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典型地区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华 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进行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地下水资 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潜 力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水文地 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数 值模拟等,对地下水资源进行 评价。
05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手段
立法保护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 明确规定开采、使用和污染地下
水的行为将受到的法律制裁。
规划管理
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规划,合理安排开采布局和开采 强度,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水资
源。
污染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源,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 城市污水等,防止对地下水造成
检测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 电导率测量等,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 各种成分。
地下水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水质指标与标准的对 比,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等级和安
全性。
分析方法
对地下水水质数据的统计分析,识 别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预测地 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结果应用
根据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制定相 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水源地 的保护、污染源的控制、地下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践操 作的经验和心得,提高地下水资源评 价的能力和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和谐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
现状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可靠的水源,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地下水勘测和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地下水勘测是指通过地质勘查和水文地质学方法,对地下水的分布、储存条件、供水能力等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地下水勘测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地点来打井并获取高质量的地下水资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下水勘测方法: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下水勘测的基础工作,它包括对地表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潜在的地下水分布区域和可能的水源。
2. 地球物理勘测:地球物理勘测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下水储集层的空间位置和性质。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包括重力勘测、磁力勘测、电法勘测和地震勘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密度、磁性、电阻率或介质的传播速度等参数来推测地下水的分布和储存条件。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空器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进而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可能的补给来源。
4. 地下水抽水试验:地下水抽水试验是通过人工抽取地下水来研究地下水的蓄水能力、水位变化和水质变化等特性的试验。
通过观测抽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推测地下水的补给源和水质状况。
5. 地下水化学分析:地下水化学分析是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中各种溶解物的含量和组成。
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可以提供关于地下水来自于何处、储存条件如何以及是否受到污染等重要信息。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已发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1. 水文地质建模:水文地质建模是利用地下水文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 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城市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 的过程,目的是为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监测等,通过这些 方法可以了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目录
•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 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 •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与建议 •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0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层中的重力水,具有动态变化性、不可再生性和有限 性等特点。
地下水资源在地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法律和政策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相关
标准和规范。
0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 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开采试验等 方法进行。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需要考虑含水层的 富水性、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 条件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ppt课件

m值确定方法:
1、可根据渠系有效利用系数η确定 2、根据渠系渗漏补给量计算 3、利用渗流理论计算公式确定
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
渗透系数K值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是岩性及其结构特征
确定渗透系数K值的方法:
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库塘渗漏补给量
1、当位于平原区的水库、湖泊、塘坝等蓄 水体的水位高于岸边地下水水位时,库塘 等蓄水体渗漏补给岸边地下水 2、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地下水动力学法 (2)出入库塘水量平衡法
八、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渠系渗漏补给量
1、渠系水位一般均高于其附近的地下水水 位,故渠系水一般均补给地下水 2、计算方法: (1)地下水动力学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2)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法
确定α值的方法主要有:
1、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计算法 2、地中渗透仪测定法 3、试验区水均衡观测资料分析法
六、水文地质参数的率定
潜水蒸发系数C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水面蒸发量E0、包气带岩性、结构、地下水埋深Z 和植被状况
C值确定方法:
1、可利用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通过潜水蒸发 经验公式拟合分析计算 2、根据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对不同岩性、地 下水埋深、植被条件下潜水蒸发量E的测试资料与 相应水面蒸发量E0计算潜水蒸发系数C
开采条件 补给条件 径流条件 排泄条件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目的、 内容及相关基本概念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主要成果
1、计算分区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地下水 蓄变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采量 2、总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及地下水可开 采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3、文字报告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资源评价(groundwater resource eveluation)通过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评定地下水中可供生产和生活开发利用的水量和水质的方法。
水量的评价要按照符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分类法进行。
水质的评价根据水的用途按不同的用水标准确定。
地下水资源分类法地下水资源分类有一分法(开采量)、二分法(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三分法(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和四分法(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等。
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是储存量、补给量和开采量的三分法。
储存量储存在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的总量(以体积计)。
储存量按埋藏条件分为潜水储存量和承压水储存量。
潜水储存量是给水度与含水层体积的乘积;承压水储存量是释水系数、含水层面积与水头降低值的乘积。
滞留于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不是静止的,随着补给量的周期变化,储存量也相应地呈周期变化,但其变化在有些地区是十分迟缓的。
储存量的大小还与地下水的排泄量和地区的排泄基准面有关,在排泄基准面以下的储存量,在天然状态下即使没有补给也能长期保存。
对这一部分储存量,有人称之为永久储存量。
当含水层的补给大于排泄时,储存量增加,直至溢出地表使土地沼泽化;当含水层的补给小于排泄时,储存量减少,直至滞留或枯竭。
只有当含水层的补给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时,储存量才能保持常量。
对补给和排泄而言,储存量在含水层中起库容的调节作用。
补给量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含水层的水量(以单位时间体积计)。
补给量按补给性质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按补给方向分有垂直补给量和水平补给量。
对含水层的补给,常见的途径有:地下水径流的流入、降水的渗入、地表水的渗入、相邻含水层的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可见补给量与气象、水文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
补给途径可以是天然条件下发生的,亦可以是在开采条件下诱发的。
天然补给量与开采补给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是依靠人类的生产活动夺取的新的补给量。
补给量进入含水层后,一部分转化为储存量,滞留在含水层中;另一部分成为排泄量排出。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

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量化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与评价。
首先,地下水资源的量化是基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埋深、水文地质剖面等多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变化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流动和补给特征的研究,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量化评估。
同时,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如电阻率法、自然电磁法等对地下水进行探测和勘探,也可以提供地下水资源量化评价的依据。
其次,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是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评价。
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取决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丰度、地下水补给能力等因素。
通过对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地下水井的抽水量等进行监测与分析,可以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
其次是地下水的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下水的可利用性。
水质评价需要调查和监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指标,以确定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方式。
最后需要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将地下水资源量化和水质评价相结合,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可利用性等因素,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与其他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土壤等水文系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时,应考虑地下水与其他水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偿和利用。
同时,还应考虑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后,地下水资源的量化评价需要结合政策与管理。
政府的政策与管理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也是地下水资源量化评价的重要手段。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念嘿,朋友!你知道啥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不?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就像你要搞清楚一个神秘宝藏的价值一样。
咱先来说说,地下水资源,那可是藏在大地深处的宝贝。
想象一下,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库,而地下水就是水库里的水。
可这水有多少,水质咋样,能不能持续供应咱们的需求,这就得靠地下水资源评价来搞明白啦。
你想想,如果不搞清楚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就盲目地开采利用,那不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乱撞嘛!说不定哪天就把这珍贵的资源给弄枯竭了,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它得综合好多方面呢。
比如说,得看看地下水的储存量,这就好比你家里的米缸,得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米,心里才有底不是?还得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这就像你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得清楚来源稳不稳定。
而且啊,水质也特别重要。
要是这地下水被污染了,那就算量再多,也没法用啊,这就跟一堆烂掉的水果,就算数量再多,也没法吃是一个道理。
再说了,评价地下水资源还得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因素。
就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样,地下水也会受到周边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左右。
那怎么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呢?这可得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
得去实地考察,采集水样,分析数据。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有人可能会说,费这么大劲评价地下水资源有啥用?这用处可大了去啦!它能帮助咱们合理规划用水,避免浪费和过度开采。
还能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让发展更有后劲。
总之,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关乎着咱们的生活和未来。
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得重视起来,保护好这藏在地下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这是在均衡单 减少的天然排泄量( ∆Q排)。这是在均衡单 元内部被开采降深场截获而不再转向天然消耗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 的那一部分天然排泄量。例如地下水位由于开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采下降而埋深增加,地下水的蒸发量就减少。 再则,由于开采, 再则,由于开采,向排泄区的地下径流量亦有 相应的减少等。 相应的减少等。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所提供的储存量( -∆Q储)。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对潜水来说是开采漏斗所提供的容积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对承压水,则为弹性储存量。
允许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允许开采量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 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 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明显减少,地下水动水位不超过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 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工程地质现象等 前提下, 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 够取得的出水量。 够取得的出水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水体积表示,如m3/d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 允许开采量不是一个任意量,它代表一定范围均衡单 元内的含水层中, 元内的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以最优取水方案可以取 出的最大水量。 出的最大水量。
(一)国外地下水资源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前苏联普洛特尼柯夫储量分类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 普氏分类将地下水储量分成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 Q静 =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 天然储量, 量和开采储量四大类。前三者合称为天然储量,它表 示天然状态下含水层中未经取水设备扰动的地下水总 量。 静储量。 静储量。一般指储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 的重力水的体积。 的重力水的体积。亦即当含水层全部疏十后所能获得 的地下水量, 的地下水量,数值上等于含水层的体积与给水度的乘 积, Q静=µhF
9.4
地下水水质评价
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用水标准,皆 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规定的各项用水标准, 是依据各种实际需要制定的, 是依据各种实际需要制定的,它是水质评价的 依据。 依据。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2001年6月7日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 日颁布了《 年 月 日颁布了 并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 日起执行。 范》,并于 年 月 日பைடு நூலகம்执行
H0=S+36 γ Fe2++17γAl3++20 γ Mg2++59 γ Ca2+ 按锅垢总量,水可分为 按锅垢总量, H0 <125时,为沉淀物很少的水; 时 为沉淀物很少的水; H0=125~250时,为沉淀物较少的水 ~ 时 H0=250 ~ 500时,为沉淀物较多的水 时 H0>500时,为沉淀物很多的水。 时 为沉淀物很多的水。
二、地下水质、量、热统一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质、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温等。为此,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及水温等。为此,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统一考虑这几个方面。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统一考虑这几个方面。 地下水补给、储存、 三、地下水补给、储存、排泄统一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补给、排泄保持某一平衡,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补给、排泄保持某一平衡,开采 后补给、排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进行地下水开采, 后补给、排泄关系将会发生改变。进行地下水开采, 实际上就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 实际上就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天然排泄为人们 取用,很显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补给、储存、 取用,很显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补给、储存、 排泄必须同时考虑,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 排泄必须同时考虑,才能充分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勘察、 四、地下水勘察、开采与管理统一考虑的原则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过量开采造 成严重后果,又必须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成严重后果,又必须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地下水资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 地下水水质评价。即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是否会产生严重恶化 等方面的预测。 等方面的预测。 地下水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拟订的需水量, 地下水水量评价。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拟订的需水量,确定开采 方案及开采量; 方案及开采量;并应探讨其补给保证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人工 补给等。 补给等。 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 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主要指开采期内水位下降值是否会超过技 术允许的范围; 术允许的范围;地下水对取水构筑物是否可能出现腐蚀以及水井 可能的使用年限等。 可能的使用年限等。 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邻近现有的取水工程、 评价开采地下水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对邻近现有的取水工程、 其他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干扰和地面沉降等。 其他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干扰和地面沉降等。 开采时是否需要特殊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开采时是否需要特殊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水源地卫生防 护措施)。 护措施)。
二、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一)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锅炉用水是工业用水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锅炉用水是工业用水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进行工业 用水水质评价时,一般首先对锅炉用水进行水质评价。 用水水质评价时,一般首先对锅炉用水进行水质评价。 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在锅炉中可 以发生成垢作用、腐蚀作用和起泡作用等各种不良的 以发生成垢作用、 化学反应,对锅炉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化学反应,对锅炉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 成垢作用:在高温高压的蒸汽锅炉中, 成垢作用:在高温高压的蒸汽锅炉中,水中所含的 Al3+、Fe3+、Mg2+、CO32-、SO42-及SiO32-等离子相 互作用下, 互作用下,生成化合物附着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 作用称之为成垢作用 成垢作用。 作用称之为成垢作用。
9.3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合考虑的原则 地下水与大气水、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充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合理夺取均衡单元外部 的水量。 的水量。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地表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 大气降水、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后减少当地地表水资 大气降水、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或者超出国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地下水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合理利用就成为采水中一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9.2 地下水资源的组成
一、地下水资源分类 地下水资源分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弄 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 清地下水资源的一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使 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 以及它的经济意义, 以及它的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 行研究和定量评价。 行研究和定量评价。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 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对供水水文地质 勘测、试验和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勘测、试验和长期观察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 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理论之一。
储存量:指储存表示季于含水层内水位变动带 储存量 指储存表示季于含水层内水位变动带 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以下的重力水体积, 潜水含水层中, 潜水含水层中,储存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为水体 积的变化, 容积储存量” 积的变化,所以称之为 “容积储存量”。 Q′储=µV 承压含水层中, 承压含水层中,通过开采减压能释放出来的水 量又称“弹性储存量” 量又称“弹性储存量”。 Q″储=FSh
(二)我国地下水资源分类 1979年《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分类方法 年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该方案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储存量 储存量、 该方案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储存量、补给量和允许开 采量三大类 三大类。 采量三大类。 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 补给量 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下列途 径进入含水层( 的水量: 大气降水渗入; 径进入含水层(带)的水量:①大气降水渗入;②地 表水渗入; 地下水径流的流入; 越流补给; 表水渗入;③地下水径流的流入;④越流补给;⑤人 工补给。 工补给。 补给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体积表示, 补给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体积表示, m3 / 年。
调节储量: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 调节储量 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即年最高水位 指存在于地下水位年变动带 与最低水位之间)内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 与最低水位之间)内的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亦即 疏干该带时所获得的地下水量。 疏干该带时所获得的地下水量。 Q调= µ∆hF 动储量: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动储量 指通过含水层某一横断面上的地下水天然流量。 Q动=KJω 开采储量: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开采储量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使在整个开采 期间不发生明显的水量减少或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 期间不发生明显的水量减少或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 用取水工程从含水层中所能开采出来的地下水量。 用取水工程从含水层中所能开采出来的地下水量。
增加的补给量:这是由于开采降深的范围超出 增加的补给量 这是由于开采降深的范围超出 了均衡单元的边界从均衡单元外部被降深场夺 取过来的水量。 取过来的水量。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 夺取的地表水补给; 它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夺取的地表水补给;② 夺取的大气降水入渗; 夺取的大气降水入渗;③夺取相邻均衡单元含 水层的越流补给; 水层的越流补给;④夺取均衡单元外含水层中 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各种形式的人工补给。 地下水的侧向补给;⑤各种形式的人工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