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1)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组织行为学(第1章) ppt课件_

8/4/2020
2
第一章 概述
其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定义
• 鲁森斯: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中人类行 为的解释、预测和管理。
•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 它探讨个体、群体与以及结构对内部组 织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 织的有效性。
8/4/2020
3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 跨学科性 • 层次性 • 适应性(权变性)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
技术促使工作性质的变化
▪ 工作中技术和人性成份不可分的混在一起 ▪ 工作不再被那么严格地定义和设计 ▪ 客户影响到组织内的工作以及用于评价工作
的标准 ▪ 组织结构不再能够完全体现工作场所的特性
8/4/2020
12
第一章 概述
二、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影响
1、普遍主义与个别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常规(美欧);个别主义更关注 个体间的关系与信任(亚洲)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3、中性与感性
中性文化中,情绪被很好地控制,不轻易外露; 感性文化则相反
4、精确(Specific)与弥漫(Diffuse)
8/4/2020
16
第一章 概述
四、“临时性”的影响
稳定的群体被临时的群体所替代,团队包 括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也在不断变 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质量
8/4/2020
8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现场研究法。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 实验室实验 • 经验总结法 • 案例比较分析法
8/4/2020
9
二、研究内容
1、微观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

《组织行为学》案例1------------------------------------------作者xxxx------------------------------------------日期xxxx案例一:群体规范案例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

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

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

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

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

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

此外相安无事。

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

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

”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思考题:1。

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而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2。

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因缺乏安全感迫于群体压力而出现的言行上盲从多数人。

这种屈从不但可以缓解压力分散责任,也可以提供人融入团体获取信息的机会,还能满足人被爱被接受的需要。

案例二:与暗示有关的实验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

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

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

组织行为学-案例题(全) (1)

组织行为学-案例题(全) (1)

案例分析涉及原理:公平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气质类型理论、组织文化理论、成就激励理论、群体冲突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领导理论、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组织变革理论。

1、尊重、理解、信赖(王安电脑公司)2、研究所里的骨干为何留不住(研究所来了个老费)3、反思失误(古井酒厂)4、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怎样看待奖金与荣誉-公平理论)粘液质特点P625、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理论)6、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成就激励理论P71)7、爱通公司的员工关系(明娟和阿苏的矛盾-认知不协调理论、人际关系理论)8、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领导理论)9、固定工资与佣金制(公平理论)-白泰铭10、贾厂长的困惑(领导理论)11、杨利平糯米美食厂(组织结构类型及优缺点)=陆振华蚊香厂12、建造大家庭(成就激励理论)13、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组织变革理论)-唐文的面包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14、通用汽车公司⑴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答:王安属于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的一种。

这种人性观在管理方式上是:第一,王安关心的不仅仅是怎样对下级指导和监控,而更多是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尤其对下级能否接受的敢抢以及他们的归属感和身份感。

第二,关心的是他们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第三,王安要求主管人员的作用要从抓计划、组织与控制转到在下级职工与更上一层次领导之间充当中间人方面来,要倾听并力求理解下级的要求,响应员工的呼声,主管人员不再是任务的下达与授予者,不再是激励与控制者,反倒成了给工人创造条件与提供方便的人,成了工人们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⑵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激励过程,指出模型中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M=VE“M”表示积极性的高低,动机的激发力量。

在王安电脑公司充分表现为王安的成功激励,使每个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V”表示期望值,即王安对公司利益和对员工作出贡献的期望,还有员工在公司可以一展所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这些表现值都很高。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 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为组织 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
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强调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全面、系 统的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 人文性:组织行为学关注人的心理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
详细描述
实验法也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 一,通过在一定条件下控制某些变量,观察 和测量组织成员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实验中改变工作 条件或奖励方式,观察员工的工作绩效和行 为变化,进而探讨不同管理策略对员工行为 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特定组织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了解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织的竞争力,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学科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 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 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研究领域
组织行为学涉及个体、群体和组 织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包括知觉、 沟通、领导力、激励、决策等。
应用价值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团队建设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 的竞争力。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组织行为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多样 性、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技术影响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组织行为学提供更多数据和实证支 持,推动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组织变革与适应
面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行为学将更加关注组织变革 与适应性的研究,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挑战。

组织行为学 试卷1-答案

组织行为学  试卷1-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研究下列哪方面?( C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 A )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不包括( B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收集资料的主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结论的再现性4.社会知觉是指(A )A.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 B.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觉C.对人与物关系的知觉 D.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5.在1992年以来,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使经营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种经营管理价值观就是(D )A.最大利润价值观 B.生产型价值观C.生产经营型价值观 D.经营价值观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A)A.创造性能力 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知觉 D.创造性记忆7.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做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是指职业生涯的(C)A.开发 B.管理 C.设计 D.变动8.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这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观点(A)A.霍兰德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薛恩试卷第1页(共6页)9.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 A)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 D.终止阶段10.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哪一位心理学家在拉绳实验中,比较了个人绩效和群体绩效( D )A.特里普利特 B.霍莱特 C.史布兰格 D.瑞格尔曼11.集中表现组织结构特征,强调沟通的集中性和层次性,但同时会出现更多信息失真的沟通形式是(B)A.轮式 B.Y式 C.圆式 D.链式12.群体凝聚力的基础是(C)A.共同的目标 B.同质群体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同样的价值观13.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谁的意见作为定向的目标(B)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社会14.成功地激发了功能正常的冲突的组织都有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C)A.任务目标明确 B.有鼓励冲突的文化C.他们奖励持异议者而惩罚冲突的回避者 D.扁平化的组织结构15.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是(B)A.计划、贯彻、委派、评价、奖惩 B.计划、委派、贯彻、评价、奖惩C.计划、贯彻、评价、奖惩 D.计划、委派、评价、奖惩16.领导素质的核心是( B)A.干劲 B.能力 C.学历 D.资历17.领导过程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C)A.决策的合理性 B.决策的创新性 C.决策的正确性 D.决策的民主性18.人类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外力可能影响其行为,但无法发动其行为,这表明人们行为特征的(A)A.自发性 B.因果性 C.持久性 D.目的性19.人的某种需要若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未能解决,会转移到另一种需要的满足。

组织行为学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跨学科性
科学性
多层面性
情境性
组织 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主要的领 域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行为科学。
在多个学科的贡献下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的学科体系通常包括三个层面, 即个体的行为、群体和人际的行为、组织的行为。
组织 行为学
3.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 ➢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
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的有效性。 ➢ 对行为的分析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个体、群体和组织。
组织 行为学
个体
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研究,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 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思维方法、归因过程、动机、个性、态度、 情感、能力、价值观等。
——Andrew J Dubrin
组织行为学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 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怎样对各个成员、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其他组织 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Jee Kelly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 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绩效。——Stephen P Robbins
组织 行为学
本章内容结束
组织 行为学
某旅行社导游的个人行 为动机与归因研究?
某旅行社导游群体信息 传递方式的相关研究?
某旅行社企业文化与外 部环境的调适研究?
组织 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 三个阶段:
• 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 (1900—1927年)

组织行为学1

组织行为学1

1.组织效率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投入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

2.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一)决定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观。

(二)工作五核心因素理查德·哈克曼、爱德华·劳勒等学者在大量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由“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结果反馈五个核心”因素构成的学说。

Herzberg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等;社会因素是指员工对工作单位管理方面的态度,以及对该单位的认同、归属程度;个人心理因素则包括对本职工作意义的看法、态度以及上司的领导风格等。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调查发现,薪资、工作忙碌程度、弹性工时、升迁与发展机会、工作稳定度、工作有趣程度、工作自主性、帮助他人机会、对社会贡献是决定员工对工作满意的重要因素。

Bruce和Blackburn,Locke及Vroom认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积极的同事关系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挑战性的工作;公平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同事关系。

俞文钊对128名合资企业员工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合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领导水平、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工作报酬和同事关系。

同时,的研究还发现员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级别、任职年限等人口和职业变量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舒晓兵等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了组织的结构与倾向、职业发展和工作条件及要求是影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 1 复习资料 课件

《组织行为学》 1  复习资料 课件

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
• 从事那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智力能力维度
• 算术 • 语言理解 • 知觉速度 • 归纳推理 • 演绎推理 • 空间视知觉 • 记忆力
智力与工作满意度
虽然智力因素对更好地完成工作有很大帮助 ,但是它并不能让人快乐或提高人们的工作 满意度。智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几乎是零相 关。为什么?
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依赖直觉。
解决的方法既不是舍弃直觉,也不是单纯地依赖直觉,而是利用相关的证据和良好的判断 力对直觉进行补充。
知觉
知觉(perception) •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它通过 感觉器官,把从环境中得到的各种信息,如光、声音、气味等转化为对物体、事件等 的经验的过程。 • 个体为了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 一个人所感知的东西可能与客观现实差距很大
• 有效性令人怀疑
• 情绪智力与人格测量高度相关,尤其是情绪稳定性 • 除了人格测量和一般智力测验之外,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是否增加了新的认识,目前这方面
还没有足够的研究。
性格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 心理特征。
• 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 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其他个性心理特征起支配作用 • 性格是比较稳定而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组织行为学》复习参考
PART I
绪论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了解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 一个研究领域 • 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1、实验法有哪几种类型?每一类的特点是什么?实验法是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法分三种:1)实验室实验法。

这种方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2)现场实验法。

这是一种实验室方法应用到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去的方法,它比实验室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

3)准实验法。

就是指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对房间内噪音的程度予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对工作效率、工作速度是否促在函数关系,应选用实验法。

2、个性的结构与内容(全部内容要看, p59-61)1)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2)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

个性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

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3)个性的性质:(5点)①组合性;②独特性;③稳定性;④倾向性;⑤整体性。

3、能力的概念、种类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

能力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即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等级:①能力低下;②一般能力;③才能;④天才。

3)能力的发展水平在人群中的分布大概是这样的:两头小,中间大,即能力低下者与天才极少,一般能力占绝大多数。

4、创造性行为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总分89,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群体本身决定其成员角色和规范的因素是______A. 资源B. 内部结构C. 工作动机D. 作用模式2. 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______A. 形成阶段B. 震荡阶段C. 规范化阶段D. 终止阶段3.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是______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4. 在五阶段模型中,第三阶段具有的特征是______A.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B.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C.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D.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5. 根据间断—平衡模型,决定群体发展方向的是______A.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B. 第一阶段结束时C. 群体成员的最后一次会议D. 转变阶段6. 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在于它指出了群体具有一个______A. 形成期B. 震荡期C. 变革期D. 冲突期7. 以下不属于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是______A. 组织文化B. 权力结构C. 绩效评估体系D. 正式领导8. 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______A. 利益型群体B. 任务型群体C. 命令型群体D. 友谊型群体9. 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______A. 正式群体B. 任务群体C. 命令群体D. 非正式群体10. 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______A. 正式B. 非正式C. 异质D. 工作11. 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______A. 完成任务速度快B. 易解决复杂问题C. 绩效水平高D. 凝聚力强12. 以关于群体规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B. 研究表明,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受欢迎C. 相对而言,5至7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较有效D. 如果群体的目标是调查事情的真相,那么应该是大群体比小群体更有效13. 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_____A. 外部环境B. 群体规模C. 群体构成D. 群体任务14. 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______A. 规定B. 看法C. 期望D. 依赖15. 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______A. 标准功能B. 导向功能C. 评价功能D. 动力功能16. 群体规范形成的方式一般有______A. 三种B. 四种C. 五种D. 六种17. 进入群体的任何一个人,首先应建立和适应群体的______A. 规范B. 角色期望C. 角色意识D. 行为模式18.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______A. 角色B. 角色知觉C. 角色期待D. 心理契约19.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______A. 角色期待B. 角色知觉C. 心理契约D. 角色定式20.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______A. 群体的规模B. 群体的绩效规范C. 群体的压力D. 群体的构成21. 如果一个群体有很高的凝聚力,绩效规范却很低,则群体______A. 仍然能取得很高的生产率B. 生产率通常比较低C. 生产率比凝聚力低的群体高D. 生产率比绩效规范高的群体还要高22. 评价群体凝聚力时,能够比较详细地给出凝聚力的具体表现的方法是______A. 数量分析法B. 问卷调查法C. 定量分析法D. 定性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1. 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______A. 安全需要B. 地位需要C. 情感需要D. 权力需要E. 实现目标需要2. 五阶段模型中震荡阶段具有的特点有______A.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B. 群体成员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予以抵制C. 群体成员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D.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E.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3. 在间断—平衡模型中,第一阶段结束的特征有______A. 以迅速的活动来完成工作任务B. 迅速的变革C. 抛弃旧的模式D. 采纳新的观点E. 活动速度明显加快4. 以下属于群体的类型的有______A. 正式群体B. 命令型群体C. 任务型群体D. 利益型群体E. 友谊型群体5.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______A. 组织战略B. 权力结构C. 正式规范D. 组织资源E. 人员甄选过程6. 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EXHIBIT
1-1b
1–12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续)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 续
决策角色 创业者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 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 革的方案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 混乱处理者 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 取正确的行动 资源分配者 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 谈判者 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
政治学 研究在政治环境中个体 和群体的行为。
政治学
冲突 组织内的政治活动 权力
组织系统
EXHIBIT
1-3f
1–25
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组织行为学概念或理论必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须反映情境或权变条件。
x
权变变量
y
1–26
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回应全球化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回应劳动力短缺 改善顾客服务
流动率 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 织。
1–32
因变量(续) 因变量
组织公民行为 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 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 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 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1–33
因变量(续) 因变量
工作满意度 员工相信他理应得到的报酬与他 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1–34
自变量
社会心理学
群体
EXHIBIT
1-3c
1–23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续) 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人类学 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 人类及其活动。 比较价值观 比较态度 跨文化分析 人类学 组织文化 组织环境 组织系统 群体
EXHIBIT
1-3d
1–24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组织行为学书本思考题小抄(1)

组织行为学书本思考题小抄(1)

组织行为学书本思考题小抄(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内的行为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人、团队和组织的行为模式、绩效和效率,以及个体在组织中的适应和发展。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行为:个体的态度、情绪、动机、决策行为以及个体的适应和发展。

- 团队行为: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团队决策、团队绩效和合作等。

- 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领导和权力等组织层面的行为。

3. 个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有哪些?个体的行为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个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动机与激励:个体的内在动机和外部激励会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绩效。

- 参与度和承诺:个体对组织的参与度和承诺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 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我感知会影响其在组织中的表现和绩效。

- 个人特质:个体的特质、价值观和行为风格也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4. 团队协作如何提高组织绩效?团队协作可以帮助提高组织绩效。

以下是团队协作对组织绩效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 有效的沟通: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信息共享、问题解决和决策效率。

- 互补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互补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

- 良好的领导:良好的团队领导者可以激励团队成员,协调团队合作,以达到组织绩效的目标。

- 协同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和相互支持可以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以上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些思考题,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为组织的发展和绩效提供支持。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1)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1)

1.不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行为,与人交往显得沉静而孤僻,这种性格类型是( )。

A.情绪型B.外倾型C.内倾型D.顺从型答案:C2.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灌输和强调这样一种观念从而影响个体遵从组织的程度叫做( )。

A.连续承诺B.规范承诺C.职业承诺D.情感承诺答案:B3.负责同他所领导的组织内外无数个个人和团体维持关系,建立和发展一种特别的联系网络,将组织与环境联结起来的角色是( )。

A.监听者B.联络者C.发言人D.传播者答案:B4.( )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于1951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

A.维纳B.斯金纳C.卢因D.罗可齐答案:C5.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倾向是因为( )。

A.连续律B.接近律C.相似律D.闭锁律答案:B6.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

A.B=f(S·P)B.B=f(P·E)C.B=f(S·E)D.B=f(P·M)答案:B7.通过阅读杂志和与他人谈话来了解公众兴趣的变化、竞争对手可能的打算等,属于( )角色。

A.领导者B.人际关系C.联络者D.监听者答案:D8.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 )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A.社会比较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社会认知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答案:C9.“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 )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A.霍桑试验B.搬运铁砂实验C.照明实验D.阿希实验答案:A10.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 )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A.人际关系B.人事关系C.人物关系D.人职关系答案:B11.所谓( )的假定认为,人在本能上确有多种需要,也希望自己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然而,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库(更新)(1)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库(更新)(1)

《组织行为学》练习测试题库(标红题目为更新题目)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_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案例分析法 .2.能力差异表现为:水平差异;类型差异;早晚差异_。

3.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

4.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两个条件:其一是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驱力或欲望);其二是个体之外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情境、条件等诱因。

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高层次需要由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构成。

7.“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需要:_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_ 。

8.从公平理论来看,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__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9.强化的类型有_报酬的绝对值报酬的相对_ 。

10.综合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 波特——劳勒_的综合激励理论和_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

11.挫折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是_个体所期望或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个体认为该目标是有可能达成的;在目标与现实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12.影响人际知觉偏见的心理因素有第一印象(初次印象);刻板印象(人际知觉的定型化);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13.归因的一般原则有共变原则;打折扣原则;非共同效果原则;非预期性原则;三度归因原则。

14.根据信息沟通时的反馈信息多少,在组织中可以把沟通分为两种:_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15.从相互作用分析的角度出发,交往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平行的交往和交叉的交往_。

16.高绩效团队的特点有:_ 高效率、高绩效;规模较小;成员技能互补;善于变化。

17.领导行为的效果是由_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环境变量__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18.20世纪70年代,领导问题的研究以考虑情境因素的应变理论为主导方向。

但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研究者则从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以及领导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的角度研究领导行为,从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主要包括_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转变型领导理论和超越型领导理论。

《组织行为学》试题(一)

《组织行为学》试题(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一)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人类学中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B )A.体质人类学 B.文化人类学C.考古学 D.人类心理学2.组织行为学把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称为( B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设计C.事业生涯开发 D.事业生涯发展3.在苹果电脑公司里,产品销售部与产品开发部之间的关系是( B ) A.顺序式的相互依赖关系 B.互惠式的相互依赖关系,C.联营式的相互依赖关系 D.协作式的相互依赖关系4.一般把领导者自身的条件,即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称作( A )A.领导素质 B.领导能力C.领导表现 D.领导行为5.吉林羊毛衫厂在实施全员塑形法过程中设立了“三奖”,其中最高荣誉奖是( D )A.增益奖 B.增辉奖C.增效奖 D.争先奖6.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B )A.梅奥B.莱维特C.维卡D.斯克伯兹7.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C )A.态度B.气质C.性格D.能力8.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D )A.绩效B.合作关系C.规范D.绩效规范9.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A )A.凝聚力强弱B.出勤率高低C.工作绩效水平高低D.员工满意度高低10.下面哪一项不是..领导资源控制权?( C )A.决策权B.财务审批权C.专长权D.物资分配权1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 A )A.系统性B.可控性C.静态性D.单样性12.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D )A.主动性B.适应性C.有用性D.独特性13.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14.“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 •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1.把员工看成“经济人”;2.强调独裁式管理;3.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
(二)第二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等。 • 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作“社会人”看待,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重视企业组织内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 1.跨学科性 • 2.系统性 • 3.权变性 • 4.实用性 • 5.科学性
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 问卷法:
• 优点:(1)调查范围广(2)样本量大(3)调查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缺点:(1)设计问卷费时(2)问卷使用前需要测试(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沟通,有可能影
响调查质量。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同事之间的 相处状态等。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的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包括组织的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2.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们的感知活动受到高级认识活动如记忆和思维的影响。

3.社会知觉是人对他人的个体数形、群体属性的主观反映。

4.态度使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工作满意度是指对工作本身及工作环境是否满足个人的愿望而产生的体验。

6.归因自利偏向是指在归因时,人们愿意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情境的倾向。

7.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方面的个人心理特征。

8.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人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

9.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希望自己的行为与群体一致的倾向。

10.正式沟通是按组织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对内的沟通方式,由组织结构而形成的沟通。

11.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他人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1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3.部门结构及各管理部门的构成,是组织的横向结构。

二、问答题
1.如何克服社会偏差?
答:一是对他人的知觉要全面。

认知他人,除了从他的言论以及外表了解外,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表情(如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并对这些外在情绪表现背后的动机、需要等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测,形成全面的认识,以便摸清其思想,把握其需求,并能据此调动他人的情绪。

二是自我知觉要准确。

自我知觉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外在行为的观察和对自我内部意识的认识。

在自我认知时,由于受认识因素和自身动机、需要、愿望等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因此,在自己内省和估价的前提下,还必须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这样,才能使自我知觉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提升自我情商。

三是注意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各种偏见。

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影响对人的知觉,易造成主客体之间的不和谐,从而影响自身情商的提升。

2.影响态度的因素?如何改变个体的态度?
答:态度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其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个人的知识程度、对对象的情感变化、个人出于各种因素做的决定、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态度的形成。

费斯廷格的态度改变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导致个人感到不舒服,个人会努力消除这种不一致或不舒服。

而消除不一致或不舒服的过程就是态度或行为改变的动力和基础。

个人最终能否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减少认知不协调或不一致,主要取决于三种力量的大小:第一,导致认知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第二,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能力;第三,不协调可能导致的后果大小。

社会因素、群体因素、宣传等都是改变态度的重要因素。

在组织中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变态度:参与活动改变态度、宣传改变态度、团体氛围改变态度
3.情景化能力测验有哪些常用方法?
答:文件筐测验,也称公文处理练习或公文处理测验,是通过对被评价者未来的管理工作进行模拟从而对其潜在能力进行评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演讲法,主要考查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采用抽签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即提供与测验能力相关的具体案例,通过个体对特定案例的分析和诊断,了解个体的相关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

无小组讨论,在不明确安排领导的情况下,让被测试人员自由表现,通过其带领某小组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被测试人员的领导潜力,作为人员能力评估、晋升、培养及选拔的依据。

角色扮演法,角色事件的脚本,角色问题处理能力。

4.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能力结构上有何差异?如何根据能力差异合理配置员工岗位?
答:对基层班组的管理者来说,专业技术能力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主要解决具体的问题,没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支撑,个人无法出色地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而对管理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平分秋色,各占一半,因为下属越来越多,任务的领域也就加宽,需要协调不同的任务群体或班组,靠集体的配合优质的完成任务,这就需要计划、组织、协调、激励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到了高层管理者,任务更加复杂,矛盾和冲突更多,协调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完成复杂的任务,唯有依靠管理的力量,将各个部门经理和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的挖掘出来,让这些下属心甘情愿的为组织奉献,这种能力就主要依靠管理能力。

用人一定要与岗位的职责要求相联系,应做到:第一,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原则;第二,人岗匹配原则;第三,能力互补原则。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实验中的应用?(赫茨伯格、期望理论)
答:马斯洛:管理者应该顺应人的需求发展规律,在了解和判断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种种管理政策和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将员工的需求和愿望转变成对个人、对组织有利的行为,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为了充分的鼓励人,发掘人的潜力,管理学家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做实际运用时,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可能性进行了放大,降低了自我实现的标准,因此扩大了能够自我实现的人的比例,以贯彻人人都能成功的思想和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赫兹伯格: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激励与保健因素的关系,让员工积极主动地为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一,不能忽视人的保健因素,但也要引导员工,不停留在保健因素上;将人的注意力或兴奋点集中到工作本身,有利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第二,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如将事业的成就与奖励、补充养老保险金的发放等。

期望理论:第一,确定适宜的目标,提高期望值。

设定适当的目标,是提高个人行为的基础;第二,提高组织绩效目标与效价的关联性。

凡是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组织规范的目标,就应该按照组织的承诺,给以员工应得的报酬,树立组织良好的信用和雇主品牌,在员工心目中建立起优秀的口碑;第三,提高效价在员工心中的价值。

人性化的管理往往是差异化的管理,有人文关怀就是要按照个人的需求进行激励,不可对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固定模式,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通过组织社会化的途径,建立企业自身的价值观体系。

6.公平理论对管理工作有何启示?
答:第一,薪酬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合适的参照对象。

普通基层员工-内部比较对象-内部公平感——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一是建立岗位评价标准和工资体系,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和工资体系;中高层员工-外部比较对象-外部公平感——行业比较。

第二,合理评估投入和产出,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第三,注重程序公平。

根据过程控制理论,分配制度的制定,需要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体现。

第四,注重互动公平。

不管分配的记过是否对当事人有利,都需要管理者进行事前和事后的沟通。

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答:第一,群体价值观的作用。

相似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分析和处理问题、付诸行为的标准的一致性。

第二,群体的规模也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群体与外部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由于群体竞争的出现,群体的成败相当于个人的成败,个人很容易服从群体的意志。

第四,群体地位的高低和进入限制。

都高,人们就会更加愿意服从群体的规范和目标的要求。

第五,个人对群体的依赖。

如果个人离开群体,损失太大,个人为了群体的利益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通过这种让步,可以获得群体所提供平台的帮助,保护自身的利益。

第六,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凝聚力的提升。

人与人之间需要就群体的目标、实现目标的办法达成共识。

第七,群体绩效考核的方法。

在个人也给予他人业绩区分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兼顾合作与竞争。

8.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答:从速度上看,一般是个人决策更快;从质量(正确性)和接受性上看,群体决策更有优势;从创造性看,个人决策更有新意。

9.管理沟通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传递信息:准确传递各项决策与计划。

交流感情:创建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

激励:上级与下级、人与人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