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做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做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做教师

一条教育真理在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中性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变成荒谬的。

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能促使儿童学习的主要动力,应是对老师的尊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渴望。

对人抱有信心,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

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偶,这样,才能使你更容易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

教育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

一个好教育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一个教师只要勤奋,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么,他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上的欠缺并不可怕,任教之初知识上有空白也不可怕。

任何时候都不要绝望;教育,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巨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教育不是什么无忧无虑、安逸闲适的田园生活,它的每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教育技能就在于善于正视并克服这些困难。

只有当一个教师能深入掌握每种教育现象的理论实质时,他才会取得教育技巧。

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我们竭力使孩子从这样两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一种是轻松的、无忧无虑

的,但不会带来因克服种种障碍而享受到快乐;另一种则是困难的,经过艰苦努力,但会带来创造之乐的——之中自觉地选择后者。

我们的学生无论完成一项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让他们想到,不论在这项工作中或在任何别的工作中都有着使创造力得到更大发挥的广阔天地。

相互间都感到快慰的、充满欢乐的饿友好岁月,为孩子们培养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敏感性和对人的需求。

我们告戒教育工作者:要切记虚伪造作、心灵的饿“双重化”、两种“真理”(一种用于日常生活,另一种则用于会议发言)的同时奉行;切记用某些虚假高尚目的掩盖起来的欺蒙哄骗、冷漠寡情等卑鄙品行。

教学过程是大脑的工作。

每个孩子的思维都按其独特的方式发展,每个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聪明才智。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无不有其天分和才能。

让有才能和天赋的学生在他们的天分和禀赋所在的科目上和创造活动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范围,就可以防止能力薄弱的学生出现成绩不良现象。

我们力求使孩子们的思想不光在头脑里,而且形象地说,也在指尖上。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的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要有火花来点亮它们。

老师的技术在学生面前表现得越明显,他就越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同志,他的教育威望也就越高。

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首先要看在他生活起步的道路上是由一个什么样老师引导而定。

只有把教育和教学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望、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

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细心而又关切的“大自然之子”,进而成为大自然的主宰忽然主人翁的话,他就可能把自己周围的一

切变成一片荒芜并毁灭自己。这一切都要从童年做起,——从儿童思维,从儿童对世界的看法做起。

只有当你想使自己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变得比现状更好的时候,只有当你因思考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结果而坐卧不宁的时候,你的头脑中才会产生出能够点燃创造性思想火花的问题。

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一个人终生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

完善的脑力劳动是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不搞专门的识记,而是在深入思考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记熟。

对于成千上万页的书,一个学生不光是应当看完它,而且应当理解和掌握它。粗略浏览一下教科书,你便会对学生肃然起敬:一个学生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

一个好教师,不论用什么方法上课,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脑力劳动,都能使学生学好知识。

当一个人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他才真正地经受着意志的锻炼。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赋予别人,希望别人变得更好,并能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道德品质、创造才能和技巧),他就会激发起自己的自尊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教育的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标志,就是教师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象在跟学生进行议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教师的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不应当当儿童的劳动成为徒劳无益的事——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座右铭。

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你自己没有火花,就无法点燃起别人的火焰。

人道精神、同情心、真诚和严格要求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这既是道德思想也是教育思想。

学习——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精神财富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相互体贴的赠与。学校的全部生活应当充满人道的精神。

真正的教育能手,对学生也是有督促、有强制、有逼迫的,但是他在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永远不会去扑灭儿童心中那一点宝贵的火花——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

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

实质上,在教育工作中,正是学生本人充当着教师的第一助手。自我教育(从这个词的直接含义来说)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

教师做学生的朋友,这意思并不只是跟他们一起到树林里去,坐在篝火旁吃土豆。真正的教育者跟学生有许多东西可谈,这样学生才会珍惜跟老师的友谊。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使他通过对待物品来学习如何正确地、有人情味地对待人。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那么你就不要企图用某些断然的、闪电式的、异乎寻常的措施,一下子就把孩子心理结成的冰块融化开。离开自我教育,心灵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形成创造性劳动氛围的条件。……没有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的人格力量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首先在于学生们看到了每位教师都是出色的劳动能手。

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的个性。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让每一个人都走上充满智慧、热情洋溢的独立创造性劳动的道路——这是当前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孩子们没有有能无能、有才无才之分。所有的孩子渡毫无例外的是有能又有才的。应该在每个学生身上找到他们都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并开发它、孕育它、培养它,使之充分显露出来——也就是说,要把人的个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来。

每一位教师的手里都掌握着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的生活命运。用你那充满关爱的手去触摸学生们的心,去触摸他们的灵魂吧!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培育成能工巧匠吧!一块宝石,它的表面本来是灰暗的,毫无诱人之处,经过珠宝匠的手,它就会变得闪闪发光。学生也是这样,一旦他们的创造力被开除出来,就会发射出各具特色的奇光异彩。

为了社会和道义的进步,为了每个人的幸福,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要充当一名灵巧的珠宝匠,要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开发出独特的人格之美。

相信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天才和创造力吧。人是独特的!

在低年级就给他们播下的探索的种子,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教师应该永远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不仅从理智上,而且从感情上接受知识的人。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渴求知识、坚信自己的力量、能顽强克服困难的饿人——这就是现实生活给学校提出的新的要求。

真正的教育者,即能为受教育者点燃知识的明灯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的人,才能成为这样的教师

做一名好教师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相信人的力量,善于发现人的积极因素。

一名教师,之所以能够受到学生的热爱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并不仅仅由于他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还由于他能把自己科目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在内心深处结合为一个整体。

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就象一把火,它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无比的热情。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未来的,他就不愧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在苏联社会生活的现阶段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开发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也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受教育。

只有当孩子们的心由于我的热情开始炙烈燃烧时,他们的心灵里才会燃起热爱劳动的火焰。

在并不美观、毫无诱人之处的小石头上找到可以琢磨的部位,经过细心琢磨,在放到阳光下去看,它就会大放异彩,从而使这块小石头身价倍增,过去深藏在内部的光彩现在充分展现出来了。

在对学生施予影响的各种方法之中,教师的语言仅起第二位的作用,占首位的应该是积极的活动,是劳动。

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象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是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语言啊……孩子们没时没刻都是多么地需要它呀……在他们享受生活的欢乐的时候需要它,在他们内心充满忧愁的时候同样需要他。

如果没有充满活力、激动人心的语言,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是难以想象的。

只有从生活中才能产生这样的语言,它进入教师的心灵,然后,再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给学生。

语言就象一把尖利的刻刀,它能触到每个人性格特征的细微之处。善于运用语言,这就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教学成为艺术,磨砺自己的语言吧!

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为每一个青年男女都开辟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的能力能够被唤醒并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总想用同一把钥匙来开启千吧锁,而每一把锁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机关的。

教育工作绝无仅有的突出特点是:这一工作的客体和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人——理智、情感、意志、性格、观点、信念尚处在形成时期的童稚个体。

教师,这不仅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人,而且,就象父母一样,首先是孩子向他学习生活的人。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是仿照他们每天见到的那些身边的人的行为。

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的通过周围世界的第一窗口,是父母和教师的个人榜样。孩子具有模仿能力,他模仿的,是他在对他具有威信的人身上看到的东西。

教会孩子生活——意味着把人类获取和积累的道德财富从心灵授之于心灵,而传授这种财富的,则是从孩提时代起爱抚孩子的人,用关切的双手扶着他走出第一步的人,领着他在人生最初的道路上行走的人,这便是父母和教师。

教育者的到的纯洁和道德完美,在塑造人这种称为教育的最微妙的范围内,实质上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唯一前提。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地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在你和孩子之间还隔着一个讲桌的时候,你就无法了解他们,研究他们,观察他们。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与别人不同,就象在成千上万的人当中,不可能有两个人的眼睛完全相同。只有当孩子们置身于自己感到亲切的那种环境中,在那里活动,认识事物,鼓足自己智能和身体的全部力量,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时,你才能真正理解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究竟有什么特点。

老师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周围世界时何等的重要,因为周围世界就是他们思想、思维和智力发展的源泉。

你想让孩子们很好的思维,就要善于让孩子们感到惊异。惊异时一种原动力,它能激发最懒惰、最消极的人去积极思维……

不要急于下结论,因为你们的职责是培养人。

要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才能与智力。而为此就必须了解你所培养的人,了解孩子们的健康状况,了解他们思维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智力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和掌握知识,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运用知识。学生掌握了知识就能运用它,能运用知识了,才算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的脑力劳动就成了创造性劳动,就变得大为轻松的了高年级学生做全部家庭作业的时间也不超过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知识也就不再是僵死的,而是永远是鲜活的,并成为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利器。

教师应当理解童年世界。

塑造人,并不是从智慧贮存器里把知识搬入学生的头脑。

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思考以及对从知识过渡到信念而言,诱发兴趣的主要渠道应当是课堂。

把知识转化为一个人自己的信念——是形成学生世界观上午一个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问题。

直接与人的心灵对话,与其意识和良心对话,这是学校里一切课程,尤其是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教育艺术的内核。

我坚信,学习文学——这首先是让一个人认识自己本人,激发他不懈地努力用共产主义思想进行自我教育。语文教学的真正行家,都善于达到使学生们比他们现在变得更加美好的目的。

良好的教育、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熏陶,能激起人对丰富的精神、思维生活的向往。高超的教育技巧,恰恰表现在使儿童拥有这种向往并使之成为求知、学习和读书的动力。

对每个学生(的的确确是每个学生)、对每个少年、对每个青年来说,只有当读书和思考成为不撕列自己的心就不能从中挣脱出来的“枷锁”时,我才认为自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人民教师的职责是,使青少年以人民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使学校的学期、

学年不单作为教学时间,而且作为解决国家历史性任务的教育时间。

人民教师的第一项职责就是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使得他们从小就感到自己不仅使老一代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得继承者和主人,而且还是创造者,建设者和为他们继承的一切而负责的继往开来者。

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亮点和优点潜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感受那种通过物质财富体现内心美的无以伦比的快乐。

真正的人民教师是善于“用动词点燃人心灵之火

教师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第二,教自己的学生们经常乃至终生去补充和丰富知识,独立运用人类宝贵的文化成果的本领.

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没有书,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设的源泉,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

真正的教育在于:少年的头脑和心灵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自己。真正的教育还在于:在领悟道德美、善良、正义的同时也关照自己,开始用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并躬身自问:“我是怎样一个人?我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人们对我是怎样个想法?

我坚信,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而教育艺术的全部复杂性,是要善于感觉到一个人身上那种纯属个性的东西。

未来的教师,在我们的劳动中,最核心的是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教学——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搬入学生的头脑,而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活生生的人际关系

从步入学校大门伊始,您要充当的不仅是自己那门课的教师,而首先是教育者。您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不讲个性的教育就会失去教育的精髓和根本。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的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决定教师语言效果的真挚是诚挚。

真正的教育行家在对学生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时,往往不使用特意挑选出来的尖刻的“强硬”词语,而首先使用普通词语的情感色彩。

我们确信自己的实践:对于成人来说,儿童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努力使学生通过思维、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动,借助语言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物体、事物和现象并深刻地理解它们,这是学生脑力劳动的首要任务,而不是着重于死记硬

我的教育信念中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条:只有教育别人的人,才能真正教育自己。

形象地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地船帆和鼓满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再知识海洋里独自游泳,让学生品尝到这种游泳的欢悦,感觉到自己是只身畅游于人类指挥浩森大海的勇士,乃是我们的任务。

真正的教育始于有自我教育的地方。而且我教育则始于对人的高尚和伟大的仰慕。

有经验的教师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让学习最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感到一个有思想的劳动者的自豪,恰恰是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

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使命就是使儿童入学伊始就学会发现美、接受美、体验美。对大自然之美、人之美和人际关系之美的体验,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思维保护儿童的心灵是我们教师的使命。

培养真正有教养的人,使在校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公民,这意味着我们要教育他们成为有思想的劳动者,教育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享用者。

只有在对真理的坚信和对教师教导的道理的坚信交融在一起的情况下,在认知的路上引导儿童、少年、青年的教师才会成为教育

我心目中的学校是这样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和师生关系中的每一举动都充

满着深刻的道德含义;在这里,形象地说,小小年纪的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处在真理明亮光辉的影响下。

对能力差的学生,要坚持让他们阅读,做到常年不辍。

把爱心献给孩子

把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人来尊重他们,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们,这就意味着首先要从他们身上开发出每个人各不相同的特性来。

童年应当成为儿童学习与人为善的天然学校。

教师要爱学生,爱自己崇高的事业。而为了热爱,就得了解。了解青年人的心房的每一次搏动,了解每一颗心的心扉能被什么样的影响推开。

真正的爱是无须表白的,要教会爱,而不是教会谈论爱;要教会感知和保持情操,而不是教会寻找说出不存在的感情的言词。

信任是任何年龄的学生都最易接受的对其人格的尊重。

信任的表达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会把学生良心里微弱甚或行将熄灭的火苗吹旺。

给予信任的艺术,要求教师在表示信任之前首先珍视人的善意苗头,而忘却人的恶意。

慈爱——这不是对任性的纵容,不是轻率地满足闲得难受的儿童随心所欲的要求。

我们谈论的是慈爱和善良,它们会使一个人高尚起来,在他的灵魂里确立起尊重他人的情感,确立起自己的人格。

用慈爱之心育人,就要培养儿童把自己作为一个值得尊敬和自豪的有用之才。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和意愿,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心灵的道路将永远被堵死。

我总是想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愁,紧密无间,这种亲昵感对于教育者是创造性劳动中的一种极大享受。

教师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时间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跟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间断的交往,这是思想、教育上的发现,欢乐、忧虑和失望的来源,我们的劳动中缺少了这些,就不能有什么创造。

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对这样的人就会秘而不宣。

只因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精神纽带的维系,而孩子们则丝毫不向教师披露自己的心灵,即使精通自己科目的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有时也会变成一场残酷的斗争。

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不能枉加一些美妙性于他,但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孩子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

我十分确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许多教师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是凭成绩和分数来衡量和评价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据孩子学不学功课把他们分为两类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不要去强迫人的心灵,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体察他的特点、志向和需要。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灵奉献给他们。

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沟通,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相互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素养这个教育素养的血肉了。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

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那种爱。

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这才是通向孩子心灵的正确道路。

微笑、赞美和对于美的赞叹,都好象是引导我接近孩子心灵的途径。

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在他眼里还未唤起并非虚假的喜悦之前,在孩子还没有迷恋于幼童嬉戏之前,我便无权谈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心灵有所损伤,须要花费许多力量才能把孩子的心灵矫正过来。

不要让知识成堆地向孩子压来,不要企图在课堂上把您关于学习对象所知道的一切都讲出来,成堆的知识有可能把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全部埋藏。

老师总想让学生快一些回答问题,他不管孩子怎样思考,要的是立即说出答案并给他评个分了事。他却想不到,要使那水流缓慢的大河加快流速是不可能的。

我确信,没有情感的高涨,就不可能有儿童脑细胞的正常发育。

老师们都努力设法了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发生了什么,他是在什么心境下来到学校的,为的是避免给孩子敏感的心灵造成任何伤痛。

创作可以揭开儿童心灵中沉睡的善良情感的那些隐秘的角落。

原来小孩看世界有他自己的眼光,有他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语言,不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无法效仿的。

不要让儿童幻想的这种绝妙语言来迁就我们成人的语言。要让孩子们彼此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话。

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的。

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

教师在往孩子头脑里塞填现成说法、结论和论断时,常常甚至不给儿童机会

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把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给束缚了起来。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了一部分记忆的机器……

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菜油充分价值。

要让乐曲在每个孩子心灵里开辟人的情感的活跃源泉。……乐曲这人类感情的语言,传达给儿童心灵的不只是世间的美,它还向人们展现人的伟大和尊严。

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他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话,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

教师和学生由于听乐曲,感受和赞美它的美,就会变得亲近起来。

必须直接在思路和语言的源头去教孩子思考,去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能。

只有当教师掌握了人学的最高智谋——会尊重孩子无知的时候,2分才能成为那种最锐利、最精细但在小学从不动用的工具。

在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到词语的芳香、没有觉察它的微细差异之前就不能开始识字教学;如果教师教字,那就会使孩子陷入繁重的劳动(孩子最后会挑起这个重担,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要孩子必须记住的,首先应当是有趣的。

他们的智力生活受着美、故事、音乐、幻想、创作和想象游戏的鼓舞。凡是激动了他们情感并因美而吸引了他们的,都深深地印在了记忆中。

儿童越接近思想和语言的源头——越接近周围世界,他们的语言就越丰富生动。

我益发确信,形象地观察世界,力图用言语表达对美的感受——这就是儿童思维的核心。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要想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就要让他享受到艺术地观察世界的幸福。

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朗读脱离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脱离了思想、奇怪和观念。……只有当语言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时,朗读才能丰富他的生活。

孩子的心对于为人们创造美和快乐的号召是敏感的,重要的只是发出号召之后,接着要有劳动跟随才行。

应当在孩子心灵中培养的,则是真正的人道的爱,即能急他人之所急,忧他人之所忧,同他人休戚与共。只有在那种能够体察和关注别人命运的心灵里才会产生真正的爱。

让我们培养的人懂得最大的快乐——出于对人的关怀饿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快乐。

在我面前的是一些敏感、细腻、易受感染的感染的心灵。我跟孩子们接触得越多,就越清楚地看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和理智对我的言语、眼神以及对我提出建议和批评的口吻的敏感性怎样变得越来越敏锐。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我提出的目标是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生活才有助于儿童发展,有助于丰富他的才智。

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自豪,为人民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劳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象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

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年龄幼小的孩子的智育应当通过发展他们的求知欲的要求——求知欲、好奇心——来进行。

如果孩子的生活中有为高尚思想所鼓舞的体力劳动,那么课内的脑力劳动就成为心爱的和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就能发展和充实孩子。

问题就在于孩子对于鲜明的、闪烁着色彩和发出声响的形象感受十分深刻,并能牢牢地铭刻在记忆中。

不让学校大门把孩子的意识和周围世界隔开,这是何等重要的事。

我深信,如果周围世界能成为孩子学习思维、记忆和判断的环境,那么儿童入学后,记忆的敏捷性和思想的明朗性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会加强。

思想来得慢的人时常富有巨大的洞察力、注意力和观察力。

思维始于惊异。对揭示出来的大自然奥秘所感到的真正惊异是促使思想如滔滔急流的动力。

孩子知道得愈多,愈经常地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不曾注意到的规律,渴求了解的愿望愈强烈,理解周围世界各种现象的感觉器官就愈敏锐,感知器官同思维的联系就愈细致。

孩子无人照管,如果成人不为孩子提供人的正常环境所不可缺少的大量信息,那么孩子的大脑就处于消极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消失,会出现漠不关心的状态。

当孩子真正出自自愿而不是被迫成为一个从事劳动的人时,他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了。儿童愿意劳动的出发点,首先是愿意了解。

我竭力使孩子们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考察者和发现者,使他们眼前的真理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现成结论,而是一幅怀着激动心情领略过的有关周围的色彩鲜明的图

一项发现如果能使孩子感到激动,真理就能成为他终生珍惜的个人信念。

教师不仅应向学生展示世界,而且还应确认孩子是周围世界中一个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的积极的创造者。

教育学素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

对孩子来说,来自教师方面的最大不公平是他确实认为教师给他评不及格的分数是不公平的,况且还企图让家长为此而处罚他。

请你们珍惜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求知识的火花。

我利用种种机会在儿童的心灵中激发诗的灵感,并使语言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中都具有各自的诗的音响。

为创造美而进行劳动,能使年幼的心灵高尚起来,能事先防止冷漠情绪。孩子们在创造大地上的美的过程中,自己也就会变得美好,更纯洁和更可爱。

孩子们了解到的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人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都应该在幼小的心灵里激起深刻的道德情感。

为了使我们教育的对象,处于整个集体教育的影响之下,每个教师都必须深刻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甚至其中的细末节。

家庭和集体的赞扬在儿童心目中提高他自己的地位,确立他的自傲感。但是如果只有表扬才能给儿童带来欢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

教育者不仅要敏感细致,而且要了解每个人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看法。

把少年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东西公开出来,用冷漠无情的双手去干涉他想自己决定的事,企图用形形色色强加于人的做法去“触及”少年的“痛处”,使之“激动不已”、“十分震惊”——这都是教育上无知的基本表现。

如果您要少年向您请教,向您倾吐衷肠,那您就不要去触犯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因为触犯了这些东西会使他感到难受的。

我认为,影响少年心灵最细腻的方法是语言与美。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每个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他的任务就在于使每个学生的意识中渴望获得知识的星火永不熄灭。这些星火照亮了人们,帮助人们理解和认识自己,使人们互相关心。

要关心个人,使之有丰富的美感,形象地说,也就是创造一个能使人与人相互接近的磁场。

要象珍惜无价之宝那样珍惜少年心中这种对邪恶不妥协的火花。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有一颗燃烧着高尚火焰的火热的心,而且还要有智慧与能力。

只有当我和学生感受同样的思想和感情的时候,当我能够把自己心灵的一部分灌注到学生心灵中去的时候,我的心和学生的心达到了彼此了解。

如果我能够把自己心灵中的东西倾注到学生的心灵中去,那么学生就会来向我讨教并要求帮助,就会来向我倾吐衷肠。

只有当教育者说的话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话里不掺有虚假、成见以及要对学生进行“严厉责备”和“痛骂一顿”的愿望,这样的谈话能起到保护和爱惜少年心灵的作用。

如果我不了解我的每个学生的心灵,我就不知道怎么备课。

在童年时期,自然界首先是以鲜明动人的童话形式反映到意识里的:幻想的翅膀把儿童的好奇心带向遥远的世界。……而现在,童年时代虽然尚未过去,但是幻想的翅膀去把少年的好奇心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创造出关于美和丑、善和恶的童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谐融洽的班 糊涂”些,营造和 级氛围。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 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裁决时“糊涂” 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班里一名父母离异的女同学,从小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生活很贫困。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她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一位女生因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多次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她体育训练积极,肯于吃苦,积极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有时候我故意“糊涂”地安排一些好事给她做,把一些管理班级的事情交给她,帮助她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她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集体,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帮助她、关心她、团结她,使她终于有了转变,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逐步融入了集体。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其次、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面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

《帕夫雷什中学》简介、摘要、及部分解析

《帕夫雷什中学》介绍,摘要,部分解读 1、《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1969年出版。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渡过的。这所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帕夫雷什中学》是“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帕夫雷什中学》除前言外,共有7章。 2、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关注健康与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 3、要把学校领导好,就意味着要精通教育科学,并使这门科学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养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学教育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 4、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 5、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它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曾在苏联多次再版,也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其它国家出版。 7、第斯多惠说,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 8、教师应当不仅仅是教导者,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 9、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10、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观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其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我们努力设法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过丰富的智力生活,并使这种生活能影响集体在精神上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智力水平,并发展天资较低的学生的才能。 11、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12、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来说只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

《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盼所有学生都到达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样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己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快乐,反正我也会快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

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快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快乐。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印刷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 何为教育: 摘记: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面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要帮助孩子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感:我觉得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如果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称得上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学会保护自己之后保护别人。 摘记:一个有着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给学生展示的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的精神世界、 感:记得自己以前说的梦想:不当应试教育的老师,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阅读的经历,去帮助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背后自己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课堂 摘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是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想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感: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经历。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事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选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心灵的。特别是我们教语文的,在课堂中满脑子不能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摘记: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交给他学习某种知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摘记:公开课逐渐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 感:公开课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了,而是集体的智慧。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不允许轻易改变,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连词。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只等在合适的时候抛出来。我们举办一些“模拟课堂”就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剧,什么都是设定好了,包括学生的反应。 教师的素养和能力 摘记: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创作来引导孩子怎么用恰当的、美好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感: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在回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他们写作的情景。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 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

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 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

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是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为教育工作者,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中国梦”。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拥有一颗责任心。 我觉得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责任。同时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上追求的目标。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到精心的准备。我在每讲一节新课之前都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上课之前会认真的阅读教材,认真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和了解,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把握住教学内容。其次,向其它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希望他们对自己提出更好的方法与建议。最后,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要想向学生传授、渗透哪些知识;备学生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这一环节的准备直接决定这节课的基调。所以,力求上好每一节课,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130条名言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30条名言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 ?·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人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民而生活。”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诗——是爱情难舍难分的姐妹。感情越是含蓄细腻,高尚,人对富于诗意的求爱方式就越敏感,越感兴趣。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地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也决定着青年人的观点和情感的形成,决定着他对自己的义务的态度。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的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霍姆林斯基简介

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 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

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①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也有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做到这些只有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能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为自己营造宽松、安静的读书环境,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让自己逐步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每学期上好一节好课(研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 3、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除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外,提高个人修养。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内容:《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给教师的建议》 三、安排读书的主要措施:

1、以自学为主,每天确保一个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上午、下午各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保证写一篇心得体会,读书过程中随时写教学随笔。 2、坚持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书中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理念,边学习边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将新的教育理念搜索并收藏到个人的网页,以便于写作和运用到课堂教学。

今天我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怎样做教师 吉友普尔 一、教师的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没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更加需要爱,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教育和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来面对每个孩子,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以及对孩子充满真诚的期望,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二、教师的教育理想 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没有一种有影响的教育理论不是一种有理想的教育主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一种目标,一种方向,一种使命。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让幼儿学会所教的知识,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把学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就是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孩子的个性是孩子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的体现,幼儿园应该成为促使每个孩子特点、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在教育时要使每个孩子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教师的素质结构 新中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徐特立指出:“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师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学问的人。”教师这一职业是艺术家和专家二者合一的职业,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教师的知识要素、品德要素、审美素养要素这三个素质结构中的必备要素。 必须具备的知识要素 “学无不精,无以教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领域也迅速的扩大。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广泛,每种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面对人这一特殊对象,还应当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把这些知识同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并渗入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规律和科学的从事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品德要素 教师不仅要“教书”,同时还要“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以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地感召学生,即在“言传”过程中体现“身教”,这一身层的适求。这样,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翁求知的良师又是学生在道德品质、人格方面学习的榜样。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德感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既教育学生“成才”又能使学生“成人”。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理论 1.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择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么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待所有学生都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知道我之前都是怎么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付出自己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应该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快乐,反正我也会快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轻松。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马上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快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以下是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1、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 3、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 4、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 5、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 6、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 7、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8、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 9、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 10、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 11、他(指校长)应当既是一个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心理学家。 ·

12、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 13、育人先育心。 14、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5、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 16、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7、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 18、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19、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20、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21、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2、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23、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 24、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 ·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1)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我讲三个问题:一、今天我们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二、今天我们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三、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 一、今天我们面临怎样的挑战 今天,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挑战、时代的挑战、现代教育的挑战、教育对象的挑战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 学校生存发展的挑战 今天的学校跟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学校不一样,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使校际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竞争的强度日趋激烈,从质量竞争到生存竞争;竞争的范围日益扩大,从一元竞争到多元竞争,从结果竞争到过程竞争;竞争的手段也日益科学,从粗放到集约,从苦干到科研;竞争的规则趋向多变,不断的变革使学校不断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考验。教育走向多元化和增加选择性已经成为必然。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学校生存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用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信

誉,用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保障丰富的财源,以丰富的财源支撑快速的发展。”教育的这个变化给每一个教师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得不考虑,今天,教育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过去我们认为,教育的产品是学生,今天我们说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教育是服务业,教育在为别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赢得社会的回报和自身的发展。教育既然是服务,那么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反观我们今天的教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最缺的却是服务意识!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接受别人的服务,同时我们也都为别人提供服务。只要我们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就会获得较好的回报。那么,我们愁的是什么呢?我们愁的是我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本领太少。可是我们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能力够不够?水平高不高?这是教师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育是服务,家长是上帝,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在这样一种新的模式下,教师应该怎样去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满意”这个词,在校园里使用频率的急剧升高,说明了这一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代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是人与电脑争智力的世纪。已经过去这个世纪,我把它称之为人与机器争体力的世纪。人

读《我是这样做教师的》有感(苏代兵)

读《我是这样做教师的》有感 盘龙第二小学苏代兵 暑假中,我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杰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这是魏老师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教育的挚爱,对课堂的迷恋。读后,我受益非浅,现将其中的几点感触分享在此。 魏书生老师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我觉得,学生也像镜子,当老师对他们总是高八度大吼大叫的话呢,他们也总是制造出嘈杂喧闹的环境,如果教师能温和的平稳地跟他们相处,他们也就学会了如何温柔的与人相处。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潜移默化。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自我控制,不轻易发脾气。要有爱心、耐心、也要有宽容的胸怀。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节省内耗互头的时间。你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就先自己学会什么,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教师这个角色,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拥有一份宽容、豁达的生活态度,用你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就会变得轻松而又温和。 关于幸福,魏书生老师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让这个世界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幸福,那这个人一定是幸福的。这句话,早些时候已在其它刊物上读到过,再次聆听,更加深了我这样的信念:如果由于我的

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如果由于我的存在而让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如果由于我的存在而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的工作就有了价值。 当我读到“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这段话时,我心里豁然开朗:当我们在为课对学生越来越缺少吸引力时,我们往往只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纪律与注意力,而为什么不能从自身找找原因呢?我的课堂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基础?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其让五十几位学生来适应自己,不如让自己来适应这些学生,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我们就能看到那一片天空的美丽。就这一点,文中魏老师对待学生不同错误的多种教育方法给我的触动特别深,使我想起我在教育学生时的黔驴技穷。有时除了提高嗓门高八度外,还真觉得无计可施。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并不管用,或许学生的气焰灭了,但他们的抵触情绪仍然强烈,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做到信服。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发展,但我也实在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信服。反观魏老师能在处理学生不同类型的错误时,以尊重为前提,把自己定位于多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音乐课堂随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开学第二周,让我这个刚毕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对不同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遇到不少困境。 从我带教的三个年级中,预备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踏入初中,依然充满着对课堂每个环节的兴奋度,十分活跃;初一年级的学生心智更为成熟,平时主课的压力比较大精神状态面貌会有些懒散,但在老师的鼓动下还是比较积极的。然而最困惑我的就是初三年级了,初三年级这个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少年”幼稚与成熟并存,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展迅速时期,令人烦恼又充满希望,一些学生情绪不稳定,具有叛逆性和闭锁性。当我鼓励学生为大家表演的时候,老师鼓励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出来!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转变?他们开始非常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别人如何看待、评价自己。因而会有“自保”的态度,不愿当众表现自己,显出一定的“闭锁性”,这些生理和心理发展快的学生就没有了儿童那种幼稚天真活泼的性格了,他们对音乐课中的表演这个环节已经没有兴趣,认为那很丢脸,在音乐课中也不愿唱歌,不愿举手发言,担心自己如果回答错了或唱不好,同学会笑话自己,有损自己的“形象”。如果不正确对待,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更加封闭自己。对“面子”的问题都看的很重,稍有不慎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这时很可能出现反抗心理,也称“逆反心理”,他们觉得你让他表演就表演很幼稚很丢脸,有了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会与你背道而驰,而且会一个影响一个,从而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理智坦然面对这个措手不及的问题。学生不够激情有可能在于自己的备课不充分,没有激起学生的关注。此外应该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改变教学方法。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读《和教师一起成长》有感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读《和教师一起成长》有感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读《和教师一起成长》有感提要:追求永无止境,教育永不停步。带着一份执着,带着一份追求,带着一份感动 今天我们如何做老师--读《和教师一起成长》有感 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读窦佳梅校长的《和教师一起成长》一书时最受感动的一个故事。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来了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籍教师,叫大卫。五年前,这位美国青年来到中国,在一所很普通的郊区小学教书。因为做人和教学深得师生喜欢,他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大概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看看的他应聘来到了甘肃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并在那里当上了大学教师。 学校给大卫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他问别人,1200元是不是很高了,别人说是很高了。于是大卫找到学校把工资降到了900元。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1000元。”最后,学校每月给他950元。 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可是演播室的人一个也没笑。 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帆布袋。里面有7样东西:家乡足球队的球帽;一本相册;一个镶有全家人合影的相框;两套换洗的衣服;一双普通的运动鞋;几样口杯,牙刷之类的生活必须用品;一面随身带着的五星红旗。 当主持人崔永元问:“你怎么会时时把五星红旗带在身边呢?” 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大卫的话普普通通,却让人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最后,播放了一组外采镜头:大卫许多工作过的同事,他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镜头前交替出现,他们一一说着大卫的可爱和可敬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甚至泪流满面。最后的镜头是大卫执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你回来教我们吧! 大卫不敢再看屏幕,他深深地把头埋下。 教育事业是需要爱的事业,教师职业是传播爱的职业,教师本身也就应该是一个充满爱的人。大卫无疑是留在人间播撒爱的天使。他用他的真诚,执着,朴实与平凡,感动着我们。 我的耳畔似乎又想起了八年前师范毕业时班主任的教导:踏上讲台,你就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太阳,你会沐浴到人间最温暖的春风和雨露,体验到世上最珍贵的情谊和友爱。 是的,当我怀揣着忐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50多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同时望着我,那一刻,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我很自豪能为孩子们的世界添上缤纷的色彩。这是一群一年级的孩子,我要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撷取英语学习这朵浪花。然而这群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活泼好动,调皮淘气,对于实践经验少之又少的我来说,这才真正体验到了教师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为此,我很苦恼,也很迷惘,为何学校里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都没能和实际联系起来呢?后来听了低段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课,我恍然大悟:原来我经常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创新的潜能似乎都被束缚了,因而我也一直没能走近孩子们。 那一晚,我又重新拿起《新课程标准》,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重要,了解了合理评价对孩子学习的促进,明确了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必要。一方面,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所任学科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细心观察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导读: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立志从教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

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反思失误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