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语气是人们说话时的口气,是说话人对所说的事物表现态度、情绪。有提顿、直陈、疑问等语气。就印欧语来讲,语气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屈折变化和句子的语调来表达的。就汉语而言,因为没有词形变化,语气是通过词汇形式、句子类型、语调和语气词来表达的。(一)句尾语气词
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这些语气词放在全句的最后,分别表达全句各种不同的语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语气词的数目是有限的,句子所能表达的语气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语气词除了它的基本用法之外,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达的语气也往往有所不同。
1、也
“也”字位于句尾时,主要出现在判断句中,帮助谓语进行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在复句中,“也”字常常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2、矣
“矣”字也是古代汉语常用的一个语气词,它和“也”的区别是:“也”字表静态,“矣”字表动态。“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把对事物进行的判断告诉别人,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作用大致和它相当。
“矣”有时候还可以表示将然,即预料将要发生某些情况,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矣。《国语·句践减吴》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
“矣”字用于描写句时,往往使全句语气略带感叹意味。有时把这种带“矣”的谓语提前,这种感叹语气就更为明显。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远矣,全德之君子。《庄子·田子方》
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如: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矣”字还可以用于疑问句,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例如: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乎,与(欤)、邪(耶)
“乎”、“与”、“邪”都经常用于疑问句的句尾表示疑问语气。其中“乎”的疑问语气最强,用得也最普遍。
在是非问句里,发问者把一件有疑问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求对方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往往用语气词“乎”。这种“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例如: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乎”字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但前面必须有疑问代词、否定词或“岂”字、“宁”字、“况”字等相呼应。例如: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兼爱上》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婴论季世》
反问句只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并不一定要求回答。反问句中的“乎”字,跟疑问代词相呼应,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呢”,其余的除和“况”呼应时也可译成“呢”外,一般都要译成“吗”。
“乎”字除了表示疑问语气,还可以用在感叹句的句尾。例如:
善哉,技盍至此乎!《庄子·养生主》
天乎!吾无罪!《史记·秦始皇本纪》
表疑问的句尾语气词,除“乎”以外,常见的还有“与”和“邪”。“与”、“邪”的语法作用相同。在先秦,有的古书如《论语》、《孟子》只用“与”,不用“邪”,而《庄子》用“邪”的次数则大大超过“与”的次数。这两个字古音很相近,它们的分别大约是方言不同的关系。
“何以……为”意思是“为什么用得着……呢”,是无疑而问,例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4、哉
“哉”字所表示的语气比较单纯,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叹,而且是比较强烈的感叹,和现代汉语“啊”的作用大致相当。例如:
楚国若有大事,子其危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哉”字也常用于反问句中,这时一般需要疑问代词或“岂”字和它呼应。例如: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古代汉语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的还有“夫”。例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三戒》
5、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古代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连用,最常见的是“乎”“哉”放在其他语气词后面。例如:位其不可不慎也乎!《左传·成公二年》
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乎”和“哉”也常连用,“哉”只能放在“乎”的后面。例如:
善败由已,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
连用的语气词,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最后是“乎”的句子重点在询问,最后是“哉”的句子重点在感叹。
除“乎”、“哉”外,“矣”、“已”、“与”、“邪”、“夫”等也可以放在其他语气词的后面。
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三个语气词有时也可以连起来用,最常见的是“哉”放在另外两个语气词之后。例如: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三个语气词连用,感情色彩一般都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
(二)句首和句中语气词
最常见的句首和句中语气词有“夫”、“唯”、“其”三个字,“也”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用。现代汉语没有句首语气词,语气词放在句中的性质也和古代汉语不同,一般无法直接对译。下面对这三个语气词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夫
“夫”字作为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的。它经常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例如:
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晁错《论贵粟疏》
“夫”还可以和“且”、“故”、“若”、“今”相结合,成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用于句首。“且夫”、“故夫”大致等于“且”、“故”,增加了“夫”字,就加强了要发议论的语气。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韩非子·问辩》
2、惟(维,唯)
“惟”字用作句首、句中语气词时,可以写作“维”、“唯”。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一种作用是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例如:
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书经·洪范》
唯赤则非邦也与?《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
另一种作用是表示期望的语气。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惟”字用作句中语气词,主要起引出谓语的作用,在《书经》、《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
蚩尤惟始作乱。《书经·吕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3、其
语气词“其”用于句首或句中,一般表示推测、拟议,有“大概”、“恐怕”等意思。例如:
齐其为陈氏矣。《左传·晏婴论季世》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逍遥游》
4、也
语气词“也”字的基本作用是放在句尾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但有时也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句中“也”字还常和“者”字相结合,位于主语之后,起提示谓语的作用。例如:
君子也者,道法之摠要也。《荀子·致士》
上古汉语的句首、句中语气词还有“紧”、“伊”、“思”等,秦汉以后一般不再使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有些虚字,古人一般把它叫做“发语词”或“发声词”,现代有的语法着作把它叫做“语首助词”、“语中助词”,有的语法着作把它叫作“词头”、“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