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认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分为4种类型:①成人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更新时间:2004-10-15 06:45:23 来源:zz作者:WEB可选字体【大中小】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021)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是一类独立疾病的总称,包括不同的病理类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大致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经过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ML的发病情况ML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左右,其中80%为NHL,HL仅占1/5。
近20年来,全世界N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HL则显著下降,1973-1994年间美国NHL年龄调整发病率升高了80%,平均每年升高近3%,已经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而HL的发病率则下降了16%,每年下降0.6%。
我国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以上海为例,1972-1974与1993-1994年间的标化发病率男性升高了33.3%,(由3.3/10万升至14.4/10万),每年上升1.5%,女性升高了66.2%(由1.8/10万升至6.0/10万),每年上升2.3%;而HL发病率则明显下降,男性由1.0/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67.9%,每年下降4.4%,女性从0.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52.2%,每年下降3.5%。
二、NHL病理分类的演进NHL的病理分类经历了漫长而比较曲折的历程。
70年代以前分类的基础是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以1966年提出的Rappaort分类为典型代表,它将NHL分为结节性、弥漫性、不能分类和复合型,这一分类比较简明,容易掌握,重复性高,病理类型和预后之间反映了一定的关系。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2023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2023摘要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而在消化道恶性B中瘤中却较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是其诊断金标准。
病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手术后病理。
与胃淋巴瘤相比,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
本文结合病理类型介绍了肠道淋巴瘤的内镜形态,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肠道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相应病理类型的认识。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W瘤,可发生于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组织或器官。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Iymphoma)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然而,胃肠道淋巴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
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认知有限。
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明确,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乳糜泻、免疫抑制剂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病史等。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黑便、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梗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随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胃肠道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手段有内镜活检或切除手术后病理活检。
胃肠道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胃,其次是小肠和回盲部,十二指肠和结直肠相对较少受累。
相对胃淋巴瘤而言,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因为部分患者起病时T殳倩况差,难以耐受肠道内镜检查和多块活检;肠道淋巴瘤大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深挖活检不足或取材过少,导致病理诊断困难。
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肠道淋巴瘤在内镜下的形态具有高度异质性,易与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混淆。
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肠道淋巴瘤内镜下形态及病理类型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病理分型归纳了肠道淋巴瘤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内镜表现。
一、肠道淋巴瘤病理分型与内镜分型根据病变细胞来源不同,肠道淋巴瘤主要分为B细胞来源和NK/T细胞来源。
成人肠套叠螺旋CT诊断分析
山东 章丘 20 0 52 0
人 肠套叠 。为了提 高对本病 的认 识 ,本文着重讨 论其 C T表 梗 阻表 现,亚 急性、慢性发作者,腹痛有缓解 期。急性 者持 肛 门停止排气 2 例 ,呕吐 1 1 5例。腹部扪及包块 4 9例,发烧
1 。 7例
1 药物 治疗 . 4
无排 卵型及小 卵泡 型采用促 排卵药物治 疗,
呈 边缘光整的类 圆形肿块 ,中央可见低 密度坏死 区。 C T对 肠套 叠不仅可 以明确诊 断,还 可以明确肠套叠 累及
者是常见 的急腹症 , 多见于 2岁以— / , FJ 又称儿童 型肠套叠, L
其 中 9 % 以上为原发性肠套叠, 5 即由肠蠕动的节律紊乱所致 ; 后者 多发于成人 ,故又称成人 型肠套叠 ,多继 发于结肠息肉 和腺瘤 】 病理解 剖部位可将其 分为三型 : 。依 即小肠型 、回
1 性生活指导 当卵泡直径 1 . 5 5mm以上 出现尿 L H峰 或虽 尿 L H峰阴性 ,但 卵泡直径 已达 1 ~0m 以上时,视 为卵泡 82 m 生 采用阴道 B超结合尿 LH试 纸监测 排卵,能动态观察 卵泡
生长 发育 成熟 情况 ,更 准确预测排 卵,找 出病 因,指导不孕 症患者合 理用药及掌握性生活时间, 减少盲 目性 , 提高受孕率。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类型是指直肠癌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而分级则是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了解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和分级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在对直肠癌进行分类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病理类型。
直肠癌最常见的是上皮性恶性肿瘤,依据癌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分类,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类型;具体如下:1.腺癌腺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直肠癌的70%至80%。
它的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直肠腺体相似,具有形成腺泡的能力。
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等。
乳头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较大的乳头状结构,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而粘液腺癌则表现出丰富的粘液分泌。
这些亚型在组织形态上有所区别,但都属于腺癌范畴。
腺癌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直肠癌相似,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2.腺鳞癌腺鳞癌是直肠癌中的一种混合型癌,它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在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腺鳞癌中癌细胞既能形成腺管结构,又能形成鳞状角化结构。
腺鳞癌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腺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
由于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征,其生长模式和转移途径可能与单纯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
腺鳞癌的预后一般较差,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而生存期较短。
由于腺鳞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常常需要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临床上常常将腺鳞癌归类为高危组别,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和监测。
3.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癌细胞无法被明确归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表现出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病理学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
第三节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在世界各地均不少见。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十一位。
但在儿童和青年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瘤细胞的特点和瘤组织的结构成分,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Hodgkin disease,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
一、何杰金病何杰金病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与其他恶性淋巴瘤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①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
原发于淋巴结外淋巴组织者较少。
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
瘤组织内并常有多数各种炎症细胞浸润。
本病在欧美各国发病率较同,是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大致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20%。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最为常见,其次为纵隔、腹膜后、主动脉旁等淋巴结。
病变常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很少开始即为多发性。
晚期可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处。
肉眼观察,病变的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
瘤组织浸润淋巴结包膜,并侵入邻近组织时则不易推动。
相邻的淋巴结常相互粘连,形成结节状巨大肿块。
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见散在的黄色小坏死灶。
镜下,淋巴结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
瘤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多样,有些是肿瘤成分,有些是非肿瘤成分。
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约15~45μm,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呈嗜酸性;核大,可为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3~4μm,周围有一透明晕。
这种细胞称为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
双核的R-S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图11-1)。
恶性淋巴瘤的分类_许良中
国际专家小组工作规范
(Working formulation WF)
1980
修订的欧洲 பைடு நூலகம்美国淋巴瘤分类(REALC)
1994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
2000
三 、 WHO 新分类 2002 年 , 美国组织病理 学 杂志发表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 新分类 。 这个新分类是在 1997 年由 WHO 组织美国血液病理 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协会的 50 多位病理学家以 及临床顾问委员会的 30 多位血液病和肿瘤学家共 同参与 , 经过 5 年多而制定的一个建议分类(见表 2 ~ 7)。
表 3 淋巴组织肿瘤 WHO 分类 :T 细胞和 NK 细胞
前 T 细胞肿瘤 前 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T -LBL / ALL)* 母细胞性 NK 细胞淋巴瘤 成熟(周围)T 细胞肿瘤 T -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况(T -PLL) T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 -LGLL) 侵袭性 NK 细胞白血病(ANKCL)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ATL /L) 结外 NK / T 细胞淋巴瘤 , 鼻型(NK / TCL) 肠病型 T 细胞淋巴瘤(ITCL) 肝脾 γ/δT 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 T 细胞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 / Sezary 综合征(MF /SS)*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 和裸细胞性 , 原发性皮肤型 周围 T 细胞淋巴瘤 , 无其他特征(PTCL)* 血管免疫母细胞 T 细胞淋巴瘤(AITCL)*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T 和裸细胞性 , 原发性系统型 *
表 2 淋巴组织肿瘤 WHO 分类 :B 细胞
前 B 细胞肿瘤 前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瘤(B-ALL / LBL)* 成熟(周围)B 细胞肿瘤 B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 -CLL /SLL) B -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 -PLL) B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脾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 伴 / 不伴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浆细胞骨髓瘤 / 浆细胞瘤(PCM / PCL)* MALT 型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ALT-MZL)* 淋巴结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 伴 / 不伴单核细胞样 B 细胞(MZL) 滤泡性淋巴瘤(F L)* 套细胞淋巴瘤(MCL)*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伯基特淋巴瘤(BL)*
jnet分型标准
jnet分型标准
jnet分型标准是指用于肠道腺癌的分型系统。
该系统将肠道腺癌分成四种类型:J1型、J2型、J3型和J4型。
这四种类型的分类基于病理形态学,并且与生物学和临床预后有关。
以下是每种类型的概述:
1. J1型:该类型肠道腺癌具有细胞外黏液的扩散。
这种类型肿瘤通常易于切除,不易转移,并有较好的预后。
2. J2型:该类型肠道腺癌具有少量黏液。
这种类型的肿瘤可能已经开始向周围组织扩散,但仍有很好的预后。
3. J3型:该类型肠道腺癌具有大量的黏液,并可能已经向淋巴结转移。
这种类型肿瘤的预后相对较差。
4. J4型:该类型肠道腺癌与J3型相似,但其病理类型更为恶性。
这种类型肿瘤的预后最差。
总的来说,Jnet分型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肠道腺癌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预后评估,从而能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
小肠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小肠肿瘤是怎么引起的?小肠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小肠肿瘤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较为一致的看法有:①小肠腺瘤样息肉,腺癌和某些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关系密切;②厌氧菌可能在一部分小肠肿瘤中起一定作用;③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mmunoproliferativesmallintestinaldisease,IPSID)被认为是淋巴瘤的癌前病变,各方面的证据均提示感染可能在IPSID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④炎症性肠病具有发展为小肠恶性肿瘤的倾向性;⑤一些疾病如口炎性腹泻,Crohn病,神经纤维瘤病,某些回肠手术后与腺癌的发生有关;另一些疾病如结节性淋巴样增生,AIDS 则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关;⑥化学性致癌剂如二甲基肼,氧化偶氮甲烷在小肠肿瘤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二)发病机制1.病理分类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较多,国外报道已达35类,国内有人报道为20类,具体可作如下分类。
(1)按分化程度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①良性肿瘤:A.腺瘤或息肉;B.平滑肌瘤或腺肌瘤;C.纤维瘤;D.脂肪瘤;E.血管瘤;F.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G.错构瘤,畸胎瘤,淋巴管瘤,黑色素瘤及其他。
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五种肿瘤,国内报道空回肠平滑肌瘤较多占38~54%。
②恶性肿瘤:A.癌(腺癌,乳头状癌,黏液腺癌);B.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网状细胞肉瘤,黏液肉瘤);C.类癌或嗜银细胞瘤;D.霍奇金病;E.恶性血管瘤;F.恶性色素瘤;G.恶性神经鞘膜瘤。
恶性肿瘤中以癌居多,其次为各类肉瘤,肉瘤中以各类恶性淋巴瘤居首位,占35~40%,癌,肉瘤比例为1∶5.5。
(2)按组织来源分类:可分为上皮性肿瘤及非上皮性肿瘤。
2.肿瘤分布不同的小肠肿瘤在小肠的不同部位分部,似有一定的倾向性(表1)。
恶性肿瘤在小肠各段的发生率无差异,良性肿瘤则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回肠,后两者间无差异。
小肠肿瘤课件ppt
❖小肠癌的症状出现要早得多 50%小肠肿瘤患者 表现为梗阻或穿孔等急腹症 且随肿瘤增大而出现 比例增高
❖ 小肠腺癌与其他恶性类型相比更易出现疼痛和梗 阻 肉瘤经常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 而淋巴瘤更 常见的是肠穿孔
❖不同亚型好发部位不同 腺癌主要位于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回肠 肉瘤和淋巴瘤可发生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十二指肠
❖ 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 位于胃幽门与空肠 之间 呈马蹄铁形状 包饶胰头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 降部 横部和升部
❖ 空肠 回肠为腹膜 内位器官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即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产生的反应性增生);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如Castleman’s病)一、非肿瘤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淋巴结病变(1)局灶性淋巴结病变: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带状疱疹,接种后淋巴结炎,生殖期疱疹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⑵细菌所致:猩红热,化脓,结核,梅毒,猫爪病,软下疳,鼠疫,兔热病,鼠咬热,炭疽,类鼻疽,鼻疽⑶衣原体所致:性病淋病肉芽肿,沙眼⑷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⑸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⑹肠虫所致: 罗阿丝虫病⑺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2)广泛性淋巴结病变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麻疹,传染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猩红热,粟粒性结核,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二期),类鼻疽,鼻疽,沙门氏菌病,麻风⑵衣原体所致:性病淋巴肉芽肿⑶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⑷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⑸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2、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和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⑴药物性淋巴结病变(苯妥英纳、卡马西平、头孢菌素、扑米酮、舒林酸、乙胺嘧啶、开博通、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阿替洛尔、奎尼丁、金制剂)⑵硅性淋巴结病变⑶Kawasaki 综合症(皮肤粘膜性淋巴结病变,川畸病):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
80%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子,1岁左右发病最多。
本病之病因目前尚不大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近认为逆转录病毒可能与本病有关。
临床症状:①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型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2. 谁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3. 何时应就医? 4. 如何治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5. 如何预防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定义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小肠淋巴组 织的肿瘤。
医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更针对性的建议。
谢谢观看
男性更易患此病,且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谁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
谁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高风险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毒感染者或接受免 疫抑制治疗的人,风险更高。
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也可能增加患病 风险。
谁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年龄和性别
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患病几率 上升。
此类肿瘤相对少见,通常表现为小肠内的淋巴细 胞异常增生。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类型
小肠淋巴瘤主要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小肠 结节性淋巴瘤。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上可能 有所不同。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发病率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相对罕见,占所有原发性 肠道肿瘤的2%-8%。
谁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遗传因素
家族有淋巴瘤病史的患者风险可能增加。
尽管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扮演角色,但环境因 素同样重要。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体重减轻、食欲丧失、恶心 等。
有时可能出现肠梗阻或出血等急性情况。
何时应就医?
检查方法
可通过内镜检查、超声、CT扫描等手段进行诊断 。
临床肿瘤学-小肠肿瘤
第二十一章小肠肿瘤第一节概况小肠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75%,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其粘膜面也占消化道面积的90%,但其癌肿的发病率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发病率明显低于胃及大肠,表明其起源及发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小肠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良性为高,国外资料提示约2/3的小肠肿瘤为恶性,国内文献统计原发性小肠肿瘤5905例,其中良性肿瘤1265例,恶性肿瘤4640例,恶性占79%。
良性肿瘤包括腺瘤、平滑肌瘤、错构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而恶性肿瘤包括腺癌、类癌、肉瘤、淋巴瘤等,以上四种恶性病变占小肠恶性肿瘤的95%。
不同恶性肿瘤的发生部位不同。
癌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尤其是壶腹部;而淋巴瘤及类癌易发生于回肠及小肠远端部位;肉瘤则可分布于整个小肠的不同肠段。
根据不同部位易发生的癌肿,可提示诊断的可能性。
小肠肿瘤难以诊断,文献报道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仅为21%~56%。
由于肿瘤部位及性质不同,临床症状可无或轻微,腹痛、腹块、出血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严重者表现肠梗阻、出血性休克等,因此小肠肿瘤是临床变异最大的肿瘤。
今年来随着影像学及其他诊断措施的增多,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
小肠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均适合不同癌肿及不同部位的肿瘤。
如何选择正确治疗手段及提高生存率仍是当今肿瘤专业研究的课题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小肠癌肿的发病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据美国报道,每年约4600新病例发病,小肠癌在1983-1993年十年中也从1.2/10万人增加至1.6/10万人。
随着内镜的开展,十二指肠肿瘤发现增多。
1990年代初,我国十二指肠肿瘤已占小肠肿瘤的30%。
小肠肿瘤好发年龄为30-59岁,腺癌的病人年龄常大于淋巴瘤。
小肠肿瘤的男性发病稍高于女性。
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①小肠内为碱性,不利于肿瘤生长;②肠内液体流动快,较少了食物中致癌物质的接触;③小肠内菌群少,细菌致癌因素降低;④小肠内有密集的淋巴组织具备高免疫力,其中IgA介导的免疫系统可能防止了癌的发生。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遵循医生建议,及时反馈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 案。
谢谢观看
它通常表现为小肠的肿块,可能引起腹痛、消化 不良等症状。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流行病学
该疾病在淋巴瘤中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近年来 有所上升。
研究显示,某些人群(如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发 病。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类型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主要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 巴瘤和小肠MALT淋巴瘤。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2. 为什么会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5.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康复?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
什么是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定义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小肠淋巴系 统的恶性肿瘤。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康复?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康复?
心理支持
患者需重视心理健康,适时寻求心理支持与帮助 。
参与支持团体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能帮助减轻心 理负担。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康复? 饮食管理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增强身体免疫力 。
可咨询营养师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康复?
定期复查
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如何治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化疗
化疗是小肠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
如何治疗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预后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反应。
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慢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也是一个重要的风 险因素。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新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郭熙哲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法,通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进行了修订,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 2001分类,下面就WHO关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分型及标准作简单的介绍。
WHO将髓系恶性病分为4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
一、急性白血病<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类WHO是根据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综合分类,WHO与FAB分类的显著不同点:<1>诊断AML时FAB要求骨髓原始细胞数≥30%,而WHO则为原始细胞数≥20%;<2>伴有特殊染色体类型AML如t(15;17);t(8;21);inV(16)和t(16;16)等.诊断时除单独列出外,BM(骨髓)原始细胞可≤20%; <3>由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MPD(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化而来及治疗相关性的AML (treatment related AML)单独列出;<4>免疫表型需用单克隆抗体,常用的特异单抗有:造血干/组细胞为CD34、HLA-DR;粒细胞为MPO、CD13、CD15、CD117、CD33;单核细胞为CD14等;<5>增加了AML新的病谱,分类具体如下:1. AML伴有重现细胞遗传学异常;此类AML不仅具有明确的形态学特点,而且其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是预后比较好的标志,即CR率高,长期生存率及治愈倾向较大。
1.1 AML有t(8;21)(q22;q22)[AML-((CBFα)/ETO)]:其细胞形态学的特点相当于我国AML分类的M2b,本型年轻患者较多,常有粒细胞肉瘤,骨髓原始粒细胞≤20%,免疫表型为粒细胞抗原:CD13+,CP33+,MPO+,CD34+,偶有CD19和CD45呈阳性,占AML发生率的15%。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演示课件
CT检查
01
02
03
肠壁增厚
可显示肠壁增厚,密度均 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时 可见不均匀强化。
肠腔狭窄
肿瘤浸润肠壁导致肠腔狭 窄,狭窄段长短不一,狭 窄近端肠管可扩张。
淋巴结肿大
可见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 肿大,增强扫描时淋巴结 呈环形强化。
MRI检查
肠壁增厚与异常信号
MRI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及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
鉴别肿瘤类型。
分子遗传学检查
03
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基因或染色体的异常,为诊断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PCR技术
用于检测肿瘤相关基因或病毒的DNA/RNA。
基因测序技术
揭示肿瘤基因组变异和表达谱特征。
生物信息学分析
整合多组学数据,挖掘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关键靶点。
05
治疗与预后
淋巴结肿大与异常信号
MRI可发现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显示淋巴结的异常信号。
肠梗阻表现
MRI可显示肠梗阻的征象,如肠管积气、扩张及气液平面等。
PET-CT检查
高代谢病灶
PET-CT可显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高代谢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增高。
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
PET-CT可发现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灶,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
提高患者认知
通过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和并发症预防措 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这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 提高生活质量。
缓解焦虑情绪
恶性淋巴瘤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 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促进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减 少误解和纠纷。同时,医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 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bate1
2008年恶性淋巴瘤WHO分类解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雄增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由美国(SH)和欧洲(EAHP)血液病理学协会的8位专家负责修订,参与修订的病理学家共75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并由100位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WHO临床顾问委员会,在2007年2月和3月分别在Chicago和Airlie House, V A 讨论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以及淋巴瘤分类,提出修改意见,2007年9月在Lyon 举行病理学家共识会议定稿,于2008年9月出版。
由于WHO分类原则未变,即按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来定义每一个类型淋巴瘤,并提出可能起源的假定相应正常细胞和分化阶段,每种淋巴瘤都是一个独立病种(disease eatity)。
因此,WHO分类仅对原有类型作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并增加了近年来被认识的和明确的新类型。
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在WHO分类中没有变动。
以下对2008年分类中有关成熟B细胞肿瘤和成熟T/NK细胞肿瘤作一简要解读。
一、成熟B细胞肿瘤(一)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1.分级和弥漫性区域研究显示FL1和FL2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没有差别,故将两者并合在一起。
目前,虽有人认为FL3B可能是滤泡型DLBCL,但还没有足够的资料保证FL3B和DLBCL可以归在一起。
因此,WHO分类仍然依据中心母细胞的多少将FL分成3级:FL1-2=CB少(“低级别”);FL3A=CB多(>15/hpf),仍存在中心细胞(CC);FL3B=成片CB。
在FL中如果存在含有15CB/hpf的弥漫性区域,则不再诊断为“FL伴有弥漫性区域”,而应直接诊断为DLBCL伴有FL(1-2级、3A级和3B级)。
2.亚型和变型(1)儿童滤泡性淋巴瘤(paediatric follicular lymphoma):肿瘤好发于青少年或年轻男性。
小肠疾病的病理诊断
小肠疾病的病理诊断1.2 十二指肠腺瘤【临床要点】罕见,大都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少数异位于幽门和胰尾。
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
【病理变化】(1)肉眼常单发,亦可多发或弥漫发生,常呈息肉状,有蒂,大小不一。
(2)镜下由分化成熟的十二指肠腺体组成,有包膜,很少恶变。
2小肠恶性上皮性肿瘤2.1 小肠腺癌【病理变化】镜下呈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构象。
2.2 类癌【临床要点】一般无症状,少数病例有类癌综合征(间歇发作性局部潮红、腹痛、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停止)。
类癌多为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但有时也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发生转移的可能。
【病理变化】肉眼黏膜下局限性增厚。
呈息肉状、结节性隆起,甚至环状缩窄。
镜下①癌细胞小而一致,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中有嗜酸性颗粒,核分裂象少见。
②癌细胞排列成实体癌巢,呈条索状、梁状或腺泡状,之间有少量纤细的结缔组织分隔。
③分化差者可出现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及坏死。
【特殊检查】①免疫组化:NSE、CgA、Syn阳性。
②电镜:瘤细胞胞质内有直径200~300nm的球形分泌颗粒,颗粒中有一电子致密核心,颗粒周边有电子致密的界膜。
2.3 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小肠恶性上皮性肿瘤包括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均少见。
3小肠良性间叶组织肿瘤3.1 脂肪瘤【病理变化】肉眼肠腔内者常呈息肉状,浆膜下者可为分叶状肿物。
镜下瘤细胞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被薄的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有包膜。
3.2 血管瘤【病理变化】①镜下可呈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构象。
②多发性静脉扩张症,为散布于胃肠道的多发。
性小病灶,也可仅累及小肠,镜下为许多扩张的小静脉,静脉壁内缺少弹力纤维及平滑肌。
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累及全身皮肤、黏膜的血管异常病,在小肠黏膜下可见成簇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
3.3 淋巴管瘤【病理变化】肉眼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隆起于黏膜面,呈息肉状或蕈状,质软如海绵状,切面有乳状液溢出。
第五版造血淋巴肿瘤分类
造血淋巴肿瘤是指发生在造血系统中的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类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
关于造血淋巴肿瘤的分类,最新的版本是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分类系统,称为"2017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该分类系统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
根据这个分类系统,造血淋巴肿瘤被分为多个亚型和亚类。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造血淋巴肿瘤亚型: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3.浆细胞性淋巴瘤(PCL)
4.霍奇金淋巴瘤(HL)
5.布鲁基特淋巴瘤(BL)
6.毛细胞白血病/毛细胞淋巴瘤(HCL)
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8.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造血淋巴肿瘤,每个亚型都有其特定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
请注意,这仅是一个简要概述,并不详尽涵盖所有造血淋巴肿瘤的分类。
确切的诊断和分类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有相关疾病症状,请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英文名】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small intestine【缩写】【别名】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ICD号】C17【概述】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small intestine)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诊断不是原发性者必须符合下述标准(Dawson修订法):①体检无浅表淋巴结肿大;②胸部X线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③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④术中探查病变主要位于肠管及相应肠系膜的区域淋巴结;⑤肝脾无肿瘤转移。
近年认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分为4种类型:①成人型(西方型);②儿童型;③免疫增生型小肠病(immuno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IPSID);④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EATCL),其主要特征见(表1)。
【流行病学】小肠淋巴组织较为丰富,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在全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中,以胃淋巴瘤最多(1/2),小肠其次(1/3),大肠淋巴瘤少见。
国内统计小肠淋巴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5.5%,刘宝华综合国内3830例小肠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1505例,占39.3%,是我国第1位小肠恶性肿瘤。
本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即15岁以前和40~60岁之间。
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1。
在发病类型上,在我国小肠淋巴瘤以成人型常见。
而在儿童小肠恶性肿瘤中,儿童型淋巴瘤在国内外均占第1位。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PSIL的发病率在长期慢性乳糜泻(谷蛋白性肠病),免疫缺陷病如AIDS病患者,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免疫增生性肠病 (immunoproliferative small intestinal disease,IPSID)的患者可明显增高,故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亦有认为淋巴瘤与某些病毒(如EBV)感染有关。
本病绝大多数属于B淋巴细胞来源,仅部分并发慢性乳糜泻的PSIL 可能来自T淋巴细胞。
霍奇金病的病人常有细胞免疫低下现象,因而推测可能在某种病毒感染中出现细胞免疫失调,从而致使本病发生与发展。
【发病机制】1.好发部位 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起源于小肠黏膜下淋巴滤泡组织,向肠壁各层浸润。
可发生于小肠任何部位,但由于远端小肠有较丰富的淋巴组织,故恶性淋巴瘤多见于回肠(约50%),其次是空肠(30%),十二指肠最少(10%~15%)。
2.病理学 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绝大部分属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类型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 ALT淋巴瘤)。
肉眼所见:肿块为孤立性或多发性,多发性又可分为弥漫性及散在性。
弥漫性者可见黏膜皱襞弥漫增厚伴有小结节、小息肉状突出物,常累及一段肠管;孤立性者倾向于呈环形,可致肠腔狭窄。
小肠淋巴瘤大体所见可分为4型,即息肉型、溃疡型、动脉瘤型、浸润缩窄型。
(1)动脉瘤型:最常见,沿肠壁黏膜下浸润生长,肠壁肌层及肠壁内神经丛受到损害,使肠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而呈动脉瘤样扩张,故又叫囊样扩张型淋巴瘤。
外观可见肿瘤环绕肠管,管壁僵硬呈皮革状,表面为暗红色或灰白色,黏膜常有多个结节样隆起,管腔呈扩张状态,由于肠壁高度增厚,可形成较大肿块(图1A)。
(2)浸润缩窄型:亦较常见,浸润肠壁引起增厚僵硬,蠕动消失,肠腔变窄,最后缩窄成很小内径。
主要见于网状细胞肉瘤的病例,这种类型往往引起肠梗阻。
(3)溃疡型较少见,溃疡位于浸润性肿瘤的中心部位,常为多发性,病变范围较小,但亦可是围绕肠腔的大溃疡,常易发生出血和穿孔(图1B)。
(4)息肉型:最少见,主要病变在黏膜下层,呈息肉状突入肠腔内,使黏膜皱襞消失,常为多发性病灶,最易发生肠套叠,故有人亦称之为息肉样肠套叠性淋巴瘤。
3.临床分期 根据肿瘤累及肠壁的深度及侵及范围,将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对临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1)Contreary分期法:Ⅰ期:肿瘤局限于肠道,无转移;Ⅱ期:有肠系膜淋巴结受累;Ⅲ期:侵及主动脉旁或邻近器官。
(2)M apvi分期法:Ⅰ期:肿瘤局限于肠管,病变为单灶性,无淋巴结转移;Ⅱ期:肿瘤累及邻近组织;Ⅲ期:肿瘤累及区域淋巴结;Ⅳ期:肿瘤广泛性浸润或远处转移。
Ⅰ、Ⅱ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转移途径 小肠恶性淋巴瘤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道或血道播散。
肿瘤可沿肠壁浸润,也可穿透浆膜直接浸润肠系膜、大网膜、腹壁或邻近脏器,偶尔可穿透肠管而形成内瘘。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主要转移方式,一般较腺癌早而且多见。
最初至肠管周边的淋巴结,沿肠系膜淋巴管至区域淋巴结,然后至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髂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甚至更远的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可为单发的,但常见为多个融合成团块状。
经血道转移较少,且多发生在较晚期,可至肝、胰、肾、肺、脑等脏器,以肝转移为最常见,可为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
【临床表现】本病病程较短,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
70%~80%有不典型的腹痛,伴有低热,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
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
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
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并发症】贫血、小肠穿孔、肠套叠、肠梗阻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亦为病人就诊的常见原因。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 约60%病例有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表现。
2.其他血液检查 血沉可增快,血清白蛋白可降低。
3.大便隐血试验 40%~50%病例大便隐血检查可为阳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1.X线钡餐检查 尤其是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术前诊断率达30%~70%,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1)弥漫性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全部小肠都可不正常。
小肠正常黏膜皱襞大部分或全部消失,肠腔内可见到无数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由绿豆大至豌豆大,其大小约0.5~1cm直径。
肠腔宽窄不一,沿肠壁可见到锯齿状切迹。
胃内可见息肉或其他病变。
(2)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边缘清楚,黏膜纹紊乱、破坏或消失。
(3)狭窄性病变:中心性狭窄,其边缘僵硬,黏膜皱襞细如线条,狭窄的范围一般较长。
偏心性狭窄,狭窄的一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突入肠腔使之变细,病变比较局限。
外压性狭窄,肠腔变细并有外压现象,狭窄部位的黏膜皱襞仍然正常,病变范围较长,与正常小肠分界不清。
狭窄近端肠腔扩张。
(4)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肠腔不规则扩张,远超过肿瘤的范围,扩张段常与狭窄段相同,黏膜破坏、蠕动消失,肠壁僵硬,呈现动脉瘤样改变,小肠运动力减弱,数小时后,扩张肠管仍可见钡剂潴留。
(5)肠套叠:呈现典型肠套叠X线表现,多由息肉样病变所致,套叠部位多位于小肠远端,最常见为回肠末端。
上述征象可交错出现,结合临床常可作出诊断(图2)。
2.内镜检查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可用结肠镜检查,并可活检明确。
内镜对于空肠上段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亦有帮助。
3.B超和CT 腹部肿块者,可见到肠管之间有结节状的团块。
B超和CT帮助了解其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水等有参考意义。
CT检查在肠腔内造影剂的对比下,可见肠腔有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改变(图3),病变一般较广泛。
但早期病变,难以确定。
4.手术探查 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
【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比较困难,当病人出现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消瘦、食欲减退、发热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时,检查发现腹部移动性肿块,特别是合并不全性肠梗阻表现时,应考虑到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通过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CT和B超检查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内镜直视和钳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肠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小肠癌相鉴别。
1.克罗恩病(克隆病) 可有节段性狭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时难与恶性淋巴瘤相鉴别。
但克罗恩病一般病史较长、常有复发史及肛周脓肿,可有腹部肿块,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内瘘,钡剂检查可见内瘘病变,节段性狭窄较光滑,近段扩张较明显,线性溃疡靠肠系膜侧,并有黏膜集中,肠袢可聚拢,呈车轮样改变。
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无内瘘形成,临床表现重,X线下狭窄段不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不光滑,结节大小不一,溃疡和空腔较大而不规则。
2.肠结核或腹膜结核 亦可出现腹部包块,有时与恶性淋巴瘤较难鉴别,但前者一般都有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检查有揉面感,周身情况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恶化,小肠结核X线见增殖型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较恶性淋巴瘤光滑,近端扩张亦较明显;溃疡型者龛影一般与肠管纵轴垂直,恶性淋巴瘤的溃疡部位不定,龛影较大而不规则。
3.小肠癌 病变往往局限,很少能触及包块,即使有亦是较小的局限的包块,X线钡餐检查仅为一处局限性肠管狭窄、黏膜破坏。
4.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 是一种独特的小肠淋巴瘤,最初报道见于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称为地中海淋巴瘤或α-重链疾病。
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脂肪泻,同时伴有呕吐和腹部痉挛性疼痛,亦可见杵状指。
许多IPSID病人的一个少见的特点是,在血液和肠分泌物中,有一种异常的IgA,其α-重链缩短,且不含轻链。
IPSID多发生于有肠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地区,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小肠内B淋巴细胞受肠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细胞突变及恶变所致,异常的α-链是由小肠的浆细胞产生的。
IPSID 病人往往死于进行性营养不良和衰竭,或死于侵袭性淋巴瘤。
【治疗】小肠恶性淋巴瘤除具有肿瘤本身危害性外,还发生严重腹部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等。
因此在治疗上应争取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将病变小肠连同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
如肿瘤直径>5cm,侵及肠道外器官者,也应作病变小肠及邻近器官联合脏器切除。
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争取做姑息性手术,切除肠梗阻的肠段,恢复肠道的通畅。
个别情况病变难以切除者可做短路手术。
术后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1.根治性切除 应切除病变肠管及两端各30cm左右的正常肠管,清扫肠系膜上相应的淋巴结。
但有时淋巴结融合成团包绕肠系膜上动、静脉的主干,不能整块切除时,可沿上述血管将淋巴结逐一剥离,在瘤床处标以金属标记,以备术后放疗。
2.放疗 恶性淋巴瘤对放疗较为敏感,手术后均应行放疗,消灭残留组织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