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考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一)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原理?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组织战略、组织内部环境和人性特点出发,以充分发挥人在组织中的作用为目标而进行的人员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活动。其基本原理有以下12个:1)要素有用原理;2)能级对应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同素异构原理;5)动态适应原理;6)系统动力原理;7)竞争强化原理;8)弹性冗余原理;9)利益相容原理;10)系统优化理论;11)反馈控制原理;12)权变理论。
要素有用原理:是指人力资源个体之间尽管有差异,有时甚至是非常大的差异,但必须承认人人有其才,即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他突出的地方。比如有的人研究开发能力很强,有的人组织协调能力很强,还有的人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强,当然也有的人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适应的能力很强等。
能级对应原理:根据人能力大小安排其工作、岗位、职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含:承认人的能力有大小差别,按照人的能力不同建立稳定组织形态,不同能级表现为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荣誉。能级原理提示了人力资源能级结构必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即正三角形。
互补增值原理:人力资源个体之间在能力、性格、经验、创造性等各方面各自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以使人力资源系统功能最优。含:知识互补、气质互补、能力互补、性别互补、年龄互补、技能互补。
同素异构原理: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组织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一个组织中,即使组成的人力资源因素是一样的,但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其组织效力的发挥会大不相同。因为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具有传递信息慢,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外界快速变化的需要等不足,所以需要进行变革。当前变革的趋势是:压缩层次,拓宽跨度。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以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发挥组织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动态适应原理:是指在人员配备过程中,人与事、人与岗位的适应性是相对的,不适应是绝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人员配备和调整不应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系统动力原理:指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通过物质、精神或其他鼓励、奖惩的方式,激发人的工作热情的系统理论。含:①物质动力原理。用物质鼓励方法满足人对物质的追求。②精神动力原理。用表扬、精神鼓励、提职、提干等,对劳动者的友爱信任,对业绩能力的肯定。③信息动力原理。一切美好的给人以期望或情感满足的各种信息,增强人的希望与追求。
竞争强化原理:是说竞争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规律,竞争无处不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竞争强化原理是指通过各种有组织的
非对抗性的良性竞争,培养和激发人们的进取心、毅力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全面施展自己的才能,达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运用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竞争,我们可以选拔战略性人才和各类优秀的管理型人才,也可以发现技术型人才和创造型、开拓型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竞争在哪个层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强调竞争的公开性、公平性、合法性和参与性,这样竞争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弹性冗余原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留有余地,保持弹性,不能超负荷、带病运行。人的劳动强度、脑力工作、劳动时间、工作定额、目标设置要适度、松紧合理,超过这个度,使员工身心交瘁,造成人力资源损伤。
利益相容原理:人力资源系统内各方的利益经过适当的修改、让步、补充,并为各方所接受,从而获得相容。
系统优化原理: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使其整体功能获得最优绩效的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原理。人力资源系统特征:关联性,目的性,社会性,多重性,有序性,适应性,冗余性。要素:①系统整体功能不能等于部分功能代数之和,必须大于部分功能代数和,即1+1>2。②系统整体功能必须在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各值中取最优,人力资源各部分必须充满和谐、和睦与合作,整体有奋发向上之力。③系统内部消耗必须达到最小。
反馈控制原理:人力资源系统各要素和各环节形成前后相连、首尾相顾、因果相关的反馈环,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环节或要素变化,最终又使该要素或环节进一步变化,形成反馈回路和反馈控制运动。分为:正反馈环、负反馈环。
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是指“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二)阐述几种“人性假设”的内容以及对管理的影响。
答:人性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管理发展中对人性认识变迁包括: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1、“经济人”假设。此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最大利益,人工作的动机是为获得经济报酬。特点: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心甘情愿地受别人指导;以自我为中心的,对组织的要求和目标不关心;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只有奖金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管理方式: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即任务式管理。这种管理对人的感情需要和道义上问题不怎么考虑,是“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激励制度上用金钱对个人进行激励;对消极的工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总之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管理的特征:通过严厉的管理加上严格的制
度,即订立严厉的工作规范,并且加强各种严格法规的管制。管理重点:严厉制度。管理者角色:家长。
2、“社会人”假设。哈佛梅奥在霍桑实验后提出,假设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不是得到经济报酬,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特点:交往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形成整体感的主要因素;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具有更大的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对人的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建立相互了解、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友好的感情;进行奖励时,注意集体奖励,而不是单纯采取个人奖励,应提供多种激励源泉;管理人员成为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中间人,应经常了解员工感情和听取意见并向上级呼吁。管理重点:建立感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角色:调节者。
3、“自我实现人”假设。此假设认为:人都需要发挥自身潜力,只有才能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到最大满足,人格才臻于完美。特点:一般人都是勤奋的,他们喜欢工作,工作引起的满足感使其自愿工作;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人们在适当条件下,不仅会接受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大多数人具有并能发挥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其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应当尽力为员工创造使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应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管理制度上应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管理重点:创造环境。管理者角色:辅助者。
4、“复杂人”假设。特点:人需要的复杂及多元化,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人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相处的状况都可以影响他的积极性。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应当了解每个人的个别差异,一切随时间、条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化;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权变理论。管理重点:创造环境。管理者角色:多元性。
(三)论述人力资源管理四种机制的内容?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四种机制是: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
1、牵引机制(拉力)。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的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1)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