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选修1 第2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学习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II【知识结构】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阶级关系方面: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一是“破”,即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变法的两大要害问题。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

4.思想文化方面: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私学兴盛,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5.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6.军事方面:诸侯国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为获得战争的胜利,纷纷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和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在战争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二)秦国变法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1.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但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2.秦献公即位后,进行改革,(内容)为商鞅变法准备了条件。

3.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广纳贤士,重用商鞅。

4.商鞅积极宣传变法的意义,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5.其它国家的改革变法为秦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注:回答商鞅变法的背景时,还要结合战国时期的大背景,不能单独从秦国角度考虑。)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一)概况:

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指导思想:;宗旨:富国强兵。

措施积极作用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促进了

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

爵制(严禁私斗)

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

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政治

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司法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了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

依据;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俗

“塞私门之请”

推行“分异”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

经济实力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1.从进程上看,改革分两次进行,经历了逐步深入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2.从内容上看,以“农战”和“法治”为核心,是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领域的全面改革。

3.从程度上看,变法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瓦解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确立了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4.从作用上看,商鞅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千秋犹行秦制度”。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四、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一)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1、死因:

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②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④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最终为变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成功: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

3、成功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③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④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⑤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⑥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⑦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⑧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二)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三)评价:

积极作用:

(1)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各诸侯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瓦解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确立了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

(3)商鞅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深远影响。

局限性:

(1)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连坐法)

(3)变法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变法条文明确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

(4)焚烧诗书,开了思想文化专制的先河,摧残了文化。

(5)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IV【检测提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从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带来怎样的社会结果?(不得摘抄原文)为什么会出现“民勇于公战”的局面?

(2)材料二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其评价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4)材料三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5)材料四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

(6)材料三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