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2

合集下载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

区别:肥大是体积增大,增生是数 量增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增多, 功能基本不变
联系:肥大和增生都是病理变化的 表现,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方 式不同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
坏死
坏死的分类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死的原因
缺血缺氧:组 织长时间缺血 缺氧,导致细
胞死亡
感染: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导致组织
坏死
化学损伤:强 酸、强碱等化 学物质对组织
造成损伤
气体栓塞:静脉损伤时,外界气体可经缺损处进入血流,随后被带到右心室并泵入肺 动脉主干,阻塞血管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分娩并发症
栓塞的后果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充血
生理性充血
原因:生理性充血是指由于生理刺激引起的器官或组织充血
表现:生理性充血通常表现为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颜色略红
意义:生理性充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器官或组织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注意事项:在生理性充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炎症性充血
定义:炎症性充血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充盈扩张 原因:炎症介质的作用,如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 表现:皮肤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 意义: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进炎症的恢复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皮肤病理学通过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变化,为皮肤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皮肤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皮肤病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皮肤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非肿瘤性疾病则包括感染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等。

在皮肤病理学中,病理变化是指皮肤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海绵形成等。

这些病理变化可以表现为各种皮肤病的特点,有助于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断。

皮肤病理检查是皮肤病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皮肤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皮肤深层病变,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皮肤病理检查对于疑难少见病例尤其重要,可以提供诊断线索,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皮肤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为皮肤科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织特点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织特点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织特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承担着保护身体、调节体温、感知外界刺激等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皮肤的结构和组织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层次结构。

皮肤的层次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1.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它由多层上皮细胞排列而成。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构成,起到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

在角质层下面是颗粒层和透明层,这些层含有不同程度的角质蛋白,帮助维持皮肤的稳定性。

最内层是基底层,这里存在着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是皮肤的细胞更新区域。

2. 真皮:真皮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弹性纤维、胶原蛋白和血管等结构。

真皮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上层的网状层和下层的网状层。

纤维母细胞存在于网状层,在这里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柔韧性。

真皮还含有血管,为皮肤提供养分和氧气,并帮助调节体温。

真皮中的汗腺、脂腺和毛囊等结构也与皮肤的功能息息相关。

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脂肪组织能储存能量、保持体温和提供缓冲效果,同时也起到保护内脏的作用。

结缔组织则在皮肤与肌肉之间提供支撑和连接功能。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部分,皮肤还包括其他的组织特点。

1. 毛发:毛发是一种由特化的角质细胞构成的结构,生长在皮肤的毛囊中。

毛发能够保护皮肤不受外界刺激,还能帮助调节体温。

2. 汗腺:汗腺是皮肤中的一种特殊分泌腺,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它们帮助调节体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3. 血管:皮肤中的血管网络丰富,通过调节血液的流量和温度,帮助维持皮肤的血液供应和散热。

4. 神经末梢:皮肤中存在大量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触摸、温度、痛觉等外界刺激。

综上所述,皮肤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组织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皮肤系统。

了解皮肤的结构与组织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皮肤,促进皮肤的健康与美丽。

皮肤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皮肤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肤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章⽪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考点:1、表⽪基本病理变化1.⾓化过度:⾓质层异常过度增厚。

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见于扁平苔藓、掌跖⾓化病、鱼鳞病等。

2.⾓化不全:⾓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见于银屑病等。

3.⾓化不良:表⽪或附属器个别⾓质形成细胞未⾄⾓质层即显⽰过早⾓化。

良性疾病中可见于⽑囊⾓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化不良细胞可呈同⼼性排列,接近中⼼部逐渐出现⾓化,称⾓珠。

4.颗粒层增厚:指颗粒层变厚,因细胞增⽣和(或)肥⼤所致。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扁平苔藓等。

5.棘层肥厚:指表⽪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突延长或增宽,⼀般由棘层细胞数⽬增多所致,由细胞体积增⼤所致者称假性棘层肥厚。

见于银屑病及慢性⽪炎等。

6.乳头瘤样增⽣:指真⽪乳头体不规则的向上增⽣,往往表⽪本⾝也出现不规则增⽣,使表⽪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见于⿊棘⽪病、⽪脂腺痣等。

7.疣状增⽣:指表⽪⾓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宛如⼭峰林⽴。

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

8.假上⽪瘤样增⽣:指棘层⾼度或显著不规则肥厚,表⽪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平以下,其间可有炎性细胞。

见于慢性感染灶周缘。

9.细胞内⽔肿:主要指棘层细胞内发⽣⽔肿,细胞体积增⼤,胞质变淡。

⾼度肿胀的细胞可呈⽓球状,称⽓球状变性;若细胞内⽔肿使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连成许多⽹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疱,称⽹状变性。

见于病毒性⽪肤病、接触性⽪炎等。

10.细胞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清晰可见,甚似海绵,故⼜名海绵形成,⽔肿严重时形成表⽪内⽔疱。

见于⽪炎湿疹等。

11.棘层松解:指表⽪或上⽪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内裂隙或⽔疱。

见于天疱疮、⽑囊⾓化病等。

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指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接触,常伴真⽪内噬⿊素细胞浸润。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十章)第二十章、常见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的个体引起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群中流行。

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一、结核病定义: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炎,以肺最常见,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结核。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临床表现: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早期或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免疫反应弱、变态反应强。

主要表现:浆液/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中性粒细胞渗出,以后被单核巨噬细胞所代替;渗出物和巨噬细胞内含结核杆菌。

好发组织:肺、浆膜、滑膜、脑膜。

转归:吸收消散,或转变成为增生或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变态反应弱。

病变:结核结节——具有诊断意义肉眼:融合成大结节时表现为粟粒大,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略带黄色,略隆起。

镜下: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朗罕巨细胞,外围聚集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3.变质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

病变:干酪样坏死——特征性病变。

肉眼:淡黄色,均质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或豆腐渣。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结核病的病变转移规律:(一)转向愈合1. 吸收消散(吸收好转期)(1)条件: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小干酪样坏死灶和增生性病变亦可。

(2)途径:淋巴道。

(3)病变:缩小消散。

(4)X线:边缘模糊、密度不均的云絮状阴影缩小、消失。

2. 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硬结钙化期)(1)条件:三种病变均可结核结节--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灶--小:纤维化;大:纤维包裹、钙化未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机化后纤维化。

完全纤维化的病灶无菌,纤维包裹、钙化者仍含菌(复发的根源)。

(2)病变:瘢痕。

中级职称大纲皮肤学

中级职称大纲皮肤学

皮肤解剖学、胚胎学和组织学(基础知识)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皮肤生化学(基础知识)皮肤免疫学(基础知识)皮肤病理学(基础知识)皮肤病与性病学(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1 荨麻疹的主要病理表现:真皮水肿2 毛囊角化病的主要病理表现:角化不良细胞3 下列哪种疾病有色素失禁:扁平苔藓4 匍行疹的病原体:猫,狗所携带钩虫的幼虫5 下列哪种疾病为火激红斑:长期红外线照射局部6 AIDS的诊断目前主要靠检测:抗原?抗体?7 疥疮为何夜间痒的严重?8 蜂窝织炎的致病菌?9 丹毒的致病菌?10 麻疹病毒在什么情况下能生存?A 通风B热C低温D紫外线11 色素息肉综合症是什么类型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2 表皮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13 面部化妆品过敏属于几型变态反应?14 皮肌炎的主要临床15 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首选哪种维A酸口服?16 寻常性痤疮首选哪种维A酸外用?17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哪个部位分泌?18 糖皮质激素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上升19 按作用时间的长短,糖皮质激素的分类?长效,短效,中效20 MTX的长期主要副作用?肝脏纤维化21 环孢素的主要副作用?肾毒性22 以下哪种属于遮光剂?氢醌23 面部皮炎有渗出应该选用哪种剂型?溶液24 日光性皮炎的致病光谱?290-320nm25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琳病对哪个波段的紫外线最敏感?400NM26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挪威疥疮是由疥疮的挪威种引起的27 腋毛癣的致病菌是?28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的机理?29 萎缩纹是由于什么病变引起的?弹性纤维30 黄褐斑是由于什么引起?口服避孕药31 Rihel黑变病由什么引起?接触沥青32 以下哪种虫咬可分泌强酸,而且需要包扎近心端?蝎子33 肥大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区别?34 白化病是由于什么引起?黑素合成障碍35 白癜风发病机理?黑素细胞受到破坏36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HIV的POL基因编码逆转录病毒的结构蛋白,gag env基因编码逆转录酶与整合酶其实正好相反37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沙眼衣原体L1 L2 L338 生殖器疱疹可检测到?HSV 2型的39 以下哪种结构不出现在面部?透明层40 淋球菌主要寄生在?移行上皮与柱状上皮41 下列哪项疾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丘疹行荨麻疹,隐翅虫皮炎,头虱,匍行疹,42 下列哪项正确?色素息肉综合症的黑子部位,大小,分布与胃肠病无关43 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RO/SSA44 混合结缔组织病的抗核抗体?45 手足癣的最常见致病菌?红毛癣46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甲癣常继发于其他癣病及外伤47 冻疮发生时哪种血管最先收缩?小动脉48 以下哪项是错误的?螨虫皮炎常发生于春天49 种痘样水疱病的特点有一题50 放线菌病首选什么药物?再加点东西:6月二号下午皮肤科机考专业实践能力考题病例分析:共11题1 梅毒2 黄褐斑3 银屑病4 SWEET病5 疥疮7 鳞癌8 天疱疮9 过敏性紫癜10 大疱表皮松解性药疹11 带状疱疹机考的题目看起来虽然不难,但因为大部分都是多选,所以选起来还是比较难的,70分以上的好像不是很多,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看书,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病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1章-2

病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1章-2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组织细胞出现损伤(injury)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损伤的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免疫反应●低氧●遗传缺陷●化学因素●营养失衡●物理因素●其它●生物因素损伤的发生机制损伤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原因不同机制不尽相同,主要生化机制:● ATP的耗竭●线粒体损伤●膜渗透性的缺陷●细胞内钙的流入和钙内环境的破坏●氧自由基的积聚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可逆性损伤(reversible injury)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损伤(cell injury)不可逆性损伤(irreversible injury)细胞死亡(cell death)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病理性色素沉着脂肪变变性粘液样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钙化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细胞水肿、细胞肿胀、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因缺氧、感染、中毒,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好发部位:线粒体丰富、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如心、肝、肾细胞水肿形态●肉眼: 肿大,包膜紧张,边缘变钝,切面隆起,混浊无光,如沸水煮●光镜:病变初期,细胞质内出现的红染细颗粒状物。

若水钠进一步积聚,细胞基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其极期称为气球样变●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肿胀脂肪变性 (fatty change)定义: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部位: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形态:肉眼: 器官体积增大,边缘圆钝,淡黄色,切面呈油腻感光镜: 细胞内出现边缘较整齐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苏丹Ⅲ呈桔红色,锇酸呈黑色肝脂肪变性:小叶中央性:肝淤血小叶周边性:磷中毒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灶性:多见于左心室心内膜下或乳头肌●弥慢性: 两侧心室心肌弥漫淡黄色, 见于严重缺氧和中毒●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虎班心。

皮肤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

皮肤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

(3)皮下组织

又称脂肪层,皮肤最底层,由 大量脂肪细胞和蔬松结缔组织构成 ,其厚度约 占真皮层的5倍,含大 量血管,淋巴管深部毛囊,具有维 持人体的温度、缓冲外力、保护内 脏 、隔缘、绝热功能、保护皮肤张 力作用,并参与体内脂肪代谢。

(4)皮肤附属器 • 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汗 腺、皮脂腺、毛发、爪甲等。 血管直接与内脏相连,动 脉血管将氧气和营养送到皮肤, 静脉血再负责把代谢的废物运走 。
• 坏死:有生命机体内组织或细 胞的死亡。组织学上判断坏死 是根据核的改变,即核碎、核 缩及核溶。坏死细胞的胞浆常 肿胀、红染。
•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溃疡 及炎症过程中出现,以富含血 管的水肿性结缔组织为特点, 有许多新形成的毛细血管,多 数成纤维细胞及较为致密的混 合类型炎症细胞浸润。
• 肉芽肿:以组织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过程,常呈慢性经过。 组织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作用 。吞噬了黑素颗粒为噬黑素细 胞,吞噬了含铁血黄素为噬含 铁血黄素细胞,吞噬了脂质为 泡沫状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可 以多核,如郎罕细胞,Touton 细胞及异物巨细胞。
• 棘层松解:表皮细胞间的粘合 丧失,导致出现表皮内裂隙、 水疱或大疱。当与周围细胞完 全分离后称为棘层松解细胞, 其核圆、染色均一、周围绕以 嗜酸性浓缩的胞浆。棘层松解 发生在表皮内病变如天疱疮。
• Munro微脓肿:角质层及颗粒 层中中性粒细胞聚集,见于银 屑病等。 • Pantrier微脓肿:表皮内 3个或 3个以上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 的集聚,特征性的见于蒙样肉 芽肿。
2、皮肤的基本结构:
• 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 皮下组织和皮肤附属器官。
(1)表皮层: • 平均厚度为0.2毫米,由外向内 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 ,棘层,基底层组成,又称上 皮层,没有血管,淋巴管,只 有神经未梢,刺破不会出血。

常见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病理变化
度升高。 ➢ 后果: 1. 解除病因 → 可完全恢复 2.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性出血 3. 减压后充血 → 重要脏器相对缺血
皮肤充血(猪丹毒)
肺炎(充血)(二)静脉性充血淤血)静脉性充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 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
1、静脉受压
原因
2、静脉腔阻塞
3、心力衰竭
肠梗死
正常肠
肠出血性梗死
梗死区呈紫黑色(灰白处为正常肠段)
肺 出 血 性 梗 死
肺出血性梗死
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被肉芽组织机化
➢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器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心—心功 、猝死 脑—功能障碍、猝死
肾—腰痛、血尿
肺—胸痛、咯血
肠—腹痛、便血
四肢等—坏疽
第二部分 组织的损伤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脂肪栓塞(fat embolism)
其它(虫卵、肿瘤细胞等)栓塞
五、梗死
概念:由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组织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称为梗死。
病因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血管受压闭塞
梗死灶部位、 大小和形态
与受阻动脉供血范 围一致
病 变
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仔猪副伤寒(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大肠杆菌性腹膜炎)
纤维素性炎(大肠杆菌性肝周炎)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慢性猪瘟) 化脓性炎(脓肿)
化脓性炎(化脓棒状杆菌) 出血性炎:肾、淋巴结出血性炎(猪瘟)
急性增生性炎(白班肾) 增生性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灰白色的浓稠糊状 液
大量白细胞脓球、坏死组织碎片、 病菌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

表皮病变
角化过度(10×10)
角化不全(20×10)
表皮病变
角化不良 A:良性,40×10;B:恶性,20×10
表皮病变
颗粒层增厚(20×10)
棘层肥厚(10×10)
表皮病变
疣状增生 (4×10)
乳头瘤样增生 (10×10)
表皮病变
假上皮瘤样增生(10×10)
细胞间水肿(10×10)
表皮病变
细胞内水肿 A:细胞内水肿,20×10;B:网状变性,10×10
表皮病变
棘层松解 (10×10)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20×10)
表皮病变
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 A:Kogoj微脓肿,20×10;B:Munro微脓肿,20×10
表皮病变
Pautrier微脓肿(40×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纤维蛋白样变性(20×10)
嗜碱性变性(4×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黏液变性 (4×10)
弹力纤维变性(10×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肉芽肿 (10×10)
渐进性坏死 (4×10)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脂膜炎 A: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检查目的 1.确定诊断 皮肤肿瘤; 感染性皮肤病;代谢性疾病。 2.鉴别诊断 大疱性皮肤病、肉芽肿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角化性皮肤 病、某些红斑性皮肤病等。 3.指导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缺乏临床特征或诊断不能明确的皮肤病。
一、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
皮肤组织病理学(dermatopathology)是皮肤病诊断最重要的辅助 检查方法之一。
➢ 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 ➢ 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 是制订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18617

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18617

精选文本
18
颇似鳞状细胞癌
精选文本
19
乳头瘤样增生 (Papillomatosis)
此主要指真皮乳头体不规则的向上增生, 有时伴有角化过度,使表皮表面呈不规则 波浪状起伏,同时表皮本身也有轻度不规 则的增生 。
精选文本
20
真皮乳头体不规则的增生
精选文本
21
表皮表面呈不规则波浪状起伏
精选文本
(Vacuolation)
在皮肤表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化细胞属异常, 此时表皮细胞胞质透明,为细胞损伤的表 现,在病毒性皮肤病中,细胞比正常表皮 细胞为大,核周空泡化,核圆而深染,部 分不规则。
精选文本
46
正常粘膜
精选文本
47
病毒性皮肤病
精选文本
48
病毒性皮肤病-高倍镜
精选文本
49
棘突松解
(Acantholysis)
这是由于角化过程不完全所引起的,因此, 在角层内尚有细胞核的残留。这种变化通 常与棘层内水肿及真皮上部的炎症有联系, 其下方的颗粒层往往消失或减少。
精选文本
8
角化不全表现
精选文本
9
灶状和柱状角化不全
精选文本
10
角 化 不 良 (Dyskeratosis)
个别角朊细胞出现有缺陷的和过早的角化, 有两种类型,一型见于某些棘突松解疾病, 另一型见于某些表皮肿瘤。
精选文本
52
鳞状细胞增生变异
精选文本
53
鳞状细胞呈梭形改变
精选文本
54
表皮内细胞排列紊乱
精选文本
55
细胞核大,胞浆丰富
精选文本
56
细胞核大,深染
正常的皮肤也有厚度不等的角质层存在, 但是在某些病变时,局部角质层特别增厚, 这种角质层过度增厚的变化称为角化过度。 如果是角质形成过多所造成,则其颗粒层、 棘层亦相应增厚。

皮肤组织学结构

皮肤组织学结构

皮肤组织学结构
皮肤的组织结构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1、表皮: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的构成细胞是角质形成细胞,还有朗格汉斯细胞、黑素细胞、梅克尔细胞等参与构成。

根据外胚层分化阶段与特点,将其由深至浅分为5层:基底层、基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真皮:真皮层是不规则的致密的结缔组织,主要由纤维成分构成,以及基质和细胞成分。

由深至浅可分为:有较大血管、神经等穿行的网状层和富含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的乳头层。

常说的胶原纤维在组织学上则主要在这层。

这个部位具有丰富的皮肤附属器官,比如汗腺,毛囊,皮脂腺,以及大量的毛细血管,以及组织细胞等。

3、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层与肌膜之间,包括疏松结缔组织与脂肪小叶,因而又被叫做皮下脂肪层,其厚度受部位、性别与营养状况的影响。

2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2第二节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介质】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故亦称化学介质。炎症介质有外源性(细菌及其产物)和内源性两大类,但主要是后者。内源性炎症介质又可分为细胞源性和血浆源性两类,通常以其前身或非活性状态存在于体内,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大量释放并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炎症过程中对某些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由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有血管活性胺、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溶酶体成分和淋巴因子等,由血浆产生的炎症介质包括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导致炎性充血和渗出等变化。此外。有的炎症介质还可以引起发热、疼痛和组织损伤等。
6、补体系统与炎症有关的主要是C3a、C5a和(C5b67。C3a、C5a亦称过敏毒素,能促使肥大细胞祁血小板释放组胺。C5a对吞噬细胞有强烈的趋化作用。C5b67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
7、凝皿系统炎症时,通过激活凝血系统形成的纤维蛋白多肽具有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作用,同时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
8、纤溶系统纤溶系统激活后形成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对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二、渗出
【形态变化】炎症过程中的变质性改变,即可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发生于间质。实质细胞的变质常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以及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的变质常表现为粘液样变性(间质出现类粘液积聚)、纤维素样变性和坏死崩解等。
【代谢变化】炎症组织形态变化是一系列代谢变化的结果。炎区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1)分解代谢增强: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均增强,耗氧量增加;但由于酶系统受损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氧化过程迅速降低,导致各种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脂肪酸、酮体、氨基酸等在局部堆积,使炎区氢离子浓度升高,出现局部酸中毒;(2)组织内渗透压升高:炎区内分解代谢亢进和坏死组织的崩解,蛋白质等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使分子浓度升高;同时由于氢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盐类解离过程增强,钾离子、磷酸根离子及其他离子浓度增高。因此,炎区的胶体和晶体渗透压升高,炎区的酸中毒和渗透压升高,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性渗出等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病理考点

病理考点

一、名词解释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增多,从而使得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又叫主动充血。

2、淤血:局部组织器官内动脉端血液流入量正常,静脉端血液流出受阻,使静脉血蓄积的病理现象。

又叫被动充血,简称淤血。

3、发绀: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

4、心衰细胞:心衰引起慢性肺淤血时,巨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称为心衰细胞。

5、槟榔肝:肝淤血时,切面肝小叶中心淤血呈紫红色,周围常因脂变呈黄褐色,这种红黄相间的结构,似槟榔,故称槟榔肝。

6、缺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减少,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使局部血液含量减少的病理现象。

7、出血:血液全部成分流出到心血管外,称为出血。

8、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或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

9、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根据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血栓栓子、脂肪栓子、气性栓子、瘤细胞栓子、寄生虫栓子等。

)10、梗死:局部组织因缺血造成的坏死,称为~。

11、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生理性萎缩:也称年龄性萎缩,当动物到达一定年龄时,某些组织器官即发生萎缩,生理机能自然减退。

病理性萎缩: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组织器官的萎缩。

恶病质:一种病理性、全身性、衰竭性的萎缩12、变性: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实质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西米脾:淀粉样变沉积于脾脏、淋巴结滤泡部位时,称为滤泡型。

肉眼观察脾脏呈散在的灰白色半透明的颗粒,形如西米故称“西米脾”。

火腿脾:当沉着于红髓部分的网状细胞时,称漫散型。

肉眼观察:病变红髓呈灰白色,与正常暗红色的红髓互相交织,似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真皮内可见无定形、深嗜碱性而致密的颗粒 沉积,有时也可为大块沉积,其周围往往有异 物巨细胞反应。
皮肤病理中可见两种特殊类型的坏死:
干酪样坏死: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 粒状,其中含有大量类脂质,因而肉眼呈现灰黄 色,质地松软或较硬,类似干酪样的团块。HE 切片中为嗜伊红染色。
在HE染色切片中,淀粉样物质呈均匀一致的 淡红色,其间可出现裂隙,这种裂隙是由于组 织固定脱水时淀粉样物质收缩所致;
结晶紫染色呈特殊的异染性反应,为紫红色。 与胶样粟丘疹不易区别。
胶样变性
(Colloid degeneration)
对此种变性的性质尚无一致的意见,大多数认 为是胶原纤维变性的一种形式。
如荨麻疹、Sweet综合征等。
真皮萎缩 (Atrophy of dermis)
指整个真皮的厚度减少,系胶原纤维或弹力纤维 减少所致。通常伴有毛囊及皮脂腺的萎缩或消失, 如各型麻风皮疹中见到的萎缩。
真皮萎缩显著时,较大的血管、汗腺甚至脂肪组 织均可在真皮浅层出现。
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表皮下及真皮上三分之一可见到均匀一致的弱 嗜伊红物质存在,其间也有裂隙,并有残留的 细胞核存在。
纤维蛋白样变性 (Fibrinoid degeneration)
纤维蛋白渗入胶原内,使受累部位呈现明亮嗜伊 红性均质的外观,有很强的折光性。
可见于变应性血管炎中,纤维蛋白沉积在血管壁 内以及其周围,伴有血管损伤,并常有红细胞外 溢。
渐进性坏死:
即真皮结缔组织纤维、纤维细胞、脂肪细胞 以及血管均失去正常着色能力,但仍见其正常结 构的轮廓,在坏死病变中无明显炎症,而在坏死 的边缘通常可见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或上皮样 细胞作栅栏状排列。
主要见于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等。
胶样小体 (Colloid bidoes)
胶样小体也称细胞样小体 (Cytoid bodies) 、透明 蛋白小体或 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 嗜伊红性均质性外观,直径约10μm,见于表皮 下部或真皮上部。
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
钙沉积 (Calcinosis)
指真皮结缔组织无定形均匀一致的变化。 常见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闭塞性干燥性龟头
炎、慢性放射线皮炎等。
粘液变性 (Mucinous degeneration)
真皮胶原纤维基质中,由于粘多糖增多或由于 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化,称为粘液变性。
HE染色时表现为胶原间隙增宽,内有淡蓝色 物质沉积,阿新兰染色呈蓝色;
见于胫前粘液水肿等。
弹力纤维变性 (Degeneration of elastic fibers)
由于弹力纤维坚韧,对各种化学刺激比较稳定, 因此,在急性炎症时多不被破坏。但在各种慢 性肉芽肿,则易发生变性、破坏乃至消失。
弹力纤维变性时,纤维呈无定形、颗粒状、嗜 碱性变化,重则断裂,破碎,聚集成团,见于 弹力纤维假黄瘤等。
此指在组织内或细胞内出现半透明的均匀物质, 即所谓透明蛋白,其主要成份为糖蛋白,耐淀粉 酶的PAS染色阳性。
淀粉样变性 (Amyloid degeneration)
组织或血管壁内出现一种呈特殊反应的无结构 半透明的淀粉样蛋白,由于其化学反应类似淀 粉,遇碘呈棕色,再滴以10%硫酸液则呈蓝色, 故有此名。
皮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2
真皮的变化
真皮内的病变与全身其它器官的病变基 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在真皮中可见到 与普通病理相类似的变化。
真皮水肿 (Dermal edema)
在许多皮肤病变中,特别是在有炎症反应的病变 中,在真皮上部,自乳头层到网状层,皆能见到 程度不同的水肿。
水肿现象即结缔组织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内有液体 潴留,纤维本身也肿胀,染色较淡。
嗜碱性变性
(Basophilic degeneration)
此指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在HE染色时失去其嗜伊 红性而出现无定形、颗粒状的嗜碱性变化,甚至 可表现为不规则排列的卷曲的嗜碱性纤维,病变 与表皮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境界带;
是胶原纤维的一种变性。
均质化变性 (Homogen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