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文化,包容着史前图腾文化的主题,历史悠久,是佛、道、儒相混合的一种民间信仰。猴和孙悟空是人民群众心中的正义化身,驱除邪恶,祈福求安的保护神。猴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甚至到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

在生宵纪年中,猴年是很受青睐的。因猴和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显现了人们盼望封侯入仕,好时候到来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喜欢以猴为表现主体,将猴子的智,勇,勤,义的特点活灵活现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

因此,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如:我们常见的,猴子骑在马上,取意: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骑在大猴背上,表示辈辈封侯;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长年长寿的意思;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其寓意是“封侯挂印”。常见的还有单猴、狮子、猪八戒、八戒背猴(八辈封侯)、狮子背猴(十辈封侯)、群猴、母子猴等。

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包括山西)一带,特别是陕西的渭南地区,村村都有拴马石桩,许多拴马桩的顶端都雕有石猴,称““避瘟猴”或在牛棚马圈敬奉的“镇圈猴”,用以避邪,去温病,守护马匹安全,这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的原因。又如:三勿猴。三只猴子,一只掩嘴,一只捂耳,一只蒙眼。表现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哲学思想。

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家炕头上,常有一个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也有炕头狮),被称为炕头上的“护娃猴”,是专门用来拴六七个月刚学爬行的幼儿的。母亲将一根红绳系在石猴腿部的圆孔上,另一头拦腰拴住娃娃。据传说,猴能保佑娃娃平安,娃娃长大以后精明能干。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门峡、陕县一带古老的渡口码头上,在木船靠拢码头时系绳用的木桩上都雕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猴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桩的顶端,似在东张西望,叫做“护航猴”。老艄工解释说:孙猴子水性好,能潜入东海大闹龙宫。敬它,可保驾护航,人船平安。

除上述外,猴子神通广大的功能远不止于此,还有“祈雨”、“求子”等多种功能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在人民生活中,无论炕头、墙头、码头、槽头、口头,乃至寺庙石雕、香炉、供器、文房、配饰、建筑等等,都有“猴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