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题(1)求点C对应的数.(1)若点P为的中点,直接写出点PAB(1)M、N两点间的距离为,点P表示的数是 (用含(2)经过多少秒时点P与点N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1)______,______,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1)写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点(1)写出点B 表示的数;(2)如图1,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同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时相向而行,动点P 的速度是动点Q 的速度的2倍,4秒后两动点相遇,当动点达点5时,运动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时,求点(3)如图2,当点A 、B 位于原点O 的异侧时,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3PQ =(1)数轴上点对应的数是 ,点(1)化简:;(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B 2a b a b a ++--MP=NP= (1)若点在线段上运动,当时,;P AB7(1)a的值为______,b的值为______c的值为(2)点P是数轴上A,C两点间的一个点,当数.同时出发,求: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 重合?②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16.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点A 表示的数为,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动点P 、Q 分别从A 、B 出发,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2)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这两点相遇?(3)若点P ,Q 同时出发,t 为何值时,点P 和点Q 刚好相距5个单位长度?1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12,是数轴上位于点左侧一点,且,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若为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3)动点从点处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同时出发,问点运动多少秒时与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8.如图,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是最大的负整数,,.16-()0t t >A B A 32AB =P A t B P t M AP N BP P MN t Q B P Q P Q A B C a b c a 11AB =2AC =参考答案:。

(完整版)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1。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 ,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解:(1)由题意得点B表示的数为-6;点P表示的数为8-5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如图)则AC=5,BC=3,∵AC-BC=AB∴5-3=”14”解得:=7,∴点P运动7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3)没有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7"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 AP-BP=(AP-BP)=AB="7"∴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2。

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PC=______.(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点A,当点Q开始运动后,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P、Q两点间的距离.解:(1)PA=t,PC=36—t;(2)当16≤t≤24时PQ=t-3(t—16)=-2t+48,当24<t≤28时PQ=3(t-16)—t=2t—48,当28<t≤30时PQ=72—3(t—16)-t=120-4t,当30<t≤36时PQ=t—[72—3(t-16)]=4t-120.3。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20题及答案数轴上动点问题1.已知: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2,点C表示的数为﹣8,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M为线段BC中点,点N为线段BP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1)线段AC的长为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点M表示的数为;(2)当t=5时,求线段MN的长度;(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线段MN的长度.(用含t的式子表示).2.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x,﹣6,4.(1)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_,线段BC的中点D所表示的数是;(2)若AC=8,求x的值;(3)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P,Q,P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Q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点P,Q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则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相距4个单位?3.动点A、B同时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A、B的速度之比是1:4(速度单位:长度单位/秒),3秒后,A、B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后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正中间?4.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10和20,动点P从点A出发以10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出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当点P运动到B点时,求出t的值;(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求出此时P点对应的数?(3)在此运动过程中,若P、Q相距10个单位,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5.已知a,b满足(a+2)2+|b﹣1|=0,请回答下列问题:(1)a=_______,b=_______;(2)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在所给的数轴上标出点A,点B;(3)若甲、乙两个动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甲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乙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更多好题请进入:437600809,请问经过多少秒甲追上乙?6.在数轴上有A、B两动点,点A起始位置表示数为﹣3,点B起始位置表示数为12,点A的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点B的运动速度是点A速度的二倍.(1)若点A、B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多少秒后,点B与点A相距6单位长度?(2)若点A、点B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是否有一个时刻,表示数﹣3的点是线段AB 的中点?如果有,求出运动时间;如果没有,说明理由.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H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H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H?8.如图,数轴上的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5.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2)直接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数轴上的点P,Q对应的数;(3)当PQ=AB时,求t的值.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你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O 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______;当t=3时,OP=_______.(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R 同时出发,问点R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P?10.如图.点A、点C是数轴上的两点,0是原点,0A=6,5AO=3CO.(1)写出数轴上点A、点C表示的数;(2)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问运动多少秒后,这两个动点到原点O的距离存在2倍关系?1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P为数轴上的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到点A、点B的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12.A、B两个动点在数轴上做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时间以及位置记录如下.(1)根据题意,填写下列表格;(2)A、B两点能否相遇?如果相遇,求相遇时的时刻及在数轴上的位置;如果不能相遇,请说明理由;(3)A、B两点能否相距18个单位长度?如果能,求相距18个单位长度的时刻;如不能,请说明理由.13.如图1,点A,B是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2和4,动点P和Q分别从A,B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是5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是2个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1)AB=.(2)当点P在线段BQ上时(如图2):①BP=__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当P点为BQ中点时,求t的值.。

初一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初一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_________;PB=___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_________,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_________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4,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 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点P表示的数6﹣6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难点强化)含答案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难点强化)含答案

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含答案)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D,E,F六个点,点C在原点位置,点B表示的数为﹣4,下表中A﹣B,B﹣C,D﹣C,E﹣D,F﹣E的含义为前一个点所表示的数与后一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比如B﹣C为﹣4﹣0=﹣4.A﹣B B﹣C D﹣C E﹣D F﹣E10﹣4﹣1x2(1)在数轴上表示出A,D两点;(2)当点A与点F的距离为3时,求x的值;(3)当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时,同时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运动,那么出发秒钟时,点D 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 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1:2,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4.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5.【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6.【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4)若点M为P 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7.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直接写出你的答案.(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8.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①点B沿点A→D运动时,AB=cm;②点B沿点D→A运动时,AB=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B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9.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0.已知线段AB=a,MN=b(a,b为常数,且a>2b),线段MN在直线AB上运动(点B、M在点A的右侧.点N在点M的右侧).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Q是线段MN的中点.(1)如图1,当点N与点B重合时,求线段PQ的长度(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2,当线段MN运动到点B、M重合时,求线段AN、PQ之间的数量关系式;(3)当线段MN运动至点Q在点B的右侧时,请你画图探究线段AN、BM、PQ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11.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 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12.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如果AC=a,BC=b,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3)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点C与线段AB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13.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已知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运动时间为xs.(1)AC=cm;(2)当x=s时,P、Q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有一科技小组进行了机器人行走性能试验,在试验场地有A、B、C三点顺次在同一笔直的赛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90米.甲、乙两机器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同向出发到终点C,乙机器人始终以50米/分的速度行走,乙行走9分钟到达C点.设两机器人出发时间为t(分钟),当t=3分钟时,甲追上乙.前4分钟甲机器人的速度保持不变,在4≤t≤6分钟时,甲的速度变为另一数值,且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请解答下面问题:(1)B、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米.在4≤t≤6分钟时,甲机器人的速度为米/分.(2)求甲机器人前3分钟的速度为多少米/分?(3)求两机器人前6分钟内出发多长时间相距28米?(4)若6分钟后,甲机器人的速度又恢复为原来出发时的速度,直接写出当t>6时,甲、乙两机器人之间的距离S.(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1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6.(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多少次手?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17.如图,点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点M和点N分别在线段AB和线段CD上.(1)当AD=8,MN=6,AM=BM,CN=DN时,BC=;(2)若AD=a,MN=b①当AM=2BM,DN=2CN时,求BC的长度(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②当AM=nBM,DN=nCN(n是正整数)时,直接写出BC=.(用含a、b、n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1)若线段AB=4cm,点C在线段AB上(如图①),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求线段MN长.(2)若线段AB=acm,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②),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9.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为.(3)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a,将A点向右移动x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y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请你求出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20.已知多项式﹣2x2y﹣a+3xy2﹣4y+5次数是4,项数是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1)填空:a=,b=,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的位置.(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C,C点在A点的右侧,且点C到A点的距离是点C到B点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C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同时点E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从B点出发向右运动,点F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从O点出发向左运动.若P为DE的中点,DE=16,求PF的长.21.如图,M是定长线段AB上一个定点,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点C、点D分别从点M、点B出发,分别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1)若AB=20cm,当点C、D运动了2s时,求AC+MD的长度;(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若AM=ncm,求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MN+BN=AN,求的值.22.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AB=16cm,BC=6cm.(1)AC=cm;(2)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23.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2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分别求当t=2及t=12时,对应的线段PQ的长度;(2)当PQ=5时,求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Q所对应的数;(3)若点P一直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Q运动到点B时,立即改变运动方向,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到达点A时,随即停止运动,在点Q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合适的t值,使得PQ=8?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8,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 A=,PC=;(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5.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下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为(2)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68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156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是,A,B两点间的距离是.(3)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26.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2,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点P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7.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②写出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前进,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在(2)的情况下,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8.如图,点A、B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秒时,AC的长为,当t=2秒时,AC的长为.(2)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3)当t=秒时AC﹣BD=5,当t=秒时AC+BD=15.(4)若点A与线段CD同时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移动,点A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C=2BD,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沿O→A→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0≤t≤10).(1)线段BA的长度为;(2)当t=3时,点P所表示的数是;(3)求动点P所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在运动过程中,若OP中点为Q,则QB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QB的长度.30.(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8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象棋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31.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15cm,AB=3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O匀速向点O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如果两点同时出发,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点P和点Q重合时P A=AB,求OP的长度;(2)在(1)题的条件下,求点Q的运动速度.3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的长;(2)已知点P为数轴上点A左侧的一点,且M为P 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3.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点P对应的数是(用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34.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 cm,AB=60 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 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 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2)若点Q运动速度为3 cm/秒,经过秒P、Q两点相距70 cm.35.如图,先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点A的相反数的点B,再把点A向右移动10个单位,得到点C.(1)点B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2)动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P、Q相遇在点D,求点D对应的数.(3)动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Q从C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Q在点E处追上点P,则求点E对应的数.36.阅读下列材料:点A、点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两个有理数,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1)当点A在原点时,若点B表示的数为5时,则AB=|5﹣0|=5;若点B表示的数为﹣5时,则AB =|﹣5﹣0|=|﹣5|=5;若点B表示的数为a时,则AB=|a﹣0|=|a|,当a>0,AB=a,当a=0,AB=0,当a<0,AB=﹣a(2)当A、B都不在原点时,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则AB=|a﹣b|,当a﹣b>0时,AB=|a ﹣b|=a﹣b;当a﹣b=0时,AB=|a﹣b|=0;当a﹣b<0时,AB=|a﹣b|=﹣(a﹣b).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化简|a|=|c|=|a+b|=|a﹣b|=(2)若点C表示的数为x,当|x+1|+|x﹣2|取得的值最小时,x的取值范围?37.大家知道|5|=|5﹣0|,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5的点与原点(即表示0的点)之间的距离.又如式子|6﹣3|,它在数轴上的意义是表示6的点与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即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则A、B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AB|=|a﹣b|.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3和1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x和﹣1.①用代数式表示A、B两点之间的距离;②如果|AB|=2,求x值.38.如图,有两段线段AB=2(单位长度),CD=1(单位长度)在数轴上运动.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线段BC=(2)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BC=6(单位长度),求t的值(3)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0<t<24时,设M为AC中点,N为BD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39.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2厘米,CB=8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B=a厘米,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B=b厘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0.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4OA,点M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开始向左运动,点N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开始向左运动(点M和点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2)经过几秒,点M,点N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当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点M与点N相距20个单位长度?七年级—线段的动点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0小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D,E,F六个点,点C在原点位置,点B表示的数为﹣4,下表中A﹣B,B﹣C,D﹣C,E﹣D,F﹣E的含义为前一个点所表示的数与后一个点所表示的数的差,比如B﹣C为﹣4﹣0=﹣4.A﹣B B﹣C D﹣C E﹣D F﹣E10﹣4﹣1x2(1)在数轴上表示出A,D两点;(2)当点A与点F的距离为3时,求x的值;(3)当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时,同时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到达点C后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运动,那么出发1或4秒钟时,点D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解】(1)如图所示,∵点B表示的数为﹣4,点C在原点位置∴A:6,D:﹣1;(2)①当点F在点A左侧时,则点F表示的数为6﹣3=3,点E表示的数为3﹣2=1,∴x=1﹣(﹣1)=2;②当点F在点A右侧时,则点F表示的数为6+3=9,点E表示的数为9﹣2=7,∴x=7﹣(﹣1)=8;(3)设出发x秒后,点D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由题意得:﹣1﹣(﹣4﹣x)=6﹣3x﹣(﹣1)或﹣1﹣(﹣4﹣x)=3x﹣6﹣(﹣1)解得:x=1或x=4故答案为:1或4.2.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点B在点A的右侧,且到点A的距离是18;点C在点A与点B 之间,且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2倍.(1)点B表示的数是15;点C表示的数是3;(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6?(3)在(2)的条件下,若点P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C,点Q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QB,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C+QB=4?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点B表示的数是﹣3+18=15;点C表示的数是﹣3+18×=3.故答案为:15,3;(2)点P与点Q相遇前,4t+2t=18﹣6,解得t=2;点P与点Q相遇后,4t+2t=18+6,解得t=4;(3)假设存在,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6﹣4t,QB=2t,∵PC+QB=4,∴6﹣4t+2t=4,解得t=1.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1;当点P在点C右侧时,PC=4t﹣6,QB=2t,∵PC+QB=4,∴4t﹣6+2t=4,解得t=.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综上所述,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C+QB=4,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1或.3.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1:2,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解】(1)当DP=2PE时,DP=DE=10cm;当2DP=PE时,DP=DE=5cm.综上所述:DP的长为5cm或10cm.(2)①根据题意得:(1+2)t=15,解得:t=5.答:当t=5秒时,点P与点Q重合.②(I)点P、Q重合前:当2AP=PQ时,有t+2t+2t=15,解得:t=3;当AP=2PQ时,有t+t+2t=15,解得:t=;(II)点P、Q重合后,当AP=2PQ时,有t=2(t﹣5),解得:t=10;当2AP=PQ时,有2t=(t﹣5),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秒或10秒时,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4.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 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5厘米,CN=BC=3厘米,∴MN=CM+CN=8厘米;(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AC,CN=BC,∴MN=CM+CN=AC+BC=a;(3)①当0<t≤5时,C是线段PQ的中点,得10﹣2t=6﹣t,解得t=4;②当5<t≤时,P为线段CQ的中点,2t﹣10=16﹣3t,解得t=;③当<t≤6时,Q为线段PC的中点,6﹣t=3t﹣16,解得t=;④当6<t≤8时,C为线段PQ的中点,2t﹣10=t﹣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或.5.【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4或6或8cm;【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解】(1)如图,当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2AC,∴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AC=12×=4cm或AC=12×=6cm或AC=12×=8cm;故答案为:4或6或8;(3)t秒后,AP=2t,AQ=12﹣t(0≤t≤6①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P、Q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②当P为A、Q的巧点时,Ⅰ.AP=AQ,即,解得s;Ⅱ.AP=AQ,即,解得s;Ⅲ.AP=AQ,即,解得t=3s;③当Q为A、P的巧点时,Ⅰ.AQ=AP,即,解得s(舍去);Ⅱ.AQ=AP,即,解得t=6s;Ⅲ.AQ=AP,即,解得s.6.【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AB=10,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3;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点Q表示的数为8﹣2t.(2)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求当t为何值时,PQ=AB;。

初一数学专题四:线段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初一数学专题四:线段动态问题(含详解答案)

线段的动态问题为各个学校期末考试的重难点,主要包括动点问题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1.主要分析步骤:(1)数形结合,画图;(2)设元,看清楚动点的速度和方向,表示线段长度;(3)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2.动点问题求解的几个辅助工具:(1)数轴上两点的距离①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分别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②两点间的距离=右端点表示的数-左端点表示的数.例如:a ,b 两点的距离可表示为b a -,也可表示为||a b -或者||b a -.特别地,||a 可以看成a 和0两点的距离,||b 可以看成b 和0两点的距离,如果||||a b =,那么有a b =或a b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满足左减右加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若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 b +.(3)数轴上线段中点公式:如图,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a b +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和4,P 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数为x.(1)若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P 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 点到A 点、B 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A 、B 点和P 点(P 点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2、1个单位长度/分,则第几分钟时,P 为线段AB 的中点?第几分钟的时候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点P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AP AB 1=3或BP AB 1=3①当AP AB 1=3时,得到2=2x+,得x =0②当BP AB 1=3时,得到x 4-=2,得x =2∴P 对应的数为0或2.(2)假设存在点P ,则PA =+2x ,PB x =-4,∴||||x x +2+-4=10解得,x =-4或x =6.(3)①设经过t 分钟后,P 为AB 的中点则A 表示的数为t -2-,B 表示的数为t 4-2,P 表示的数为t -,则由题意得,t t t -2-+4-2=-2,得到t =2.②设经过x 分钟后,P 到A 和B 的距离相等.则A 表示的数为x -2-,B 表示的数为x 4-2,P 表示的数为x -,∴PA x x =-2-+=2,PB x x x=4-2+=4-∴||x 4-=2解得x =2或x =6.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数a 、b 、c ,并且满足()2a +|b +|=+1250,b 与c 互为相反数.两只电子小蜗牛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1)求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并在数轴上表示A 、B 、C 三点(2)运动多少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当点B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C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B 点到点A 、点C的距离相等?(1)∵()2a +|b +|=+1250,∴a +12=0,b +5=0,解得a =-12,b =-5.又∵b 与c 互为相反数,∴c =5,∴A 、B 、C 三点分别表示的数是-12,-5,5.表示在数轴上是: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2)设运动x 秒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则甲所表示的数为x -12+2,乙所表示的数为x5-3则依题意,得x x 72=10-3-,解得x =3或x 17=5.答:运动3s 或者s 175时,甲、乙到点B 的距离相等.(3)设t 分钟后点B 到点A 和点C 的距离相等.则点A 所表示的数为t -12-5,点B 所表示的数为t -5-,点C 所表示的数为t 5-20.则由题意得,t t t t5-20+5+=-5-+12+5解得:t 3=23或者t 17=15.如图,已知A 、B 、C 是数轴上三点,O 为原点,点C 表示的数为6,BC =4,AB =12.(1)写出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2)动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左匀速运动,M 为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CN CQ 1=3,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t 为何值时,OM=2BN.(1)C Q 表示的数为6,4BC =,OB ∴=6-4=2,∴B 点表示2.AB =12Q ,AO ∴=12-2=10,A ∴点表示-10;(2)由题意得,点P 表示的数为t -10+6,点Q 表示的数为t 6-3,则点M 表示的数为t t -10-10+6=-10+32,又∵CN CQ 1=3,∴点N 表示的数为t 6-,由题意可得t t -10+3=24-,即t t -10+3=8-2,解得t 18=5或t =2.如图,A 是数轴上表示-30的点,B 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C 是数轴上表示18的点,点A 、B 、C 在数轴上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点A 运动的速度是6个单位长度每秒,点B 和C 运动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每秒.设三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线段AC =6(单位长度)?(2)t ≠5时,设线段OA 的中点为P ,线段OB 的中点为M ,线段OC 的中点为N ,求PM PN 2-=2时t的值.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A 表示的数为t -30+6,B 表示的数为t 10+3,C 表示的数为t18+3||AC t =48-3=6,解得t =18或t =14(2)P 表示的数为t -15+3,M 表示的数为t 35+2,N 表示的数为t 39+2则PM t 3=-202,PN t 3=-242由题意得,PM PN 2-||t t 3=3-40--24=22解得,t 28=3或443.如图5-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 是AB 的中点,则x =________;(2)如图5-2,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AB OP 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图5-1图5-2(1)x =1;(2)AB OP MN-的值不发生变化.由题意,O 为原点,设运动时间为t 分钟.则P 表示的数为t ,A 表示的数为t -1-5,B 表示的数为t 20+3,则M 表示的数为t -1-42,N 表示的数为t 20+32.则AB t =25+4,OP t =,MN t =12+2,则AB OP MN-=2为定值.如图,在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20cm OA =,60cm AB =,10cm BC =(如图所示),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1)当2PA 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Q 的速度;(2)若点Q 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距70cm ?(3)当点P 运动到线段AB 上时,取OP 和AB 的中点E ,F ,求OB AP EF -的值.(1)设O 为原点,则A 表示的数为20,B 表示的数为80,C 表示的数为90,设经过的时间t 秒后,PA =2PB.则P 表示的数为t ,PA t =20-,PB t =-80,∴t t 20-=2-80,可得t =60或t =140当t =6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60=6(cm/s )或者130÷60=2(cm/s )当t =140秒时,可得Q 的速度为550÷140=14(cm/s )或者330÷140=14(cm/s )(2)设经过t 秒,P 、Q 两点相距70cm ,则P 表示的数为t ,Q 表示的数为903t -,∴PQ t =90-4=70,解得t =5或t =40∴t =5或t =40时,满足P 、Q 两点相距70cm(3)P 表示的数为t ,E 表示的数为t 2,F 表示的数为50,EF 的长度为()t t 50-20<<802OB =80,AP t =-20,所以OB AP EF-=2.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数轴上线段2AB =(单位长度),4CD =(单位长度),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 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8BC =(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8BC =(单位长度)时,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_;(3)P 是线段AB 上一点,当B 点运动到线段CD 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若存在,求线段PC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A 表示的数为t -10+6,B 表示的数为t -8+6,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由BC=8得到t t t-8+6-16+2=8⇒=4或t=2.(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3)存在关系式BD AP PC-=3.设运动时间为t秒,设P原来表示的数为x,A表示的数为t6-10,B表示的数为t6-8,C表示的数为t16-2,D表示的数为t20-2,P表示的数为x t+6BD t=28-8,AP x=+10,PC t x=8+-16代入BD APPC-=3,解得x t=15-8或者x t33=-82,所以PC t x=8+-16=1或12.模块一线段的动点问题已知A 、B 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 点对应的数为-20,B 点对应的数为100.(1)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求C 点对应的数;(2)若当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1)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12,此时C 对应的数为28(2)设运动的时间为t ,∴P 表示的数为t 100-6,Q 表示的数为t -20-4,由题得,t t 100-6=-20-4,可得t =60s ,此时D表示的数为-260.如图2-1,点A 、B 分别在数轴原点O 的左右两侧,且OA OB 1+50=3,点B 对应数是90.(1)求A 点对应的数;(2)如图2-2,动点M 、N 、P 分别从原点O 、A 、B 同时出发,其中M 、N 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7个单位长度/秒,点P 向左运动,速度为8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点M 、N 之间的距离等于P 、M 之间的距离;(3)如图2-3,将(2)中的三动点M 、N 、P 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Q 为线段MN 的中点,R 为线段OP 的中点,求RQ RO PN 22-28-5.图2-1图2-2图2-3(1)A 对应的数为-120.(2)M 表示的数为2t ,N 表示的数为t -120+7,P 表示的数为t90-8||MN t =-120+5||PM t t s =10-90⇒=14.(3)N 表示的数为t -120-7,M 表示的数为t -2,P 表示的数为t 90+8,Q 表示的数为t 9-60-2,R 表示的数为t 45+4(.)()()RQ RO PN t t t 22-28-5=105+85⨯22-2845+4-5210+15=0.如图3-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 、B 、C ,AB AC 1=2,点C 对应的数是200.(1)若300BC =,求点A 对应的数;(2)如图3-2,在(1)的条件下,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 、Q 、R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4MR RN =(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3,在(1)的条件下,若点E 、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 、Q 分别从E 、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32QC 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图3-1图3-2图3-3(1)∵BC AC 1=300=2∴AC =600∵C 对应的数是200,则A 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t 秒时,MR RN =4则P 表示的数为t -400-10,R 表示的数为t -400+2,Q 表示的数为t 200-5,∵M 为PR 的中点,∴M 表示的数为t-400-4∵N 为RQ 的中点,∴N 表示的数为t 3-100-2()MR t t t =-400+2--400-4=6(M 在左,R 在右)()RN t t t 37=-100---400+2=300-22(N 在右,R 在左)MR RN t t t s 7⎛⎫=4⇒6=4⨯300-⇒=60 ⎪2⎝⎭.∴经过s 60时满足MR RN =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P 表示的数为t -800-10,Q 表示的数为t -5.M 为PQ 的中点,则M 表示的数为t t t -800-10-515=-400-22.()QC t t =200--5=200+5,t AM 1515⎛⎫=-400--400-= ⎪22⎝⎭∴()QC AM t 3315-=200+5⨯-=300222为定值.模块二动线段问题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同时从P 、B 出发分别以1cm/s 和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已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AC =2.(1)线段AP 与线段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2)若Q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Q BQ PQ -=,求证:AP PQ =;(3)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CD AB 1=2,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继续运动,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问MN AB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MNAB 的值.(1)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2BD PC =,PD AC =2Q ,∴()BD PD PC AC +=2+,即2PB AP =,∴点P 在线段AB 上的13处,即AB AP =3.故答案为:AB AP =3;(2)证明:如图1,由题意得AQ BQ >,AQ AP PQ ∴=+,又AQ BQ PQ -=Q ,AQ BQ PQ ∴=+,AP BQ ∴=.由(1)得,AP AB 1=3,PQ AB AP BQ AB 1∴=--=3.(3)运动5秒时,cm PC =5,cm BD =10.由(1)可知AP AB 1=3设AP x =,则AC AP PC x =-=-5,PB x =2,PD PB BD x =-=2-10.CD AB 1=2Q ,()x x x x 1∴+2-10=⨯3⇒=102则D 仍为动点,设A 为原点AB AP =3=30Q ∴B 表示的数为30,设运动了t 秒(t >5)则D 表示的数为t 30-2,因为M 为CD 的中点,所以M 表示的数为t 5+30-22因为N 为PD 的中点,所以N 表示的数为t 10+30-22t t MN 10+30-25+30-25=-=222MN AB 512∴==3012为定值.。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假如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活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活动.①若点Q 的活动速度与点P 的活动速度相等,经由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解释来由;②若点Q 的活动速度与点P 的活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活动速度为若干时,可以或许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活动速度从点C 动身,点P 以本来的活动速度从点B 同时动身,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活动,求经由多长时光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1.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 ∵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又∵8PC BC BP BC =-=,厘米, ∴835PC =-=厘米, ∴PC BD =. 又∵AB AC =, ∴B C ∠=∠,∴BPD CQP △≌△. ············································································· (4分) ②∵P Q v v ≠, ∴BP CQ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活动的时光433BP t ==秒, ∴515443Q CQ v t===厘米/秒. ·································································· (7分)(2)设经由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1532104x x =+⨯, 解得803x =秒.∴点P 共活动了803803⨯=厘米.∵8022824=⨯+,∴点P .点Q 在AB 边上相遇,∴经由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 (12分) 2.直线364y x =-+与坐标轴分离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动身,同时到达A点,活动停滞.点Q 沿线段OA 活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活动.(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活动时光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5S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极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极点M 的坐标. 2.解(1)A (8,0)B (0,6) ················· 1分 (2)86OA OB ==,10AB ∴=点Q 由O 到A 的时光是881=(秒) ∴点P 的速度是61028+=(单位/秒) ·1分 当P 在线段OB 上活动(或03t ≤≤)时,2OQ t OP t ==,2S t = ·········································································································· 1分当P 在线段BA 上活动(或38t <≤)时,6102162OQ t AP t t ==+-=-,, 如图,作PD OA ⊥于点D ,由PD AP BO AB =,得4865tPD -=, ······································· 1分21324255S OQ PD t t ∴=⨯=-+ ······································································· 1分 (自变量取值规模写对给1分,不然不给分.)(3)82455P ⎛⎫ ⎪⎝⎭, ···························································································· 1分12382412241224555555I M M 2⎛⎫⎛⎫⎛⎫-- ⎪ ⎪ ⎪⎝⎭⎝⎭⎝⎭,,,,, ···················································· 3分5.在Rt △ABC 中,∠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动身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活动,到达点A 后连忙以本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动身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活动.陪同着P.Q 的活动,DE 保持垂直等分PQ,且交PQ 于点D,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Q 同时动身,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滞活动,点P 也随之停滞.设点P.Q 活动的时光是t 秒(t >0).(1)当t = 2时,AP =,点Q 到AC 的距离是;(2)在点P 从C 向A 活动的进程中,求△APQ 的面积S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规模)(3)在点E 从B 向C 活动的进程中,四边形QBED 可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克不及,请解释来由; (4)当DE 经由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5.解:(1)1,85;(2)作QF ⊥AC 于点F,如图3, AQ = CP= t,∴3AP t =-. 由△AQF ∽△ABC,4BC =, 得45QF t =.∴45QF t =. ∴14(3)25S t t =-⋅, 即22655S t t =-+.(3)能.①当DE ∥QB 时,如图4.∵DE ⊥PQ,∴PQ ⊥QB,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 此时∠AQP=90°.P图16P图4由△APQ ∽△ABC,得AQ APAC AB=, 即335t t -=. 解得98t =. ②如图5,当PQ ∥BC 时,DE ⊥BC,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 此时∠APQ =90°. 由△AQP ∽△ABC,得AQ APAB AC=, 即353t t -=. 解得158t =.(4)52t =或4514t =. ①点P 由C 向A 活动,DE 经由点C . 衔接QC,作QG ⊥BC 于点G,如图6.PC t =,222QC QG CG =+2234[(5)][4(5)]55t t =-+--.由22PC QC =,得22234[(5)][4(5)]55t t t =-+--,解得52t =.②点P 由A 向C 活动,DE 经由点C,如图7. 22234(6)[(5)][4(5)]55t t t -=-+--,4514t =】6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地位开端,绕点O 作逆时针扭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扭转角为α.(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2)当90α=°时,断定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解释来由.6.解(1)①30,1;②60,1.5; ……………………4分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α=∠ACB=900,∴BC//ED.∵CE//AB, ∴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6分 在Rt △ABC 中,∠ACB=900,∠B=600,BC=2,∴∠A=300.OE CDAα lOCA (备用图)ACBPQ E D 图5AC (E ) BPQD图6GA C (E )B PQD图7G∴∴AO=12AC. ……………………8分 在Rt △AOD 中,∠A=300,∴AD=2. ∴BD=2. ∴BD=BC.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 是菱形 ……………………10分7如图,在梯形ABCD 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动身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活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动身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活动.设活动的时光为t 秒. (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讨: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7.解:(1)如图①,过A .D 分离作AK BC ⊥于K ,DH BC ⊥于H ,则四边形ADHK 是矩形∴3KH AD ==. ················································································ 1分 在Rt ABK △中,sin 4542AK AB =︒==.2cos 454242BK AB =︒== ··························································2分 在Rt CDH △中,由勾股定理得,3HC ==∴43310BC BK KH HC =++=++= ················································· 3分(2)如图②,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 ∵MN AB ∥ ∴MN DG ∥ CM ADCB KHAD CBG MN∴3BG AD ==∴1037GC =-= ············································································· 4分 由题意知,当M .N 活动到t 秒时,102CN t CM t ==-,. ∵DG MN ∥ ∴NMC DGC =∠∠ 又C C =∠∠ ∴MNC GDC △∽△∴CN CMCD CG =··················································································· 5分 即10257t t -= 解得,5017t = ······················································································ 6分(3)分三种情形评论辩论:①当NC MC =时,如图③,即102t t =- ∴103t =·························································································· 7分②当MN NC =时,如图④,过N 作NE MC ⊥于E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11102522EC MC t t ==-=- 在Rt CEN △中,5cosEC t c NC t-== 又在Rt DHC △中,3cos 5CH c CD ==∴535t t -=解得258t = ······················································································· 8分解法二:∵90C C DHC NEC =∠=∠=︒∠∠, ∴NEC DHC △∽△ ∴NC ECDC HC= ADCB MN(图③) (图④)AD CB M NH E即553t t-=∴258t = ·························································································· 8分③当MN MC =时,如图⑤,过M 作MF CN ⊥于F 点.1122FC NC t ==解法一:(办法同②中解法一)132cos 1025tFC C MC t ===-解得6017t =解法二:∵90C C MFC DHC =∠=∠=︒∠∠, ∴MFC DHC △∽△∴FC MCHC DC =即1102235tt -= ∴6017t =综上所述,当103t =.258t =或6017t =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 9分10数学课上,张先生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求证:AE=EF .经由思虑,小明展现了一种准确的解题思绪:取AB 的中点M,衔接ME,则AM=EC,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本上,同窗们作了进一步的研讨:(1)小颖提出:如图2,假如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C 外)的随意率性一点”,其它前提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以为小颖的不雅点准确吗?假如准确,写出证实进程;假如不准确,请解释来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伸线上(除C 点外)的随意率性一点,其他前提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以为小华的不雅点准确吗?假如准确,写出证实进程;假如不(图⑤)A DCBH N MF10.解:(1)准确. ················································· (1分) 证实:在AB 上取一点M ,使AM EC =,衔接ME . ···· (2分)BM BE ∴=.45BME ∴∠=°,135AME ∴∠=°. CF 是外角等分线, 45DCF ∴∠=°, 135ECF ∴∠=°. AME ECF ∴∠=∠.90AEB BAE ∠+∠=°,90AEB CEF ∠+∠=°,∴BAE CEF ∠=∠.AME BCF ∴△≌△(ASA ). ··································································· (5分) AE EF ∴=. ························································································· (6分) (2)准确. ····················································· (7分) 证实:在BA 的延伸线上取一点N .使AN CE =,衔接NE . ····································· (8分)BN BE ∴=.45N PC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E ∴∥.DAE BEA ∴∠=∠. NAE CEF ∴∠=∠.ANE ECF ∴△≌△(ASA ). ································································· (10分) AE EF ∴=.(11分)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个中9024AOB OA OB ∠===°,,.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 A DF C GEBM ADFC GE BN则ACD BCD △≌△.设点C 的坐标为()()00m m >,. 则4BC OB OC m =-=-. 于是4AC BC m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OC OA =+, 即()22242m m -=+,解得32m =. ∴点C 的坐标为302⎛⎫⎪⎝⎭,. ··················································································· 4分(Ⅱ)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肯定y 的取值规模;(Ⅱ)如图②,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 则B CD BCD '△≌△. 由题设OB x OC y '==,, 则4B C BC OB OC y '==-=-,在Rt B 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 C OC OB ''=+.()2224y y x ∴-=+,即2128y x =-+ ···························································································· 6分 由点B '在边OA 上,有02x ≤≤,∴解析式2128y x =-+()02x ≤≤为所求.∴当0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的取值规模为322y ≤≤. ····································································· 7分 (Ⅲ)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Ⅲ)如图③,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且B D OB ''∥. 则OCB CB D ''''∠=∠.又CBD CB D OCB CBD ''''∠=∠∴∠=∠,,有CB BA ''∥.Rt Rt COB BOA ''∴△∽△.有OB OCOA OB''=,得2OC OB ''=. ····································································· 9分 在Rt B OC ''△中,设()00OB x x ''=>,则02OC x =. 由(Ⅱ)的结论,得2001228x x =-+, 解得000808x x x =-±>∴=-+,∴点C 的坐标为()016. ··································································· 10分 12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当CE/CD=1/2时,求AM/BN 的值.类比归纳在图(1)中,若13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若14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若1CE CD n =(n 为整数),则AMBN的值等于.(用含n 的式子暗示) 接洽拓广如图(2),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设()111AB CE m BC m CD n =>=,,则AMBN的值等于.(用含m n ,的式子暗示)12解:办法一:如图(1-1),衔接BM EM BE ,,.由题设,得四边形ABNM 和四边形FENM 关于直线MN 对称.∴MN 垂直等分BE .∴BM EM BN EN ==,. ··············································· 1分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2A D C AB BC CD DA ∠=∠=∠=====°,. ∵112CE CE DE CD =∴==,.设BN x =,则NE x =,2NC x =-. 在Rt CNE △中,222NE CN CE =+.∴()22221x x =-+.解得54x =,即54BN =. ······················································ 3分 在Rt ABM △和在Rt DEM △中, 办法指点: 为了求得AM BN 的值,可先求BN .AM 的长,无妨设:AB =2 图(2) NAB C D EFM图(1)A B CDEFMNN 图(1-1)A B C EFM222AM AB BM +=,222DM DE EM +=,∴2222AM AB DM DE +=+. ····························································· 5分 设AM y =,则2DM y =-,∴()2222221y y +=-+. 解得14y =,即14AM =. ····································································· 6分 ∴15AM BN =. ································································································ 7分 办法二:同办法一,54BN =. ·································································· 3分 如图(1-2),过点N 做NG CD ∥,交AD 于点G ,衔接BE .∵AD BC ∥,∴四边形GDCN是平行四边形. ∴NG CD BC ==. 同理,四边形ABNG 也是平行四边形.∴54AG BN ==. ∵90MN BE EBC BNM ⊥∴∠+∠=,°. 90NG BC MNG BNM EBC MNG ⊥∴∠+∠=∴∠=∠,°,.在BCE △与NGM △中90EBC MNG BC NG C NGM ∠=∠⎧⎪=⎨⎪∠=∠=⎩,,°.∴BCE NGM EC MG =△≌△,. ·································· 5分 ∵114AM AG MG AM =--=5,=.4 ····················································· 6分 ∴15AM BN =. ··················································································· 7分 12..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A =90°,AB =12,BC =21,AD=16.动点P 从点B 动身,沿射线BC 的偏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活动,动点Q 同时从点A 动身,在线段AD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D 活动,当个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滞活动.设活动的时光为t (秒).(1)设△DPQ 的面积为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是平行四边形?(3)分离求出出当t 为何值时,① PD =PQ,② DQ =PQ ?类比归纳N 图(1-2) A B C D EF M G25(或410);917;()2211n n -+ ······································································ 10分 接洽拓广 2222211n m n n m -++ ······················································································· 12分 解1:依题意,得AQ=t,BP=2t,QD=16-t.过点Q 作QF ⊥BP,又∵AQ‖BF,∴∠ABP=90°∴四边形AQFB 是矩形∴AQ=BF=t ∵BP=2t ∴FP=t,∴在Rt △QFP 中,QP=√(12²+t²)又∵QD=QP=PD ∴√(12²+t²)=16-t ∴12²+t²=16²-2*16*t+t²∴解得:t=7/2解2:如图所示,:这P 作PE 垂直AD 于E,垂足为E 点,则ABPE 为矩形.PE=AB=12;AE=BP(1).s=1/2×AB×DQ=1/2×12×(AD-AQ)=6×(16-t)=96-6t;(2).当 BC-2t=21-2t=PC=DQ=AD-t=16-t,即t=5时,四边形PCDQO 为平形四边形.(3).①QE=AE-AQ=BP-AQ=2t-t=t,而ED=AD-AE=16-BP=16-2t;当QE=ED 时,PE 为QD 的垂直等分线时,PQ=PD,而此时t=16-2t; t=16/3;所以当t=16/3时,PD=PQ;.②在Rt △PEQ 中,PE=AB=12; EQ=AE-AQ=PB-AQ=2t-t=t; PQ²=QE²+PE²=t²+12²; QD²=(AD-AQ)²=(16-t)²; 所以当t²+12²=(16-t)²,即:t=3.5时,DQ=PQ;解:因为∠C=90°,∠CBA=30°,BC=20√3所以可求出AB =40如图,圆心从A 向B 的偏向活动时,共有三个地位能使此圆与直线AC 或直线BC 相切当圆心在O1点时,设切点为P显然PO1=6,∠APO1=90°,∠AO1P=30°所以AO1=4√3因为圆O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活动所以当t1=4√3/2=2√3(秒)时,圆O与直线AC相切当圆心在O2点时,设切点为Q显然QO2=6,∠BQO2=90°,∠QBO2=30°所以BO2=12,AO2=40-12=28因为圆O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活动所以当t2=28/2=14(秒)时,圆O与直线BC相切当圆心在O3点时,设切点为R显然RO3=6,∠BRO3=90°,∠RBO3=30°所以BO3=12,AO3=40+12=52因为圆O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活动所以当t3=52/2=26(秒)时,圆O与直线BC相切综上所述,当圆O活动2√3秒.14秒.26秒时与△ABC的一边地点的直线相切.。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初中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版
4
Q
t
4
3
P
(2)设经过秒后点与点第一次相遇,
Q
x
15
x3x210
由题意,得

4
80
x
解得
秒.
3
80
3
P
∴点共运动了
380
厘米.
∵8022824

PQAB
∴点、点在边上相遇,
80
3
秒点与点第一次在边
AB上相遇.··············(12分)
P
Q
∴经过
3
yx6
A、B两点,动点P、Q
O
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
t102t
即5
7
50
解得,t17
·····························6分
(3)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NCMC时,如图③,即t102t
10
∴t
·······························7分
3
A
D
A
D
N
N
B
C
B
C
MHE
M
(图④)
(图③)
②当MNNC时,如图④,过
解法一:
O
6.解(1)①30,1;②60,1.5;

(备用图)
(2)当∠α=9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0
∵∠α=∠ACB=90,∴BC//ED.
0
∵CE//AB,∴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
在Rt△ABC中,∠ACB=90,∠B=60,BC=2,
0
0
∴∠A=30.
0
∴AB=4,AC=2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训练(五)(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训练(五)(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项训练(五)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若点P为AB的中点,直接写出点P对应的数;(2)数轴的原点右侧有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

请直接写出x的值。

x= 。

(3)现在点A、点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0.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同时点P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表示数1的点向左运动。

当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是多少?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6?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分、1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6个单位长度/分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同样的速度向右运动,并不停地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一个定点,点P是BC边上一个动点,连结EP,将△BEP 沿EP折叠至△B'EP.(1)若∠AEB '比∠BEP 大15°,求∠AEP 的大小.(2)连结PD ,若PD ⊥PE ,请判断∠B 'PD 和∠CPD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5.已知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 ,b 表示,且|2b+20|+|a-20|=0,P 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0为原点。

(1)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并求出A 、B 之间的距离。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培优专题11线段的动点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培优专题11线段的动点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培优专题11 线段的动点问题【专题精讲】1.总体来讲,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分为两步:(1)用未知数表示动点;(2)结合数轴,列方程.2.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表示动点:用未知数表示动点,常常把运动时间设为t,把握动点的出发点,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这三个条件,例如:点A 从表示1的点M 出发,向右运动,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每秒,则动点A 表示为:1 +3t; .点B 从表示-2的点N 出发,向左运动,速度是2个单位长度每秒,则动点B 表示为:-2-2t;(2)求中点:利用中点公式即可;(3)求距离:数轴上,表示两点的距离常常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例如,上题动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1 +3t)-( -2-2t) =5t+3;(4)列方程:常见等量关系:一是行程中的相遇追及问题,二是线段间的和差倍分关系;(5)易错点:注意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类型一:线段动点与线段求值问题1.(2022·山东青岛·期末)如图,动点B 在线段AD 上,沿A D A ®®以2cm/s 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cm AD =,设点B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10t ££.(1)当2t =时,①AB =________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线段AB 的长度.【答案】(1)①4;②3cm(2)别从点P,B同时出发沿射线BA向左运动,到达点A处即停止运动.(1)若点C,D的速度分别是1cm/s,2cm/s.①当动点C,D运动了2s,且点D仍在线段PB上时,AC+PD=_________cm;②若点C到达AP中点时,点D也刚好到达BP的中点,则AP∶PB=_________;(2)若动点C,D的速度分别是1cm/s,3cm/s,点C,D在运动时,总有PD=3AC,求AP 的长度.【答案】(1)①12;②1:2x ,y 满足()2540x y -+-=,一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1米的速度沿着A D C B®®®运动,另一动点Q 从B 出发以每秒2米的速度沿B C D A ®®®运动,P ,Q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1)x =______________,y =______________.(2)当 4.5t =时,求APQ V 的面积;(3)当P ,Q 都在DC 上,且PQ 距离为1时,求t 的值点C 在线段AM 上,点D 在线段BM 上,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cm /s cm /s 、a b 的速度沿直线BA 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中a 、b 满足条件:|1||3|0a b -+-=.(1)直接写出:=a 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2)若2cm 4cm <<AM ,当点C 、D 运动了3s ,求AC MD +的值;(3)如图2,若13AM AB =,点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与AB 的数量关系.类型二:线段动点与判断说理问题5.(2022·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线段AB=16,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动点(点C在点D的左侧),且CD=2,E为BC的中点.(1)如图1,当AC=4时,求DE的长.(2)如图2,F为AD的中点.点C,D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会,请说明理由;若不会,请求出EF的长.,,点M、N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动点到达==2080AB BCC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M的长度为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M、N两点重合?(3)若点Р为AM中点,点Q为BN中点.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若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t(2)20(3)30或50【分析】(1)由点M的速度为2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题意可得出BM t=,当M、N两点重合时,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列出关于t的等式,解出t即可;故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此时t的值为30或50.【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与差,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以及解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设P的运动时间为x 秒.(1)P 在线段AB 上运动,当2PB AM =时,求x 的值.(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2BM BP -的值.(3)如图2,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变,求出MN 的长度.如变化,请说明理由.所以MN的长度无变化是定值.【点睛】本题是动点问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的关键是用含时间x的式子表示出各线段的长度.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线段AB=5cm,AC:CB=3:2,点P以0.5cm/s 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1时,PQ= cm;(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3)若点M是线段CQ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三:线段动点与存在性问题9.(2021·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年级期末)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B,C,其中b是最小的正整数,a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1)填空:a= ,b= ,c= (2)点D从点A开始,点E从点B开始,点F从点C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追上点D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问: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②F在追上E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使得DF k EF+×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当EF=DF,即F为DE中点时,综上所述,当t1秒和t=5时,满足题意.()()DF k EF t k t k k t+×=-+-=+-+,93639633当DF k EF+×与t无关时,需满足3+3k=0,即k=-1时,满足条件.【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有理数的性质,数轴上点与数的对应关系及两点的距离,点的平移及线段的中点及分类讨论思想,正确理解点的运动与点的平移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0.(2021·河北唐山·七年级期中)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3AB(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D为线段BC的中点,且AB=2,求线段AD的长度;(3)在以上的条件下,若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移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得PB=PA﹣PC?若存在,求出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OA:OB=2:1,点P从点B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1)A、B对应的数分别为 、 ;(2)当点P运动时,分别取BP的中点E,AO的中点F,请画图,并求出AP OB EF+的值;(3)若当点P开始运动时,点A、B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是否存在常数m,使得3AP+2OP﹣mBP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以及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t>0),点M为AP的中点.(1)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当t为多少时,AM=6.(2)当点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点N为BP的中点,求出线段MN的长度.(3)在P点的运动过程中,点N为BP的中点,是否存在这样的t的值,使M、N、B三点中的一个点是以其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若有,请求出t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七上期末复习数轴类动点压轴题1.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2)若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了t秒,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 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2.已知,如图所示,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C对的数是6,BC=4,AB=12.(1)写出A、B对应的数;(2)动点P、Q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6个单位,3个单位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是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①求点M、N对应的数(含t的式);②x为何值时OM=2BN.3.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4.如图,数轴上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是a,b,14,满足BC=6,AC=3BC.动点P从A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右运动,同时动点Q从C点出发,沿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匀速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则a=,b=.(2)当P点运动到数2的位置时,Q点对应的数是多少?(3)是否存在t的值使CP=CQ,若存在求出t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点O为原点,A、B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OB=2:1 (1)A、B对应的数分别为、;(2)点A、B分别以4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相向而行,则几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6.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点C为线段AB的中点.(1)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是;(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当t为何值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t为何值时,点P、Q、C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三等分的点).(直接写出结果)7.【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问题解决】(2)如图②,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应用拓展】(3)在(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A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8.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此时,A与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3)数轴上a、b、c三个数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①t秒钟过后,AC的长度为(用t的关系式表示即可);②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9.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6)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b=,c=(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A、B之间运动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n(n>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n个单位长度和5n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经过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 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0.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和b,且满足|a+4|+(b﹣3)2=0,点M为数轴上一动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直接写出a、b的值,并画出图形;(2)点M为数轴上一动点,点A、B不动,问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是否一定发生变化?请回答.(3)设点A以每秒x个单位向左运动,点M从表示y数的点以每秒x个单位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向右运动t秒后①A、B、M三点分别表示什么数(用x、y、t表示);②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是否一定发生变化?请回答,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是:﹣1;(2)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4﹣3t,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t﹣4;故答案是:4﹣3t,3t﹣4;(3)①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t=0.5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OA=2OB2+t=2(3t﹣4)t=2;③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OB=2OA3t﹣4=2(2+t)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2.解:(1)∵C表示的数为6,BC=4,∴OB=6﹣4=2,∴B点表示2.∵AB=12,∴AO=12﹣2=10,∴A点表示﹣10.故点A对应的数是﹣10,点B对应的数是2;(2)①AP=6t,CQ=3t,如图1所示:∵M为AP的中点,N在CQ上,且CN=CQ,∴AM=AP=3t,CN=CQ=t,∵点A表示的数是﹣10,点C表示的数是6,∴点M表示的数是﹣10+3t,点N表示的数是6+t;②∵OM=|﹣10+3t|,BN=BC+CN=4+t,OM=2BN,∴|﹣10+3t|=2(4+t)=8+2t,∴﹣10+3t=±(8+2t),当﹣10+3t=8+2t时,t=18;当﹣10+3t=﹣(8+2t)时,t=.∴当t=18或t=时,OM=2BN.3.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根据题意得:c﹣5=0且a+b=0,∴a=﹣1,b=1,c=5.故答案是:﹣1;1;5;(2)当0≤x≤1时,x+1>0,x﹣1≤0,x+5>0,则:|x+1|﹣|x﹣1|+2|x+5|=x+1﹣(1﹣x)+2(x+5)=x+1﹣1+x+2x+10=4x+10;当1<x≤2时,x+1>0,x﹣1>0,x+5>0.∴|x+1|﹣|x﹣1|+2|x+5|=x+1﹣(x﹣1)+2(x+5)=x+1﹣x+1+2x+10=2x+12;(3)不变.理由如下: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1﹣t,点B对应的数为2t+1,点C对应的数为5t+5.∴BC=(5t+5)﹣(2t+1)=3t+4,AB=(2t+1)﹣(﹣1﹣t)=3t+2,∴BC﹣AB=(3t+4)﹣(3t+2)=2,即BC﹣AB值的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另解)∵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A、B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B、C之间的距离每秒钟增加3个单位长度.又∵BC﹣AB=2,∴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4.解:(1)∵c=14,BC=6,∴b=14﹣6=8;∵AC=3BC,∴AC=18,∴a=14﹣18=﹣4;(2)[2﹣(﹣4)]÷2=3(秒),14﹣1×3=11.故Q点对应的数是11;(3)P在C点的左边,则18﹣2t=t,解得t=6;P在C点的右边,则2t﹣18=t,解得t=18.综上所述,t的值为6或18.故答案为:6;18.5.解:(1)设OA=2x,则OB=x,由题意得,2x+x=15,解得,x=5,则OA=10、OB=5,∴A、B对应的数分别为﹣10、5,故答案为:﹣10;5;(2)设x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4x+3x=15﹣1,解得,x=2,当点A在点B的右侧时,4x+3x=15+1,解得,x=,答:2或秒后A、B相距1个单位长度;(3)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分两种情况:①当P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1,∵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PB的中点,∴PM=AP,PN=PB,∴MN=PM+PN=AP+PB=AB=;②当P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同理得:PM=AP,PN=PB,∴MN=PM﹣PN=AP﹣PB=AB=;综上,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AB=.6.解:(1)因为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表示的数为6,所以AB=6﹣(﹣10)=16.因为点C是AB的中点,所以AC=BC=AB=8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10+8=﹣2故答案为:﹣2;(2)①设t秒后点O恰好是PQ的中点.由题意,得10﹣2t=6﹣t解得,t=4;即4秒时,点O恰好是PQ的中点.②当点C为PQ的三等分点时PC=2QC或QC=2PC,∵PC=8﹣2t,QC=8﹣t,所以8﹣2t=2(8﹣t)或8﹣t=2(8﹣2t)解得t=;当点P为CQ的三等分点时(t>4)PC=2QP或QP=2PC∵PC=2t﹣8,PQ=16﹣3t∴2t﹣8=2(16﹣3t)或16﹣3t=2(2t﹣8)解得t=5或t=;当点Q为CP的三等分点时PQ=2CQ或QC=2PQ∵PQ=3t﹣16,QC=8﹣t∴3t﹣16=2(8﹣t)或8﹣t=2(3t﹣16)解得t=或t=.综上,t=,5,,,秒时,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以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三等分点.7.解:(1)因原线段是中点分成的短线段的2倍,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2)设C点表示的数为x,则AC=x+20,BC=40﹣x,AB=40+20=60,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①当AB=2AC时,有60=2(x+20),解得,x=10;②当BC=2AC时,有40﹣x=2(x+20),解得,x=0;③当AC=2BC时,有x+20=2(40﹣x),解得,x=20.综上,C点表示的数为10或0或20;(3)由题意得,AP=2t,AQ=60﹣4t,PQ=,i)若0≤t≤10时,点P为AQ的“巧点”,有①当AQ=2AP时,60﹣4t=2×2t,解得,t=;②当PQ=2AP时,60﹣6t=2×2t,解得,t=6;③当AP=2PQ时,2t=2(60﹣6t),解得,t=;ii)若10<t≤15时,点Q为AP的“巧点”,有①当AP=2AQ时,2t=2×(60﹣4t),解得,t=12;②当PQ=2AQ时,6t﹣60=2×(60﹣4t),解得,t=;③当AQ=2PQ时,60﹣4t=2(6t﹣60),解得,t=.综上,所求运动时间t(s)的所有可能取值为,6,,12,,.8.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5)2+|a+b|=0,∴,∴a=﹣1,b=1,c=5.故答案为:a=﹣1,b=1,c=5;(2)AB=1﹣(﹣1)=2,故AB的长为2个单位;(3)①由题意,得t秒钟过后A点表示的数为:﹣1﹣t,C点表示的数为:5+3t,∴AC=5+3t﹣(﹣1﹣t)=6+4t;故答案为:6+4t;②由题意,得BC=4+2t,AB=2+2t,∴BC﹣AB=4+2t﹣(2+2t)=2.∴BC﹣AB的值是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其值为2.9.解:(1)∵b是最小的正整数,∴b=1,∵(c﹣6)2+|a+b|=0,(c﹣6)2≥0,|a+b|≥0,∴c=6,a=﹣1,b=1,故答案为﹣1,1,6.(2)由题意﹣1<x<1,∴|x+1|﹣|x﹣1|﹣2|x+5|=x+1+x﹣1﹣2x﹣10=﹣10.(3)不变,由题意BC=5+5nt﹣2nt=5+3nt,AB=nt+2+2nt=2+3nt,∴BC﹣AB=(5+3nt)﹣(2+3nt)=3,∴BC﹣AB的值不变,BC﹣AB=3.10.解:(1)如图1,由题意得:a+4=0,b﹣3=0,则a=﹣4,b=3;(2)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发生变化,理由是:设点M对应的数为c,由BM=|c﹣b|,AM=|c﹣a|,则分三种情况:①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BM﹣AM=c﹣b﹣c+a=a﹣b=﹣4﹣3=﹣7,②当点M在点A与B之间时,BM﹣AM=b﹣c﹣c+a=a+b﹣2c=﹣4+3﹣2c=﹣1﹣2c,③当点M在点A的左侧时,BM﹣AM=b﹣c﹣a+c=b﹣a=3+4=7,(3)①点A表示的数为:﹣4﹣tx;点B表示的数为:3+yt;点M表示的数为:y﹣tx;②线段BM与AM的差即BM﹣AM的值一定发生变化,理由是:∵y>0,∴M不能在A的左侧,所以分二种情况:i)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2,BM﹣AM=﹣AB=﹣(3+yt+4+tx)=﹣7﹣yt﹣tx,ii)当点M在点A与B之间时,如图3,BM﹣AM=3+yt﹣y+tx﹣(y﹣tx+4+tx)=﹣1﹣2y+tx+yt,。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08线段上册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08线段上册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解析版)(人教版)含答案

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类型一、求值问题例.数轴上有A ,B ,C 三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点C 在B 的右侧,2AC AB -=.(1)如图1,若多项式()371231m n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请直接写出m ,n 的值:(2)如图2,在(1)的条件下,长度为1的线段EF (E 在F 的左侧)在A ,B 之间沿数轴水平滑动(不与A ,B 重合),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在EF 滑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若点D 是AC 的中点.①直接写出点D 表示的数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②若24AD BD +=,试求线段AB 的长.【答案】(1)5m =-,1n =;(2)不变化,理由见解析;(3)①12m n ++;②103【解析】(1)解:由题可知,n -1=0,7+m =2,∴1n =,5m =-故答案为:5m =-,1n =(2)解:MN 的长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由题意,得点C 表示的数为3,设点E 表示的数为x ,则点F 表示的数为1x +∴6AB = ,2BC = ,5AE x =+ ,6AF x =+ ,3EC x =- ,BF x =-,∵点M 是EC 的中点,N 是BF 的中点∴32x MC ME -==,2x NF -=,即311222x x MN ME EF FN --=--=--=(3)解:①∵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m ,n ()m n <又点C 在B 的右侧,∴AB =n -m∵2AC AB -=,∴AC = n -m +2∵点D 是AC 的中点,∴AD =12AC = 12(n -m +2)∴D 表示的数为:m + 12(n -m +2)=12m n ++②依题意,点C 表示的数分别为2n +∴AB n m =-,1122m n n m AD m +-=+-=+∴1122m n m n BD n +-=+-=+,22122m n BD m n -=+=-+∵24AD BD +=,即1242n m m n -++-+=当20m n -+>时.()1242n m m n -++-+=,2m n -=∵m n <,∴2m n -=不符合题意,舍去当20m n -+<时.()1242n m m n -+--+=,103n m -=综上所述,线段AB 的长为103.【变式训练1】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如图2,已知AB =15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__s 时,Q 为A ,P 的“巧点”.【答案】是 7.5或457【解析】(1)若线段中点为C点,AB=2AC,所以中点是这条线段“巧点”(2)设A点为数轴原点,作数轴,设运动时间为t秒;t最大=7.5,A:0,P:0+2t=2t,Q:15﹣t,①Q为AP中点,20152tt+-=,∴t=7.5;②AQ=2PQ,AQ=15﹣t﹣0=15﹣t,PQ=2t﹣(15﹣t)=3t﹣15,∵AQ=2PQ,∴15﹣t=2(3t﹣15),∴457t=;③PQ=2AQ,得3t﹣15=2(15﹣t),∴t=9>7.5(舍去).综上所述:t=7.5或45 7.故答案为:(1)是;(2)7.5或45 7.【变式训练2】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答案】(1)7cm;(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D运动了1s时,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AC+MD=AB﹣CM﹣BD=11﹣1﹣3=7cm.(2)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CM=t,BD=3t,∵AC=AM﹣t,MD=BM﹣3t,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13 BM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 =AB ﹣AM ∴AB ﹣AM =3AM ,∴AM =14AB ,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14AB ,∴MN =12AB ,即2MN 3AB =13.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MN AB=1,即2MN 3AB =23.综上所述2MN 3AB =13或23【变式训练3】如图,数轴上有两点,A B ,点C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线段OA 上运动,点D 从点B 出发,以每秒4cm 的速度在线段OB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4OD AC =,若点M 为直线OA 上一点,且AM BM OM -=,则AB OM的值为_______.【答案】1或53【解析】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表示的数为m则OC=t ,BD=4t ,即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4t ,∴AC=-t-a ,OD=b-4t ,由OD=4AC 得,b-4t=4(-t-a ),即:b=-4a ,①若点M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由AM-BM=OM 得,m-a-(m-b )=m ,即:m=b-a ;∴=1b a B O mA m M m -==②若点M 在线段BO 上时,如图2所示:由AM-BM=OM 得,m-a-(b-m )=m ,即:m=a+b ;∴=4543b a b a a a m a AB b a a OM ----===+-③若点M 在线段OA 上时,如图3所示:由AM-BM=OM 得,m-a-(b-m )=-m ,即:433a b a a m a +-===-∵此时m <0,a <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④若点M 在点A 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由AM-BM=OM 得,a-m-(b-m )=-m ,即:m=b-a=-5a ;而m <0,b-a >0,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AB OM 的值为1或53.类型二、证明定值问题例.如图,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D 的左侧),若()21260m n -+-=.(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求线段MN 的长;(3)当CD 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 与点B 重合,点P 是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②PA PB PC+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答案】(1)12AB =,6CD =;(2)9;(3)②正确,2PA PB PC+=,见解析【解析】(1)由()21260m n -+-=,()212600m n ³--³,,12=06=0m n --,,得12m =,6n =,所以12AB =,6CD =;(2)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4BC =,所以()()1124118222AM AC AB BC ==+´+==,()()111645222DN BD CD BC ===++=,又因为124622AD AB BC CD =++=++=,所以22859MN AD AM DN =--=--=,当点C 在点B 的左侧时,如图,因为点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所以()()1111244222AM MC AC AB BC ===--==,()()111641222BN ND BD CD BC ===--==,所以126414AD AB CD BC =+-=+-=所以14419MN AD AM DN =--=--=.综上,线段MN 的长为9;(3)②正确,且2PA PB PC+=.理由如下:因为点D 与点B 重合,所以BC DC =,所以6AC AB BC AB DC =-=-=,所以AC BC =,所以()()222PC AC PC BC PA PB PC AC BC PC PC PC PC PC++-++-====.【变式训练1】已知线段AB =m ,CD =n ,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A 在B 的左侧,C 在D 的左侧),且m ,n 满足|m -12|+(n -4)2=0.(1)m= ,n= ;(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1)∵|m-12|+(n-4)2=0,∴m-12=0,n-4=0,∴m=12,n=4;故答案为:12;4.(2)由题意,①∵AB=12,CD=4,∵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AM=CM=12AC ,DN=BN=12BD∴MN=CM+CD+DN=12AC +CD+12BD=12AC +12CD+12BD+12CD=12(AC +CD+BD)+12CD=12(AB +CD)=8;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依题意有:81013231a a+++=++,解得:a=2,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E是线段BC的中点,∴CE= BE=12BC=2+t;Ⅰ.如图1,F,C相遇,即t=2时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FC-5 DE =0;Ⅱ.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FC =10-5t,DE =BE-BD=2+t-2t=2-t,∴FC-5 DE =10-5t -5(2-t)=0;Ⅲ.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FC-5 DE =5t-10 -5(t-2)=0;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6;6;(2)不发生改变,MN为定值6,过程见解析【详解】解:(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如图1),则AP=6,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4,NP=23BP=2,∴MN=MP+NP=6;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如图2),则AP=12,BP=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8,NP=23BP=2,∴MN=MP-NP=6.故答案为:6;6.(2)MN的长不会发生改变,理由如下:设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a(a>-6且a≠3).当-6<a<3时(如图1),AP=a+6,BP=3-a.∵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3-a),∴MN=MP+NP=6;当a>3时(如图2),AP=a+6,BP=a-3.∵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MP=23AP=23(a+6),NP=23BP=23(a-3),∴MN=MP-NP=6.综上所述: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为定值6.【变式训练3】(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①求线段AB 的长;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 PC+的值不变.【答案】(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4n -=0,解得:n=4.故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M 为线段PB 的中点,∴PM=12PB .同理:PN= 12AP ..∴MN=PN+PM= 12(PB+AP )= 12AB= 12×4=2.∴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2)设AB=a ,BP=b ,则PA+PB=a+b+b=a+2b .∵C 是AB 的中点,1122BC AB a \==12PC PB BC a b \=+=+,2212PA PB a b PC a b ++\==+,所以PA PB PC+的值不变.类型三、数量关系例.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 在数轴上运动,点C 在点E 的左边,且8,CE =点F是AE 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 运动到点,C E 均在,A B 之间时,若1CF =,则AB =_________,点C 对应的数为________,BE =________;(2)如图2,当线段CE 运动到点A 在C E 、之间时,画出草图并求BE 与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解析】(1)Q 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12(4)16AB \=--=8,1CE CF ==Q 7EF CE CF \=-=Q 点F 是AE 的中点,7AF EF \==,6AC AF CF \=-=6AC AO CO =+=Q ,2CO \=,C \对应的数是2,2BE AB AF EF \=--=故答案为:16;2;2;(2),BE AB AE CF CE EF =-=-Q ,Q 点F 是AE 的中点,2AE EF\=162,8BE AB AE EF CF CE EF EF \=-=-=-=-,2BE CF\=故答案为:(1)16;2;2;(2)2BE CF =,画图见解析.【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线段BA 至C ,使CB =43AB .(1)请根据题意将图形补充完整.直接写出AC AB= _______;(2)设AB = 9cm ,点D 从点B 出发,点E 从点A 出发,分别以3cm/s ,1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①当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求AD CE 的值;②在点D ,E 沿直线AB 向左运动的过程中,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当点C 恰好为线段BD 的三等分点时,求MN 的长.【答案】(1)13,(2)3,(3)12cm 或24cm .【详解】解:(1)图形补充完整如图,∵CB =43AB ,∴CA =13BC AB AB -=,13AC AB =,故答案为:13;(2)①AB = 9cm ,由(1)得,133CA AB ==(cm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93)DA t =-cm ,(3)CE t =-cm ,93=33AD t CE t-=-,②当3BD CD =时,∵AB = 9cm , 3CA =cm ,∴212CB CD ==cm ,∴6CD =cm ,318BD CD ==cm ,运动时间为:18÷3=6(秒),则6AE =cm ,15BE BA AE =+=cm ,3ED BD BE =-=cm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 1.5DM =cm , 4.5BN =cm ,12MN BD DM BN =--=cm ,当3BD CB =时,∵AB = 9cm , 3CA =cm ,∴12CB =cm ,∴336BD CB ==cm ,运动时间为:36÷3=12(秒),则12AE =cm ,21BE BA AE =+=cm ,15ED BD BE =-=cm ,∵M ,N 分别是线段DE 、AB 的中点.∴7.5DM =cm , 4.5BN =cm ,24MN BD DM BN =--=cm ,综上,MN 的长是12cm 或24cm .【变式训练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AC =2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 .【答案】(1)①AD=7;②AD=203或283;(2)1742或116【详解】解:(1)∵AC=2BC,AB=18,∴BC=6,AC=12,①∵E为BC中点,∴CE=3,∵DE=8,∴CD=5,∴AD=AC﹣CD=12﹣5=7;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CE=13DE=83或CE=23DE=163,∴CD=163或CD=83,∴AD=AC﹣CD=12﹣163=203或12-83=283;(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32AD ECBE+=,∴0.532x y yx y++=-,∴y=27x,∴CD=1.5x﹣27x=1714x,∴171714342==xCDAB 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设BC =x ,则DE =1.5x ,设CE =y ,∴DC =EC +DE =y +1.5x ,∴AD =DC ﹣AC =y +1.5x ﹣2x =y ﹣0.5x ,∵32AD EC BE +=,BE =EC +BC =x +y ,∴0.532y x y x y -+=+,∴y =4x ,∴CD =y +1.5x =4x +1.5x =5.5x ,BD =DC +BC =y +1.5x +x =6.5x ,∴AB =BD ﹣AD =6.5x ﹣y +0.5x =6.5x ﹣4x +0.5x =3x ,∴ 5.51136==CD x AB x ,当点E 在线段AC 上及点E 在点B 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 AB 的值为1742或116.故答案为:1742或116.课后作业1.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从左到右顺次为A ,B ,C ,其中b 是最小的正整数,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BC=2AB .(1)填空:a= ,b= ,c= (2)点D 从点A 开始,点E 从点B 开始, 点F 从点C 开始,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1个单位长度、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点F 追上点D 时停止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试问:①当三点开始运动以后,t 为何值时,这三个点中恰好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②F 在追上E 点前,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DF k EF +×的值与它们的运动时间无关,为定值.若存在,请求出k 和这个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1,7;(2)①t=1或t=52;②k=-1【解析】(1)∵最小正数为1.最大的负整数为小-1,a 在最大的负整数左侧1个单位长度∴点A 表示的数a 为-1-1=-2,点B 表示的数b 为1,∴AB=1-(-2)=3∵223=6BC AB ==´,∴点C 表示的数为c=1+6=7,故答案为:-2,1,7;(2)①依题意,点F 的运动距离为4t ,点D 、E 运动的距离为t,∴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 7-4t,当点F 追上点D 时,必将超过点B ,∴存在两种情况,即DE=EF 和DF=EF ,如图,当DE=EF ,即E 为DF 的中点时,()21=274t t t ----+,解得,t=1,如图,当EF=DF ,即F 为DE 中点时,()74=21t t t ---+-2,解得t=52,综上所述,当t=1秒和t=52时,满足题意.②存在,理由:点D 、E 、F 分别表示的数为-2-t ,1-t ,7-4t,如图,F 在追上E 点前, ()74-2=93DF t t t =----,()74-1=63EF t t t =---,()()93639633DF k EF t k t k k t +×=-+-=+-+,当DF k EF +×与t 无关时,需满足3+3k=0,即k=-1时,满足条件.故答案为:(1)-2,1,7;(2)①t=1或t=52;②k=-1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AC BC =,点D 、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点E 的左侧.若18AB =,8DE =,线段DE 在线段AB 上移动.(1)如图1,当E 为BC 中点时,求AD 的长;(2)点F (异于A ,B ,C 点)在线段AB 上,3AF AD =,3CE EF +=,求AD 的长.【答案】(1)7;(2)3或5【解析】(1)2AC BC =,18AB =,6BC \=,12AC =,如图1,E Q 为BC 中点,3CE BE \==,8DE =Q ,∴8311BD DE BE =+=+=,∴18117AD AB DB =-=-=,(2)Ⅰ、当点E 在点F 的左侧,如图2,或∵3CE EF +=,6BC =,\点F 是BC 的中点,∴3CF BF ==,∴18315AF AB BF =-=-=,∴153AD AF ==,∵3CE EF +=,故图2(b )这种情况求不出;Ⅱ、如图3,当点E 在点F 的右侧,或12AC =Q ,3CE EF CF +==,∴9AF AC CF =-=,∴39AF AD ==,3AD \=.∵3CE EF +=,故图3(b )这种情况求不出;综上所述:AD 的长为3或5.3.已知线段AB ,点C 在直线AB 上,D 为线段BC 的中点.(1)若8AB =,2AC =,求线段CD 的长.(2)若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请写出线段DE 和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3或5(2)2AB DE =,理由见解析【解析】(1)解:如图1,当C 在点A 右侧时,∵8AB =,2AC =,∴6C AB C B A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32CD BC ==;如图2,当C 在点A 左侧时,∵8AB =,2AC =,∴10BC AB AC =+=,∵D 是线段BC 的中点,∴152CD BC ==;综上所述,3CD =或5;(2)解:2AB DE =.理由是:如图3,当C 在点A 和点B 之间时,∵E 是AC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2AC EC =,2BC CD =,∴222AB AC BC EC CD DE =+=+=;如图4,当C 在点A 左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BC AC CD CE CD CE DE =-=-=-=;如图5,当C 在点B 右侧时,同理可得:()2222AB AC BC EC CD EC CD DE =-=-=-=.4.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3AB的值.【答案】(1)7cm;(2)13;(3)13或23【解析】(1)解:当点C、D运动了1s时,CM=1cm,BD=3cm∵AB=11cm,CM=1cm,BD=3cm∴AC+MD=AB﹣CM﹣BD=11﹣1﹣3=7cm.(2)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CM=t,BD=3t,∵AC=AM﹣t,MD=BM﹣3t,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13BM,故答案为:13.(3)解:由(2)可得:∵BM=AB﹣AM,∴AB﹣AM=3AM,∴AM=14 AB,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14AB,∴MN=12AB,即2MN3AB=13.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MNAB=1,即2MN3AB=23.综上所述2MN3AB=13或235.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a,B点表示的数为b,C点表示的数为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2390a c ++-=.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返回到点C ,到达点C 后再返回到点A 并停止.(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点P 从点B 离开后,在点P 第二次到达点B 的过程中,经过x 秒钟,13PA PB PC ++=,求x 的值.(3)点P 从点B 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M ,N 分别从点A 和点C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t 秒钟时,P 、M 、N 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答案】(1)3-,1-,9;(2)13x =或1x =或53x =或233x =;(3)167t =,1,2617,8,12【详解】解:(1)∵b 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c 满足()2390a c ++-=,∴b=-1,a+3=0,c-9=0,∴a=-3,c=9.故答案为:-3;-1;9.(2)由题意知,此过程中,当点P 在AB 上时.∴PA+PB=AB=b-a=-1-(-3)=2.∴()13-=13-2=11PC PA PB =+.又∵BC=c-b=9-(-1)=10.∴PB=PC-BC=11-10=1.当P 从B 到A 时,如图所示:∵PB=1,可以列方程为:3x=1,解得:x=1;当P 从A 到C 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P 在线段AB 之间时,如图所示:可以列方程为:3x=3,解得:x=1,②当P 在线段BC 之间时,如图所示:∵PA+PB+PC=13,AB=2,BC=10,∵PB+PC=10∴PA=13-10=3,∴PB=PA-AB=3-2=1,可列方程为:3x=5,解得:53x =.当P 从C 到B 时,如图所示:可列方程为:3x=23,解得:233x =.综上所述,13x =或1x =或53x =或233x =.(3)当点从为PN 中点时,当0<t<23时,点P 向A 运动,.此时,P=-1-3t ,M=-3+4t ,N=9-5t .(-1-3t )+(9-5t )=2(-3+4t ),解得t=78(舍去).当23≤t≤43时,点P 从A 返回向B 运动.此时,P=-3+3(t-23)=3t-5.3t-5+9-5t=2(-3+4t ),解得t=1.当P 为MN 中点时,t>43.(9-5t )+(-3+4t )=2(3t-5),解得t=167 .当点N 为PM 中点时,t>43.(-3+4t )+(3t-5)=2(9-5t ),解得t=2617.综上所述,t 的值为1, 167或2617.6.七(1)班的学习小组学习“线段中点”内容时,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请跟随他们一起思考. (1)发现:如图1,线段12AB =,点,,C E F 在线段AB 上,当点,E F 是线段AC 和线段BC 的中点时,线段EF 的长为_________;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得到的线段EF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应用:如图3,现有长为4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AB ,其左右两端各有一段(AC 和BD )磨损了,磨损后的麻绳不再符合比赛要求. 已知磨损的麻绳总长度不足20米. 小明认为只利用麻绳AB 和一把剪刀(剪刀只用于剪断麻绳)就可以得到一条长20米的拔河比赛专用绳EF . 小明所在学习小组认为此法可行,于是他们应用“线段中点”的结论很快做出了符合要求的专用绳EF ,请你尝试着“复原”他们的做法:①在图中标出点E 、点F 的位置,并简述画图方法;②请说明①题中所标示,E F 点的理由.【答案】(1)6;补图见解析,12EF AB (2)①见解析(答案不唯一)②见解析.【详解】解:(1)点,,C E F 在线段AB 上时,因为点E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CE=12AC ,因为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所以CF=12BC ,所以EF=CE+CF=12AC+12BC=12AB ,又AB=12,所以EF=6.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此时,EF=EC-FC ═12AC-12BC=12AB.答案为:6;EF=12AB.(2)①图3如图,在CD 上取一点M ,使CM CA =,F 为BM 的中点,点E 与点C 重合. (答案不唯一)②因为F 为BM 的中点,所以MF BF =.因为,AB AC CM MF BF CM CA =+++=,所以222()2AB CM MF CM MF EF =+=+=.因为40AB =米,所以20EF =米.因为20AC BD +<米,40AB AC BD CD =++=米,所以20CD >米.因为点E 与点C 重合,20EF =米,所以20CF =米,所以点F 落在线段CD 上.所以EF 满足条件.7.问题背景整体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在代数和几何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1)如图1,A 、B 、O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则∠DOE 的度数为 (直接写出答案).(2)当x =1时,代数式a 3x +bx +2021的值为2020,当x =﹣1时,求代数式a 3x +bx +2021的值.(3)①如图2,点C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点D 从点A 、点E 从点B 同时出发分别沿直线AB 向左、向右匀速运动,若点E 的运动速度是点D 运动速度的3倍,且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CE =3CD ,求AC AB 的值;②如图3,在①的条件下,若点E 沿直线AB 向左运动,其它条件均不变.在点D 、E 运动过程中,点P 、Q 分别是AE 、CE 的中点,若运动到某一时刻,恰好CE =4PQ ,求此时AD AB的值.【答案】(1)90°;(2)2022;(3)①14;②112或512【解析】(1)解:如图1,∵射线OD 和射线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DOC =12∠AOC ,∠COE =12∠BOC ,∵∠DOE =∠DOC +∠COE ,∴∠DOE =12∠AOC +12∠BOC =12(∠AOC +∠BOC ),∵∠AOC +∠BOC =180°,∴∠DOE =12×180°=90°,故答案为:90°.(2)∵当x =1时,代数式a 3x +bx +2021的值为2020,∴a +b +2021=2020,∴a +b =-1,∴-a -b =1,当x =﹣1时,a 3x +bx +2021= -a -b +2021=1+2021=2022.(3)①如图2,设点D 运动的路程为x ,则点E 运动的路程为3x ,∴CE =BC +BE =BC +3x ,CD =CA +AD =CA +x ,∵CE =3CD ,∴BC +3x = 3CA +3x ,∴CB =3AC ,∴AB =CB +AC =4AC ,∴AC AB =14.②根据①,设AC =m ,则CB =3m ,AB =4m ,设点D 运动的路程为AD =x ,则点E 运动的路程为EB =3x ,当点E 在C 点的右侧时,如图3,∴CE =BC -BE =3m -3x ,CD =CA +AD =m +x ,∵点P 、Q 分别是AE 、CE 的中点,∴PE =12AE ,QE =12CE ,∴PQ =PE -QE =12AE -12CE =11()222m AE CE AC -==,∵CE =4PQ ,∴3m -3x =4×2m ,解得x =3m ,故AD =3m ,∴AD AB =13412m m =.当点E 在C 点的左侧,且在点A 的右侧时,如图4,∴CE =BE -BC =3x -3m ,CD =CA +AD =m +x ,∵点P 、Q 分别是AE 、CE 的中点,∴PE =12AE ,QE =12CE ,∴PQ =PE +QE =12AE +12CE =11()222m AE CE AC +==,∵CE =4PQ ,∴3x -3m =4×2m ,解得x =53m ,故AD =53m ,∴AD AB =53412m m =.当点E 在A 点的左侧时,如图5,∴CE =BE -BC =3x -3m ,CD =CA +AD =m +x ,∵点P 、Q 分别是AE 、CE 的中点,∴PE =12AE ,QE =12CE ,∴PQ =PE +QE =12AE +12CE =11()222m AE CE AC +==,∵CE =4PQ ,∴3x -3m =4×2m ,解得x =53m ,故AD =53m ,∴AD AB =553412m m =.综上所述,AD AB 的值为112或512.8.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AB =12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M =4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DM = ;(直接填空)(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2AC ,则AM = (填空)(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答案】(1)2,4;(2)6 cm ;(3)4;(4)13MN AB =或1.【详解】(1)根据题意知,CM =2cm ,BD =4cm ,∵AB =12cm ,AM =4cm ,∴BM =8cm ,∴AC =AM ﹣CM =2cm ,DM =BM ﹣BD =4cm ,故答案为:2cm ,4cm ;(2)当点C 、D 运动了2 s 时,CM =2 cm ,BD =4 cm∵AB =12 cm ,CM =2 cm ,BD =4 cm∴AC +MD =AM ﹣CM +BM ﹣BD =AB ﹣CM ﹣BD =12﹣2﹣4=6 cm ;(3)根据C 、D 的运动速度知:BD =2MC ,∵MD =2AC ,∴BD +MD =2(MC +AC ),即MB =2AM ,∵AM +BM =AB ,∴AM +2AM =AB ,∴AM =13AB =4,故答案为:4;(4)①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AN ﹣BN =MN ,又∵AN ﹣AM =MN ,∴BN =AM =4∴MN =AB ﹣AM ﹣BN =12﹣4﹣4=4,∴13MN AB =;②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N ﹣BN =MN ,又∵AN ﹣BN =AB ,∴MN =AB =12,∴1MN AB=;综上所述13MN AB =或1故答案为13MN AB =或1.9.如图,数轴正半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O 为原点,若3a =,线段5OB OA =.(1)=a ______,b =______;(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3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表示的数为32,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答案】(1)3a =,15b =;(2)9或92;(3)8或503【详解】解:(1)∵数轴正半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a|=3,线段OB=5OA ,∴a=3,b=15,故答案为:3,15;(2)设运动时间为t 秒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3倍.由题意得:AB=15-3=12,当点P 在A 、B 之间时,有2t=3(12-2t ),解得:t=92;当点P 在B 的右边时,有2t=3(2t-12),解得t=9;即运动时间为92或9秒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的距离的3倍;(3)根据题意,由点C 为32,则AC=32-3=29,BC=32-15=17,∴点P 运动到点C 所需要的时间为:2914.52t ==秒,点Q 运动到点C 所需要的时间为:17171t ==秒,则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当点P 还没有追上点Q 时,有:1224t t +-=,解得:8t =;②当点P 运动到点C 返回时,与点Q 相遇后,与点Q 相距4,则有:2124292t t ++-=´,解得:503t =.10.已知数轴上三点M ,O ,N 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 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 .(1)如果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相等,那么x 的值是______;(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 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 向左运动时,点M 和点N 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相等.(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1-;(2)x= 3.5-或1.5;(3)4t 3=分钟或t=2分钟时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相等.【详解】解:(1)∵M ,O ,N 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 到点M ,点N 的距离相等,∴x 的值是1-.故答案为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 ;∵点M为-3,点N为1,则点P分为两种情况,①点P在N点右侧,则(1)(3)5x x-++=,解得: 1.5x=;②点P在M点左侧,则(3)(1)5x x--+-=,解得: 3.5x=-;∴ 3.5 1.5x=-或=.(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t=43,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t-3=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43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11.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AB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1CD AB2=,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MNAB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答案】(1)点P在线段AB上的13处;(2)13;(3)②MNAB的值不变.【详解】解:(1)由题意: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13处;(2)如图:∵AQ-BQ=PQ,∴AQ=PQ+BQ,∵AQ=AP+PQ,∴AP=BQ,∴PQ=13AB,∴13PQAB=(3)②MNAB的值不变.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CD=12 AB,∴CM=14AB,∴PM=CM-CP=14AB-5,∵PD=23AB-10,∴PN=1223(AB-10)=13AB-5,∴MN=PN-PM=112 AB,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111212ABMNAB AB==.。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同步培优含答案

【讲练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专题4.7线段的动点综合问题大题专项训练(重难点培优)一、解答题(共30题)1.(2022·山东青岛·期末)如图,动点B在线段AD上,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的运动时间为t秒(0≤t≤10).(1)当t=2时,①AB=________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线段AB的长度.(2)点C在线段AM上,点D在线段BM上,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a cm/s、b cm/s的速度沿直线BA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中a、b满足条件:|a―1|+|b―3|=0.(1)直接写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2)若2cm<AM<4cm,当点C、D运动了3s,求AC+MD的值;AB,点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MN与AB的数量关(3)如图2,若AM=13系.D的左侧),且CD=2,E为BC的中点.(1)如图1,当AC=4时,求DE的长.(2)如图2,F为AD的中点.点C,D在线段AB上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会,请说明理由;若不会,请求出EF的长.按A一B一A的路径从点A出发,到达点B后又返回到点A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0≤t≤10)秒.(1)当t=6时,AC= .(2)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C的长;当0≤t≤5时,AC= ;当5<t≤10时,AC= .(3)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在点C运动的过程中,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MN的长,【答案】(1)8(2)2t,20―2t;(3)MN的长度不变,长度为5【分析】(1)根据点C的运动速度和AB=10可得答案;(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求AC的长度;(3)分情况讨论,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答案.(1)当t=6时,动点C运动了2×6=12个单位,∵AB=10,∴BC=2.∴AC=10―2=8.故答案为:8;(2)当0⩽t⩽5时,AC=2t;当5<t⩽10时,BC=2t―10∴AC=AB―BC=10―(2t―10)=20―2t.故答案为:2t,20―2t;是点C到点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美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美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美好点,但点D是[B,A]的美好点.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7,点N所表示的数为2.(1)点E,F,G表示的数分别是―3,6.5,11,其中是[M,N]美好点的是________;写出[N,M]美好点H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N开始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点P恰好为M和N的美好点?【答案】(1)G,―4或―16(2)1.5或3或9【分析】(1)根据美好点的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美好点的定义,分三种情况分别确定P点的位置,进而可确定t的值.【详解】(1)解:根据题意得∶EM=(―3)―(―7)=4,EN=2―(―3)=5,此时EM≠2EN,故点E不是[M,N]美好点;FM=6.5―(―7)=13.5,FN=6.5―2=4.5,此时FM≠2FN,故点F不是[M,N]美好点;GM=11―(―7)=18,GN=11―2=9,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1)a=___________,b=___________,线段AB=___________;BC,点M为AB的中点,求MC的长;(2)若数轴上有一点C,使得AC=32(3)有一动点G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H从点B出发,以5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数轴上作同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30),点D为线段GB的6GB,在G,H的运动过程中,求中点,点F为线段DH的中点,点E在线段GB上且GE=13DE+DF的值.BC,AB=30,∵AC=32∴AC=18,BC,AB=30,∵AC=32∴AC=90,y满足|x―5|+(y―4)2=0,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米的速度沿着A→D→C→B运动,另一动点Q从B出发以每秒2米的速度沿B→C→D→A运动,P,Q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1)x=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2)当t=4.5时,求△APQ的面积;(3)当P,Q都在DC上,且PQ距离为1时,求t的值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点C停止;同时动点Q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在B、C间作往复运动,当点P到达终点C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x(秒),△APC的面积是S(cm2)(S>0).(1)点Q共运动______秒.(2)当点P沿折线A→B→C运动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P(BP>0)的长.(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4)当P、Q两点相遇时,直接写出x的值.【答案】(1)16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20,BC =80,点M、N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动点到达C点时,M、N 同时停止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N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M的长度为________;(2)当t为何值时,M、N两点重合?(3)若点Р为AM中点,点Q为BN中点.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若存在,请说明理由.故存在时间t,使PQ长度为5,此时t的值为30或50.【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与差,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以及解一AB.数轴上的三个点,且A,B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AB=12,AC=13(1)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2)若点P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则经过______秒时,点C 恰好是BP的中点;(3)若点Q从点A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线段QB的中点为M,当MC=2QB时,则点Q运动了多少秒?请说明理由.点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且a、b满足(a―10)2+|b+6|=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2)当点P在点B的左侧运动时,M、N分别是PA、PB的中点,求PM-PN的值(3)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点P运动多少秒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0-8t)-(-6-4t)=±4,解得:t=3或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代数式表示出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1)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理解新知)如图①,点M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AB的“奇妙点”,(1)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奇妙点”(填“是”或“不是”)(2)(初步应用)如图②,若CD=24cm,点N是线段CD的“奇妙点”,则CN=cm;(3)(解决问题)如图③,已知AB=24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 从点B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请求出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奇妙点”.试题)【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1)若AC=2,求AB的长;(2)在(1)的条件下,若点D也是图①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点C),试求出线段BD的长,并判断AC与BD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3)如图②,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性的滚动1周,该点到达C的位置,求点C 所表示的数;若点M、N是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MN的长;(4)图②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O、C、D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请直接写出点D所表示的数(答案保留π).如图①,点M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M是线段AB的“奇点”.(1)线段的中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奇点”(填“是”或“不是”)【初步应用】(2)如图②,若CD=18cm,点N是线段CD的奇点,则CN=______cm;【解决问题】(3)如图③,已知AB=15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1cm/s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 从点B出发,以2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A、P、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奇点?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6.(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期末数学试题)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 b2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填空:①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 ;点Q表示的数为 .③当t= 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 .AB.(2)当t为何值时,PQ=12(3)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的长.题)如图,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12、b、c,且b、c满足(b―9)2+|c―20| =0,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个单位/秒速度向左运动,O、B两点之间为“变速区”,规则为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之后立刻恢复原速,从点B运动到点O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之后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时间为t秒.(1)b=____,c=____,A、C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个单位;(2)①若动点P从A出发运动至点C时,求t的值;②当P、Q两点相遇时,求相遇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3)当t=___时,P、Q两点到点B的距离相等.则有AB=21,AP=2t,PB=21-2t,BC=11,BQ=11-t∵BP=BQ,∴21―2t=11―t,解得:t=10(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6<t≤11时,如图所示:∵点P的速度为1单位/秒,Q速度不变,∴PB=21―[12+(t―6)×1]=15―t,BQ=11-t,∵PB=BQ,∴15―t=11―t,方程无解;③当点Q的速度变为3单位/秒时,即11<t≤14,如图所示:∴PB=15-t,BQ=CQ―CB=BQ=3(t―11)=3t―33,∵PB=BQ,∴15―t=3t―33,解得t=12,④当点Q和点P都过了“变速区”,即t>15,如图所示:∴PB=2(t―15)=2t―30,BQ=OQ+OB=1×(t―14)+9=t―5,∵PB=BQ,∴2t―30=t―5,解得:t=25;综上所述:当t=12或25时,点P、Q到点B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2或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的和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的和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18.(江苏省无锡市省锡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若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点P对应的数记为a,请你利用数轴解决以下问题:(1)若点P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则a的值为.(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5与2之间,则|a-2|+|a+5|=.(3)代数式|a+4|+|a-5|+|a-1| +|a+3|的最小值是.(4)已知点M、N在数轴上,点M对应的数是-1,点N对应的数是3,令点P在点N左侧运动,在点P、M、N中,若其中一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3倍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原式=5-(-4)+[1-(-3)]= 9+4= 13;(4)①当P在M左侧时,当PM = 3MN时,P1=-13当PN= 3PM时,P2=-3;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是 ;(2)数轴上存在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则x= ;(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M: ,N: .【答案】(1)1;(2)﹣4或6;(3)5;(4)﹣1014.5,1016.5【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进行求解;(2)对点P的位置分情况讨论如下:①点P在点A左边,则有点P到点A的距离为3,进而求解即可;②点P在线段AB上,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点P在点B右边,则有点P到点B的距离为3,进而求解即可;(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然后根据题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点P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对应的数为1;故答案为:1;(2)∵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对点P的位置分情况讨论如下:①点P在点A左边,∵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且线段AB的距离为4,∴点P到点A的距离为3,∴x=﹣4;②点P在线段AB上,不符合题意,舍去;③点P在点B右边,∵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10,且线段AB的距离为4,∴点P到点B的距离为3,∴x=6;∴综上所述:x=﹣4或6;故答案为:﹣4或6;(3)若将数轴折叠,使﹣1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3到1的距离为4,∴5到1的距离也为4,∴则﹣3表示的点与数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5;(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折叠后互相重合,则对折点对应的数值为1,∴点M到1的距离为1015.5,∴M对应的数为﹣1014.5,∵点N到1的距离为1015.5,∴N点对应的数为1016.5.故答案为:﹣1014.5,101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中点,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线段中点是解题的关键.20.(2022·山东聊城·七年级期末)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长;【答案】(1)4cm(2)4cm(3)4cm【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由此求得AP的值;(2)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由此求得AP的值;(3)结合(1)、(2)进行解答;(1)解:依题意知,当t=1时,PC=1×1=1(cm),BD=2×1=2(cm),∴BD=2P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设P的运动时间为x秒.(1)P在线段AB上运动,当PB=2AM时,求x的值.(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求(2BM―BP)的值.(3)如图2,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变,求出MN的长度.如变化,请说明理由.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2MN的值.3AB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1时,PQ= cm;(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3)若点M是线段CQ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走,数字越大,原点左侧则相反.于是,我们可以假设:若点P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0+3t;反之,若点P从原点出发,沿数轴的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0―2 t.【探究】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b分别为―4,8.(1)如图1,若点P和点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都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t秒后,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点Q表示的数是________;②当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时,则t的值为_______.(2)如图2,若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点B时停止运动,M,N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则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5.(2022·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线段AC=8m,AB=2 BC.机器狗P从点A出发,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机械猫Q从点C出发,以2m/s的速度向右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xs.当机器狗P与机械猫Q第二次相遇时,机器狗和机械猫同时停止运动.(1)BC=______m,AB=______m;(2)试通过计算说明:当x为何值时,机器狗P在点A与机械猫Q的中点处?(3)当x为何值时,机器狗和机械猫之间的距离PQ=2m?请直接写出x的值.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AB上运动.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在线段AB上的运动,当PM=10时,PN=;(2)若点P在射线AB上的运动,当PM=2PN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3)当点P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AB、PM、P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b满足|a+2|+(b﹣10)2=0.(1)求线段AB的长;(2)线段CD在点A左侧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经过线段AB需要10秒,经过点O的时间是2秒,求CD的长度;(3)点E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6,点F与点B重合.线段EF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P从点A左侧某处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G是线段BE的中点,点P与点E相遇t秒后与点G相遇.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PE=kFG恒成立,求k 与t的值.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运动后点表示的数及线段长度是解题关键.28.(2020·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点A、B、E和线段CD都在数轴上,点A、C、D、B、E起始位置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0、3、12、18;线段CD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当点D与点E重合时停止运动,移动时间为t秒.(1)当t=0时,AC的长为______,当t=3时,AC的长为______.(2)线段CD在运动过程中,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AC的长为______.(3)当t=2时,BD的长为______,当t=5时,BD的长为______.(4)线段CD在运动过程中,求BD的长(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8(2)2t+2(t≤7.5)(3)5,1(4)|2t―9|(t≤7.5)【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算出点C的位置,即可得AC的长;(2)先算出移动t秒后点C的位置,由题可知,当D与E重合,CD运动停止,即3+2t =18,解得t=7.5,即可得;(3)算出t=2时,点D的位置,即可得,算出t=5时,点D位置,即可得;(4)先算出移动t秒后,点D的位置,由(2)得t=7.5,CD运动停止,即可得.(1)解:当t=0时,CD未移动,则AC=|-2-0|=2,当t=3时,此时C位置的数为:0+3×2=6,则AC=|―2―6|=8.(2)解:移动t秒后点C位置的数为:0+2t=2t,由题可知,当D与E重合,CD运动停止,即3+2t=18解得t=7.5,则AC的长度为:AC=|―2―2t|=2t+2(t≤7.5).(3)解:当t=2时,D的位置的数为:3+2×2=7,则BD=|7-12|=5;当t=5时,D位置的数为:3+5×2=13,则BD =|13―12|=1.(4)解:移动t 秒后,D 位置的数为:3+2t ,由(2)得t =7.5, CD 运动停止,∴BD =|2t +3―12|=|2t ―9|(t ≤7.5).【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绝对值和列代数式.2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已知:如图1,M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D 两点分别从M ,B 出发以1cm/s ,3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B =10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2)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3AC ,试说明AM =14AB ;(3)如图2,已知AM =14AB ,N 是线段AB 所在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 的值.∵AN―BN=MN,AN―AM=MN,1∵AN―BN=MN,AN―BN=AB,∴MN=AB,AN―BN≠MN,这种情况不可能,MN1AC:BC=5:2,DC:AB=1:4.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PQ=7厘米时,求t的值.。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0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与数学思想专题讲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0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与数学思想专题讲练(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0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与数学思想 专题讲练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数轴动点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而四种数学思想则一直贯穿我们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站在中考的角度看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线段的动点问题。

本本专题主要介绍线段相关的动点问题(与中点、和差倍分结合的动点问题;存在性(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新定义)等)和四种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

1、知识储备考点1. 线段中点有关的动点问题考点2.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考点3.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问题考点4. 阅读理解型(新定义)问题考点5. 分类讨论思想考点6. 数形结合思想考点7. 整体思想考点8. 方程思想2、经典基础题3、优选提升题1.在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中,常常会涉及线段较多且关系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题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常设x 列方程;2.线段等量代换模型:若FG EH =,则HG FG HG EH ±=±,即FHEG =3.定和型中点模型:若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AB MN 21 线段的动点问题解题步骤:1.设入未知量t 表示动点运动的距离;2.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所需的线段;3.根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求解;4.观察运动位置可能的情况去计算其他结果。

考点1. 线段中点有关的动点问题变式1.(2022·贵州铜仁·七年级期末)如图1,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 =10厘米,BC =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a ,BC =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度.(3)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B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当C 、P 、Q 三点中,有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直接写出时间t .变式1.(2022·广东·七年级期中)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一点,且14AB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秒:(1)写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答案】(1)-6,84t -;(2)点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分析】(1)根据点A 表示的数和AB 的长度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4214t t =+,求解即可;(3)分类讨论即可: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1)解:∵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且14AB =,∴点B 表示的数为6-,点P 表示的数为84t -,故答案为:-6,84t -;(2)设点P 、Q 同时出发,点P 运动时间t 秒追上Q ,依题意得,4214t t =+,解得7t =,∴点P 运动7秒时追上点Q ;(3)线段MN 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都等于7;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 MP NP =+1122AP BP =+1()2AP BP =+12AB =1142=´7=,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MN MP NP=-1122AP BP=-1()2AP BP=-12AB=7=,∴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7.【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中点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例1.(2022·江苏镇江·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28AB=厘米,点D和点C在线段AB上,且:5:2AC BC=,:1:4DC AB=.点P从点A出发以4厘米/秒的速度沿射线AD向点C运动,点P到达点C 所在位置后立即按照原路原速返回,到达点D所在位置后停止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射线BC的方向运动,点Q到达点D所在的位置后停止运动.点P和点Q同时出发,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线段AD的长度;(2)当点C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3)当7PQ=厘米时,求t的值.变式1.(2022·天津和平·七年级期末)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12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则OA= cm,OB= cm;(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C不与点A、B重合),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从点A出发,动点Q从点B同时出发,都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其中t≥0).①若把直线l看作以O为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的一条数轴,则t(s)后,P点所到的点表示的数为 ;此时,Q点所到的点表示的数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当t为何值时,2OP﹣OQ=4(cm).变式2.(2022·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B=20,BC=13AC,点D,E在射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DE在线段AB上,当E为BC中点时,求CE的长;(2)在(1)的条件下,点F在线段AB上,CF=3,求EF的长;(3)若AB=2DE,线段DE在射线AB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4BE=3(AD+CE),求CDAC的值.考点3.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问题例1.(2022·广西桂林·七年级期末)如图,在直线AB 上,线段24AB =,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P 在线段AB 上的运动,当10PM =时,PN = ;(2)若点P 在射线AB 上的运动,当2PM PN =时,求点P 的运动时间t 的值;(3)当点P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AB 、PM 、P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运动和线段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2022·湖北青山区·七年级期中)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且m,n满足|m-12|+(n-4)2=0.(1)m= ,n= ;(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 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m=12,n= 4;(2)① MN=8,②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m、n的值;(2)①由题意,则MN=CM+CD+DN,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②设PA=a,则PC=8+a,PE=10+a,然后列出方程,求出a=2,然后分情况进行分析,求出每一种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m-12|+(n-4)2=0,∴m-12=0,n-4=0,∴m=12,n=4;故答案为:12;4.(2)由题意,①∵AB=12,CD=4,∵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AM=CM=12AC ,DN=BN=12BD∴MN=CM+CD+DN=12AC+CD+12BD=12AC +12CD+12BD+12CD=1 2(AC +CD+BD)+12CD=12(AB +CD)=8;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依题意有:81013231a a+++=++解得:a=2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E是线段BC的中点∴CE= BE=12BC=2+t;Ⅰ.如图1,F,C相遇,即t=2时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FC-5 DE =0;Ⅱ.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FC =10-5t,DE =BE-BD=2+t-2t=2-t∴FC-5 DE =10-5t -5(2-t)=0;Ⅲ.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FC-5 DE =5t-10 -5(t-2)=0;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的非负性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定义进行解题,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分析.考点4. 阅读理解型(新定义)问题例1.(2022·北京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2BC 时,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点;如图2,如果BC=2AC时,则称点C是线段BA的内二倍分割点.例如:如图3,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数-1、2、1、0,则点C是线段AB的内二倍分割点;点D 是线段BA内二倍分割点.(1)如图4,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7.MN的内二倍分割点表示的数是;NM的内二倍分割点表示的数是.(2)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30,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点P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线段BP的长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求当t为何值时,P、A、B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内二倍分割点.变式1.(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如图一,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填空:线段的中点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和40,点C是线段AB的巧点,求点C在【问题解决】(2)如图二,点A和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20数轴上表示的数。

第四章第05讲难点探究专题: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2024)[含答案]

第四章第05讲难点探究专题: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学与练(北师大版2024)[含答案]

第05讲 难点探究专题:线段上的动点问题(4类热点题型讲练)目录【考点一 线段上含动点求线段长问题】【考点二 线段上含动点求定值问题】【考点三 线段上含动点求时间问题】【考点四 线段上含动点的新定义型问题】【考点一 线段上含动点求线段长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1.点C 在线段AB 上满足2AC BC =,点D 和点E 是线段AB 上的两动点(点D 在点E 的左侧)满足21cm DE =,36cm AB =.(1)当点E 是BC 的中点时,求AD 的长度;(2)当53AD CE =时,求CD 的长度.【变式训练】(2023七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2.(1)如图,已知12cm AB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①若点C 恰为AB 的中点,则DE = cm ;②若4cm AC =,则DE = cm ;(2)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若AB a =,则DE = ;(23-24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3.如图,已知线段12AB =,点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点D 在线段CB 上且满足:1:2CD DB =.(1)当点C 为AB 中点时,求CD 的长.(2)若E 为AD 中点,当2DE CE =时,求AC 的长.(23-24七年级上·河北承德·期末)4.应用题:如图,已知线段12AB =cm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1)若4AC =,求DE 的长;(2)若C 为AB 的中点,则AD 与A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3)试着说明,不论点C 在线段AB 上如何运动,只要不与点A 和B 重合,那么DE 的长不变.(2023七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5.如图,P 是线段AB 上一点,18cm AB =,C ,D 两动点分别从点P ,B 同时出发沿射线BA 向左运动,到达点A 处即停止运动.(1)若点C ,D 的速度分别是1cm/s ,2cm/s .①若2cm 14cm AP <<,当动点C ,D 运动了2s 时,求AC PD +的值;②若点C 到达AP 中点时,点D 也刚好到达BP 的中点,求:AP PB ;(2)若动点C ,D 的速度分别是1cm/s ,3cm/s ,点C ,D 在运动时,总有3PD AC =,求AP 的长度.(23-24七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6.综合与实践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9.(1)观察发现:直接写出线段AB=__________.(2)情境探究:情境①:当点P为线段AB的中点时,且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请你借助直尺在图1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线段MN=__________;情境②:当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时,如图2,且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试通过计算判断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3)迁移类比:当点P为数轴上点A左侧的一个动点时,如图3,且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考点二线段上含动点求定值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上·河南许昌·期末)7.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6-,3,点P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M是线段AP靠近点A的三等分点,N是线段BP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1)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0,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___;若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那么MN的长为___________.(2)点P在射线AB上运动(不与点A,B重合)的过程中,MN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不改变,请写出求MN的长的过程;若改变,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3-24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8.如图,M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沿A B A ®®以1cm/s 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N 是线段BM 的中点,5cm AB =,设点M 运动时间为t 秒()010t ££.(1)当2t =时,①AM =______cm ,②此时线段BN 的长度=______cm ;(2)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M 的长;(3)在运动过程中,若AM 中点为C ,则CN 的长度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CN 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9.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D A ®®的路线以2cm /s 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cm AD =,设点B 的运动时间为()s 010t t ££.(1)当2t =时,则线段AB =________cm ,线段CD =________cm ;(2)当t 为何值时,AB CD =?(3)点B 从点A 出发的同时,点E 也从点A 出发,以cm /s(02)a a <<的速度向点D 运动,若当运动时间t 满足05t ££时,线段EC 的长度始终是一个定值,求这个定值和a 的值.(23-24七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10.A ,B 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 A 对应的有理数为4-,且10AB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1)当1t =时,AP 的长为 ,点 P 表示的有理数为 ;(2)当2PB =时,求t 的值;(3)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PB 的中点.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23-24七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11.如图,线段24AB =,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 运动,M 为AP 的中点.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x=时,求BM的长;(1)若5(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2BM PB-是定值吗? 如果是,请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P在射线AB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求MN的长度.(23-24七年级上·河南南阳·期末)AB=,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动点(点C在点D的左侧,且都12.如图,已知线段16不与端点A、B重合),2CD=,E为BC的中点.AC=时,求DE的长;(1)如图1,当4(2)如图2,F为AD的中点.、在线段AB上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会,请说明理由;①点C D若不会,请仅以图2为例求出EF的长;CF=时,请直接写出线段DE的长.②当0.5【考点三线段上含动点求时间问题】例题:(22-23七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AE=,点B、C、D在线段AD上,且13.如图1,已知线段48cmAB BC CD DE=.:::1:2:1:2(1)BC =__________cm ,CD =__________cm ;(2)已知动点M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D E ----向点E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E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E D C B A ----向点A 运动,当点M 到达点E 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直到点N 到达点A ,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 .①求t 为何值,线段MN 的长为12cm ;②如图2,现将线段AE 折成一个长方形ABCD (点A 、E 重合),请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与以点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3-24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14.定义:在同一直线上有,,A B C 三点,若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呈2倍关系,即2AC BC =或2BC AC =,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倍距点”.(1)线段AB 的中点 该线段的“倍距点”;(填“是”或者“不是”)(2)已知9AB =,点C 是线段AB 的“倍距点”,直接写出AC = .(3)如图1,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20,点C 为线段AB 中点.①现有一动点P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求当t 为何值时,点P 为AC 的“倍距点”?②现有一长度为2的线段MN (如图2,点M 起始位置在原点),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点N 为MC 的“倍距点”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考点四 线段上含动点的新定义型问题】例题:(23-24七年级上·福建龙岩·期末)15.已知线段20AB =,点C 在线段AB 上,且35AC AB =.(1)求线段AC,CB的长;=.(2)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线段AP的中点为D,设AP a①请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线段PC,DC的长;②若三个点D,P,C中恰有一点是其它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则称D,P,C三点为“和谐点”,求使得D,P,C三点为“和谐点”的a的值.【变式训练】(22-23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AB AC和BC,若其中一条16.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三条线段,分别为线段,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线段的三等分点_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AB=,点C为线段AB的“巧点”,则AC=_______;(2)若线段18cmAB=,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点(3)如图2,已知.18cm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点P为线段AQ的“巧点”?并说明理由.(23-24七年级上·安徽·期末)17.(1)【新知理解】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有3条线段,分别是AC,BC,AB,若其中任意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两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妙点”.根据上述定义,线段的三等分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妙点”.(填“是”或“不是”)(2)【新知应用】-,点B对应的数为7,若点C在线段AB 如图2,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5上,且点C为线段AB的“妙点”,当点C在数轴的负半轴上时,点C对应的数为______.(3)【拓展探究】已知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2-++=,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点P的运动速度840a b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当点P,Q相遇时,运动停止.求当点P恰好为线段AQ的“妙点”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1)9cm (2)33cm 2【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1)由2AC BC =,36cm AC BC AB +==可得24cm AC =,12cm BC =,由点E 是BC 的中点,得到16cm 2CE BC ==,从而15cm CD DE CE =-=,9cm AD AC CD =-=;(2)设cm CE x =,则55cm 33AD CE x ==,()524cm 3CD AC AD x =-=-,根据21cm CD CE DE +==即可得到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详解】(1)∵2AC BC =,36cm AC BC AB +==,∴24cm AC =,12cm BC =,∵点E 是BC 的中点,∴()11126cm 22CE BC ==´=,∵21cm DE =,∴()21615cm CD DE CE =-=-=,∴()24159cm AD AC CD =-=-=;(2)设cm CE x =,则55cm 33AD CE x ==,()524cm 3CD AC AD x =-=-,∵21cm CD CE DE +==,∴524213x x -+=,解得92x =,∴()559332424cm 3322CD x =-=-´=.2.(1)①6;② 6;(2)2a【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等知识点,掌握同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的中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条线段和的一半成为解题的关键.(1)①根据线段的中点性质可得162AC CB AB ===、132CD AC ==、132CE CB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②由线段的和差可得1248CB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122CD AC ==,142CE CB ==,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的中点性质可得AD DC CE EB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详解】解:(1)①∵12cm AB =,点C 恰为AB 的中点,∴()162AC CB AB cm ===,∵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32CD AC cm ==,()132CE CB cm ==,∴336(cm)DE =+=;②∵12cm AB =,4cm AC =,∴()1248CB cm =-=,∵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22CD AC cm ==,()142CE CB cm ==,∴246(cm)DE =+=,故答案为:6,6;(2)∵点D 、E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D DC CE EB ==,,∴()111222DE DC CE AC BC AB a =+=+==.故答案为:12a .3.(1)2(2)6【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别图形.(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给出的数据,结合图形计算.【详解】(1)解:∵点C 为AB 中点,12AB =∴162BC AB ==,∵:1:2CD DB =∴123CD BC ==;(2)解:如图,∵E 为AD 中点,∴12AE DE AD ==∵2DE CE =,∴CD CE =,∵12CD DB =::,∴22BD CD CE DE ===,∴143AE DE BD AB ====,∴122CE DE ==,∴426AC AE CE =+=+=.4.(1)6cmDE =(2)14AD AB =(3)见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线段中点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1)首先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8BC AB AC =-=,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求出2DC =,4CE =,进而求和可解;(2)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求解即可;(3)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1)Q 4AC =,\8BC AB AC =-=,Q 点D 是AC 的中点,\2DC =,Q 点E 是BC 的中点,\4CE =,\6DE DC CE =+=(cm );(2)Q C 为AB 的中点,\12AC AB =,Q 点D 是AC 的中点,\11112224AD AC AB AB ==´=;(3)Q 点D 是AC 的中点,\12DC AC =,Q 点E 是BC 的中点,\12CE CB =,\1116222DE DC CE AC CB AB =+=+==(cm ),\DE 的长不变.5.(1)①12cm ;②1:2;(2)9cm 2.【分析】(1)①先计算BD PC ,,再计算AC PD +即可;②利用中点的性质求解即可;(2)设运动时间为s t ,则cm PC t =,3cm BD t =,得到3BD PC =,又由3PD AC =,得到3PB AP =,进而得到14AP AB =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线段上动点问题、求线段的长度,充分利用中点和线段的倍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解:①由题意得:()224cm BD =´=,()122cm PC =´=,()182412cm AC PD AB PC BD \+=--=--=;②∵点C 到达AP 中点时,点D 也刚好到达BP 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 ,则:22AP PC t ==,24BP BD t ==,:2:41:2AP PB t t \==;(2)解:设运动时间为s t ,则cm PC t =,3cm BD t =,3BD PC \=,3PD AC=Q ()3333PB PD BD PC AC PC AC AP \=+=+=+=,()19cm 42AP AB \==.6.(1)12(2)情境①:图见解析,6;情境②:MN 的长度不变.(3)6【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理解中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求解即可;(2)情境①:先根据点P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出6AP BP ==,再根据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求出3MP =,3NP =,然后相加即可;情境②:根据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求出12MP AP =,12NP BP =,然后相加即可;(3)根据中点的定义得12PM AP =,12PN BP =,然后根据MN PN PM =-求解即可.【详解】(1)()9312MN =--=.故答案为:12;(2)情境①:如图,∵点P 为线段AB 的中点,∴162AP BP AB ===.∵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132MP AP ==,132NP BP ==,∴6MN MP NP =+=.故答案为:6;情境②:∵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12MP AP =,12NP BP =,∴6MN MP NP =+=.∴()11622MN MP NP AP BP AB =+=+==,∴MN 的长度不变;(3)∵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12PM AP =,12PN BP =,∴()11622MN PN PM PB PA AB =-=-==.7.(1)6;6(2)不会,MN 的长为定值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题意求出AP BP 、的长度,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求出NP MP 、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2)分63a -<<及3a >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0,根据题意可知:6,3AP BP ==,Q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224,233MP AP NP BP \====,6MN MP NP \=+=;若点P 表示的有理数是6,12,3AP BP \==,Q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228,233MP AP NP BP \====,6MN MP NP \=-=;故答案为:6;6;(2)解:MN 的长不会发生改变;设点P 表示的有理数为a (6a >-且3a ¹),当63a -<<时,6AP a =+,3BP a =-,Q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2222(6),(3)3333MP AP a NP BP a \==+==-,6MN MP NP \=+=;当3a >时,6AP a =+,3BP a =-,Q M 是线段AP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N 是线段BP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2222(6),(3)3333MP AP a NP BP a \==+==-,6MN MP NP \=-=;综上所述,点P 在射线AB 上运动(不与点A ,B 重合)的过程中,MN 的长不会发生改变,长是定值6.8.(1)①2,②1.5;(2)当05t ££时,cm AM t =,当510t <£时,()10cm AM t =-;(3)CN 的长度不变,为2.5cm【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线段中点的定义,列代数式:(1)①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进行求解即可;②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和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答案;(2)分当05t ££时,当510t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1122CM AM NM BM ==,,再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1 2.5cm 2CN CM MN AB =+==.【详解】(1)解;①由题意得,212cm AM =´=;②∵5cm AB =,2cm AM =,∴3cm BM AB AM =-=,∵N 是线段BM 的中点,∴1 1.5cm 2BN BM ==;(2)解:当05t ££时,cm AM t =,当510t <£时,()10cm AM t =-;(3)解:∵点C 和点N 分别是AM BM ,的中点,∴1122CM AM NM BM ==,,∴111 2.5cm 222CN CM MN AM BM AB =+=+==,∴CN 的长度不变,为2.5cm .9.(1)4;3(2)5S 3或25S 3(3)1a =,定值为5【分析】本题考查线段动点问题,线段中点性质,线段和差关系(1)根据2t =可求出AB 的长以及BC 的长,再由C 是线段BD 的中点,即可求得;(2)分情况讨论,当A D ®时,存在AB CD =;当D A ®时,存在AB CD =,考虑两种情况即可;(3)根据点B 和点E 的速度,可以大概画出示意图,从而表示出线段EC ,即可求得.【详解】(1)解:∵10cm AD =,点B 以2cm /s 的速度运动,∴2t =时,4cm AB =,6cm BD =,∵C 是线段BD 的中点,∴3cmBC CD ==故答案为:43,(2)解:∵C 是线段BD 的中点,∴12BC CD BD ==,∵AB CD =,∴AB BC CD ==,∴310AB =,10cm 3AB CD ==,当点B 从A D ®时,()1052s 33t =¸=当点B 从D A ®时,∵点B 沿A D A ®®的路线需要()()1010210s +¸=故()52510s 33t =-=综上所述,当t 为5s 3或25s 3时,AB CD =.(3)解:如图,由题意得:点E 的速度是cm /s a ,点B 速度为2cm /s∵02a <<,∴点B 在点E 右侧,由题意可知2,,102AB t AE at BD t===-∴2EB t at=-∵C 是线段BD 的中点∴152BC BD t ==-即25EC EB BC t at t=+=-+-∵线段EC 的长度始终是一个定值∴()15EC a t =-+故10a -=解得1a =,定值为510.(1)2,2-;(2)4t =或6t =;(3)5MN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运算和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只要能够画出图形就可以轻松解决,但是要注意考虑问题要全面.(1)根据点P 的运动速度,即可求出;(2)当2PB =时,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P 在点B 的左侧或是右侧;(3)分两种情况结合中点的定义可以求出线段的长度不变.【详解】(1)解:因为点 P 的运动速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所以当1t =时,AP 的长为2,因为点 A 对应的有理数为4-,2AP =,所以点P 表示的有理数为2-;(2)解:当2PB =,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因为10AB =,所以8AP =,所以4t =;点P 在点B 的是右侧时,12AP =,所以6t =;(3)解:MN 长度不变且长为5.理由如下:当P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PB 的中点,∴12MP AP =,12NP BP =,∴ ()1122MN AP BP AB =+=,∵10AB =,∴5MN =.当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同理可得:()11522MN MP NP AP BP AB =-=-==;综上:5MN =.11.(1)19cm(2)2BM PB -是定值,定值为24(3)12cm【分析】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线段的和与差.明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当5x =时,2510AP =´=,则152AM AP ==,根据BM AB AM =-,计算求解即可;(2)由题意知,12AM AP =,BM AB AM =-,根据()()22BM PB AB AM AB AP AB -=---=,求解作答即可;(3)由题意知,分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如图1,根据()1122MN MP NP AP BP AB =+=+=,计算求解即可;当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如图2,根据()1122MN MP NP AP BP AB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当5x =时,2510AP =´=,∵M 为AP 的中点,∴152AM AP ==,∴19BM AB AM =-=,∴BM 的长为19.(2)解: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 2BM PB -是定值;由题意知,12AM AP =,BM AB AM =-,∴()()22224BM PB AB AM AB AP AB AP AB AP AB -=---=--+==,∴2BM PB -是定值,定值为24;(3)解: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如图1,图1由题意知,1122PN BP MP AP ==,,∴()1112cm 22MN MP NP AP BP AB =+=+==;当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如图2,图2由题意知,1122PN BP MP AP ==,,()1112cm 22MN MP NP AP BP AB =-=-==;综上所述,MN 的长度为12cm .12.(1)4(2)①不会发生变化,EF 的长是7;②4.5或5.5【分析】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1)先求出12BC =,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6CE =,最后根据DE CE CD =-可得答案;(2)①根据()12EF AB AB CD =-+可得结论;②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与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详解】(1)解:∵4AC =,16AB =,∴16412BC AB AC =-=-=,∵E 为BC 的中点,∴1112622CE BC ==´=,∵2CD =,∴624DE CE CD =-=-=,∴DE 的长为4;(2)①∵E 是BC 的中点,F 是AD 的中点,16AB =,2CD =,∴12AF FD AD ==,12CE BE BC ==,∴EF FD DE=+1122AD BC CD =+-()12AD BD CD CD =++-1122AB CD =-1116222=´-´7=,∴线段EF 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7EF =;②当点F 在点C 的左侧时,∵0.5FC =,2CD =,∴ 2.5FD FC CD =+=,由①知:7EF =,∴7 2.5 4.5DE EF FD =-=-=;当点F 在点C 的右侧时,∵0.5FC =,CD =2,∴ 1.5FD CD FC =-=,由①知:7EF =,∴7 1.5 5.5DE EF FD =-=-=,综上所述,当0.5CF =时,线段DE 的长为4.5或5.5.13.(1)16,8(2)①12t s =或20s 或36s ;②存在,8t s=【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 线段等分点的相关计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运动的过程和画出图形.(1)根据比值列方程或直接列乘积式求得结果;(2)①分为相遇前,相遇后以及M 点返回三种情形,通过线段图列方程求得;②分为相遇前(点M 在BC 上,N 在AD 上),此时CM AN =即可列出方程求得,当M 点返回时,点M 在AD 上,点N 在BC 上,此时AM CN =,列出方程求得,【详解】(1)解:248161212BC cm =´=+++,14881212CD cm =´=+++,故答案是:16,8;(2)①当M 、N 第一次相遇时,481612t s ==+,当M 到达E 点时,48242t s ==,如图1,当016t <<时,21248t t ++=,∴12t =,如图2,当1224t <<时,21248t t -+=,∴20t =,如图3,当2448t <<时,24812t t =-+,∴36t =,综上所述:12t s =或20s 或36s ;②如图4,当016t <<时,由AN CM =得,242t t -=,∴8t =,如图5,当2432t £<时,24824t t -=-,∴24t =,此时不构成四边形,舍去综上所述:8t s =.14.(1)不是(2)3或6或9或18(3)①52或4或10;②5t =或8或10或13【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1)根据中点的意义可得AP BP =,不满足“倍距点”定义,即可作答;(2)分情况讨论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当点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当点C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再根据“倍距点”的定义求解即可;(3)①由题意得,2OP t =,表示出22,211AP t CP t =-=-,根据点P 为AC 的“倍距点”,可得2AP CP =或2CP AP =,得出222211t t -=-或211222t t -=-,解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②由题意得点M 表示的数为t ,点N 表示的数为2t +,表示出2119NC t t =+-=-,根据点N 为MC 的“倍距点”,可得2NC MN =或2MN NC =,进而得出94t -=或91t -=,解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熟练掌握知识点,准确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假设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AP BP =,∴线段AB 的中点不是该线段的“倍距点”,故答案为:不是;(2)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9AB AC BC =+=,若2AC BC =,则6AC =,若2BC AC =,则3AC =;当点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2AC BC =,则9AB BC ==,则18AC =当点C 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2BC AC =,则9AB AC ==;故答案为:3或6或9或18;(3)∵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20,点C 为线段AB 中点,∴点C 表示的数为11,①由题意得,2OP t =,∴22,211AP t CP t =-=-,若点P 为AC 的“倍距点”,则2AP CP =或2CP AP =,即222211t t -=-,解得4t =或10;或211222t t -=-,解得 2.5t =(负舍);综上,t 的值为52或4或10;②由题意得点M 表示的数为t ,点N 表示的数为2t +,∴2119NC t t =+-=-,∵点N 为MC 的“倍距点”,∴则2NC MN =或2MN NC =,即94t -=或91t -=,解得5t =或8或10或13.15.(1)12cm AC =,8cmCB =(2)①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12cm PC a =-,112cm 2DC a æö=-ç÷èø;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12cm PC a =-,112cm 2DC a æö=-ç÷èø;②a 的值为8或16【分析】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1)由线段15cm AB =,点C 在线段AB 上,且35AC AB =,可得答案;(2)①分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和当点P 在线段BC 上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②分情况列方程可得a 的值.【详解】(1)解:解:∵线段20cm AB =,点C 在线段AB 上,且35AC AB =,∴32012cm 5AC =´=,2208cm 5CB =´=;(2)解:①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点D 是AP 的中点,∴1122AD AP a ==,()12cm PC AC AP a =-=-,112cm 2DC AC AD a æö=-=-ç÷èø;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点D 是AP 的中点,∴1122PD AP a ==,()12cm PC AP AC a =-=-,112cm 2DC AC AD a æö=-=-ç÷èø;②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则DP PC =,∴1122a a =-,解得:8a =,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则DC PC =,∴112122a a -=-,解得:16a =,综上:a 的值为8或16.16.(1)是;是(2)6cm 或9cm 或12cm (3)18s 7或18s 5或9s 2,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注意进行分类讨论.(1)根据线段“巧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2)根据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或三等分点时,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进行解答即可;(3)分三种情况:当13AP AQ =时,当12AP AQ =时,当23AP AQ =时,分别列出方程求出结果即可.【详解】(1)解:根据“巧点”定义可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线段的三等分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是.(2)解:∵当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或三等分点时,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11189cm 22AC AB ==´=,或()11186cm 33AC AB ==´=,或()221812cm 33AC AB ==´=.故答案为:6cm 或9cm 或12cm .(3)解:由题意得:2AP t =,BQ t =,18AQ t =-,t 的范围应该在0~9秒之间,∵点P 为AQ 的巧点,∴点P 应该在点Q 的左边,t 的范围应该在0~6秒之间,当13AP AQ =时,P 为AQ 的巧点,∴()1218t 3t =- ,解得:187t =;当12AP AQ =时,P 为AQ 的巧点,∴()t 21218t =-,解得:185t =;当23AP AQ =时,P 为AQ 的巧点,∴()2218t 3t =- ,解得:92t =;所以当t 为18s 7或18s 5或9s 2时,点Р为线段AQ 的“巧点”.17.(1)是;(2)1-;(3)163或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题意和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应用.(1)根据“妙点”的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点C 为线段AB 的“妙点”,且点C 在数轴的负半轴上,则2BC AC =,设C 为x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3)设当点P 恰好为线段AQ 的“妙点”时,,P Q 的运动时间为t ,13AP AQ =或13PQ AQ =,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得t ,继而求得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详解】(1)如图1,∵C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2BC AC =,∴点C 为线段AB 的“妙点”故答案为:是(2)如图2,∵点A 对应的数为5-,点B 对应的数为7,∴7(5)12AB =--=,又点C 为线段AB 的“妙点”,当点C 在数轴的负半轴上时,设C 为x ,∵2BC AC =,∴72(5)x x -=+,解得:1x =-,点C 对应的数为1-,故答案为:1-(3)()2840a b -++=Q ,∴8,4a b ==-,∴8(4)12AB =--=设当点P 恰好为线段AQ 的“妙点”时,,P Q 的运动时间为t ,则2,3,123,125AP t BQ t AQ t PQ t ===-=-,依题意:13AP AQ =或13PQ AQ =,即12(123)3t t =-或1125(123)3t t -=-,解得:43t =或2t =,又当点P ,Q 相遇时,2312t t +=,得125t =,即1205t ££,当43t =时,48233AP =´=,故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816833-=,当2t =时,224AP =´=,故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844-=,故答案为:163或4。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数学动点问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_________ ;PB= _________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_________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_________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_________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 ,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2b﹣6|+(a+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 B=|a﹣b|.(1)求线段AB的长.(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x,当PA﹣PB=2时,求x的值.(3)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移动时,指出当下列结论分别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①PM÷PN的值不变,②|PM﹣PN|的值不变.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和为0,各项都为0;(2)应考虑到A、B、P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解题;(3)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出.解答:解:(1)∵|2b﹣6|+(a+1)2=0,∴a=﹣1,b=3,∴AB=|a﹣b|=4,即线段AB的长度为4.(2)当P在点A左侧时,|PA|﹣|PB|=﹣(|PB|﹣|PA|)=﹣|AB|=﹣4≠2.当P在点B右侧时,|PA|﹣|PB|=|AB|=4≠2.∴上述两种情况的点P不存在.当P在A、B之间时,﹣1≤x≤3,∵|PA|=|x+1|=x+1,|PB|=|x﹣3|=3﹣x,∴|PA|﹣|PB|=2,∴x+1﹣(3﹣x)=2.∴解得:x=2;(3)由已知可得出:PM=PA,PN=PB,当①PM÷PN的值不变时,PM÷PN=PA÷PB.②|PM﹣PN|的值不变成立.故当P在线段AB上时,PM+PN=(PA+PB)=AB=2,当P在AB延长线上或BA延长线上时,|PM﹣PN|=|PA﹣PB|=|AB|=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2.如图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PA= |x+1| ;PB= |x﹣3| (用含x的式子表示)(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以1个单位/s的速度从点D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5个单位/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20个单位/s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法得出PA,PB的长;(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题意用t表示出AB,OP,MN的长,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1)∵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PA=|x+1|;PB=|x﹣3|(用含x的式子表示);故答案为:|x+1|,|x﹣3|;(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时,PA+PB=4,故舍去.②当点P在B点右边时,PA=x+1,PB=x﹣3,∴(x+1)(x﹣3)=5,∴x=3.5;③当点P在A点左边时,PA=﹣x﹣1,PB=3﹣x,∴(﹣x﹣1)+(3﹣x)=5,∴x=﹣1.5;(3)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A=5t+1,OB=20t+3,AB=OA+OB=25t+4,AP=OA+OP=6t+1,AM=AP=+3t,OM=OA﹣AM=5t+1﹣(+3t)=2t+,ON=OB=10t+,∴MN=OM+ON=12t+2,∴==2,∴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的值不发生变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如图1,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线段PA、PB的中点,AB=14.(1)若点P在线段AB上,且AP=8,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求出MP,NP的长度,即可得出MN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分别表示出MN的长度即可作出判断;(3)设AC=BC=x,PB=y,分别表示出①、②的值,继而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AP=8,点M是AP中点,∴MP=AP=4,∴BP=AB﹣AP=6,又∵点N是PB中点,∴PN=PB=3,∴MN=MP+PN=7.(2)①点P在AB之间;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均有MN=AB=7.(3)选择②.设AC=BC=x,PB=y,①==(在变化);(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难度一般.4.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 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PN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再由已知条件PD=2AC求得PB=2AP,所以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由题设画出图示,根据AQ﹣BQ=PQ求得AQ=PQ+BQ;然后求得AP=BQ,从而求得PQ与AB的关系;(3)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从而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然后求得以AB表示的PM与PN的值,所以.解答:解:(1)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PC∵PD=2AC,∴BD+PD=2(PC+AC),即PB=2AP,∴点P在线段AB上的处;(2)如图:∵AQ﹣BQ=PQ,∴AQ=PQ+BQ;又AQ=AP+PQ,∴AP=BQ,∴,∴.当点Q'在AB的延长线上时AQ'﹣AP=PQ'所以AQ'﹣BQ'=3PQ=AB所以=;(3)②.理由:如图,当点C停止运动时,有,∴;∴,∵,∴,∴;当点C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5.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 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C=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6.如图1,已知点A、C、F、E、B为直线l上的点,且AB=12,CE=6,F为AE的中点.(1)如图1,若CF=2,则BE= 4 ,若CF=m,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E沿直线l向左运动至图2的位置时,(1)中BE与C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D=7,且DF=3DE?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EF=CE﹣CF求出EF,再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AE,然后根据BE=AB﹣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BE、CF的长度写出数量关系即可;(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2EF,再根据BE=AB﹣AE整理即可得解;(3)设DE=x,然后表示出DF、EF、CF、BE,然后代入BE=2CF求解得到x的值,再求出DF、CF,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CE=6,CF=2,∴EF=CE﹣CF=6﹣2=4,∵F为AE的中点,∴AE=2EF=2×4=8,∴BE=AB﹣AE=12﹣8=4,若CF=m,则BE=2m,BE=2CF;(2)(1)中BE=2CF仍然成立.理由如下:∵F为AE的中点,∴AE=2EF,∴BE=AB﹣AE,=12﹣2EF,=12﹣2(CE﹣CF),=12﹣2(6﹣CF),=2CF;(3)存在,DF=3.理由如下:设DE=x,则DF=3x,∴EF=2x,CF=6﹣x,BE=x+7,由(2)知:BE=2CF,∴x+7=2(6﹣x),解得,x=1,∴DF=3,CF=5,∴=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中点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准确判断出BE的表示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AB=10cm,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AB.(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分类讨论.分析:(1)计算出CM及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根据图形即可直接解答;(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点C、D运动了2s时,CM=2cm,BD=6cm∵AB=10cm,CM=2cm,BD=6cm∴AC+MD=AB﹣CM﹣BD=10﹣2﹣6=2cm(2)(3)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AN﹣BN=MN,又∵AN﹣AM=MN∴BN=AM=AB,∴MN=AB,即.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N﹣BN=MN,又∵AN﹣BN=AB∴MN=AB,即.综上所述=点评: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有一定难度,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后再解答.8.已知数轴上三点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1)如果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那么x的值是﹣1 ;(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M,点N的距离之和是5?若存在,请直接写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以每分钟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左运动时,点M和点N分别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和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且三点同时出发,那么几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三点M,O,N对应的数,得出NM的中点为:x=(﹣3+1)÷2进而求出即可;(2)根据P点在N点右侧或在M点左侧分别求出即可;(3)分别根据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求出即可.解答:解:(1)∵M,O,N对应的数分别为﹣3,0,1,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x的值是﹣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此时x=﹣3.5或1.5.(3)设运动t分钟时,点P对应的数是﹣3t,点M对应的数是﹣3﹣t,点N对应的数是1﹣4t.①当点M和点N在点P同侧时,因为PM=PN,所以点M和点N重合,所以﹣3﹣t=1﹣4t,解得,符合题意.②当点M和点N在点P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1:如果点M在点N左侧,PM=﹣3t﹣(﹣3﹣t)=3﹣2t.PN=(1﹣4t)﹣(﹣3t)=1﹣t.因为PM=PN,所以3﹣2t=1﹣t,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2:如果点M在点N右侧,PM=(﹣3t)﹣(1﹣4t)=2t﹣3.PN=﹣3t﹣(1+4t)=t﹣1.因为PM=PN,所以2t﹣3=t﹣1,解得t=2.此时点M对应的数是﹣5,点N对应的数是﹣7,点M在点N右侧,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三点同时出发,分钟或2分钟时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M,N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考点: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专题:方程思想.分析:(1)B点表示的数为6﹣10=﹣4;点P表示的数为6﹣6t;(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然后建立方程6x﹣4x=10,解方程即可;(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解答:解:(1)答案为﹣4,6﹣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BC=4x,∵AC﹣BC=AB,∴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也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①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4 ,点P表示的数6﹣6t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R三动点同时出发,当点P遇到点R时,立即返回向点Q运动,遇到点Q后则停止运动.那么点P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专题:动点型.分析:(1)①设B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再根据数轴上点的运动就可以求出P点的坐标;②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2)先求出P、R从A、B出发相遇时的时间,再求出P、R相遇时P、Q之间剩余的路程的相遇时间,就可以求出P一共走的时间,由P的速度就可以求出P点行驶的路程.解答:解:(1)设B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6﹣x=10,x=﹣4∴B点表示的数为:﹣4,点P表示的数为:6﹣6t;②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5.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2)由题意得:P、R的相遇时间为:10÷(6+)=s,P、Q剩余的路程为:10﹣(1+)×=,P、Q相遇的时间为:÷(6+1)=s,∴P点走的路程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及数轴的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运用.。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动点问题练习动点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思想:一个是方程思想,化动为静,把线段的距离,或者点的位置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达出来。

二个是分类讨论思想,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存在的可能性,解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值。

而动点问题的题型主要有以下题型:(1)线段上动点与三等分点问题的综合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P、Q均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问题2.如图,已知数轴上A, 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6,0为原点,点P为数轴上的一个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 PA= ,PB= .(用含x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10?若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以1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AP、OB的中点,问:AB−OP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3.如图,线段AB=2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为AP的中点,设P的运动时间为x秒.(1)当PB=2AM时,求x的值.(2)当P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说明2BM-BP为定值.(3)当P在AB延长线上运动时,N为BP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长度不变;②MA+PN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4)线段上动点的方程问题4.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情景二:如图,A,B是河流1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原卷版)

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原卷版)

专项3数轴动点问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 三点,分别对应有理数-26、-10、10,动点P 从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从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 移动,设点P 的移动时间为t 秒.(1)当t=5秒时,数轴上点P 对应的数为,点Q 对应的数为;P、Q 两点间的距离为.(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数轴上点P 对应的数为.(3)在点P 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点Q 运动到C 点后停止运动),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Q 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数轴上A,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4-,8.如图,若点P 和点Q 分别从点A,B 同时出发,都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运动2秒时P,Q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2)运动t 秒时P,Q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当P,Q 两点相遇时,求点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4)当P,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时,求t 的值.3.已知多项式()32102053a x x x ++-+是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两点A,B 对应的数分别为a,b.(1)a =,b =,线段AB =;(2)若数轴上有一点C,使得32AC BC =,点M 为AB 的中点,求MC 的长;(3)有一动点G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方向运动,同时动点H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在数轴上作同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0t<),点D为线段GB的中点,点F为线段DH的中点,点E在线段GB上且13GE BG=,在G,H的运动过程中,求DE DF+的值.(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定义: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的距离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美好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美好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美好点,但点D是【B,A】的美好点.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7,点N所表示的数为2(1)点E,F,G表示的数分别是3-,6.5,11,其中是【M,N】美好点的是______;写出【N,M】美好点H所表示的数是______.(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N开始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当t为何值时,P,M和N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美好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 ︱=0(1)a=,b=,c=.(2)如果点P表示的数为x,当P点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为8时,x=(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BC=.(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3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2.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3)2=0.(1)则a=,b=;并将这两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B表示出来;(2)数轴上在B点右边有一点C到A、B两点的距离和为11,若点C的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x,求x的值;(3)若点A,点B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点A运动的速度为2单位/秒,点B运动的速度为1单位/秒,若|AB|=4,求运动时间t的值.3.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代表-40,2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甲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B处时运动停止.乙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1)A,B两点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乙到达A点时一共运动了秒.(2)甲、乙在数轴上运动,经过多少秒相遇?(3)多少秒时,甲、乙相距10个单位长度?(4)若乙到达A点后立刻掉头并保持速度不变,则甲到达B点前,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所对应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c满足|a+2|+(c−6)2=0.(1)a=,b=,c=;(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数轴上折痕所表示的数为,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原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3)动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点P向负半轴运动,点Q向正半轴运动,点Q的速度是点P 速度的3倍,2秒钟后,点P到达点A.①点P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长度;②经过几秒钟,点P与点Q相距12个单位长度.5.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完成下列各题.(1)若点A表示数-2,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2)若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B;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3)若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t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终点B6.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3|=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7.如图,已知点A、B、C是数轴上三点,O为原点.点C对应的数为3,BC=2,AB=6.(1)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动点P、Q分别同时从A、C出发,分别以每秒8个单位和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在线段AP上,且AM=MP,N在线段CQ上,且CN=14CQ,设运动时间为t(t>0).①求点M、N对应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②猜想MQ的长度是否与t无关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③探究t为何值时,OM=2BN.8.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20,点B表示的有理数为﹣10,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往左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返回过程中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运动至点A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1)当t=5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2)在点P往左运动的过程中,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当点P与原点距离5个单位长度时,t的值为.9.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与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你知道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吗?(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请问:当它们运动多少时间时,两只蚂蚁间的距离为20个单位长度?10.在数轴上,如果A点表示的数记为a,点B表示的数记为b,则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a-b|或|b-a|,我们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用两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如图,在数轴上,点A,O,B表示的数为-10,0,12.(1)直接写出结果,OA=,AB=.(2)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①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x=.②若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则|x+10|+|x-12|的化简结果是.(3)动点M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向右运动,同时动点N从B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在A,B之间往返运动,当点M运动到B时,M和N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值,使得OM=ON?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20.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训2 线段上的动点问题
名师点金:解决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一般需注意:(1)找准点的各种可能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的长(有可能是常数,那就是定值),再由题意列方程求解.
线段上动点与三等分点问题的综合
1.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 cm,AB=60 cm,BC=10 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P、Q均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2)若点Q运动速度为3 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 cm.
(第1题)
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问题
2.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2,6,O为原点,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第2题)
(1)PA = ,PB =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2)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 +PB =10?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以1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从点O 向右运动,同时点A 以5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20个单位长度/s 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问: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AB -OP MN
线段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点问题
3.如图,线段AB =24,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AB 运动,M 为AP 的中点,设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
(1)当PB =2AM 时,求x 的值.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
(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第3题)
线段上的动点的方案问题
4.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4题)
情景二:如图,A,B是河流l两旁的两个村庄,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向两村供水,问抽水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请在图中表示出抽水站点P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解:(1)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由PA =2PB 及AB =60,可求得PA =40,OP =60,故点P 运动时间为60 s .
当AQ =
时,BQ =40,CQ =50,点Q 的运动速度为50÷60=(cm /s );AB 356
当BQ =时,BQ =20,CQ =30,点Q 的运动速度为50÷60=(cm /s ).AB 312②当点P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由PA =2PB 及AB =60,可求得PA =120,
OP =140,故点P 运动时间为140 s .
当AQ =
时,BQ =40,CQ =50,点Q 的运动速度为50÷140=(c m /s );AB 3514
当BQ =时,BQ =20,CQ =30,点Q 的运动速度为30÷140=(cm /s ).AB 3314(2)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t +3t =90±70,t =5或40,
因为点Q 运动到O 点时停止运动,
所以点Q 最多运动30 s ,故经过5 s 两点相距70 cm .
2.解:(1)|x +2|;|x -6|
(2)分三种情况:
①当点P 在A ,B 之间时,PA +PB =8,故舍去;
②当点P 在B 点右边时,PA =x +2,PB =x -6,
因为(x +2)+(x -6)=10,所以x =7;
③当点P 在A 点左边时,PA =-x -2,PB =6-x ,
因为(-x -2)+(6-x)=10,所以x =-3.
综上,当x =-3或7时,PA +PB =10.
(3)的值不发生变化.AB -OP MN
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 s ,
则O P =t ,OA =5t +2,OB =20t +6,AB =OA +OB =25t +8,
AB -OP =24t +8,AP =OA +OP =6t +2,AM =AP =3t +1,12
OM =OA -AM =5t +2-(3t +1)=2t +1,ON =OB =10t +3,12
所以MN =OM +ON =12t +4.所以==2.AB -OP MN 24t +812t +4
3.解:(1)当点P 在点B 左边时,PA =2x ,PB =24-2x ,AM =x ,所以24-2x =2x ,即x =6;当点P 在点B 右边时,PA =2x ,PB =2x -24,AM =x ,所以2x -24=2x ,方程无解.综上可得,x 的值为6.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BM =24-x ,BP =24-2x ,所以2BM -BP =2(24-x)-(24-2x)=24,即2BM -BP 为定值.(3)①正确.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PA =2x ,AM =PM =x ,PB =2x -24,PN =PB =x -12,12
所以①MN =PM -PN =x -(x -12)=12.
所以MN 长度不变,为定值12.
②MA +PN =x +x -12=2x -12,
所以MA +PN 的值是变化的.
4.解:情景一:横穿草坪是为了所走路程最短.因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情景二:连接AB ,交l 于点P ,如图.
(第4题)
理由: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