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之哲学共16页文档
上善若水 PPT课件
5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先说水是 “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爱最受 尊崇的美好的品格示范,倡导人们效 仿呢
6
解读
居善地:放低身段,自居备下,保持谦 和的心态
心善渊:本质清明宁静 与善仁:富有仁爱之心,不厚此薄彼,
不趋炎附势,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张
---老子
教育学第六组成员:
杨文静、郭倩、李洁
项蒙蒙、赵晓源、张梦娟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 作者简介 ➢ 出处 ➢ 重点字词 ➢ 启迪 ➢ 温馨提示
2
作者简介:
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
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
姓:李 ;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8
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什么叫“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之争!”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道家思想中的水哲学
道家思想中的水哲学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上善若水。
怎么样善法呢?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却身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其品格实在与“道”差不多了。
在道家学说里,水至善至柔。
水性绵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
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道又是什么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无法讲出来的,但却可以观察、体会。
道存乎于天地万物之中,为天地万物之最终根据。
其中,尤其通过水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呈现。
水的品格就是道的品格。
其一,道体广大,深广无边,无所不包,一同于水。
大道如水,泛滥周遍,无所不在。
老子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百川归海,天下归道。
其二,大道无形,充盈于天地之间。
抚之无坚,揽之不盈,恍兮忽兮,若有似无。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凝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
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
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但至柔实为至刚,无所不胜。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柔弱与生相关联,坚强与死相关联。
生为真正的强,死为真正的弱。
由水而得柔,由柔而得生,老庄的哲学根本说来,是一种“崇生保生”的生存哲学。
于是由此更进一步,一系列的哲学信条以此为出发,被开发出来。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由天道的本性,推而及于人道。
人道由个人的处世信念,归结入于天下的治理。
以柔为刚,以退为进,以下为上,无为而无不为。
一句话,道法自然。
水无固形,随物赋形,不固执,不上扬,不恶争,任何屈曲不舒之域,它都可以善为存身,渗透之,充满之,无孔不入,而无声无臭。
上善若水中的水与道(2024年)
上善若水中的水与道一、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施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地,所以说它的行为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
2、老子把有道之人比作水,称之上善若水。
大道无形,具体表现为德,具备怎样的德行才是有道的表现?虽然道无法让人看见,但是不妨多看看水,水具有八种特性,对应了有道之士的八种品德,让老子极为赞赏。
具有这八种水德的人是极致的完美,“上善若水”。
二、水的特性与有道之人1、谦卑、深邃、仁爱、诚信、清静安定、无所不能、择时而动、与人无争,水的这八种美德,老子非常崇尚,认为这些德行施利于万物却不与人相争,完全符合了道的精神。
第一居善地,安居卑下之位,古人有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第二心善渊,思想深邃难识。
第三与善仁,交往仁慈友爱。
第四言善信,言语真实无欺。
第五正善治,为政清净安定。
第六事善能,做事无所不能。
第七动善时,行为择时而动。
第八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他与人无争,所以没有灾难。
三、道与水1、因为水的本性,只要不混杂,就会清澈,不搅动,就会平静,闭塞不流动,也就不会纯清,这是自然本质的现象。
“心如止水”,指的是人平静面对一切的一种心态,可以形容我们心灵处于某种宁静、清晰的状态,也可以形容坚持信念,不受外界影响。
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道家强调保持一种“安然”、“泰定”的态度,不被世俗扰乱了内心。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止水”可以让人们作为镜鉴,在其中照看,照自己,照天地,照众生。
2、养神要保持清静。
内心能够一直保持安静纯一,毫无杂念,意念淡泊,了无牵挂,就会身心舒适愉快,就能有效地保养自己。
养神要顺应自然,适当运动,人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就能获得良好的养神效果,逆天而行,人的身体功能就会发生紊乱,顺应自然需要运动,如果不运动,如同一潭死水,也会活力不足,健康欠缺。
3、该如何定位道与水的关系呢?《淮南子》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道既看不见、听不见也抓不住,光看得见但是抓不住,水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毁不掉。
上善若水浅析老子的人生哲学
上善若水浅析老子的人生哲学在众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中,老子的思想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
他的理念“上善若水”被无数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广泛引用,亦被视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本文将从老子的人生哲学出发,对上善若水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上善若水,顾名思义,最善良的品性就像水一样。
在老子看来,水具有柔和、包容、滋养万物等特性,这些特性恰恰符合道的本质。
因此,他提出人们应该效仿水,摒弃矫揉造作,追求自然、纯洁的道德品质。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道的运行规律遵循自然法则,而非人为干预。
在这个角度下,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学显而易见。
水顺应自然,流向低处,寓意着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水包容一切,无论干净或脏污,都能予以接纳,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接纳多元的价值观。
水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上善若水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寻找例子。
以孔子为例,他主张“仁爱”,强调关爱他人,这也是上善若水的一种体现。
孔子强调以人为本,推崇仁政,希望人们能够像水一样拥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关爱他人,这种思想在儒家学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另一位典型人物是墨子,他提倡“兼爱”,主张普遍的互利之爱,这也是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价值观之一。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无私奉献,关爱他人,追求普遍的互利共赢。
这种思想在墨家学派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扬。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得到宁静与解脱。
在这种背景下,老子的思想应运而生。
他通过赞美水的品质,倡导人们学习水的柔顺、包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老子看来,上善若水所描绘的人生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困境和纷扰,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上善若水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学。
它赞美水的优秀品质,倡导人们学习并实践谦逊、低调、包容、无私奉献等美德。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上善若水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无数文人雅士引为座右铭,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
⽼⼦“上善若⽔”的处世哲学“上善若⽔”,是⽼⼦处世原则和⼈⽣态度。
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有⼤幅篇章描写他对“⽔”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后⼈的启⽰,其中“上善若⽔”是他关于“⽔”思想的浓缩精华。
“上善若⽔”的⼤概思想及“⽔”的七种的善性。
具体来体会⽼⼦“上善若⽔”的处世哲学以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善若⽔”这句成语,出⾃⽼⼦的《道德经》第⼋章:“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于道。
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尤。
”“上善”就是指最好的。
“上善若⽔”的意思是:⼈最⾼的境界就是像⽔的品性⼀样,⽔滋养与造福万物,给万物带来益处,却不与万物争任何名利,停留在众⼈所厌恶的地⽅,所以是很接近“道”的。
居处善于卑下,⼼思善于深沉,施与善于相爱,⾔谈善于检讨,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效,⾏动善于待时。
正因为不予万物相争,所以不会引来责怪。
⽼⼦还对“上善若⽔”进⾏了详细的描述,列举了⽔的七种善性与处世原则:“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在⽼⼦看来,仁⽴⾝处世应该像⽔⼀样安于谦下,⽢于处后(居善地);⼼境应该像⽔⼀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善渊);品格应该像⽔⼀样助长万物⽣命(与善仁),说话应该像⽔⼀样汛期⽽⾄,准确有信(⾔善信);⽴⾝处世应该像⽔⼀样持平正衡(政善治);做事应该像⽔⼀样调剂融合(事善能);善于把握机会,做到像⽔⼀样应时⽽动,应时⽽⽌(动善时)。
⽼⼦⽤⽔性来⽐喻上德的⼈格,他认为⽔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之德相契合的。
⽔最著名的特性和作⽤是:⼀,柔;⼆,停留在最卑下的地⽅;三,滋润万物⽽不与相争。
⽼⼦认为为⼈处世就应该具备这种⼼态和⾏为。
“上善若⽔”,这是⽼⼦的⼈⽣态度,也是⽼⼦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上善若⽔”的处世哲学,对处在现代这个物质⾄上的时代来说,具有⼗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启迪作⽤。
上善若水课件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江送客棹, 出岳润民田。”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往高 处走,水向低处流。” “水唯能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及天。”
儒、佛、道三家圣哲对水之赞语
四、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人生智慧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
上善若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长地久。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演示文稿上善若水课件
2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
,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
3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五页,共26页。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
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 、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 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 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 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 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第二十三页,共26页。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 示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第十五页,共26页。
❖ 苏辙的解说很有趣,从七个角度说明水的七 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来对照 人生很贴切,学会这七种善,就是天下第一 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居善地,心善 渊」,一步一步来;「与善仁,言善信,正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任何一动、一静、 一言、一谈,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这是 老子高明的地方。
上善若水——水之美与人的道德精神的内在映照[修改版]
第一篇:上善若水——水之美与人的道德精神的内在映照上善若水——水之美与人的道德精神的内在映照《荀子·宥坐》,里面有段孔子论水的小故事。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望着泗水河,陷入沉思。
孔子的学生子贡见状,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子贡说:“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孔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
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为何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呢?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水的各种自然形态——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具有动人的自然之趣,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赏心悦目。
同时,水还能洗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四书集注》)。
上善若水——水的哲学
文章翻译
最高的德行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居住要善于安 于卑下,存心要善于沉静深沉,交友善于亲近有修养的人,言 语要善于真诚守信,为政要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政绩,办 事要善于发挥能力,行为动作要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正因为 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烦恼。
两遍。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
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圈出来。
课文朗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课文朗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
作品分析
事善能:能缓能急,能柔能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作品分析
动善时:应时而动,应时而止
作品细读
水的人生哲学二:不争
作品分析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集大成 者,道教的经典。本章以自然界水的无私品质来喻述道义,教化民 众,以此来歌颂“道”的功用。老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们,应该像 水一样,具有水的品格和美德。
天长地久 金玉满堂 虚怀《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 上、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 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 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领导,一定要掌握的水哲学——上善若水!(管理者启示)
当领导,一定要掌握的水哲学——上善若水!(管理者启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世界上有一种无私,它滋润万物而不争功;世界上有一种默默无闻,它奉献却不张扬;世界上有一种无畏,它勇敢地流淌到任何地方;世界上有一种大智若愚,它拥有超凡的智慧;世界上有一种温顺,它犹如谦谦君子般儒雅;世界上有一种凶猛,它可以吞噬高山平原;世界上有种变通,它可以绕过高山险阻;世界上有一种壮观,它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世界上有一种坚持,它可以忍受寂寞数十年如一日;世界上有一种爆发力,它可以载舟亦可覆舟!我喜欢水的善良,滋润万物而不争功;我喜欢水的胸襟,因为它的海纳百川,才会容纳江河湖海;我喜欢它的韧性,之所以有了坚持不懈的毅力,才可以做到水滴石穿;我喜欢水的谦卑,这样它做到了大地的接纳和肆意流淌;我喜欢它的无常,因为水是无色、无味、无形、无势的!水蕴含了无限的管理哲学,下面让我们一一解读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管理者的胸怀及品格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何尝不是如此:首先要具备博爱,用宽广的胸襟去包容你的下属,因为你要面对的团队成员形形色色,要容纳那些你所不喜欢的人,记住用人之长,必容人之短。
其次,用一颗谦卑的心态去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批判,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必定是在质疑和争议中蜕变而来。
最后,学习大海的低调,它知道自己浩瀚无比,却永远都是不张扬,乐此不疲地迎接着每一条河流的到来,大海更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低调的实力派自然会赢得更多的支持者!作为管理者应具备上善若水的品格,职场中对上对中对下均需厚德载物,不断地学习中厚积薄发!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管理者的做事态度。
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学会管理的艺术,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善于团队管理,古语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因为一切的变化来自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切莫改变它的轨迹,欲速则不达!管理者必须要经历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漫长摸索过程,才能练就过人的管理造诣,驾驭超凡的团队运作能力!滴水不漏也是一种行事风格,制定团队计划要做到周密谨慎,一场活动的成功,往往在筹备期就能看出结果,针对活动的每个环节是否都检查到位,活动的方案决定活动质量,方案多出自计划期,计划期既是我们常说的筹备阶段,此时方见管理者运筹帷幄的能力。
老子《上善若水》 课件
老子出生地— —太清宫
传说中老子羽化升 仙之处——老君台
• 《老子》被俄、日、德、英等 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 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其 著作《老子》,也叫《道德 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 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只有5 000余字,却几乎涉及 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 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 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的原因之所在。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And if men think the ground the best place for building a house upon, If among thoughts they value those that are profound, If in friendship they value gentleness, In words, truth; in government, good order; In deeds, effectiveness; in actions, timeliness- In each case it is because they prefer what does not lead to strif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go amiss.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
上善若水中的人生哲学———会计2班吕明飞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人生哲学又叫人生观,是对人生的幸福、生死、苦乐、荣辱、爱情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地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自己最先接触到《道德经》是在高二的时候,当时对其中最感兴趣是“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的道生论,但是随着对其中思想的慢慢理解,才发现《老子》思想博大精深, 它把丰富的哲学内容、政治内容和人生价值内容都归于一个最高的范畴———“道”,而“上善若水”是老子处世哲学之理想。
“水”是老子之学的主题特征之一, 集“道”的所有特征于一身( 水“几于道”) 。
老子将具备天性、物性的“水”,与人的心灵相结合, 提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其中便包含了作为人类行为准则的处世之道。
一、“上善若水”———老子处世哲学之总纲“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 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 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
众所周知,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 一, 柔; 二, 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 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
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就应是这种心态和行为。
“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
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壹
以 此 实 现 人 生 的 价 值 ︒ 虚 怀 若 谷 ︐ 不 断 进 步 ︐ 要 奉 献 社 会 ︐ 帮 助 他 人 ︐
贰
锲 而 不 舍 ︒ 要 认 准 目 标 ︐ 引 诱 ︐ 洁 身 自 好 ︒
叁
献 ︐ 不 受 周 围 环 境 所
要 不 与 人 争 ︐ 默 默 奉
肆
要 学 会 反 向 思 维
︒
壹
不 断 进 步 虚 怀 若 谷 帮 助 他 人
奉 献 社 会
壹
水 善 利 万 物
贰
水 之 就 下
贰
不 锲 目 认 舍 而 标 准
叁
自 诱 环 Leabharlann ︐ 境 洁 所 身 引 不 受 周 围
默 默 奉 献 ︐
不 与 人 争 ︐
肆
思 反 学 维 向 会
孔 子 说
智者乐水
谢 谢
老子上善若水PPT课件
象传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第12页/共21页
天、地、人
地势坤
厚德载物
心善渊 与善人
言善信
人
天行健
自强不息
政善治 事善能 慧
动善时
人 生
第13页/共21页
人生智慧之一
第14页/共21页
人生智慧之二
第15页/共21页
知人论世
老子 1、曾任周守藏室之史 2、在此期间,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
第2页/共21页
背景之二
药家鑫在法庭痛哭忏悔
第3页/共21页
上善若水
玄乎?
上善
若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 者谓之器。《易经·系辞传》
主题 上
形而
第4页/共21页
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第5页/共21页
水的作用 与地位
人类的生命之源 (自我) 动物的生命之源 植物的生命源泉 (世界) 水与天气、气候联系密切
第17页/共21页
文学家的评论
第18页/共21页
哲学家的评论
第19页/共21页
思考
• 1、怎样理解“上善若水” • 2、结合本章的内容,谈一谈老子的精神对今天的现代人有哪些启示?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第16页/共21页
他山之石——思想家、文学家的言论
• 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你自己。(马克思)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
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通则不痛,通则不痛。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