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可靠的水源,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地下水勘测是指通过地质勘查和水文地质学方法,对地下水的分布、储存条件、供水能力等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地下水勘测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地点来打井并获取高质量的地下水资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下水勘测方法: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下水勘测的基础工作,它包括对地表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潜在的地下水分布区域和可能的水源。

2. 地球物理勘测:地球物理勘测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水储集层的空间位置和性质。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包括重力勘测、磁力勘测、电法勘测和地震勘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密度、磁性、电阻率或介质的传播速度等参数来推测地下水的分布和储存条件。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进而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可能的补给来源。

4. 地下水抽水试验:地下水抽水试验是通过人工抽取地下水来研究地下水的蓄水能力、水位变化和水质变化等特性的试验。

通过观测抽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推测地下水的补给源和水质状况。

5. 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中各种溶解物的含量和组成。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可以提供关于地下水来自于何处、储存条件如何以及是否受到污染等重要信息。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已发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 水文地质建模:水文地质建模是利用地下水文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 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城市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 的过程,目的是为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监测等,通过这些 方法可以了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目录
•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 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 •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与建议 •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0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层中的重力水,具有动态变化性、不可再生性和有限 性等特点。
地下水资源在地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法律和政策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相关
标准和规范。
0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 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开采试验等 方法进行。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需要考虑含水层的 富水性、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 条件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ppt课件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ppt课件
渠道衬砌程度、渠道两岸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 结构、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含水量、水面蒸发强 度以及渠系水位和过水时间
m值确定方法:
1、可根据渠系有效利用系数η确定 2、根据渠系渗漏补给量计算 3、利用渗流理论计算公式确定
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
渗透系数K值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是岩性及其结构特征
确定渗透系数K值的方法:
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库塘渗漏补给量
1、当位于平原区的水库、湖泊、塘坝等蓄 水体的水位高于岸边地下水水位时,库塘 等蓄水体渗漏补给岸边地下水 2、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地下水动力学法 (2)出入库塘水量平衡法
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渠系渗漏补给量
1、渠系水位一般均高于其附近的地下水水 位,故渠系水一般均补给地下水 2、计算方法: (1)地下水动力学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2)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法
确定α值的方法主要有:
1、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计算法 2、地中渗透仪测定法 3、试验区水均衡观测资料分析法
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
潜水蒸发系数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面蒸发量E0、包气带岩性、结构、地下水埋深Z 和植被状况
C值确定方法:
1、可利用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通过潜水蒸发 经验公式拟合分析计算 2、根据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对不同岩性、地 下水埋深、植被条件下潜水蒸发量E的测试资料与 相应水面蒸发量E0计算潜水蒸发系数C
开采条件 补给条件 径流条件 排泄条件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 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主要成果
1、计算分区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 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 2、总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 采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3、文字报告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groundwater resource eveluation)通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定地下水中可供生产和生活开发利用的水量和水质的方法。

水量的评价要按照符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分类法进行。

水质的评价根据水的用途按不同的用水标准确定。

地下水资源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类有一分法(开采量)、二分法(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三分法(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和四分法(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等。

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是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的三分法。

储存量储存在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的总量(以体积计)。

储存量按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储存量和承压水储存量。

潜水储存量是给水度与含水层体积的乘积;承压水储存量是释水系数、含水层面积与水头降低值的乘积。

滞留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不是静止的,随着补给量的周期变化,储存量也相应地呈周期变化,但其变化在有些地区是十分迟缓的。

储存量的大小还与地下水的排泄量和地区的排泄基准面有关,在排泄基准面以下的储存量,在天然状态下即使没有补给也能长期保存。

对这一部分储存量,有人称之为永久储存量。

当含水层的补给大于排泄时,储存量增加,直至溢出地表使土地沼泽化;当含水层的补给小于排泄时,储存量减少,直至滞留或枯竭。

只有当含水层的补给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时,储存量才能保持常量。

对补给和排泄而言,储存量在含水层中起库容的调节作用。

补给量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含水层的水量(以单位时间体积计)。

补给量按补给性质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按补给方向分有垂直补给量和水平补给量。

对含水层的补给,常见的途径有: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降水的渗入、地表水的渗入、相邻含水层的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可见补给量与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补给途径可以是天然条件下发生的,亦可以是在开采条件下诱发的。

天然补给量与开采补给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依靠人类的生产活动夺取的新的补给量。

补给量进入含水层后,一部分转化为储存量,滞留在含水层中;另一部分成为排泄量排出。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抽水季节可选在枯水期,抽水时间可灵活掌握,以 达到目的为原则。可能的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量化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量化是基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埋深、水文地质剖面等多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变化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流动和补给特征的研究,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量化评估。

同时,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电阻率法、自然电磁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探测和勘探,也可以提供地下水资源量化评价的依据。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是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评价。

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丰度、地下水补给能力等因素。

通过对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地下水井的抽水量等进行监测与分析,可以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

其次是地下水的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下水的可利用性。

水质评价需要调查和监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指标,以确定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方式。

最后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将地下水资源量化和水质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可利用性等因素,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与其他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土壤等水文系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时,应考虑地下水与其他水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偿和利用。

同时,还应考虑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需要结合政策与管理。

政府的政策与管理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也是地下水资源量化评价的重要手段。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嘿,朋友!你知道啥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就像你要搞清楚一个神秘宝藏的价值一样。

咱先来说说,地下水资源,那可是藏在大地深处的宝贝。

想象一下,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库,而地下水就是水库里的水。

可这水有多少,水质咋样,能不能持续供应咱们的需求,这就得靠地下水资源评价来搞明白啦。

你想想,如果不搞清楚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就盲目地开采利用,那不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乱撞嘛!说不定哪天就把这珍贵的资源给弄枯竭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它得综合好多方面呢。

比如说,得看看地下水的储存量,这就好比你家里的米缸,得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米,心里才有底不是?还得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这就像你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得清楚来源稳不稳定。

而且啊,水质也特别重要。

要是这地下水被污染了,那就算量再多,也没法用啊,这就跟一堆烂掉的水果,就算数量再多,也没法吃是一个道理。

再说了,评价地下水资源还得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因素。

就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样,地下水也会受到周边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左右。

那怎么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呢?这可得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

得去实地考察,采集水样,分析数据。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人可能会说,费这么大劲评价地下水资源有啥用?这用处可大了去啦!它能帮助咱们合理规划用水,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还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让发展更有后劲。

总之,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关乎着咱们的生活和未来。

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得重视起来,保护好这藏在地下的宝贵财富!。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一、评价原则。

1. 可持续性原则。

这可持续性可重要啦!就像我们过日子,不能今天把钱都花光,明天就没饭吃了一样。

对于地下水资源,我们得想着以后呢。

不能一下子把地下水抽得太多,要保证它能一直为我们服务。

比如说,在干旱地区,如果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后可能就没水可用啦,那可就惨咯。

所以在评价的时候,得看看开采量是不是在地下水可以持续供应的范围内,要给地下水留条“活路”呀。

2. 系统性原则。

地下水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哦。

它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和地表水、土壤水还有大气降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就好比一家人,互相影响、互相帮忙。

所以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地下水本身,得把它周围的这些“亲戚”都考虑进去。

比如说,地表水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如果只看地下水,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3. 科学性原则。

这科学性就像是我们做事得讲道理一样。

评价地下水资源得用科学的方法,不能瞎猜。

要通过实地调查、测量数据这些靠谱的方式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比如说,要知道地下水的储量,就得用专业的仪器去测量它的水位、水量,然后根据科学的公式去计算。

可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随便说个数就当是地下水资源量啦。

4. 实用性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要让我们的评价有用处呀。

我们评价地下水资源不是为了好玩儿,而是为了能够在实际中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如果评价出来的结果对实际的水资源管理没有帮助,那可就是白费劲啦。

就像我们做一件衣服,得能穿出去才行,不能做个只能看不能用的东西。

二、评价方法。

1. 水量均衡法。

这就像是算收支账一样。

把地下水的收入(比如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等)和支出(像人工开采、蒸发排泄等)都算清楚。

如果收入比支出多,那地下水可能就比较充足;要是支出太多,那可能就有问题啦。

就像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花销一样,得算明白才能知道自己的经济状况呢。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点麻烦,要把所有的收支项目都找全可不容易。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

因此,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确定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运动规律的基础工作。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时,需采取综合、系统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野外地质勘探、地下水位测量和地下水样品采集等手段,收集有关地质、地下水位和水质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井水抽取量的统计等方式,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这些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将为后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

在评价中,需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可持续利用性等方面的因素。

地下水资源的质量评价主要涉及水质的化学分析,如测定水中溶解物质、营养元素、微生物等的浓度。

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评价则需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动、离子浓度的变化等,确定地下水的可用量和可补给量。

此外,评价中还需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恶性循环的出现。

为了提高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现代技术手段也可以得到应用。

例如,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的水位计和遥测技术来实现,从而实时获取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电法、重力法和地热法等,也可以用于确定地下水的储层和流动性质。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除了技术手段的应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还需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例如,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时,需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等情况,从而合理预测未来的地下水需求。

同时,还需评估地下水开采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工作。

勘察设计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勘察设计中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勘察设计中的地下水 资源评价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录
CONTENTS
•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 勘察阶段地下水资源评价 • 设计阶段地下水资源评价 • 地下水资源评价在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未来发展
0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01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层 中的水体,具有一定的补给来源 、形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
提供设计参数
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提供设计参数 ,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为给水 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
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评估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 测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确定环境容量
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确定环境容量,即一定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可 承受的污染负荷量,从而为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设计阶段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数值模拟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模拟地下水运动和 变化规律,预测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水文地质勘察法
通过钻探、物探、化探等手段,获取地下水的水 文地质参数,分析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经验公式法
利用经验公式和已知的水文地质资料,估算地下 水资源的量和水质。
设计阶段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注意事项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提供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如地下水位、水 压、水质等,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05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未来发 展
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
01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调查,提高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规划管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规划管理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在不断的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并深化发展。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地质性质的系统分析和研究。

评价结果将对地下水资源的量、质、分布、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 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定可供开采的地下水量,从而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地下水和地土的物理、化学、地质性质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获取、开采、输送和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经济因素,确立最佳的地下水开发方案。

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包括测量、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和水资源管理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而有效地评估地下水资源量的可开采性。

2. 地下水质量的评价地下水质量的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污染物浓度、微生物、同位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地下水质量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

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现场采样、室内分析和实验室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环境因素和污染源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二、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是指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进行全面的制定、实施和监管。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优质性和安全性。

1.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是指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包括地下水资源的获取、输送、分配、利用等各个环节。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需求特征,制定出合理的地下水利用方案。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重要的水资源。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

一、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方法1. 地下水位观测法地下水位观测法是最常用的地下水调查方法之一。

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布设地下水位观测井,定期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和补出情况。

2. 地下水泉眼调查法地下水泉眼调查法主要用于寻找地下水的出露点,通过调查地下水泉眼的分布和水质状况,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潜在储量和质量。

3. 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物理勘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重力场和地震波传播等数据,来推断地下水分布和水层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特征和地形数据,进而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量。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热红外遥感、多光谱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

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1.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地下水的水质评价是对地下水中溶解性物质、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是否适合用于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等目的。

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酸碱度检测、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微生物数量测试等。

2.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井水位变化法和数学模型模拟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补出和补量等因素,来估计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评估。

评价的指标包括水量平衡、水质变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议。

结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基础。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量评价: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的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的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的全面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的现状,近期和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的问题;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1、开采—试验法在地下水的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的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的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的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1、1适用条件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对于含水性不均匀的岩溶地区最为常用;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做区域性的水资源评价;1、2计算方法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有补给保证的,这时,实际的抽水量就是要求的开采量;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是没有保证的,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在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只有大部分漏斗开始等幅下降,降速大小同抽水量成比例,则任意时段的水量均衡应满足下式:μF?S=(Q抽−Q补)tμF—单位储存量,m3S—t时段的水位降,mQ抽—平均抽水量m3d⁄Q补—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m3d⁄由此得出:Q 抽=Q补+μFSt其中抽水量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二是含水层中消耗的储存量;在抽水过程中,如果抽水量小于补给量,则水位应发生等幅回升,这时St应取负号,故,Q 补=Q抽+μFSt其中μF取已求的平均值;St为等幅回升速度;停抽时,Q抽=0,由此得Q 补=μFSt根据以上所求的Q补,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即可评价开采量,但由此求得的Q补评价是偏保守的,因为,旱季抽水只能确定一年中最小的补给量,所以Q补用年平均补给量或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评价;1、3 实例某水源地位于基岩裂隙水的富水地段,在面积内打了12个钻孔,最大孔距不超过300m;在其中的三个孔中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开采抽水试验,观测数据见表1—1;表1—1这些数据表明,在水位急速下降阶段结束后,开始等幅持续下降,停抽或暂时中断抽水以及抽水量减少时,都发现水位有等幅回升现象;这说明抽水量大于补给量;利用表1中的资料可列出五个方程式:①3169=Q+μF补+μF②2773=Q补+μF③3262=Q补+μF④3071=Q补+μF⑤2804=Q补和μF值,结果见表1—2;为了全面考虑,把五个方程搭配联解,求出Q补表1—2从计算结果看,由不同时段组合所求出的补给量相差不大,但μF值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裂隙发育不均,降落漏斗扩展速度不匀所致;,数据及计算结果见表1—3;再利用水位恢复资料进行复核Q补表1—3从以上计算结果看,该水源地旱季的补给量在~m3/d之间,以此作为开采量是完全有保证的;若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还可以利用年内暂时储存量,适当增大允许开采量;但还应考虑总的降深大小及评价开采后对环境的影响;2、补给疏干法根据水均衡的原理和以丰补欠的原则,把丰水期多余的地下水补给量即大于开采量的那一部分补给量平均分配到枯水期进行开采的资源评价方法;2、1适用条件补偿疏干法适用于蓄水范围不大,仅有季节性补给,且有一定储存量,能够其调节作用的季节性的调节水源地;在半干旱地区,降雨季节性分布极不均匀,雨季时间短、降雨集中,地下水开采在旱季以来于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而在雨季以回填被疏干的地下库容的形式进行补给;开采量多少取决于允许降深范围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储存量的调节库容;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它要求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可借用的储存量必须满足旱季的连续稳定开采;二是雨季补给必须在平衡当时开采的同时,保证能全部补偿借用的储存量而非部分补偿;2、2计算方法用补偿疏干法评价,要进行抽水试验,要求有两点:抽水量大小,必须造成动水位等幅下降,以便观测代表整个漏斗的下降值;抽水时间,应包括观测到整个漏斗的等幅上升值;在旱季漏斗斗幅下降过程中,任意时间段内储存量的变化值,应该等于该时段抽出的水体积,即:μFS=QtS—时段t内漏斗的等幅下降值;Q—为抽水量m3/dμF—单位储存量;μ—给水度;F—漏斗面积;当漏斗扩展全区时,μF值接近常量,则:μF=Q1ts=Q1(t1−t0)s1−s0Q1—旱季的定量抽水量;s0—水位急速下降结束时刻t0的水位降;s1—旱季末时刻的水位降;见下图—抽水试验过程图根据求出的μF值,分两步对开采量进行评价;1计算开采量,旱季可能借用的储存量,必须保证整个旱季连续开采,所以旱季末期形成的最大水位降深不得超过设计的允许降深;设允许降深为S max,s=S max−S0;旱季开采时间设为t开,则t=t开−t0;由此可以得出开采量:Q开=μF S max−S0t开−t0≈μF S max−S0t开因为t开t0,略去t0更安全些;用上式求出的Q开,可保证旱季连续开采,不会中断,但不一定有补给保证;2计算补给量和评价,等幅回升时的单位补偿量和水位下降时的单位储存量相等;设雨季抽水过程中测得水位回升值为S,经过时间为t,则单位时间内补偿的水体积为μF st ;如用t补表示雨季的总补给时间,则雨季补给的水体积为(μF st+Q2)t补;把这个体积分配为全年开采时:即得年平均补给量:Q 补=t补365(μFst+Q2)Q2—雨季开采量,为了供水安全,考虑到可能出现旱年系列时,应从多年气象周期出发,采用安全系数r=~;这时t补=rT补,T补为勘察年的时间补给时间;2、3实例某新建水源地,据勘探查明:含水层为厚层灰岩,呈条带状分布,面积约10km2;灰岩分布区有间歇性河,故岩溶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季节性河水渗漏和降水渗入;为了评价开采量,在整个旱季做了长期抽水试验,试验资料归纳如图1所示,勘察年的旱季时间t开=253天,两季补给时间为T补=112天,允许降深规定为S max=23m;解:按旱季抽水资料求出μF值,μF=Q1(t1−t0)s1−s0=1761.7(150−10)14.53−5=25880m3d⁄把允许降深作为旱季末期的最大降深,令t开=253天,则Q 开=μFS max−S0t开=2588023−5253=1841.2m3d⁄取安全系数r=,t补=rT补=0.7×112=88.6天,得出Q 补=t补365(μFst+Q2)=88.6365(25880×11.549+1900)=1963.32m3d⁄由此可得,Q补>Q开,故Q开=1841m3d⁄,是有补给保证又能取出来的开采量;3、水文分析法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文测流资料和测流控制区的含水层面积,直接求出地下径流模数,,即单位时间点位面积含水层的补给量或地下径流量;3、1 适用条件在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需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作为有保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方法较多,但目前国内采用研究地表径流的水文分析发比较成功;尤其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又相对较低的岩溶水或裂隙水分布区,用这种方法评价比较简单有效;3、2 计算方法根据地下径流模数,可以间接推算区域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或地下径流量:Q=M?FQ—地下径流量,m3s⁄M—地下径流模数,m3s?km2⁄F—含水层面积,km2由此可知,地下径流模数是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标,它受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所控制;因此结合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1、地下河系发育的岩溶区根据这种水文地质特征,可选择有控制性的暗河出口或泉群,测定其枯水期流量,同时圈定对应的地下流域面积,取流量和地下流域面积之比,就是要求的地下径流模数;2、地表河系发育的非岩溶区对于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和积极交替带的孔隙水,补给量形成地下径流后,直接排入河谷变成河水流量的组成部分,故可充分利用水文站现成的河流水文图来确定地下径流模数;河水通常是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在枯水期,河水流量几乎全由地下水维持,而洪水期河水流量的大部分为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相对减少,甚至河水倒流补给地下水,因此,利用河流水文图时,必须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出发,将地下径流量分割出来;目前,分割界限常由经验确定;①对岩性单一,集水面积较小的水文站,在流量过程图上涨部分的起涨点至退水部分的退水转折点之间连线,把该线以下部分作为基流量;②对岩性非均一,集水面积大的水文站,以枯水期平均流量代表基流量;③在没有水文站时,也可沿河流上下游断面布置简易测流法,由上下游断面的流量差可求的控制区的地下径流量和相应的地下径流模数;④当一个含水层和另一个模数已知的含水层一起被河流排泄时,可按下式计算未知含水层的模数,M2=Q−M1F1F2M2—未知含水层的径流模数,m3s?km2⁄;F2—对应M2的含水层面积,km2;Q—含水综合体排泄地段上的基流量,m3s⁄;M1和F1—已知的含水层面积和径流模数;3、3实例我国广西水文地质队,在地苏、大化等岩溶地区采用水文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同时用实测流量进行了检验;结果,平均准确度达86%;具体见表3—1;表3—14、开采强度法:在大范围的平原开采区,可将井位分布较均匀、水井流量相差不大的区域概化成一个或几个规则形状的开采区,将分散井群的总流量概化为开采强度;然后按非稳定流的面积井公式去推算设计水位降深条件下的开采量或给定开采量条件下某一时刻开采区中心的水位降深;这种方法即为开采强度法; 4、1 适用条件在井数很多,井位分散、开采面积很大的地区这是农业供水的特点,采用开采强度法计算开采量比较方便; 4、2 计算方法以无界承压含水层中的矩形开采区为例,在矩形开采区内,以ξη点为中心,取一微面积dF=d ξd η,并把它看成开采量为dQ 的一个井点,在此点井作用下,开采区内外将形成水位降深的非稳定场,对任一点Ax 、y 引起的水位降ds,用点函数表示:ds =dQ 4πT ∫e τ−r 24aτt 0dτT —导水系数; A —导压系数; t —时间;r —点井到A 点的距离; A 点的总水位降:S (x,y,t )=ε4μ∗a ∫(∫e −(x−ξ)24aτ√πτl xl x∮e −(y−π)24aτ√πτl x−l y)t0dτ开采强度公式:S (x ,y ,t )=εt 4μ∗[S ∗(α1,β1)+S x (α1,β2)+S x (α2,β1)+S x (α2,β2)] α1=x 2√at , α2=x 2√at , β1=2√at ,β2=2√atS x(α,β)=∫φ(√τ̅)φ(√τ̅)1dτ̅,φ(z)=√xe z2dzz——几分概率S∗(α,β )的数值查表;在资源评价中,人们最关心的地方时开采区的中心降深最大的部位,这里最易超过允许降深引起掉泵停产,故令x=y=0,=S x(α,β),则S(t)=εtμ∗S x(α,β)其中α=x2√at,β=y2√at,如果浅水层厚度H过大,而水位将S相对较小,即SH<时,则可以直接近似用于无界含水层,计算结果不会过分歪曲实际;如果<SH <时,要用12h c(H2−h2)代替S,用给水度μ代替μ∗,结果得:H2−h2=εt2μh c[S x(α1,β1)+S x(α1,β3)+S x(α2,β1)+S x(α2,β2)]H2−h02=εt2μh c S x(α,β)其中的h c=12(H−h),表示开采漏斗内浅水层的平均厚度;h表示任一点的动水位;h代表开采区中心的动水位;4、3 实例河北省冀县、枣强、衡水地区,位于河北平原中部,有巨厚的第四纪沉积层,形成良好的储水条件;其中有两个承压水含水组,是目前工农业供水的主要开采层;上部含水组在地表下150—250m,下部含水组在250—350m之间;二含水组均为中细砂组成;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开采量逐年扩大,已经形成以衡水为中心的巨大开采漏斗;实践证明,由于距补给区很远,主要消耗弹性储存量,所以形成非稳定开采动态:历年水位下降大于水位回升,每年平均下降,开采量已经失去补给保证;同时,下部含水组的水位下降快而回升慢,水位高于上部含水组,两组的开采漏斗也不重合;所以,两个含水组之间的水力联系并不明显,而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满足农田水利化20—30%的规划要求,应对两个含水组中的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为了简单起见,本例仅摘录上部含水组的计算结果,说明计算和评价方法;上部含水组的历年开采资料统计在表4—1中;表4—1在边界条件没有完全查清以前,现有开采面积虽已超过1000km2以上,但同河北平原面积相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离补给区很远,含水层可视为无限大;所以,仍属局部开采区,采用开采强度法计算比较合适;1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把表4—1中第一和第二两行中的数据带入公式得: 6.7=0.000212×222μ∗S x2×√a×2222×√×2227.05=0.000212×505μ∗S x(2×√a×5052×√×505)+(0.000132−0.000212)×283μ∗S2×√a×2832×√×283可得上部含水组的参数:α=7.5×104m2d⁄,μ∗=2,计算1986—1973年的开采量,验证所求参数的可靠性;分两种情况计算:①开采区有同一开采强度的1986—1970年;开采面积为44km2;见表4—1中的图示1;1968年,t=222日,a=×104m2d,lx=5500m,ly=2000m;求得公式中的α=2√αt =2×√7.5×222×104=0.372β=l2√at=0.2362查的S x(α,β)=0.272由此可得6.7=ε68×2220.00258×0.272ε68=0.0002该年总开采量为ε68×t×F=0.0002×222×44=196.33万m2y⁄;当年的统计开采量为×a;二者相比,计算的比实际的偏小%;同理,可求得1969年和1970年的开采量,列入表4—2中;②开采区有不同开采强度的1971—1973年;开采面积为1316km2,见表4—1中2所示;这时开采强度不但历年不同,不同地段也不一样;所以对1971年来说,虚线地段的中心水位降,按迭加原理为:S71=ε68t1194μ∗S x(x′2×√atl′2×√at+(ε69−ε68)(t1194−t222)μ∗S x(x′2×√atl′2×√at)+(ε70−ε69)(t1194−t505)μ∗S x(x′2×√atl′2×√at)+(ε71−ε70)(t1194−t890)2μ∗[S x(x′2×√a(t1194−t890)l′−y2×√a(t1194−t890))+S x(x′2×√a(t−t)l′+y2×√a(t−t))]由此式可求出εη1;同理也可求出εη2和εη3;换成年总开采量后,结果也列入表4—2中;表中数字比较证明,计算结果和统计结果资料很相近,最大误差均在10%以内;可见,所求参数和采用的公式基本上符合本区的实际情况;3,按规划的需水量预测漏斗中心水位降深,根据规划要求,水利化程度为20%,灌溉标准为200-300m3/y 亩时,需水量和预测的水位降深,列入表4—3中;表4—3目前采用的取水工具,主要是吸程60m 的深井泵,去掉平均埋深后,允许降深以50m 左右为宜;从表中数字可见,从1977年开始以后的水位降深均以超过允许降深,部分井将发生抽空吊泵,除非更换设备,否则不可能保持正常开采;4,按控制降深50m 计算开采量和回灌量;为了保持正常开采,要用人工补给法控制水位降深;按规划要求,在1980年前,漏斗中心水位应当控制在50m 以内;因此,每年平均允许下降约3m;计算结果列入表4—4中;表4—4从历年规划的需水量中减去上表中的开采量,即得历年缺少的水量,这就是应当进行的回灌量;计算结果列入表4—5中;表4—5结果表明,1980年前必需的回灌量占需水量的31—64%;按这个比例进行回灌,才能保证规划的需水量;否则,就要中断开采;但是,按这个比例回灌能否成功,还有待实践研究;。

第七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七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七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一节概述“地下水资源”指有利用价值得、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替能力得各种地下水量得总称,它属于地球整个水资源得一部分。

地下水有利用价值必定包括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地下水能够构成资源首先就是因为它有利用价值,这就是由质来决定得;而其来源多少则就是由量来体现。

所谓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指在水质评价得前提下对水量得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就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得根本性任务,它要求在一定得天然及人工条件下,对地下水水量及水质作出定量评价。

其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符合给定水质条件下得允许开采量与补给得保证程度。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得要求,就是否会产生严重恶化等方面得预测。

2.地下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与拟订得需水量,确定开采方案及开采量;并应探讨其补给保正程度以及就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补给等。

3.开采技术条件得评价:主要指开采期内水位下降值就是否会超过技术允许得范围;地下水对取水构筑物就是否可能出现腐蚀作用以及水井可能得使用年限等。

4.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得影响:如对邻近现有得取水工程、其它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得干扰与地面沉降等。

5.开采时就是否需要特殊得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得组成一、地下水资源分类地下水资源分类得目得不仅仅就是为了进一步弄清地下水资源得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得就是使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得基本规律以及它得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行研究与定量评价。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对供水水文地质勘测、试验与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得指导意义,同时也就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得基础理论之一。

为此,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地下水资源分类进行了不少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分类方案。

下面就国内外常见得地下水资源分类作一些简要介绍。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1.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量与开采储量四大类。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5.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资源评价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 利弊,要求确定的开采量和开采方案,既有良好的技术经济 效益,又使开采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具有合理的 环境效益。
§4-2 地下水水量计算
主要内容:
?补给量计算 ?排泄量计算 ?储存量计算 ?允许(可)开采量计算
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
不同供水目的对水量、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各异,评价时应按 不同标准区别对待。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其评价的方法与 要求也不尽相同。
例如:
?补给充足、水交替积极的开放系统 ,可用稳定流方法评价; 而水交替滞缓的封闭系统,适宜非稳定流方法。 ?地下水盆地,可利用储存量的调节作用以丰补欠评价开采资 源。而山区,则可利用夺取地表水的转化量评价开采资源。 ?地质环境稳定的基岩地区 ,可根据水均衡条件 ,评价最大允 许开采量;而地质环境脆弱的第四系平原地区,必须考虑“ 环境容量”,限制水位降深与开采量。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4-1 概述 §4-2 地下水水量计算 §4-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1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的总称,其内涵包 括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系统性
补给、径流和排泄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
2.复杂性
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 构造和人为因素等。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分为水量评价、水质评价和开采后对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1.水量评价
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排泄量、允许开采量、水位降深等。
2.水质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量评价:就是对地下水源地或某一地区、某个含水层得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得基础上,对所用计算方法得适宜性、水文地质参数得可靠性、资源计算结果精度、开采资源保证程度所做出得全面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就就是要回答一个地区或流域有多少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得地区分布、时间变化、质量标准、可靠程度)。

同时还要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少水量(各种用水得现状,近期与远景预测),以及供需平衡存在得问题。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用于确定地下水资源数量得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4种评价方法:开采—试验法、补给疏干法、水文分析法、开采强度法。

1、开采—试验法在地下水得非补给期(或枯水期)按接近取水工程设计得开采条件进行较长时间得抽水试验,然后根据抽水量、水位降深动态或开采条件下得水量均衡方程求解出水源地枯季补给量,并以此量作为水源地得允许开采量。

1、1适用条件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如果一时很难查清补给条件而又急需做出评价就是,则可打勘探开采孔,并按开采条件(开采降深与开采量)进行抽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直接评价开采量,这种评价方法,对潜水或承压水,对新水源地或旧水源地扩建都能适用。

对于含水性不均匀得岩溶地区最为常用。

主要适用于中小型水源地。

该方法得缺点就是不能做区域性得水资源评价。

1、2计算方法完全按开采条件抽水,最好从旱季开始,延续一至数月,从抽水到恢复水位进行全面贯彻,结果可能出现两种情形:(1)稳定状态:在长期抽水过程中,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趋于稳定状态,抽水量大于或等于需水量;抽停后,水位又能较快恢复到原始水位。

则说明抽水量小于开采条件下得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就是有补给保证得,这时,实际得抽水量就就是要求得开采量。

(2)非稳定状态:如果水位达到设计降深并不稳定,继续下降;停抽后,虽然水位有所恢复,但始终达不到原始水位,测说明抽水量已经超过开采条件下得补给量,按需水量开采就是没有保证得,这时,可按下列方法评价开采量:在水位持续下降过程中,只有大部分漏斗开始等幅下降,降速大小同抽水量成比例,则任意时段得水量均衡应满足下式:—单位储存量,—时段得水位降,—平均抽水量—开采条件下得补给量由此得出:其中抽水量有两部分组成:一就是开采条件下得补给量;二就是含水层中消耗得储存量。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分析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角度出发,探讨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潜力。

一、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是对地下水的储量、化学性质、水质和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的蓄水能力、供水能力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地下水资源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下水储量的评估。

通过对地下水井位、水位、水质、补给量以及补给区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估计出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其次是地下水水质的评估。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安全利用,因此对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如硝酸盐、重金属等进行监测和分析非常重要。

最后是地下水的水文特征评价。

水文特征包括地下水层位、补给衰减规律、水化学特征等,这些特征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必须与补给量相匹配。

如果地下水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或者水质退化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地下水开采量非常重要。

其次,地下水开发利用必须注意保护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污染物等,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使用地下水可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水质保护制度,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利用。

最后,地下水利用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等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超采或过度利用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因此,在地下水利用规划和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需求,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结论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评价和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是深层地下岩石或土壤中的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水源。

因此,准确计算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非常重要,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水平积分法、垂直积分法和水力地质参数法。

水平积分法通过采集地下水位点的水位数据,利用“裂隙扩散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实体的含水量和含水层面积,进而推算地下水资源量。

垂直积分法则通过采集地下水位点的水位和泵水后的水位数据,运用“压水法”计算含水层单位面积的蓄水量,进而推算地下水资源量。

水力地质参数法则通过测定含水层储水系数、有效含水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结合地下水位变化数据计算地下水资源量。

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时,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可持续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资源埋深、抽水速率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地下水资源开采量与可用地下水资源量之比,反映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程度。

地下水资源埋深是指水文地质实体下地下水位的深度,可用来判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抽水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位点抽取的水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可以反映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地下水位变化是指地下水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通过监测和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可以推断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衰退情况。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还需要考虑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点的地下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和裂隙发育情况等,地下水位点的地下岩石类型不同,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气候条件包括地下水位点所在地区的降水和蒸发等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充沛程度和补给速率有直接影响。

总之,地下水资源量的科学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需要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结合自然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这是在均衡单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Q排)。这是在均衡单 元内部被开采降深场截获而不再转向天然消耗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例如地下水位由于开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再则,由于开采, 再则,由于开采,向排泄区的地下径流量亦有 相应的减少等。 相应的减少等。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Q储)。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允许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允许开采量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地下水动水位不超过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等 前提下, 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 够取得的出水量。 够取得的出水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如m3/d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它代表一定范围均衡单 元内的含水层中, 元内的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以最优取水方案可以取 出的最大水量。 出的最大水量。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 Q静 =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 天然储量,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它表 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中未经取水设备扰动的地下水总 量。 静储量。 静储量。一般指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 的重力水的体积。 的重力水的体积。亦即当含水层全部疏十后所能获得 的地下水量, 的地下水量,数值上等于含水层的体积与给水度的乘 积, Q静=µhF
9.4
地下水水质评价
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用水标准,皆 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用水标准, 是依据各种实际需要制定的, 是依据各种实际需要制定的,它是水质评价的 依据。 依据。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2001年6月7日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 日颁布了《 年 月 日颁布了 并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 日起执行。 范》,并于 年 月 日பைடு நூலகம்执行
H0=S+36 γ Fe2++17γAl3++20 γ Mg2++59 γ Ca2+ 按锅垢总量,水可分为 按锅垢总量, H0 <125时,为沉淀物很少的水; 时 为沉淀物很少的水; H0=125~250时,为沉淀物较少的水 ~ 时 H0=250 ~ 500时,为沉淀物较多的水 时 H0>500时,为沉淀物很多的水。 时 为沉淀物很多的水。
二、地下水质、量、热统一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质、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温等。为此,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温等。为此,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统一考虑这几个方面。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统一考虑这几个方面。 地下水补给、储存、 三、地下水补给、储存、排泄统一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补给、排泄保持某一平衡,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补给、排泄保持某一平衡,开采 后补给、排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进行地下水开采, 后补给、排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进行地下水开采, 实际上就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 实际上就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天然排泄为人们 取用,很显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补给、储存、 取用,很显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补给、储存、 排泄必须同时考虑,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 排泄必须同时考虑,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勘察、 四、地下水勘察、开采与管理统一考虑的原则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过量开采造 成严重后果,又必须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成严重后果,又必须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 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是否会产生严重恶化 等方面的预测。 等方面的预测。 地下水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拟订的需水量, 地下水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拟订的需水量,确定开采 方案及开采量; 方案及开采量;并应探讨其补给保证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人工 补给等。 补给等。 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 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主要指开采期内水位下降值是否会超过技 术允许的范围; 术允许的范围;地下水对取水构筑物是否可能出现腐蚀以及水井 可能的使用年限等。 可能的使用年限等。 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邻近现有的取水工程、 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邻近现有的取水工程、 其他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干扰和地面沉降等。 其他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干扰和地面沉降等。 开采时是否需要特殊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开采时是否需要特殊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卫生防 护措施)。 护措施)。
二、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一)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锅炉用水是工业用水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锅炉用水是工业用水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进行工业 用水水质评价时,一般首先对锅炉用水进行水质评价。 用水水质评价时,一般首先对锅炉用水进行水质评价。 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在锅炉中可 以发生成垢作用、腐蚀作用和起泡作用等各种不良的 以发生成垢作用、 化学反应,对锅炉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化学反应,对锅炉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成垢作用:在高温高压的蒸汽锅炉中, 成垢作用:在高温高压的蒸汽锅炉中,水中所含的 Al3+、Fe3+、Mg2+、CO32-、SO42-及SiO32-等离子相 互作用下, 互作用下,生成化合物附着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 作用称之为成垢作用 成垢作用。 作用称之为成垢作用。
9.3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合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与大气水、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充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合理夺取均衡单元外部 的水量。 的水量。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地表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 大气降水、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后减少当地地表水资 大气降水、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或者超出国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地下水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合理利用就成为采水中一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9.2 地下水资源的组成
一、地下水资源分类 地下水资源分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弄 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 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 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 以及它的经济意义, 以及它的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 行研究和定量评价。 行研究和定量评价。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对供水水文地质 勘测、试验和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勘测、试验和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 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
储存量:指储存表示季于含水层内水位变动带 储存量 指储存表示季于含水层内水位变动带 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潜水含水层中, 潜水含水层中,储存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为水体 积的变化, 容积储存量” 积的变化,所以称之为 “容积储存量”。 Q′储=µV 承压含水层中, 承压含水层中,通过开采减压能释放出来的水 量又称“弹性储存量” 量又称“弹性储存量”。 Q″储=FSh
(二)我国地下水资源分类 1979年《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分类方法 年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该方案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储存量 储存量、 该方案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储存量、补给量和允许开 采量三大类 三大类。 采量三大类。 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补给量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下列途 径进入含水层( 的水量: 大气降水渗入; 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①大气降水渗入;②地 表水渗入;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越流补给; 表水渗入;③地下水径流的流入;④越流补给;⑤人 工补给。 工补给。 补给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体积表示, 补给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体积表示, m3 / 年。
调节储量: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 调节储量 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即年最高水位 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 与最低水位之间)内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 与最低水位之间)内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亦即 疏干该带时所获得的地下水量。 疏干该带时所获得的地下水量。 Q调= µ∆hF 动储量: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动储量 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Q动=KJω 开采储量: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开采储量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使在整个开采 期间不发生明显的水量减少或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 期间不发生明显的水量减少或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 用取水工程从含水层中所能开采出来的地下水量。 用取水工程从含水层中所能开采出来的地下水量。
增加的补给量:这是由于开采降深的范围超出 增加的补给量 这是由于开采降深的范围超出 了均衡单元的边界从均衡单元外部被降深场夺 取过来的水量。 取过来的水量。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 夺取的地表水补给;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夺取的地表水补给;② 夺取的大气降水入渗; 夺取的大气降水入渗;③夺取相邻均衡单元含 水层的越流补给; 水层的越流补给;④夺取均衡单元外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各种形式的人工补给。 地下水的侧向补给;⑤各种形式的人工补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