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伯斯庇尔恐怖政策的评价
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统治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与恐怖

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统治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与恐怖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统治——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与恐怖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其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领袖。
罗伯斯庇尔(Maximilien Robespierre)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恐怖统治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与恐怖,以及其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影响。
一、罗伯斯庇尔的崛起罗伯斯庇尔生于1758年,是一个出身平民的律师。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参与并支持了先进的思想和运动。
他的演讲才华和政治才能使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人们瞩目的政治家。
罗伯斯庇尔主张通过革命推翻王权,并将政权归还于人民。
二、恐怖统治的背景恐怖统治是法国大革命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其原因包括社会动荡、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以及大革命时期所遭受的重大挫折。
恐怖统治时期由1793年至1794年,是最为黑暗和残酷的阶段之一。
三、罗伯斯庇尔的统治与恐怖1. 夺取权力:在1793年初,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掌握了大革命的领导权。
他们通过消除反对派、强化中央集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制定法律: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推动革命的进程。
其中包括《恐怖委员会法》和《革命法典》,旨在加强国家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力度。
3. 创立恐怖统治:罗伯斯庇尔认为恐怖是必需的,他坚信只有通过恐怖,才能保护革命的成果和人民的利益。
他鼓励大规模逮捕、审判和处决反革命分子,实行大规模清洗。
4. 执行公民革命:罗伯斯庇尔致力于推动公民革命的进程,包括废除封建特权、平等地分配资源以及加强国内安全。
他试图通过引入公民儿童教育和改善穷人生活条件来实现这些目标。
四、恐怖统治对法国的影响1. 内外敌对力量的崛起:恐怖统治时期,法国受到内外多个势力的敌对,导致法国面临了来自欧洲的战争威胁。
2. 破坏了法律秩序:恐怖统治时期,审判程序丧失了公正和公平性,成了政治迫害和滥用权力的工具。
人道与恐怖——罗伯斯庇尔的死刑观

今 天 ,当人们 提起 罗 伯斯庇 尔 (o ep er ) Rb s ir e ,首先想 到 的是法 国大革命 中的恐怖 和 断头 台 ,然而 ,人们 可能 不会想 到 ,他 曾在 制宪 议会 发表废 除 死刑 的演 讲 。革 命 恐怖 的组
织者 、或许也 是其 最为 臭名 昭著 的刽 子手 曾是死 刑 的公开 反对者 ,这 多少 有些 匪夷所 思 。 对 于罗伯 斯庇 尔死 刑观 的转变 问题 ,笔者 尚未见 到专 门考 察 。 一个 自称 是大 革命代 言 ①
C m r g nvri rs, 9 9 p19 a bi e iesyPes 19 , .5 ;陈崇武 ,王养冲选编:《 d U t 罗伯斯庇尔选集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 99年 , 1 , 1 还 有比较 早的论者认 为反对死刑是一种资产阶级反封建 的人道主义 , 法】 18 第 O页 注 ; [ 罗伯斯庇尔:《 革命法制和审判》 ,赵涵舆译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16 ,“ 9 5年 中译本序言 ” ,第V页 。其
就这样1793月21日上午大概在十点钟左右在军鼓和国民的欢呼声中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二不同态度背后的革命原则以上列举了罗伯斯庇尔对司法死刑群众私刑和国王处刑的看法从坚决反对死刑到坚持处死国王表面上看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但笔者认为这些不同态度的背后有罗伯斯庇尔一以贯之的原则和此原则在大革命事态发展下不断的推进演变
传记作者瓦尔特 的解 释是罗伯 斯庇 尔反对死刑 目的在于维护人 民起义的权利 ,“ 废除死刑, 以保证起 义人
民不会被议会血腥镇压。 法】 ”【 热拉尔 ・ 瓦尔特 :《 罗伯斯庇尔 》 ,姜靖藩 、钱慰曾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8 ,第 12页 。 9 3年 0
最后的演说罗伯斯庇尔最伟大演讲

最后的演说——罗伯斯庇尔2009-1-11 15:39:25——罗伯斯庇尔(美国)1789年7月26日共和国的敌人说我是暴君!倘若我真是暴君,他们就会俯伏在我的脚下了。
我会塞给他们大量的黄金,赦免他们的罪行,他们也就会感激不尽了。
倘若我是个暴君,被我们打倒了的那些国王就绝不会谴责罗伯斯庇尔,反而会用他们那有罪的手支持我了。
他们和我就会缔结盟约。
暴政必须得到工具。
可是暴政的敌人,他们的道路又会引向何方呢?引向坟墓,引向永生!我的保护人是怎样的暴君呢?我属于哪个派别?我属于你们!有哪一派从大革命开始以来查出这许多叛徒,并粉碎、消灭这些叛徒?这派别就是你们,是人民——我们的原则。
我忠于这个派别,而现代的一切流氓恶棍都拉帮结党反对它!确保共和国的存在一直是我的目标;我知道共和国只能在永存的道德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为了反对我,反对那些跟我有共同原则的人,他们结成了联盟。
至于说我的生命,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曾看见过去,也预见将来。
一个忠于自己国家的人,当他不能再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再不能使无辜的人免受迫害时,他怎么会希望再活下去?当阴谋诡计永远压倒真理、正义受到嘲弄、热情常遭鄙薄、有所忌惮被视为荒诞无稽,而压迫欺凌被当作人类不可侵犯的权势时,我还能在这样的制度下继续做些什么呢?目睹在革命的潮流中,沙泥俱下,鱼龙混杂,周围都是混迹在人类真诚朋友之中的坏人,我必须承认,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我确实害怕我的子孙后代会认为我已被他们的污秽沾染了。
令我高兴的是,这些反对我们国家的阴谋家,因为不顾一切的疯狂行动,现在已和所有忠诚正直的人划下了一条深深的界限。
只要向历史请教一下,你便可以看到,在各个时代,所有自由的卫士是怎样受尽诽谤的。
但那些诽谤者也终不免一死。
善人与恶人同样要从世上消失,只是死后情况大不相同。
法兰西人,我的同胞啊,不要让你的敌人用那为人唾弃的原则使你的灵魂堕落,令你的美德削减吧!不,邵美蒂啊,死亡并不是“长眠”!公民们!请抹去这句用亵渎的手刻在墓碑上的铭文,因为它给整个自然界蒙上一层丧礼黑纱,使受压迫的清白者失去依赖与信心,使死亡失去有益的积极意义!请在墓碑刻上这样的话吧:“死亡是不朽的开端。
雅各宾派恐怖统治论文

浅析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1793年6月法国大革命进入到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在内外交困的处境下,雅各宾派采取了恐怖统治,为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两个方面浅谈自己对恐怖统治的认识。
一、恐怖统治的实施是必要的。
雅各宾派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被推到了历史前台。
在外,反法同盟的军队在继续进攻,他们已经侵入法国的东、北、南部地区,西部海岸被英国封锁,1793年9月英军占领土伦港。
在内,除了王党分子继续作乱外,被推翻的吉伦特派领导的联邦叛乱业已蔓延到60个郡的部分地区。
物价依旧在持续上涨,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不容乐观,愤怒的巴黎人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武装示威,要求“向贵族开战,向囤积者开战”。
在此之前,让蓬圣安德烈就在一封信中说“国家大事行将毁灭,几乎可以肯定,只有最紧急、最有力的措施才能挽救……如果让穷人帮助你们完成革命事业,就必须使他们活下去,这是非常急迫的事情”。
很明显,形势的发展使雅各宾派已无法再按照资产阶级的老样子统治下去。
为解救危机,势必向群众让步,拿资产阶级开刀。
恐怖统治已经成了无可奈何但又是必须的惟一的选择。
为此国民公会于9月5日通过决议,“将恐怖提上日程”。
恐怖统治是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雅各宾派被迫实行的,因而在初行时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一段时间里,恐怖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经济混乱得到克服,群众踊跃参军,镇压了叛乱,并于1794年初将全部外围军队赶出国土,共和国军队反攻出去,进入外线作战。
综上所述,在当时的背景下实施恐怖统治是必要的,是恶劣的客观环境催生了恐怖统治,它的实践结果是积极的。
二、形势好转后应适时停止恐怖统治。
恐怖统治原是一种战时体制,其打击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资产阶级,可是它的客观使命又是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因此,恐怖统治是向资本主义过度时期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并不是归宿。
一旦危机克服,就应终止,并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的正常秩序。
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

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社会运动,其中恐怖时期是该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罗伯斯庇尔执掌着法国国家的最高权力,他以强大的专制统治揭示了法国社会的混乱与无序,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痛苦。
恐怖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血腥时期,这一时期遭受到了上层统治者恐怖专政的摧残。
罗伯斯庇尔通过中央政府强行镇压政治反对派,实行了集中铁腕统治。
这种专制统治使法国的政治环境变得非常紧张,社会秩序被剥削,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和痛苦之中。
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他还通过恐怖手段对待民众,实行了大规模的处决和恐怖行动,以恐吓和牢笼人心。
数以千计的人被投入监狱,受到无端的迫害和刑罚,甚至被迫接受无理的审判和处决。
这种恐怖行动使得法国社会的恐慌情绪不断升级,人们不敢发表意见,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法国大革命在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下,流血事件频频。
在这段时期,有许多贵族和政治反对派成员被处决,这些死刑行动被组织化地进行,让人民的生命权和人权遭到了严重践踏。
恐怖时期的统治是法国大革命最黑暗的一个侧面,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专制统治。
然而,正因为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不满,最终使得他的专制统治走向了终结。
法国人民在恐怖时期中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压迫,他们渴望自由与民主,希望逃离专制统治的恶果。
这种民众反抗和呼声最终推动了法国的社会变革,打破了罗伯斯庇尔的统治。
在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阴影中,恐怖时期为法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这段痛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专制统治对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伤害是巨大的。
法国大革命恐怖时期的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是一段悲惨而残酷的历史,它提醒着我们珍惜自由、捍卫人权的重要性,警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总之,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是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罗伯斯庇尔的专制统治带给法国人民巨大的恐惧和痛苦。
专制统治下的法国社会充斥着冲突和不满,人民生命和权益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有整整三个小时来拯救自己的生 命,拯救自己的乌托邦,但他做了什么?什么 也没有。是不是应该用超出法律之上的暴力手 段,来对抗由人民选举出来的议会?罗伯斯庇 尔无论如何下不了这个决心,对于他来说,这 等于用自己的手摧毁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理念和 信仰。在周围同志的竭力劝说下,罗伯斯庇尔 一度改变了主意,接过呼吁人民起义的文件准 备签名。但是,写下了自己姓名开头的三个字 母"Rob"之后,罗伯斯庇尔犹豫再三,最后还是 扔下了笔。人们催促他写下去,他环视了众人 一眼,反问道:"以谁的名义?"
罗伯斯庇尔的命运就这样由他自己决定了。 这时,国民公会罢黜雅各宾一党的公告已 经传到市政厅广场,加上市政厅内迟迟没 有命令传达下来,市民义勇军们开始动摇。 渐渐有人离开了队伍,先是一个两个,再 是一群两群……
“我的理智
而不是我的心
已经开始怀疑,这个
由我计划缔造的美德的共和国”
早年生活对其思想影响
各宾俱乐部彻底决裂,罗伯斯庇尔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
革命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入王 宫并推翻了王政。罗伯斯庇尔并未直接参与 起义,随后也拒绝了审判阴谋者的法庭庭长 职务。但以巴黎公社代表的名义对立法会议 施加影响。
审判国王
同年9月21日,法国成立新的国民公会,次 日宣布成立共和国。罗伯斯庇尔作为巴黎代 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进入国民公会,领导 雅各宾派反对吉伦特派。12月,审讯国王, 他发言11次,强烈要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当中最著名演讲稿,是《路易必须死,因为 共和国必须生》
成为雅各宾派领袖
罗伯斯庇尔当时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是雅各宾俱乐部,在 这里他的影响更为明显。 1791年6月,路易十六和王室成员企图潜逃被发现,罗伯斯庇尔在制
雅各宾专政评析

关于雅各宾专政恐怖统治的评价
雅各宾派专政时恐怖政策的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恐怖统治的历史功绩是无法否认的。其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消除了大量的动乱因素,维护了共和国内部的相对安定;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挽救了法国;推动法国革命进行到底,从根本上打击了封建主义,为资本主义在未来和平时期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雅各宾派专政的失败,可以说是罗伯斯庇尔的悲剧,或是雅各宾派的悲剧,但绝不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角——整个资产阶级的悲剧。(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产儿,罗伯斯庇尔、圣鞠斯特等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有着对民主、自由等政治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对革命的真诚信念,然而作为法国大革命最高阶段的雅各宾派的统治却被称为“自由的专制”。这种理想与实践的相悖正是谈论雅各宾专政的意义所在。\
雅各宾派的由来及其发展
雅各宾派专政是由雅各宾俱乐部在革命斗争中发展而成的,前身是三级会议时期部分代表在会外。它的成员包括从各省纷至沓来的带有各种色彩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主要包括四个政治派别:以米拉波、拉法耶特为代表的自由派贵族,以大银行家、农场主狄奥多尔·拉梅特兄弟为代表的立宪派大资产阶级,以布里索为代表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罗伯斯庇尔、圣鞠斯特、库通为代表的民主派资产阶级。
恐怖政策由节制向无度的演变。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雅各宾派内部的埃贝尔派和丹东派,接着一意孤行,变本加厉,以制止“谋杀和新的诽谤”为借口,强迫国民公会于1794年6月10日通过了库通提出的“惩治人民之敌”的牧月法令。牧月法令使恐怖急剧扩大化了。从1794年6月10日到热月政变发生时的7月27日,在短短的48天内,仅在巴黎一地,就处死了1376人。②直到政变前的7月26日,罗伯斯庇尔还在国民公会杀气腾腾地吼道:“人们说我们太严厉了,祖国却责备我们过于宽大……用国民政权的实力镇压一切党派,以便在各党的废墟上树立正义和自由的威力。”这时入侵之敌已被赶出国境,民族危亡已经挽救过来,恐怖政策本应终止了。但是,罗伯斯庇尔却顽固地坚持极端恐怖政策,“以至于恐怖统治最终招致了真正自由和真正平等的对立面。恐怖统治让一切居民平等地丧失了一个法律人格的保护面具,从而达到了平等化”。无度的扩大化的恐怖统治最终致使罗伯斯庇尔于1794年7月27日倒台,他本人也于7月28日下午被送上了断头台。“最终,在血泊之中,群众的激情消逝了,罗伯斯庇尔和他的同僚们被推翻了,革命吞噬了自己的孩子。”③至此,雅各宾派专政覆亡,法国大革命结束。
【2018最新】罗伯斯庇尔简介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罗伯斯庇尔简介篇一:客观的评价罗伯斯庇尔客观的评价罗伯斯庇尔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是在法国大革命最危险的时候站了出来,可以说罗伯斯庇尔挽救了法国大革命;但从一个角度来看,由于罗伯斯庇尔,在解决法国内困外患的情况下采取了恐怖统治造成了在恐怖年代期间,法国近5.7万人的的死亡,因此也有人说法国大革命是血腥的革命。
但看一个历史人物要客观,既要看到罗伯斯庇尔的功劳,又要看到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做过的错事;既要从革命当时期看待,也要从后人的观点加以分析。
首先,我们从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上台执政的社会背景来看罗伯斯庇尔。
当时法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外有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从四面八方进攻法国;国内市民要求面包和牛奶的要求越发强烈,国内物价飞涨,市民对政府的不满到达一个很高的高度,再加上国内也有武装叛乱。
此时可以说是法国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在此种情况下采取加强专制集权是必要的。
每一个国家在动乱不安的时候加强集权以巩固政权这是无可厚非的。
这是罗伯斯庇尔在巩固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树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经济中虽说是暂时的牺牲资产阶级的利益换来对外封建势力的抗争,但这也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虽然这只是暂时的,而且是迫不得已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法国当时存在乱抬物价的垄断资本主义的行为,这也开启了,国家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控制。
不管怎么说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处于最危险的时候出台的这些恐怖经济是必须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虽说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生存。
任何国家都有专制但职能,特别是在动乱不安的时候。
罗伯斯庇尔在恐怖政治采取的措施本来是想维护一下法国在此期间的秩序,但后来却成为杀人的工具,扩大化的斗争却破坏了法制;其次在革命期间还破坏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果发现某个历史结论不符合一些相关的原始 资料,可能存在几种情况:
• 因价值观或判断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不同的 时代或不同国家对同一事件的判断常常不一致, 我们只要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可理解这种 不一致产生的原因。
• 编史者没有看到某些相关的重要史料,或史料本 身具有某种不明确性,导致多种解释的产生。这 两种情况都是你可能在历史理解上有所发现的时 候,所以这样的机会不要轻易放过。
他接着指出:刘次沅对古代文献的解读也有问题。 因为郑地宫殿应当位于离渭河不远的平原地区(今华 县县城附近),处于西周两个统治中心镐[hào]京、 洛邑之间,很可能临近镐京到洛邑的交通线上。
也就是说,当年史官所处的郑地位于平原地区, 东西方向视野开阔,不可能出现像阿勒泰那样的情况, 即不可能“实际上看不到日食,只是经历了明显的变 亮,变暗,再变亮的过程”,所以不可能用“天再旦” 这样的措辞来描述日食。
肯定历史知识的科学性的人并不否认 这种指责,但他们认为这并不妨碍历史 知识的可靠性:
维柯在18世纪初写成的《新科学》中 提出:“这个民政世界既然是由人类创 造的,人类就应该希望能认识它。”
19世纪时,德国的德罗伊森 (Droysen, 1808-1884)强调指出:历 史认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历史材料 里面所表现出的前人言行,与我们今日 的言行性质上是根本相类似的。”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素养解读
王加丰
历史著作总是要对历史事件、 历史现象作出解释。它涉及如何 认识历史的问题,也涉及历史知 识的性质问题;但它的本质是说 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所以有 人说,历史解释的产生,是出于 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
一、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出现 多种多样的解释?
影响我们的历史解释的既有主观因 素,又有客观因素,各种因素往往互 相交织,大体上可归纳成几下几大类:
五、如何使用史料进行论证
1、现代史学的史料概念
• 从文字的角度看,可分为文字资料和非文字资料。文字资 料又可分为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前者指档案(包括文字 记录,如甲骨文、金文、简帛文书、纸草文书、泥板文 书),也指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史之类的著作;后者主要 指近现代学者写的有关著作。
• 从物质和非物质的角度看,大体可分为物质史料与非物质 史料。物质史料包括文字资料,但相当一部分是非文字资 料(其中也有少数文字,如画像的说明,青铜器上的铭 文),包括各种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如印制、描绘 的图像、雕塑、壁画、古建筑、古遗迹。非物质资料主要 指民间口头传说或民间记忆、民风民俗,手工艺制作技巧、 重要产品的生产程序等。
2.真正的学术研究成果总是包含着某种真知 灼见,不要事先认定关于历史事件,世界 上只有一种解释,其他的都是错误的。有 时,多种解成果或 经过自己充分考虑的结论时,要清楚 地了解其合理性的界限。 4.教科书,特别是中小学的教科书, 既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又不便过多地 介绍有关历史问题的争论,所以只能 采用大家认为最合理的一种解释。
•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在讨论英国18、19世纪买卖 妻子的习俗时,除了引用1878年出版的一本叫《时代读本》 的书,也引用文学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一本 小说的情节,然后下结论说:“哈代的书和《时代读本》 里的这些自负的言词都突出地表明,买卖妻子是一种直接 的动产交易。”
2、我们如何使用史料:
1.用唯物史观或用唯心史观来解释 历史,会形成极不相同的历史解释。
注意二点:
(1)19世纪西方主流的历史观是相信有 历史发展规律的。
如孔德、孔多塞、涂尔干这些社会学 的奠基人,及英国辉格党式的历史观。但 二战后,西方主流的历史观大体上放弃了 对人类历史规律的探索和追求。
(2)至少是二战以来,西方主流的历 史学家公开主张英雄史观的人已经很少。
2、人认识历史的条件受到各种 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 历史进入我们的视野主要是靠某些历史遗
存,很多重要的史料可能已经消失了;
• 即使我们拥有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丰富资
料,不同的人对其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 人的任何认识都要受到时代思潮和时代的
认识手段的限制。
我们的任何历史著作,都产生 于“历史事实的信息进入到我们的 观念中,而不是历史事实本身存在 于我们的观念中;是主体的陈述包 含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的信息,而 不是主体的陈述就是历史事实本 身。”(张耕华)
2、不同的利益考量及与之密切 相关的政治立场,或者说不同的 阶级、民族、利益集团的立场或 价值观,是造成历史解释多样化 的基本原因。
3、方法论意义上的视角的差异 造成不同的历史解释。所谓方法 论意义上的“视角”指与利益关 系或意识形态无关或关系不大, 仅指看问题的角度。
必须注意,方法论意义上的“角度”涉 及广泛的内容。比如,晁福林有一篇文章专 门讨论孟子所说的舜的“腐败”问题,即舜 帮助犯杀人罪的父亲逃走避祸及封恶行昭著 的弟弟“象”为君。晃福林反对孟子的见解, 认为舜的时代主要还是原始社会的传统占优 势,舜的处置方式是符合原始社会的传统的, 而孟子的批评是从国家出现后的标准出发的。
• 刘次沅提出:通过“考虑到地球自转参数”的不 确定性,上述几次日食的发生时间或可视度均不符 合“天再旦”的条件,也就是说他提出的前899 年是唯一合理的时间。
• 为了证实“天再旦”的情况是否存在,刘次沅课 题组利用1997年3月9日在新疆清晨发生的一次日 食,“布网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日食天光观测。” 有60余人从18个不同地点写出36份报告,证实有" 天再旦”现象。
• 梯也尔称罗伯斯庇尔是一个“骄傲的、嗜血的教主”。 • 马德兰说罗伯斯庇尔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 • 泰纳咒骂罗伯斯庇尔是“屠夫”、“暴君”。
• 路易·勃朗驳斥米涅、梯也尔等人的诽谤,对伯斯庇尔的一 切都加以颂扬。
• 饶勒斯全面为罗伯斯庇尔辩护,自称是罗伯斯庇尔的拥护者。 • 阿尔贝·马蒂埃“把罗伯斯庇尔描绘成为资产阶级的敌人,贫
卡西尔说:“毫无疑问,伟大历史学 家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于他的个人经 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刻性和强烈 性。”
“如果历史学家成功地忘却了他的个人 生活,那他就会由此而达不到更高的客 观性。相反,他就会使自己无权作为一 切历史思想的工具。如果我熄灭了我自 己的个人经验之光,就不可能观看也不 可能判断其他人的经验。”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 作为历史认识对象的客体是过去人类行为的 结果,所以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都具有人 的本质乃至人的本性,使历史认识主体和客 体的相互沟通或理解成为可能。
• 作为历史认识对象的过去与今天的我们的关 系,实际上是社会历史的“生命”或人类过 去的生命与今天的生命之间的关系。
• 我们所说的历史发展规律,其实就是人的行 动的规律,它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不同 的表现,但都是人的各种基本活动的表现。
简言之,大家基本认定“天再旦”指的是天亮后因发生日 食而天转黑,然后再次天亮。但为什么不称日食呢?那是因 为有云层或山脉遮蔽的缘故,史官看不见太阳升起和日食, 只感觉到天明后转暗,然后重新明亮起来。目前,对这一点 作出“最细密”论证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成员之一的 刘次沅先生。
• 半个多世纪以来, 学者们对这次“天再旦”的发生 提出了至少6个不同的时间。另外五个时间分别是 公元前926年或公元前903年、公元前966年、公 元前925年、公元前919年。
3、人文学科的认识特点决定了历史 解释或多或少是“不全面”的,上 述立场的、时代的、个人的差异都 说明了这一点。
恩格斯说:历史认识只能“沿着 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 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 达到的相对真理。”
四、如何对待多种多样的历史解释?
1.先辨别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历史事件的不 同:是民族的或国家的、阶级的或意识形 态的立场造成的,还是由于掌握的史料不 一样、学科切入点不同或使用的研究方法 不一样造成的。
但当我们肯定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时候,必须明白自然科学的研究者 面对的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客体, 而历史认识的对象(客体)是人类 的过去,在这里认识主体与被认识 的客体是同质的,这是历史认识或 历史解释的特点。
这种区别,决定了历史知识有较 为不确定的性质。
三、影响历史知识的可靠性的因素
1. 历史知识掺合着历史认识者或解释者 的主观因素,从提出研究的问题到得 出结论都是这样。 但要注意:强调客观地看待历史现 象,不意味着你不使用自己的人生经 验,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是:必须更多地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
4、史料缺失、对史实过程不清 楚,造成对历史事件的错误解释。
二、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 近代以来,或者说从17世纪笛卡尔的怀疑 论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不断地 对历史的科学性提出责难,否定历史的知 识地位,把历史与文学等量齐观。
• 但长期来,否定历史知识可靠性的基本观 点实际上没有多大变化,其强调的是记事 者可能是片面的,而历史学家在研究和撰 写历史著作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客观,肯 定要掺进自己的主观愿望。这种观点在当 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特别强烈,其代表 人物有美国的怀特(《元史学》)。
• 当你想证实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结论时,你会设 法收集尽可能多的史料,但真正使用时会有所选 择,挑选过程有意无意地透露出你对该历史事件 的倾向性观点。
• 所选用的史料一般是自己认为最典型、最有说服 力且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具备这些特点的通常 是第一手史料或原始资料。
• 有些人喜欢使用权威的判断。最好先使用一手史 料,再使用权威判断。两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苦人民的战士,近代社会主义的先驱”。
• 这些对立的评价并非产生于史料缺乏,而是评价标准不同, 关键是认同或不认同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恐怖政策。
• 我国的教科书曾极为赞赏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改革开放 以来对此出现了某种反思。
六、使用和解释史料的两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