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2、认识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授课时间:2012年4月2日星期一第二节

授课教师:滕立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艺术家都有谁?(学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二、学习新知: 33′

1、学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生字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2、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3、抓住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是什么令你感动,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你从常香玉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读了常香玉的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艺术家的赞美。

5、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三、总结: 3′

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四、知识拓展: 1′

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艺术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板书技能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我觉得虽然形式不是很新颖,但很全面,很实用。不足: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要深入挖掘文本,真正唤起学生心中真切的情感体验。

爱国奉献(下)_第三十九章 常香玉为抗美援朝义演

一生不怕艰辛劳累进行义演的豫剧大师常香玉,五十年代二十几岁就获得“爱国艺人”荣誉。1951年夏,由常香玉发起,她和她的民营剧社,决定用义演的收入,捐献一架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捐献的数额——十五亿元(旧币,折合新币十五万元);完成时间——半年左右。消息传出,群情振奋,也有人将信将疑,认为靠一个仅有59人的民营剧社(其中还有从9岁到17岁的学员)完成这么大的捐款,恐怕是“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不低。”但常香玉是拿定了主意。 她得到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市长方仲如的支持;出发那天,西北大区抗美援朝分会会长、西北大学校长李敷仁致欢送词,西北文联主席诗人柯仲平即兴赋诗壮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宣传部长张稼夫,大力支持香玉的爱国热情,指令西北文化部派3名国家干部协助剧社进行捐献演出活动。常香玉在欢送会上代表剧社全体同志表了决心。她这次捐献飞机义演,宛似战士出征,不打胜仗决不回还。她和爱人商议后,卖掉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她的3个孩子,大的不足7岁,小的刚刚3岁,全送进托儿所;她还表示,捐献义演期间,她和爱人不拿工资,但要保证全体演职员的正常收入。她的热情,她的为国奉献精神,激励了剧社的每一个同志。欢送大会上,送别的人们掌声如潮,旗帜如云。 香玉剧社义演的第一个城市是当时河南省会开封。古城大为轰动,街谈巷议常香玉:“她是抗战前在咱开封唱红的!”“香玉仗义,不爱财,同刘家两个省主席(刘镇华、刘茂恩,分别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和河南省政府主席)大不相同——两个省主席,不如一个常香玉。十几岁,她就为老家修石坝义演!”……8月下旬,常香玉的剧社到郑州演出,一位老大娘,步行几十里提一篮新鲜鸡蛋来“看看常香玉”。香玉要给大娘钱,大娘说:“闺女,我不是来这儿卖鸡蛋哩!要卖鸡蛋,俺不用跑这么远。这是我老婆儿的心意,你得收下。你爱国,就不兴大娘爱爱你?” 1951年10月,香玉剧社到达中共中央中南局当时所在地武汉市。湖北省和武汉市隆重举办欢迎茶会,相互致词后,联欢清唱。香玉唱了《拷红》中的《佳期》一段。汉剧名演员陈伯华、楚剧名演员沈云陔、京剧名演员言慧珠,都唱了一段拿手戏。兄弟剧种名演员支持“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的诞生,使剧社全体同志深受鼓舞。在江城武汉演出即将结束时,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同志接见常香玉同志。在简朴的客厅里,身穿灰布制服面孔清癯的邓子恢握着香玉的手说:“对不起,前些天去北京开会,没有来得及欢迎你。”香玉说:“邓书记很忙,我们不该打扰你。”邓子恢同志说:“你们决心捐献一架飞机,这种精神了不起,我们要号召大家向你学习。学习你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临别前,邓子恢高兴地答应题字留念,在香玉拿出的一个精致的硬皮本子上写下一行非常流利的行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香玉剧社到达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演出。广东话河南人难听懂,但与广州人的情谊,立刻沟通了。有的剧场为香玉剧社降低场租,有的不要场租。一次换台时,10位搬运工人用大板车为剧社搬运戏箱,从午夜干到黎明,给他们工钱,工人们谢绝了。他们说,要是收捐献义演的钱,那就太没觉悟了。并且表示,下次换台,还由他们承担搬运任务。在广州演出期间,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主席的叶剑英同志,会见了香玉和剧社其他负责同志。当他得知剧社演职员没带蚊帐时,立即通知省政府有关部门,给剧社送去60条洁白的新蚊帐。香玉请叶剑英同志题词,他欣然提笔写下:“爱国艺人——书赠常香玉同志叶剑英题”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 常香玉的资料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常香玉的资料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常香玉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1923年-20XX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等。 常香玉人物生平 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连演3场,轰动开封。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案)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常香玉对自己和家人小气,对祖国和人民大方的故事。课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述了常香玉对自己、对家人的“小气”,实际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她一生都在进行捐助活动,把她“小气”节省下来的钱大方地捐给了国家和人民,直至临终时也没有停止。文章高度评价了常香玉德艺双馨的崇高形象。 设计理念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对比中了解常香玉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忠心为国为民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常香玉的生平资料和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戏曲,揭示课题 1.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段戏吗?你们知道这是谁演唱的吗?她就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 2.请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3.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读一读《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通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课文是围绕“小气”和“大方”这一对反义词来写常香玉的故事的。 [组织学生三次读文,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浏览时求整体感知,再读时重深入了解。]

“香玉剧社号”飞机

“香玉剧社号”飞机 导读: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 (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 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习题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习题 一、基础题。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姆()慷()慨()囊() 2.形近字组词。 慨()慷()巩() 概()康()凡() 二、综合题 1.造句。 慷慨大方: 情理之中: 2.根据原文填空。 对()、对(),省了又省;对()、对(),慷慨解囊,这就是我们的豫剧大师,()的艺术家()。 三、拓展题 1. 熟语奇趣屋。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先生,曾给小朋友十分形象生动、饶有趣味地讲解了“聪明’’二字。人有四件宝: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眼睛;第三件宝:红门楼,白门楼,里面坐个胖娃娃——嘴巴;第四件宝:小白孩,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脑子。这四件宝(耳、目、口、心)合起来就是一个“聪”字。让耳朵多听、眼睛多看、嘴巴多说、心里(实际是脑子)多想,巧用这四件宝,日日用,月月用(日、月合成明),天长日久,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1.你想变得聪明吗?请你把下面关于“耳、目、口、心”的成语补充完整。 眉开()笑()是()非()旷神怡

出()成章痛()疾首()()一新 2.巧填“黑”、“白”叠词。请把恰当的叠词和句子用线连起来。 白茫茫 (1)整片森林( )的,一点亮光也透不进来。 白蒙蒙 (2)远方是一片( )的芦苇花。 白净净 (3)这屋子里( )的,怎么不开灯? 黑漆漆 (4)娃娃那张( )的小脸,真讨人喜爱。 黑沉沉 (5)车站前( )的一片人潮,挤都挤不过去。 黑压压 (6)海面上飘满着( )的雾气。 3.成语中也不乏叠词,请将叠字成语连线。 (1) ( )两两 a草草 (2) ( )有条 b栩栩 (3) ( )了事 c依依 (4) ( )如生 d三三 (5) ( )不舍 e井井 4.我们做个改叠词的游戏。将下列词语改为三个字或四个字的词语。 例:油腻——油腻腻——油油腻腻 白嫩———— 甜蜜———— 5.日积月累。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鲁迅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精彩的豫剧教学设计

版本出处:校本教材 课题:精彩的豫剧 教学年级:二年级 执教者: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宋淑娜 教学目的: 1.了解豫剧文化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豫剧的美。 3.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艺术空间,打造校园艺术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2.通过豫剧的欣赏了解豫剧知识,了解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行当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角色行当的辨认。 2.表演形式的分辨 3.能够运用豫剧念白方式说话,能够唱简单的豫剧唱段。 教学中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教学思路: 课件制作过程中剪辑了多段视频做到恰如其分,让视频表现的内容正好为教学服务。 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吸引学生

热爱传统艺术,继而学习它,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作业要求: 1、加上表演学段儿豫剧 2、根据“亲家母你坐下”创编戏词,并表演。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题艺术字卡 人物角色图片:生、旦、净、丑的图片。 组织教学: 用河南方言以念白方式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行要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因为她们听说河南豫剧十分精彩,就想一睹为快。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精彩的豫剧》吧! 讲授新课: 一、以第三者的口吻简单介绍我国戏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 老师:“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对话。” 白雪公主说:“中国的戏曲很有名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听说河

常香玉对花木兰的塑造

常香玉对花木兰的塑造 摘要 豫剧属于我国的重要剧种,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演员,她的艺术贡献是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和深入总结的。本文选用了常香玉的代表性剧目《花木兰》,通过对《花木兰》创作手法,唱腔表现等方面的学习,分析常香玉等艺术家对花木兰这一伟大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常香玉,豫剧,花木兰,人物形象 引文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豫剧是曲艺的一个重要的剧种。豫剧凭借唱腔响亮、旋律通俗的特点长久以来吸引着无数戏曲爱好者。2006年5月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是豫剧的一个代表人物,她所创立的“常派”艺术在中国的曲艺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在对豫剧唱腔兼容并蓄、革新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使得唱腔艺术的科学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常香玉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她为国家捐赠飞机的壮举,感动了一代代的中国人。本文就将以豫剧《花木兰》中的经典唱段为例,对常香玉的人物塑造手法进行学习。 一、豫剧《花木兰》诞生的背景 《木兰辞》是一首瑰丽的叙事长诗,诗中讲述了我国北朝时的一个感人故事,一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抵御外患的姑娘--她驰骋疆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征战中戎马生活载,屡建奇功。功成名就之后,她不贪富贵,不谋官禄而返乡奉亲。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长期在我国民间流传。花木兰光辉的名字也一直被我国历代人民传颂和敬仰,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豫剧《花木兰》的诞生,也是在一个伟大的背景之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西安市的一个动员抗美援朝的群众集会上,常香玉登台讲话了,她,忽然举起钢铁般的拳头,挥舞高呼“我是个演员,我要以我的演出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第二天,她和香玉剧社的同仁们商量定,要义演来为国家捐献一架战斗机—“敌人轰炸我们,我们就不能把歌声变成炸弹去轰炸敌人吗”。这个动议得到了当时党的西北局负责人习仲勋的热烈支持,并且接见了常香玉,赞扬她的举动是爱国主义行动。常香玉回来给剧社的同仁们说“领导说我们这是爱国主义行动,爱国主义行动也得有爱国主义剧目。”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迅速创作出了新编豫剧《花木兰》,他们根据《木兰从军》改编成的剧本《花木兰》,能够很好地体现原作品的精神,把《木兰辞》加以形象化,情节和场次的安排,基本上和《木兰辞》一致,而通过了阵上救元帅、见北鸟南飞而定破敌夜袭的计策以及养伤时的幻想,更加突出了花木兰这个人物。 由此可见,《花木兰》这部戏曲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它本身就是当时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这个非常的创作背景,使得花木兰的形象更加伟大,也使得这部戏曲更广受群众喜爱。《花木兰》这部戏引起了广大的反响,在国内举行了全国巡演,筹集了大量的捐款,常香玉把义演筹集来的15.2亿人民币(旧币),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隋晓飞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艺术家常香玉对自己和家人小气,对祖国和人民大方的故事。课文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述了常香玉对自己、对家人的“小气”,实际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她一生都在进行捐助活动,把她“小气”节省下来的钱大方地捐给了国家和人民,直至临终时也没有停止。文章高度评价了常香玉德艺双馨的崇高形象。 设计理念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在对比中了解常香玉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忠心为国为民的伟大形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

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常香玉的生平资料和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戏曲,揭示课题 1.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段戏吗?你们知道这是谁演唱的吗?她就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 2.请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 3.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读一读《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欣赏常香玉老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通全文,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课文是围绕“小气”和“大方”这一对反义词来写常香玉的故事的。 [组织学生三次读文,读的形式不同,读的目标明确,读对、读流利、读懂。浏览时求整体感知,再读时重深入了解。] 三、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小气”和“大方”表现出常香玉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1.小组合作讨论。 (1)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描写了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2)你从常香玉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艺术家的赞美吗? 2.汇报。 汇报时小组成员可以用朗读加谈理解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浅谈豫剧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代表流派 我出生在豫西南的一个城镇,在还不会唱流行歌曲的年龄,就会哼唱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但由于时代原因、也由于学业紧张,对于豫剧的了解一直没怎么进步。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我做了认真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豫剧的特点、发展历史、文化底蕴、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一:豫剧概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俗名“靠山吼”。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豫剧在声腔上属梆子腔系,唱腔分为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飞板。唱腔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加之极具口语化的唱词,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后以板胡代替二弦。武场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手镲、梆子、手板等。 豫剧的角色行当为“四声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即一鼓二锣仨弦手,梆子手镲共八口)俩箱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四生是大红脸、二红脸、小生、边生;四旦是正旦、小旦、老旦、帅旦;四花脸是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豫剧流派分祥福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等四派。其中,豫东调和豫西调占主导地位。豫东调多用假嗓,声音高亢轻快,兼之多夹花腔,故它以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见长。豫西调则多用真嗓,悲壮低缓,又多夹哭腔,故长于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 二:豫剧的发展历史 开封地处中原,自古人烟稠密,生产发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两宋时期,“百戏”繁衍,“京瓦会议”兴盛。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当时的开封“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噪杂十余里”。而且“奇巧百瑞,日新耳目”。两宋以后,一方面由于民间乐舞开始为新兴戏曲和曲艺形式所融合;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转向南京、北京。所以,河南的民间乐舞相对衰落,但从民间乐舞中吸取了大量滋养的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却迅速成长起来。豫剧——“河南梆子”就是在这种历史转折中由地方民间音乐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明末清初,开封是中原有名的商业重城,文化交往非常昌盛,如《清稗类钞》中所记:“土梆戏者,汴人相沿之戏曲也。其节目大率为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及征战赛宝之事”。清末民初,豫剧已经成熟,不仅有了班社、名演员、剧目,而且因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是豫剧的兴旺发达时期。此时战争频仍,军阀混乱,灾祸不断,而豫剧却靠着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20年代后期,豫剧班社开始从农村乡镇的“地摊”、“高台”进入城市,并建立固定的演出剧场。30年代初,涌现出大批女演员如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常香玉、汤兰香等“五大坤伶”,为豫剧唱腔和表演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常香玉,把豫东、豫西两大唱腔流派揉为一体,使豫剧音乐面目一新。 解放后豫剧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特别是60年代,涌现出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李双双》、《朝阳沟》、《冬去春来》、《杏花营》等。近年来,豫剧艺术更为精湛,79年,由省豫剧二团的牛得草、吴碧波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参加北京国庆30周年演出,获创作演出一等奖。

《游园不值》 之一

《游园不值》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

论常香玉的唱腔艺术

论常香玉的唱腔艺术 一、研究缘起 豫剧又叫“河南讴”、“靠山吼”、“土榔戏”、“高调”、“河南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河南梆子”是对豫剧最为普遍的称呼。上一世纪30年代,有人用“豫剧”一词指称河南所有的地方戏剧种,虽包括豫剧但并非它的专有名称。到了上世纪50年代,“豫剧”才成为单独指称豫剧的专有名词,同时也被普遍承认。河南豫剧至今己有三百年的历史。几经兴衰,豫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品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梆子即豫剧在清代末年已流传河南大部分地域,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形成同一个剧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唱腔、表演、甚至上演剧目都具有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地域分支: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后来因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的血缘关系较近,在曲调和音乐风格上基本相同,豫剧后来形成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大艺术派系。1980年,河南省文化局举办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阎立品被誉为“五大名旦”,“五大名旦”在传播过程中慢慢演变为“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常派”最为著名,被誉为“豫剧皇后”。她以自己独特的唱腔塑造了不同的光辉艺术形象,使豫剧艺术不断繁荣和兴旺,使豫剧进入了百花争艳的新时代!常香玉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和热爱的豫剧演员,也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戏曲艺术家之一。她的演唱艺术被人们推崇和热爱,并能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笔者童年也曾受其影响。无论是她的刨腔方法还是唱腔的演口昌方法,在豫剧唱腔音乐发展史上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而且在豫剧唱腔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未来发展中更弥足珍贵。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豫剧唱腔的传统规律,而且善于在继承民族遗产的基础上,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性地发展豫剧的唱腔,同时又能通过吸收兄弟剧种的优秀唱腔来丰富豫剧艺术。由她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多彩的唱腔和演唱方面的经验,不仅在豫剧界、戏曲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的声乐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因此,对常香玉的演唱艺术进行学习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花木兰》又是常派最有代表性的演出剧目之一,也是中原人最喜闻乐见的一部戏,常香玉真情满怀的表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B卷【新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基础达标 我会做(45分) 一、汉字城堡(23分)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教诲.(huǐ huì) 神韵.( yùn yūn) 怵. 三分 (chù shù) 洛.阳(luò gè) 霎.时 (shà qiè) 大名鼎. 鼎(dǐng díng) 2.给加点的多音字分组。(10分) A .横.财 B .横.行 C .横.竖 D .蛮横. (1)héng( ) (2)hèng( ) A .梨核.儿 B .核.桃 C .煤核.儿 D .核. 心 (3)hé ( ) (4)hú ( ) A .子弹. B .弹.力 C .弹.药 D .弹. 琴 (5)dàn ( ) (6)tán ( ) A .弯曲. B .曲.折 C .歌曲. D .乐曲. (7)qǔ ( ) (8)qū ( ) A .卷.起 B .试卷. C .蛋卷. D .卷. 宗 (9)juǎn ( ) (10)juàn ( ) 3.辨字组词。(6分) ?????贩( )板( ) ?????盲( )肓( ) ?????恬( )活(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花】①模糊不清;②用掉;③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④供观 赏的植物。 (1)常香玉恨不得一分钱掰两半儿花. 。( ) (2)我最喜欢看桃花. 了。( ) (3)学技术要真功夫,而不是花. 拳绣腿。( )

(4)奶奶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了。() 二、词语广场(16分) 5.看拼音写词语。(5分) pǔxiěkuòchuòtáo zuì guāpiáo zhuàn qián 6.选词填空。(7分) 央求要求乞求恳求 (1)那个乞丐()我们再多给他一点儿钱。 (2)达·芬奇()父亲让他拜一位画家为师。 (3)老板()我必须把明天的任务表做出来。 (4)面对这诚挚的(),我怎能不答应? 纯熟熟练熟悉 (5)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地掌握了英语。 (6)他不敢相信,那么()的一个人,如今变得这样陌生。 (7)这首曲子贝多芬弹得多()啊!感情多深哪! 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一()茅屋一()蜡烛一()泥人()的脑袋 ()的手艺()的曲子()的家具()的作品三、句子花园(6分) 8.海张五的泥像被泥人张摆出来贱卖。(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玉剧社号

香玉剧社号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 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 (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 五、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13 香玉剧社号 拿出积蓄 捐献飞机卖掉汽车多次立功 (为抗美援朝)全国义演 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香玉剧社号》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香玉剧社号》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3.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个体思考,全班交流中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2. 在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潜心品读中感受常香玉的爱国情怀,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突破: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明晰为了捐献飞机常香玉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第二步,抓住文中相关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潜心品读探究,感受艺人的爱国情怀,

并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猜猜她是谁 (课件出示黄道婆、南丁格尔、常香玉的图片) 2.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捐”) (2)常香玉捐飞机的动力是什么?(板书“爱国”) 二、自读课文,感受常香玉所为 1.教师谈话导入:是的,爱国情怀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常香玉就是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做出了捐献飞机的壮举。那么常香玉是怎样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6—8自然段想一想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克服困难捐献飞机的? 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3.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拿积蓄、卖车房、送孩子、不特殊、劝别人) 三、精读课文,感受常香玉精神 1.导语:常香玉为了捐飞机做了这样五件事情,那么捐飞机困难

河南豫剧

『河南』[评论]中原文化:豫剧 访问数:8820 回复数:47 楼主回复 作者:leonlaid发表日期:2005-5-17 20:22:09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景亮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 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 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3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2、认识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授课时间:2012年4月2日星期一第二节 授课教师:滕立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3′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艺术家都有谁?(学生交流)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二、学习新知: 33′ 1、学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生字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2、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3、抓住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是什么令你感动,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你从常香玉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赞美的语气。读了常香玉的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艺术家的赞美。 5、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三、总结: 3′ 学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四、知识拓展: 1′ 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艺术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板书技能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我觉得虽然形式不是很新颖,但很全面,很实用。不足: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来。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要深入挖掘文本,真正唤起学生心中真切的情感体验。

常香玉的小气和大方

《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四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 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常香玉的生平资料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小气与大方”,同学们,在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小气与大方是一组反义词。 2、小气与大方是表现人的性格,那么用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不矛盾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 板书补齐题目。 3、(播放课件)你对常香玉的了解有多少?请同学们介绍一 下。 预设:a。常香玉一名豫剧艺术家。

b.代表作有《共木兰》、《人难色马叫》、《拷红》等。 c.原名张妙玲,是河南巩县人。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一步——知,自由读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学习,品析人物品质 1、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 成第二步——议,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 2、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你在常香玉的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并指导朗诵。 在汇报时,教师适时指导常香玉的小气和大方、体会人物的语言,在对比中,加深对常香玉的爱国情怀的感悟。 2、常香玉“小气”得不尽情理,那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严格要求,并不是真正的小气;常香玉慷慨大方让人感动落泪,那是对国家、对人民。此时此刻,“小气和大方”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还矛盾吗?(不矛盾) 3、常香玉爱国爱民,她的爱是崇高的,她是一们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的品行和艺术水平得到人们的赞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的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 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风雨里。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少年的常香玉开始创造。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常香玉的演唱“四不像”。常香玉说:“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和平是什么?忽然有一天,美的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在舞台上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常香玉号”。谁说歌声不是炮火?“常香玉号”就是歌声,歌声就是飞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的上空,歌声就是歼灭了气焰嚣张的敌人。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生的舞台上。常香玉的后半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站在戏曲学校的讲台上的。她五十多岁的时候,还每天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们一同起床,一同做操,一同踢腿,一同下腰,一同“啊啊啊”地去迎接每一轮都很新鲜的朝阳。她收了许多徒弟,她对徒弟们像对自己的亲闺女那样传授做人的经验,传授从艺的体会。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她为了校正王希玲的一个念白、虎美玲的一句唱腔、王惠的一个跪步,而一遍一遍地亲自念白、而一句一句地反复演唱、而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把跪步做得出神入化。王惠是个有心人,她在学跪步的时候竟然带着照相机,让旁边的人把老师的形象拍摄下来。多少年以后,王惠还经常拿出来那一张照片。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未来的事业中。她在十几年以前就经常说,艺术是永远不应该长白头发的。忽然有一天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宣布了设立“香玉杯”艺术奖的决定。新闻记者们如获至宝地抓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一直延续了15年,延续到今天。15年来,“香玉杯”历经9届评选,已先后有河南的、山东的、江苏的、湖北的、安徽的、河北的、甘肃的、新疆的等8个省区的一百多位戏剧新秀获此殊荣。文化部长来颁过奖,省委书记也颁过奖,当他们把那盛满希望的奖杯颁发给艺术的下一代的时候,那杯子很重,他们赞扬那杯子里盛着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一种信念,那信念叫做:未来。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5单元《刘大哥讲话里太偏》教案设计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豫剧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一)、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 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1)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2)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二)、戏曲百花园 1、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 黄梅戏《打猪草》; 粤剧《荔枝颂》; 豫剧《白蛇传》; 昆曲《牡丹亭》; 沪剧《罗汉钱》; 京剧《苏三起解》。 2、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