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方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粮食产区精细化管理,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实施意见》(X政发〔X〕5X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选择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具有粮食种植优势的耕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全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5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70万亩,玉米面积85万亩。
X年完成划定任务,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粮食
生产功能区,粮食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
三、重点工作
(一)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
1.划定步骤和时间安排
(1)制定工作方案(X年4月)。依据《X统计年鉴》X年三年平均粮食播种面积和现有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等因素,分解各县区划定任务;组织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规范工作流程。各县区在X年4月20日前将任务划分到镇办村组,并将工作方案分别报送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
(2)开展技术培训(X年4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技术规程,对县、镇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确保准确掌握划定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熟练技术规程、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操作。
(3)基础资料收集(X年4月)。基础资料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收集。国土部门提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资料等;农业部门提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形成的最新图件、数据库、遥感影像、文本、说明以及耕地质量等资料;发改部门提供农产品主体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相关规划等文件资料。各部门将资料收集后,交
由县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在确保数据安全不泄密的基础上,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招标确定技术单位(X年4月)。招标确定有资质的第三方技术支撑和测绘作业单位,采购划定所需的软件及必需的设施设备。
(5)实地调查摸底(X年5月)。各县区按照划定标准和任务,开展实地调查摸底,初步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块边界、片块和整体分布。
(6)绘制工作底图(X年6月-8月)。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形成的图件、数据等为基础,通过底图制作、统一编码、实地勘查、面积量算、图面整饰、分布图编制等,形成完整体现全县区图廓内外要素、数学基础、行政区划要素、地形要素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要素的图件。对划定地块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登记造册。
(7)公示公告(X年9月)。公示公告实行两轮公示制,每轮公示不少于7天。将所划定功能区的图件和说明形成公示公告材料,经镇办、村核实后,张榜公示公告。公示公告过程中提出异议的,应及时进行踏勘、测量、核实、修正,并再次进行公告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进行整理入档。
(8)检查验收(X年10月)。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质量检查细则,采取县区级自查、市级核查、省级终验的程序,开展数据资料和图件质量检查。县区级按照划定面积100%的比例进行自查自验,市级按照每县区划定面积50%以上比例进行核查。
(9)归档管理(X年11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县区及时会同档案管理部门,按照相关要求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档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和使用。
(10)数据汇交(X年12月)。以县区为基本单元,按照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对划定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汇总,确保图件、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衔接,并向市农业局报送任务完成进度情况和划定成果。市农业局与市国土局、市发改委组成联合考核组对各县区上报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并及时汇总有关文档、电子数据等资料,报省农业厅、省国土厅和省发改委备案。
2.科学确定划定标准
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2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具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光、热、水、土质量好的优质地块,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较大的地块优先划入粮
食生产功能区。
3.分解完成划定任务
根据全市划定总规模和各县区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种植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发展潜力、产销平衡等情况,将划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详见附件)。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统一标准和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衔接相关规划,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细化分解到镇、村、组。各县区可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划定的地块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并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及灌排工程设施、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信息。
4.审核汇总划定成果
各县区政府要及时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成果的核查验收工作,公告公示无异议后,将有关情况报送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抄送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国土局要指导各县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形成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一张图”。市农业局、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汇总全市划定成果经市政府审定后,按要求报省级有关部门。
(二)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1.强化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目标。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为依托,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平台,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鼓励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年内,粮食生产功能区适度规模经营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项目管理规定申报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优化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供给。
3.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着力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能力。立足全产业链开发,加强良种繁育基地、粮食收储中心、加工中心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建设,提高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综合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规模经营、结构调整,促进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