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知识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班美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美的概念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和认识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是主观的,即它是由人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识和感受是不同的。
另外,美的本质也是客观的,因为美并不是人们随意臆想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
2.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客观性,即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二是美的相对性,即美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三是美的历史性,即美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四是美的统一性,即美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统一性。
二、艺术的概念1.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和创造力,通过某种形式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活动。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来实现。
2.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舞蹈、戏剧、建筑等不同形式的应用艺术和纯粹艺术等。
三、审美的概念1.审美的定义审美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活动。
它是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性的、综合性的活动,包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
2.审美的功能审美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一是满足审美需要,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需求;二是提高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三是拓展审美视野,即通过审美活动来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四是提高审美修养,即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品质。
四、美学的基本理论1.美的产生和作用美的产生和作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美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美的作用主要包括美的教育作用、美的情感作用和美的审美作用。
2.美的标准和规律美的标准和规律是美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美学》的知识重点整理
美的本质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探讨(一)“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首先将“美是什么”作为一个问题明确提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他借苏格拉底之口向诡辩派学者希庇阿斯提出了这个问题:“美是什么?”1、柏拉图:‚美是理念‛说: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西方美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严格说,他才是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并把美学造成思想体系的人。
从柏拉图之问开始,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
美的本质问题作为美学的终极之问,构成了不同美学体系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决定着西方美学不同体系的不同整体性面貌。
正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和重新追问,构成了两千余年经典的西方美学史。
在柏拉图看来,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本身‛存在着诸多的悖论。
在《大希庇阿斯》中,柏拉图通过对关于‚美‛的流行观念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这些悖论:首先,既然‚美‛不就是‚美的事物‛,那么美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吗?其次,美是某种物质的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吗?其三,美是‚善‛(恰当、有用或有益)吗?其四,美是否等同于由视觉与听觉引起的快感?面对这个悖论,柏拉图采用了一种机巧的‚假定‛的方式:‚假定有像美本身、善本身、大本身等等的这类东西存在。
‛用美的普遍的、恒定的、诉诸理性的一面去否定特殊的、暂时的诉诸感性的一面,提出了‚美是理念‛的重要命题。
2、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1)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在于自然的与人工的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以形成事物的‚整一性‛。
(2) ‚整一‛不是杂多,不是单一,而是既包含了统一性,又包容了多样性,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有机统一。
(3)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明确‛则是对‚秩序‛与‚匀称‛的限定。
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美的本质、美的创造和美的体验。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美学基础知识点。
一、美学的概念和来源美学是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巴特(Alexander Baumgarten)于18世纪首次提出的概念。
这个词的根源是来自希腊语的“aisthesis”,意思是“感知”或“知觉”。
美学研究的是感知和知觉的特点,以及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体验。
二、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艺术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之一。
艺术可以定义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方式。
艺术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形式来表现。
根据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艺术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的分类。
三、审美的概念和特征审美是指对于美的感知和判断。
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所进行的美的评价。
四、美的本质和特征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美的本质和特征。
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有多种观点,如形式美、内在美和功能美等。
美的特征通常包括对称、和谐、统一、变化等。
五、美学理论和学派美学发展了许多理论和学派。
其中一些重要的美学理论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表现主义等。
每个美学理论都对美的本质和艺术的表现方式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侧重点。
六、美学与文化的关系美学与文化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审美的偏好。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和审美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七、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美学不仅仅限于艺术领域,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美学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设计、建筑、服装等。
通过运用美学的知识和原则,我们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审美的体验。
结语:大一美学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美学的概念和来源、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审美的概念和特征、美的本质和特征、美学理论和学派、美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
基础美学知识介绍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我们对美的理解,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基础美学知识。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主观体验,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在美学上,我们通常把美分为美的主体和美的客体两个方面。
美的主体是指对美的感知体验,它是非常主观的。
而美的客体则是指那些使我们感到美的事物,比如说艺术品、景色、人物等等。
二、审美的基本特征在美学中,审美是我们欣赏和评价美的过程。
它包含着很多的基本特征,如下:1.主观性由于每个人所接受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都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感受和评价也会不同。
这就导致了审美的主观性。
2.客观性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是对于某些艺术作品和事物,我们会有相同的评价标准和感觉,这就体现了审美的客观性。
3.规律性审美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色彩搭配、构图规律、音乐节奏等,这些规律是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而形成的。
4.历史性审美的标准和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它是具有历史性的。
三、美的表现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和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美的表现方式:1. 视觉美视觉美是最常见的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比例、构图等因素来表达。
2. 音乐美音乐美是通过声音的节奏、音调、旋律、和声等来表达的。
3. 文学美文学美是通过文字的表述、句式、形式等来表达的。
4. 舞蹈美舞蹈美是通过身体的动态和节奏来表达的。
四、艺术品的分类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并通过某种形式表达的有意识的创作。
根据其表现形式和创作方式的不同,艺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绘画艺术绘画艺术以平面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等等。
2.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是通过刻制、塑造等手段创作的三维艺术品,包括石雕、木雕、塑像等等。
3. 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品,它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城市规划等方面。
美学常识
美学常识一1、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的美学专著《美学》(Aesthetik)等卷的出版,从此,《美学》成为一门有别于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艺术理论等的独立学科。
2、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和主体(美感)这两大方面。
3、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两条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与历史结合。
4、毕达哥拉斯——“美在形式说”柏拉图、黑格尔——“美在理念说”苏格拉底、孟德斯鸠——“美在典型说”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5、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美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
6、为什么美是一种社会现象?美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宇宙太空的万事万物,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正如无所谓真、无所谓伪,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
尽管那个时候,日月星辰,山水花鸟都早已存在,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但那不过是一些纯粹的自然的存在物而已,还未取得美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属性和价值。
相对于人的意识,相对于个人来说,事物的美同真、善一样,都是客观的;然而,真、善、美,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一直社会价值,它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否则,它们就会失去自己依赖的社会依据。
所以,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
7、为什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说:“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力量的认识。
首先,人的本质力量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在对象世界中只有通过具体的感性形式,显示了人所特有的真与善的本质力量的事物和现象,才是美的。
其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生产劳动和整个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1.绪论1.美学的学科属性1.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发展经过: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个阶段。
2.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识记):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3.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识记):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重点)(领会):1.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4.美学学科1.美学创立的标志(识记):1.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有独立、区别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美学之父:鲍姆加通。
1750 年出版《美学》。
创立感性学(即美学),对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某些负面作用。
2.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应用)1.我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2.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领会)(1)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2.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识记)1.美学是一种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
2.代表思想:他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美本身,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基础
1美学基础--美的本质1●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只有“全面”,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智育与美育并举、科学与艺术并举、世之有道德者,无不有赖于科学与艺术”●“哈佛的传统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美学:通过领悟历代哲人、美学家的智慧之思,通过考察美的来源、性质和形态等问题,在理性层面认识美,提高美的鉴赏力,从而以更加理智和虔诚的心,去创造美的生活和美的世界。
●感受美追求美思索美创造美美学基础基本框架:一、美论:6美的本质和特征(美是什么?)、美的产生二、美的形态论:12美的形式(形式美)、美的分类(自然、社会、艺术、科学、技术美)、美的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三、美感论:4美感特征、审美心理(感知、联想、体验、玩味)四、美的创造:10美的生活(服饰、居室、饮食、人之美)、美的艺术(各类艺术美)1、美学释义●生活与美●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探讨1.1 生活与美1)、生活与审美的距离生活的功利性、审美的非功利性1.2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美学”一词的产生,汉语中有美和学,但是直到现代才产生美学一词。
它是日本人对德语“Aesthetik”的翻译。
美学作为“美的科学”,意味着它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了美学(Aesthetik)这门学科,他因此而被成为“美学之父”。
哲学与美学的关系美学作为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分支。
这是基于西方对人的知、情、意/真、美、善划分的结果。
美学对应的是情和美。
哲学:逻辑学——真——知伦理学——善——意美学——美——情1.3 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学作为感性学(Aesthetik),作为一门美的科学,把情感和感性认识当作美学的研究对象。
2)把艺术为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3)将美学看作对审美心理或审美经验的研究,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审美现象。
4 )归纳●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美学基础知识
1、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著有《美学》,他被称为“美学之父”,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确立。
2、美学研究是三种范式:①以美的本质为核心来研究审美对象②以审美心理为核心来研究美感③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3、美学定义: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一门科学,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艺术美学,其研究对象分别是美、美感和艺术。
4,西方美学发展历程:一,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美的哲思,人的赞颂)二、十七、十八世纪美学(转向内心,深入心灵)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登上高峰,走向繁荣)四、西方美学的现当代发展(斑驳陆离,异彩纷呈)西方美学研究的三种范式⑴区分现象和本质,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重心)⑵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础结构,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注重人与物的对应和美感的研究(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重心)⑶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5,美与真,善:道家美学从精神的角度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构成了中华古典美学的一个主体。
飘在虚处,落在实处,是对宇宙人生真谛的一种研究。
比德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论观点,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6,魏晋南北朝至明(转折期:①研究中心的转折:审美意象→审美和文艺本身特征②审美理想(风尚)的转折: 错彩镂金→初发芙蓉中国古典美学小结:研究侧重点:体验论基本品格:从主客合一的角度去研究、探讨艺术创造,将情感的激活与情感的造型放在关键地位。
基本模式:气动—物动—生情—舞咏中国艺术哲学的核心就是意境。
近现代美学:鸦片战争—1949年梁启超《饮冰室全集》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鲁迅《摩罗诗力说》1949~1976年美学大讨论⑴主观论吕荧、高尔泰⑵客观论蔡仪⑶主客统一朱光潜⑷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李泽厚1976年~至今强大学术声势美学学科美学原理著作7,黑格尔:代表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哲学史讲稿录》《美学》⑴、黑格尔美学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是第一性的世界本源,是概念与现实的统一。
美学知识
粗细
重复
镜像
大小
2.2
构图应用
● 多媒体软件界面设计规范 (1) 根据用途确定界面类型
● 自学类型的界面
(文字多,菜单详尽)
● 演示类型的界面
(图片多,菜单精炼) (2) 利用构图原则设计界面
● 自学类型的界面
(各对象交错变化)
● 演示类型的界面
(突出演示对象,可采用
悬挂式菜单,不占空间)
● 网页构图
“面”现象的研究。
2
平面构图
■ 艺术性 —— 追求感觉、时尚与个性
■ 装饰性 —— 追求效果、夸张、比喻
2.1 构图规则 ● 艺术性与装饰性
艺术性
装饰性
● 整体性与协调性
■ 整体性 —— 追求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整体性 ■ 协调性 —— 强调版式、内容的协调统一
整体性作品 整体性作品
协调性作品
● 点 、线、面的构图规则
4
多种数字信息的美学基础
4.1 图像美学 ● 要点1 —— 图像色调
● 正常色调
● 单色调
具有真实感,常用做反映 现实生活
老旧、单一,常用做背景 或刻意表现某一主题
● 要点2 —— 图像清晰度
清晰度
300dpi
● 颜色数量、分辨率
96dpi
与清晰度的关系
颜色数量 28 216 224 232
224彩色 300dpi
■ 点 —— 局部效果
CAMERA
突出主题
视线集中
● 点、线 、面的构图规则
■ 线 —— 分隔效果
空间分隔
有形分隔
无形分隔
● 点、线、 面 的构图规则
■ 面 —— 整体效果
占据空间
美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美学重要基础知识点1. 审美观念: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审美观念的探讨。
审美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知、评价和理解的主观想法和认识。
它涉及到美的定义、特征以及美的价值等方面。
2. 美学范畴:美学研究的范畴很广泛,包括艺术美学、自然美学、社会美学等。
艺术美学研究艺术作品的美,自然美学研究大自然中的美,社会美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相关的美。
3. 客观美与主观美:美学研究中存在客观美和主观美的对立。
客观美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美,它与人的主体意识无关;而主观美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个体主观意识中的美。
4. 审美经验与创造: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感知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灵体验。
创造则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个体情感和思想的过程。
5. 美的价值:美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关于美的价值的讨论。
美的价值可以是道德的、精神的、审美的等等,不同文化和时代对于美的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
6. 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强调作品形式上的美感和表达方式,如色彩、线条等;而内容美强调作品所传递的意义、思想和情感。
7. 风格与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存在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传递的美感和意义也不同。
风格是一种共性的艺术表现方式,而表现形式则是艺术作品的具体形态。
8. 价值判断与审美标准:美学研究中也涉及到对于美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的讨论。
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喜好存在差异,不同的审美标准会影响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
这些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美学研究中。
美学常识知识点
美学常识知识点美学常识知识点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等问题的学科,包括对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美的特征、审美经验和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研究。
美学常识是美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知识,必须掌握作为美学入门的基础。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人类感觉经验,描述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特征时,表达的是一种美的感觉。
美是一种产生于观察和感知的审美现象,是人们发现事物中的一种品质。
它可能是某种形式上的优美或是某种情感上的美感满足。
尽管各个学派对于美的定义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美是指一种与本质相对立的、主观性的审美特征。
二、感觉经验审美本质上是一种感觉体验,感官也是进行审美体验的媒介。
对某种事物产生感觉体验,通常涉及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个感觉器官。
要领略艺术品或美景的美,人们必须把握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和产生不同感觉的途径,从而形成了美学感觉知识。
三、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研究作为审美特征的对象和主体的一种领域。
美学理论主要研究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的评判以及艺术观念和创造等方面。
审美价值和评判标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美来说,美学家认为评判标准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普遍性评判标准指的是所有人通过感官可以感受到的相同的美,而相对性评判标准则指的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四、艺术与美学艺术和美学关系密切,毕竟,在艺术和美学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美学是研究创造美的科学,而艺术具有创造美的特质。
艺术是一种对美的创造性的表达和再现,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质量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
因此,艺术和美学往往被视为相互依存的学科。
五、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的特征之一,艺术家会在创作之中表达自我,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和时代的审美观念,从中洞见出美的多元特征。
六、美学史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个时期美学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美之本质。
民族、文化、哲学和艺术共同塑造了历史中不同国家的美学。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一)2024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一)引言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对于美感的感知和理解,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探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
自学美学考试的大纲将帮助学习者系统地了解美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部分,将一一介绍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
正文:一、美学基础知识在美学自学考试中,学习者需要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大点内容包括以下小点:1. 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念的形成3. 美和艺术的关系4. 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5. 美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二、审美理论与美学思潮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的审美理论和美学思潮,以深入理解美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以下为相关小点:1. 古代美学思想(如古希腊美学思想)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3. 哲学美学和形而上学美学4. 实证美学和精神美学5. 当代美学的新兴思潮与发展趋势三、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研究。
以下是相关小点:1.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素2. 艺术形式与艺术表现3. 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4. 艺术作品的意义与解读5. 审美体验与观众情感共鸣四、美学理念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的研究对于各个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实践都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为相关小点:1. 音乐美学及其理论研究2. 绘画、雕塑和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3. 戏剧与表演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追求4. 影视与动画艺术的审美表达与创作5. 建筑与设计中的美学应用与创新五、美学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
以下为相关小点:1. 美学与社会美学的关系2. 美学对于社会认同与个体身份的形塑3. 美学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4. 美学对于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推动5. 美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启迪总结:通过美学自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学习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审美理论和美学思潮,并深入研究艺术创作、审美体验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
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简答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
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
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
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
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 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
6.简答美育的特点?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
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
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 7.美学学科的性质?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
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A,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C,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D,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心问题和★主要对象(审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国美学思想的发生、开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
但是,无论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佛教美学或禅宗美学思想,都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美学思想中国的美学思想始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伦语·颜渊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仁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爱和同情心〞,但是儒家思想也带有肯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墨家学派主要以重生产的有用美学思想:“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墨子佚文》〕补充了儒家重人而无视物的缺乏,充实了社会美的根本内容;道家则进一步形成了重人性、人情的意境美学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补充了儒家的重人的功利价值而忽略个性自由的缺乏;法家则产生了重视社会规律的制造美学思想:“道也,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文雅·释诂》〕补充了儒家重礼仪而无视社会变革的缺乏。
两汉在先秦根底上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开展:一是以《淮南子》为代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综合先秦、儒、法各家的美学思想;一是以杨雄为代表,继承发扬了思想中合理进步的因素,同时又表现出不受儒家思想束缚的气概。
两汉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是:以儒、道为主干又集各家之精华。
〔二〕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从人物品藻开始,涉及诗、文、画、山水、庭院等。
艺术的全面开展和繁荣以及艺术家大量涌现,是中国美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建立期。
在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两汉艺术繁荣与开展迅速,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顾恺之的《论画》,宗炳的《画山水序》,还有阮籍的《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王羲之的书论,陶渊明的诗及《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
从汉代到魏晋,在哲学思想开展史上发生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即从宇宙认识论转变为人格本体论,也就是说魏晋玄学抛弃了汉代阴阳五行说那种对宇宙系统的经验性的描述,代之以人类社会人们关切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哲学思考。
玄学家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呜呼!时不假设岁,岁不假设天,天不假设道,道不假设神。
神者自然之根也。
〞“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
〞意思是说形象、音乐之美是来源于色彩、声音而又超于色彩、声音本身的一种美。
这种崇尚自然、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美,正是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特征。
〔三〕唐至明时期的美学思想唐、宋、元、明、清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开展丰富期。
唐代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不同风格流派争奇斗艳:入仕、归隐、内地、边塞、庙堂、社会、自然……方方面面都引发艺术创作,也凝聚为各种理论,如张彦远画论、孙过庭书论、韩愈文论、白居易和司空图的诗论等都表现出儒、道、释的相映生辉。
宋代美学明显地表现为越来越浓的道释思想,宋画追求远与逸,宋诗讲究平淡,宋词也崇尚清空。
宋代美学总体风格从唐的雍容大度转为远、逸、平淡。
市民阶层和市民文艺的兴起,是一个新的背景,从宋开展到晚明,形成了具有独立形态的美学思想:即以李贽、徐谓、汤显祖、袁宏道所代表的以“童心〞、“至情〞、“性灵〞、“俗〞、“真〞为主要概念的美学思想。
〔四〕清代的美学思想清代美学思想是我国明代以前的美学思想的总结和开展。
代表人物有金圣叹、李渔、王夫之、袁枚、叶燮、郑板桥。
王夫之主张作家要写“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他要求“内极才情,外周物理〞,做到心、意、情、才与物辩证统一。
他说“物生而形形焉,形者质也;形生而象象焉,象者文也〞“统文为质、建质生文,文如其文而后质如其质。
〞有不同的质就有不同的文,物的多样性必表现为文的多样性。
王夫之著有《古诗译说》“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
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既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
〞王夫之把情与景从主观与客观,反映与被反映的角度上加以认识,并与“意境〞相结合。
叶燮著有《己畦诗文集》、《原诗》等,他认为美有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美感有差异性等;他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
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遵循自然规律而生长的,不是人主观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对象,审美过程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交会的过程。
叶燮美学理论最有制造性的是他关于美与丑在肯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思想,他说:“陈熟、生新,二者于义为对待。
对待之义,自太极生两仪之后,无事无物不然。
……大约对待之两端,各有美有恶,非美有恶所偏于一者也。
其间堆生死、贵贱、贫富、人皆美生而恶死,美香而恶臭,美富而恶贫贱。
然逢比之尽忠,死何尝不美?汇总之白首,生何尝不恶?幽兰得粪而肥,臭以成美;海木生香则萎,香反为恶。
富贵有时而可恶,贫贱有时而见美,尤易以明。
〞在创作方法与规律方面,叶燮认为:“在物者而言,有理、事、情;在我者而言,有才、识、胆、力;必须‘以在我三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作者之文章。
〞关于文学与朝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方面他指出:“时有变而诗因之〞,“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时代是开展和变化的,反映时代的诗当然不能凝固不变。
文学总处于“相禅相续〞、“生生不息〞的开展中。
续即继承,禅即变化,指出:“故不读《明良》、《击壤之歌》,不知《三百篇》之工也;不读《三百篇》,不知汉、魏诗之工也;不读汉魏诗,不知六朝之工也;不读六朝诗,不知唐诗之工也,不读唐诗,不知宋与元诗之工也。
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阔之。
〞〔五〕中国近代美学思想晚清,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传入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
梁启超重视文学和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
他在《论小说与群治关系》中说到:“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
〞提供“小说界革命〞与“诗界革命〞。
提供“美术教育〞、“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认为趣味产生有三个方面:是产生于“对境之赏会与复兴〞。
即把自然美映入眼帘,在脑海中不时复现,重新加以领会,产生兴趣;二是“心态之抽出与印契〞,通过发泄保持心理平衡、和谐;三是对“他界之冥构与蓦进〞,精神生活是人的自由天地,可以超出肉体的生活。
他认为文学、音乐、美术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三利器’〞。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培养高尚趣味。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以叔本华、康德、尼采等人的哲学为理论根底,最早把西方文学介绍到中国。
他对美的性质、范畴、审美心理、美育进行论述,突破了旧传统、旧方法,表达近代资产阶级美学的特点。
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
只有美和艺术可以使人临时摆脱痛苦。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要受康德美学理论的影响,继承了中国古代重视审美社会功用的思想,提倡美学为改造人的精神效劳。
认为世界观和美育能引导人们看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美思想,汲取梁启超强调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的价值观点,也汲取了王国维重视艺术的美学特征,从理论上扭转了资产阶级的“超功利〞的审美观,提出真善美统一于艺术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是资产阶级美学的批判者和无产阶级美学的奠基人。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
他在其《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他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美都是经过心灵的制造。
〞全国解放后,朱光潜进一步开展了这一观点,他写道:“如果把‘美’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全形象的那种性质。
〞换句话说:“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展和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美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开展阶段。
中国现代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可以分为四大学派:一是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强调人的作用;二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强调美的客观性;三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四是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强调美的社会实践性。
二、西方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建立在肯定哲学根底之上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哲学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大致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三种,不同的美学有着不同的哲学根底,不同的哲学导致不同的美学。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不同流派的哲学根底〔二〕18世纪不同美学流派的哲学根底〔三〕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哲学根底〔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三、美学概念?何谓非审美意义上的美审美意义上的美?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何谓美的规律?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制造世界?美学是一门研究美与审美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关于美的含义,往往被分为非审美意义上的美和审美意义上的美两种。
〔一〕非审美意义上的美生理快感: 生理快感与美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科学仍旧成认美离不开生理快感,这些联系曲折地保存在概念中,使“美〞有时直接用来表示某些生理快感,表达于生理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舒适感、愉快感。
社会快感: 它是由于社会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快感。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有各种生理需求,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还有种种社会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根本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平安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及自我完成的需要。
人在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渴望友谊,需要爱情,需要肯定自身的价值。
伦理欣赏: 这里的“美〞主要表达对某人品质、行为、功业的伦理赞同。
〔二〕审美意义上的美但凡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观赏对象都被称之为美。
但在围绕审美对象展开的长期商量中,又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主观论把美、审美和审美对象看成一回事,审美对象是由人的主观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制造出来的。
客观论则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最终还是决定于客体的审美性质〔素养〕,所以他们把美主要作为审美性质来看待,于是产生了“美的形式说〞。
美,有三种根本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
美作为审美对象:指的是人类生活中和艺术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美作为审美性质:指的是现实的和艺术的审美对象本身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审美属性。
美作为美来看:是指美的本质、根源。
美的本质、根源是美的现象、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的深层、本质,是决定事物的形式规律具有审美性质,并最终成为审美对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