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本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或载培。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习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北部等地;药用大黄药材习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地草坡或林缘。喜寒凉气候,耐寒,忌高温,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生长。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临床用名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醋大黄、大黄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下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药性论》:使,去寒热,忌冷水,味苦,甘。消食,涤五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能破痰实,冷热结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饮脓,破留血。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壅带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候,利大小便,并傅一切疮疥痈毒。

《开宝本草》:味苦,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本草图经》:本经言大黄,推陈致新,其效最神,故古方下积滞多用之,仲景治伤寒用处尤多。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寒热而处置,非一切轻用也。染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坦言: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坦言:脉洪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便谓此方神奇。其差误,则不言用药之失,可不戒哉?

《本草衍义》: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药类法象》:其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下大便,荡肠胃热,专治不大便。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土郁而无拥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大寒。味极厚,阴也,降也,无毒。

入手、足阳明经,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象》云: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不通,下大便,涤荡肠胃间热,专治不大便。

《心》云:涤荡实热。

《珍》云:热淫于内,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

《本草》云: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

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液》云:味苦寒,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入手足阳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楫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巅,人亦不及,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中俱用酒浸,惟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理蒸熟者,其制不等。

《衍义》云: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须当不吐衄也。此乃邪热因心气不足而客之,故令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一举而两得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惟在量其虚实而已。

《本草》又云:恶干漆。

《本草衍义补遗》:属水属火,苦寒而善泄。仲景用之以心气不足而吐衄者,名曰泻心汤,正是因少阴经不足,本经之阳亢甚无辅,以致血妄行飞越,故用大黄泄去亢甚之火,使之平和,则血归经而自安。夫心之阴气不足,非一日矣。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作,故芩救肺、连救肝。故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舍也。肝肺之火既退,宜其阴血复其旧。《衍义》不明说,而曰邪热因不足而客之,何以明仲景之意,开后人之妄聩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大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又云:宜下必以苦,大黄之苦寒以下瘀热。又云:肠燥胃强,以苦泄之。大黄、枳实之苦,下燥结而泄胃强也。

洁古云:大黄之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大肠不通,荡涤肠胃间热,专治不大便。《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四:去湿热一也,除下焦湿二也,推陈致新三也,消宿食四也。用之酒浸煨熟,寒因热用也。又云:味苦纯阴。热淫所胜,以苦泄之。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又云:腹中实热者,用大黄、芒硝。又云:大黄苦味之厚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本草纲目》: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

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衄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手厥阴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心,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素》云:太阴所至为痞满。又云:浊气在上,则生撑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大陷肠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肠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成无己注解伤寒,亦不知分别此义。

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行元气、耗阴血故也。

《本草经疏》:大黄禀地之阴气独厚,得乎天之寒气亦深,故其味至苦,其气大寒而无毒。入足阳明、太阴、厥阴,并入手阳明经。气味俱厚。味厚则发泄,故其性猛利,善下泄,推陈致新无所阻碍,所至荡平,有戡定祸乱之功,故号将军。味厚则入阴分,血者,阴也。故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其曰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者,概指脏腑积滞既去,则实邪散而中自调,脏自和也。《别录》又云: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热,女子因寒血凝闭而作胀,少腹痛因于血闭,及诸老血留结,皆由通利开导之力所致也。总之,此药乃除实热燥结,下有形积滞之要品。随经随证以为佐使,则奏功珠疾矣。

简误: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逐,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