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资料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区别和联系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让你有适度的紧张感,所以演讲的开头和结束语还要靠你自己编,相信我是为你好。

1变法运动的背景不同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国土被帝国主义瓜分,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名族资本主义的一个初步发展,这就奠定维新运动的一个阶级基础,在受“新思想”影响的一群中国人中就主张维新运动。

企图通过这样结束中国这一腐朽的统治面貌。

而日本,在19世纪中期,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弹。

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而在一些发达地方,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

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

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开始开展明治维新。

2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变法的结果也不同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是出生在封建家庭,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虽然英、日两国对维新运动有试探性的支持和帮助。

但太平天国的运动失败,革命处于低潮,社会相对处于稳定,而引导革命的先进分子都自幼出生在书斋,参加社会实践少,改革依据源于书本,能力较差,面临的困难不在少数,一方面受社会各阶层顽固势力的阻扰,而本身改革涉及多方面,没有侧重点,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行不通的。

而另一方面他们实施改革太依赖于当时的皇帝,疏远了群众,导致缺乏与其他阶层的联系,势必就会孤军奋战,而同时在其改革进度上显得操之过急,急功冒进,种种原因势必导致维新运动的失败。

再来看日本,同样是在面临种种不平等条约,但是当时的日本诸藩割据,当却处于革命高潮期,社会相对动荡,发动革命就能带动更多的革命者,而他们的领导人多数出生于幕府时代,生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同时得到英美国家的帮助,这样就很好的借鉴英美国家经验,无疑是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而当时所有的阻力都来自幕府,革命就特别有针对性,同时日本所辖地域狭窄,这样力量就比较集中,同时影响就会很快,而当时的革命者也善于利用人名群众革命决心和力量,以政权建设为中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取得了明治运动的成功。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一.概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和胁迫之下,以天皇为中心的至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此运动具有全面西化和资本主义的色彩。

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三权分立、学习技术、新兴产业、文明开化、发展教育等,使日本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与威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也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给邻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一场改革。

因其共历时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有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教育、发展农工商等。

当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被囚,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1.社会背景明治维新发生之前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时代——德川幕府。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而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强大的商人、武士、诸侯和反对幕府的农民组成了“倒幕派”。

自“黑船事件”后,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民间倒幕派呼声更加强烈。

在“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之后,许多人士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控制,就必须要推翻幕府统治。

各地武装倒幕运动风起云涌。

戊戌变法发生之前,中国刚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由于朝廷的镇压,各地武装革命处于低谷状态。

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内忧外患之下,由“公车上书事件”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2.宗旨目的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推翻腐败的德川幕府统治,将王权奉还与天皇。

再以天皇为中心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富国强兵,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控制。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改良封建社会,学习日式发展富国道路。

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师夷长技以自强”,救亡图存。

3.支持与阻力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由于天皇的表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日本人愿意吸纳西方文化,以西方人为师。

主要阻力是幕府。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异同: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1.发生的背景不同:戊戌变法发生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中国,明治维新发生在明治政府已经建立,封建势力处于弱势时期。

2.领导者的实力不同:明治维新掌握实权,戊戌变法依附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3.改革的策略不同:明治维新符合日本国情,从各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变法,戊戌变法太过急躁,脱离基本国情,变法大刀阔斧。

4.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维护大清统治,后者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结果不同:前者失败,后者成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滋长了日本的对外殖民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平高;中国封建势力强大,而日本封建势力薄弱;中国
面对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 (2)从领导力量上分析,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
新一败一成的原因是什么? • 答:中国维新派弱小,没有实权,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
持,而日本改革力量强大,有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
采用武装斗争,推翻了封建势力代表的幕府统治,解除 了改革的障碍。
• (3)从国际环境上分析,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
维新又有哪些不同?
• 答:日本明治维新时,国际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而且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而中国戊戌变 法时国际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中国抢占
“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极端孤立清政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强大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环境相对宽松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领导者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改革力量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脱离人民群众政治体制日本的封建领主制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维新派的尊王倒幕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市场的要求以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逐步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有着长期的皇权专制和官僚主义传统使商品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土壤平均主义等思想观念不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帝国主义的分割统治使国内统一市场无法形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则易于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技术在日本传播快普及早并与自身民族文化融合中国的儒家学说极大的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华文化的优越感使知识分子对外来文化有某种抗拒心理结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 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A、明治维新一、历史条件⒈德川幕府统治危机的加深⑴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①经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场显著发展;②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③出现了三井等大商人。

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⑵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起义不断;②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③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⒉黑船事件使日本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⑴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②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俄国和英国都试图打开日本的国门)⑵概况: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

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⑶结果: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内容是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

⑷影响:①日本被迫承认西方列强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⑴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工业品,使日本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一.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历史背景的异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日本迅速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迅速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决定两国不同发展命运的原因很多,我来简析中日两国历史背承的异同。

在商品经济和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方面,两国有近似的背景。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

以丝织业和棉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促进了国内境一市场的逐渐形成。

中国自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理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亚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也比较发达。

但是相对来说,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内地与沿海差距很大,所以国内统一市场、商品经济及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等方面,从总体上说又落后于日本。

在改革发生前,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

但是.中日两国的封建制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封建制的基础.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缓解了很多矛盾,使得商人和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从而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结合,地主土地所有制越来越巩固。

而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禁止土地买卖。

新兴地主所获得的土地是非法的。

这种僵化的土地私有制经不起商品经济的冲击,建立在它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自然也容易发生动摇。

从制度方面来看,中日两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而在日本幕藩体制中,藩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

地方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税收等大权,这就为反对幕府提供了条件。

地方拥有威胁中央的这些权力在中国自宋代以来就被禁止,明清时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所以维新派根本没有条件像日本那样进行一场倒幕运动。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异同介绍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异同介绍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异同介绍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等的政治改良运动,那么你了解戊戌变法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的异同,希望能帮到你。

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的异同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对于它们,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那么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首先对于相同点,它们的背景相同,都是处于落后的封建统治末期,国家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关系刚刚发展,面临着西方殖民的威胁,除此之外它们的性质也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重大的措施。

其实是它们的不同点,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三点,可以概括为结果不同、前提不同、力量对比不同。

首先,结果不同,维新变法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但是戊戌变法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维新变法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戊戌变法没能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其次,它们的前提不同,明治维新的前提是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扫清了改革的最大障碍,但是戊戌变法是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戊戌变法在进行的过程中,有着没有实权的皇帝的阻力,并且这个阻力很大。

最后,它们的力量对比不同,维新变法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但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只得到了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目的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历程的发展。

纵观戊戌变法的目的和背景,这与晚清社会的现状密不可分。

戊戌变法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末期,晚清社会进入了瓶颈期,因为清政府的夜郎自大而让外来列强有机可乘。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在全国实行变法,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

在戊戌六君子的倡导下,光绪皇帝萌发了变法的决心以及信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110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

140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

这两次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历史背景相近:两次维新都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持续。

外来侵略导致被迫“对外开放”,民族矛盾持续上升。

西方侵略客观上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点,有力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伦理纲常,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潮。

二、目标性质类似:都是向西方学习,通过政府命令自上而下推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领导阶级相同: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四、列强态度相似:英美出于自身利益要求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源源提供工业品和武器,并协助培养人才、训练军队、改善军备。

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维新的兴起有不小推动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援救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

政变后,日本政府和政界要人,继续为维新派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部分经费。

五、政策措施雷同:两国都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实施改革。

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实行的。

不过,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

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而戊戌变法仅仅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同时维新,为何结局不同?仔细分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会发现其实有着诸多不同。

一、国际环境不同。

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

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

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六大不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六大不同

1、对政权的态度不同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在保留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戊戌维新提倡君民共主,改革封建官僚机构,利用南学会变相推行地方自治制度;经济上要求“以工定国”;科学文化方面力主废除八股科举,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事业,培养资本主义所需人才。

至于路线,戊戌维新领导人早期寄望于达官贵人,尤其是圣上光绪的一声谕旨。

政变后仍抱定“唯有一策,尊皇而已”。

明治维新的施政大纲同样是皇权专制与西方议会政治的结合。

早在政变前,维新派有名的《船中八策》就明言:“天下政权奉还朝廷,政令应出自朝廷”,“设上下议政局……万机应决于公议。

”这是明治政府的五条誓文的基石。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日本维新派在改革路线上死死抓住的也是个政变前并无实权的傀儡天皇。

明治维新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它是以暴力夺取政权作为维新的前提。

虽然日本和中国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但两国历史差别很大,维新前夕的政局也截然不同。

日本大约在公元4—5世纪由大和朝廷完成了统一,经过7世纪中叶大化革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12世纪末,源赖朝树立了武士政权,它代表新兴封建领主阶级利益。

这个政权的中央机构为幕府,把持全部朝政。

天皇大权旁落,只是日本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精神象征。

1603年,德川家族在江户建立幕府,明令将日本分为士(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而掌权的武士阶级,又细分为许多阶层,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以幕府将军为首,下有诸侯(大名),其领地称藩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成行政系统。

所以德川幕府统治制度又称“幕藩体制”。

19世纪30—40年代,一些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影响较大的强藩,如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成功地进行了“藩政改革”。

他们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趋势,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和军事技术,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了藩内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比较1、改革背景基本相同:都同样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民族危机2、结果不同:日本改革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开始对外侵略。

中国改革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开始遭受日本侵略。

3、成败原因比较:第一、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只靠有职无权的光绪皇帝和少数维新人士是不能成功的,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强大。

日本则不同,封建势力的德川幕府在农民起义下已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开明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倒幕联盟。

)第二、日本倒幕派利用人民的力量,通过国内战争手段夺取政权的,而中国仅局限于少数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维新派力量脆弱,他们较软弱,不敢否定封建制度。

第三、日本资产阶级理解到,要救国救民必须主动学习西方,融入西方。

对资本主义采取主动接纳、学习的态度,所以成功了;而中国的封建势力对资本主义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最终失败了。

第四、政策措施不同,明治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即使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多方面的变法诏书,但资产阶级维新势力未掌握政权,变法不可能实施。

第五、国际环境不同。

戊戌变法时,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他们不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支持中国的顽固派,反对维新派改革,中国封建势力对资本主义采取的是拒绝的态度。

而明治维新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无力顾及日本,给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家环境。

就决定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必然成功,而戊戌变法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失败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没得到充分发展,且具有极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上原因说明,只有依靠人民,通过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之异同
相同点
1背景: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民族)危机。

2性质: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目的: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维护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4领导阶级相同。

两国的维新领导人都出生在封建家庭,同时又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积极分子,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5内容:两国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戊戌维新实际上就是以明治维新为榜样、亦步亦趋进行的。

6作用: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1结果不同:日本成功中国失败
2内容不同:日本经济上有土地改革扶植垄断,政治上有设议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军事上有灌输武士道精神,文化教育上有建立一套完整学制文明西化内容,而戊戌变法这些都没有。

3影响不同:日本改革后摆脱了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中国民族危机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4成败原因不同:日本封建势力相对较弱,资本主义发展则相对充分,是在倒幕成功后在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改革,中下级武士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并大力推行,且当时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因此改革成功,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改革又急于求成,且脱离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想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改革,且当时世界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所以改革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知
比较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识。

(1) 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都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

(2)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不同:中国戊戌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国内的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从而使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幕府极端孤立,日本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

②变法的领导者及其实力不同:中国是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力量比较薄弱;而日本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不共戴天,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天皇拥有实权,力量强大。

③改革措施及落实情况不同: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分无法落实。

④结果不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注:以上①②③点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3) 认识: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

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

变革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果断,并注意发动群众。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政治
1.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2.民主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迫切要求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3.爱国官员的推动
1.幕府封建统治没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2.倒幕运动推翻幕府,成立明治政府
二.主观原因
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2.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3.没有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
4.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5.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至上而下的改革
6.措施不当,打击面宽,树敌太多,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中善后措施未跟上,有些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2.经济上:殖产兴业,币制改革,地税改革,土地制度改革
3.文化上:文明开化。原则:和魂洋才
4.军事上:建立新军队(武士道精神,忠君思想)
改革影响
1.推动中国近代化
政治上:试图变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上: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道路
2.经济上: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
3.文明上:近代文明的传播改变了日本文化落后的风貌
4.军事上:建立近代化军队
5.国际地位:半殖民国家转为主权完整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
成败原因
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一.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探讨为什么日本学习西方比中国成功比较:相同点1、目的相同:都是想通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制度,对国内现状改革,摆脱现状,使国家强大2、手段相同:采取政治制度改革,并意图参照英国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3、过程相同:都采取了各种向资本主义方向的改革方式,颁布一些法律维护新制度不同点(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

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为什么日本学习西方比中国成功戊戌变法中,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2000多年)受封建思想影响严重,当时中国人民还未彻底的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三、与明治维新比较,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
• 2.社会状况的不同是导致变革成功与失败的 直接原因
日本: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封建统治的特征是“幕藩体 制”。日本社会内部在政治上,已经存在多股程度不同的与 中央幕府政权的离心势力。这种离心势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 中国:中国戊戌变法以前,商品生产以及国内统一市场发 展的还不够充分。洋务运动后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也极 不平衡,且势单力薄、分散而孤立,没有形成一支可与封建 统治阶级相抗衡的势力,所以维新派无法像日本那样强大的 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地方势力作为后盾,维新派从未真正的 独立掌握过政权,更没有武装力量所在,这便是日本明治维 新和中国戊戌维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

(1)敌强我弱。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午战争之后
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他们仓促上阵,其经济实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 张等都准备不足。比如,在理论指导上,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打出“孔圣人” 的招牌进行变法维新,这虽有减少改革阻力的策略意义,但也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无 力。而维新派所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十分强大。 • (2)抱有幻想。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他们虽提出了 “救亡图存”的响亮口号,但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不必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只要 向西方学习,实行资本主义改革,使中国富强起来,就可免于侵略。他们甚至幻想 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来帮助变法。这反映了维新派的妥协性。同时,维新派既不 满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却又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五、与明治维新相比,戊戌变法失败的 历史启示
•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民族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改良的 道路行不通。 • 2.中国的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 3、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 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 自主创新相结合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

三,关于民众的反抗斗争
• 中国民众反抗斗争的敌对面比日本更强大 • 中国资本主义因素太弱小,所以只有不代
表新生产力的农民孤军奋斗 • 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像日本幕末那样,出现 民众反抗斗争与具有资本主义倾向和强烈 民族危机感的下级武士、新兴资产阶级、 地主的倒幕运动相结合的局面。
二,成败各异的原因 (1),外因
(1)历史背景。中国的自然经济 (1)历史背景。中国的自然经济 解体进程不及日本,封建统治 阶级的分化也不像日本那样巨 大,故中国维新势力远远小于 日本维新势力,而各自的对立 面则正相反。 (2)维新主体。日本维新派以豪 (2)维新主体。日本维新派以豪 农、豪商和手者为社会基础,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重视并 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反抗力量, 而中国维新派却只能从统治集 团内部寻求并不可靠的支持, 并且轻视民众,因而陷于孤立 境地。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 为何成败各异?
------关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成败探讨 ------关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成败探讨
戊戌变法导致因素
一,二者异同 (1)相同点
• ①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都面临着严重的
社会危机。 • ②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 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③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 措施; • 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关于两者的性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者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注:张凤琦:《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 (注:张凤琦:《
的一点看法》 的一点看法》,《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戊戌变法虽然效法明治维新, 宗旨相同,但却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以革命暴力 夺权,两者在性质上有改良与革命之分。(注: 伊文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实质— 伊文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实质— —与中国戊戌变法略作对比分析》,中国日本史 与中国戊戌变法略作对比分析》 学会编:《日本史论文集》 学会编:《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143页;前揭吴廷嘉文。) 1985年版,第143页;前揭吴廷嘉文。)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与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2)方式相同:都是本国封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3)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相似: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5)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作用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民族危机程度不同: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在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日本被美国打开大门后,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危机;(2)依靠力量不同:中国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本国封建派势力又过于强大,而日本则是在推翻本国幕府统治后,下层的大名、武士纷纷支持变法;(3)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失败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4)影响不同: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而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久后,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他们的异同点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欢迎大家阅读。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1)社会背景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前夕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不同: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不同: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不同: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和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两次改革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9世纪60年代起,日本进行的这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且使其一跃成为近代的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19世纪末中国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戊戌变法,却并未扭转中国每况愈下的情况,也没有摆脱民族危机。

相同点:1. 历史背景相似:二者改革时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戊戌变法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和民主的双重革命任务。

美国的佩里叩关、黑船来航事件打开了日本紧闭的国门,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日本面临着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中日两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下进行了改革。

2. 目的相同:二者都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戊戌变法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形态,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明治维新希望建立起天皇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 性质相同:二者都是在最高统治者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 改革内容大致相同: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政治上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提倡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提倡科学,兴办新式教育等。

二者的改革措施都不是局部性的,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

5. 列强态度相似:戊戌变法中,广学会对戊戌变法的推动起到了不小作用。

英美日驻华使馆,在政变时保护过部分维新领袖,政变后,康梁等人得到了列强的保护。

英美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政治上偏袒强藩,经济上提供资金等,帮助日本训练军队等。

不同点:1. 社会基础不同:戊戌变法时,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基础,顽固派势力根深蒂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的异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一.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历史背景的异同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日本迅速走上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国迅速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决定两国不同发展命运的原因很多,我来简析中日两国历史背承的异同。

在商品经济和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方面,两国有近似的背景。

日本在19世纪中叶,商品经济已经渗入到农村,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破坏。

以丝织业和棉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商业资本的崛起促进了国内境一市场的逐渐形成。

中国自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理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亚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也比较发达。

但是相对来说,中国是个大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内地与沿海差距很大,所以国内统一市场、商品经济及贤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等方面,从总体上说又落后于日本。

在改革发生前,两国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都是封建落后的国家。

但是.中日两国的封建制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与日本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封建制的基础.但中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就缓解了很多矛盾,使得商人和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从而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结合,地主土地所有制越来越巩固。

而日本的领主土地所有制禁止土地买卖。

新兴地主所获得的土地是非法的。

这种僵化的土地私有制经不起商品经济的冲击,建立在它之上的幕藩领主阶级的统治自然也容易发生动摇。

从制度方面来看,中日两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而在日本幕藩体制中,藩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

地方大名在自己的藩内拥有军事、行政、税收等大权,这就为反对幕府提供了条件。

地方拥有威胁中央的这些权力在中国自宋代以来就被禁止,明清时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所以维新派根本没有条件像日本那样进行一场倒幕运动。

日本的天皇与中国的皇帝也完全不同。

幕府时代的天皇只是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在将军手中。

而倒幕派恰恰利用了天皇的名义为自己的夺权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以天皇的名义动员和团结各种反对势力,井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推行改革。

在中国,皇帝是拥有绝对统治权力的,是全国唯一的最高政治权威。

在中国不存在可以对皇帝的统治地位进行公开挑战的其他权威。

中国皇帝不仅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而且还有君权神投的光环,其统治地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戊戌变法时期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又是一个冥顽不化、凶狠异常的专制主义者,中国维新派比日本革新势力面临的阻力要大的多。

另外,中国的科举制对巩固封建统治也起到一定作用。

科举制不计门第,可以把各地区、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吸引到统治阶级的队伍中来.这就不断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也不断调整着官僚队伍,使其增强活力。

而日本的将军、大名、武士都是世袭的。

门第较低而富有才干的中下级武士根本没有获得较高职务的机会,因此他们中的那些具有新思想的人成为反幕府的中坚力量。

除以上所述内部原因外,中日两固当时所处的外部历史条件也有同有异。

相同的是两国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都已签订了内容相似的不平等条约,都有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但是,中国市场、资源的吸引力远非日本能够相比。

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争夺,以及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在东方的殖民势力。

尤其是英国,它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中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又同清政府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样才把打开日本大门的机会“让”给了美国。

这种状态在客观上减轻了列强对日本的懂略和干涉.给了日本一个极其必要的喘息机舍,使它得以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如果把辛亥革命和倒幕运动相比较的话,两者在推翻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这个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所面临的敌人却有所不同。

日本的倒幕派只面对幕府一个对手,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除了清政府一个敌人外,还有帝国主义的干涉。

二.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比较表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简表
三.戊戌变法的影响及意义
变法的影响: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

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四.明治维新的积极面及消极面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面主要是:(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这首先表现在,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

其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综上所述,简要的说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是在封建国家实行资本主义的改革,都为使自己的国家摆脱目前的衰弱,走上富强之路。

结果当然已经知道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成功了,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而中国戊戌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