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学科教学怎样与德育有效融合 (2)
中小学学科教学怎样与德育有效融合关键词:教学德育融合内容摘要:1。
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原则:有机性的原则;可接受性的原则;以情动人的原则;持之以恒的原则。
2。
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点、时、度; 找准“融合点”; 把握“融合时机”; 掌握“融合度”.3. 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的方法:紧扣教材,自然融合;把握学科特点,增强融合生动性;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教学目标、内容与德育目标、内容加以整合,以达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教学与德育互动促进的效果。
体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高和品德内化发展为核心目标,在教学与德育目标、内容、过程、形式、氛围等方面的整合性、有效性、创新性为导向的评价模式。
强化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育人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与道德品质的有效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融合,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和解决。
一是各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数学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于语文学科,其教学中的德育也必然不同于语文学科。
二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目标与任务。
不同学科,其德育的目标与任务不同,所采用的德育也必然不同。
所以,学科教学德育的目标与任务是研究其德育方法的重要依据。
三是教学过程的特点。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必须尊重一般的教学过程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变成专门的脱离一般教学过程的活动,那样会“两败俱伤”,既损害了一般的教学,又损害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科学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寓于或融于一般教学之中,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
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原则1、有机性的原则。
要把握水乳交融的结合,防止牵强附会的硬凑;要有意识的潜移默化,防止形式主义的口号;要贴切地结合教材渗透,防止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使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跨学科融合
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跨学科融合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中小学深知这一点,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跨学科融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关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跨学科融合的优势和实施方式。
一、跨学科融合的优势跨学科融合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德育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中小学通过跨学科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领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例如,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历史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德行;引入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理念。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道德素养上得到提升,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学科知识。
二、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方式1. 教师团队合作关中小学重视教师团队的合作,通过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历史老师和德育老师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将历史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德育教学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德育理念的理解。
2. 跨学科项目设计关中小学还注重通过跨学科项目的设计来促进德育工作的跨学科融合。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他们所学的德育知识,还能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关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跨学科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学校开设了“社会责任感”课程,通过学习历史、地理、伦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德育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关中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跨学科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水平。
通过教师团队的合作和跨学科项目的设计,学校成功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到德育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借鉴关中小学的经验,加强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德育教育。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人格的形成期,因此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德育的引导者和榜样,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需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范。
二、学科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在小学学科教育中,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学科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讲述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教育中,可以强调学生遵守规则和严谨的态度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学科知识,还能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融入一些有关德育的内容。
比如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何与人友好相处等。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达到学科教育和德育的双重目的。
四、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励志演讲比赛、德育知识竞赛、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五、德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可以在小学阶段设置一些专门的德育课程,例如品德修养课、思想品德课等。
这些课程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六、家校合作共育家庭是学生性格和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学科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课堂教学的设计,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德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家校合作共育等多个方面的策略共同配合。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摘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模式,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融合德育是培养人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核心目标,为各类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这些成功的德育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高投入”与“低产出”仍然是中小学校阶段德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1]。
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常方式。
无论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从德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都应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今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校如何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将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借此大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现状分析在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大不如前。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的问题,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低下,如下图1所示。
图1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因果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学校德育方法落后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两张皮”。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应该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融合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2]。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阶段的渗透尤为重要。
德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教育,更是对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注重课程设置,打造德育主题课程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课程设置,打造德育主题课程。
在小学的各个学科中,可以适当设置以德育为主题的课程,比如语文课可以设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主题教学活动,数学课可以设置“团队合作”、“坚持不懈”的教学任务,科学课可以设置“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实践活动等。
通过这些主题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学校还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多元发展,开设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选修课程,比如心理健康课、公民道德课、科技与人文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第二步,是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引导者和示范者,其德育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德育意识和德育素养。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德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德育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道德互动和学习交流。
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也要注重对德育工作的肯定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德育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教学,打造渗透式德育教育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第三步,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打造渗透式德育教育。
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科教育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问题的研究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问题的研究摘要:德智体美劳是对学生开展教学的五种素质培育内容简称为五育,其中以德育为根本组成素质教育体系。
其中的德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是一个人素质培育的根基,同时也是在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现实体现之一,尤其可见德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
德育教育可以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中众多关于道德品质的文章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高度契合德育教育开展的要求,对此需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加强与德育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得到来自道德文化的熏陶,为其未来的长远发展积淀精神力量。
本文在此对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语文学科一、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考多少分数掌握多少知识点,而是为了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明事理、辨是非、知兴替、知得失,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行且真正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可造之材。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许多优秀的知识能够对学生道德培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自身的成长,这对于学生的有益影响是全方面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1、加强教学引导,开展合理德育渗透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的同时,首先需要立足于课本教学内容,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优势,将其作为开展德育知识熏陶的重要基础。
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对文章中的道德品质是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学习体会。
同时也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范例,以优秀的文章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以正能量的文化引导人。
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以及对自身道德素养的培育,都具有良好的村作用。
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点还在于课本教材是文章都是成体系化,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引导。
当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受到在同一单元中不同文章的共同文化熏陶,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在多层面多维度对一种道德品行和优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内涵所在,对于学生体会道德文化满沟提供更好的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管窥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管窥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而德育教育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德育方面的提升呢?下面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家校合作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课堂教学方面1. 教师示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或现代散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德育启迪。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进行情感分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的滋养中接受德育方面的熏陶。
2. 分析案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蕴含道德意义的课文,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对其中涵义的思考和领悟。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课外活动方面1. 读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德育方面的熏陶。
2. 作文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心灵的升华和情感的表达,使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德育方面的启迪。
3. 古诗词大会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大会,让学生在朗诵和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诗词中接受德育方面的熏陶。
三、家校合作方面1. 家长参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长参与的活动,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培养,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德育方面的提升。
2. 课外辅导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外辅导班,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进行一些德育方面的活动和训练,通过课外辅导,帮助学生在德育方面获得更多的熏陶和提升。
3. 学校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德育宣传,让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到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和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促进家校合作,共同携手促进学生德育的提升。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学校提升学生素质综合能力最直接有效的一项教育实践。
充分体现学生在国家未来发展、国家未来社会所需的德育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审美的鉴赏性及创造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让学生有能力做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构成体系的完整,否则就会没有意义。
因此,对它的实施加以完善,使其更有层次性,才能将学校提出的知识教学活动,和德育经历完美融合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教育教学体系。
做到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首先是要从教材入手,科学而合理把德育主题融入学科教学内容,既要把教材中有关德育主题的内容引入,又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模式,传播正向的道德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学科知识,让德育主题起到更好的熏陶和激励发挥作用。
另外,还要注重教师实践引导和教学技巧的熟练掌握。
合理运用技巧,充分发挥教育渗透力,起到对学生形象思想和人生观的培育作用,让学生自觉到自己的价值观,有助于建立更加得体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
要落实到位的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需要相关的政策保障及考核制度,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并引起家长的关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企业家精神,最终达到予以尊重的学习意识和奉献精神。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设置正确的学科目标: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要明确学科教育的目标,不仅注重学
生的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设计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设计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德育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让
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
们的道德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
畏之情,激发学生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引导学生的道德思考:在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增强他们的道
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社会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引导
学生思考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5. 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要注重教师的自身修
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的道德高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6.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
生的成长,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德育讲座
或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与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
良好品质。
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
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引言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教师德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学科教育则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成为当代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教师德育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学科教育则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
教师德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学科教育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学习途径。
教师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第二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有效的德育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二,教师缺乏德育与学科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育评价体系偏重学科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存在障碍。
第三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原则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德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第二,注重知识和品德的并重,通过学科教育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第三,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四部分: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法教师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科教育的课程中引入道德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的熏陶。
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学科教育中设置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道德冲突和抉择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德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德品质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小学德育教育要围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来制定。
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年龄阶段,确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遵守纪律等。
科学的德育目标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实施德育教育的条件。
二、融入学科教学德育和学科教学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融入学科教学来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中的道德冲突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读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友谊中的道德规范。
三、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
教师要注重班级纪律的培养,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并要求学生自觉遵守。
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助互爱的班集体。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来渗透德育。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情感教育活动,如开展班级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情商。
五、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品德评比、德育讲座、德育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建立德育师资队伍德育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支持和推动。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专业能力。
要鼓励教师进行个人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制定科学的德育目标,通过融入学科教学、注重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等策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在小学阶段,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共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而德育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构建德育理念学校应构建正确的德育理念,将德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局中。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个性、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校要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
学校要通过规范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素质高、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德育内容的课程。
在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中,适当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珍爱生命,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四、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教育单位,是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载体。
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尊重、互相关怀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班级管理,让学生在行为上、思想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家校合作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在家庭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德育理念,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理念,让孩子在家庭中受到正确的道德引导。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
德育渗透于小学学科教育之中,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育目标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的关键期,小学学科教育要以德育为根本目标,从教师到学生都要明确教育目标,即“发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涵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操”。
这一目标是小学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明确了这一教育目标,小学学科教育才能在德育方面有所突破。
二、注重学科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小学学科教育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学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学科教学内容应该贯穿德育元素,例如通过语文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数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也能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
这些都是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的具体实践。
三、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是尤为重要的,他们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更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师要带着学生一起成长,亲身示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和品德成长的引领者。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在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做到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尊重他人,自觉遵守规则。
这些都是小学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
五、融入德育教育课程小学学科教育与德育渗透还需要融入德育教育课程,开设一些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
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策略与思考
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策略与思考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策略与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了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主流。
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将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融合起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教育教学的核心是知识的传授,而德育工作则是对学生人品、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小学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面对的问题涉及到了性格、思维习惯、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上,这些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甚至会给孩子们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班主任应该注重德育工作,从根本上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融合的策略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这不仅会让孩子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作为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自己设计学习计划等。
2.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相互促进对于班主任而言,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但是,这两种工作应该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有机融合。
通过教育教学,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德育工作,班主任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直、守纪律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注重实践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理论教育远远不如实践教育来的实际有效。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品德。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义工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中锤炼自己的能力和精神。
三、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思考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融合需要班主任具备特定的工作思考方式:1.审视自身问题班主任应该审视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
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与意义: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学科学习的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方式,总结有效的融合策略,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a) 分析小学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现状;b) 探究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和方式;c) 分析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d)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2.2 研究方法a) 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情况;b) 调查问卷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识和看法;c) 观察法:观察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d) 实验方法: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实验性教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德育和学科学习方面的差异。
方案实施1. 制定实施方案:a) 选择若干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学校,确保样本的多样性;b) 设计教学模式和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c) 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施,在学校的支持下,推动融合教学的开展;d) 分阶段进行实施,并记录实施过程的细节。
2. 收集数据:a) 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并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获取他们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看法和感受;b) 观察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和优化方向;c) 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评价数据,分析融合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a)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认识和看法;b) 根据观察记录,总结融合教学的实施情况、优点和不足;c) 整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德育评价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管理篇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何宗泽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育人先育德,若想育德便先育心。
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德育的主要目的便是培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爱国、爱家、爱校的思想。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以加强道德对学生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教育文件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但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需要引导他们尊重并感恩父母的付出,学会尊重教师。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为学生引入生活元素、时事热点或相关的爱国事例,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震撼与体会。
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正在教师一步步的教导中逐渐清晰,因此,教师在德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时期各类科学技术的产生,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类信息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错误的认知。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的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是非观,使学生感受到各类情感在生活中的定义与重要性。
教师还需要根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向与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爱国、爱家的意识。
[1]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德育应当与课堂教学节奏一致,教师需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核心,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
可是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知识教学的丰富性,由于知识太过“充盈”,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层理解所学知识,相关的德育知识也无法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程度便盲目地实施德育,致使学生的德育思想停滞不前。
中小学学科德育策略研究
中小学学科德育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科德育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道德品质与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下面,我们将对中小学学科德育策略进行研究。
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德育教育当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在其中的作用。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将生活化、交互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行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学科德育的目的,中小学教育应该实行项目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很适合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强化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在学科德育中,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特别是,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四、注重发掘学科德育教材的潜质学科德育教材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好的、具有针对性的学科德育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科德育的教育内容,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科德育教材的潜力,将不同学科的教育内容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
学科德育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科德育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实施项目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强化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学科德育教材的潜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科融合促德育提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学科融合促德育提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摘要:现今社会飞速发展,教育被赋予更广泛而深远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
在这一背景下,“学科融合促德育提升”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特别是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学科融合的途径,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教育体验。
关键词: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创新开展当前社会快速变革,知识不断涌现,小学德育教育不再仅是灌输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整合,为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
开展深入研究“学科融合促德育提升”的主题,旨在通过整合各学科资源,创造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环境,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向全面培养学生多层面素养的方向迈进。
通过对有效实施的探讨,为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实用性的理论指导和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一、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推动学科融合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学科融合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原则。
通过整合各学科内容,德育教学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道德观念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
此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教学,形成全面发展的学习态势。
因此,推动学科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优秀青少年。
二、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科融合的主要策略(一)挖掘内在关联,初步制定德育计划小学教师在推动德育工作与学科内容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入挖掘学科的内在关联,通过分析各学科知识点,寻找与德育目标的契合点。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人生道理;数学课上,可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责任心;在英语口语交际里,通过介绍自己的祖国或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际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摘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模式,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融合德育是培养人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核心目标,为各类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这些成功的德育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高投入”与“低产出”仍然是中小学校阶段德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1]。
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常方式。
无论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从德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都应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今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校如何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将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借此大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现状分析在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大不如前。
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的问题,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低下,如下图1所示。
图1 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因果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学校德育方法落后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两张皮”。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应该融合在学科教学之中,融合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2]。
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3]。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校如果对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缺乏研究,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
教师之间、年级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德育意识不平衡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导致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成效差别很大。
3、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
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4]。
4、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
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的深入研究,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融合问题,很难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
二、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就要结合学科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开展目标明确、系统化的学科德育[5]。
本文拟建立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模型(一)学科德育主体全员化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分管德育的教导、团队干部的事,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只有人人肩负责任,全员有德育意识,齐抓共管,学校的德育才真正有生气。
推进学校德育、教学融合的管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良心和学识才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有较高教育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学校《师德公约》,每年开展师德评优,树典型立榜样。
2、提高业务水平。
定期开设讲座,请专家介绍国内外教育信息。
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和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课。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开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总结或论文,学校结集成册,促进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速培养青年教师。
建立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的导师制,落实带教。
采用进修与自培相结合,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档案。
4、改革人事制度。
积极推进以工资总额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举措,形成优胜劣汰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
(二)学科德育内容系统化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学科教学与德育进行融合,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显性教育,包括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课程,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二是以思想、方法为载体的隐性教育,包括数学、自然、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6]。
学科德育内容要系统化,是要把学科所承担的德育任务,分门别类地分解到各个年级、各个学期、各个单元、各个章节。
不同年级的德育渗透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恰当的要求,必需根据德育目标、学科类别和学生层次三个维度来确定进行德育系统化,如图3所示。
图3 中小学学科德育系统化的三个纬度可由各学科组发挥整体的力量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学科知识结构,确定配套德育的主题以及细化的德育内容,把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系统化的学科德育,做到每个阶段实施什么德育有章可遁。
此外,还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所要接受德育教育的最恰当的时间点,使各年级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德育主题,编制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要点》,如表1所示。
德育内容一旦系统化,学科德育便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切便就水到渠成了。
表1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要点示例(《科学》四年级下册)(三)学科德育方法具体化教师根据教材,找准德育目标,即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将德育目标渗透到整个。
教学活动中,教材各异渗透方法多样。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德育目标也会不知不觉地比较顺畅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人格的教育。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切忌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4、创造良好气氛,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
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四)德育评价科学化长期以来,学校对德育评价比较简单,往往以“优、良、中、差”几等来评价学生。
而且大多数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对学生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优”生不知自己优在何处,“差”生也不明自己差在哪里[7]。
大部分评价的个人主观成分比较多,往往对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
要使德育能“深入生心”,建立科学化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关键。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五九等,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全方面、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学生。
评价要关注到学生的细微变化,实施评价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真正关爱学生。
师生可以通过“作业本留言”、“家校短信”、“学生周记”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给他们以及时正确的指导。
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大纲和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学校的德育、教学等工作的管理过程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
每学期学校管理达成度评价方案,由校长、书记监控和评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评方案,由教导处、总务处共同评定;教学评价(含学科德育、教风)师德情况考评方案,由学校党政、社区、家长、学生共同评定;星级班级考评方案,由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共同评定;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学风的考评方案,由教导处、年级组、班级分层评定。
三、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一套“配套”措施,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每一位学科教师,也都是德育工作者。
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教书和育人一齐抓,改变教书不育人,看人只看分数的旧观点,才能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融合。
2、加强教学研究,把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应该说研究得还很不够。
今后,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应该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摆在教研工作者和教师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把大纲中提出的德育要求,切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在检查、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3、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融合的方法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4、建立、健全在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
对德育方面的要求,应该建立一套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这样,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便可有所遵循,学校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也就有了依据。
四、结论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学科教师通过学习内容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开拓,也发挥了学科教学的育人的作用,体现了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思想。
但是,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长期性的,而不是几节课或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应该常规化。
而且学科内容中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切入点的捕捉和教师的观念与意识。
因此实施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即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更应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深化。
教师必须要认识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的重要性,形成自觉的教育行为,拓展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