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应激反应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生活事件 人格特征
5、肿瘤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和情绪 人格特征
6、支气管哮喘 心理应激 职业环境 人格特征

1.3 应激源
1、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 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内部和外 部 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 性分: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 文化性 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控制 性和不可控制性
第二节
4.3 常见的心身疾病
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和确认 最早的一种心身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
心理应激 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 人格因素
2、原发性高血压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最 早被列为心身疾病的疾病之一。 情绪因素 环境与文化因素 人格特征
2、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国外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门诊 与住院调查的结果约为1/3。
人群特征 ①性别特征 ②年龄特征
③社会环境特征
④人格特征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心身疾病 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
4、应激的概念 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 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 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它 是一个连续的、受多种中介因素影响的 动态过程。
输入
中介
反应
结果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应激源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Leabharlann Baidu
行为反应
综合反应
躯体性事件 心理性事件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1、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1)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A、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B、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 活动的必要条件。
2)消极影响 A、躯体方面 研究证实,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会 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由于个体心身 反应表现为持续的病理性改变,会形成心身疾病。 B、心理方面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高强度的、持续时间过长的 应激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发展缓慢或 停止,甚至出现发展危机,导致适应不良行为和精 神障碍的发生;对成人来说,应激会打破原有的心 理平衡,出现心理功能失调,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崩 溃,发生精神障碍;对老年人而言,则可能会引发 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一节
应激概述
1.1 应激的概念 1.2 应激理论模式 1.3 应激源
1.1 应激的概念
1、坎农的稳态与应激 20世纪20年代,生理学家坎家提出稳 态学说和应激的概念,是应激研究的起点。 1)自稳态(内稳态):正常机体主要在神 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 境因素作用下能够维持各器官系统机能和 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的动 态稳定性,这就是自稳调节控制下的“自 稳态”,或称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应激反应系统
社会性事件
文化性事件
1.2 应激理论模式
1、应激过程模式示意图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生 活 事 件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健康 疾病 疾病
社会支持
人格
应激过程模型基本上还是单维的,只是反映应激各 国内姜乾金有关心理应激示意 有关因素之间的部分关系,其中心点指向应激反应。
Cannon的应激概念
战斗! 战--逃反应
逃 离
2、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与应激 1936年塞里提出“一般适应综合征”和应激概念, 标志着现代应激研究的开始。 一般适应综合征:不同性质的外部刺激,引起的 机体反应都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各样的不同因 素都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 激症候群。GAS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 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其作用在于维持有机 体功能的完整,它的产生一般经历警戒期、抵抗 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2、社会支持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的假说
1)独立作用假说 也称为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 理论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 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 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由于此结论源自研究的统计 结果,即统计结果仅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反 应症状的主效应,而未出现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 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故称作主效应模型。
2、应对方式的分类
1)Philip G.Zimbardo根据应对的目的将应对 分为两类 A、通过直接的行动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 关系,如抗争、逃避、妥协等。 B、通过麻痹自我感觉的活动以身试法自我,而 不是改变应激源,如使用药物、放松治疗、分 散注意、幻想等。
2)Bililings和Moss将应对方式分为三种 A、积极的认知应对:个体希望以一种自信有 能力控制应激的乐观态度评价应激事件,以便 在心理上有效地应对应激。 B、积极的行为应对:个体采取明显的行动, 希望以行动解决问题。 C、回避应对:个体企图回避主动对抗或希望 采用间接方式缓解与应激有关的情绪紧张。
2.4 人格特征
人格影响应激过程一般通过暴露差异假设和反应差 异假设这两种机制。 1)暴露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exposure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程度,从 而导致应激反应不同。这种情况发生在应激源是 人格与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的情形下。可称之为 直接效应。 2)反应差异假设(differential reactivity hypothesis) 即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这种情 况发生在人格缓和应激源与应激关系的情形下, 可称之为缓和效应。
2、影响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因素
1)应激源的性质 2)个体差异
第四节
心身疾病
4.1 心身疾病概述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4.3 常见的心身疾病
4.1 心身疾病概述
1、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障碍或心理生理疾 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 碍。
2)缓冲作用假说 也称为缓冲器模型(the buffering model)。这种 观点认为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其能缓冲 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损害,但其本身对健康无直接 影响。这种缓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对潜在应激事件的 认知评价,即由于个体认识到社会支持的存在, 不会把潜在的应激源评价为现实的应激源。 其二,应激源产生后,足够的社会支持可帮助 个体消除或减弱应激源,并对应激源进行再评价, 从而缓解应激反应症状。
1、认知反应
2、情绪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1. 逃避与回避
2、退化与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 物质滥用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1、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2、崩溃
3、延缓性应激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自我报告法 行为测量法 生理和生化测量法
3、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 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 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应激 人格特征
4、消化道溃疡
是较早公认的常见的心理疾病。人群 患病率可达10%以上,男性是女性的2~4倍。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84%的 初患或复发的消化道溃疡病人,在症状出现 前1周受过严重的生活刺激 。
3、拉扎勒斯的应激、认知评价与应对 20世纪60~80年代,以拉扎勒斯为代表的心理学 家得出认知评价及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重要中介 作用。他认为应激刺激或生活事件虽然是应激源, 但应激反应是否出现以及如何出现,决定于当事 人对事件的认知。 应激只有在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需求的能力 之时才存在。如果某人应对能力很强,应激便不 会产生,即使是旁人可能把这种需求看成了应付 的极限。反过来讲,如果某人应对能力很弱,应 激就会产生,即使在旁人看来这种需求会轻易解 决。
3)Lazarus和Folkman根据应对的指向性 将应对分为两类 A、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 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 B、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 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
2.3 社会支持
1、概念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指个体与社会各方 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 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 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在应激研究领域, 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 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它可分 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指个体与社会所发生的客观的或实际的 联系程度,包括得到的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 网络关系。 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 被理解和满意的程度。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护理学院 阎振瑛
掌握:
1、应激、应激源、应对、社会支持、心身疾 病的概念。。 2、一般适应综合征 。 3、应激源的分类 。 4、应激的中介因素 。
熟悉:
1、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 2、常见心身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肿瘤等)。
了解:
1、应激的理论模型。 2、心身疾病分类。
应激心理反应模式
2、应激系统模型
该模型认为应激有关因素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从因到果 或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应 激系统模型具有以下特征: ①应激是多因素作用的系统; ②各因素相互影响,可能互为因果; ③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⑤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根据应激系统模型,个体可以对刺激作出不同的认知评 价,从而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和利用不同的社会支持,导 致不同的应激反应;反过来,应激反应也影响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直至生活事件;同样,认知评价、应 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也分别各自或共同影响其 他因素或者反之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它们既可以是因,也 可以是果。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2.1 认知评价
2.2 应对方式
2.3 社会支持
2.4 人格特征
2.1 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 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估计。 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 动和心身反应,因而在生活事件到应激反 应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对同样的 应激源,认知评价不同,所引起的应激反 应也截然不同。 认知评价既在一定程度上受个体人格特征 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又影响着应对方式。
2.2 应对方式
1、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又称应对策略或应付,是个 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 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它和 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心理和自我保护措施,但 应对是潜意识的,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意识和行为的,是应激 理论的概念。 应对方式受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