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它包含了谅解、宽恕、包容和关爱,是指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和打压,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包容和理解。
只有具备宽容的品质,才能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情感,更有人文关怀。
宽容的心态能够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进行理解和包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或犯错,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犯错的行为,首先要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不能过分苛责和批评学生,而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从错误中得到教训和成长。
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心扉,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和改变。
宽容的心态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尝试和探索,难免会犯错误和失败。
如果教育者对学生的每一个小错误都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给予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会让学生感到压力重重,丧失了尝试和探索的勇气。
而如果教育者能够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和探索,那么学生会更有勇气和动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更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宽容的心态能够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教育是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过程,教育者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和谐的氛围。
如果教育者对学生的错误都以指责和批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会感到敬畏和排斥,导致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教育氛围不和谐。
而如果教育者能够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那么教育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和温馨,学生会更加愿意去接受教育和成长。
宽容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宽容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作者:谭淑芳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5年第13期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的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这告诉我们,教师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乐于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和阐述的道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的鼓励,是调动这种情感因素最有效的方式。
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谈谈“宽容”、“鼓励”的作用以及妙处。
一宽容是阳光,可以抚慰学生忧伤的心灵,激发其奋斗的勇气,让学生渺小的生命绽放出青春的花朵、绽放出永恒的美酒。
当然,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包庇;只是对其错误和异常情况,不主观臆断而调查研究……待查明原委,再对症而下药。
我校有位高中生,人很聪明,可特别不爱学习,上课经常迟到——有时上课很久才到教室;而且喜欢惹事生非,喜欢参与打架。
对同学张牙舞爪,甚至对老师也龇牙咧嘴。
同学们对他十分不满,科任教师大光其火,班主任忍无可忍……遂整理材料上报学校“欲将其开除”。
学校却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开除该生,而是派人着手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到其父母离异后他被判给父亲;父亲再婚后,后母又生了一个弟弟,心思也放到了“小的”身上,他遂得不到关心……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从小无人管教,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因而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置之、怒目而对。
初中就被称为“老油条”“草包”,同学们也不大理会他。
对此,校长与班主任多次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号召学生们宽容他,关心他,还特地为他召开一次以“自信自尊,奋发图强”为主题的班会;又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他多多参加集体活动表现自己。
这样,该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品尝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改掉了不良习气;最后考上了“自己如意的大学”,让生命的花朵绚丽绽放。
班主任(心得)之宽容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班主任论文之宽容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的一生中犯的错误多不胜数,何况是学生呢?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如何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后进生呢?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对待学生要宽容。
(一)、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请教同学,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敢参加。
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决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梁景鸿,他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学生,上课从不举手,不回答问题,课后也不会与老师交谈,了解了他的性格后,我没有骂他,挖苦他。
而是从小事关心他,鼓励他,慢慢地在课堂上,举起了自信的小手,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
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减轻压力,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力,提高学生内因作用力。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学生的内因没发挥作用,单凭外因作用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
给学生一点宽容,采取无声的教育,就在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内因作用力。
有一个学生叫何浩杰,这个名字,我想每一个岑小人都听过他的大名。
每次犯错,层出不穷。
对他的教育,让我费了不少心思。
这一天,又犯错了,上综合课的时,老师正在精彩地介绍澳门风光时,他可以当老师不在一样,站起来乱说:澳门的门,门口的口,口臭的臭……一句一句说下去,老师教育他这是不对的,他还反过来骂老师,气得这位老师一下课就来找我。
课后,我去到课室,没有立即批评他,眼睛也没看他一眼,这个时候,他知道问题的严重了,还主动的来找我说清楚整件事情,谈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精选5篇)
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精选5篇)第一篇: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这篇文章,在文中我静静地领略、感受宽容的力量,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
“宽容学生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无言中让人感受到来自道德的约束。
对孩子性格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用斥责和粗暴的态度去刺激他们,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帮助。
”文中的一字一句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最简单的讲,我读这篇文章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明白了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品德。
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宽容的体现。
面对任何事,都要学会宽容地看待一切,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简单起来,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丽的,就算是别人的侵犯还是过错,都需要学会宽容。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宽容是一种没用的表现,向别人屈服,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自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读后感《对待学生,教师要学会鼓励和宽容读后感》。
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题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
作为一名老师都应该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这样才能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就非常注重去宽容和赏识自己的学生。
我一贯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
用宽容的心来包容鼓励学生
用宽容的心来包容鼓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自己的爱心倾洒在学生的身上,一切为学生服务。
同时,教师要公平、公正、合理地去爱护自己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所取得的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和成绩。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言行中体会到了真诚的关爱,他们会以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珍爱自己、回报老师。
尤其是对于差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关心和帮助。
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绝不可能是一种溺爱或偏袒,这种宽容也表现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现为让他们去经受各种困难的磨练,指引他们在人生的风浪中奋力搏击。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十分艰苦细致,能成功转化一个后进生是我们做教师最大的幸福。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动。
我能感动我的学生吗?他们能因此接受我的教育管理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班,一开始,感觉班风比较纯朴,同学们也比较热情,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愉快。
可是好心情没维持多入,烦恼的事儿接踵而至。
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特别贪玩,常常不能按时交作业,即使是勉强“讨”来的作业,也是“惨不忍睹”,字迹潦草不算,还丢三落四的。
最让我头痛的是领头的小荣,不仅特别懒,而且十分顽皮。
譬如,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剪前面女生的头发;在同学后背上贴纸条;下课捉虫子吓唬胆小的同学,抓一把灰洒到同学的脖子里……,简直是“罄竹难书”啊!尤为严重的是,他常常教小明(班上的一个弱智学生)说脏话,还时时欺侮他。
怎么办呢?我反复考虑,决定暂时不对他采取“大动作”,先来个“冷处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荣一直静静地等着我来“收拾”他,但我却偏偏不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厌烦,相反,在平时的接触中,我总是用微笑和眼神去亲和他和宽容他。
虽然他每天的作业仍是“原地踏步”,但我却格外认真地批改,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在作业上作出书面讲解。
每次改好后,让数学课代表把他的作业单独交给他,并告诉他需要补充的内容。
一直就这么“冷”着,看得出来,他从一开始的纳闷,到后来的侥幸,再后来便出现一点失落的情绪了,感情上有向老师靠拢的迹象。
坚守宽容,教师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坚守宽容,教师的教育才更有意义教育是一项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工作,而教师更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宽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
坚守宽容,教师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教师的宽容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差异不宽容,只是一味地强调一成不变的标准,就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压力过大,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师的宽容能够促进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尤为重要。
如果教师缺乏宽容心,对学生的言行过于苛刻,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只有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师的宽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宽容是一种包容和尊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在一个温暖、宽广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出宽容、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而这些正是成就一个人品格的根基,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素质。
教师的宽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宽容的氛围里,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异议和批评。
这种平等和尊重的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更加健康、积极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教师的宽容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只有在宽容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才能够更加有意义。
教师们应该坚守宽容,以宽容的心态和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塑造更多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宽容与鼓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
宽容与鼓励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摘要】在一次的学习提问中,一个孩子积极举手,但回答得不好,以宽容与鼓励让他重获信心。
这让我想到教师只有真正地低下身子来看学生,把宽容和鼓励带给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赢得教育的成功。
因为宽容与鼓励使孩子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关键词】举手发言朗读宽容鼓励信任成功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孩子。
”的确,没有了爱,教育也就不复存在,缺少了爱,教育会变得苍白无力;若赢得了孩子,教育便赢得了成功。
而那天,我在电教室上《清平乐·村居》这一课,课上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又一次领悟到了“教书育人”的真谛《村居》一课是南宁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流露的感情不能单靠讲解,而应在反复诵读中逐步体会,所以我在备课中也重点提出朗读的要求。
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悠扬的背景音乐,并示范朗读,并让孩子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练朗读。
看着孩子们都在摇头晃脑地认真练读,我也开心地笑了。
开始检查朗读情况了,学生都积极举手,坐在第一排的铭杰也不示弱。
他一边把手高高举起,一边大声说着:“老师,我!我!”看到他如此踊跃,我便请他站起来读上阕,然后又请了另一个女同学读下阕。
说实话,我没有期待铭杰同学能读得好,因为他是一个后进生,他热情、单纯、好动、顽皮,有时会少写点作业,平时读书都会偷懒,他读书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开始读书了,我点播着背景音乐让铭杰跟着读。
一二两句他读得还可以,当读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时,读得很结巴,而且还把“媚”、“媪”字读错,加上配乐,听起来他读得很怪。
我请他再读一遍,仍然没有读好,有几个学生都在那里偷偷地笑了,也有不少学生把手举起来了,我说:“请别的同学试试吧!”铭杰顿时泄了气,无奈地坐下了。
欣赏宽容和鼓励是教育的真谛
欣赏、宽容和鼓励是教育的真谛如何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所有老师要面对的问题。
在教学经历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立自信心,发现闪光点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只有树立起问题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问题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症结,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再次失望。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他们心中的症结打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我班有一位学生,他常欠交作业,每次成绩是班上倒数,但他有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劳动积极。
于是,我尝试把劳动任务交给他,他每次都组织同学完成得很出色,劳动完成后,我当着同学的面很风趣地表扬他说:“这位同学很有班长的才能,我提议让他做劳动班长。
”同学们都拍手笑了,他也很得意,觉得在老师同学的眼里自己能行,他的坏毛病也就自然减少了,学习成绩也慢慢地进步了。
二、献出自己的爱心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多分一点爱心给问题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化他们,他们也可以还我们一个奇迹。
同时,教育学生多接触问题生,和他们做朋友,消除他们心中的自卑。
三、多鼓励少批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表扬也是一种兴奋剂,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学生的勇气和力量。
它常常使自卑者勇敢,使落后者进步。
因此,哪怕学生取得的是十分微小的成绩,我都及时地予以肯定、表扬。
让学生会在表扬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尤其对于问题生更是如此,更能促使他们的自我形象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转化工作要持之以恒转化问题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效甚微,对问题严重的学生更是如此。
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老师对问题生的转化要像医生看病一样,时时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开处方,对症下药,持之以恒,直到病情全愈为止。
如果做事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
要宽容鼓励学生
要宽容鼓励学生
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态度;也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及对学生一片爱心的体现。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要少批评多鼓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再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是人都会犯错,总会有不足。
作为教师要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及时地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
班上有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十分腼腆,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经过调查,原来他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回答问题时,害怕答错而被老师责怪、被同学笑话,对自己缺乏了自信。
一次,我叫他起来读课文,他虽然站起来了,但脸红通通的一句话也不敢说,我马上微笑地对他说:“黄方同学,不要怕,大胆读,即便读错了,不会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笑你,我们会帮助你的,你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都大声回答对。
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读了,虽然他读得很慢,不怎样流利,读错字也不少,但是我还是表扬了他。
慢慢的,他改变了,变得大胆了,甚至还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于学生表现的不足,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
倾听、宽容、赞美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管班级理时,必须要耐心、细心和有爱心。
因为班主任管理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不能形成程序化的管理方式,只能灵活地对其进行教育。
工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赞美,能够使师生心心相印,情感畅通,有效地教育学生,使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
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所以在学生面前,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
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我班有名女生,在初一时经常迟到,根据班级的考评制度迟到一次扣一分,一学期下来她扣了20多分。
我多次对她进行批评教育,效果不佳,每一次能好几天。
私下问其他同学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通过与家长沟通知道,她晚上学习到很晚,早上家长也舍不得叫她,所以就出现了经常迟到的现象。
因为学习而迟到固然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因此而屡禁不止啊!这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确实很用心,成绩也不错,可也不能因为学习而养成不守纪律的习惯,于是在学期末一次清扫活动中,专门给她一定的工作(实际是对她的惩罚),工作是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因累且没面子,她再也不想迟到了。
初二时她确实不迟到了,我表扬了她,可又添了喜好化妆的毛病,学生是不允许化妆的,我发现此现象时很气愤,当同学面很很地批评了她,可第二天照旧。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作为老师,对待学生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习惯,有些学生可能会犯一些错误,这时候老师需要有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本文将探讨对待学生应该有宽容心态的原因和方法。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是因为学生们都是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可能还不够成熟,会犯一些错误。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不成熟和稚嫩,而不是因为一些小错误就对他们严厉批评。
学生们需要给予理解和包容,才能够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方式。
如果我们对学生严厉批评,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他们理解和鼓励,学生们就会感到受到尊重和鼓舞,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
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而有些学生可能性格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帮助。
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够真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呢?我们需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我们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和力量。
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够真正支持他们,让他们在困难中不放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鼓励、宽容、笑容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鼓励、宽容、笑容在对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潘占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想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尊重,得到父母的信任和爱。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在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后,家长如果能够及时的表扬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以后会经常做一些类似的家务;而家长如果在孩子做这些家务的时候,没有表扬,抑或是进行呵斥,那么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做类似的家务。
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
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也就是说,孩子在乎家长的感受,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感受,他就会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我的儿子在我拖地的时候,来给我帮忙,干完活以后我亲了他一下,并对他进行口头表扬。
后来,每次我拖地时他总是帮忙,干得满头大汗的;相反,他第一次饭后端饭碗去厨房,我害怕他把碗打了,忙说:“哎呀,孩子,这活小孩子干不了,我们大人来吧!”。
结果他再没端过碗。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多从正面引导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善意的赞美。
在平时的工作中,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都能让我们的孩子心情愉悦、精神爽利,那么我们的教育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鼓励和表扬在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孩子这样的心理动机,我以为家长只要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鼓励和表扬,必定能激发孩子积极进去、刻苦求学的潜能。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恰当的运用鼓励和表扬呢?首先,要转变我们家长的观念。
我以为,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能否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热情的鼓励,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励的作用,低估了赞美孩子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就还不懂得怎么去尊重孩子。
其次,要尊重孩子。
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原则,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对待学生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教师的品格和关怀。
对于任何学生,尤其是那些面临学习问题的学生,老师应该表现出耐心和理解,同时也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
尤其是在现今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生的压力常常来自于团体认同。
所以老师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容和尊重的氛围。
老师应该采取积极和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并承认他们的不足之处。
如果老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那么他们将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失败而不是对世界产生一种负面的情绪。
另外,对待学生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应该是一个父母和朋友。
当学生的决策或者行为出现错误时,老师的责任不是惩罚他们,更应该带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学生明白错误的代价,并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种举动是不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语调和态度应该是宽容而不是批判,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具有灵活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于每个学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满足这些学生。
尤其是面对那些具有学习或认知方面的困难的学生,老师需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尽管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样的教育方法通常有更高的效果,并且更能够拓展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也应该表达情感,让学生经历到人类向往的友谊和亲情。
当我们真正爱护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在教育中关注他们的成绩,而是从他们身上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发展过程,我们便能很自然地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和敬重。
综上所述,对待学生我们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种心态包括对学生的理解、鼓励和引导,表现出积极和包容的态度,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创造一个宽容和尊重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适当的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和风格,从而帮助他们充分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实现自我人格的人。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
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
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经验交流: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教学经验交流: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对他人的容忍、理解和接纳。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宽容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首先,宽容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和做出错事的行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不能宽容,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而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并给予合适的惩罚与指导,鼓励他们改正错误,他们就会从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取得进步。
其次,宽容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愿。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困惑和迷茫不能宽容地理解和接纳,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心,甚至可能放弃学习。
而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困惑和迷茫,鼓励他们勇敢面对问题,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同时也更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再次,宽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展开交往和合作。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宽容地接纳,会使他们变得孤僻和自卑,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而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引导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就能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友善、互助和包容。
最后,宽容是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一种美德。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更需要从他们的内心需求出发,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优点和成就不能宽容地赞赏和鼓励,只关注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我们失去信任和尊重。
而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优点和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感受到他人关心和肯定的力量,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教育活动中。
总之,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愿,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尊重
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尊重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尊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宽容与尊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培养学生宽容的重要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学校中,宽容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增强班级凝聚力。
宽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宽容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学生宽容的途径1. 建立尊重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
在课堂上,不同意见的交流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视为错误。
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示对学生的尊重。
只有建立了尊重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
2. 开展宽容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宽容教育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宽容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宽容。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宽容的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培养学生宽容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组织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交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妥协。
三、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不仅是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交场合,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个性、隐私和权利。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学生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途径1. 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尊重他人意识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2. 学校倡导尊重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尊重他人的校园文化。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 智慧父母的鼓励
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智慧父母的鼓励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智慧父母的鼓励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孩子的宽容心态成为了现代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
宽容心态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他们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智慧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孩子培养宽容心态呢?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宽容心态的榜样。
孩子是观察家庭环境的最敏感的人,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人。
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习惯,以示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言行,孩子会逐渐学会宽容待人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
宽容并非简单地容忍他人的过错,而是要从内心理解和体谅他人。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谈论他人的处境和感受,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
当孩子犯错或对别人产生偏见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宽容心。
此外,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来促进宽容心态的培养。
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包容,而这些都是宽容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活动,如户外露营、合唱团等,让孩子与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鼓励孩子与他人合作,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冲突。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树立宽容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宽容可以使团队更加和谐和有成就感。
此外,父母还可以利用故事和文学作品来教育孩子宽容心态。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故事,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情节,从而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冲突。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引导孩子思考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的引导,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宽容的意义,并从中提取出启示。
最后,智慧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认可。
宽容心态的培养需要时间和努力,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鼓励孩子学会包容与宽容
鼓励孩子学会包容与宽容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当今社会,包容与宽容是我们非常需要强调的品质。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包容与宽容,培养他们的宽广胸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首先,包容与宽容是一种积极心态。
包容意味着接纳和容忍不同意见、观点和背景的人。
宽容则是对他人的错误和缺点持谅解和宽恕的态度。
这种积极心态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矛盾。
其次,包容与宽容是一种人文精神。
当孩子能够包容他人的差异和错误时,他们就能够关怀和体谅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尊重和认同,鼓励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分享社会新闻和热点话题,引导他们理解多元社会和多样化的文化背景。
再次,包容与宽容是一种价值观。
幼儿园和中小学是孩子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主要阶段。
为了让孩子真正理解包容与宽容的重要性,学校和家长应该注重在教育中渗透这一价值观。
教师们可以通过校园活动、选拔志愿者、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包容能力和宽容度。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对待邻居和自己的孩子展示包容与宽容的态度,让孩子能够从身边的例子中学到更多。
最后,包容与宽容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和多文化的社会中,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交织在一起。
良好的包容与宽容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孩子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有责任成为包容与宽容的代表和推动者。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和社区服务,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包容与宽容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培养出他们的包容度。
总之,鼓励孩子学会包容与宽容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孩子们将会成为具有包容性思维和宽容态度的优秀公民,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
“宽容与赞美”是教育学生的“杀手锏”
2013-06和谐校园【背景】我所管理的初二(3)班,共有学生39人,属于普通班。
相较于同年级的其他3个班,我们班的特点是:女生13人,男生远远多于女生,足足多了26个人,另外还有一位身有残疾的女生,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生,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些无疑加大了管理班级的难度。
于是,在这么个大框架下,班里那二十几位相对较吵的学生,便成了带领我们班的领航员,也自然成为我心目中的“宝贝疙瘩”。
接着便有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描述】案例1.学习态度的转化有一次,班上英语测试,我事先上了节复习课,可我发现,学生普遍很踌躇满志,认为自己考试没问题,很少有人踏实复习。
成绩出来后,整体情况很糟糕。
发完试卷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在看我,照常理该是说教得好的时候了。
我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大家,目光慢慢地移过每一个学生的脸庞,最后轻轻说了句:“好了,过去了,关键是以后。
”自那以后,学生复习踏实了许多。
【分析】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态度和蔼可亲,声音缓和友好,能激发学生学习上的责任动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人的一生中是无法回避挫折的。
挫折、失败和逆境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压抑、沮丧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种人并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而只是在挫折面前没有良好的心态,整日处于悲观失望中,让时光白白流失了;另一种是面对现实,明白“事已至此,愁也没用”,慢慢冷静下来,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做出明智的选择。
挫折、困境确实可以使人精力耗竭,但它也可以助人成熟,把人推向成功,同时,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案例2.寓教于乐,以趣促教一天早晨,我走到教室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把横放在教室门口的扫帚,我跨过了扫帚进入了教室问:“扫帚怎么在门口躺着?今天不舒服吗?”这时,我发现有个淘气的学生眼中闪出得意的光芒,并且对视一笑。
我明白了,肯定是这位同学搞的名堂。
我没有直接戳穿他,但是心里有点不舒服。
我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说道:“不是扫帚累了,是同学们嫌扫帚破了吧!它虽然破了,但它为我们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它天天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我们班的干净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容与鼓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的一生中犯的错误多不胜数,何况是学生呢?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如何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后进生呢?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两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对待学生要宽容。
(一)、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请教同学,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敢参加。
老师对学生的宽容,决不是放纵,任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班上有一个学生叫梁景鸿,他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学生,上课从不举手,不回答问题,课后也不会与老师交谈,了解了他的性格后,我没有骂他,挖苦他。
而是从小事关心他,鼓励他,慢慢地在课堂上,举起了自信的小手,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大。
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就会减轻压力,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给学生一点宽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力,提高学生内因作用力。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犯错误,挨批评”的思维定势,学生的内因没发挥作用,单凭外因作用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
给学生一点宽容,采取无声的教育,就在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提高学生的内因作用力。
有一个学生叫何浩杰,这个名字,我想每一个岑小人都听过他的大名。
每次犯错,层出不穷。
对他的教育,让我费了不少心思。
这一天,又犯错了,上综合课的时,老师正在精彩地介绍澳门风光时,他可以当老师不在一样,站起来乱说:澳门的门,门口的口,口臭的臭……一句一句说下去,老师教育他这是不对的,他还反过来骂老师,气得这位老师一下课就来找我。
课后,我去到课室,没有立即批评他,眼睛也没看他一眼,这个时候,他知道问题的严重了,还主动的来找我说清楚整件事情,谈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此可以看出,对待学生经常犯的毛病,采取不同的态度,其效果也不同。
当这位同学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有必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再批评他,更不当众揭短,对他宽容一点,让他好下台。
目的就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自觉改正错误,强制自己改正。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采取这种“无声教育”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育屡教不改的教育方式,静观其变。
这是该同学意想不到的,打破了他“犯错误就批评”的思维定势。
重新审视老师的态度,进而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对所犯错误产生新的认识。
当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随意大声说话是错误的后,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动力,就是改掉坏毛病。
这种潜在的力量就是自律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规范自身行为,制定目标,完成各项活动。
因此,当老师在多次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不妨试一试“无声教育”,给学生一点宽容,给学生一点自尊。
二、对待班里的后进生,除了对他宽容以外,更要给他鼓励。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
优生则相反。
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
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
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一个轻轻的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所以我觉得,后
进生是可爱的,只要我们懂得爱他们。
后进生进步了,也就是全体进步了,也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所以有的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由此而想到,所谓的“爱”不就是对学生的宽容和鼓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