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经过改革设立的一种经济组织。
它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不断扩大。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成员涵盖农户人数逐渐增多,经营面积不断扩大。
2. 组织结构日益完善。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日趋完善,管理体系逐渐健全,经营模式日益多样化。
3. 经济效益明显。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济效益明显,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不足。
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较小,成员数量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
2. 经营管理不规范。
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管理不规范,内部利益纠纷较多,影响合作社的正常运转。
3. 产业发展不均衡。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一些地区产业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 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面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三、对策思考针对目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和改善,以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非农产业投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指农户将其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以股份的形式入股到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组织中,与其他股东共同经营,实现农民土地资产的流动性和增值性。
这种模式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涉及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权是否能够明确确权的问题,造成不规范的经营管理。
2.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发达,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可能导致土地流转难、价格不明晰的问题。
3.农户作为股东参与经营决策的权益不明确,容易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4.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对农户资金压力大,资金来源不充分,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建议:
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和效率。
3.建立农户参与经营决策的机制,加强农民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协商和沟通,保护农民权益,实现利益共享。
4.扶持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资金支持政策,提供农业生产资金的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5.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产业发展。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解决土地使用权清晰、农户利益保护、资金支持等问题,以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顺利进行。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农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成,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或投资,按照股份投资比例共同投资和经营合作,共享经济成果的合作组织。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产物,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健全阶段。
在这一进程中,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流转规模小,规模化经营不足;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股份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三是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部分合作社面临盈利困难。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对策思考为了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户参与股份合作社,并提供土地流转补贴。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土地流转的奖励政策,比如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土地共同流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2. 支持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出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水平,提高产出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如何健全管理体制,提升股份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1. 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规章制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管理,统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引导其规范经营。
2. 培育优秀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人才,提高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增强其组织化程度。
如何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股份合作社的盈利能力?1. 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最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为研究对象傅广宛/韦彩玲• 2013-01-08 11:11:56来源:《学习与实践》(武汉)2012年8期【内容提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农地非农化建设、农民难以得到入股土地经营的股权和农地土壤质量遭到破坏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入股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以及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等。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问题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加大,“2007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总面积为6372万亩,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
”①我国土地流转的承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较大经济规模的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承接或合作经营。
各地在土地流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使得土地流转模式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即为这种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形式之一。
所谓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是指农民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折合为股份,入股到一种新型的经营合作体中,与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所持有的其他股份一起合并进行合作经营,以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效益的一种形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是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的一个类型,能够集中反映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
这种模式为土地流转的深化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
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主要运作机制新兴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有别于其他股份合作社。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简称“土地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但实际上,当前土地合作社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管理不规范、成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土地合作社需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困境1.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许多土地合作社成立初期的业务边界模糊、管理混乱,存在着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
社员之间信任度不高,协作意愿不强,导致土地合作社发展受到制约。
2.资金来源单一。
土地合作社在初期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成员入股。
但政府补贴不稳定,难以为土地合作社提供长期资金保障,而成员入股资金不足,往往难以满足土地合作社的成长需求。
3.资金管理不规范。
土地合作社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着职务缺乏明确、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种不规范的资金管理对于土地合作社长期发展来说,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导致社员离心、社员退出等问题的不断出现。
4.成员积极性不高。
土地合作社的成员往往因为利益诱惑而加入,但实际上经营土地的风险相对较高,成员的发展积极性不高,往往缺乏长期的投入和维护,进一步制约了土地合作社的发展。
二、出路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土地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让社员间建立起真正可信的商业关系。
定期召开成员大会,明确各项制度和规范,保持组织的稳定。
2.多元化资金来源。
土地合作社在资金来源上应开拓多种渠道,如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补贴和企业赞助等。
通过多渠道的资金注入,确保土地合作社的财务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3.规范资金管理流程。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资金的流程与使用,保证了这些资金能够更有效地为土地合作社的成长所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与滥用。
4.加强成员管理。
土地合作社应该加强对成员的管理,增大补贴与奖励力度,让成员有参与发展乃至分享成果的信心,激励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
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存在规模小、资金紧张的问题。
由于农民个体小,社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整体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形成有效的经济规模。
合作社的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缺乏资本支持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思考。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的成立,提高社员参与积极性。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建立健全合作社自愿入社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和资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社,同时加强实施绩效考核,提高社员收益。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合作社规模化发展。
通过设立农资信用担保和贷款、发放启动资金等方式,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还可以引导合作社与其他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展经营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市场连接。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合作社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加强合作社与市场的对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建设,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
政府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和利益,提高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和支持。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主要涉及规模小、资金紧张、技术支持和市场连接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支持,通过鼓励农民参与、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等方式,促进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组织形式,旨在通过股份合作制度,调动和组织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出路。
1. 产权不清晰。
由于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在土地使用权、分红权和决策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度不高,难以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2. 经营管理不规范。
部分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薄弱环节,包括资金管理不到位、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3. 人才短缺。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导致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4. 资金困难。
部分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于缺乏经营资金,难以开展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改造,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5. 农民参与意愿不强。
由于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分红权和决策权不清晰,许多农民对合作社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不够积极,导致合作社发展动力不足。
二、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出路1. 加强产权管理。
要加强对土地股份合作社产权的管理,明确土地使用权和分红权,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度。
2. 完善经营管理。
加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规范财务管理、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4. 拓宽融资渠道。
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引导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5. 提高农民参与意愿。
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归属感和参与意愿,建立农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农民对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在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的分析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指以农村集体土地作为社员入股的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它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土地规模小、资金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了解决
这些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金融支持、推进制度建设等。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土地规模较小,这使得其规模经济效益较低。
解决这个问
题的关键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扩大土地规模,比如组织土地流转、挂靠龙头企业等方式,将
零散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效益。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资金来源有限。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等方式,为合作社提供贷款、补贴等资金支持,帮助合作社建立起稳定的资金运作机制。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科学化的管理
手段。
可以采取提供培训、引导合作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合作、建立健全农村土
地产权制度等措施,加强合作社的管理能力,提高整体经营效益。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还需要破解行业发展中的其他困境,比如市场需求不稳定、
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
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引入先进农业技术等方式,提升合作
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可以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制度建设等多方面
的措施来解决。
只有在政策环境、金融支持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得到改善和完善的情况下,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促进,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农地股份合作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明确农地股份合作社 和村组织之 间权利界限 . 确立农地股份合作社 的 独立地位。 其次 , 完善农地 股份合作制 的“ 要 三会” 制度。 明确股东代表大会 、 监事会和董事会相应的权限和运作程序 . 允许各农地股份合作组 织制 定相应 的章程来 明确 治理结构 . 以保证股东 的知情权 、 决策权 和管理 权, 实现组织管理的民主化 和规范化 最后 , 建全股权运 行机制 。 股权 问题是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核心 . 因 此在《 农地股份合作 制法》 . 定要明确股权 的设 定方式 . 配方法 中 一 分 及股权评估方式 , 并设立相应 的股权登记机构 . 在法律上规范股 东的 登记程序 , 确认股东的权利凭证 , 规范股东权利 的取得 与消灭程序 . 保 障股东的权利 . 地股权更具操作性 使农 23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 - 加强政策支持 方面 , 加强政 府在税收 、 信贷 、 技术等方 面的政策支持 , 地股 农 份合作组织的发展 .不仅单靠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就 可以发展壮大 . 需 要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 . 大多数农户或者是集体经济组织 缺乏相 应的 资金及融资渠道 , 技术也 比较缺乏 , 生产 政府如果在税 收、 融资渠道及 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一定会提高农村进行农地股份合作 制改革 的信心 . 并能够促进农 地股份合作制 的发展与壮大 方面 , 建立相应的风险保 障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 在实践中 , 农 民及广大干部对其性质及作用认识不清 . 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 的地方 较少 . 而且股份合 作制引入 了股份运行 的机制 . 进了其生产 经营的 促 市场化 , 难免会 存在经 营风险 . 民 由于惧怕 风险承 担 . 不愿意 人 农 而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指农村承包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持有,通过入股方式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
尽管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现状1.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试点政策相继出台,如2014年《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化运营”,2015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股份合作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鼓励农民通过入股方式参与土地经营”。
2.试点范围: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已有的试点省份包括安徽、江苏、重庆、贵州、湖北等地,并且各地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3.政策效果: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助于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碎片化、规模经营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制度不完善: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不少不足,如权属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等,导致了经营主体的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把控。
2.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农民对股份合作制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不甚了解,缺乏相关的经营经验和技能,也导致了入股经营过程中的管理难题。
3.风险防范不足:股份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一些股份合作社由于经营技能不足或者管理混乱,导致了资金浪费和风险升高。
4.农户收益分配不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一些农户由于股份比例和经营水平的差异,导致了经营收益的不均衡分配,最终造成了农民群众的不满情绪。
谨防农地股份合作中的农民权益受损
谨防农地股份合作中的农民权益受损当前,中国农村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三权分置”,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权和农民住房权三项权利分置的改革。
在这个新的改革背景下,农地股份合作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推进经济脱贫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一些地方,农地股份合作中农民权益受损的问题也逐渐浮现。
因此,本文将探讨农地股份合作中的农民权益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的发展。
一、农地股份合作的概念农地股份合作是指以土地为基础的合资合作经营,是集体土地股份制的一种发展形式。
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难,投资贷款困难、管理费用高等问题。
在农地股份合作中,以农户的土地出资入股,共同享有企业的红利,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企业规模经济。
农户可按出资入股比例享有企业经济效益,也可选择继续享有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获得相应的承包费用。
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统计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国土资源部数据,2018年全国耕地面积593.67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3.2%,占农村居民用地面积的20%以上,因此耕地的流转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中国农村耕地流转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市场难以形成等等。
农地股份合作是一种有前途的土地流转模式,但是其在实践中也存在问题。
比如说,一些个别地方违反了有关法律程序,擅自划转农民集体土地,这是一种明显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不合理现象。
农民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土地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他们无法了解到土地用途改变后的利益分配方式,这给他们的利益保护带来了重大的障碍。
三、农地股份合作中农民权益受损问题1.土地权益受损在农地股份合作中,农民“卖地入股”后,很难再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经营。
如果合作企业出售土地,那么农民之前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护,这将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承包权等都受到了损失,达不到原有的“稳定、持久、可靠”的制度要求。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1. 引言1.1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各地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稳步增长。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也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缓慢,规模小,效益不高。
一些合作社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社员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加强社员的培训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2 对策思考对策思考是指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合作社持续稳定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规模小、经营效益低、社员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及时找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通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在制定对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政策支持和社员意识培养,全面提升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水平。
只有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合作社的发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加大,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涉及的农户数量也在增加。
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实践模式,它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本文将从组织模式、土地权益、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组织模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一些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资金管理混乱、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由于合作社成员分散、彼此之间联系较弱,在组织管理上较为困难,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协作难度大。
土地权益问题也是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的一大困境。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土地权益问题一直是农村社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焦点。
一方面,一些农民对土地没有足够的了解,容易被侵害,产生地租被挤压、权益受损等问题。
一些合作社没有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土地权益保护政策,导致土地利益分配不公,影响合作社的稳定运行。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限制,一些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扩大产业规模。
一些合作社缺乏技术支持和市场导向,导致产业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合作社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增强合作社的内部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需要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和流转机制建设,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规则,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需要加强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是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土地权益保护和流转机制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不合理
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不合理农村股权分配方案的合理性是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土地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在现实中,农村股权分配方案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并分析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首先,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农村股权分配方案的设计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导致股权分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
其次,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容易造成资源和利益的不均衡分配。
再次,农村股权分配方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对股权分配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容易受到欺诈和不当行为的影响。
最后,农村股权分配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股权分配的结果难以合理和公正。
正因为农村股权分配方案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不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容易导致农民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加剧,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其次,不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会导致农村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再次,不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城乡差距的拉大。
最后,不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不利于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解决农村股权分配方案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农村股权分配提供规范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股权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农村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因素,合理确定股权的分配比例。
再次,要加强农民对股权分配的信息披露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度,防止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股权分配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健全的检查评估机制,确保股权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一、现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起来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是农业经济组织的一种新发展形态。
它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的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土地入股、权益共享、利益联结、自治经营”的经营模式。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进行股份投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生产经营水平较低。
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农民对合作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不足。
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作不够灵活,无法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合作社的资金积累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受限,难以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二、对策思考1. 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为了解决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小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重组合并、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重组合并可以将小规模的合作社整合成为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引进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吸引外部投资,带动合作社的发展,提高资金规模,增强竞争力。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加强农民参与,提高积极性为了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程度和认同感,可以通过改善农民的权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农民有更多机会了解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和产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参与决策,增加合作社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灵活运作为了提高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管理人才,提高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可以加强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和水平。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
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及建议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指农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而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
这一做法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问题一:权益保障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
由于农民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不够稳固,他们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所获得的收益和权益可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一旦出现损失,农民很难获得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导致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不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的推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一: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为了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中的权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措施,对于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还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政策的执行和效果,让社会各界监督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政策的落实。
问题二:经营管理困难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导致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经营效益不佳,甚至出现了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建议二:加强管理能力建设为了解决经营管理困难的问题,应当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能力建设。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和成员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引进,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益。
问题三: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一种集体资本的模式,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益。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随着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和问题的暴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一、现状分析1.发展慢,规模小尽管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发展速度不足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需求。
2.经营模式转型难度大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经营上存在着多样性,有的发展较为成功,但也有很多遇到了瓶颈。
一些土地股份合作社在面对市场波动、销售难度等方面较为无奈,需要加强创新与转型。
3.资金来源不足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缺乏资金支持,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目前,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多依赖国家、地方政府扶持资金,无法自我发展。
二、对策思考1.加强资金支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必须加强自身的资金支持,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寻求多元化的运营方式,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银行、信托、股票等金融资本的投资方式,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2.注重品牌建设随着市场的浮现,不同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应该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宣传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顾客基础,强调公信力,稳定市场。
3.提升组织自身素质提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自身素质,不仅仅是人的素质,更是组织的素质。
需要通过理念转变和制度建设,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潜力。
4.加强创新能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广新品种,积极探索新市场,实现组织转型升级。
5.合理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确保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营的重要保障。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应加强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从治理层面上确保组织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三、结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客观分析,遇到问题就要想方设法寻求解决之路。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农村基础组织的基础上,农民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共同占有并管理固定的土地资源,实行投入和收益的联产联销制度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
1. 股份合作社模式的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在行政村基础扩大面积,设立股份制合作社,在村规民约制定内部细则,继续分散承包经营权,彻底摆脱传统大包干模式,实行入股经营,按劳分配。
2. 经营效益的提升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农田水利、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 社会效益的增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如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产品的供给。
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散经营,缺乏统一规划由于各个股份合作社独立运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了经济效益。
2. 组织经营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组织经营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规范,存在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影响了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和稳定。
3. 缺乏技术支持和管理人才一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4. 土地流转风险增加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股份合作社存在土地质量下降、土地保护不力等问题,土地流转风险逐渐增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加强组织管理,推动整合发展应加强股份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推动不同股份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整合,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
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困境和出路分析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更新,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本文将就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1.土地资源受限农村社区的土地资源本身就受到限制,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布和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匮乏,土地利用率较高,导致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难以扩大规模和增加生产。
2.生产方式滞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农村经济的需求,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生产方式存在滞后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
3.经营管理不规范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多数是基于自然村的管理模式,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在经营上存在计划不周、管理混乱、信息闭塞等问题,导致合作社运营困难,发展受限。
4.金融支持不足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现实中很多合作社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而难以进行规模化发展。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信贷环境的复杂也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制约。
5.法律法规困扰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土地股份权等方面的法律困扰。
一些不正规的土地流转和股份转让活动,也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二、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出路1.规范土地流转对于土地资源有限的农村社区来说,规范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资源受限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资源富余地区进行合理的流转,支持贫困地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升级。
2.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技术培训的方式来支持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出和降低成本。
传统农区的土地股份合作:问题与建议
2019年 第2期中国农民合作社53理论研究传统农区的土地股份合作:问题与建议■ 文 / 赵翠萍 周 艳一、传统农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的背景不同于早期土地股份合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端于广东南海,是在集体所有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农业生产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制度创新。
其创新主要在于通过土地折价入股,在集体、农户与合作社之间构建起了权责明确的“三权分离”式土地产权关系,其早期探索主要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城郊农村。
福建晋江的洋埭村、江苏扬州的渌洋湖村、山东桓台县的邢家村都是学界关注较多的典型案例。
早期案例中的土地股份合作都曾有相似背景,那就是既有的制度安排不能应对规模庞大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引发的矛盾。
换言之,早期土地股份合作的发生多是因富思变,是村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应对再分配压力而被迫摸索的制度创新,是一种适应性的自发调整。
近些年土地股份合作在传统农区普通村庄的实践越来越多,然而,其发生背景却异于早期。
如果说早期探索是因富思变,那么近几年传统农区的实践则更多是因穷思变。
因为其面对的并非是体量巨大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带来的矛盾,而主要是农业生产和村庄治理难以为继的现实难题。
主要归结为3个方面:劳动力大量外出无人种地的现实难题,改变小规模农业生产低收益状况的强烈需求,组织资源不足背景下的村级治理难题。
如果说早期经济发达村庄的土地股份合作是面对再分配压力的一种适应性调整,那么,传统农耕村的土地股份合作则是经济社会发展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一种求生式的内在需求。
土地股份合作的传统农区实践显然赋予这一制度创新更普遍性的意义,但发生背景的迥异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差异,加之股份合作固有的制度局限,决定了这一发端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今天在传统农区的实践不仅面临固有的老问题,还面临新难题,因此,有必要对其问题和难题进行梳理并重新理解和审视这一制度创新。
二、传统农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面临问题与难题入股要素单一以及土地调整受限双重约束下的发展经营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为研究对象傅广宛/韦彩玲• 2013-01-08 11:11:56 来源:《学习与实践》(武汉)2012年8期【内容提要】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农地非农化建设、农民难以得到入股土地经营的股权和农地土壤质量遭到破坏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入股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以及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等。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问题近年来,我国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加大,“2007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总面积为6372万亩,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
”①我国土地流转的承接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较大经济规模的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承接或合作经营。
各地在土地流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使得土地流转模式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即为这种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形式之一。
所谓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是指农民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折合为股份,入股到一种新型的经营合作体中,与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所持有的其他股份一起合并进行合作经营,以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效益的一种形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是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的一个类型,能够集中反映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的基本特征。
这种模式为土地流转的深化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
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主要运作机制新兴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有别于其他股份合作社。
其大致形式是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以机动地经营权、农户以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龙头企业以货币、农机具、技术或其他要素折合为股份组成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实践中的主要运作程序是:土地折股、设置股权、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分配方式、确定组织管理机构。
主要运作内容是: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合作社用现代农业理念取代传统农业理念,用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取代分散经营,通过这些措施获得土地的较高效益;在组织机构方面,现代企业制度所蕴含的组织架构基本具备,包括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在利益分配上大都采取“保底租金+盈余分红”的模式。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弱点逐渐显露出来,使得现有土地制度的非均衡性日益突出,亟待进行完善和维持平衡发展。
目前,土地制度已经由于外部利润的存在而处于一种典型的非均衡状态,土地制度的非均衡性导致与土地相关的各利益主体之间权益分配的不均衡。
由于长期施行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的权益保障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并没有获得充分的保障,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权益保障的力度势在必行。
目前,制度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增长和农民权益保障的重要变量之一,因此对于经济增长和农民权益保障的预期将部分建立在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基础上。
这种制度变迁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改变利益格局的不均衡状态,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为此,必须找到一种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这是由促进经济增长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双重动因所决定的。
作为土地股份合作模式的类型之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所做的制度变迁之一。
这种制度变迁旨在通过改变土地生产活动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规则和交易规则,产生新的激励和动力机制,形成新的权益格局,推动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的增长。
其主要的效果在于,通过土地产权流转部分缓解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使得部分农民不至于因外出打工而将土地撂荒;使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得到强化,重构了农村集体在产权上的主体地位,既有利于规范管理,也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和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及其享有公共产品的权益;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推动土地的规模经营也大有裨益;这种制度变迁的最终效益在于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使农业走上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应该说,无论是这种模式的内涵还是外在形式,都是为了适应制度创新所做的一种探索,其积极意义值得充分肯定。
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存在的隐形问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已经在不少地方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所以必然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隐形问题,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势必会影响土地流转的整体效果。
(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实践中,为了促使制度的推行,实现土地连片,一般都有对农民保底分红和浮动红利的承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由企业承担了主要风险。
然而“土地规模化经营带来的风险远大于家庭承包经营。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交易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价格风险、规模经营中的契约风险。
”②因此当合作社因经营不善而出现亏损,资不抵债,或因为自然风险无法实现经营收入等情形下,合作社对农民的承诺将很难兑现,入股农民的生存状态就会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土地有保障农民生活的功能。
其“实现途径取决于农民对土地的直接生产经营活动,与土地使用权的享有密不可分”。
③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状况严重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依然不能满足需要。
当龙头企业的承诺无法兑现,很多农民就无力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国家的社会保障领域就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风险防范机制是有待健全的。
(二)存在隐蔽性的农地非农化建设,导致农地严重流失土地入股后,决定土地用途的往往是企业。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存在强烈的将农用地用于非农建设项目的动机,以谋求“农转非”所带来的超额利润。
其表现手法一般是借合作社之名规避法律,将大量已流转的土地开发为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酒店等,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导致耕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农地严重流失。
入股农民成为“农转非”的被动接受者。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既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又扮演参与者的角色,这必然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和经济利益方面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吸引企业参与土地流转,一些地方政府不仅对企业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还规定企业接受流转的土地达到一定规模后可把一部分耕地改为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应该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提供制度保障,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
(三)农民难以真正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全部权利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
要提高土地的产出效力,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撑。
形成规模经济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以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
企业对已流转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整理,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能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虽然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大大提升土地收益,获得超额的经济效益,但是现实中农民难以享受到农地规模经营的收益。
在实践中“有可能出现农民实际分得的股红收益与其土地权益价值不对等的倾向。
”④其原因是,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时,大多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精神按股权份额给农民应有的分红回报。
一般的做法是合作社与入股农民签订保底协议,即不管公司是否盈利,都要分给农民一定数额的红利,这种“保底红利”虽然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却模糊了按照股权分红的概念,给公司以较低的数额进行分红(分红远小于依股权份额给农民的合理的长期回报)造成了口实。
股权红利是由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的,而农民享有的与经营状况脱节的“红利”其实只是一种租金,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单纯的福利分配权。
租金的获取是一个不需要与经营状况挂钩的概念,所以从本质来看,农民只是得到了最低的保障,而没有真正取得股权。
农民入股分得的主要是租金,股利成分很小,这就容易掩盖另一个问题,即对于企业可能获得的超额收益,入股农民也难以充分享受到。
(四)农地土壤质量遭到破坏,农民的长远利益得不到保障从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实践来看,一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投资行为具有比较明显的短期化倾向,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既缺乏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的动力,也缺乏长远的规划。
一些企业在接手土地以后,在缺乏长远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对土地进行大举改造,甚至修建道路、水渠、管线、厂房等设施。
“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府支持下追求农业形象,盲目扩大农地流转规模,热衷打造样板、塑造典型,超越实际需求修建高标准的生产道路、现代化养殖圈舍、仓储设施和绿化工程等,不仅耗用大量耕地,而且因改变土壤结构而难以复耕。
”⑤这必然对土壤结构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原先的土壤结构、生态结构等被破坏后,再想要复耕就十分困难。
这将带来一个很大的隐患,若干年以后,一旦“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发生变化,一些农民就有可能面临土地无法种植的风险,进而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完善建议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土地规模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在内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采取相关措施着力解决,不然很难实现土地流转的预期效果和进一步保障农民权益。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家庭化分割经营,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公平正义名义寻求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并藉此维系社会主要是广大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而非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的效益价值。
”⑥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出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倾向。
所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虽然初衷良好,但是在实践中必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可靠的依托,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