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含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物质的溶解性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3分)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
.溶剂质量C

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A.硝酸钾溶液B
.食盐溶液C

硫酸铜溶液D.氯化铵溶液
4.(3分)配制10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最好为()
A.10毫升B
.50毫升C

100毫升D.无所谓
5.(3分)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
6.(3分)发现结晶现象的溶液()
A.一定是浓溶液B.可能是浓溶液
C.一定是饱和溶液D.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7.(3分)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A.100g B
.200g C

400g D.800g
8.(3分)(2004?济南)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温度0℃20

30

50

80

甲13.
3g 31.
6g
36.
2g
85.
8g
169
g
乙35.
7g 36.
0g
36.
2g
36.
5g
37.
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9.(3分)(2008?鹤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B.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
D.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
10.(3分)现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3.2克Na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
11.(3分)下列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12.(3分)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13.(3分)某同学在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硝酸钾放在右盘;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大于10%B
.等于10%C

小于10%D.无法确定
14.(3分)有白色晶体20g,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还剩余10g,再把剩余的10g晶体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仍剩余2g,则原晶体是()
A.纯净物B
.化合物C

混合物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5.(3分)提纯下列物质主要采用了哪种操作.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结晶
(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选_________
(2)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提取碳酸钙;选_________
(3)从KCl和MnO
2
混合物中分离出KCl;选_________
(4)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选_________ .
16.(3分)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
(2)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20%的硫酸密度为1.14g/mL.98%的密度为1.84g/mL)
18.100g40%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5%.问:从50℃降至10℃的过程中有无氯化铵晶体析出若能析出晶体,则析出晶体质量为多少
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晶体的概念并结合结晶的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解:A、晶体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所以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故A正确;
B、不同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故B正确;
C、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故C错误;
D、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它结晶,故D正
确;
故选C.
点评: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时,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使其结晶.
2.(3分)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
.溶剂质量C

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析出溶质后溶液的质量也发生了改变,但溶剂的量没有增减.
解答:解:由于温度的改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发生了改变,溶质析出后导致溶液的质量也发生了改变,只有溶剂的量没有改变.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成分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A.硝酸钾溶液B
.食盐溶液C

硫酸铜溶液D.氯化铵溶液
考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
解答:解: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
C、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结晶的方法,掌握结晶原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3分)配制10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最好为()
A.10毫升B
.50毫升C

100毫升D.无所谓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进而
判断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
解答: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g×10%=1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蒸馏水的质量=10g﹣1g=9g(合
9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9mL水,量筒选择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量筒的使用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氯化镁、氯化钙会溶解到饱和食盐水中;
B、饱和食盐水中的氯化钠的溶解量达到了最大;
C、浸洗后氯化钠质量没变,但用溶解了氯化钙、氯化镁溶液质量增加;
D、氯化镁、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解答:解:A、浸泡后,氯化镁、氯化镁会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而使食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的量减少;
B、饱和食盐水中的氯化钠的溶解量达到了最大,浸洗前后,食盐水中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基
本不变,故B正确;
C、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但溶液中又溶解了一些氯化镁,使溶液质量
增大,而溶质质量比上溶液质量就是溶液质量分数,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
误;
D、氯化镁和氯化钙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如果浸洗后氯化镁、氯化钙的量达到
了饱和状态,就不会再溶解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浸洗法对粗盐提纯的相关知识,要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行判断.6.(3分)发现结晶现象的溶液()
A.一定是浓溶液B.可能是浓溶液
C.一定是饱和溶液D.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可以根据结晶的概念与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说明该温度该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发现结晶现象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饱和溶液的定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3分)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A.100g B
.200g C

400g D.800g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00g×20%=(400g+x)×10% x=400g.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8.(3分)(2004?济南)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温度0℃20

30

50

80

甲13.
3g 31.
6g
36.
2g
85.
8g
169
g
乙35.
7g 36.
0g
36.
2g
36.
5g
37.
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超过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
在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故C错;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具备四要素:①、条件是温度一定;②、标准是100克溶剂;③、状态是饱和溶液;④、单位是克.
9.(3分)(2008?鹤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B.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
D.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可
见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可能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也可能是溶剂质量偏大.
解答:解:A、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视读数,会使所读取的数偏小,从而造成量取液体体积偏大,所以此操作可以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
数,若放反,则会出现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读数,造成的结果是使所称量的物体质量偏
小,所以此操作可以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C、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把量取好的溶剂水倒入放有一定质量氯化钠的烧杯中,所以若杯
中原来留有水,就会使溶剂质量偏大,从而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D、因为溶液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所以配置好的溶液因不小心而洒出细口瓶时并不会影响所
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故选D.
点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此公式很容易理解只要溶质质量偏小或
溶剂质量偏大都可以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虽然原理简单,但同学们的答分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同学们不会分析各个错误操作对溶剂质量和溶质质量的影响,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题目.
10.(3分)现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3.2克Na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引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从两个方面考虑:①溶质少了(称量时左码右物并移动了游码、药品中含有杂质等)②水量多了(量水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水等).
解答:解:
A、左码右物称量3.2g食盐,食盐的实际质量为2.8g,所以溶质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就小
了,故A正确;
B、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导致量水量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会导致水少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错误;
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不慎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引起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主要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两方面考虑.
11.(3分)下列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饱和溶液是指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解答:解: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因此其饱和溶液会有溶质析出,恢复到原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当降低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D
点评: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12.(3分)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说明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但无法比较30℃时AB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解答:解:A、30℃时,AB的溶解度可能相等,也可能大于或小于;
B、无法比较60℃时的固体A、B的溶解度,也可能是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
C、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
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故正确;
D、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
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分)某同学在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硝酸钾放在右盘;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大于10%B
.等于10%C

小于10%D.无法确定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硝酸钾放在右盘,若放在右盘且使用游码则实际质量为砝码﹣游码;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解答:解: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200g×10%=20g,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由于不需要使用游码,硝酸钾放在右盘,称量的硝酸钾的质量仍为
20g.
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量取的水偏大.
由于实际量取的水偏大,则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3分)有白色晶体20g,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还剩余10g,再把剩余的10g晶体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仍剩余2g,则原晶体是()
A.纯净物B
.化合物C

混合物D.无法判断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去做,饱和溶液:某一温度下,当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根据题意,某温度下150g水中最多会溶解10g该晶体,若该晶体是纯净物,则再把剩余的10g晶体溶解在150g热水中,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原温度,应全部溶解,而不该有2g固体
剩余,所以可分析出剩余的2g固体与溶解进水中的肯定不是一种物质.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因为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二、填空题
15.(3分)提纯下列物质主要采用了哪种操作.
A.溶解、过滤 B.过滤 C.蒸发、结晶 D.结晶
(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选 C
(2)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提取碳酸钙;选 A
(3)从KCl和MnO
混合物中分离出KCl;选AC
2
(4)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选 D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不稳定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加热分解、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可参照下表采取分离方法.
分离提纯方法适用范围
过滤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溶剂结晶和降
温结晶
蒸馏(分馏)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体沸点有
明显差异
解答:解:(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选蒸发、结晶,故选 C;
(2)从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提取碳酸钙;选溶解、过滤,故选 A;
混合物中分离出KCl;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 AC;
(3)从KCl和MnO
2
(4)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选结晶,故选 D.
故答案为:(1)C;(2)A;(3)A C;(4)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和分离的原理.
16.(3分)要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分别得到纯净物,供选择的操作有: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C:趁热过滤D:加水溶解E:加热浓缩;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蒸发皿,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试管,⑥漏斗,⑦酒精灯,⑧玻璃棒,⑨滴管,⑩烧瓶.试回答: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下同)DEBCA .
(2)需选用的仪器是①③⑥⑦⑧.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实验步骤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能溶于水,采取一般地过滤操作是不能把二者分离开的.可以利用二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不同进行分离.先在高温下配制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析出晶体后趁热过滤出晶体硝酸钾,氯化钠仍溶解在母液中,对母液加热浓缩,氯化钠晶体析出,少量硝酸钾仍然溶解在高温浓缩的溶液中.
解答:解:(1)首先利用高温下的水溶解两物质或溶解后进行加热浓缩,获得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结晶使硝酸钾大量析出,趁热过滤,获得纯净的硝酸钾,而母液中的氯化钠需要蒸发溶剂结晶.故选DEBCA;
(2)溶解必需使用①蒸发皿烧杯③和玻璃棒⑧,加热浓缩需要酒精灯⑦和玻璃棒,降温结晶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过滤时需要漏斗⑥、玻璃棒和烧杯.故答:①③⑥⑦⑧.
点评:蒸发、过滤、结晶是分离混合物的几种常用方法.
三、解答题
17.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20%的硫酸密度为1.14g/mL.98%的密度为1.84g/mL)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