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聚集新进展(大型试验、指南汇总)

合集下载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据国内统计,自2001年来,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一直在疾病死亡排位中位居前 4 位,以心血管疾病为例,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高达77人/10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为42人/10万,大城市脑梗死发病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过程的许多环节,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常循环血液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

当血管破损或血液中出现血小板活化因子时,血小板即由静息状态转为功能状态,称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在破溃部位黏附、聚集形成白色血栓,黏附聚集的血小板活化释放多种物质,同时为凝血因子活化提供平台,凝血因子瀑布式活化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等形成红色血栓。

可见血小板在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即可阻止或延缓血栓的形成。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也是联合用药治疗动脉血栓的基本药物。

阿司匹林是血栓素A2(TXA2)生物合成的抑制剂,能促进环氧化酶(COX)活性部位第529 位丝氨酸乙酰化,不可逆抑制COX 的活性,进而导致TXA2生成减少,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反应。

此外,阿司匹林还能减少凝血酶的生成,加强纤维蛋白凝块的通透性与溶解,促进血小板内NO 的生成。

阿司匹林的主要缺点在于对环氧化酶的特异性,这意味着其在抑制血栓素形成的同时并不影响血小板的分泌和粘附,因而既不缓解动脉硬化的进程也不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裂。

另外,阿司匹林对ADP等其他刺激产生的血小板激活也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阿司匹林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可引起胃溃疡,无痛性胃出血。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主要有双嘧达莫(Dipyridamole)和西洛他唑(Cilostazol)。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应用课件

血小板聚集试验临床应用课件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 是一种功能性测定,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 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是血小板功能 检测的基础
• 在体内血小板参与最初止血机能,在血管受损部位 只要3秒时间产生血小板黏着於受损部位到10秒时 间产生血小板聚集,以达到止血功能
• 除ADP外,胶原纤维、凝血酶、肾上腺素 等也可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并诱发血小板释放 内源性ADP.
诊断步骤
• 血小板计数 • 外周血涂片 • 血小板聚集 • 出血时间
•血小板聚集系指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的能力
•血小板膜上存在着ADP特殊受体,ADP可使血小板 聚集
•ADP主要来源于血管损伤部位,发生血小板粘附后 的损伤组织及红细胞释放的ADP,但主要是由血小板 释放内源性ADP可使血小板聚集
•如果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量不足或不能释放,血 小板就会解聚而恢复正常形态
MAR(最大聚集率)
37.4%±14.3%
ADP1.0μmol/L时
MAR
62.75±16.1%
肾上腺素0.4μg/ml MAR
67.8%±17.8%
胶原0.2μg/ml
MAR
71.7%±16.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见于手术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静脉血栓 形成: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肺炎、高β-脂蛋白血症,抗体-抗原 复合物反应,肾移植的排异反应,人工心脏瓣膜移植术,多发性硬 化症。口服避孕药,高脂肪食谱、吸烟
阿司匹林 噻氯匹定(抵克立得) 氯吡格雷(波立维) 双嘧达莫(潘生丁) 曲克芦丁(维脑路通) 其它(中草药)
•有许多药物能够使血小板功能丧失、而造成出血,最常见的机制为干扰 血小板膜或膜上的受体,使其丧失正常功能 •现在全世界已将Aspirin大量用於心脏病及中风的预防,但在使用 Aspirin的同时,又担心Aspirin所造的负面效果 •目前唯一实际可用於Aspirin药物治疗之监测,就是以Arachidonic Acid-花生四烯酸为诱导剂测其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否正常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原理与方法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原理与方法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原理与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原理与方法简介血小板聚集实验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的体外试验方法。

新抗血小板指南

新抗血小板指南

以下为《2014ESC心肌血运重建新指南》对介入后抗血栓治疗的推荐:稳定性冠心病PCI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负荷剂量150-300mg/d(或静脉80-150mg),维持剂量为75-100mg/d,以及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600mg,维持剂量为75mg/d。

阿司匹林最佳风险获益比剂量为75-100mg/d。

对于解剖结构已知且决定进行PCI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推荐在PCI前至少2小时给予氯吡格雷≥600 mg进行预处理。

对于有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可将氯吡格雷维持剂量上调至150mg/d,但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证据证明150mg/d维持剂量氯吡格雷能够带来短期或长期获益。

推荐终生抗血小板治疗,并应注重对患者进行教育。

普通肝素静脉团注70-100U/kg仍为PCI标准抗凝治疗方案。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栓治疗推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对于冠脉解剖结构已知且无禁忌症,接受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推荐给予普拉格雷60 mg负荷剂量、10 mg每日剂量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冠脉解剖结构未知的患者不推荐普拉格雷预处理,也不推荐给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

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前的应用只在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无法获取或患者存在这两种药物使用禁忌证时使用。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时的抗血栓推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由于HORIZONS-AMI、EuroMAX及HEAT-PPCI试验结果显示,与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的大出血发生率并无减少,因此新指南中比伐卢定在直接PCI的地位下调(IIa、A)。

新指南推荐对无禁忌证的所有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起始口服负荷剂量150~300 mg或静脉80~150 mg),并以每日75~100 mg的维持剂量进行长期治疗;除阿司匹林外,推荐给予P2Y12抑制剂,并维持超过12个月(除非存在出血风险等禁忌证)。

抗血小板聚集新进展(大型试验、指南汇总)

抗血小板聚集新进展(大型试验、指南汇总)
抑制COX-1酶 不可逆
噻吩并吡啶类
抑制ADPP2Y12受体 不可逆
三唑嘧啶类
抑制ADPP32Y12受体 可逆
前体药物,受代谢限 活性药物 制 3-5h 6h,活性代谢产物为 7.2h,活性代谢产物 30min 为8.5h
起效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
2-4h 3-10天
30min 3-4天
Page 7
Page 49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该前瞻性、国际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了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2 日在美国和欧洲15个研究中心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一处 或一处以上冠脉成功置入支架且出院时给予DAPT治疗。于置入支架后1、6 、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
Page 50
近年相关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CURRENT/OASIS 7 研究 ACCOAST研究 ATLANTIC 研究
PLATO 研究
TRILOGY研究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DAPT研究 SWEDEHEART研究
Page 8
CURRENT/OASIS 7 研究
Page 9
Page 44
TRILOGY研究
Page 45
TRILOGY研究
Page 46
TRILOGY研究
Page 47
TRILOGY研究
Page 48
TRILOGY研究
结果表明,通过1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75岁以下的受试者的主要终点,普 拉格雷治疗组发生率为13.9%,氯吡格雷组则为16.0%(HR 0.91,95%置 信区间为0.79-1.05,P = 0.21)。在整体9326例对象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 结果,其中包括2083例年龄75岁以上的患者。 研究者观察到治疗12个月后普拉格雷组75岁以下患者缺血事件风险更低。 此外,基于所有多次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预先指定分析,也提示普拉格雷的 缺血事件风险更低(HR 0.85,95%置信区间为0.72-1.00,P = 0.044)。 主要的、危及生命的、致命的以及颅内的出血的发生较少,且两组结果相 似,在75岁以下的人群和整体人群中也均相似。两组非出血性严重不良事 件的频率相似,但氯吡格雷组心衰的发生比例更高。

(完整word)抗凝药物新进展

(完整word)抗凝药物新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心房颤动新进展一概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整体人群患病率接近1%。

根据美国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推算(美国2006年调查结果显示在3亿人口中有房颤患者560万),我国房颤患者估计在1000万人以上。

房颤的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接近10%.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房颤患者人数也将急剧增大。

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在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均较冠心病更差。

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因血栓栓塞而致残致死,在所有的脑卒中患者中,因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占15%- 25%。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每年达5%,而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每年脑卒中再发风险为12%。

房颤使房颤患者的总死亡风险增加近两倍,是常见而且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是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可使房颤血栓栓塞的危险降低约2/3。

欧美国家进行的临床试验证明,华法林的抗凝治疗强度应维持在国际标准比值(INR)2。

0-3。

0,INR高于3.0出血并发症增加,低于2。

0则不能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的目的.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降低脑卒中的作用,但最新的荟萃分析显示其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的效果不足20%.其他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均不如华法林,指南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40多年时间里,以华法林为代表的香豆素类是唯一被批准用于长期抗凝治疗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氧化型维生素K的还原,从而抑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化,阻止凝血瀑布反应的发生,称为维生素K拮抗剂(VKA)。

然而华法林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从而严重影响房颤患者抗凝的普及和疗效.首先,华法林的主要缺陷是药代动力学方面的。

其治疗窗窄、起效慢、需频繁的监测来调整剂量以及与多种食物、药物间产生相互作用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如食物、药物均会影响华法林抗栓的效果及其安全性,从而要求患者必须频繁监测INR,以确保抗凝治疗窗内时间(TTR)即有效抗凝时间达到60%以上才会获益。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P C I 治 疗前 给 予 3 0 0 mg口服 :已服 用 阿 司 匹林 治 疗 的在 P C I 治疗 前 给予 1 0 0 ~ 3 0 0 m g 。
防治、 中西 医结合 防治 心血 管 疾病 。
抗 血 小 板 治 疗 是 防治 心 血 管 疾 病 的核 心 策 略 之一 , 在 临 床上 使 用 广泛 。 全 面 了解 各 类抗 血小 板 药 物 的 特点 和临 床 适 用 范 围有 助 于 我 们对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的合 理 选 择 和 规 范化 用 药 ,从 而 降 低 出血 风险 , 最 大 化抗 缺 血 治疗 的临 床 获益 。 本 文 就 目前 抗 血 小 板药 物 的进 展 及 相关 临床 应 用 和 指南 推 荐
抗血小板治疗 .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严 重血 管 事 件 。 目前 常用 的抗 血 小 板药 物 分 为 以下 几 大类 。 1 . 1 环氧化酶 1 抑制剂 阿司匹林是经 典的环 氧化酶 ( C O X) 抑制剂 , 已广 泛 应 用 于心 、 脑 血 管 动脉 血 栓 性 疾 病 的一 、 二
0 . 1 3 3 k P a ) 、 糖尿病 、 血脂异常 、 肥胖 ( 体质量指数 ≥ 2 8 k g / m z ) 、早发 心 脑血 管疾 病 家族 史 ( 男< 5 5岁 、
产物方可起效 ,遗传多态性影 响氯吡格雷反应 的 变异性 , 荟萃分析提示 C Y P 2 C 1 9 基 因变异使接受 氯吡 格雷治 疗 患者 的主要 心血 管事 件 ( MA C E ) 风 险 增加 。 普 拉 格雷 类 似 于 噻氯 匹 定 与氯 吡格 雷 , 也是 类 前 体 药 物 .需 经 肝 脏 的 生 物转 化 方 能 发挥 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5 . 0 0 2

国产氯吡格雷泰嘉临床应用新进展

国产氯吡格雷泰嘉临床应用新进展

泰嘉临床试验
与进口氯吡格雷对照试验
•生物等效性试验 •泰嘉与国外氯吡咯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试验 •泰嘉和国外氯吡咯雷对PCI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对照 •泰嘉与国外氯吡格雷在PCI术治疗中疗效对比分析
泰嘉在中国临床50mg试验
•50mg氯吡格雷应用试验 •PCI术后氯吡格雷两种剂量的治疗效果分析 •泰嘉50mg在DES的应用
0
1 1/101(1.0%)
• 腹泻
1 1/104(1.0%) 1 1/101(1.0%)
• 左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 0
1 1/101(1.0%)
• 白细胞计数减少
0
0
• 合计
4 4/104(3.9%) 8 8/101(8.0%)
• ━━━━━━━━━━━━━━━━━━━━
结论
(1)以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评价国 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均 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两者抗血小板 聚集相似。两组用药3天时泰嘉有更好 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
20
10
0
泰嘉组
对照氯吡格雷组
安全性分析 不良事件
• ━━━━━━━━━━━━━━━━━━━━━━━━
• 不良事件名称
泰嘉
对照波立维组
• ────────────────────
• 肝酶升高
3 3/104(2.9%) 4 4/101(4.0%)
• 消化道出血
0
1 1/101(1.0%)
• 妇科出血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试验组、对照组间差别 置信限水平取双侧α=0.05。
安全性评价
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

计算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列出发生各种 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病例清单。

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血栓小结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者侵蚀暴露出病变部 位的致栓性核心,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及血栓 形成1
大的破裂一般导致大的血栓,大血栓完全闭塞血 管,导致急性事件2
较小的破裂可能导致附壁血栓,部分或者暂时阻 塞动脉,导致急性缺血,其后有助于动脉粥样血 栓形成的进展2
血小板产生几种炎性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3
抗血小板药物及作用机制
Activated Platelet
氯吡格雷
IV Gp IIb/IIIa 抑制剂
Gp IIb/IIIa fibrinogen receptor
Activation
COX
Adhesive proteins thrombospondin
Degranulation
fibrinogen
血流
聚集的血小板 纤维蛋白
Adapted from: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巨噬细胞
组织因子
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
高流速
低流速
Fibrin
RBCs Platelets
Fibrin
RBCs Platelets
白血栓
红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及 抗血栓制剂
抗血小板聚集防治脑梗死的策略
张微微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流行病学资料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及抗血栓制剂 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应用 泰嘉(国产氯吡格雷)的简介
心脑血管缺血性事件流行病学资料
脑血管病是国人第一死因 心梗和缺血性中风是欧美首要致死原因
卒中病人的比例
30 天 1年 5年

从指南更新看NSTE ACS抗凝治疗的新动态

从指南更新看NSTE ACS抗凝治疗的新动态

二、 指南更新 的内容和依据 ( ) 一 注重危险评估 , 治疗策略更加谨慎 尽管循 证指南对多数治疗策略已达成共识 , 但是临床实践 和指南还存 在一定差异 。为此 , 19 自 99年 4月 开始 , 究人员 研
月 ,i u tn和 Junlfte m r a oeeo ad l y刊 Cr l i c ao ora h ei nC lg o A c l fC ri o o g
8受体阻制剂、 一 硝酸盐类 、 氯吡格雷 、 大剂 量他汀类药物 以及 阿
昔单抗 。因此 , 对于早 期介 入治疗 的作用需 要进行重 新评估 。 Hr h等进 行 的 IT S研究 纳入 了荷 兰 4 ic s CU 2家医院 、2 0例 肌 10 钙蛋 白升高的 N T C S E A S患者 , 早期介 入治疗 ( 括常规 导 对 包 管插入术和血管成形术 ) 或择期 介入治疗 ( 仅在顽 固性心绞痛 和再发心肌缺血时行 导管插入 术) 的效果 进行 了比较。1 随 年 访结果提示 , 两组患者 的死亡 、 心肌梗 死和再入 院率无 显著差 异; 随访 3年 , 两组死亡 、 再发 心肌梗死 、 因心绞痛再入 院的复 合终点发生 率无差异 ( HR=12 , 0 0 ) 早 期介入治疗 组 . 1 P= .9 ,
维普资讯
国 内评 论
从 指南 更新 看 N T S抗 凝治 疗 的新 动态 S E AC
强调医生应对 患者的危险情况做 出初步判断 , 然后再将相应 的
吕树 铮
治疗策略用于适 宜患者 。既往研究提示 , 早期 介入治疗在减少 死亡 、 心肌梗 死、 入 院复 合终 点方 面优 于选择 性介 入治 疗。 再 汇总分 析也 提示 , 极 的介入 干预 可改 善 N T C 积 S E A S患者 预 后。 目前 界定 的心肌梗死 是 指第一 时间超 出正 常值 的 C MB K 峰值 , 抑或如果 C MB已经 升高, K K C MB至少降低 5 % , 0 然后重 新达到第 一时间超 出正常值 的峰值 水平。然而 ,A TC T C IS研究 所用 的心肌梗死定义虽然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但是 比 较牵强 。此外 , 现今 治疗措施 已经 改进 , 接受经皮 冠状 动脉 介 入治疗 的患者还接受了其他治疗 方法 , 阿斯 匹林 、 如 依诺肝素 、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概述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黏附,聚集成团的特性。

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后,就启动了血小板聚集反应。

参与血小板聚集的物质主要有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IIb/IIIa(为Fg受体)Fg和Ca2+,同时vWF、Fn 也可与GPIIb/IIIa和Ca2+或其他二价离子发生聚集反应。

能够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物质称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进一步活化和参与二期止血、促进血液凝固的基础。

二、检测方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的测定方法较多,包括 PRP 透射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剪切诱导法、光散射比浊法、微量反应板法和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等。

PRP 透射比浊法最常用,对鉴别和诊断血小板功能缺陷最有价值,但其不足是制备 PRP 时可因离心作用激活血小板,对小的血小板聚集块不敏感,高脂血症可影响 PRP的透光度。

三、临床意义1.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有出血倾向,或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过量。

常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贮藏池病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Wilson病、维生素 B12缺乏症、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2.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疾病等,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其效果不明显。

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高β-脂蛋白血症、抗原-抗体复合物、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药等。

四、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点:预测血栓风险,预测出血风险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1. 急诊:怀疑血栓(心梗、脑梗)患者应立即实施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

有助于筛查出症状或病灶不明显早期血栓患者,提早血栓诊断时间。

2. 心内科:对一些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等)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药物抵抗”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调整用药方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从CAPRIE、CURE到CASSICS试验

抗血小板治疗新进展——从CAPRIE、CURE到CASSICS试验
维普资讯
垦堕笪曼塑
20 02年 第 4 第 3期 ( 卷 总第 1 期 ) 8
抗血 小板治 疗新 进展—— 从 C RI CUR AP E、 E到 CL S I S试 验 A SC
彭建 军 ( 都 医科大 学 附属北京 同仁 医院心 血管疾 病 诊疗 中心 , 京 103 ) 首 北 070 随着人们对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 特别是急 其他严重 不 良反应方 面 , 无显 著差异 。 两组 要充分 理解 C P I A RE试验 的重 要性 , 应注 意 到以下 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架置人后血栓形成机制的深人理解 , 几点 : 1 Cd I 验是一个 二级预 防研 究 , () aRE试 P 是第 一个 抗血 小板药物 在上述领域得 到了越来 越广泛 的应用 。 然 而, 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作用较为 对包括缺 m性 脑血管病 、 心脏 和周 围动脉缺血性 疾病在 温和, 且均具有潜在 的严 重不 良反应 :阿司匹林 有 胃肠 内 的全 身动脉 粥样硬化疾 病进行 二级 预防 的研 究 。 () 2 道 不适 和 出血 , 噻氯匹定有 骨髓 抑制 , 皮疹 和腹泻 。 毗 该试 验是 — 氯 个真药对 比试 验 , 是与有效 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组为 93 安慰剂组为1.%, .%, 14 87 在安全性方面, .%。 氯吡格雷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梗死或中风 , 00 。次要终点为主要终点或难治性缺血, 0 氯吡格 显 著低于 阿司匹林 组 ( .2 05%与 07 %, .2 P=00 ) .5。在 P< . 1 数都植人了支架而不是单纯球囊扩张。在 F IC 1 RS 试 I 验 中有 创 治疗组 在进行 冠脉 造影 以前 平均应 用 了 6天 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和 p 阻滞剂。在 . T C IS I 1 试验 中 , A TC —TMI8 患者在冠 脉造影 以前 已平 均 应用 了 2 小 时的 G /1 a 体拮 抗剂 。该试验 常 2 PI b 1 受 I 1 规应用 G PⅡb 1a /1 受体拈抗剂可以减少有创治疗组 I 早期 ( 7天内 ) 生 A 的风 险 , 发 MI 这种 风险在 F IC1和 RS I 其他未常规早 期较 长时 间应 用 G / Ⅲ a 体拮抗 P1 b I 受 剂 的实验 中可 以见 到 。尽管 已证实对 进行 P I C 治疗 的 组的死亡或 M 发生率为 1 %,et bte I 24 pf ad 治疗组为 i i i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简述(汇总).pptx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简述(汇总).pptx

VK
X
Va
口服直接IIa因子抑制剂
II
达比加群酯
I
NOAC2
➢ 起效快,效价恒定,与常用药物无 相互作用,停药后作用快速逆转, 无免疫原性,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TF
VII
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依度沙班
Ⅹa因子是凝血级联中的放 大位点3, 在凝血级联反应 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Ⅹa 因子分子可产生近1,000个 凝血酶分子
精心整理
4
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阿司匹林 环加氧酶
PGG2 PGH2
TXA2合成酶 (血小板)
奥扎格雷
PGI2合成酶 (内皮)
TXA2
cAMP +钙离子 诱导血小板聚集
PGI2(前列环素)
cAMP +钙离子 抑制血小板聚集
精心整理
5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
• 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膜上的Cox,抑制血小
板 集
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1及其衍生物、双嘧达莫等
精心整理Βιβλιοθήκη 12精心整理13
常见NOAC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传统口服药物的区别
华法林1
➢ 通过干扰维生素K合成,从而非 特异性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因子的合成,起效慢;
➢ 同时降低蛋白C活性,与某些副 作用相关
Xll Xl lX
VIIIa
维生素K拮抗剂 华法林
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简述
精心整理
1
氯吡格雷作用机理
精心整理
2
氯吡格雷作用机理
• 氯吡格雷阻断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 (P2Y12)抑制ADP对血小板聚集的放大作用, 抗血栓形成
• 抗增殖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
风险增加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联合治疗的疗程以及亚裔或非亚裔 人群氯吡格雷药物基因代谢的差异。 ✱ 医生们应该记住什么?双抗治疗应该在前三周(中国方案)....
132%
CHANCE最新亚组分析
CYP2C19 LoFA携带者并ESSEN≥3联合抗血小板临床疗效差
结果表明,在CYP2C19失功基因携带人群中,如 ESSEN评分≥3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 阿司匹林单药可显著降低90天卒中复发及复合血管 事件。
POINT研究设计
Platelet-Oriented Inhibition in New TIA and Minor Ischemic Stroke(POINT) Trial
研究目的:在发病12h内的急性轻型卒中患者(NIHSS≤3)和TIA患者(ABCD2≥4)中,对比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 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在降低90天内新发卒中事件的差异,以及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的差异
抗血小板治疗发展历程
缺血性脑卒中/TIA联合血小板治疗历程
MATCH 18months
HARISMA 28months
CLAIR 7days
CHANCE 21days
2004
2005
2006
2007
2009
2010
2013
2018
CARESS 7days
FASTER 90days
SPS3 3/4years
中重度出血事件(GUSTO定义) 双抗不增加出血事件
主要出血(ISTH和PRoFESS定义) 双抗增加主要出血事件,未显著增加出血性卒中和
症状性颅内出血
POINT国际评价
James C.Grotta 教授 专题评论
✱“POINT(欧美)结果和CHANCE(中国)结果不同。 ✱ 欧美POINT方案中重度出血是中国CHANCE的三倍,POINT出血

2023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指南更新

2023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指南更新

2023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指南更新・■.刖百本文件是对2014年神经介入外科学会指南〃神经介入手术中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和血小板功能研究"(2014年SN1S指南)基础上的更新。

2014年SNIS指南侧重于不同药物的描述及其对血小板活性影响的研究,在简要讨论了新批准的用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凝血因子Xa抑制剂的逆转药物后,当前的文件强调了病理特异性的考虑。

方法我们使用与2014年SNIS指南类似的方法对自2014年SNIS指南以来可用的研究进行了结构化的文献综述。

建议是基于自2014年以来可用的现有文献。

根据专业知识对来自北美学术机构的神经外科、神经病学、介入神经放射学和药理学专业专家进行了选聘。

从2013年12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对MED1INE数据库(PUbMed)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词包括〃抗血小板二〃抗凝药物二〃治疗〃、〃血管内二〃神经血管内〃和〃介入放射学〃,确定在接受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管理中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已发表文章。

在撰写此共识文件时,考虑了相关的英语文章。

文献综述主要包括病例系列和非随机单中心研究。

我们对证据的质量进行了分级。

建议是通过作者的共识会议达成的,然后是SNIS标准和指南委员会以及SNIS董事会的补充意见。

直接口服抗凝剂的逆转自2014年SNIS指南发布以来,直接口服抗凝血剂(DOACS)-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直接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贝曲沙班、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使用显著增加。

这类抗凝剂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剂(OAC)。

神经介入医师越来越有可能遇到使用DOACs的患者,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某些神经介入手术出血的风险,因此了解如何在紧急和紧急情况下逆转这些药物是很有帮助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的逆转可以分为两类。

凝血酶抑制剂直接逆转对于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的直接逆转,依达鲁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达比加群抗体片段,自2015年获得FDA批准以来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研究新进展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研究新进展

P值 0.020 <0.008
P值 0.07 0.04
8
实验结果
④ 30天后MACE90%发生率、死亡率、出血率等
80%
HBD组(%) Tirofib安an 慰剂组(%)
MACE发生率
70%
总死亡率
60%
大出血
Event free survival
5.8
Placebo
8.6
2.2
4.1
3.4
2.9
小出血
50%
5.9
4.4
死亡/再次MI/紧急TVR/卒中/大出
血的联合发生率 40%
0
5
8.0
10
15
20
Time (days)
11.6P value 0,012
25
30
• 症状发生后早期诊断(< 75 min)的患者的 MACE 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症状发生后晚期诊断(> 75 min)的患者的 MACE 与安慰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不推荐使用streptokinase + 任何GP IIb/IIIa inhibitor (Grade 2B).
直接(紧急推)荐P溶CI栓治治疗疗,不推荐溶栓 + GP IIb/IIIa inhibitor ( 1B )
推推荐荐在在P冠C脉I 术造中影给前以推给以荐abc直GixP接imIIabPb/CI(IGII,araid术neh中1ibBi)使t.or用(Garbacdiex2imB)a.b ( 1B )
2008年ESC :STEMI 最新指南建议
2021/6/4
5
STEMI 的治疗 -- ACCP 8
溶栓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性方面,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仅导致轻微的CURRENT定义大出血增加 ,而TIMI大出血、致死性出血、颅内出血和冠脉旁路移植术相关出血方面 与标准剂量治疗组无显著差异。
ASA 300-325mg和ASA75-100mg两个剂量组的有效性或出血发生率无显著 差异。
Page 18
临床意义
氯吡格雷剂量加倍(600mg/150mg*7天),可以比标准剂量( 300mg/75mg)进一步显著降低PCI患者支架血栓(RRR42%)和心血管事 件(RRR15%)的风险。
Page 28
临床意义
预处理策略并未降低7天、30天内的心血管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紧 急血运重建或糖蛋白IIb / IIIa受体拮抗剂的抢救治疗,反而增加了出血的风 险。
Page 29
ATLANTIC 研究
ATLANTIC试验是一项纳入了1862名6小时之内发生STEMI的患者的跨国性 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该研究比较了到院前(在急救车内,n=906)和院内 (在导管室,n=952)使用替格瑞洛(一种直接P2Y12受体抑制剂)的疗效 。
抗血小板治疗指南及新进展
主要内容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机制及常用药物介绍 2.近年相关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3.ESC2015 指南针对NSTEMI提出应用抗血小 板药物的若干建议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组织专家对 STEMI治疗指南中提出了若干新建议
Page 2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 血小板 血小板膜糖蛋白 内源性 血小板膜磷脂 血小板膜糖蛋白 内源性 Ⅱ b 、Ⅲ a 5-HT Ⅰb(GPⅠb) ADP 形成复合物 磷脂酶 多巴胺 VWF 释放 (GPⅡb/ 肾上腺素 花生四烯酸 Ⅲa) 粘附于内皮 阿司匹林 潘生 纤维蛋白受体 丁 下胶原纤维 ( —) Ⅱb/Ⅲa( 阿司 (—) 血管收缩 —) 匹林 (—)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ACCOAST 研究
入选4033例NSTE-ASC患者 随机分组 并行冠脉造影 预处理组(造影前给予 普拉格雷30mg) 造影提示 行PCI 对照组(造影前给予 安慰剂 造影提示 行PCI
造影提示CABG或药物治疗
行PCI前再给予普 拉格雷 Page 20 30mg
后续噻吩并吡啶 类药物的使用由 研究者自由裁定
后续噻吩并吡啶 类药物的使用由 研究者自由裁定
行PCI前给予 普拉格雷60mg
ACCOAST 研究——终点事件
Page 21
ACCOAST 研究——终点事件
Page 22
ACCOAST 研究——终点事件
Page 23
ACCOAST 研究——出血事件
Page 24
ACCOAST 研究——出血事件
Page 43
TRILOGY研究
TRILOGY ACS入选患者为75岁以下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 死(NSTEMI)且无血运重建管理的的ACS患者中,比较普拉格雷(10mg/ 日)与氯吡格雷(75mg/日)的疗效,观察30个月时间内的治疗。所有 7243名研究对象均服用阿司匹林,体重60kg以下者,普拉格雷剂量减少到 5mg/日。研究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
Page 35
PLATO 研究
Page 36
PLATO 研究
Page 37
PLATO 研究
Page 38
PLATO 研究
Page 39
PLATO 研究
Page 40
PLATO 研究
Page 41
PLATO 研究
Page 42
PLATO 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 率显著降低(9.8% vs.11.7%,P<0.001)。而且,替格瑞洛可同样显著降低除 脑卒中之外的其他次要疗效终点发生率。替格瑞洛组无论足心血管病死率还 是总体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心血管病死率:4.0% vs. 5.1%, P=0.001;总体病死率:4.5% vs.5.9%,P<0.001)。 对于安全性,在PLATO定义的大出血和致死性出血、TIMI大出血、需要输红 细胞、致死性出血方面,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替 格瑞洛可能导致非CABG相关的大出血增加(4.5% vs. 3.8%,P=0.03)。
Page 25
ACCOAST 研究——出血事件
Page 26
ACCOAST 研究——出血事件
Page 27
主要结果
1.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10.0%对9.8%,P=0.81) 。 2.无论是否行CABG,预处理组术后7天、30天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 。 3.预处理并没有降低行PCI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反而增加了术后 7天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disruption----终止”是
由于出血或不配合导 致的计划外停药
Page 53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PARIS登记注册研究对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该 研究共纳入5018例患者。值得注意的是,74%的MACE发生于接受DAPT治 疗期间,而非停药后。中断抗血小板治疗(例如手术或发生出血)后事件 风险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第7天(7倍)或8-30天(2倍)之间。相比之下,连 续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在医生建议下停药可使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37 %。 在3种DAPT停药方式中,医生建议停用显著降低MACE风险,中断治疗显 著增加MACE风险(7天时风险最高,之后逐渐降低),而暂时停用DAPT (最长停用14 天)未显著增加MACE风险。在排除了置入裸金属支架的患 者之后和在采用不包括靶血管血运重建的MACE定义时,得出了相似的结 果。针对MACE的各组成成分——心血管死亡、明确的或很有可能的支架 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单独分析得出了与MACE总体分 析相似的趋势。
Page 30
ATLANTIC 研究
Page 31
ATLANTIC 研究
Page 32
ATLANTIC 研究
Page 33
ATLANTIC 研究显示
2个主要联合重点指标无显著差异: ①PCI术前ST段抬高回落幅度未达到70%以上,院前用药86.8% vs.院内用药87.6%,OR=0.93,95%CI:[0.69-1.25],P=0.63; ②首次血管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未达到3级, 院前用药82.6% vs.院内用药83.1%,OR=0.97,95%CI:[0.75-1.25],P=0.82 。 次要终点指标分析显示: ①PCI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未达到70%以上在院前用药组为 42.5% ,院内用药组为47.5%(OR=0.82,95%CI:[0.66-1.004],P=0.05); ②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未达到3级在院前用药组 17.8%,院内用药组为19.6%(OR=0.88,95%CI:[0.68-1.14],P=0.34)。 此外,2组间[48小时内vs.48小时后]和30天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未发现差异。同样地,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方面也未发现显著差异。
波立维:加倍剂量VS标准剂量 PCI亚组队列
Page 14
波立维加倍剂量VS标准剂量 出血(总体人群)
Page 15
ASA剂量对比 主要结局和出血
Page 16
波立维: 加倍剂量VS标准剂量与ASA析因对照
Page 17
主要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总体人群,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与使用标准剂量相 比,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4.2%对4.4%,P=0.37),但对 于PCI人群,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3.9%对4.5%,P=0.036)。 PCI人群亚组分析显示,与使用标准剂量相比,使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使 主要心血管时间率的相对风险显著降低15%,使支架血栓形成率相对风险 显著降低42%。
波立维:加倍剂量VS 标准剂量 主要结局和各单一终点
Page 10
波立维:加倍剂量VS 标准剂量 主要结局:PCI患者
Page 11
波立维:加倍剂量VS标准剂量 PCI患者的主要结局有效性结局
Page 12
波立维加倍剂量VS标准剂量 确诊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冠脉造影证实)
Page 13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PARIS注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行PCI置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的DAPT停 药方式及其与随后临床事件的关系。次要目的是确定与DAPT停药相关的因 素并评价其与出血和缺血事件的关系。
Page 51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Page 52
PARIS登记注册研究
“discontinuation---停 止治疗”定义为医生建 议停药 “interruption—中止” 是由于手术暂时停止 (最多14天)
抑制COX-1酶 不可逆
噻吩并吡啶类
抑制ADPP2Y12受体 不可逆
三唑嘧啶类
抑制ADPP32Y12受体 可逆
前体药物,受代谢限 活性药物 制 3-5h 6h,活性代谢产物为 7.2h,活性代谢产物 30min 为8.5h
起效时间 作用持续时间
2-4h 3-10天
30min 3-4天
Page 7
Page 3
凝血酶系统
TXA2
PGI2 PGE1
促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西洛他唑
PDE 5’AMP Ca2+ Ca 抑制作 用 促进作
腺苷酸环化酶 膜磷脂 ATP cAMP Ca
环氧化酶
花生四烯酸 Ca2+
PGG2(H2) TXA2

血栓素 合成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