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李玉龙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合理地引入PBL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 ;PBL教学模式; 人因工程学

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文化素养,具有扎实设计基础、艺术洞察力和设计表现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1]然而,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及毕业生就

业反馈情况发现,现行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人因工程学是探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与工具、设备、机器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设计这些影响人的事物及环境,以提高人的生产效率,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够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科。[2]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

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以部分案例为引导,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人因工程学研究范围极广,具有多维度和跨学科的特点,单一的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参与实践。人因工程学课程的社会实践是复杂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提出最优的解决思路与设计方案。

2.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应用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足,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的需要,与人因工程学课程教学目标不匹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失系统的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