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_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具体实现方法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量身定制教学
方案。
例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来制定不同难度级别
的数学问题,让每个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2.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
技能。
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电子教学
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习、实践和反思。
3. 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和辅导。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基础,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资料和
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4.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
己的潜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5. 加强教师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
教学革新培训、教育科研研讨、教育资源开发等工作,提高教师的
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数学校本教研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某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单位,探讨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
2. 探索有效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3. 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4. 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 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 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
-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依赖教师或参考答案。
- 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够灵活。
2. 教学策略探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加减法。
(2)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鼓励创新,培养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尝试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案例: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构造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观摩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教学,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反思总结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实施过程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成立数学教研组,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五篇范例]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五篇范例]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摘要]教学设计既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也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道桥梁,是实现科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完善小学教育体系,有效地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所需要的分析技能、设计技能和调整研究技能一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一、前言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阶段。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
然而目前我国在教育设计理论的研究上并不深刻,多数都是对外国理论的借鉴和转述,没有有效地联系教育实际,所以还没有广泛普及到全国的中小学之中。
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学质量,发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应该着力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本文就将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分析教师设计能力的构成,希望对其他学科有所启发。
二、教学设计能力的含义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对象的特点,通过科学方法有序地安排教学要素,明确树立教学目标,深刻剖析教学问题,综合归纳出合理的讲授方案和计划。
教学设计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四项原则,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效果,是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设计能力的组成(一)分析技能1.对课程教材的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教材也在更新换代,新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
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时对新晋的理论概念进行透彻领悟,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巧妙灵活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挖掘,对小学数学教育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
2.对教学任务的分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明确的认知。
0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
0的认识及加减法[课程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0”的含义,会读、写“0”,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0”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脚本正文]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东丽区华明小学的魏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小动画,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小猴子吃桃子的动画。
你能根据刚才的动画,讲个数学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小红是这样讲的:有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在吃桃子,它吃掉了1个说,“哎呀,太好吃了,我还想吃一个”,于是他接着又吃了1个。
都吃光了。
”唉,小朋友们,故事真好听,但这里面有数学问题哦,你能用数表示出每个盘子里桃子的数量吗?二、主动探究,建构新知(一)认识0的两种含义1.认识0的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课件出示小猴吃桃主题图。
盘子有2个桃,用几表示呢?对,就是2。
同学们反应很快,盘子里有2个桃子,可以用2表示,请大家继续看(看中间的图),小猴子又吃掉1个,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呢?老师再次听到了你们的正确回答,小猴吃掉了1个桃子后,盘子里还有1个桃子,用“1”表示。
我们再接着看,又吃了1个,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一定在说:没有啦!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盘子里1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有的小朋友说:记作没有。
有的小朋友说:“记作无”,还有的小朋友说:“我知道,应该用0表示”。
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更简洁呢?老师听到了很多同学说“0”,你们真聪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上,一个都没有用0来表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张奠宙 宋乃庆
一、小学数学教学理论1.教学设计理论(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3)“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理论2.教学评价理论(1)教材分析是否正确(2)目标制定是否合理(3)教学方法选择是否适当(4)合作学习设计是否必须或有效(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6)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7)学习时空是否充足(8)数学联系实际是否自然3.教学目标概述(1)目标设置进程“双基”: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三基础一个性”:授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目标用词知识与技能:了解、体会、知道、识别、感知、认识、初步体会、初步学会、初步理解、举例说明、描述、表达、表述、表示、刻画、解释、归纳、总结、比较、能、判断、会求、推断、证明、分析、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感知、体验、操作、借助、模仿、收集、回顾、复习、参与、尝试、设计、整理、梳理、发现、分析、探索、探究、解决、寻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体验、获得、提高、增强、形成、养成、树立、保持、确立、追求、发展、发挥。
4.教材分析思路(1)学习课程标准(2)分析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分析方法有: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明确启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
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前,有如“分析法”,找出与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从思想性、智力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从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例题习题分析:分析例题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分析例题习题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空间,分析例题习题的特点与学生的解题特点。
(3)借鉴参考资料《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资源5.教学策略(1)启发讲授策略(2)师生对话策略(3)自主探究策略6.编制教案的注意点(1)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数学实质,提出恰当的数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0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0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0的两种含义,知道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开始。
2、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并会计算与0有关的加、减法。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会书写0。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生:喜欢)师:为什么喜欢呢?(生:因为可以收到礼物。
生:有蛋糕吃。
)师:今天我们的一位朋友也过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吧!(生:小猴子)师: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的很多朋友都赶来帮它庆祝。
看小猪带来了什么礼物呢?(5个气球)谁能说说可以用数几来表示?(数5)师:又有谁来了呢?(小兔)它又带来了什么礼物呢?(4朵鲜花)可以用数几来表示呢?(数4)师:小狗和小羊听说小猴过生日,也赶来了带了3个桃子和2根香蕉送给它,可以分别用数几来表示呢?(3、2)师:姗姗来迟的是大象,它给小猴带来了什么礼物呢?(1个蛋糕)是呀!过生日怎么能少了蛋糕呢!可以用数几来表示呢?(数1来表示)师:生日舞会过后,小猴就给小伙伴们切蛋糕了,它把蛋糕分成6块,它的5个朋友和它自己一人一块,现在蛋糕盒里还有蛋糕吗?生:一块蛋糕也没有。
师:那可以用数几来表示呢?(0)师:为什么?生:一块蛋糕也没有了,也就是0个。
师:哦。
明白了。
0 和1,2,3,4,5一样也是数。
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王国的新朋友──0。
(板书)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0的第一种含义:0表示没有师:0在很多地方都表示“没有”。
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
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
你们一定还能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想说的同学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看谁说得最好。
(完成课本30页的第1题)2、认识0的另一含义:0表示起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电子版(全)
目录第一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3)第—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设计 (3)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 (4)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5)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 (8)第二章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 (10)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概说 (10)第二节我国数学教学目标设置的简要回顾 (11)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解读 (11)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基本步骤 (12)第五节评判数学教学目标设置的原则 (14)第三章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20)第一节小学的数学教材 (20)第二节教材分析的基本思路 (22)第三节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3)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0)第一节影响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 (30)第二节教学策略的基本类型 (36)第三节教学方案的形成 (39)第五章“数与代数案例与分析 (44)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44)第二节数的认识 (45)第三节数的运算 (54)第四节常见的量 (68)第五节式与方程 (71)第六节探索规律 (76)第六章“图形与几何”案例与分析 (78)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78)第二节图形的认识 (80)第三节测量 (93)第四节图形与变换 (102)第五节图形与位置 (106)第七章“统计与概率”案例与分析 (109)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109)第二节数据统计 (111)第三节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119)第八章“综合与实践”案例与分析 (123)第一节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123)第二节实践活动 (127)第三节综合应用 (134)第九章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 (142)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概说 (142)第二节小学教师的数学基本功 (144)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 (149)第四节小学数学说课 (152)第一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课堂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教师人生的成败可谓成亦课堂、败亦课堂.课堂能够铸就教师成功人生的精彩和辉煌,也会给失败者留下不可弥补的终生遗憾.把课上好,是每一位教师心灵深处的企盼和毕生不懈的追求.本章主要介绍小学数学然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学习的基本要求(1)了解小学数学学设计的意义、基本要素;(2)了解主要的袒学设计理论;(3)了解教学9计的主要特征,并能初步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评价.第—节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进行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得是否得当,显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修养以及教学责任心.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以下我们先看几个案例.案例1—1 一节研究课的准备过程一次研究课后,听者询问上课教师是如何筹备这节课的.教师简单叙述了筹备过程:先是搜寻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然后根据经验(包括对学生的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可以收集到的教学资源作了适当的整合和改动,接着就构思、制作课件和学具.一切忙完后,进入试讲阶段.一共试讲了三次,每次都根据试讲效果进行了调整.听者追问这位教师是什么时间确立教学目标的,这位教师不好意思地说道:教学目标是在教案其他部分都完成后,最后参考教师用书补上去的.听者接着追问:如果没有教学目标,您所设计的这些活动和课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位教师陷入沉思之中.案例1—2 一节师生都累的课“终于下课了.”这是一位教师上完“观察物体”这一课后的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在忙忙碌碌地观察着、活动着,每走一步,教师都小心翼翼地引着、领着,生怕学生走弯路,耽误时间.结果一节课上了50分钟,其中的每一个活动似乎都没有满意地完成,所有人都在赶时间,总之一个字——累.“为什么?每一步不都是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吗?”这位教师心里充满了疑问.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最好是问问学生.于是,她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的话使她茅塞顿开:“老师,其实有时候我们不用看就知道水杯是什么样子了,您还让我们看了说、说了看,我都觉得没意思了”.“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您让我们看什么,所以随便蒙一个答案吧.”这位教师在反思:学生的观察能力到底多强?连这个都不清楚,怎么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呢?案例1—3 为什么“我”的语言这么苍白学生们在利用工具讨论同一个圆内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生1:我量出直径是6厘米,半径是3厘米.所以同一圆内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还有吗?生2:(边说边演示)我是折出来的,也能得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师:还有吗?生3:画圆的过程启发了我.画圆时,圆规的张口总是这么大,所以所有的半径当然相等了。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数学是一门基础必修学科,小学阶段是数学学科的初始阶段,为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数的认识、计算能力、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研究目的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的课题研究,旨在:1.针对小学生对数的认知不足的情况,设计一系列的认知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更加深入。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设计出更合适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教导学生发掘计算的规律,科学的完成计算。
3.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设计相关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描述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4.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纳入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实际问题的教学案例,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正确解题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探讨如下几个方面:1.数的认识: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数字排列、拼接数字、数字的比较、数数游戏等方式,扩大孩子对数字的认识面,逐渐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计算方法等。
2.计算能力:设计数字分类、安排数据、拆分数据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逐步发现计算的规律和方法,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几何图形的认识:设计绘图、剪纸、组合等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中观察、比较,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底层视觉和表达能力。
4.数据的分析:基于文化课的生活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可视化图表的形式进行数据分析,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针对教学对象实行教学调查,结合教学实际,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对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了解教学对象在数学学习的不同环节的思考和表现,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3.实验法:在教学中设计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结果分析,对教学方法进行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比较。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 图形并让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观察和分析每个同学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最终得出结 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比如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 建一座小房子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拼凑成一幅美丽的画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
3、促进知识整合: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整合和联结。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主 题活动、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例 如,在教授"时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时间的图表,包括历史时 间、生物时间、地理时间等,从而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历史、生物、地理等学 科知识进行联结。
2、整合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确定了单元主题和目标之后,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首先,要 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和区别。其次,要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演示、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观潮》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来感受 潮水的气势和力量;在《火烧云》一课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述情景、 写作等方式来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和神奇。
一、深度学习与“综合与实践”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地接收新知识,并将其与原有 的知识结构进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一 种学习方式。而“综合与实践”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 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活动,发现新 问题、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2、创设问题情境: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创 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哪些物品 是几何图形?"或者"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要设计一个几何形状的建筑物,你会 选择什么形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理念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理念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1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一、口算题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
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
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
(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58÷5=11 (3)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五、全课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2、课堂作业:补充p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1. 内容综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成为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以单元为单位,整合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
自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数学教育专家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逐渐受到重视。
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连贯性:通过梳理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步积累、逐步深化。
系统性:注重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和连续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逐步提高。
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情境中学习和思考。
任务驱动法: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任务,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规划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
实施教学过程:按照规划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与反馈: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公开课《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2、标准“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3、经历观察与实践活动,体验0在生活中的含义,培养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理解0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
教具打算:课件、头饰、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找找苹果后面的数。
2、猜硬币个数激趣,了解“0〞可以表示没有。
3、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揭示第—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2〕发散思维,稳固含义。
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数字“0〞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2、揭示第二种含义——0还可以表示起点。
〔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2〕认识尺:3、学习0的写法。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拓展:你能用0说一句话吗?五、板书设计:0的认识0的两种含义:①表示没有②表示起点。
(0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游戏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而在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在设计( 0 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 0 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局部学生了解 0 表示没有的意思,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0 原本只是一个抽象的数,但是我通过猜硬币游戏,自然引入 0 的认识。
“贪吃的小猴〞故事情节生动生动,创设悬念,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知时,设计“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数字“0〞呢?等活动,让他们兴趣盎然。
并创设了一个观察、思考、商量、交流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生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_0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
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2、3、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理解0的含义。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充分理解0的含义,了解0的不同含义,如表示起点、比分等。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一个也没有时,0表示。
2、会正确书写0.教学用具:PPT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检查下昨天晚上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请同学一起背诵6和7的分合。
非常好。
师:都喜欢玩游戏吗?那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玩个游戏,好不好?师: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都熟了,我们来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吧。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新课,既复习了6和7的分成,又导入了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认识0师:请看大屏幕,用你智慧的小眼睛来观察,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树上有5个苹果,师:非常好,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树上有5 个苹果,用哪个数字来表示现在的苹果数?生:5.师:为什么用5表示?生:因为树上有5个苹果,所以用5表示。
师: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看看我们的苹果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少了一个苹果。
师:同学们帮农民伯伯摘了一个苹果,那谁能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这棵苹果树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有5个苹果,小朋友摘了一个,还剩4个,用数字4表师:同学们很辛苦,还在继续帮农民伯伯,请你继续认真观察,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观察,苹果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农民伯伯很快把苹果摘完了,可是,现在农民伯伯遇到难题了,我们来帮帮他好不好,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难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生:用0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当一个也没有时,用0来表示。
小学数学《0的认识》磨课教学设计
青年教师磨课案例教学内容 0的认识本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0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0的认识和写法。
0也是自然数。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借助直观图形及具体的情境,从具体形象着手,然后抽象出O的概念。
认识O的教学,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用实物说明O的意义:O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但不能说O表示一个数也没有,因为O本身也是一个数。
二是通过尺子图的观察,说明O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而且还可以表示起点,O在1的前面,O 比1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这对今后量物体长度及数轴中以O为原点等知识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三是了解0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步明确生活中0的多种含义。
二、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数数的能力,但对于0的真正含义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同时写数时对数字间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也不易分辨,对曲线型数字0的书写也比较困难,他们的经验只不过是对形象的模仿,并没有掌握数字的起笔、运笔和收笔,同时,作为刚入学的学生,从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状况上去看,对课堂常规不熟悉,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具、实物、图片等实物,设计情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磨课过程磨课反思本节课我采取了认数、写数、了解数的含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故事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从而全面地认识0,感受到0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知道0的各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0”,了解其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写0,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等其它含义。
数0的含义比较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就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所以教材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把数0的教学单独安排成这一段。
小学数学学科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学科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务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任务型教学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任务型教学的概念、特点、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设计;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教学质量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在这个背景下,任务型教学设计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学科中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
而任务型教学设计通过布置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任务型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设计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2.1 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定义与特点任务型教学设计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实践、互动和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任务型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 以任务为核心:任务型教学设计以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
2. 实践性强:任务型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研究背景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系统研究和能力培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数学教学。
研究内容1. 研究现状分析: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明确需求和挑战。
2. 教学设计原则: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科规范,确定适用于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准则。
3. 教学设计方法: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适用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4. 教学设计实施:将设计好的整体教学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
5. 教学评价和改进: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整体教学设计。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和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教学实施和评价,以验证整体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预期结果预期结果是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适用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并验证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计划1. 研究准备阶段:深入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2. 教学设计阶段:依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 实施阶段: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记录教学过程和效果。
4. 评价和改进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整体教学设计。
5. 研究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数据和结果,撰写实践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为完成一份实践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整体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
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
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
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
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
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
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
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
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
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
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
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
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工具:
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描述自然、社会现象
基础:
提供语言、思想、方法关于数学语言(三种形态)如: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文字语言) (a+b) c=ac+bc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关于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数学是什么?工具:
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描述自然、社会现象
基础:
提供语言、思想、方法 1. 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科学
性思想性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人文内涵
趣味性 2. 吃透学生找准邻近发展区例如:
一年级比一比例如:
一年级比一比例如:
一年级比一比例如:
一年级比一比例如:
一年级比一比例如:
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例如:
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例如:
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例如:
1 / 7
长方体的表面积 1. 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 2. ABCD 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例如:
学困生――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一般生――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能说出解题过程;智优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能说清解题思路。
1. 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
2. ABCD 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 1. 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 2. ABCD 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 1. 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 2. ABCD 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2. 问题情境的基本要求问题情境具有:
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性)适度障碍性(探索空间、挑战性) 3. 问题情境的创设几个问题构建真实情境关注数学实质变铺设狭窄思维通道为激起认知冲突如:
---------------------------------------------------------------最新资料推荐------------------------------------------------------ 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问题情境1:
任意写出几个 3 的倍数,把每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看看有什么规律?问题情境 2:
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在数位表中表示数,你摆的数能否被 3整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百十个百十个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问题情境的设计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五、数学练习的设计六、学习方式的设计七、协作环境的设计八、信息资源的设计设计理念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几个关键词:
参与― ― 合作学习互动― ―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回归生活算法多样数学应用数学建模关注儿童个性化、优化应用意识数学眼光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c a b 数学是什么?能力:
推理、抽象、想象、创造能力文化:
文明组成部分,中外数学历史数学还是那个数学!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一、教学设计的准备比多少: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 / 7
改进措施:
1. 让一一对应更自然一、教学设计的准备引入一一对应的初衷,是为了比较无限集合元素个数的多少自然数 1, 2, 3, 4,, n,自然数中的偶数 2, 4, 6, 8,, 2n,改进措施:
1. 让一一对应更自然一、教学设计的准备 ??? ???? ?? ??????? ?比? 人; ?比? 人引入一一对应的初衷,是为了比较无限集合元素个数的多少自然数 1, 2, 3, 4,, n,自然数中的偶数 2,4, 6, 8,, 2n,
2. 让一一对应更合理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一一对应比较垂直放置物体:
比高矮比长度引出一般方法(一端对齐) 渗透比较标准、相对性计数个数比较水平放置物体:
比长短比多少(常用方法)(集合论的方法) (观察距离) 一、教学设计的准备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 平面内两条直线, 不是平行, 就是相交, 对吗? 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直平行 (观察角) 重合 (没有交点) (一个交点) 相交交点,四个角, 有大有小垂直垂足,四个角, 都是直角;垂线画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无数交点) (不讨论) (观察距离) 一、教学设计的准备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 平面内两条直线, 不是平行, 就是相交,对吗? 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
---------------------------------------------------------------最新资料推荐------------------------------------------------------
直平行 (观察角) 重合 (没有交点) (一个交点) 平行同一平
面内画平行线 (无数交点) (不讨论) 为什么垂直不强调同一平面?平行公理、垂直公理移 6~9 年级 (观察距离) 一、教学
设计的准备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 平面内两条直线, 不
是平行, 就是相交, 对吗? 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直平行 (观察角) 重合 (没有交点) (一个交点) 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推理说明(论证)数学人文内涵:
矩的发明与用途;垂字中的交点、垂足与互
相垂直的笔画 (无数交点) (不讨论) 一、教学
设计的准备长宽2+宽高2+高长2 (长宽+宽高+高长) 2 (长
+宽) 2 高+长宽 2 长方形面积长方体特征 +表面积概念长
方体表面积计算表面可展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二、教学
目标的设计行为动词( behavior)即描述学习后产生的可
观察的具体行为变化行为条件(condition)即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
制或范围如口算的条件:
视算;听算。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动词(behavior)即描述
学习后产生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变化行为
条件(condition)即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
制或范围表现程度(degree)即表现学习结果的水准如口
5 / 7
算的水准:
每分做 8 题;错误率 4%以内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这
种根据行为主义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强调行为结果,
有助于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
但由于不少心理过程难以行为化,所以 ABCD 法并非通行无
阻。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3. 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过程性目
标、探索性目标,往往只能表明意图例如:
学习一图四式目标:
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4 + 3 = 7 3 + 4 = 7
7-4 = 3 7- 3 = 4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3. 提供
判据与表明意图过程性目标、探索性目标,往往只能表明意图例
如:
学习一图四式目标:
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4 + 3 = 7
3 +
4 = 7 7-4 = 3 7-3 = 4 发现多少算多少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3. 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 4. 全面落实与
有所侧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宜面面俱到改革要点可以有所侧重 2+3+1 6-2-1 6
-1 -2 6-(2+1)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3. 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
4. 全面落实与有所侧重
5. 预设目标
与生成目标有时,好象统计成 17 人才对?二、教学目标的
---------------------------------------------------------------最新资料推荐------------------------------------------------------ 设计 9 11 13 10 17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商店购物、标价小数初步认识借助直观手段创设借助a name=baidusnap0/a童话/B 故事创设等分实物或学具有余数的除法如:
兔妈妈把 17 个萝卜平均分给 5 只小兔,兔妈妈自己能吃到几个萝卜?三、问题情境的创设商店购物、标价小数初步认识借助直观手段创设小兔妈妈分萝卜有余数的除法借助童话/B故事创设等分实物或学具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小数除法无限循环小数原有知识演绎生成长方体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原有知识类比生成三、问题情境的创设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