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作业反馈知识再现上节课通过大家自学,分组讨论,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

大家设计的学案,老师都逐一认真地看过了,非常好。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

教师展示学生的学案,学生补充纠错,一起复习巩固文言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读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明确“唐雎是怎样做到不辱使命的?”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一)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唐雎与秦王交锋了几个回合,最后谁取得了胜利?”生自读课文。

师:谁回答刚才的问题?生答:唐雎与秦王交锋了三个回合。

生答:最后唐雎取得了胜利。

师:好。

下面我们重点研读唐雎与秦王交锋的三个回合,并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出示幻灯片(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研读第一个回合(1)抽学生读。

(2)其他同学进行评价(3)从评价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

师板书:唐雎有胆有识、不卑不亢、立场严正秦王阴险、狡诈、虚伪(4)学生分角色再读。

2、分组研读第二、三个回合。

(1)分组研读(2)汇报成果组与组交流师板书:唐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秦王残暴、自大、贪生怕死(3)再读课文(三)演读课文师:通过分析我们与古人唐雎近距离的接触,为他的能言善辩所启发,为他的视死如归所感动,为他的浩然正气所激励,我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唐雎的这些精神能伴随我们共同成长。

唐雎也是凭这样的精神完成了使命,大家能不能用课本剧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

学生排练,表演。

三、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师:他们演得好不好?能不能体现唐雎的精神?生回答:好。

那么我们再看一个现代外交史上同样精彩的例子。

幻灯片出示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资料。

统编语文九下《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二课时).docx统编语文九下《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二课时)

统编语文九下《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二课时).docx统编语文九下《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二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品味、探究第二段内容;深层探究课文内容;归纳文言知识、课文写法。

教学步骤: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续)。

(一)导读第2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2自然段。

秦王谓唐雎曰(9):“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0),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1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1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14),而君逆寡人者(15),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1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7)?”【注释】(9)谓:告诉。

(10)欲:想。

以:用,介词。

(11)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

(12)之:的,助词。

(1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14)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15)逆:违背。

(16)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7)直:只,仅仅。

【翻译】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2.提问: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二)导读第3自然段。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⑴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睢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睢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之情。
秦王:原本以为安陵国的使节会乖乖就范,没想到唐睢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辞上毫不妥协与我针锋相对,而且在关鍵时刻敢于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国家,这种胆识令人佩服,安陵国拥有唐睢这样的士人令人羡慕。
六、布置作业
仿写句子
中国自古就有不畏强权的人:唐睢发志士之怒,挺剑而起;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笑……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自主疏通文言文的能力,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二、深入故事情境,展开比较分析。
为了使课堂活跃起来,文章生动起来,教授此课时很多老师都会采用分角色诵读和表演的形式。本课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堂表演不应公限于参与和热闹,教师应予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比如附加人物动作与神态,说出人物语气,观众点评人物等,使学生能深入情境,体察人物。对唐睢和秦王形象的分析则放弃直接发问,借帮事贯穿始终的对立性引导学生寻找碰撞点和火花,展开比较分析,再经由换位评价环节芾妙地总结人物形象,让学生谈得自由,谈得有趣,也能谈得到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九年级
教学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Fra bibliotek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在同一情境和事件中对比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学习文章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教案(第2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教案(第2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3.在分析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南平北越,北击匈奴,却在和小小安陵国使臣唐雎的交锋中败下阵来,为什么呢?唐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设计意图:非凡霸气的秦王居然失败,更显得唐雎的非同一般,更能调动学生对唐雎论辩能力的探讨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课本剧展演点评,引导分析语气助词1.展演课本剧。

请全班推荐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秦王和唐雎,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演绎。

其余同学根据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和一些重点字词对表演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后三、四题提到的句子语气)2.点评课本剧。

学生根据文中人物语气,表现出的态度对表演进行点评。

3.感受人物的鲜明性格。

根据学生的点评,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课文中的语气助词进行分析总结,感受人物的鲜明性格。

本文很注意人物说话的语调,使人物声情兼备,神态毕现。

语调一般借助语气助词表达,文章对话所使用的语气助词都能传神写照,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秦王:(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呢”)“轻寡人与?”(“吗”)两个语气助词,不仅表现秦王骄横的语气,而且有问罪责难的感觉。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吗”)这个语气助词表示秦王不是普通的发问,分明是在恐吓唐雎了。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罢了”)这个语气助词表现出秦王的轻蔑语气。

(4)“寡人谕矣”(“了”)“徒以有先生也”(“啊”)两个语气助词,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秦王无可奈何却前倨后恭的丑态。

唐雎:(1)“非若是也”“虽千里不敢易也”(表肯定)“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吗”)几个语气助词既表明了唐雎不换地的鲜明态度,又把他反驳有力的凛然正气表现出来了。

(2)“臣未尝闻也”(“也”表肯定判断,舒缓语气)面对秦王的突然发怒,这个助词更能显示唐雎从容镇静,神色自若,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很有表现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一、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意义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请同学们说出课文内容(可在各小组中选举一人,并根据回答情况评分)2.翻译重点语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

挺剑而起(二)考考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1.依照下列板书整理文章思路。

使秦原因: 秦王: 欲易安陵 安陵君: 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秦王: 轻寡人与 针锋相对: 唐雎: 千里不易 反击护国: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取得胜利: 秦王: 长跪而谢 唐雎不辱没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小结: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为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觉得哪些语言最有特色,为什么?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们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的句式说话。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导,参看答案)“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写出了秦王虚与委蛇、咄咄逼人的气势。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写出了唐雎坚定的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写出了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掌握第二、第三段的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归纳段意。

2、初步感悟秦王和唐雎的语言个性。

二、重难点掌握第二、第三段的重点字词、翻译重点语句。

三、教学过程1、检查作业情况。

(2min)2、深入理解第二段课文:(14min)(1)这两个自然段记叙了秦王与唐雎的斗争过程,两人的可以分为两个回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回合(第二段)。

首先分角色进行朗读,第一第二组读扮演秦王,第三第四组扮演唐雎。

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尽量表现人物性格。

秦王的质问、蛮横无理,唐雎的不卑不亢,沉着冷静。

(2)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小组合作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PPT 提示以及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相互讨论质疑。

讨论后提出疑问,同学解答或教师解答。

(且以以措广逆轻与而守虽岂直)((3)自译互译:学生解决重点字词后,小组内互相翻译,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翻译。

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进行纠正,教师点拨。

3、深入理解第三段课文:(18min)(1)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回合。

分角色进行朗读,第一第二组读扮演唐雎,第三第四组扮演秦王。

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尽量表现人物性格。

读懂秦王语气中的威胁,读出唐雎语气的气势。

(2)第二自然段的重点字词小组合作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的PPT 提示以及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相互讨论质疑。

讨论后提出疑问,同学解答或教师解答。

怫然尝伏流布衣抢耳庸夫士之仓休祲若与镐素挺)(3)自译互译:学生解决重点字词后,小组内互相翻译,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翻译。

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进行纠正,教师点拨。

4、小结(1min)唐雎在秦王的.步步逼问下没有被吓倒,在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中反守为攻,一举将秦王折服。

文章中没有一句直言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但是其语言十分富于个性化。

请同学们回去后找出能表现唐雎和秦王个性的句子,并根据这些句子归纳秦王和唐雎的形象特点。

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谈论。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借助文言语气词有个性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性格。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畅谈感受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影片,请看!思考: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观看影片,然后谈自己的看法,老师相机点拨。

二、品味语言,分析形象过渡:说话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唐雎的脚步,再次见证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思考:文中秦王(或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证据。

提示:采取圈点勾画与批准的学习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点拨。

(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修辞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朗读技巧等。

)师出示例句分析: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从“秦王”“寡人”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秦王是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因为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就自诩为王。

又如其许一词,让人毋庸置疑,就是一定要答应的意思,可以看出秦王是个蛮横无理的人。

学生试读,如果理想,可由他生评价,自己再来陈述朗读理由,并领读;如果不理想,则由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要结合注释了解秦王乃是秦始皇,是历代帝王中的虎狼之君,是强秦之王,其威严倨傲可以想象,所以要读得声音响亮、慢条斯理,读出“帝王范儿”;其次要关注语气词“其”的作用,用“其许”,秦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安陵君乖乖送上,所以要读出轻视、命令、咄咄逼人的语气,读出势在必得的骄横。

如秦王的解读:有的抓住标点解析,如“!”可见秦王语气强硬、态度坚定,不容争辩,把秦王的霸气表现无遗;有的抓住字解析,如“谢”,堂堂一个国王最后道歉,可见他是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有的抓住词解析,如“色挠”可见秦王欺弱怕强,关键时刻丑态百出;有的抓住句子解析,如“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绵里藏针,实质是傲慢的威胁……朗读指导预设: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施以诱饵,巧取不成,问“何也”,并非询问原因,而是问罪,可见其倨傲狂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古文知识,体会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的写法。

梳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突出中心的写法。

梳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揭示课题一、导入: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板书课题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二、细读课文,小组研讨: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4.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神态,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字、词等语法知识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先学后教点拨:1、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

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3、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4.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2.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历史背景,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体会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衬托等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体会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体会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唐雎这一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文中是如何塑造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学生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简要概括。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划分并进行概括。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发展。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唐雎和秦王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较量?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并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人物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4段,先从文中找出两人针锋相对的句子,再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

2.唐雎所举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人的例子有什么共同点?作用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回答。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补充。

3.在这场外交斗争中,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唐雎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朗读文中描写唐雎语言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从矛盾冲突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文中语句揣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发展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四、品味语言【活动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教案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布衣:平民
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仓鹰: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若士必怒 :如果缟素:穿丧服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谢之:道歉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引导学生整理重点词语
学生整理重点词语
将不明白的语学内容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4.一词多义
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惠大王加惠(恩惠)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汝之不惠 (聪明)3.词性活用
5.重点词语解释抽查。
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 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甚善: 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弗敢易:不;交换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 请广于君:扩充逆寡人者:违背轻寡人与:轻视 非若是也:像;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整理复习:根据本文内容,自己出12分的文言文阅读题,明天同学交换做。
教师提出问题:四个
学生思考,独自作答,然后交流。
板书
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疏通文意:




【难点】
3.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4.理解课文。
教学法
批注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一、朗读课文
昨天知识抽查导入新课。
疏通文意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范文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

2. 学生能够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

2. 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 讲解分析: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和课文中的道德观念。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唐雎形象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5. 总结提升: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案例分析:老师给出一些实际案例,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理解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5. 总结提升: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道德观念应用: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语文素养: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 课文文本:《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文本。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优秀6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优秀6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章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靠勇敢和智慧取得成功的人士。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他的名字叫唐雎。

(板书课题《唐雎不辱使命》)2、简介《战国策》。

二、疏通文意。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标出生字词读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弄明白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不懂的词标出来问老师或同学解决。

3、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1)解释红色的词语。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请广于君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长跪而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三、熟读背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进行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品读人物。

1、找出文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看两人是怎样较量的?较量的结果如何?从中看出人物有何性格特点?秦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盛气凌人,先发制人)唐雎“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恼羞成怒,进行恫吓)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初中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能够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记叙了强大的秦国和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本文塑造了唐雎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虽然从历史上看,这种外交胜利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唐雎大义凛然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却永远彪炳青史,令人感佩。

二、学情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篇幅适中。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较为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和较好的文言语感,在字句落实、篇章翻译上困难不大,只需要夯实重点字词,关注特殊语法现象。

在把握、概括人物形象方面有一定训练基础,但本文较为精练,且以对话为主,学生在对人物对话的细致分析上或不到位。

受限于文本展现出来的人物面貌,或难以真切感知人物风采。

三、教学目标1.落实重要文言词语,学会横向积累词汇。

2.细致分析人物对话,真切感受唐雎形象。

3.结合课外补充资料,立体感受人物风采。

四、教学难点在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结合课外材料了解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活动一:再读文本,落实字词休:休祲降于天(吉祥)行者休于树(休息)然:虽然,受地于先王(如此,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如果)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以君为长者(把)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二)教学活动二:拓展阅读,还原秦王1.分析课文中的秦王形象。

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前:秦王不说“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怫然怒“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先生坐!何至于此!”2.分析历史上的秦王形象。

《九年级语文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分析唐雎和秦王的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历史意义。

3.学习文章的对话描写和情节设置。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

2.难点:对话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法、讨论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人物形象分析
(1)再次分析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主题理解
(1)结合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

(2)讨论文章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4.对话描写分析
(1)找出文章中的精彩对话段落。

(2)分析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5.表演活动
(1)选取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表演。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6.总结归纳
总结人物形象、主题和对话描写的作用。

7.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勇敢和智慧的短文,结合唐雎的形象进行阐述。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3.品析文章语言特色,赏析其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文意,初步了解了文本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梳理文言知识。

(出示课件37)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1.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示课件38)(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1:言之有“节”,言之有“据”。

这两点是从道义方面的说话技巧。

学生2:言之有“力”,这点体现说话的威力。

教师总结:唐雎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教师追问:对你们有何启示?(学生讨论,讨论回答。

)(出示课件39)预设1:懂得一个道理: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预设2:培养一种能力: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2.同学们思考一下,机智勇敢的唐雎能够永保安陵吗?(出示课件40)(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不能。

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3.你们还知道历史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人物吗?你们能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吗?(出示课件41)(学生讨论,自主回答。

)学生1:晏子使楚(出示课件41)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

出使不受辱,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

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出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等事,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一读写一写本文的字词;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重点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第一课时一、导入由电影《我的一九—九》中著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硕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雎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释题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辱:辱没。

三、教师范读课文解决以下字音: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寝缟素色挠四、整体感知: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五、研读赏析: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

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秦王不说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4.学生齐读第一段。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卜课时内容,引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严,笔锋犀利。

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阉;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
临其境。

今天我们就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唐雎舌战秦王》,然后选择演员表演一下,大家看怎么样?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编号。

(教师随时指导)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活动安排旨在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1和2。

(二)整体感知(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课本剧
教师指点:第一场秦王要与安陵君“易安陵”,只派
个人传句话来。

故事开头就暗示着秦王恃强凌弱的蛮横
态度。

读时注意把握语气,第二场秦王口称“以五百里
之地易安陵”,后来传话的口气却很强硬,分明想并吞,安陵君虽然对秦王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
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秦王碰了钉子,不高兴,就进一步说明秦王换地是假,
吞并是真。

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对于秦王的虎
狼之威,唐雎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当秦王妄图以“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来慑服唐雎时,唐雎安安详详地回答了一句“臣未尝闻也”。

接着又提
出“布衣之怒”的威力来对抗秦王。

读时,注意表现出
唐雎的沉着、机智、敏捷。

第一场
[安陵国]
秦国使者(傲慢地):我们国君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
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
安陵君(为难地):我应该谢谢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
的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
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使者回到秦国,向秦王禀报,秦王大怒,消息传到安陵国,安陵君怕得罪秦国,派唐雎出使秦国。

] 第二场
[秦国朝廷]
秦王(怒气冲冲地):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
陵君为什么不听从我?况且秦国灭亡韩国灭亡魏国,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
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想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
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违抗我的
愿望,岂不是小看我吗?
唐雎(凛然地):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
王那里接受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到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直视秦王):小臣不曾听说过。

秦王(威胁地):天子一发怒,将有百万人死亡,血流
千里。

唐雎:大王曾听说平民发怒吗?
秦王(不屑地):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正色地):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说志士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
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博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
的有起之土,他们胸怀愤怒还没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
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

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
色的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

(说罢)拔出
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
坐,哪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活跃,同学们在编写剧本过程中,不仅把握住了人物形象,而且还在某些地方加进了自己
的创新。

在《战国策》中有许多故事都值得一读,在“士”阶层,除了唐雎不辱使命外,还有蔺相如、毛遂、晏子
等人都智勇双全为国家利益,不畏强暴,以弱抗强,最
后获胜。

我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丰
富自己的知识。

另外,《战国策》里还有许多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寓意深刻,也希望同学们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说说下列句子里加粗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而君遂寡人,轻寡人与?
(3)岂直五百里哉?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与臣而将四矣。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找出本文和《公输》里表示人称的词,说说它们各自的使用场合。

答案:1.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

唐雎奉
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而对横蛮狡诈、色厉内
荏的秦王,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
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

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1)呢(质问的语气)。

(2)吗(质问的语气)这两个语气助词,不仅表现秦王一股骄横的语意,而且有问罪责
难的意思。

(3)岂……哉,哉是“呢”的意思,有反诘语气,写出了唐雎的凛然正气。

(4)吗,说明不是普通的疑问,而是恫吓。

(5)了,含有既愤激又警告的语气。

(6)
罢了,活画出秦王轻蔑的语气。

3.《唐雎不辱使命》里表示人称的词有:寡人、吾、君、公、臣、先生。

《公输》里表示人称的词有:夫子,子,臣,我。

(六)板书设计
秦王(神色):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语气):其许寡人!→不听……何也?→轻寡人与?→尝闻天子之怒乎!→寡人谕矣。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由教案频道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