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s食管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barrett食管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barrett食管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barrett食管研究进展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由慢性反流及炎症刺激发展而来,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癌前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对BE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及随诊为主,对于近期解决反流症状等疗效尚可,远期疗效尚未证实。

而中医药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BE的研究进展并作详细综述。

标签:Barrett食管;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过程,伴或不伴有肠化生[1],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是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的发病关系甚为密切[2],研究[3]表明BE发生EAC的风险是非BE患者的50倍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旦发展为EAC,5年生存率<13%[4],故早期识别BE对于改善EAC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5]。

目前,尚没有治愈BE的有效方法,现代医学对BE的治疗主要以对症及随诊为主,必要时可联合内镜及手术治疗,对于近期解决反流症状等疗效尚可,远期疗效尚未证实[1]。

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BE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BE的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学无BE的病名,但依据本病发病时的主症特点,可将其归属于“吞酸”、“反胃”、“噎膈”、“梅核气”、“呕吐”、“嘈杂”及“胃痞”等范畴。

例如“噎膈”之病,《证治汇补》认为:“忧郁失志,及膏粱厚味,醇酒淫欲,而动脾胃肝肾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气郁成火,液凝为痰。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Am J Gastroenterology 2007;102:1154-1161
BE 的 组 织 学 分 型
贲门型
活检可见贲门上皮构成的 单层柱状粘液分泌腺体
胃底型 活检可见主细胞、壁细 胞及粘液柱状细胞
特殊肠化型 多见长节段BE, 表面有 微绒毛和隐窝,杯状细 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BE的异型增生
低度异型增生( Low-grade dysplasia, LGD )
♣单纯BE内镜消融治疗.单纯BE的癌变率低 ♣目前缺乏内镜、外科或药物能减少单纯BE癌变的危险性
的证据 ♣抑酸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但化学预防作用还不清楚 ♣ 内镜消融理论上有治疗效果,但缺乏科学资料的支持 ♣内镜治疗GERD不但疗效令人失望,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成 熟导致了病人的死亡. ♣我们必须记住一个治疗原则,那就是对病人无害 ♣ 目前不推荐单纯BE的内镜消融治疗




Normal Esophagus
Barrett’s Esophagus
Adenocarcinoma(Mod. Diff.)
Adenocarcinoma (poorly diff.)
Expression of Both MUC5AC and MUC2 in BE and EA
Reflux / Normal (n=13)
Barrett’s Metaplasia (n=60)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n=44)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12)
MUC2 neg, MUC5AC neg MUC2 pos, MUC5AC neg
MUC2 neg, MUC5AC pos MUC2 pos, MUC5AC pos

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5.2放射性核素扫描
过锝酸盐(99mTc-pertechnetate)能选择性被胃黏膜上皮浓聚,静脉注射后,当BE柱状化生上皮为胃上皮型(含有壁细胞),在食管内可探及核素的出现。此项检查对诊断BE胃上皮型有重要意义,而肠上皮型则呈阴性。
5.3内镜检查
有学者建议应测量BE的范围,因其与GERD的程度及致癌的危险性直接相关。但精确测量显然较困难,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标准化的内镜图像可更准确得出BE的面积。
2.3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
和其他消化道肿瘤一样,BE癌变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变化,有关的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染色体17p和5q等位基因的缺失、p53基因突变、APC基因突变、p16基因失活等。有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癌变的发生除饮食、反流和化学致癌物等外部致癌因素外,还有其内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摘要:Barrett食管(Barret’s 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本文旨在探讨Barrett食管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辅助检查及诊断。
关键词: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Barret’s 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认识这种食管上皮化生的重要性,在于其特殊型柱状上皮化生恶变率高[1]。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但发生Barrett食管炎、溃疡、狭窄、癌变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吞咽困难、吞咽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等。可并发食管溃疡(Barrett溃疡)、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及食管腺癌。
患者年龄分布曲线为双高峰(0~15岁,48~80岁),以中年居多(40~50岁)。男女均可罹患,男性患病率(0.97%)约为女性(0.49%)的2倍。BE主要见于白种人,在黑人和亚洲人中较少见,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亦在上升。

barre食管名词解释

barre食管名词解释

barre食管名词解释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是一种与胃酸逆流相关的食管疾病。

它是指由于胃酸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发生异常改变,通常是由于长期胃酸逆流所致。

正常情况下,食管的内壁覆盖有食管上皮细胞,而在Barrett食管中,这些细胞被胃部黏膜细胞所替代。

Barrett食管往往与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密切相关。

GERD是一种胃酸逆流至食管的情况,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和炎症。

长期不治疗的GERD患者中,约10-15%会出现Barrett食管的发展。

Barrett食管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它增加了食管癌的风险。

虽然大多数Barrett 食管患者并不会发展成食管癌,但存在癌前病变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已经被诊断出Barrett食管的个体,临床上通常会建议定期进行食管镜检查以监测癌前病变的进展。

总结来说,Barrett食管是一种由于长期胃酸逆流引起的食管黏膜变化,其与GERD密切相关。

尽管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Barrett食管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定期检查对于诊断和监测癌前病变是非常重要的。

barrets esophagus名词解释

barrets esophagus名词解释

Barrett's esophagus(巴雷特食道)是指食道黏膜下皮发生异位改变,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胃酸反流所引起,病变的食道黏膜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增加食道癌的危险性。

以下将对Barrett's esophagus进行详细的解释。

1. 定义Barrett's esophagus是指使食道黏膜从原来的非角化柱状上皮发生异位改变,转变为非角化复层柱状上皮,并且与反流性食管炎(GERD)密切相关。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食管括约肌失弛缓,从而促进病变形成。

2. 病因Barrett's esophagus的主要病因是长期的胃酸反流。

食道与胃之间有一环状肌肉叫做括约肌,它能防止胃酸逆流进入食道。

但是当这个括约肌出现问题时,胃酸就会逆流到食道中,长期的胃酸刺激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细胞异位变化,形成Barrett's esophagus。

其他的病因还包括肥胖、吸烟、饮酒、过度进食以及胃食管括约肌失弛缓等。

3. 临床表现Barrett's esophagus的患者大多数并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后不适、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等症状。

很多时候患者发现自己患有Barrett's esophagus多是因为接受胃镜检查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

4. 鉴别诊断Barrett's esophagus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通过胃镜检查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看到食道下端有红肿、粘膜颜色改变,还可以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5. 预防和治疗预防Barrett's esophagus的关键是预防反流性食道炎。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体重,避免烟酒刺激等。

对于已经患有Barrett's esophagus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控制胃酸反流,避免症状恶化,同时定期复查以随访病情的发展。

由巴雷特食管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由巴雷特食管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

由巴雷特食管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导读:巴雷特食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胃灼热吞咽困难等,不仅如此,巴雷特食管一旦治疗得不好,还会……巴雷特食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胃灼热吞咽困难等,不仅如此,巴雷特食管一旦治疗得不好,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遭受更严重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巴雷特食管的并发症,希望能帮助大家。

1.溃疡:Barrett食管引起溃疡的发病率为2~54,食管柱状上皮受酸性消化液腐蚀后可以发生溃疡,出现类似胃溃疡的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并可引起穿孔,出血,浸润,溃疡愈合后发生狭窄,出现下咽不畅的症状,甚至可穿透主动脉导致大出血而迅速致死,Barrett溃疡的病理分型有两种,最为常见的为发生在鳞状上皮段的浅表性溃疡,这种类型与因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溃疡相似,另一种少见的为发生在柱状上皮段的深大溃疡,与消化性溃疡相似。

2.狭窄:食管狭窄是Barrett食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00,狭窄部位多于食管中上段的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狭窄多位于食管下段,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9~82,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柱状上皮。

3.恶变:Barrett食管中发生癌肿的发生率不甚确切,长期反流物进入Barrett食管可能起恶变作用,但有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病病人施行了抗反流手术亦不能使这些柱状上皮消退,亦不减少恶变的危险性,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时低度异型增生不易与正常柱状上皮区别,高度异型增生与原位癌有时难予区别,并可进展至浸润癌,这些恶变的肿瘤系腺癌,需要指出的是内镜发现贲门腺癌伴有良性柱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异型增生为腺癌是有区别的,Barrett食管的异型增生是癌前期状况已为多数人公认。

4.胃肠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约为45,其出血来源为食管炎和食管溃疡。

巴雷特食管是怎么回事?

巴雷特食管是怎么回事?

巴雷特食管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巴雷特食管的病理病因,巴雷特食管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巴雷特食管病因*一、发病原因Barrett食管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尽管有关Barrett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Barrett 食管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胃食管反流病人中,只有10%发展为Barrett食管,而90%的患者并不发生变化。

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两者之间的转化目前还是个谜。

但无论怎样说,胃-食管反流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此外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以及食管运动功能障碍也与Barrett食管的发病有关。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学说,即先天性学说和获得性学说。

1.先天性学说从胚胎学角度来讲,人体胚胎发育至3~34mm 时(4个月以前),原始前肠(食管的前身)黏膜被覆柱状上皮。

发育至130~160mm(18~20周)时,鳞状上皮开始替代柱状上皮,这种变化由食管的中央开始并逐渐向胃和口腔两端发展,至出生前全部完成。

这种延伸如受到任何阻碍,都可能导致食管下段于出生后仍然被覆柱状上皮及食管上段残留柱状上皮细胞。

基于这种理论,先天性学说认为Barrett食管是由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柱状上皮没有被鳞状上皮完全替代所致,因此食管下段遗留下胚胎时期的柱状上皮。

一些临床观察也支持先天性学说。

一项尸检结果证实,在死产婴儿的食管就发现有柱状上皮。

Borrie等提出,Barrett食管的发病高峰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组(0~10岁),另一个是成人组(40岁以上),因此提出儿童组的发病原因是先天性的。

此外,一项病理研究报道,在Barrett食管未发现后天学说所提到的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

2.获得性学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Barrett食管是一种获得性疾病,它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食管下段长期暴露于酸性溶液、胃酶和胆汁中,造成食管黏膜的炎症和破坏,导致耐酸的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界处。
C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柱状上皮累及食管胃交界处。
D期
在C期基础上并发食管腺癌。
03 Barrett食管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 拮抗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缓解
胃食管反流症状。
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促 进食管蠕动,减少胃食管反流。
粘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以保护 食管粘膜,减轻炎症和损伤。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Barrett食 管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 防Barrett食管有积极作用。
定期复查和监测
定期内镜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内镜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Barrett 食管的癌变倾向。
监测症状变化
留意是否有胸痛、反酸、 烧心等症状,及时就医检 查。
05 结论
Barrett食管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Barrett食管的发病机制
进一步探索Barrett食管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 论依据。
寻找更准确的诊断方法
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提高Barrett食管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漏诊 和误诊的风险。
优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情和病程的Barrett食管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
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 变化,是诊断Barrett食
管的主要方法。
组织学检查
通过活检获取食管黏膜 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确定是否存在Barrett食
管。
食管pH监测
评估食管酸碱度,有助 于判断Barrett食管与胃

Barrett食管干预护理

Barrett食管干预护理

症状和诊断
症状:Barrett食管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胃食管反流、烧心、胸痛等 诊断:医生通常通过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来确诊Barrett食管 并发症:Barrett食管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食管狭窄、消化道出血等 预防:预防Barrett食管的方法包括改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等
疾病进展和预后
定期复查和随诊
定期复查:Barrett食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
随诊:在接受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自身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患者在复查和随诊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以降低病情复发 的风险。
预防措施:除了接受治疗和随访外,患者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戒烟、控制体重等, 以保持身体健康。
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及时调 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戒烟和控制饮酒
戒烟可以降低 Barrett食管的发 病风险
控制饮酒可以减 少管的 恶化
戒烟和控制饮酒 可以降低Barrett 食管的癌变风险
戒烟和控制饮酒 是预防Barrett食 管的重要措施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保持健康的饮食 习惯,包括多吃 蔬菜、水果、全 谷类食物,减少 高脂肪、高糖分 的食物摄入。
04
干预护理的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 Barrett食管干 预护理的重要手 段之一,可以缓 解症状、逆转食 管病变。
质子泵抑制剂 (PPI)是治疗 Barrett食管的 首选药物,可以 抑制胃酸分泌, 减少食管黏膜损 伤。
抗生素治疗可以 消除食管炎症, 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针对不同的症状 和病情,医生会 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患 者需遵医嘱用药。
病理机制:胃食管反流病是Barrett食管的主要 原因,长期胃酸反流导致食管下端鳞状上皮受损, 进而被柱状上皮替代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

七、Barrett食管的随访和监测 对BE患者进行合理的随访 和监测,是预防其癌变的重 要措施。
几组回顾性研究资料提示, 定期监测的BE病人与未进行监 测的同样情况的BE病人比较, 其发现食管腺癌后的5年生存率 有明显的提高。
随访策略因为3个原因很难确定:
<1>可能有多于现已诊断BE的5倍的 BE患者未被得到诊断; <2>短节段BE常被忽视,人群中 SSBE可能是LSBE的10倍,而SSBE 与贲门癌的关系密切; <3>有研究表明,BE对人群寿命无 明显影响,因为食管癌并非常见的死 亡原因。
目前应用较多的光敏物质是: 5-氨基乙酰丙酸(5-ALA ) δ-氨基乙酰丙酸(delta-ALA) 血卟啉的衍生物(HPD) 卟菲尔钠(porfimer sodium)
Gossner等以5-ALA为光敏 剂的PDT法对BE合并高度异型 增生者10例,合并粘膜内腺癌 者22例进行治疗,前者HGD均 被清除,后者中17例(77.3%) 癌灶被清除,其中原病灶< 2mm的癌均被清除,随访1~30 个月无复发,
三、Barrett食管的内镜下诊断 长节段BE通过内镜即可诊 断,但粘膜组织活检的显微镜 学检查是诊断BE,BE合并异型 增生及其癌变的关键。
正常食管为粉白色粘膜, 而胃粘膜为桔红色,鳞状细胞 与柱状细胞交接处和胃-食管连 接位于同一部位,即临床上称 之为齿状线或Z线。因为两种 类型上皮交界处常呈波浪状移 行,上下跨度为1-2cm。
BE时表现为齿状线向口端 方向移动,即食管远端的正常 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 其受累长度≥3cm为长节段BE (LSBE)。受累长度≤3cm, 但组织活检有特殊肠化生粘膜 存在为短节段BE(SSBE)。
内镜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三 个标志,即 齿状线 食管下括约肌( LES) 膈肌裂孔

Barrett食管的预防措施你需要知道的

Barrett食管的预防措施你需要知道的
影响食物通过
食管炎:Barrett 食管患者容易发 生食管炎,导致 食管疼痛、烧灼
感等不适
食管溃疡: Barrett食管可能 导致食管溃疡, 引起疼痛、出血
等症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Barrett食管的筛查和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内镜下表现 和病理检查结果
诊断难度:早期Barrett食 管诊断较困难,需要结合多
益生菌和其他补充剂的作用
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食管 癌
叶酸:有助于预防食管癌
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 康,增强免疫力
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自由 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 统反应。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 等信息。
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
术后饮食:清淡易 消化,避免刺激性 食物
术后活动:适量活 动,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药物:遵医嘱 服用药物,避免自 行停药
定期复查:按照医 生建议进行复查, 及时发现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内镜检查的频率:根 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医 生建议,定期进行内
镜检查
内镜检查的结果解读: 根据内镜检查结果,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
疗方案
Barrett食管的监测和追踪
定期内镜检查:每1-2年进行一次内 镜检查,以监测Barrett食管的变化。
活检: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进行活 检以确认Barrett食管的存在和程度。
质子泵抑制剂(PPI) 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用于治疗胃食管反 流病(GERD)和 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 名词解释

barrett食管 名词解释

barrett食管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 Barrett 食管不?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哦!简单来说,Barrett 食管就像是食管里的一个“特别存在”。

打个比方吧,食管就好
比是一条公路,正常情况下就是普通的道路,而 Barrett 食管呢,就像
是这条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路段。

咱平常吃东西,食物都要从食管经过,正常的食管是光滑的。

可要
是有了 Barrett 食管,那就变得不一样啦!它是食管下段的黏膜被类似
胃肠道的黏膜给替换了,就像是原本的柏油路变成了砖石路。

这可不
是啥小变化呀!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这是怎么出现的呢?哎呀,原因可不少呢!长
期胃酸反流就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你想想,胃酸老是往上涌,就像海
浪不断冲击着堤岸,时间久了,堤岸可不就变样了嘛!
那得了 Barrett 食管会咋样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它可能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呢。

这可不是吓唬你,就像走在一条不太稳定的路上,
随时可能有危险。

“那该咋办呢?”你可能会着急地问。

别慌呀!首先得注意生活方式,比如少吃那些容易引起胃酸反流的食物,像巧克力、咖啡啥的,这些
可都是“捣蛋鬼”。

还要注意别吃太饱,不然胃里东西太多,也容易反流。

然后呢,要定期去看医生,做做检查,看看这个“特别路段”有没有啥变化。

这就好比是给这条路做做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呀!
我觉得吧,对于 Barrett 食管,咱可不能掉以轻心。

它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隐患,得时刻关注着。

要是发现了,就得赶紧想办法处理,不能让它发展成大问题呀!可别不当回事,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barret食管名词解释

barret食管名词解释

barret食管名词解释
Barrett食管是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胃酸反流导致食管内皮细胞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

正常的食管内壁由平滑的上皮细胞组成,而Barrett食管则是指这些细胞发生了变异,变成了类似胃部的细胞,这种变化被称为上皮内瘤变。

Barrett食管通常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疼痛、吞咽困难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Barrett食管通常被认为是食管癌的前期病变,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

医生通常会通过内窥镜检查来诊断Barrett食管,同时也会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认诊断。

治疗方面,常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减少胃酸反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总的来说,Barrett食管是一种由长期胃酸反流引起的食管内上皮细胞异常变化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预防发展成为食管癌。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全面解释Barrett食管的相关内容。

(秋翻译).

(秋翻译).
甚至假如内镜发现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意味着相关高 风险.
假如发现不典型增生应该做些什么?
由于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同,Barrett’s食管患者的监测 时间间隔亦可能不同.
当显微镜下分析组织学标本,一个炎性背景(由于进行 性的酸暴露)可能增加正确区分不典型增生改变的难度.
假如发现炎性背景中的轻度不典型增生,推荐服用增量 的质子泵抑制剂和在几个月后的重复内镜检查.
柱状上皮
磷状上皮
被黑线标记的食管与胃之 间的正常磷状柱状上皮连 接处
被黑线标记的Barrett’s食 管.
诊断Barrett’s食管必须内镜活检组织病理可见特殊的肠 上皮化生(SIM). SIM 显微镜下可见特征性杯状细胞.
杯状 细胞
肠上皮化生
Image courtesy of Dr Johan Lindholm. Klinisk Patologi-Cytologi, Karolinska Universitetssjukhuset, Sthlm, Sweden
内镜下,为柱状上皮段向食管近端延伸而取代了磷状柱 状上皮连接处。
柱状上皮
磷状上皮
被黑线标记的食管与胃之间的正 常磷状柱状上皮连接处
Barrett’s食管
Barrett’s食管的定义 Barrett’s食管是一种癌前化生改变,为食管下段正常磷 状上皮被更利于抵抗酸及胆汁的柱状上皮所替代。
内镜下,为柱状上皮段向食管近端延伸而取代了磷状柱 状上皮连接处。
抗反流外科手术或大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均不能转复 Barrett’s食管黏膜.
抗反流外科手术或质子泵抑制剂减少Barrett’s食管发生腺癌 的作用尚不清楚.
仅仅食管切除术证实可完全治愈Barrett’s食管及防止癌,但 这种方法仅用于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的患者,食管切除术意味 着相对高的并发症,因为在随访期间绝大多数Barrett’s食管 并不发展为癌,故不推荐食管切除术.

Barrett食管课件

Barrett食管课件

形状上分型
病理上分型
长度上分型
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 1、准确取材对确诊BE及随访其癌变潜能 有重要意义;
• 2、方法:采用沿病变整个长轴每隔2cm 环周取材4块(4象限活检)
• 3、可在色素染色或NBI指导下活检
活检方法
流行病学
• 多发生于中老年 • 半数以上年龄在40岁左右 • 男性多见
• Barrett食管的诊断--- 必须得到活组织检 查证实。
内镜下表现
组织学检查
取材
齿状线以上
卢戈液染色
正常粘膜 Barrett上皮
棕黄色 不被染色
亚甲兰染色
正常粘膜 Barrett上皮
不被染色 深染
色素染色
癌症监测
Barrett 食管与食管腺癌的相关性是人们关注 的课题。有人估计,Barrett 食管患者发生食管 腺癌的概率为普通人群的30-40倍。虽然可能过 高地估计了这种发生率,但大多数食管腺癌来自 Barrett 食管却是不争的事实。对证实有Barrett 食管存在的所有病例,均应定期进行内镜检查, 可望检出亚临床癌。
*以前观点:病变范围在胃食管连接处(GEJ)3cm以上 (即所谓的3cm法则);
*现在观点: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 膜交界的连接线(GEJ)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原有鳞状上皮被
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更严格的定义:食
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含杯状细胞的特殊柱状上皮所替代 的一种病理现象。)
2、Barrett食管的发生与反流症状病程的长短明显相 关,有反流症状1-5年、5-10年、10年以上者其Barrett 食管的发生率比无反流症状者,分别高出3倍、5倍和 6.4倍。
GERD

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
D 为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上述发病率均引自西方材料,据认为东方人中发病率较低, C D 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亦低于西方人,其原因尚待积累材料验证。
文献中记载,曾有1对孪生女老人都患BE,1例40岁男性和他的2个儿子都患BE,1例 80岁男性和1个儿子、2个女儿同样患BE,1个家庭内父亲、儿子和孙子3人都是BE病
纤维化和周围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 随病变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 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①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 狭窄;②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③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 食管痉挛;④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有些病人早期有烧心症 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 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
D 有≥3cm长的柱状上皮,发现率为0.89%,另一作者为0.74%,故内镜检查发现率约为 C D 1%。随年龄增长,发生率上升。平均年龄40岁左右者中多见。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
人,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就高,有慢性消化性狭窄的病例中有多达44%的报道。有人 在尸检时发的Barrett食管较临床发现的为多,证实Barrett食管生前大多未能确诊,因
D 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9%~82%。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 C D 柱状上皮。
3.恶变 Barrett食管中发生癌肿的发生率不甚确切,长期反流物进入Barrett食管可能 起恶变作用。但有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病病人施行了抗反流手术亦不能使这些柱状上
D 皮消退,亦不减少恶变的危险性。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 D 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时低度异型增生不易与正常柱状上皮区别,高度异型增生与 C 原位癌有时难予区别,并可进展至浸润癌。这些恶变的肿瘤系腺癌。需要指出的是

Barrett食管临床表现和诊断

Barrett食管临床表现和诊断

GERD的‎并发症Ba‎r rett‎食管B‎a 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 Ba‎r 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

因‎为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 rman‎Barr‎e tt 提出‎,所以后来‎这种病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 B‎E在欧洲和‎北美常见,‎亚洲人和黑‎人少见。

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比鳞癌‎更常见,在‎西欧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

‎在亚洲食管‎腺癌也有上‎升的趋势。

‎B E患者中‎每年大约有‎0.5%发‎展为腺癌,‎因为观察到‎B 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BE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Bar‎r ett食‎管病理特征‎‎Barr‎e tt食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破坏‎了正常的鳞‎状上皮之后‎,导致对消‎化液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化生性柱状‎上皮形成的‎一种病理过‎程。

在这一‎病变的基础‎上,经常发‎生消化性溃‎疡、食管狭‎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至‎腺癌。

‎ B‎a rret‎t食管诊断‎标准是,食‎管黏膜中有‎柱状上皮存‎在即可诊断‎。

诊断的准‎确与否有赖‎于内镜下取‎材部位的确‎定,通常是‎在食管下括‎约肌以上出‎现胃型或肠‎型上皮而确‎定诊断。

B‎a rret‎t食管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含有类‎似于胃、肠‎(小肠和大‎肠)的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构成‎了表面上皮‎成分和其下‎方的黏膜腺‎体成分。

胃‎型上皮为柱‎状上皮和胃‎贲门黏液腺‎或胃底腺;‎肠型上皮为‎吸收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潘氏(‎P anet‎h Cel‎l)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这种病‎变可形成完‎整的黏膜层‎,形似完全‎的胃黏膜结‎构或具有绒‎毛和乳头状‎增生的肠黏‎膜。

巴瑞特食管诊断标准

巴瑞特食管诊断标准

巴瑞特食管诊断标准
巴瑞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柱状或帕内特氏柱状上皮替换的一种病状。

这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并发症。

以下是诊断巴瑞特食管的一些标准:
1. 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换:这是诊断巴瑞特食管的主要标准。

这通常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观察和确认。

2. 胃酸反流:巴瑞特食管通常与胃酸反流有关。

患者可能会有烧心、反流等症状。

3. 巴瑞特食管的病理学改变: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大肠杆菌、肠球菌等肠道菌群在食管内定植,这也是巴瑞特食管的一个诊断标准。

4. 巴瑞特食管的影像学检查:如食管X光检查(钡餐)、食管超声检查、食管MRI等,可以帮助诊断巴瑞特食管。

请注意,诊断巴瑞特食管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检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如果有疑虑,请及时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BE定义的争议
美国
日本
VS
伴肠化生才诊断BE 有无肠化均可诊断BE
二、Barrett食管的定义
我国
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 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或不伴 有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 癌的癌前病变。至于不伴有肠化生者是否属于癌 前病变,目前仍有争议。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它们可以放大粘膜并真正对细胞结构进行成像。对于探测 Barrett食管瘤变方面的最初研究非常有希望。有研究 对63名患者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发现,发现 瘤变的精确度达到了94%。
食管胶囊内镜

是一项新技术,它有潜力为我们提供一种针对 BE也就是柱状上皮化生食管的非侵入性检查 手段。在早期对少数病人的研究中其具有高敏 感性,但是随后的大样本研究证明其实际上敏 感性较低。虽然这一技术很吸引人,但这次并 不被推荐作为筛选的方法。可以预计的是,胶 囊的价格以及这一技术的精确度将会成为降低 筛查BE门槛的障碍。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 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柱状上皮化生表现时称谓 “内镜下可疑BE”,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柱状细胞存 在时即可诊断为BE,发现有肠上皮化生存在时更支持 BE的诊断。
修订版,2 0 1 1年6月,重庆全国第二届BE专题学术研讨会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
(二)药物治疗
抑酸剂是治疗反流症状的主要药物
在抑酸药物中,质子泵抑制剂优于H2受体拮抗剂, 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逆转柱状 上皮化生或预防腺癌的发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 按照胃食管反流病常规剂量、足疗程。促动力药、 黏膜保护剂等对控制症状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亦有 一定疗效。
(三)内镜治疗
放大内镜

放大内镜主要用于观察BE的腺窝形态及食管粘膜毛细 血管

黏膜小凹的形态 点状 绒毛状 短棒状 不规则型

绒毛状和不规则型对肠化上皮有较高提示作用
不足:有助于观察血管形态,却不易判断病灶边界
共聚焦内镜

图像放大1000倍 断层扫描 表面和表面下的观察可达250微米的深度 可不需活检和组织学诊断 可以清晰地显示BE上皮肠化绒毛状外观及杯状细胞
修订版,2 0 1 1年6月,重庆全国第二届BE专题学术研讨会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
三 病理
正常食管上皮均为复层鳞状上皮,BE主要病理改变为食管 部分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多限于食管下端6cm以 内,粘膜肌层结构正常。其柱状上皮有三种类型: (1)特殊型:见有粘液细胞及杯状细胞,粘膜表面有绒毛 状构造,成人大部属于此型。正常食管胃结合部见不到 此变化,活检若有此改变应考虑为BE。 (2)结合部型(junctional type):可见似贲门腺的粘液 细胞。 (3)胃底型(gastric fundic type):似胃底腺粘膜,其深 部可见有壁细胞、主细胞。
并发症

1.食管狭窄 发生率较高,据报道约为54.7%。主要表现为顽 固性持续性吞咽困难,常发生于主动脉弓水平,其位置越高,梗 阻症状出现越早。 2.食管溃疡 发生于严重的BE基础上,主要表现为烧心、吞咽 困难加重,可有明显的吞咽疼痛。可穿入纵膈及邻近脏器。如穿 入呼吸道,则有慢性咳嗽、吐痰症状或咯血、。 3.上消化道出血 主要见于Barrett溃疡侵蚀食管壁或周围血管 壁所致,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4.食管腺癌 BE伴异型增生者易发生腺癌。本病并发的几率腺 癌可能是一般人群的30~50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吞咽 困难和消瘦。
环周型
舌型
岛型
内镜下分型
(3)布拉格C&M分类法: C代表全周型的化生黏膜的长度,M代表化生黏膜最大长 度。如:C3-M5表示为食管圆周段柱状上皮为3 cm ,非圆周段或舌状延伸段在GEJ上方5 cm;C0-M3表 示无全周段上皮化生,舌状伸展为GEJ上方3 cm。此 种分级对≥1cm化生黏膜有较高敏感性;而对<1 cm 者则敏感性较差。
SCJ与EGJ
内镜下表现
发生BE时Z线上移,表现为GEJ的近端出现橘红色 (或)伴有栅栏样血管表现的柱状上皮,即SCJ与 GEJ分离。 近年色素内镜与放大内镜、窄带光谱成像内镜 (NBI)、激光共聚焦内镜已应用于BE的诊断,这 些技术能清晰显示黏膜的微细结构,有助于定位,并 能指导活检。
内镜下分型
六 治疗

Barrett食管治疗原则包括:①治疗基础病变-胃食管 反流病,减轻症状;②逆转柱状上皮化生,降低BE癌 变风险。对于后者,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及 手术均无充分临床依据能够逆转BE化生。 (一)一般治疗 避免平卧位,尤其餐后不宜平卧,应取直立位或餐后 散步,睡眠时左侧卧位(胃内容物积聚于胃底不易进 入食管)或抬高床头。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避免 饱餐,避免进食服用可引起反流或降低LES压力的食 物和药物,如咖啡、巧克力、高脂食物及抗胆碱能药 物等。
(四)手术治疗
对已证实有癌变的BE患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 BE和限于黏膜层的早期癌患者,内镜治疗和 手术治疗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何选择治疗方 法应根据患者本人意见及医生的经验。
(四)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 下列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 ①内科正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②经久不愈的出血性溃疡; ③伴中度以上异型增生者; ④食管狭窄,扩张术无效。
采样误差: BE可以和异型增生及腺癌等多种病变共存,可 呈灶性分布;内镜下很难鉴别而准确活检
窄频带成像
将照明光线滤过成主要为蓝色及绿色两种颜色,它们能 更多的被粘膜及皮下血管所吸收。这种差异可以帮助 内镜医师在高分辨率内镜下用肉眼更好地观察粘膜。 这种技术自从白色的照明光源能被滤过或变窄就已被 命名为窄Βιβλιοθήκη 带成像。(四 )内镜检查与诊断
BE内镜诊断主要是根据上皮的结构和颜色改变来确定。 镜下可见粉红色的鳞状上皮和橙红色柱状上皮形成一个 明显的分界线。BE上皮表现为天鹅绒粉红色斑,粘膜 充血水肿,也可显示糜烂、坏死假膜、溃疡和狭窄等。 将胃内轻轻注气,将囊状裂孔疝与管状食管分开,有助 于分辨食管-胃结合部。由于BE的最后诊断要靠组织学 检查,因此内镜检查时取材部位甚为重要。
BE 诊断的常见问题
高误诊率 高漏诊率 采样误差
高误诊率,可能原因有:
SCJ、GEJ辨认困难; 病理学诊断的误差
高漏诊率:BE在人群中的检出率为18/10 万,而尸检结果达376/10万,推测内镜存在 相当多的漏诊。可能的原因有: 对BE认识不足; 定义不清; BE无特异性症状; SCJ、GEJ的辨认困难。
SCJ与EGJ
内镜诊断BE必须明确两个交界线: 一、齿状线即Z线:为食管鳞状上皮和胃柱状 上皮的交界线(squamocolumnar junction,SCJ);
二、胃-食管交界线:为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 界(gastroesophagealjunction, GEJ)。 其内镜下定位的标志为食管下端纵行栅栏样血管末梢 或最小充气状态下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
适用于伴有重度异型增生和癌局限于黏膜层的BE患者 目前常采用的内镜治疗方法有:氩等离子凝固术、高频 电治疗、激光治疗、射频消融、光动力治疗、内镜下 黏膜切除术和冷冻消融等。 对不伴异型增生的BE,因其癌变的几率低,不提倡内 镜治疗。伴有轻度异型增生的BE癌变几率亦较低, 可先行内镜随访,若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应行内镜 治疗。
布拉格C-M分类法
C-代表全周型的化生粘膜长度 M-代表化生粘膜的最大长度
病理学诊断
1、活检取材: 推荐使用四象限活检法,即常规从GEJ开始向上以 2 cm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每个间隔取 8块以上的黏膜组织能有效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 出率。对怀疑有BE癌变者应每隔1 cm进行4象限 活检,提倡应用新型内镜技术进行靶向活检。
(二)食管pH监测 BE患者酸反流增加,pH监测结果与反流性食管炎相似, 酸暴露时间延长,但不能据此检查鉴别这两种疾病。 (三)放射性核素扫描 过锝酸盐(99mTc)能选择性被胃粘膜上皮浓聚,静脉注 射后,当BE柱状化生上皮为胃上皮型(含有壁细胞),在 食管内可探及核素的出现。此项检查对诊断BE胃上皮型有 重要意义,而肠上皮型则呈阴性。
病理学诊断
2. 食管下段化生的柱状上皮的组织学分型: ①胃底型:与胃底上皮相似,可见主细胞和壁细胞, 但BE上皮萎缩较明显,腺体较少且短小。此型多分 布在BE的远端近贲门处。 ②贲门型:与贲门上皮相似,有胃小凹和黏液腺,但 无主细胞和壁细胞。 ③肠化生型:表面有微绒毛和隐窝,杯状细胞是其特 征性细胞。
Barrett溃疡
Barrett溃疡多为椭圆形,其长轴与食管纵轴一 致,长度约1~4cm,边缘锐利、较深,可以 达肌层甚至向纵膈穿破,愈合过程中疤痕形成 可逐渐引起食管狭窄。
四 临床表现
症状 BE本身并无症状,BE的临床症状如烧心、返酸和吞咽 困难等与食管炎、溃疡、食管狭窄有关。烧心多出现于 吞咽困难前很长时间,可由于某种姿势诱发,应用抗酸 药可缓解,提示食管有糜烂或溃疡。吞咽困难开始为胸 骨后有食物粘附感,数月数年后逐渐加重并变得顽固。 吞咽困难源于:①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消化性狭窄 ; ②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 ; ③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 ④发生于柱状上皮的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
窄带内镜
优点:更准确判断 鳞-柱上皮交界 网状血管纹理 不足:光学处理 无法达到色素所产生的染色效果 本质 局限于大体形态学的观察
胃肠病学2007年第12卷第2期··
色素内镜技术
色素内镜技术作为一种老的技术已被应用于食管的成像。亚甲 基蓝可以附着于具有肠上皮化生的粘膜上,但却不能结合于具 有高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粘膜上。这一技术受使用的亚甲基 蓝种类以及使用前粘液的清理程度影响。 其它的对比剂如龙胆紫、靛胭脂以及醋酸也已被提倡用于加强 高分辨率内镜对Barrett食管粘膜的探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