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埋头苦干: 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 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前仆后继: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自欺欺人: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不足为据: 不能作为依据
1.朗读课文,明确本文批驳的观点和主张的观点
本文批驳的观点 (对方的错误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主张的观点 ( 作者提出的观点)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一片悲观,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 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 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了中国 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肺病 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他写了《病后杂谈》,还致 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病情的恶化和 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和关注。后收入《且介亭杂 文》(《鲁迅全集》第6卷),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 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
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 证思路。
3.品味本文尖锐、讽刺性的语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 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 等。
埋头苦干( mái tóu kǔ gàn

舍身求法( shě shēn qiú fǎ

前仆后继( qián pū hòu jì

自欺欺人( zì qī qī rén

不足为据( bù zú wéi jù

玄虚: 使人摸不透
渺茫: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麻醉: 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摧残:使受严重损失;残害 诓骗: 说谎话骗人;欺骗
埋头苦干的人:一心一意地刻苦工作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
和创造发明家
中 国
为民请命的人: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的 脊
舍身求法的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4.如何理解“中国的脊梁”?
指的是具有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心怀天下、 爱国爱民、坚强不屈的人
中国人并没有失掉 自信力
2.对方的论论据是什么?
两年前:夸“地大物博” 不久:信“国际联盟”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3.作者是如何批驳对方的观点?
(1)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 (2)发展着“自欺力”。
4.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
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 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自 古以来,中国就有很多的脊梁)
有自信力
1.如何理解课文第一段中的“总”、“只”、 “一味”三个副词?
“总”体现出国民政府的骄傲自大 “只”体现出国民政府不信自己,只信他人
“一味”体现出国民政府的盲目,把希望寄 托在鬼神身上
2.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结构上: 过渡段,承上启下 内容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了对方的错误观点
3.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 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到底指的是什么人?
驳论文: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 论点的议论文。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树靶子——打靶子— —立己论
搽( chá )
玄虚( xuán xū )
渺茫( miǎo máng ) 麻醉( má zuì ) 摧残( cuī cán ) 诓骗( kuāng piàn ) 怀古伤今( huái gǔ shāng jī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