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秦朝辉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秦朝教案

初中历史秦朝教案

初中历史秦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和主要历史事件;
2. 了解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理解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秦朝的建立背景和主要历史事件;
2. 难点: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课件、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包含秦朝建立和统一内容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的雕像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建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讲解:介绍秦朝建立的背景和主要历史事件,包括秦朝的兴起、秦始皇的改革
和统一战争等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和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
研究成果。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秦朝统一中国对中国历
史的影响。

5. 拓展延伸: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秦朝的遗迹和文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

6.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完成相关练习;
2. 小组合作,撰写一篇论文,探讨秦朝统一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秦朝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跳出来,全面、深入地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秦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重点介绍秦始皇的雄才伟略,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秦始皇是如何实现统一六国的?他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小组合作寻找答案。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昔日的辉煌》说课稿.

《昔日的辉煌》说课稿.

第24课昔日的辉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

针对本课内容,《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中规定了一条:“以建筑艺术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一、教材分析第五单元讲述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以及文化成就,如何看待古代文明间不同形式的交流,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本节课信息量大,包含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古代著名建筑三大部分,在宏观上展示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是本单元的重要一节。

本节课介绍的古代欧、亚、非地区的文化成就,是世界古代史部分精神灵魂的浓缩,是世界上古、中古史生动、鲜活的内容填补。

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学生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吸纳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的辉煌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学生对如何看待评价一种文化认识的不够不全面,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学会多角度评价一种文化。

对于第一次接触世界文化史的初中生来说,古代欧、亚、非文明似乎既熟悉又陌生,所以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史料,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三、教学目标:我设计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1)知道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了解这两种文字的特点。

(2)掌握古希腊、阿拉伯的古典文学成就。

(3)结合图片讲述古代世界的建筑艺术成就,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从课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2)在列举古典文学戏剧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表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代著名建筑的资料,学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4)展示古代建筑的图片,带着问题欣赏,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同时提高审美能力。

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

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北师大版

昔日的辉煌八年级历史科24课昔日的辉煌教学简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以《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教学重点:楔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预设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展示目标PPT呈现观看明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导学环节一导入课程:介绍最早的文字展示图片,可以更直观的认识。

观看ppt让学生直观感受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

环节二自主学习:投影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后小组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环节三启导精思: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2、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很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些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人类文小组合作探讨后回答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合作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并加以吸收。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使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明;(2)运用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1. 概述: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及其起源;2. 重点内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分析文明成就。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1. 概述: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及变革;2. 重点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思想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变革原因及成果。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与崩溃1. 概述:介绍秦朝的统一及其崩溃过程;2. 重点内容: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及秦朝的崩溃原因;3. 教学活动:讲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分析统一与崩溃的原因。

第四章:汉朝的繁荣与衰落1. 概述:介绍汉朝的历史地位及其繁荣与衰落过程;2. 重点内容: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 教学活动:讲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分析繁荣与衰落的原因。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融合1. 概述: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及其动荡与融合过程;2. 重点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文化交流;3. 教学活动: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动荡与融合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事件、人物等;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交流;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贡献及影响;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直观感受。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辉煌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辉煌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物和古迹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古埃及文明教学重点: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教学难点:金字塔的建筑工艺、象形文字的演变2. 第二节:古希腊文明教学重点:帕特农神庙、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神话教学难点: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3. 第三节:古罗马文明教学重点:罗马斗兽场、罗马大道、罗马法律教学难点: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衰落4. 第四节:中世纪欧洲文明教学重点:巴黎圣母院、城堡、骑士制度教学难点: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5. 第五节:亚洲古文明教学重点:长城、泰姬陵、佛教教学难点:亚洲古文明的交流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文物和古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文物和古迹的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历史》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文明古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分别对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和亚洲古文明进行详细讲解,重点突出各个文明的辉煌成果。

3. 案例分析:针对每个文明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或古迹,如金字塔、帕特农神庙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昔日的辉煌》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昔日的辉煌》参考教案

《昔日的辉煌》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特点。

列举出《荷马史诗》《天方夜谭》等古典文学戏剧作品和古代著名建筑,了解古代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学习、吸收。

重点、难点:文字、古典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出示几个甲骨文字,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文字。

让学生辨认这几个字。

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商朝)那么,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世界上还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它是什么文字?除了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问题。

板书课题:昔日的辉煌。

二、学习“最早的文字”一目1.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然后思考、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符号才能判定为“文字”?(2)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有什么关系?(3)人类为什么要有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2.出示师生制成的楔形文字模板。

让制作者介绍,其他学生近前观察。

(1)这些泥板上的符号笔画像什么?(2)这些符号是不是文字?若是文字,你能知道它表达的意思吗?(学生大胆想像,教师鼓励富有创见的想法)3.让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教材中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幅图。

(1)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2)它比中国的甲骨文大致早多少年?(3)“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何异同点?(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甲骨文有什么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法——教师重点强调补充)4.课堂活动:就“向同学借支铅笔”这几个字,要求学生不用现今文字而用符号图画来表达。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

《昔日的辉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文明和辉煌历史。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 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

3. 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古代文明和辉煌历史。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文明和辉煌历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四大发明:讲解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背景、过程和影响。

3. 讲解七大奇迹:讲解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帕特农神庙等七大奇迹的建造背景、过程和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感受。

6.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掌握程度。

2.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自豪感及对外国文明的尊重。

3. 能力提升: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文明和辉煌历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学案例:提供关于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的详细案例。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第二课时:介绍七大奇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四大发明和七大奇迹的历史价值。

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

第24课昔日的辉煌教案

第24课昔日的辉煌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第24课《昔日的辉煌》,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2004年11月第三版),第五单元,第24课。

第五单元是讲述古代文明冲撞与文化成就,如何看待古代文明间不同形式的交流,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本节课信息量大,包含人类最早的文字、古典文学作品、古代著名建筑三大部分,在宏观上展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是本单元的重要一节。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掌握了一定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感悟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同时,学生们的意志力还在培养的阶段,喜欢形象具体的思维而不喜欢抽象的思维,也不喜欢高深的大道理说教。

三、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调控者,教师通过激趣、平等对话、引导点拨、讨论、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希望能最大程度达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实现始终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知识竞赛、讨论、探究等环节形成相互间活跃而融洽的气氛,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提高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辨认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提高学习兴趣。

(2)讲述几个古典文学戏剧作品中的故事,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

(3)播放有关古代著名建筑的资料片或展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欧亚非地区的典型文化成就,认识到世界许多地区和民族都曾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人类文明是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前进的。

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和学习并加以吸收。

历史教案模板范文秦朝

历史教案模板范文秦朝

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建立背景、统一过程和主要成就。

2. 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 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秦朝的兴衰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文献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秦朝相关内容,了解秦朝的基本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个吗?2. 学生回答:秦朝。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秦朝,了解它的辉煌与衰败。

二、秦朝的统一1. 教师讲解秦朝的建立背景: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社会矛盾尖锐,人民渴望统一。

2.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包括秦灭六国的时间、方式、领导者等。

3. 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统一的原因有哪些?三、中央集权制度1. 教师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皇帝制、郡县制、法律制度等。

2.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3. 学生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的影响有哪些?四、秦朝的兴衰1. 教师讲解秦朝的兴衰原因,包括秦始皇的暴政、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等。

2.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灭亡的过程。

3. 学生讨论:秦朝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兴衰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2.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秦朝兴衰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兴衰原因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

在作业布置环节,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老师的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老师的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统一与巩固,掌握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秦朝的统一与巩固;2. 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秦朝的统一与巩固的原因;2. 秦朝的暴政与灭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秦朝是如何统一的?为什么秦朝能够统一六国?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统一与巩固。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秦朝的统一与巩固,分析其原因。

2. 教师讲解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四、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有何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与巩固,那么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巩固措施。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秦朝的巩固措施,分析其作用。

2. 教师讲解秦朝的暴政与灭亡。

四、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秦朝的暴政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导致秦朝的灭亡?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的统一与巩固,掌握了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初中历史人教版《秦国的崛起》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秦国的崛起》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秦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对秦国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秦国的崛起》。

三、教学重点1.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

2.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秦朝的建立。

四、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秦国崛起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和简短讲解,激发学生对秦国的兴趣。

教师会以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a. 在秦国崛起之前,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局势?b. 为什么秦国能够在战国时期崛起?c. 秦国的崛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2. 学习(30分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秦国的崛起》,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a. 秦国是如何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战国时期崛起的?b. 秦始皇是如何统一中国并建立秦朝的?c. 秦朝对中国历史有哪些具体影响?3. 深入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作,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相关话题,如秦国的军事力量、秦始皇的法治改革等,并撰写小组报告。

4. 总结(15分钟)学生在小组或个人的基础上,总结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

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视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秦国的崛起和秦朝的历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阅读、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秦国历史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意识。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广泛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这节课在内容讲解、讨论设计、拓展延伸等方面都有合理的安排和实施。

不过,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结合社群学习和多媒体资源,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果展示能力。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秦朝的统一及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通过分析秦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的统一及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关注。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统一及意义。

2.教师提问: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什么说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

2.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秦朝暴政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秦朝暴政的原因和影响。

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2.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2.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秦朝的历史遗迹。

2.开展历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秦朝的认识。

3.鼓励学生阅读历史书籍,拓宽历史知识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秦朝的统一及意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秦朝的统一及意义:教师可利用地图和时间线,直观展示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并通过与学生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统一意义的理解。

历史教案模板范文秦朝

历史教案模板范文秦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掌握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治、秦朝的灭亡。

2.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政治制度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哪个吗?为什么秦朝能够统一中国?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新课讲授1. 秦朝的统一(1)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包括灭六国的时间、方式、领导者等。

(2)展示秦朝统一后的疆域图,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版图范围。

2. 秦始皇的统治(1)介绍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雄才大略、中央集权制度等。

(2)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文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

3. 秦朝的灭亡(1)介绍秦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暴政、徭役、农民起义等。

(2)展示秦朝灭亡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灭亡过程。

(三)课堂讨论1.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2. 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四)总结归纳1.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秦始皇的统治虽然具有雄才大略,但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3. 秦朝的灭亡给后人以深刻教训,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的生平事迹的短文。

2. 收集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一、秦朝的统一1. 灭六国的时间、方式、领导者2. 秦朝的版图范围二、秦始皇的统治1. 生平事迹2. 中央集权制度3. 军事力量和文化成就三、秦朝的灭亡1. 原因:暴政、徭役、农民起义2. 灭亡过程。

秦朝的兴衰初中历史教案

秦朝的兴衰初中历史教案

秦朝的兴衰初中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主要历史事件;3. 理解秦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4. 分析秦朝的兴盛与衰亡原因;5. 培养学生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思考历史意义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历史事件;2. 分析秦朝政治军事改革对历史的影响;3. 探讨秦朝的经济和文化特点;4. 分析秦朝的兴盛与衰亡原因及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兴起和灭亡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大家知道秦朝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吗?核心内容:1. 秦朝的产生和发展1.1 起源:战国时期,秦国崛起为强大的国家;1.2 联梁之战:秦国利用强大军事力量一举击败了齐、燕、赵等六国;1.3 建立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了秦朝。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历史事件2.1 扶植法家思想,推行法家政治;2.2 建立郡县制度,推行中央集权;2.3 统一文字、尺度、货币,加强统治;2.4 兴修修筑万里长城,加强国防;2.5 烧书坑儒,统一思想意识。

3. 秦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1 军事:强大的军事力量,实行军功爵位制;3.2 政治:中央集权,推行法家政治;3.3 经济:统一货币、尺度,加强交流贸易;3.4 文化:统一文字,推行简化字。

4. 秦朝的兴盛与衰亡原因4.1 兴盛原因4.1.1 政治统一,减少内乱;4.1.2 改革政治军事制度,强化统治;4.1.3 推行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管理;4.1.4 统一货币、文字、尺度,促进经济发展。

4.2 衰亡原因4.2.1 秦始皇死后,太子才力不济,秦朝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4.2.2 实行苛政,使百姓民不聊生,引发民生不满;4.2.3 阴险奸臣李斯专权,逐渐削弱了秦室的统治地位;4.2.4 农民起义的兴起和武装斗争的加剧。

拓展延伸:秦朝的兴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并与同伴讨论。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范文范文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范文范文

《秦朝的统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主要战役及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理解秦朝统一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主要战役及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秦朝统一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是如何统一六国的?统一后有哪些重要举措?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主要战役及统一后采取的措施。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1)历史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统一过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完成统一大业。

(3)主要战役:长平之战、函谷关之战、巨鹿之战等。

(4)统一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秦朝统一后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长城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6.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秦朝统一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8.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四、板书设计1.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2.秦朝统一的过程3.秦朝统一的意义4.秦朝统一后的措施5.秦朝统一对后世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日秦朝辉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这节探究课是依据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设计的。

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第二课主要介绍昔日秦朝的繁盛。

秦帝国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建立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为此后20xx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身处长安,许多历史遗迹能为我们直观的呈现当年那个帝国的繁盛景象。

【学情分析】
探究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历史认知。

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容易调动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春秋战国群雄割据到秦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认识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方法与途径】
历史情境剧的演绎,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背景
历史遗迹的考察与探究,直观认知中央集权的确立;
探究小组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

【情感与评价】
借助西安的本土优势,合理利用历史遗迹资源,直观认知历史现象,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探究过程中,分成的探究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历史遗迹进行探究考察,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难点:二重证据法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大家直观认知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表现,所以灵活运用地上书面文献与地下考古文献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其关键。

四、教学准备
1.让大家熟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在*上及其他相关书籍中整理有效的信息。

2.划分的探究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考察历史遗迹,收集资料,写成感悟心得。

3.根据探究过程制作幻灯片,与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五、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一猜
出示三张图片:骊山烽火台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
(学生都会看出兵马俑骊山烽火台和秦始皇陵有难度)
师:看完三张图片,大家对兵马俑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有多少同学去过那里,去过的肯定会被兵马俑壮观的景象所震撼。

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俑坑正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缔造者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我们今天一起还原当年的盛况,追忆秦帝国的历史。

过程:(学生扮演角色)1.情景设置:时间:西周末年
地点:骊山烽火台
人物:周幽王褒姒众诸侯
主题:烽火戏诸侯
褒姒:褒国高冷美人,深得幽王宠爱。

(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

)(红颜祸水爱江山更爱美人)
周幽王:西周末君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的故事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王失信于大臣)
幽王:美人儿太过安静,如何让她莞尔一笑呢?寡人已黔驴技穷,哎,这可如何是好!沉思片刻,有了!
旁白:幽王在骊山烽火台点了烽火(点烽火预示敌军入侵),众诸侯率兵速速前往。

到了骊山脚下,并未见敌人,摸不着头脑。

褒姒见状:哈哈哈哈哈哈!
众诸侯:哎!!!(相顾无言,唯有无奈状,带兵撤回。


幽王:这招果然奏效,美人一笑解千愁。

看来这招得常用。

旁白:幽王屡次点燃烽火,众诸侯一次次上当。

幽王宠幸褒姒,曾废申后,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

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教师总结:西周灭亡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宗法制的破坏,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这时,偏居西隅的秦国脱颖而出。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后,就开始在骊山北麓为自已修陵造墓。

统一全国后,营建工程得以大规模进行,为修筑陵园所征调的役夫刑徒最多时达72万人,前后营建37年之久。

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

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之一。

1974年兵马俑陪葬坑被抗旱打井队队长杨培彦发现。

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

1976年,国务院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

1976年4月23日在展览大厅基建工程进行时,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

接着,同年5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

目前,3座兵马俑坑已全部对外开放。

现在就由探究组组长为大家介绍兵马俑的情况。

第一组:出示一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

这3座兵马俑坑按照发现的早晚顺序,编为一、二、三号坑,其中最大的是一号坑,坑的形状为长方形,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4.5—6.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根据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内含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质兵马6000多件,它显示了秦代步兵与车兵联合编组的’军阵。

其中,俑坑最东端站立204名前锋,南北各有一排面南、面北的侧翼武士俑,军阵的末端还有一列面西的武士为后卫,中间是身披铠甲的步兵和45辆战车组成的38路面东的主体部队。

第二组:出示二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

二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俑坑东端北侧20米,它发现于1976年4月,俑坑平面为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98米,深约5米。

估计全部发掘完毕,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其中包括陶马470余匹,各类武士俑900余件,以及木质战车80余辆和大量的金属兵器。

二号坑是一个座西面东的以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

第三组:出示三号坑的展示图,为大家介绍。

三号兵马俑坑,位于一号俑坑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米。

三号坑发现于1976年5月,坑的形制比较特殊,平面呈“凹”字形。

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坑深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

内有陶俑68件,陶马4匹,战车1乘,兵器34件,其中铜殳30件,铜簇3件,铜剑鞘头1件。

从整体看,3座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象征着当年守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

第四组:为大家展示跪射俑、武士俑、骑兵俑、军吏俑、将军俑以及铜车马让部分同学模仿各种俑的造型,告诉大家兵马俑形态各异,千人千面的特点。

重点介绍跪射俑和铜车马,并把跪射俑与陕西地图作对比。

跪射俑出土于二号坑东部,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

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

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

总结:按照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从兵马俑三号坑的规模和军队阵型可以看出,秦始皇在军事方面显示出绝对统治。

教材中讲到的三公九卿制度,其中太尉是三公里掌握军事职能的官员,但一直形同虚设,军权实际握在皇帝手中。

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和规模庞大的地下军团兵马俑一起为我们展现出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大。

1925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

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作为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探究课,通过对历史古迹的考察与探究,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的文献中。

通过文献与探究的结合,印证所学,灵活运用二重证据法。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作为探究课,大家达到了分享成果,共同探究得出历史结论的效果。

情景剧设置学生自编自演,我给予了一些指导建议,演出效果非常好,还引起了大家了解历史真相的热情。

探究小组制作的幻灯片给大家直观的呈现了过去的历史景象。

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也很到位,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

不足之处:通过骊山烽火台遗址、兵马俑只是着重展现了中央集权的一个方面。

当然秦始皇陵的盛大修建可以体现集权的确立,但还应从兵马俑出土的兵器等各种文物进行经济、文化上的铺垫。

教材中中央集权的表现有五个方面,郡县制、法律、用人等在这节课上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而王国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应给学生具体说明和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