就是掉光叶子的树和操场上排队做操的学生。

在这里,如何在一个坚固而封闭的历史困境和秩序之中寻找个人命运的道路,成为楼道、广播操和窗口的意义所指。

《青红》的故事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国家的裂变对应着主人公生命的裂变。

国家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混杂在一起。

为体现对时代质感的逼真复现,《青红》多采用现场录音,即使音乐也不用画外的无源背景音乐,而是全部采用场景内的有源音乐元素。

第六套广播体操音乐的两次运用,以及邓丽君歌曲旋律的多次反复,象征了集体主义与个体欲望的冲突和碰撞。

第六套广播体操象征了在封闭和僵化的体制下,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手段是整齐划一的,而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生活方式是从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开始的。

在影片中,高音喇叭中传出的电影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曾两次在贵州小镇上空很遥远地回响着。

歌中唱到: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啊/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那时的抒情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即使是歌唱个人的爱情也一定要跟工人、农民、国家之类联系起来才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否则就是“小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

而在小珍房里她悄悄地用单卡收录机放给青红听的则是邓丽君的《谁来爱我》,地下舞会里弥漫的也是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甚至本地人小根口琴中传出的还是邓丽君的《南海姑娘》。

收录机和录音磁带“携带着台湾歌星邓丽君喘息般的‘气声’,席卷红色中国”,它们打破了电台声音的神秘性和垄断性,国家意识形态精心构建起来的革命的声音神殿开始出现了裂隙。

(2)这预示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最早听到这种音乐的,是像吕军这样的街头“小混混”。

大鬓角飞机头发型、贴着标签的蛤蟆镜、大喇叭裤、尖领衬衫,这些是有叛逆倾向的所谓“小混混”的全副“行头”,它们在吕军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在小镇上像吕军这样的人其实很受年轻人的崇拜。

高中女学生很喜欢那样的人,跟着他们上舞厅或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去看露天电影是很荣耀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最敢开风气之先的,是一种体制之外、制度之外的生活方式。

而青红的父亲说到底不也是要过一种体制之外的生活吗?然而在青红父亲的身上,折射出的恰恰是他本人的命运被政治话语改写的痕迹。

在迅速变化的时代面前,他们那三线建设者的身份早已荣光尽逝,甚至意义模糊。

当这些浮萍一样的移民家庭被时代的潮水抛掷到荒芜的岸上时,他们疼痛地发现,自己的身份已经完全被历史所改写。

毫无疑问,青红的父亲不愿意女儿来重复自己的命运,或者是承担自己命运的后果。

但他管制青红的方式是将自己的命运缩小复印到青红身上。

两者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操纵青红父亲的是政治指挥棒,操纵青红的是家长权威制。

小珍与吕军离家出走、父亲与同事谋划辞职回上海,这两条线索推动了青红的选择。

她对小根的恋情本来就不明确,所以当个体难以左右家庭和时代的诱惑时,她选择了与小根告别,终导致小根的强暴。

愤怒的老吴曾试图与小根拼命,想以个人方式了结,但他最后还是找来了公安,依靠国家机器将小根绳之以法。

但权力是面双刃剑,当权力之刃伤到对手的同时也伤及了自身。

青红一家在悄悄的归家路上,虽没听到小根最终的宣判结果,但情感和历史的重负是不可逃脱、无法躲避的。

正如父女两代人的青春和国家命运解不开的历史纠结。

(俞洁,讲师,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系,310018)(2)张闳《现代国家声音系统的生产和消费》,《媒介批评》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8页。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视理论特点与方法探析 文 刘如文/Text/Liu Ruwen提要:相对来说,女性主义的电影理论受到的关注较多,女性主义电视理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两者除了具有继承关系和相似性一面之外,其实还有诸多的不同。

这种属于女性主义电视理论特有的不同没能得到很好的阐释和梳理。

本文主要就当代西方(重点是英美)女性主义电视理论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做出阐释和分析。

本文认为,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相较,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电视理论,汲取各种理论资源,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精神分析法、英国文化研究等,视域开阔,突现电视媒介和电视文本特色,重视女性受众。

关键词:女性主义 电视理论 特点与方法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其创立的基础是男女两性社会存在不平等的既有事实和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形态。

它主要特征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从权力的角度,对社会文化领域的诸多损害女性的形象和权利现象进行揭示和批判,解剖产生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和社会机制,促使社会停止侵害,恢复被遮蔽或被歪曲、损害的女性真实形象,从而达到解放女性、实现现存世界秩序的合理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汲取各种理论资源,采取多种方法,对影视媒介宏观和微观领域诸多女性问题做出分析和批判,产生诸多理论成果。

继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之后,女性主义传媒理论成为女性主义理论中又一支新崛起的重要力量。

其中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女性主义电视理论是最重要的两个分支。

Analyzing Western Feminist Film Theory and Method143 No131相对女性主义电影来说,女性主义电视批评起步更晚些。

纵观20世纪整个70年代,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女性主义都没有在电视领域显山露水。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影视研究的觉醒和成熟,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大西洋两岸一大批女性电影学者终于开始研究电视领域中的女性表达方式。

随后女性主义电视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主要是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主义电视著述颇多,比较著名的有塔奇曼的《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的符号灭绝》、安德烈・普雷斯的《霸权过程中的阶级与性别:女性理解电视现实和认同电视人物中的阶级差别》、艾伦・布朗的《女权主义文化电视批评——文化、理论与实践》、劳拉・斯・蒙福德的《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与电视剧种》、莱恩・昂的《〈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等等。

从以上著述来看,女性主义电视理论汲取了多种理论资源,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内容分析法、精神分析法、英国文化研究三种。

这三种方法视角不同、各有特色,又由内而外、逐步推进。

下面结合其理论著述,以研究方法为要领,对女性主义电视理论的研究特色作具体分析。

第一是内容分析法。

女性主义电视理论借鉴和运用了社会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把电视批评和社会批评结合起来,内容分析批评就是其代表。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以量化分析为主,通过对传媒中出现有关对象的种种“因素”(次数、频率、场所情境等)加以统计与分析,作往后解释的基础。

这种方法是女性主义传媒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性的研究方法,也是较早使用的研究理论。

它广泛地运用于电视栏目、广告、电视剧等媒介文本的分析中,偶尔也在电影研究中使用,主要用于电视研究。

其理论的代表作是塔奇曼的《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的符号灭绝》。

塔奇曼调查了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美国通俗电视作品中的女性,“从儿童节目到商业节目,再到黄金时间的冒险节目以及情景喜剧,电视宣告女性没有多大价值。

她们在电视的虚构生活中未被充分表示——她们遭到了‘符号性的灭绝’。

从1954年——对电视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最初时期——到1975年,研究者已发现男性支配着电视屏幕。

除了男性占虚构人物的‘仅大半’的肥皂剧,电视节目中的男性人物已经是女性的两倍,并且继续增长。

在1952年,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中68%的人物是男性。

在1973年,74%的角色是男性”。

(1)塔奇曼的“符号性的灭绝”不仅指女性被遮蔽掩盖,更重要的是指女性被刻板模式化。

她在文章中还引用了林达・巴斯比概括了四项电视广告研究的结论来加以论证:“在一个研究中发现:37.5%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男性的家庭助手;33.9%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依赖男性;24.3%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顺从的;16.7%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性对象;17.1%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愚蠢无知;42.6%的广告将女性表现为普通的职员……在它们对女性的刻画中,广告将女性放逐为家庭主妇、母亲、操持家务者或性对象,并限制女性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2)“无论是谴责、轻视还是缺席,都意味着符号灭绝。

”(3)塔奇曼站在女性立场,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大众媒介(主要是电视)实践领域20余年时段的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媒体在对男女两性的“性别分工”中复制、甚至强化了一套由来已久的性别成规。

在内容分析中,以塔奇曼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主张媒介应该反映出实际状况,从而使这种媒介表现有助于实现社会中的性别平等。

内容分析这一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为男性所统治,因而实证主义的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的兴起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且行为本身具有意义,即打破男性的社会学方法统治权威。

其次,电视媒介传播特点——多种文本形态的节目流、日常性连续传播和巨量复制特性,与内容分析的量化统计的方法相一致。

无怪乎塔奇曼在分析大众媒介关于妇女符号表述时,绝大多数是电视的实例。

女性主义电视批评发展了一种具有电视媒体特征的批评模式,以区别于电影批评。

第二是精神分析法。

对女性主义传媒批评来说,精神分析法的作用在于,它对父权制社会中“性”和“无意识”的建构过程的心理依据的分析,中心议题是“心理快感”,为女性主义解释媒介受众的“主体”建构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一般都将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视为精神分析批评运用于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中的经典之作。

穆尔维将好莱坞电影叙事中女性角色的作用归结于给男性观众提供视觉愉悦。

她采用了精神分析中两种基本的心理机制来解释男性观众这种视觉愉悦的生成:视淫快感和认同的心理结构。

但这里的“主体位置”和“视觉愉悦”只是男性受众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始终没能解决在男性把持的电影世界里女性受众如何获得“视觉愉悦”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

女性主义电视理论在继承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基础上,结合电视媒介和电视文本的特点,对电视领域的女性主体建构和心理快感问题做出新的阐释。

许多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电视为女性主体的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积极的意义;电视剧(主要是肥皂剧)的文本特点,是专为女性设置的,为女性提供愉悦。

但女性的心理和精神愉悦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心理机制问题,而是快感与电视文本、快感与支配性的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劳拉・斯・蒙福德的《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与电视剧种》主要围绕这一问题论述的。

劳拉・斯・蒙福德的《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与电视剧种》,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了肥皂剧的特征以及女性愉悦和男权意识形态矛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