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析版)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好几把“枪”。
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枪的影子B.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C.②是③的影子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2、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A.水平向左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A.∠1B.∠2C.∠3D.∠45、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身高1.6米的小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这个像是 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小强距平面镜2米,那么他与镜中的像相距 ____米,当小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的高度变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3平面镜成像(原卷版+解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4.3 平面镜成像基础概念梳理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
2.某同学身高1.60m,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镜子是m;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如图所示,司机通过汽车后视镜可以观察到车后景物,你知道后视镜是镜。
5.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
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则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选填“a”“b”或“c”)。
6.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小华和小虎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他们分别代表物和像模拟平面镜成像,若小华向右转,小虎应向转。
(2)小华走近办公楼的自动感应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3)傍晚,小虎在河边看到的夕阳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像(填“实”或“虚”)。
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7.有一首名为《驴》的小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路蹄,水中嘴对嘴。
”其中的“水中嘴对嘴”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现象,其中的一个“嘴”是另一个“嘴”的(填“实”或“虚”)像。
以其中一个正远离水面的“嘴”为参照物,另一个“嘴”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如果其中一个“嘴”距水面10cm,那么两个“嘴”之间的距离为cm。
8.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
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小丽(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她在镜中的像。
2021-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人教版)专题15 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专题15 平面镜成像知识讲解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D.将光屏(小纸板)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够承接到像【分析】(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
【解答】解:A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把物体靠近玻璃板时,像也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D、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 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课程标准】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4.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5.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学习难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知识点2. 平面镜成虚像1.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的像,不是真正的物体,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注意: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难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知识点3. 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例如:(1)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3)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1)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2)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知识点4.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问题 1.注意“箭头”方向;2.平面镜成像一定要画成“虚线”;3.作图的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特点。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解读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十四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解读及其实验操作考试要求一. 初中升学本实验理论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 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回答问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二. 初中升学本实验操作性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一)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考试时间: 10分钟)【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 平板玻璃一块, 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 白纸一张, 三角板一对, 刻度尺一把。
【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 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8年级上册第15课平面镜成像(教师版含解析)
第15课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2.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3.认识“虚像”;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现象;5.了解生活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例子。
1.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通过光的反射作图解答平面镜成像规律;3.初步建立“虚像”的概念;4.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答实际问题。
知识点01 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如图。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3.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4.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5.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
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
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2.解释: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重点实验0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卷版+解析)
重点实验0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3平面镜成像—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含解析)
(15)平面镜成像—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知识集锦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沿着玻璃板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透过玻璃板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观察在白纸上能否呈现出像。
(4)拿另外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5)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用量角器测量蜡烛与像的连线和玻璃板的夹角。
(7)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以上实验。
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②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原理图:2、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因为人眼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所以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图中的'S发出的。
'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________。
3、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________在光屏上呈现三、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3、扩大视觉空间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2.如图甲,汽车抬头显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
专题07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②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
【例题2】(2020齐齐哈尔)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2.(2020山东聊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面且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A.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附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2)实验室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择来代替平面镜;(3)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目的是;(5)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6)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7)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8)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9)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做了如下操作: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前”或”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10)实验中,用左手将蜡烛A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点燃后,烛焰高3cm,则B蜡烛的“烛焰”高cm;(11)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1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前/后)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甲乙丙(13)拿走白板,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15)通过多次改变燃烧蜡烛的位置,找出其对应像的位置,并分别量出燃烧蜡烛和它对应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然后总结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16)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再采取下列项操作(选填“A”或“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操作.(18)有同学用围棋棋子做实验,应该在比较的地方进行;(19)根据实验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做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0)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平面镜成像--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是正立的虚像。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作图镜在中央,物像两旁,物实像虚连线虚,连线与镜必垂直。
实像与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在光屏上呈现。
(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实像和虚像都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凸面镜与凹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常被应用于路口拐弯镜、汽车后视镜等。
(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的能量集中,常被应用于太阳灶、台灯、手电筒、探照灯的反光装置等。
(3)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清澈平静的湖面上方,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变小,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不变D.像距不变,像不变2.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
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B.镜中的“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D.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3.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大小变化以及他与像的间距正确的是()A.像变大,1.5m B.像变小,2mC.像不变,4.4m D.像不变,3.6m4.如图所示,是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的一辆汽车的车牌,则汽车的实际车牌号为()A.B.C.D.5.小明发现自己在一面大平面镜中成了一个完整的像,但一不小心将镜子打缺了一个角,那么此时小明()A.不能在镜中成像B.能成像,但不完整C.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是比较小D.成像没有影响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版)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镜子中会出现一个正立蜡烛的像,但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蜡烛像的位置时,光屏上却没有出现蜡烛的像,可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存在的,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法)。
4.凸面镜特点: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射到凸面镜上,反射后成为发散光。
5.凹面镜特点: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反射后会聚到一点。
知识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分析论证(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蜡烛的像的大小与蜡烛大小相等;(2)蜡烛和它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注意事项(1)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原因是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即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也能看到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3)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可以各成一个像,当玻璃板较厚时,两个像有较大的错位,难以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将不能完全重合;(5)实验中,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6)用点燃的蜡烛做实验的优点是所成的像比较亮,便于观察;(7)白纸用于标注玻璃板的位置、蜡烛以及蜡烛的像的位置,刻度尺用于测量蜡烛以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8)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完整版)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姓名: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1)探究物体和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0 10 相同第二次15 15 相同第三次20 20 相同六、分析论证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 像和物大小相等;2.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图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3.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①研究物像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②研究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4.实验步骤:①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_____________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②探究物与像的距离关系: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沿蜡烛A和B的边缘画圆,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直线的距离③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__________像.★6.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实验器材的选取及作用(1).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玻璃板的放置要求:与水平桌面上白纸放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观察像时眼睛应在___________一侧通过平面镜去观察像.7.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两个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测量的实验数据中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蜡烛A与蜡烛B没有完全重合;②.玻璃板太厚;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特点:①.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练习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早晨,旭日东升,阳光照耀在平静的江面上,在江里出现一个清晰的太阳的像,形成江天一色的美妙景观。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满分归纳——考点方向1. 刻度尺的作用:2. 白纸或坐标纸作用:3. 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4. 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5. 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6. 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1. 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2.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注意事项 3. 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4.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5. 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 F ”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经典例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 1 所示:( 1)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 。
( 2)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 位置进行 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
( 3)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 烛的实验装置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实验结论等效替代法,归纳法 1. 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 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 在玻璃板 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 像。
2. 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 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 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 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器材作用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 2 甲所示,这是为了在纸板ENF上同时呈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把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 2 乙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 实验装置图3. 实验器材:透明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或方格纸)、笔(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利用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择较薄玻璃板的目的:避免出现重影,方便找到像的位置(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5)光屏的作用:检验是否能承接到像(6)白纸的作用:便于记录像、物、平面镜的位置,从而确定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像、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4.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①用较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①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等效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5. 实验环境: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6. 实验过程(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的原因:若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物体的像会上升到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降到水平桌面的下方,不能使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完全重合,如下图所示(2)代替像的蜡烛不能点燃的原因:若点燃,将会再产生一个像,不利于观察蜡烛像的准确位置(3)平面镜成虚像的判断: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承接不到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实验中应该在物的同侧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7. 实验结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像.8. 实验评价(1)测得的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①玻璃板太厚;①测量误差;①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没有完全重合(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使像与物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9. 实验改进(1)选择透光性差一点的玻璃板(如茶色玻璃)的原因:使像更清晰(2)用LED灯代替蜡烛的原因:①亮度大,成像稳定且明显;①可避免蜡烛因燃烧变短而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①更环保(3)用方格纸比白纸更好的原因:能更方便、更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1)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总述: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带底座的玻璃板(薄厚不同的两块玻璃板)、白纸、两支蜡烛A和B、笔、光屏,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完全相同。
(2)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最好选用茶色(选填“茶色”或“无色”)玻璃板.(3)如图甲先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选填“厚”或“薄”)玻璃板沿直线MN垂直放置在白纸上.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水平放置,将另外一条直角边贴近玻璃板,若三角板的竖直直角边和玻璃板贴合,则说明玻璃板是垂直的。
要点 1.玻璃板的选取要求:实验时,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会形成两个不重合的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越接近重合,更容易确定像的位置.(4)实验时将未点燃(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蜡烛B (选填“A”或“B”)一侧从多个方向观察,直到蜡烛B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物与像的等大,此位置即为像的位置,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将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要点2.等效替代法的应用:(1)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替代点燃的蜡烛A.(2)确定像的位置:用未点燃的蜡烛B代替点燃蜡烛A的像.(5)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普遍性。
(6)小王提议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4)问步骤多次实验,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白纸上,连接物点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它们的连线垂直玻璃板.若实验中没有尺子,为了探究物、像与镜面MN′的位置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每一组对应点沿着MN边对折,观察每一组对应点是否重合。
(7)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你的办法是将玻璃板后方放置一块光屏,此时应从蜡烛B (选填“A”或“B”)的这一侧观察成像情况.要点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8)(玻璃板平移、倾斜)(2021荆州)小明和同组小芳还进行了下列的操作:①小明仅将玻璃板从图丙的1位置向右平移至2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A (填字母).A. 蜡烛成像仍在B处B. 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C. 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要点 4.像的位置与镜面位置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物体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可判断像的位置.①(2020苏州改编)小芳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A一侧倾斜如图丁,此时蜡烛A的像应是A2 (选填“A1”“A2”或“A3”),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9)(厚玻璃板)(2022扬州)另一小组用5 mm的厚玻璃板进行实验,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方,观察到A有两个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蜡烛B,使之与蜡烛A较亮的像重合,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如图戊所示,此时物到镜面的距离为AC (选填“AC”或“AD”),像到镜面的距离为BC (选填“BD”或“BC”).可沿MN (选填“MN”或“PQ”)方向移动蜡烛A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10)(装置改进)(苏科八上图改编)实验完成后老师提出用方格纸和棋子进行实验如图己.①与图甲装置相比优点是可以直接读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写出一条即可).①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棋子的像较暗时,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照亮棋子(选填“照亮棋子的像”或“照亮棋子”).要点5.成更亮的像的方法:物体要成更亮的像,必须要有足够的光线射向平面镜.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玻璃板(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面上,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如图甲,他用未点燃(“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这里用到了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发”或“替代法”);(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如表:物距u(cm) 5.0 6.07.08.0像距v(cm) 4.5 5.5 6.57.5分析实验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原因是:物距是A到玻璃前面的板的距离,而像距是像到玻璃后面的板的距离,所以测量出的像距小于物距;(3)小柯把蜡烛放在A1、A2、A3三个不同的位置多次实验如图乙,这样做的目的是B;A.减小误差B.避免偶然性(4)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在纸上,而是如图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A2(“A1”、“A2”“A3”);(5)小柯在像处放一张白纸做光屏,不透过(“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
若光屏上不能看见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6)小柯在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2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A。
A.0cmB.1cmC.2cmD.4cm【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来代替点燃的蜡烛A的像,以便确定像的位置,这是利用了代替法。
若蜡烛B也点燃,不易判断A的像的位置。
(2)由图甲知,物距是A到玻璃前面的板的距离,而像距是像到玻璃后面的板的距离,所以测量出的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应是像到玻璃前面的板的距离。
(3)图乙中,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多次物距与像距,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图丙中,玻璃板倾斜放置,据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成A2处。
(5)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透过玻璃观察,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仍能观察到像,所以要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应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
(6)实验中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蜡烛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1)未点燃;替代法;(2)物距是A到玻璃前面的板的距离,而像距是像到玻璃后面的板的距离,所以测量出的像距小于物距;(3)B;(4)A2;(5)不透过;(6)A。
3.宁宁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所示,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N,用激光笔沿着白纸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
①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如图甲)。
①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纸面。
②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③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a、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b、像与物分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①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白纸能反射光,形成光路,这样实验效果更明显。
②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因为纸板没有和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线OB.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①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②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③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