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创新实践与幸福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工作创新实践与幸福追求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与学生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直接面对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孩子,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职责和教育任务,所以,“成长”对于班主任而言尤为重要。它更多地体现在生命和生活阅历的丰富、教育和教学素养的改善、育人实践智慧和能力的提高。真切体验、品味这种在生命质量上的提升,无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那么如何追寻、享受并创造自己的教育幸福,并传播
幸福于孩子呢?
一、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品尝思考的乐趣,体味“管理”的魅力与充实。
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班主任就是忙、累、烦的代名词,缺少自由,毫无乐趣。诚然,谁都不会否认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可我们的悲哀也正在产生于此。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把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精神
关怀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
即我们渐渐地在忙碌中把自己退化为“没头脑”的人,从而正在或者已经丧失了自己职业的尊严,许多班主任,他从不或很少在工作之前想一想: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重点是什么?困难在哪里?怎么做才更好?……只一味地,领导布置什么他做什么,别人检查什么他抓什么,俨然成了上级命令的传声筒、学校任务的搬运工。这种被动的“忙”让我们忘记了思考,这种机械的“忙”使我们倦怠、麻木。很多人把责任推到制度,推给领导、推给学生,殊不知自己的生活状态是自己直接或间接创造的,许多人把自己当成生活的受害者,可怜滴甚至是可悲的郁闷着、烦恼着、牢骚着,唉!也难怪教师寿命低,你说今天不愉快,明天不愉快,岂不会老得更快死得也更快,但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工作状态不好可还是这样熬着,等待着被别人来解救,正如刚才的帅哥,谁是你的救世主呢?当然是自己,可是自己要么懒惰,不想改变自己,要么胆怯,不愿意改变自己,等着被别人来安排、等着被别人来改革、等着被别人来纠缠,于是乎,自己就成了陀螺就成了祥林嫂,连
帅哥阿Q也不如,阿Q还知道自己解嘲找乐趣呢?有些人呢却总在抱怨埋怨牢骚中熬日子。
我们的许多班主任,就是这样逐渐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以知识,以思想,以头脑生活的人,他们感到身心疲惫的原因正是因为只想去“管”,只会去管,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体力劳动者。偶尔体验的只是完成任务的放松,而很少享受一个思考者的乐趣,更谈不上专业发展的幸福。
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不能只用身在忙,更要用心去忙。因为班级管理的艺术,更多的体现在调整、谋划、经营。所以,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管”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同时,“理”还包括协调、理顺和理性的意思。协调,是指把不合适的工作制度、措施、方法等要及时调整,而合适的,则要继续推广、继续深化、发扬广大;理顺指的是理顺思想,理顺情绪,理顺关系,理顺思路;理性,就是要有科学意识,按教育规律办事,班主任
无论对待工作中的什么事都要有适度的分寸、科学的思维。
“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缺少了“理”,班主任的工作就失去了魅力和乐趣。再说得通俗明白一些,这里的“理”就是思考,就是有目的的学习与思考,就是有深度的读书与写作,就是有目标的探索和实践,就是有计划的创新与完善。
其实,学习、写作和创新等都是思考的不同外显形式。实践的困惑、学习的感悟、成长的足迹、方法的创新、措施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梳理、反思、尝试、完善、创新。“管”,好比是低头苦走,而“理”就是抬头看路。古代“三省”、近代“四问”、现在“用思考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其实都在强调“理”的价值。“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永远也不可能只通过“管”而走向成功!所谓的名师、名家,无不都是通过“理”走出来的!无论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还是看李希贵的《为了教育
自由的呼吸》,还是其他教师的教育随笔,有时你会突然感觉:很多做法我也用过呀!是的,他的许多办法我们确实做过,也很有可能比他做得还好,但我们只是做了,人家魏书生老师不仅做了,而且总结了,思考了,提升了。这一“理”可不得了,理出了高明,理出了水平;当然也理出了乐趣和激情!
在23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当了23年班主任,即使在长期担任学校中层领导的时候,也依然兼任。如果问:你是为了什么?我会诚实地回答:我不是为了校长和学校,也不全是为了学生和家长,而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自己活得充实,为了让我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运动之中,为了能从学生那儿获得思考、写作、创新的快乐和灵感。
我现在更深刻地知道:我只有做好了我自己,才可能外化我的育人价值。每一个新班都各有特点,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他们总给我新鲜、惊喜,吸引我想尽办法走进他们心里,试图解开他们心中的秘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心灵的露珠。虽然也有过不少失误,走过不少波折;但我从不失望,从不寂寞。在多年坚持读书、反思、写作的磨练中,我逐渐学会了冷静思考、勇于尝试,我逐渐改正着暴躁、武断、
盲目、机械等缺点和不足,不仅班级管理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理论素养也有些提升,已经有11部著作问世、近百万字的教育文章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不少被众多媒体转载,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等还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转载,有很多列入全国或各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教材。
追求“管”与“理”和谐的良好习惯,促使我不断成熟。现在,每做一件事情前,我都会比较认真地分析、筹划,力争做得有目标、有计划、有条理、有效益;每处理一个学生问题,我都会尽可能地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的爱好、特长、家庭情况、个性心理等,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力求把爱和教育的智慧在每个细节中渗透。当有学生明显违纪要批评时,我尽可能遵循“缓一缓,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避一避,注意保护其自尊和隐私;绕一绕,正面冲突不可要,旁敲侧击效果好;冷一冷,冲动往往乱方寸,心平气和情谊真。”的原则和方法,给受批评的学生一些鼓励,一些等待,一些帮助。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小游戏:他们给出一个词“老鼠”,让测试者跟着连续说10遍。然后,会询问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