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原则

3、训练适应

4、间歇训练法

5、运动训练过程

二、简答

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征

2、简述动作要素包括的内容

3、简述耐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以分类图的方式说明技能转移的种类

5、简述教练员应具备的条件

三、论述

1、论述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

2、试述速度素质的训练

2004《运动训练学》

一、简答

1、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运动员训练水平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竞技状态的定义及其表现

4、安排身体训练必须贯彻哪些基本要求

5、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论述

1、以单周期为例,谈谈全年训练负荷安排的总趋势。

2、什么训练法叫间歇训练法

3、它有哪些构成因素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A

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

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

力和(),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

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

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

果的训练原则称为()。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和

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的发

展状况所决定的。

9.()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

力值。

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

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

姿势和()。

11.实效性评价和( )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已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

过程称为()。

13.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下转背面> 14.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

备时期、比赛时期和()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

训练的大周期。

15.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

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16.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诊

断和训练负荷诊断。

17.运动员在柔韧性训练时,其被动性练习与()练习的指标差距

越大,说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潜在的能力越大。

18.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

体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 ),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20.依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简述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及儿童少年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22.简述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

23.简述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24.简述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三、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25.论述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训练学要点。26.试述循环训练法及其类型,举例说明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循环训练法。

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称为(适宜负荷原则)。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间歇训练法)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9.(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11.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1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已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战术意识)。

13.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4.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15.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16.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和训练负荷诊断。

17.运动员在柔韧性训练时,其被动性练习与(主动性)练习的指标差距越大,说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潜在的能力越大。

18.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20.依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