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生态治理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文献综述

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工程

131602010024 杨晓琴指导老师:周申蓓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区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湖区已出现了青海湖水位明显下降,草场植被破坏严重,湖区沙漠化趋势加剧,导致畜牧业生产率低下,渔业资源锐减、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已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同时,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对青海湖流域进域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综述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探究以及针对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具体的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1.1青海湖湖水状况

1.1.1 水位下降

青海湖水位变迁的历史经历了多次升降波动,出现明显的直线下降趋势是在近百年间,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最为明显。1908年俄国学者测量的水

位是海拔3205 m,之后1908—1986 年间湖水水位就下降11 m,平均每年下降13. 9 cm,水面面积缩小676 km。分析1959—2000年42年间青海湖年水位变化,1959—1988 年的30年间水位降低了2. 96 m,平均每年降低10. 2 cm;1988—-2002年的13年间水位又降低了39 cm,平均每年降低3 cm。由此可见,湖水水位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已明显趋缓,速率降为每年8. 2 cm。这42年间青海湖水位总计下降3. 35 m,面积退缩288. 3 km。据青海省水文总站的实测数据资料,1957—2004 年间青海湖水位由海拔3 196. 57 m下降为3 196.

49 m,平均每年下降为0. 17 cm,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几年,自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以来,下降趋势得到缓解。2004—2009 年

青海湖水位由海拔3 196. 490 m下降为3 196. 485 m,平均每年下降仅为0. 1 cm。

1.1.2湖面萎缩

青海湖在1975—2000 年的26年间,湖岸总体变化趋势是整体退缩,变化较大的为东岸沙岛和海晏湾地带、北岸沙柳河入湖地带、西岸布哈河入湖地带。西岸和北岸缩进距离分别达1 566. 3 m和3 266. 9 m,年均缩进62. 6 m 和130. 6 m。除了湖面退缩,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变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早在20 世纪60 年代,青海湖北缘就分离出面积达48. 9 km2的尕海湖,后来又分离出沙岛湖和海晏湖两个新湖泊。自1986 年以来,在湖东北面又有一个面积达96. 7 km2的湖泊近期已基本从青海湖分离出来。目前已分离出 4 个较大的子湖,由北而南分别为尕海、新尕海( 沙岛海) 、海晏湾( 未完全与青海湖分离) 和耳海。自1959—2008 年的49 年间,湖面面积由4 548. 3 km2缩小到4 186. 0 km2。

1.1.3水环境趋于恶化

青海湖水位下降使湖水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据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 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 49 g/L;到1986年增加为14. 15 g/L,目前有的年份达到了16 g/L。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平均pH 已由过去的9上升到9. 2以上,有的水区高达9. 5。

1.2草场生态退化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牧业基地,全省牧区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据调查,湖区的优良草场由20 世纪50 年代的201 万hm2下降到90年代末的109 万hm2,产草量下降了50%,平均年产草量减少6亿多kg。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场退化不断加剧,退化面积达93.3 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9%。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为65.67 万hm2,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由于草场退化,“草原三害”,即毒草、鼠害和虫害大面积发生。杂草和毒草像狼毒、黄花棘豆等有毒牧草已发展成为群落的优势种,草场鼠虫灾害频繁,使大面积的草场沦为“黑土滩”,并以每年8%的速度退化,严重影响了青海湖流域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的生活。据刚察县林业局的调查,2002 年该区内鼠害发生面积13.3 万hm2,草原蝗虫发生面积10 万hm2,杂草、毒草危害面积达 6.7 万hm2。

1.3土地沙漠化

流域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湖东岸下巴台、海晏克图及耳海周围,此外在湖北岸的尕海周围、草褡裢、甘子河,湖西岸的鸟岛、沙沱寺至布哈河、石乃亥地区及湖南岸一朗剑、二朗剑等地带也有部分沙漠化土地分布,总面积为1 695. 12 km2。湖东岸的下巴台到日月山一带是流动沙丘集中分布区,在湖西岸的鸟岛地区主要是平缓流沙地,它们均分布在河漫滩、入湖河口三角洲及湖滨平原,为流沙直接入湖的主要地段。1956年和1972年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52. 88 km2和498. 37 km2,而到1986年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到756. 56 km2,比1956 年扩大了67. 1%。2000年流域沙漠化土地面积又扩大到1 695. 12km2,比1956年增加1 242. 23 km2,比1986年增加938. 57 km2。1956—2000年的45 年间平均年增长28. 89 km2,其中,1956—1972 年17年间平均年增长2. 84 km2;1972—1986 年15年间平均年增长18. 44 km2;1986—2000年15年间平均年增长72.

2 km2,增幅比前30年显著增加。自1986年以来,流域土地沙漠化扩展速率平均达到8. 86%,明显高于大部分干旱内陆沙漠化区,成为我国西部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区之一。目前,青海湖区属强烈、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 232. 6 km2,由于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造成大量泥沙入湖,严重威胁湖区水环境安全和鸟类的生存。

1.4生物多样性减少

受区域生态环境退化影响,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目前,野生动植物有15% ~20%濒临灭绝,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例如,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数量不足300只,仅生存于青海湖流域;藏原羚、野牦牛以及鹰雕等野生动物,几经捕猎或草原灭鼠引发的二次中毒而大量死亡;青海湖裸鲤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过度捕捞,造成渔业产量逐年下降,致使资源处于严重衰退之中,已不具备开发能力。青海湖鸟岛已成为半岛,致使鸟类大量迁徙,过去数十万只鸟儿云集此地的壮观景象已不复存在。流域内珍贵稀有的冬虫夏草、雪莲、红景天、藏茵陈等14类高原独有的珍稀植物被过度采挖,生物资源濒临灭绝。

2.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退化原因可以归结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气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